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1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评价体系 利益相关者理论 SA8000 层次分析法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同时,必须承担对社会、环境和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守法律法规、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并不是可有可无、对社会的恩赐的行为,而是与其自身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企业社会责任不仅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有利于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品牌,而且是企业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企业应当将社会责任绩效作为战略性资产来经营,将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上升到企业战略的角度来重视和经营。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偷税漏税、忽视社会利益、破坏和污染环境等等。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完善的评估体系和规范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管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刚刚开始,还没有形成较完善的评估体系,而且国外的评估标准中的很多指标和内容并不符合我国国情和企业的经营发展现状,因此,本文将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估体系,以督促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完善。

一、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理论依据

本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依据,以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SA8000为指导,深入企业文化研究来探讨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进而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

1.SA8000与企业社会责任

SA8000是国际民间组织于1997年,基于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世界人权宣言等公约中的原则,以保护劳动环境和条件,劳工权利等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标准体系。SA8000涉及了童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自由结社及集体谈判权、歧视、惩戒性措施、工作时间、工作报酬、管理体系九大领域,是全球首个道德规范国际标准,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SA8000是推动企业社会责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又被称为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其核心是劳工权益的保障,对员工的工作时间、报酬、健康与安全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有效的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为员工维护权益提供了依据和标准,只是并未涉及环境保护、慈善公益事业、股东责任、一般大众等。

2.利益相关者理论与企业社会责任

利益相关者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指能够影响组织目标的取得,或者受其影响的所有集体或个人,既包括股东、企业员工、债权人、供应商、消费者、竞争者等与企业直接发生交易关系的人,也包括各级政府、媒体、一般大众等与企业发生非市场关系的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理论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也是人们强调企业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方面,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存在着若干“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企业对股东的责任扩展到了对所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另一方面,利益相关者理论把企业社会责任当成整个利益的一部分来看待,认为企业不仅要满足直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利益需要,也要解决一些间接利益相关者的经济社会利益需求和环境需求等,从而在最广泛的层面上动员各个利益主体参与到企业经济社会行动当中去,以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企业文化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文化能给企业注入蓬勃的生命力,给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双重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引起企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并逐渐兴起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然而企业社会责任作为企业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一直以来并未得到我国大多数企业家的重视,导致企业文化导入和实施的效果不理想。因此,企业要想增强市场竞争力,构建完善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重视企业社会责任的培养,将企业社会责任真正融入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中,将其上升到战略的角度去重视和实施。

(1)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形成“以人文本、对利益相关者承担责任”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也应该承担对员工、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 应努力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消费者应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及安全保障,改进服务,回报消费者,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在技术上还应研发环境友好型产品既有利于消费者的使用, 对社会环境也减小了污染。

(2)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将“奉献精神”融入到企业精神中。“奉献”不仅是鼓励员工对企业的奉献,更是指企业对社会的奉献。企业只有坚持公众利益至上,才能得到公众的好评,使自己获得更大的、更长远的利益,才能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我国老字号企业―同仁堂,创立300多年来,一直信奉“同修仁堂,济世养生”的宗旨,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结构,既可以使相关机构清楚的掌握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综合表现,又可以帮助企业完善企业监督与权力制衡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以及保护相关者利益。本文将首先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选取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分析,构建完整的综合评价体系和流程。

1.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选取评价指标时,以客观性、代表性、全局性、易度性等为原则,参考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理论依据,共确定七大类25个指标,如图1所示。其中劳动权益指标是参照SA8000标准的内容,并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的,共包括8个指标,是关乎企业职工利益的指标;经营责任指标则反映企业的整体经济状况,与股东、债权人、员工等直接利益相关者紧密相关;文化责任指标则是通过研究企业的文化来分析其对社会责任的重视程度;环境资源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程度,与社区居民、政府等间接利益相关者有关;社会公益与慈善指标是反映企业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指标,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扩大影响力;社会责任管理指标是从管理和制度层面上去评估企业社会责任的指标;企业诚信指标则是从消费者、使用者满意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偷税漏税等现象来考察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 评价指标的定义及评价标准

为了比较客观地反映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度水平,本文将所选的25个基础性指标分为三大类。一类为定量指标,如“企业净利润”、“捐赠收入比率”等,这些指标可以直接得到或通过计算得到具体数值。一类为是非定性指标,如“员工辞职自由”、“是否使用童工”等,这些指标只有“是”或“否”两种结果,为了统一量化处理,本文确定这类指标得分为0或1(由于后面要将这些数据进行去量纲化处理,1或其他任何数据对计算结果是一样的,为了方便期间,将肯定社会责任的指标得分定为1 ),如:企业使用童工则该项指标得分为0,否则为1。另一类为描述定性指标,如“社会责任管理记录完整”、“公开年度社会责任报告”等,这些指标无法得到一个准确的值,只能是一个大概的描述,对于这类指标本文选取专家打分法来确定其值。

(1)劳工权益指标。员工合法权益的保护方面的责任强调企业应该遵守我国合法使用劳工的有关规定,切实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不受侵犯,并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

是否使用童工指标是考察企业是否使用未满16周岁者的指标,如企业有雇佣童工则该项为0。是否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是考察企业是否合理支付员工劳动报酬,如没有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则该项为0。职工生产事故死亡率是衡量员工人身安全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方法为企业当期生产事故死亡员工数占企业当期员工数的百分比。集体劳动争议支持率是考察员工人权保障方面的指标,计算方法为集体劳动争议中解决争议事件当事人数占全部劳动争议立案总人数的百分比。雇佣歧视计算方法为如企业存在雇佣歧视则该项为0。员工加班率是考察员工劳动强度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为员工平均周工作小时数减去48,然后再除以48得到。社保费用支付率考察企业是否保障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社会基本福利保障,是参与基本养老保险员工数、医疗保险员工数、失业保险员工数、工伤保险员工数的员工占全体员工的比例。员工辞职是否自由指标计算方法为如员工辞职不自由则该项为0。

(2)经营责任指标。经营责任指标包括企业净利润、企业总销售增长率、企业研发投入比例,这三个指标均为定量指标,可以从公司当年的统计数据中得到。

(3)文化责任指标。员工培训支出指企业当期用于普通员工的教育培训活动所发生的直接支出费用占普通员工工资总额的百分比。参加企业社会责任培训、研讨情况是考察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学习的积极性的指标,用参加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相关培训研讨活动的次数比例和投入费用比例来考察。是否强调企业社会责任文化指标的计算方法为如企业文化中没提到社会责任则该项为0。

(4)环境资源指标。环境污染违法记录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在当期因违反国家或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而受到处罚的次数。环保投资率考察企业在当期用于环境保护目的所投入的各种费用占企业总销售额的份额。企业能源使用效率指标主要从企业在考察当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费用占企业总销售额的比重来考察企业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

(5)社会公益与慈善指标。扶贫支持指标指企业当年扶贫投资项目投资额占当年新增投资额的比率。捐赠收入比率指企业当年慈善公益捐款占当年收入总额的比例。福利就业率指企业雇佣下岗工人数量以及残疾人数量占员工总数的比重。

(6)社会责任管理指标。社会责任管理记录完整情况和公开年度社会责任报告情况根据专家的主观评分得到,无此记录时,本项指标记为0。

(7)企业诚信指标。产品质量合格率可以通过抽检样品和市场反馈得到。纳税记录指标的计算方法为企业实际按期纳税额与应纳税总额之比。产品和服务被消费者投诉次数可以通过统计、查询得到。

三、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方法选择

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后,就要选择一定的方法对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本文选择层次分析法来构建模型,目的是对全社会或行业范围内的企业进行年度评价,通过计算出的综合评价值进行优劣排序,来客观反映各个企业之间的差距,起到鼓励企业改善社会责任状况的目的。

1. 数据的去量纲化

对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表现进行评价时,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由于量纲的不同,无法直接参与方案评价的计算,为了尽可能地反应实际情况,排除由于量纲不同带来的困难以及数据大小悬殊对计算精度的影响,需要先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本文去量纲化的方法是利用公式:

式中,n为待评价企业的个数,m为指标的个数即25,为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原始评分值,为第i个企业的第j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为所有企业第j项指标的均值,为所有企业第j项指标标准差。

2. 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使用层次分析法(简称AHP)来确定指标的权重。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准则决策方案。这一方法的特点是,在对复杂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以及内在关系等进行深入分析之后,构建一个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把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为求解多目标、多准则或无结构特性的复杂决策问题,提供一种简便的决策方法。尤其适合于人的定性判断起重要作用的、对决策结果难以准确计量的场合。企业社会责任评估指标需要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而且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需要依赖专家的定性判断,因此,使用AHP方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是比较科学合理的。

3.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

前面介绍的去量纲化处理将原始评分转换成标准化值,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然后将各项指标的标准化值乘以相应的权重,即得到各项指标的最后“得分”,最后再将各项指标的“得分”相加,即得到最终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值。

通过本文构建的评估体系,可以得到所有评估企业的企业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值,根据综合评价值将其进行排序,排名靠前的企业,即认为其社会责任感强,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构建完善。相反,排名靠后的企业,认为其缺乏社会责任感,企业社会责任制度欠缺,还有待提高。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国际标准SA8000、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企业文化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了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评价指标的定义及评价标准,然后选取层次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并确定各指标权重,进而得到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综合评价值。文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能比较各个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的好坏,但该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由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问题,涉及到多个领域的多个方面,本文选择的指标只是有代表性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企业的社会责任状况,因此,可能得到的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参考文献

[1] 陈其耐.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及其管理实践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4~8.

[2] 崔文子,金华,崔文丹.企业应从战略性资产的角度管理企业社会责任[J].企业管理,2009,35:26~27.

[3] 高成.SA8000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体系构建[J].大众商务,2009,10:48.

[4] 孔令军.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8,10.

[5] 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2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2008年被称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元年”,自南方大范围的冰冻雪灾,到“5・12”汶川大地震,再到席卷全球的中国婴幼儿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事件,一系列的突发社会灾难、安全事故、质量问题等无不考验着企业的社会责任心,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考量前所未有地引起了社会公众、企业管理者、学者以及政府的广泛关注。本文拟构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促进企业承担起构建和谐社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984年美国经济学家Freeman给出了一个颇为广义的定义,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能够影响企业目标实现,或者能够被企业实现目标的过程所影响的任何个人或群体”。这个定义不仅将影响企业目标的个人和群体视为利益相关者,同时还将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受所采取的行动影响的个人和群体看作利益相关者。这样就将当地社区、政府部门、环境保护主义者等实体都纳入到利益相关者的研究范畴,大大扩展了利益相关者的内涵。借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指明方向”,针对每一个主要的相关利益群体就可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的范围。也就是说,利益相关者理论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提供“一种理论框架”,在这个理论框架里,企业社会责任被明确界定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上。所以,利益相关者理论虽然不能取代企业社会责任,但是它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重要条件,它可以把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对象具体化。

二、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我国深交所颁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称,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是指上市公司对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自然环境和资源,以及股东、债权人、职工、客户、消费者、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所应承担的责任。本文将在此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对股东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每股收益

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

一般认为,每股收益越高,公司满足股东获利目标的程度越高,对股东利益的保障程度越高。

(2)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净资产的变动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发展能力的集中体现。

2、对职工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职工薪酬支付率

职工薪酬支付率=已付职工薪酬总额÷应付职工薪酬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公司对国家相关劳动法规的遵守情况,比值越大越好。

(2)职工安全事故率

职工安全事故率=因工作伤亡的人数÷职工总人数×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职工安全保障责任的履行情况。如伤亡比率超过了国家规定的限度,企业要停止生产,进行整改。

(3)职工人均年教育经费

职工人均年教育经费=支付的职工教育费总额÷职工人数

该指标反映企业对员工素质提升责任的履行情况,该指标值越大越好。

3、对消费者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主营业务成本率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公司越照顾消费者的利益,那么给消费者的让利就越多,主营业务的毛利率就越低,主营业务成本率这一指标的值就越高。

(2)单位收入售后服务费

单位收入售后服务费=本期售后服务金额÷上期营业收入×100%

通常,该指标越大证明企业为消费者主动承担责任的责任心越强,但是由于产品质量太差也会引起该项指标过大,所以指标使用者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4、对债权人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利息保障倍数

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

一般而言,利息保障倍数越高,公司支付利息的能力就越强,债权人在公司的投资越有保障。

(2)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1-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股东权益比率越高,债权人的投资风险越小,本金和利息收入越有保障。

5、对供应商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为应付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应付账款平均余额

应付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公司支付供应商货款的时间就越短,占用其资金的程度越低,对供应商的利益照顾越多。

6、对政府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资产纳税率

资产纳税率=企业纳税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该指标可以反映企业对国家的纳税贡献。

(2)税款上缴率

税款上缴率=已交纳税款÷应缴纳税款×100%

该指标用来分析公司是否有挤占挪用国家税款的违法行为。可反映公司对国家相关税收法律法规的遵守情况。

7、对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1)年绿化费用:金额越多表明公司对社区的责任履行得越好;(2)为社区无偿服务次数:次数越多表明公司对社区的责任履行得越好。

8、对资源环境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1)单位营业利润资源消耗率

单位利润资源消耗率=年资源消耗量÷年营业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为获利对资源(包各种材料、水、电、煤等)的消耗程度,可按不同资源分别列示。该指标值越小越好。

(2)单位净利润废物排放量

单位净利润废物排放量=年废物排放量÷年净利润

该指标反映企业生产造成的外部不经济情况,该指标越小对社会造成的负面效应越小。

(3)污染治理投资率

污染治理投资率=污染治理投入总额÷当年营业收入×100%

该指标反映企业治理污染的力度,比值越大越好。

9、对社区承担社会责任的指标

捐赠收入比率=慈善与公益捐赠÷企业收入总额×100%

慈善与公益捐赠是企业为社区建设、希望工程和困难人群进行的捐赠。该指标值越大反映企业慈善责任履行得越好。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徐超,陈继祥.战略性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J].上海企业,2005.5.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3

关键词: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

1 概述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管理是一项有始无终的复杂的系统工程。有机构和学者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管理工作方面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除了少数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设置了专门的CSR管理部门,或者明确了CSR管理职能归属外,更多的国有企业正在改革发展中承担着并且履行着社会责任,但还没有对CSR进行科学管理的状态,CSR管理体系尚未建立或完整建立,没有或难以融入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距离实现CSR管理的正规化、体系化、标准化和信息化还有很大差距;对国有企业CSR的外部约束和监督机制仍然有待完善,在政策制定、立法研究和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本文旨在针对上述问题,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为基础,围绕CSR的基本要素,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国际上关于CSR的相关标准与指南,以及国内相关的法规与政策,从顶层设计和搭建一个面向市场、社会和环境全方位责任,涵盖社会责任治理、推进、维护全过程,涉及股东、伙伴、用户、政府、员工等众多利益相关方,融入企业采购、生产、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工作,支持信息化开发实现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并提出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建议。

2 CSR的主要理论模型比较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兴起,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同时获取战略利益或经济价值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主流思想。以Archie B. Carroll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相继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金字塔模型、同心圆模型和三重底线模型等,并推动了企业社会责任理论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结合,为了便于研究其特点,我们用表格的方式对以上模型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如表1所示。

基于上述表格内容对比分析,我们认为,同心圆模型和金字塔模型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分类或维度,三重底线模型所讨论的重点是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与维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模型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解决问题。因此,本文研究应将这些模型结合起来,所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应能够涵盖企业社会责任的边界与维度,同时还要能够反映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责任关系和问题,同时能够支持实际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

3 CSR的主要标准指南和法规政策比较

3.1 国际上主要的标准和指南 在西方社会责任运动兴起的过程中,美国、德国、英国以及欧洲部分国家相继涌现出与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立法与司法实践,并逐渐演化为世界性的法则和规定,国际上主要的社会责任标准和指南的主要内容比较分析情况如表2所示。

3.2 国内主要的法规和政策 随着我国加入WTO,针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立法和实践加快推进,我国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管理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快速发展时期,国家和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指导意见,如表3所示。

4 结语

企业管理没有“范式”,任何管理体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本文搭建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是一种系统化思维的成果,国有企业在推动社会责任管理正规化、体系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应用时,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社会责任内容进行调查评估,并在后续发展中逐步改进完善,从而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与社会责任履行互为促进、相得益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进才,黄玮.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经论丛,2011(1).

[2] Carroll A.B. A three -dimensional conceptual model of corporate performance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79,4 ( 4).

[3]尹倩. 基于约翰・埃尔金顿“三重底线理论”浅谈CSR对企业永续发展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2(4).

[4] Pose, James E., Willian C. Frederick, Anne T. Lawrence, James Weber. Business and Society: Corporate Strategy, Public Policy,Etheics[M]. McGraw-Hill,1996.

[5]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论新时期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重大任务[J].中国工业经济,2014(9).

课题项目:

本文受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院级课题(项目批准号:MY201503)资助。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4

中小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价值,中小民营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了GDP总量的70%以上,工业比重占60%,75%的就业机会、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以及80%以上的新产品均来自中小民营企业。因此,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极其显著的影响。但是,近年来一系列的国际反倾销、绿色壁垒、SA8000社会责任认证标准等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构成了严重的生存威胁,“颠覆在即”或许不是危言耸听。据商务部统计,自1979年至2004年9月,34个国家和地区发起了665起针对或涉及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调查案件,其中反倾销案件达594起,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了约191亿美元的出口贸易。加入WTO后,上述案件数量、涉及金额均呈上涨趋势,仅2004年,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了60起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调查,涉案金额近1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9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尤其是近两年来,个别国家还出现了针对中国商品和商人的严重暴力事件。导致这些厄运频发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就从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自身角度而言,与我国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有密切的关系。

一、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

1.肆虐生态环境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和“吃子孙饭”是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生产现象的真实写照,自然资源的无序、无度开采导致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个别中小民营企业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甚至可以比喻为“肆无忌惮、穷凶极恶”恐不为过。地陷频发、山秃(甚至是已经“无山”)接踵、荒漠扩大、沙尘弥漫、河流干涸、水质污染,……有的地方由于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环境严重恶化已经迫使百姓“背井离乡”,远走他乡。根据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2005年11月的调查,在我国290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80%以上的工业生产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占我国污染源的60%。由此可以说我国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是以彻底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获取不适当的价格竞争优势的。

2.侵犯员工权益

超负荷劳动强度、工作条件恶劣、缺乏安全保障、拖欠克扣薪水、降低工资标准、随意加班加点、非法雇佣员工(尤其是童工)、辱骂体罚员工、限制人身自由、性别歧视、性骚扰和犯、不提供法定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等等现象在中小民营企业屡见不鲜,频频见诸报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2006》显示,100%的被调查企业都存在超时工作现象,部分企业员工每天工作达13个小时,晚上加班4-5个小时,每周工作时间达83-90个小时,有的企业的员工3个月内仅能休息1天,4个月内仅有3天休息;全国总工会2005年的调查则显示,2002年~2004年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81.8%,还有12.7%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工资标准。港澳台企业年平均效益增长33%,但是职工工资增长为零;另据《中国经济周刊》,2005年以前31省区制定的工资标准没有一个达到国际认可的占社会平均工资40%-60%的水平。北京达到24%,深圳达到18%。关于最低工资标准,据河北省总工会2005年对1021家调查,达标的企业仅占58%,达标的职工仅占59%。这种侵犯甚至践踏员工权益的不法行为,不啻是在贩卖着员工的血汗。这就难怪国外媒体经常将我国企业称之为“血汗工厂”了。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持续出现的“民工荒”、“技工荒”、“招工难”等现象即是民工权益受到侵犯进而对当地劳工环境深度失望导致的结果,已经造成了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维系,严重地削弱了企业的履约能力,许多企业不得不放弃订单。

3.盛行假冒伪劣

造假是当代中国经济中非常普遍的现象。假烟、假酒、假药、假鞋、假广告、假奶粉、假名牌、假服装、假棉花、假虾米、假鸡蛋、假鸭蛋、假种子、假工程(豆腐渣工程)……,无假不造,除了飞机大炮轮船等实在造不出的以外,任何可以牟取暴利的都有假货,这些假货严重地威胁着消费者的衣食住行和生命安全,而中小民营企业是假货的主要来源。据有关部门对部分省市2000多户中小企业质量调查统计,产品质量基本合格的企业占74%,产品质量不合格及伪劣的企业占26%。如果说,假服装、假名牌等尚可忍受的话,其他诸如假药、假食品、假工程的制造者,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故意杀人犯”。

4.缺乏公益爱心

据新华网报道,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陈新年称,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就是说99%的企业从来就没有参与过社会慈善捐赠。由此可见,我国绝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在社区贡献、关爱特殊群体、关注社会公益事业等高层次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很大的距离。

二、社会责任体系的建构

企业发展的实践证明,具有社会责任感是决定企业能否在全球化运作中获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针对我国中小民营企业而言,迫切需要建立社会责任体系,规范企业行为,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否则,春蚕作茧必自害。

1.企业自身要自尊、自爱、自省、自律

中小企业自觉主动地承担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实际上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起码的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这就犹如一个人,不能利己而损人,更不能故意去伤害人。据欧美国家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70%的消费者认为“企业对社会的承诺是他们购买产品或服务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超过50%的消费者表示他们会对没有社会责任的企业采取负面行动,20%的消费者则表示他们过去已经采取过惩罚这类企业的行动。瑞典一个消费者组织于2004年拍摄了一部关于中国9个玩具企业劳工状况的电视记录片,反映了中国企业劳动条件、工时等方面的问题,节目播出后引起了瑞典全社会的极大反响,消费者纷纷提出抵制中国玩具和出售中国玩具的企业。由此可见,即便是为了企业自己的利益,也应该使我们的中小民营企业觉醒了,缺乏社会责任将是死路一条,并且还将受到有关法律的追究,承担经济责任甚至刑事责任。

中小企业要自觉地遵守国家有关法律,认真审核劳动力成本,依法发放员工的各类工作薪水,并不断提高员工的工资水平,提高企业生产成本,合理、合法、合情地规避外国征收反倾销税,既不授人于柄,更有益于企业员工,可谓一举两得。

2.健全法律法规,公正执法、违法严究

经济行为者之间互动发生的行为性约束(包括以行为习惯和惯例形式出现的非正式约束,以及由国家强制执法的法律形式出现的正式约束),主要是依靠社会制度(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而产生的。对于中小民营企业而言,法律制度约束具有很强的刚性作用。如果企业违反了法律,就给予严惩,极大地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甚至依法取缔(强制没收),并且对企业法人实施人格否认制度,这样即使企业缺少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动力,也不得不在“可置信威胁”下履行社会责任。

推进企业立法工作,完善对消费者、利益相关者的保护职责,以及相关救济措施,包括强制企业对受害人给予经济赔偿,直至对企业法人予以刑事拘留、判刑等。深圳市就曾刑事拘留了8名欠薪企业主,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同时,还要进一步细化相应法律法规条款,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除此以外,还应该对企业应该履行的某些道德义务实施法律化管理,取消某些不利于中小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规定。例如,按现行规定,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如果超过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就意味着企业捐赠越多,纳税就越多,显然是不合理的,势必会打击企业捐赠的积极性。

3.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

依靠企业自律难以避免中小民营企业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法律强制性约束并不是目的,为了促进中小民营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的扶持政策,全力支持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诸如优先解决社会责任意识强、信誉良好的中小民营企业的贷款、融资问题;金融、保险、工商、质检、海关、法院,以及担保机构等,共同为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政府、非政府组织设立发展基金,以及建立中介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在完善政府激励约束机制方面,关键是形成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行政官员、地方官员的业绩评估体系,既要严厉打击地方保护主义,更要减少那些具有审批权、监管权的行政官员的公权使用范围,降低其自由裁量权限,采取问责制和追责制,凡是因为审批把关不严和监管不严等行政不作为等,造成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工程质量等问题不仅严惩企业和企业法人,也要严惩其审批官员。

4.建立企业社会责任会计制度

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会计计量和报告体系,严格规定企业应揭示的社会责任的基本内容、计量方法和对外报送形式等,迫使企业向社会披露社会责任会计信息,进而使企业自觉遵法、守法。

5.加强舆论和社会监督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5

【关键词】食品企业;企业社会责任;食品安全

一、食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殊性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要求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要承担对员工、社会和环境的社会责任,努力使社会不遭受自己的运营活动、产品及服务的消极影响。食品企业社会责任最核心部分应该是为顾客提供安全的食品,这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政府和国家的形象,已经成为了社会管理水平和国家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食品企业常抓不懈的工作。

二、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

(1)地方政府与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我国地方政府与企业间存在密切的利益关系,地方政府因经济利益诱惑而放松对企业的监督和管制。我国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依赖与企业生产的增长,在我国目前的税收分配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绝大部分来源于当地企业的纳税额。地方政府为了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总是要维护和推动企业生产增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与雇主达成妥协或合谋,劳工权益则成为被牺牲的一方,雇主得以过度攫取绝对剩余价值。(2)部分食品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价值认识不够。企业作为社会治理领域的一个经济实体,部分企业认为经济价值观是行为决策的唯一因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本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树立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加顾客的忠诚度。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某种程度上如同做广告或其他公共策略,从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赢利的目的。(3)我国缺少“本土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所谓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就是特指企业管理主体,在各种重复性管理活动过程中,针对企业行为涉及社会领域产生的(现实的或潜在的)影响或后果,所形成的共同认识及建立在这些共同认识基础之上做出的相关规定。在我国,目前仍没有自己“本土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目前国际上用的较多的SA8000标准,即社会责任国际标准(Social AccountabiHty8000,简称SA8000标准)。这一标准是发达国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并在国际贸易中用来要求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也要遵守的一个标准。但发展中国家有自己特殊的国情,我们应该尽快制订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

三、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对策

(1)重视供应链每个环节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从前几年发生的苏丹红事件,到近期发生的瘦肉精、染色馒头事件,均涉及知名企业。尽管从事件的调查结果看,问题主要都发生在上游供应商环节,但对这些企业的品牌都造成了巨大伤害。食品企业必须通过对供应链进行管理和风险控制来避免供应链的风险延伸到企业,食品企业不仅要做好企业内的社会责任,也要控制整个供应链的社会责任的履行,将供应链责任管理作为食品企业战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严格监控产品质量,保证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是企业社会责任建设之本,对于社会公众、消费者来讲,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依此为产品安全责任、环境保护责任、公众安全责任、依法纳税责任、公益事业责任等内容,而生产出质量可靠、安全有保障的产品是他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最基本要求。企业必须意识到只有真正地为顾客服务,对消费者负责,才能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3)端正食品企业的发展理念。某些企业不择手段地追求利润最大化,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盲目扩张、不注重产品质量,导致市场恶性竞争。社会是企业的依托,企业是社会的经济细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资源,否则企业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继续。所以,食品企业要得以可持续经营与发展,必须端正发展理念,树立企业社会责任,不能先考虑赚钱、把利润作为企业发展的唯一目标,而是要把对社会做贡献、尽责任放在追求利润之上,利润只是做贡献尽责任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刘俊海.公司的社会责任[M].法律出版社,1999

[2]郭黎,霍建伟.企业社会责任研究[J].山东经济.2007

[3]阳秋林.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4]菲利普・科特勒.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5](美)乔治・斯缔纳,约翰・斯缔纳.企业、政府与社会[M].科学出版社,2002

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范文6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成本;成本中心

2008年国务院国资委了《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求国有企业“把履行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治理,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和考核体系”。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率先垂范,是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也是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统筹兼顾综合利益”为目标,建立切实可行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保障机制,是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财务管理中“构建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是确保该项工作能够落实到经营活动中的重要途径。

一、构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意义

(一)由国有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决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担负社会责任成本。传统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主要围绕经济目标设置,以效益为核心。这与国有企业目标是在兼顾社会目标的前提下注重经济目标的发展趋势不相符。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从社会的角度体现国有企业所取得的各方面的效益,特别是从社会责任的成本和社会责任的效益对比中确定其社会净贡献,避免了传统财务管理只从经济过程本身来反映其经济效益的弊端。因此,国有企业急需构建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

(二)国有企业实现企业目标的需要

从一般企业的角度来说,其首要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社会责任则是在企业目标实现的过程中衍生出来的,其社会责任成本是经营成本的衍生成本。而国有企业,因其“国有”的天然属性,承担着企业和政府的双重职能(经济职能和社会职能),它的社会责任是由国有企业的本质决定的,其社会责任成本是经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的目标不仅是尽可能地赚取最大和润,更注重社会目标和政府的目标。社会责任成本投资所追求的营利,最终是为了谋求公益,以使国有企业的社会目标得以体现,因此构建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已势在必行。

(三)国有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企业社会责任已成为衡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只有“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的企业,才能在自身发展中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有能力且愿意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构建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反映有关社会责任的成本信息,可以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将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因此,建立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反映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投入情况,既是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是国有企业本身发展的需要。

(四)国有企业全球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选择国际化发展战略。以SA8000为代表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所要履行的基本社会责任的规范。社会责任成本标准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国有企业特别是出口加工企业,要走向世界,在国际大融合的潮流中,为拓宽生存空间,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很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做好社会责任成本的管理。借助国际标准的实施,加快我国国有企业并最终在全国所有企业中实施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必将促进我国企业全球化的进程。

二、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原则

传统的企业社会责任成本划分方法侧重于两方面,即企业的法律责任成本和环保责任成本,这种方法是为国家对企业的宏观管理工作而服务的,忽视了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不利于调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积极性。作为改制后的国有企业,已经经历了从单纯的放权让利向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基本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成为独立的市场竞争主体。因此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国有企业为核心和使用者。

(一)客观性

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运用的目的在于使各社会责任相关者客观地了解企业。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具有全局观念,加强对影响社会整体利益的不可控因素的预测分析;考虑内部与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充分考虑各成本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保证体系内容全面。

(二)战略性

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是以分阶段的行动目标的实现为基础的。具体包括以下方面: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与时俱进,而应根据企业经营目标的变化做出灵活的调整。

(三)创新性

当代企业的创新带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创新能力的贡献是社会责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包括以下方面:产品创新,包括功能创新、结构创新等;技术创新,包括技术引进,技术升级、技术研发等;经营管理方法创新,包括管理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等。

(四)相关性

随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日益受到重视,其经济作用必然影响到企业经营内部各因素和环节,并发生深刻影响。为此,只有将社会责任成本管理工作融入企业战略经营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全过程。才能有助于国有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

三、国有企业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方法

根据履行社会责任内容不同可以将社会责任初步划分为4类,即社会经济责任成本、社会法律责任成本、社会生态责任成本和社会伦理责任成本。同时这4类成本又因为各自具有不同领域、不同含义、不同计算分析方法的管理子体系,构成典型的3级结构模型(见图1)。

(一)社会经济责任成本

企业社会经济责任成本主要是指企业为履行传统的、基本的经济责任而付出的成本。包括对投资者经济责任成本、对债权人经济责任成本、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成本和对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成本。

1、企业对投资者的经济责任主要是指为保证企业出资人或投资者在获利的同时使注入资本保值增值的责任。

2、对债权人的经济责任主要是指在债权人产权存在于企业的前提下,企业所承担的保证债权人产权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定义务。

3、企业对政府的经济责任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政府及社会所做出的法定或自愿的责任及贡献,可以分为社会经济指标和经济信誉指标。

4、对经营者的经济责任指企业在经营

过程中对经营者经营目标产生影响的责任及贡献。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为以下指标:总资产报酬率、社会贡献率、科技进步贡献率、百元销售收入成本费用等指标。

(二)社会法律责任成本

法律责任成本指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照章纳税和承担政府规定的其他责任义务成本,并包括接受政府的干预和监督,不得逃税、偷税、漏税和非法避税以及职工的福利、安全、教育等方面承担义务成本。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为以下指标:小时工资率、工资支付率、法定福利支付率、社保提取率、社保支付率、资产纳税率、税款上缴率。

(三)社会生态责任成本

社会生态责任成本指企业一方面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合理利用资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另一方面要承担治理由公司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相关成本。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为以下指标:单位收入材料消耗量、材料报废率、单位收入耗能量、单位收入耗水量、单位收入排废量、环保投资率、环境治理投资、环保投资率。

(四)社会伦理责任成本

社会伦理责任成本指企业在自身社会形象、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社会慈善事业和其他公益事业等方面的社会责任成本。

1、职工工作方面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为职工人均年教育经费、单位职工利润、单位职工利润增长率、职工工资增长率、就业贡献率、职工劳动生产率、退伍军人用工率。

2、企业形象在成本管理中主要体现为企业各类捐款、捐赠收入比率、计划整体完成率。

值得说明的是,以上是根据社会责任成本的开支范围构建的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如果按社会责任成本的用途划分,还可以划分为社会责任预防成本和社会责任损失成本。其中,社会责任预防成本是指企业在政策指导下主动承当的社会责任成本。包括为预防和避免生产经营行为对社会或环境造成损害而采取相应措施发生的支出,包括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保资产投入等成本。社会责任损失成本是指企业因没有采取预防措施或虽已采取预防措施,但因措施不力或失败而对社会或环境造成污染或损害后,因采取补救治理措施而发生的支出,包含受害人损害补偿的支出以及环境赔偿金及罚款。通常情况下,社会责任预防成本高于社会责任损失成本。

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在承担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自身实际出发,遵循客观性、战略性、相关性、灵活性原则,构建社会责任成本管理体系,为推进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保障机制奠定基础。充分发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作用和支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