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生活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生活的作用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1

关键词:社会支持;大学生;感恩;生活适应;调节作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008-03

心理学界对社会支持的研究源于生活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社会支持是一个人从与他人交往中获得的帮助和支持。有关研究表明,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呈显著正相关。适应是指个体改变其角色、规则以减轻情境中压力的能力。从社会心理刺激与个体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看,社会支持是个体通过社会联系所获得的能减轻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紧张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大学是确立人生目标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的生活适应状况关系到其未来的发展。面对困境,良好的社会支持将带给大学生温暖、安全及重新奋起的勇气、信心与力量,使其逐渐学会独立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从而促进其生活适应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思潮的兴起,感恩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感恩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是个体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的恩惠在内心的认可,并意欲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感恩可促使个体更积极、乐观地评价生活,提高正性情感水平,降低负性情感水平,更易快乐,最大限度地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从而使个体更容易适应环境。然而,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感特质,是建立在社会支持基础上的。社会支持对感恩有直接的预测作用,(刘晓岚,2008)良好的社会支持对感恩的这种积极效应会缓解或降低大学生由于所处社会环境、校园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以及人际关系变化等所带来的冲突,增加其生活适应能力。而且,心理健康是―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在人格、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中,社会支持一般被当作调节变量来处理。(林初锐等,2004)

当代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近年来,校园道德危机事件不断出现,似乎表明大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呈现下降趋势,更有人将当代大学生称为失落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冷漠的一代,认为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应有的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对当代大学生的感恩状况投以消极的看法。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大学生感恩的缺失是否是由于社会支持的缺乏?这种缺乏是否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水平?社会支持在大学生感恩与生活适应之间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感恩对大学生生活适应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进而为学校和家庭采取有效方法来提高大学生生活适应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1年3~5月抽取长沙、南京和广州三地8所大学在读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500份,获得有效问卷1348份,有效率为89.87%。其中,男生741人,女生607人;一年级411人,二年级364人,三年级370人,四年级203人;文科416人,理科362人,工科345人,艺术类265人;生源地为农村351人,城镇465人,城市532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1.14岁。

(二)研究工具

社会支持问卷 社会支持问卷采用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三因素构成,共10个项目。李志勇和吴明证等对问卷进行了修改,重测结果表明10个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71~0.92之间。

感恩问卷 感恩问卷参照马云献和扈岩问卷,由感戴深度、感戴频度、感戴广度和感戴密度四因素构成,共14个项目。秦研究表明,此问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信度和效度都达到了测量学的标准,内容结构良好,可以在大学生群体中应用。

生活适应问卷 采用黄玉臻问卷,由个人适应、家庭适应、学校适应和同辈适应四因素构成,共28个项目。冯媛媛研究表明,此问卷在大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三)研究程序与统计方法

所有调查数据都通过个别施测的方式获取,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主试来收集数据,并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的相关分析与信度分析

为了考察社会支持、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的关系,我们首先进行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表1表明,社会支持、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p

(二)社会支持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的调节作用分析

变量的调节作用可以通过该变量与自变量在因变量上的交互作用来检验。在本研究中,为消除变量间共线性的消极影响,采用Aiken和West(1991)的建议,将自变量和缓冲变量做中心化变换之后再相乘得到各交互效应项。而且,在考察连续数据的调节作用时,通常采用多层次回归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在排除控制变量性别、年级、生源地、专业和自变量感恩的影响后,调节变量社会支持对大学生生活适应具有额外的解释力,其校正R2为0.302,β系数为0.380(p

为了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哪些维度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我们对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调节效应进行了分析。表2表明,在排除控制变量、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影响后,感恩和主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的交互变量对大学生生活适应仍具有额外解释力,其校正R2为0.331,β系数分别为0.056和0.110(p

讨论

本研究表明,感恩可显著地预测大学生生活适应情况,社会支持是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的调节变量。这与“社会支持对感恩有积极影响,高水平的社会支持会增强个体的感恩程度”(赵淑娟,2010)、“高感恩者能维持一种内心的幸福感,减轻抑郁等负性情绪”(Watkins,P.C.等,2003)的研究结论相一致。也就是说,具有良好社会支持的大学生会表现积极的感恩倾向,而且感恩会进一步帮助大学生获得心理和社会资源,强化其社会连接和友谊,并使之较受人喜欢,从而容易提高其生活适应水平。同时,本研究结果也验证了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的观点,即“社会支持通过调节其他因素对于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来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汪向东等,1999)。这是由于在感恩形成中,社会交互作用和人际关系起着重要作用,感恩是在社会关系的大背景下得以发展起来的,这种社会支持不但会使大学生对自己有信心,而且还能把自身所具备的特质充分发挥出来,使其融入和谐、温馨的大学群体中,进而提高大学生生活适应性。因此,家庭、学校和社会要给予大学生良好的社会支持,同时,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使其正确对待他人的关心和支持,增强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受能力,从而积极适应大学生活环境。

本研究还表明,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具有调节作用。主观支持是大学生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它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和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Kessler,R.C.等,1985)对社会支持的利用情况是大学生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肖水源,1994)这是由于大学生倾向于利用社会支持来寻求情感上的安慰与帮助,从而使心理平衡。当大学生感知到来自于家庭、教师、同学、朋友等的尊重、支持和理解的水平越高,他们就越能正确认识到别人对自己的帮助,就越容易产生感恩。而且,善于利用支持的大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主动寻求支持和帮助,这样也就促使他们的感恩水平进一步提高,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适应状态。然而,客观支持是指大学生客观的、实际的或可见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和社会网络。McCullough和Emmons(2003)认为,感恩是一种认知――情感状态,它源自于个体感知到自身因他人善举而获得未预期到的利益。这里的“善举”可以理解为社会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情感的。而且,社会支持对个体生活适应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社会支持来源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教师、同学和朋友等,其社会网络规模相对较小。而且,大学生的物质支持主要来自于父母,物质支持结构单一,获得物质上的其他援助较少。因而,客观支持在感恩与大学生生活适应之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大学生的生长环境也日益优越。在优越的生活环境中,高校和父母如不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精神上的引导与关爱,大学生可能会形成攀比心理,抱怨父母,甚至人格畸形发展,更不会发展良好的感恩意识,这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适应性,并对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活等方面的适应能力产生消极影响。因此,高校和家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者,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领者、情感上的支持者,应加强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传授、轻人文精神培养的弊端,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感恩是内心的一种情意,是一种做人的道德,是一种自立及自尊的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从而促进大学生积极地适应大学生活。

参考文献:

[1]Bishop G D.Health Psychology-Integrating Mind and Body[M].Boston,MA:Allyn & Bacon,1994:170-173.

[2]董增云.大学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5):642-644.

[3]王永丽,林崇德,俞国良.儿童社会生活适应量表的编制与应用[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1):109-114.

[4]Kessler R C, Price R H, Wootman C B.Social Factors in Psychology: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Process[J].Ann Rev Psychology,1985,36:531-572.

[5]Emmons R A.Gratitude[M].In C.Peterson & M E P Seligman(Eds.).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553-568.

[6]赵国祥,陈欣.初中生感戴维度研究[J].心理科学,2006,(6):1300-1302,1286.

[7]McCullough M E, Emmons R A.Counting blessings versus burden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gratitud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daily life[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003, 84(2):377-389.

[8]刘晓岚.大学生的感戴与其自我概念、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8.

[9]林初锐,李永鑫,胡瑜.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研究[J].心理科学,2004,(5):1116-1119.

[10].大学生感恩现状及其认知影响因素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1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7-131.

[12]李志勇,吴明证.大学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和谐的中介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3):346-348.

[13]马云献,扈岩.大学生感戴量表的初步编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5):387-389.

[14]秦.大学生感恩意识与人格特征、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9.

[15]黄玉臻.国小学童A型行为、父母管教方式与生活适应相关之研究[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1997.

[16]冯媛媛.高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生活压力与生活适应的关系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9.

[17]Aiken L S,West S.Multiple regression: 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M].New York: Sage, 1991:9-27.

[18]赵淑娟.中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0.

[19] Watkins P C, Woodward K, Stone T, et al.Gratitude and happiness: development of a measure of gratitude, and relationship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J].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3,31(5):431-452.

[20]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的理论基础与研究应用[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4,(2):98-100.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女儿式”服务护理模式脑卒中恢复期生活质量

脑卒中由于其高发病率(217/10万)及高致残率(3/4),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时间长,而且生活质量差,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症状,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是关键问题。

“女儿式”服务是我院的服务品牌和无形资产, 在患者心目中有较高的信誉与口碑! 其宗旨就是强调在服务中把病人当作一个有情感的整体, 根据病人的需求提供“三首”、“三优”、“三熟知”、“为病人多说一句话”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性化护理,从而更好的延伸女儿式服务的内涵,追求最高境界的亲情式、人文化的优质服务。[2]本研究探讨实施“女儿式”服务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 年4 月~2013年6月符合科研条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临床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测量和评价表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由研究人亲自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

1.2.1 生活质量记分表(QOL)

包括3个领域(生活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共11个项目,各项目及最后总分评定分采用5级评分法,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总积分为:46-55分表示生活质量良好;36-45分表示生活质量较好;26-35分表示生活质量一般;16-25分表示生活质量为差;小于15分表示生活质量极差。总积分计算按正向记,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相反,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2.2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

此表为我院护理部制定,其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护士操作技术水平、特殊治疗护理注意事项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护士工作态度、能否经常巡视病房、对困难的解决方法、对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8 项指标,共2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答案采用5等级评分法,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5 个等级,总分为100分。

1.2.3 Bathel指数评分标准

Bathel指数评分标准可以确定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独立程度,评分标准分为4个等级,即: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61-99分: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40分:重度功能障碍。

1.3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 检验,P

2.结果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智慧课堂;钻研教材;检查预习

在生本智慧大课堂的整体构建中,智慧课堂的建设是核心,特别是教师在新课堂中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如何用智慧的心灵去培育学生智慧的头脑。本文试图从剖析智慧课堂的特点阐述新课堂建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一、智慧

中央教科所副所长田慧生教授认为:“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简而言之,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其实,新课程中三维目标与智慧教育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

二、智慧课堂

1.布疑的课堂――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2.展示的课堂――凸显探究的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展示探究成果,点评探究思绪,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

3.质疑的课堂――引导争辩的课堂

通过质疑,引发争辩,产生思维的共鸣,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就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4.生命的课堂――走向生活的课堂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智慧的课堂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5.生成的课堂――唤醒智慧的课堂

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会产生新的思想和观念,生成新的课堂。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众多智慧的心灵。

三、智慧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1.课前,教师是智慧课堂的设计者、策划者和指导者

(1)认真钻研教材,组织教材

精心准备教学资源,认真研究学生的学情,积极创设课堂的引入情境,提炼课堂问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用心备好课。

(2)检查学生预习状况

批阅学生预习案,总结预习情况,运用班级评价机制做好课前预习评价。

(3)有针对性地做好课前的辅导

对预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予以指导,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互助作用,帮助组内待优生自主完成预习。

2.课堂中,教师是智慧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领者

(1)课题引入

在课堂引入基础上,组织问题讨论与探究,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形成,这一阶段课题的引入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2)展示与点评

在完成第一波知识链的同时,进一步呈现问题、挖掘问题,通过小组展示与点评,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方法,形成新思路,促使新一波的知识链的形成。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引导学生进入较深层次的思考,在小组展示和点评中,师生、生生思维互动,产生智慧的火花,形成智慧的气场,师生是平等的,心理是安全的,课堂是幸福的。

(3)质疑与释疑

通过小组点评,产生新的思考,引发学生对结论、对评价的质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拓展的思考,对问题的质疑,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阐述同一问题时,往往会引发师生的思维共振,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

3.课后,教师是课堂总结的指导者、课后评价的组织者

在完成上述三波知识链的基础上,教师要及时进行课堂总结,组织课堂检测,这个阶段教师的主导性在于对学生总结的及时点评,对学生检测的及时评价与反馈,把握课堂的脉搏,以利于下一课堂的可持续学习。

在智慧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紧紧把握智慧课堂的“动态生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随机、巧妙、适时、适度地引导点拨,涌动师生心灵的对话,激起思维火花的碰撞,成就更高层次的智慧引领。

参考文献:

[1]沈洪.教育智慧点亮教育生命[J].上海教育,2007(Z2).

[2]薛瑞萍.教育的召唤:读《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J].山西教育:教育管理,2007(8).

[3]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J].教育研究,2005(2).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 智慧城市 存在问题 政府职能定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3. 093

[中图分类号] D630;F29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3- 0215- 0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不断攀升。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涌现。与此同时,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技术日渐成熟。在此基础上的智慧城市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以及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

1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智慧城市的提出

2010年10月,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决定》,国家开始将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其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智慧城市技术白皮书》相继颁布。“十三五”划中,国家明确指出了未来的智慧城市以及人民智能生活的发展方向。

1.2 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指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一个能够更加透彻感应和度量我们生活的世界的系统,通过对城市的空间结构和管理模式的创新来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治理方式的改进以及对社会基础秩序和人民生活方式的革新,最终达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各个城市都将信息基础建设置于重要位置,无线通信网络以及宽带覆盖率等都有明显的提升。交通管理、商业发展等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在不断加深。我国目前已经拥有了250多个关于物联网的试点项目,建立了北京、上海等多个创新示范城市。在此基础上,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了基础的物联网产业链。

2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依然存在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智慧城市的发展模式趋同,我国建设智慧城市的构思蓝图基本遵从了IBM所提供的架构设计,导致多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模式一致。二是目前智慧城市的基础技术供应有待完善,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三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程度不够,基础薄弱。主要是人才缺失及产业链断环。四是城市发展规划理念不清、布局不当。五是资金到位困难。六是缺少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

3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职能定位

基于以上六个问题,我国政府要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和完善其在经济建设以及民生建设方面的职能。

3.1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经济建设方面的职能

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主要起着宏观调控和微观监管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政府在资源配置以及市场监管方面的作用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要明确管理的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市政府要明确建设目标,针对本市特有的资源和环境做出符合本市发展特色的规划,避免由于城市模式趋同造成竞争优势缩减。

二是要通过产业政策、财税政策以及金融政策的不断完善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在产业政策方面首先要培育以信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的成长,同时要促进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不断融合,实现生态化发展的产业结构。其次要推动产业连的系统发展,鼓励企业从事下游产业,完善信息产业链的发展,增加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比重。最后是要将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同信息化企业的实践发展相结合,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在财税政策方面主要是要通过降税免税以及政策倾斜的方式吸引社会资金注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在金融政策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融资体系上的制度安排。首先要通过发展风险投资以及私募基金的方式构建起系统的创业资金链,不断吸收民间资本以补足资金链短缺的问题,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资金落实困难的问题。其次要建立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包括政策性信用担保、商业担保以及互助担保等。

3.2 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民生建设方面的职能

政府在推进民生建设方面主要是保障公共物品以及公共服务的数量以及质量。要提高政府的供给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完善法律规范的建设。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标准,从全球智慧城市的建设现状来看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没有一个完整范本。为了规避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市场风险以及信息安全风险,从宏观层面建立一个统一的发展标准是必要的。其次,不断促进信息化法制建设,为企业机密、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提供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法制保障。

二是要优化公共服务平台功能建设。要借鉴发达国家的ICT厂商的先进经验搭建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平台。通过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的建设整合城市信息数据网络,调动城市内的优势资源,实现城市信息的网络化、系统化,从而方便企业获取重要信息以及促进市民生活的智能化。

三是要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的建设。在智慧交通方面要完善综合交通服务系统以及车辆智能管理系统、电子收费系统的发展,提高城市交通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避免交通拥堵的频繁出现。在智慧医疗方面,要通过电子处方的推广形成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管理的统一平台,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在智慧社区方面,通过推进电子政务、电视政务以及移动政务的发展为市民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四是要营造一个有活力的创新文化氛围。政府要秉持“人性化”的城市建设理念,引进具有分析处理数据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同时要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和应用最新技术研发产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

主要参考文献

[1]许爱萍.智慧城市政府治理的功能定位及提升路径[J].电子政务, 2016(4):98-103.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5

一个事物总有历史和未来。城市演进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工作需求日益智慧化,所以大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这里,我对未来智慧城市的一些功能定位做一点思考性的介绍。

融合信息化和城市化

当人类文明还处在农业社会的时候,城市就出现了路网。当时的路需要承担两种职能:交通和通信,也就是说通信网和路网是合在一起的。所谓五百里加急快报,就是当时一种典型的通信方式。后来通信网才从路网中分离出来。

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基础设施的网络越来越多,增加了水网、电网、热电网等,城市功能越来越完整,对人们生活的支撑力度也越来越强。

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过渡期。从城市的各种网络来看,信息通信网异军突起,正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威力。因为信息通信网可以整合并加强其他网络的作用,所以地位越来越重要。信息通信网可以分成通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物联网等,自产生以来,这几个网络分分合合,但发展趋势是会走向融合。目前这几个网络还在各自起作用,这是一个过渡期。

负责向人们提供信息服务的网络,将对其他所有网络实施智能化,之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将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形态,即信息社会。信息社会中的城市,就是智慧城市。

那么什么叫智慧城市呢?智慧城市就是用信息化手段,对现代城市的功能、形态、布局、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重新整合和改造,使它变成一个智能化的新型城市,这种城市更有利于人们在信息时代生活和工作。简单地说,智慧城市就是信息化和城市化融合的结果。

整合城市和农村优势

基于几千年来城市的演进情况,我们可以预判一下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当信息化手段或智能化工具将城市真正完全改造时,人们将进入信息社会。我们可以构想一下:现在我们生活的工业社会城市,可能要经历一次全新的回归过程,这个回归过程当然是更高层次的,而不是回到原来的农业社会的模式。

这样一种回归,我们可以称之为生态化回归。为了实现这种回归,人们提出一些新的城市概念和理念,比如田园城市。田园城市这个概念是我两年前在成都听到的,当时,这个概念引起我非常多的联想。既然有田园城市,是不是也可以有森林城市、草原城市、湿地城市等呢?

智慧城市是信息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城市做出的贡献。目前这种城市演进过程还在快速推进中,所以我们可以从城市的空间布局、城市生态化、城市与乡村的融合等方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展望。

未来的城市到底有多大?是大城市好,还是中小城市好?这些问题可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从一个例子中,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今年5月8号,我国第一个村级市挂牌了,这个村是河南濮阳县庆祖镇西辛庄村。通过这个事情,我们可以谈谈农村信息化和城镇化后的智慧城市概念。

这个村支部书记是一名人大代表,他说他们之所以将农村改为城市,是为了能让农民当市民,他认为在九亿农民中,八亿人都想当市民。农民想当市民这种想法很正当。从城市化未来的实现模式来看,从智慧城市的角度去看,工业化可以让农业实现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以后,必然要求农村实现城镇化或城市化。因此,大量农民在客观上需要农村城市化,这种城市不需要是很大的城市,一个中小城市、小型城市也是可以的。农村城市化就是信息化追求的目标,利用信息化手段不仅可以助力农村城市化,还可以让它智能化。

目前不少城市存在严重的污染、拥堵等问题。套用上述村支部书记的话,我认为在五亿的市民中,有四亿人向往着农村蓝天白云、绿树青草的田园生活。

未来,在建设智慧城市、新型城市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城市和农村的优点整合在一起,逐步解决目前在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工业社会的问题。

突破物流和信息流

田园和城市看似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我们如何实现建设田园城市的梦想呢?要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要突破两个主要的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是物流,一个是信息流。

目前来看,物流主要靠汽车、火车高速化以及现代航空业的发展来逐步完善。这些交通工具的发展可以缩小空间距离。而信息化可以把空间距离降至零,因为信息具有流动性,可以即时获取。信息网络的普及可以把城市的信息鸿沟填平,使得人们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可以没有障碍地获取信息。信息网络具有智能化的能力,可以使得城市的其他基础设施,比如水网、电网、汽网、路网等,都实现智能化。

基础设施智能化加上科学的城市管理方法,可以使城市和农村其他方面的生活设备实现智能化。当农村的基础设施全部实现智能化后,农民跟市民在生活设施的使用上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我们坚信这个愿景是能实现的,关键是我们要努力。

目前,我们正处在工业化和信息化高度融合的发展时代,没有必要走老的城市化道路——先实现一个工业化城市,然后再将其改造成信息化城市。我们可以走城市化跟信息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新一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云计算、物联网等发展和成熟,能够加速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快速发展。

针对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发展进程,我认为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实现。

一是针对现有城市。建设一座城市的成本很高,对已经建成的城市,我们不可能将其大楼拆掉,使之变成田园。因为现有的城市在整体格局上不可能进行大调整,因此我们只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和创新管理理念对其进行改造,逐步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使其在生态环境接近田园。

智慧生活的作用范文6

生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是指人于生存期间为了维生和繁衍所必需从事的不可或缺的生计活动,它的基本内容即为衣食住行生活。广义上是指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日常生活行动、工作、休闲、社交等职业生活、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这是对生活最经典的解释。狭义的生活连动物都具有,但我们不把动物生活叫生活而是叫活动。广义的生活,除了为维生和繁衍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外,只有人类才有。但不管狭义还是广义,我对生活的定义都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生活的本质,人生活的本质。

我认为,人生活的本质在于经历,并在经历中创造、享受和体验,进而在创造享受体验中体悟生命的宏大、深邃与美妙。为了克服旧事物旧形式的不足,把旧形式改造成新形式,或则构造一种新事物新形式提出一种新理论新学说,这就是创造。文化需要创造,科学技术需要创造,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需要创造。历史和社会都是创造的,历史和社会都是在创造中前进的,所以创造是历史和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而欲望,求快求强求准求新求高的欲望则是创造的原始动力。创造是一种痛苦又快乐的冒险经历,是一种奔向理想的智慧博弈,是一种高于享受和体验的精神生活。创造意味着失败的痛苦意味着旧形式的惩罚,所以创造必须冒险,必须勇敢,必须有牺牲精神。正是在创造中创造者经历了风雨以及风雨之后生命的壮丽;经历了无奈以及无奈背后生命的深邃。我们不能无休止地创造,因为我们的精力、时间和智慧都有限,必须有一个恢复和积累的过程;因为创造的过程也是破坏的过程打破平衡的过程,事物也必须要有平衡和稳定的阶段;因为创造不是目的,创造的目的在于享受。于是我们便在平衡与稳定中休息、享受、体验和思考。享受是对创造的修复,对创造的慰籍,是创造价值的体现。生命的体验或体悟是另外一种精神生活。体验或体悟需要孤独,需要寂寞,需要坚守,需要清心,需要无我。它从细枝末节感受生命的萌动,从不经意中感受生命的偶然,从睡梦中窥视生命的阴界,从诗与历史中感受生命的辽阔与久远,从生物进化和宇宙演变中体悟生命的瞬时与永恒。

生活由阴阳两面组成。生活的阴是指生活快乐顺利成功幸福的一面,而生活的阳是指忧伤挫折失败痛苦磨难的一面。只有生活的阳面或只有生活的阴面都是一种有缺陷的生活,遗憾的生活,因为你没有经历和体验到生活的全部或整体。所谓的阴与阳不仅取决于所在社会公认的标准,也取决于当事人自己的认识能力与认识态度。当你从失败感到自卑感到茫然感到绝望的时候,别人则从失败中看到差距看到方向看到希望并获得动力。生活的阴和阳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取决于你自己的态度和努力以及与环境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要么改变你自己,要么改变环境,要么适应环境,除此没有第四条路可走。

生活是多层次多水平的生活,丰富多彩的生活,有血有肉的生活。物质生活是一切生活的基础。衣食住行是我们生命的根本保证,是生活的最基本形式。我们不能靠空谈玄学道德哲学文学概念原理规律等等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生存。我们希望有更大的房子更高档的汽车更漂亮的衣服,总之希望自己衣食住行比昨天更方便更快捷更健康更舒适。这种对物质的欲望促使我们去创造更先进的科学技术。少数只重视精神生活灵魂生活的人,一方面看不起物质生活,看不起物质生活的进步,看不起科学技术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在自觉不自觉地享受着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好处。但单有物质生活还不够,还必须有精神生活尤其有深层次的精神生活,一种知识一种信仰一种寄托一种追问一种思想,一种物质之上生活之上人之上的形而上的追求和体验。

如果说房子车子衣服是肉体的家园,名利地位是肉体的售价,那么灵魂则是肉体的家园,智慧则是生活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