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评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修复评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修复评估

生态修复评估范文1

[关键字]:GIS空间分析;生态修复;景观修复;适宜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1.1矿区生态修复的问题

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约占一次能源构成的74%,但长期以来“高投入,高产出”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煤炭资源“不可再生”的特点,人类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促进自身的生存发展、社会进步与物质繁荣的同时,对矿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的产生了严重破坏,如矿区土地采空渗透、土地塌陷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矿区自然景观被破坏等,并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闭坑矿区的污染源、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都将继续对周围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矿山废弃地数量众多,造成土地资源极大的浪费,对资源枯竭矿区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景观的恢复成为共识。矿山生态恢复实际上是指对矿区植物和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保护,不仅是持续产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

矿区生态修复不仅包括生态系统的重建,还包括景观结构修复、生态过程修复、生态服务功能修复、人文生态修复和生态经济修复以及社会经济修复等各个方面,是调节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共轭生态修复。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主要集中在工程和生物方法上,并均具备了较为成熟的修复理论体系。但是在矿山生态系统修复评价和景观结构构建上还存在系统性不足,缺乏直观性和连续性等问题。

1.2 GIS在生态领域的应用

墨尔本大学的Turk A指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是一项需要一系列规范来约束的科学性和程序性的复杂任务,而GIS 技术为这个复杂的多学科交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和巨大益处。相对于传统的纯数值评价方法,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在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方面具有十分强大的功能,GIS与模型软件有效结合时,就能得到一个有效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进而真正实现该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这个系统的成果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评价效率。本文将利用GIS技术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和景观安全格局分析,从保护城市生态多样性的角度为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安全格局的构建提供技术支撑。

2. 评价原则与体系

评价过程中指标的选取和标准化、权重的确定以及如何将GIS和决策过程结合是研究的重点。具体原则包括:生态优先、综合性及因地制宜等。本文以长治陶清河风景区总体规划为研究对象,探究GIS技术在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格局分析及恢复中的应用,研究其在矿区环境因子的提取分析和生态治理规划辅助决策中的具体应用方式,并制定研究区生态修复方案和景观安全格局构建。GIS将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现状因子的获取和分析更为快速准确,通过对矿区三维景观模型治理模拟规划,可以为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安全格局决策工作提供科学手段和依据。其技术流程如下(图1)。

图1 矿区生态修复和景观安全格局决策工作技术路线

3.生态修复和景观安全格局分析实例

3.1 生态及景观现状分析

研究区域位于山西省长治县,太行山脉中段西麓,居上党盆地腹地,长治县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县境内地表水年径流量8693万立方米,河流由东南向西北注入浊漳河,属海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较为丰富,储采量5950万立方米。该县矿物资源充足,区域内地面有采空塌陷,范围较大。该段河道水体较充足,沿线湿地景观较好该段开挖水塘较多,湿地植被以芦苇为主,距村庄较近,湿地易受人为干扰,河道周边人工痕迹较重,部分生态环境受人为影响较严重,耕地侵占河道,煤矿向河道内排污,河道受矿区和生活区污染严重。

3.2 生态敏感性分析

本研究进行的城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以GIS为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管理工具并将其应用于小尺度的生态敏感区划,分析了敏感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使生态敏感性因子空间叠加分析变得高效准确。

综合考虑规划区存在着生态结构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地质条件特殊等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对规划区建设影响的关键因素作为因子,总共包括地质、生境质量、地表水、高程、道路(图2) 。

图2单因子分析图

按照各评价因子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将其分为多个生态适宜性等级,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权衡比较不同评价因子间重要性程度差异的作用。本研究中不同的评价指标在矿区不同的部位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异的。因而根据各指标权重在不同的区域所处的不同评价标准,将敏感性分为3级,即高度敏感、中度敏感、低敏感,由此得出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生态环境敏感性的分析对于规划区建设进行指导和建议,由以生态环境指标为主的单一层次、单一要素评价向多层次、综合性评价发展。如图所示(图3),规划区沿陶清河基本为生态敏感区,低敏感区面积较大,分布在规划区大部分区域,生态破坏严重,为生态修复重点区域,生态高敏感区域和生态中敏感区域为生态保护利用重点区域。

图 3 生态敏感性分析图

3.3景观安全格局分析

现在的景观规划不再单纯以追求视觉效果为目标,而是需要构建兼有生态保护的意义的景观安全格局,本研究运用 GIS技术,增加新的景观要素到一些具有很好的生态、观赏价值的景观中,设立生态廊道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以此恢复因交通设施建设造成的两个或多个破碎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链接,进而恢复破碎生态系统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提高生态系统群落演替速度,防止生态功能退化,最终增强城市生态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在工程建设中,使得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被切割成零散的小块,破坏了原有的整体性,造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降低。因此,规划区需要设立生态廊道以使得规划区生态系统重新成为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本次规划区景观基质为旱地(农田为主),景观斑块主要包括水塘、湿地(芦苇地)、菜地、果园。通过防洪分析、采矿塌陷区、河流廊道、生境质量等单因子景观安全格局分析,构建广域景观格局,并考虑特殊地段景观要求,构建综合景观安全格局(图4)。

图4景观安全分析技术路线图

图 5 景观安全格局图

从现状景观类型的斑块个数来看,水塘的斑块个数最多,从面积角度看,斑块总面积最大的,景观类型是芦苇,但是,破碎化程度较高,受人工痕迹干扰明显,生态作用明显降低。依据景观大斑块打造生态核心源。在源周围建立缓冲区,减少人的干扰,并建立景观廊道增强生态连通性,在廊道交汇处和较为脆弱的区域建立斑块战略点,构建完整的景观安全格局。

4.生态修复与景观格局恢复策略

4.1生态修复策略

根据GIS的分析结果得出,陶清河规划区存在着生态结构压力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和地质条件特殊等生态环境问题。在遵循自然规律和防洪要求的的前提下,采用工程和生物手段,重建受损退化的河流生态系统,恢复河流泄洪、排沙等重要自然功能,维持河流资源的可再生循环能力,促进河流两岸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循环。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并在河道整治中采用“近自然施工法”。多自然型河道治理方法是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与自然景观为建设前提,不是单纯的环境生态保护 ,而是在再生生物群落的同时,建设具有设定抗洪强度的景观河流。并经行以下生态修复工程:河床断面修复道形态修复、重建生态型护岸、再造丧失的河岸植被和湿地群落、保障水质的人工湿地构建、湿地保护与生物栖息地的营建等。

4.2景观安全格局恢复策略

由GIS分析得知,本次规划区景观基质为旱地(农田为主),景观斑块主要包括水塘、湿地(芦苇地)、菜地、果园。通过对规划区河沿岸植被带、道路沿线植被带将风景区内绿地野生植物斑块与周边绿化区域相连。将野生植物廊道与水库—河流—湿地—绿地的多层次的生态网络相连。

消除人为干扰,使区域内个景观斑块联系起来,使物质和能量交流联通起来。大型斑块可以有效维持和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可以成为大型动物的生存场所;小型斑块可以作为小型物种的避难场所,其占地小,灵活,可以出现在建成区的景观中,具有跳板的作用,皆需采取保护措施。

河廊道作为规划区内最重要的一条生态动植物廊道,在保护区内湿地生境连续性,维持环境功能完整性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更要重点保护。

5.结论与展望

GIS在生态修复及景观格局中的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优势:第一,利用已有的模型,在GIS帮助下,将会使得计算更方便和快捷。第二,利用GIS提供了传统的环境评价方法无法实现的功能。第三,利用GIS建立矿区生态环境评价新模型,及对原有的传统模型进行改进。本研究在生态调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到矿区用地的自然、社会、生态等因素,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选取评价指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减少了权重评价的主观性。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城市矿区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划分基本生态控制区域和建设控制区域,从保护城市生态安全的角度提出城市土地利用建议,对城市建设用地的科学评价以及今后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霈琳 胡振琪 资源枯竭矿区生态修复规划及其实例研究[J],中国环境学报,1009-6000(2009)07-0028-05。

[2] 冯东梅。闭矿后环境地质灾害分析[J]。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21(4):526-527。

[3] 刘大翔;许文年;黄晓乐;孙超;郭萍,GIS 在生态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灾害与防治工。2009,66(21)。

[4]刘康,李团胜,生态规划——理论、方法与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5] 杨宇鸿。GIS 在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D],长安大学,2006 :1052110。

[6]唐宏,盛业华,陈龙乾 基于GIS的土地适宜性评价中若干技术问题[J],中国土地科学,1999,13(6):36-39。

[7] 李苓苓,3S技术在矿山废弃地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一以银孤洞景区为例(硕士论文),首都师范大学。

[8] 杨修。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与重建研究—以德兴铜矿1号尾矿库为例,[博十后出站报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999。

[9] 孙艳青,刘厚风,兴隆庄煤矿塌陷区生态修复措施探讨,山东师范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山东济南,25001。

生态修复评估范文2

紧紧围绕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是建设“四区一市”的首要仟务,是发挥特色优势、增强综合实力的必然途径。要深入开展“转型升级加速年”活动,以“四大”建设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着力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一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健全完善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4231”产业培育计。划,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同区建设“121”工程,加快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同区建设,加强“菜蓝子”工程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完善提升农科教产学研联盟等新型农技推广模式,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组织化、科技化、市场化和生态化,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T业、营销服务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附加值。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以更大力度推进农田基本水利建没和病险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保障。要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突出重点领域、主导产业,强化政策引导,优化要素配簧,深入推进工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要围绕我市已经确定的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统筹安排扶持资金,健全完善产业政策、重点骨干企业培育扶持政策、重点项目联动推进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政策等,使产业导向更明确、资源要素更集中、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加快做大规模、形成特色:要制定实施特色优势产业“倍增计划”,大力推动金属管道与不锈钢、特色纺织、竹木地板等特色优势产业提升做强。要继续抓好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产业服务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要更加重视服务业发展,更新理念,明确方向,研究政策,加大扶持,加快推动服务业扩量捉质。要充分发挥湖州的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现代商贸、健康养生和丰十区服务等生活业:主动顺应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文化创意、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服务外包等生产业。二要创新破难抓平台。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创新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破解土地、资金制约难题,加快各类平台开发建设,着力增强产业承载能力。要高标准、高起点推进南太湖产业集聚区建设,积极开展重大招商活动,着力引进一批“大好高”项目。要确立更高目标定位,加快提升湖州、长兴两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发展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继续加快推进临港、临沪、临杭工业区建设,加大T业园区和乡镇工业功能区整合提升力度。三要集中力量推项目。着眼于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以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化项目和民生项目为重点,深入实施“三百三千”工程(加快百个千亿重点项目建设,深化百个千亿重大项目前期,做实百个千亿重大项目储备),切实加大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后劲。围绕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一批工业转型升级重大示范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和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确保全年千万元以上工业性项目完成投资248亿元: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双百计划”,大力推进新长宁多媒体产业同、奥特莱斯、织里中国童装城、长兴综合物流园区、渤海商品交易所华东交割中心等服务业重大项目建没,确保完成投资170亿元以上。四要突出重点扶企业。继续排出一批明星企业和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企业扩大规模、拓展市场、兼并重组,着力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培育更多的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继续重视扶持面广量大的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做大做强。要坚持本土培育与外部引进相结合,既重视本土企业的培育发展,又在引进大项目、大企业上下功犬。要深入实施“三个一批”优秀企业家培育工程,重视抓好“创二代”年轻企业家的培养,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五要加大力度强创新。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科技、教育和人才规划,统筹推进科技强市、教育强市和人才强市建设,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集聚创新要素,着力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要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三创载体”建设,加快完善创新创业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认真抓好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构建和发展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扎实开展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实施标准、品牌、专利战略,着力提高产业和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以“南太湖精英计划”为重点的引才计划,大力引进培育创新型人才,统筹抓好各类人才开发,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紧紧围绕打造统筹城乡先行区,不断提升新型城市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一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要巩固近年来我市城市化发展成果,总结经验、探索规律、有效经营,整体提升新型城市化水平。要按照“中心极化、东西联动、南北呼应、滨湖崛起”的总体思路,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着力彰显“生态、文化、和谐、精致”的城市特色,全力打造“富饶、秀美、宜居、乐活”的城市品牌。“中心极化”,就是要以中心城区有机更新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首位度。“东西联动”,就是要加快吴兴东部新区、南浔新区和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湖旅游度假区建设,推动长兴县城与中心城市融合发展,加快构建“长兴一湖州(含吴兴东部新区)一南浔”环太湖城市带。“南北呼应”,就是在继续提升仁皇山新区、滨湖新区等北片建设水平的同时,把城市南片的整体规划设计和逐步开发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着力改善城市南片的功能和形象,促进城市区域协调发展。“滨湖崛起”,就是要以太湖旅游度似区为主平台,

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展示滨湖形象。同时要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网格化管理,健全完善城市交通、保洁、绿化、安全等运行机制,着力提升城市运行管理水平。要大力支持三县县城围绕自身发展定位,高标准、高效能抓好规划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二要进一步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要按照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要求,围绕到2015年把全市60%以上的村建成美丽乡村的目标,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行动计划,着力提质扩面、彰显特色、扩大影响,加快建设符合“五美”要求的“宜业宜居宜游”美丽乡村。要切实加强农村规划建设。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加快中心镇和特色乡镇总体规划修编,优化镇村规划布局体系。制定实施新一轮中心镇培育发展政策措施,深化强镇扩权改革,启动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分层分类推进中心锁和其它特色乡镇发展。全面实施中心村培育工程,切实抓好农房改造建设,推动农民住房向中心村集聚。深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扎实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深化提升“百千“工程,深入推进垃圾收集、污水处理、道路硬化、卫生改厕、村庄绿化等建设,积极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集中力量增创一批高标准、有特色的美丽乡村,串点成线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带。要注重改善农村民生。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办好湖州农民学院,深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积极推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要着力促进农村文明和谐。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着力提高农民文明素养。抓紧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着力培育一批特色文化村。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规范村级民主管理,强化基层平安建设,着力构建和谐农村。要不断强化新农村建设保障。要按照中央“三个重点、三个确保”的要求,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统筹整合农业农村各项政策资源,进一步集中力量办大事。要多渠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村级组织的经济实力。要着眼于拓展领域、提升层次、增强实效,不断深化市校合作,健全完善村企结对、军民共建、部门联建、群团参建机制,进一步形成全礼会共建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三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重点是要着眼于实现城乡交通、区域交通和综合交通一体化,加快推进宁杭铁路湖州段、杭长高速二期、城市外环线、湖州综合交通枢纽以及国省道新建、改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抓好合湖杭、湖苏沪铁路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要把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进一步加大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有关部门的支持,加快实施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要高度重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大力支持三县竞相发展的同时,加大对市本级产业平台、交通网络、公共服务等设施建设的统筹和支持力度,促进市本级加快发展。

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示范区,深入推进省级生态文明试点市建设。一要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建立健全节能减排长效机制,强化目标责任,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硬任务。严格执行能耗和环保标准,继续严格控制高能耗、高污染新上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抓好节能降耗减排项目实施和运行管理,努力为经济发展腾出新的用能和排放空间。推进全民节能行动,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的合力。二要加快发展生态经济。加快建设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经济,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的生态化改造。编制实施低碳城市发展规划,加怏培育一批特色产业生态工业园,着力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生态化融合发展。三要切实强化环境整治保护。全面实施“811”生态文明推进行动,巩固深化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污污染整治成果,部署开展清洁水源、清洁空气、清洁土壤“三大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工业污染、城镇生活污染、农业农村污染和河道内源污染防治,积极做好生态修复工作,着力再现湖州山水清丽的良好面貌。特别是要把改善水环境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水环境治理,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推进矿山整治,更好地改善水质。四要深入开展生态创建。加大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力度,努力从全社会培育关注生态、重再节约、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继续广泛深入开展生态县区、乡镇、村创建和各类绿色细胞创建活动,认真抓好各个层次的生态文明试点工作,努力取得更大成效。扎实做好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评工作,整体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紧紧围绕打造幸福民生和谐区,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一要扎实办好民生实事项目。2011年度确定的十大民生实事,各级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摆上位置,分解细化任务、采取扎实措施,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切实把各项实事办实、办好,确保年底向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特别是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较大,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稳定物价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抓好粮食、农产品的生产和市场流通,保障市场供应,加强物价监管,努力稳定消费品价格: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物价补贴,确保低收入群众基本生活。二要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积极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完善城乡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深化全国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完善创业政策和服务体系,积极鼓励和推动自主创业。要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执法,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要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强社会养老制度建设,完善企业职工基水养老保险政策,提高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要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进一步提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农村五保户、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工作。要按照“6+2”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加大中心城区老居住区改造和老小区综合整治力度,深化农村困难群众危旧房改造建设,进一步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要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制定实施《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农村教育,强化素质教育,解决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