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1

【关键词】儿童;保健;预防接种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43—01

健康儿童护理是通过发现可能对儿童健康产生不良影响的不利因素,因而采取的一些防范措施,从而确保儿童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能够沿着理想的成长轨迹发育。传统的健康儿童护理措施有预防接种、健康儿童保健和儿童健康发育护理的专科护理。

1 健康儿童预防接种

儿童国家免疫规划,保证了儿童的身体健康,是预防疫病的重要手段,是法律赋予每个儿童的权利,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1].预防接种旨在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相应的传染病,它是一种最有效、最方便、最经济的手段,在此浅谈一下儿童预防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的护理干预,通过正确的护理干预,保证儿童预防接种率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以保护孩子们的身体健康。

1.1 接种疫苗前的宣教工作:家长先到预防接种登记室做好登记,并预约好下次来接种的时间,在此防保人员为来的家长发放儿童保健宣传册,及预防接种手册,同时向家长详细讯问儿童的身体状况,有药物过敏史、癫痫等脑病史或有免疫缺陷者均不能接种疫苗,空腹饥饿也不宜接种,并向家长解释疫苗品种不同其禁忌物及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使每位家长更加了解各类疫苗的用途及其安全和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重要性,使家长能积极主动地为儿童接种疫苗,杜绝传接种事故的发生。

1.2接种环境:环境要温度适宜,需配有候诊室和接种室,接种室外要设有醒目的标志,室内宽敞清洁,光线明亮,通风保暖定时空气消毒,候诊室有软的休息椅,墙上贴有彩色宣传画,接种人员面带微笑地先给勇敢的孩子接种,并与其进行交流,对于小婴儿应目光相对予以抚摸,以减轻孩子的恐惧感和家长的心理压力。接种安全性:为确保接种安全,更要做好接种前的查对工作,核对儿童姓名、性别、年龄,看疫苗标签名称、有效期、颜色、是否有摇不散凝块,安部有无裂纹、破裂,注射器及棉签的有效期,并双手挤压塑料袋是否漏气,最后检查小儿接种部位有无硬结,皮肤是否光滑无破损,身体健康无禁忌和就可接种疫苗,注射完毕后,快速拔出针头,用消毒干棉签按压针眼部位片刻,这样可避免疫苗的渗出,以达到接种疫苗有足够菌苗数,保证疫苗成功接种,接种后再次核对无误后,去候诊室留观。

1.3接种后的指导:疫苗接种完毕后应在候诊室留观30分钟,无异常反应方可离开,如有反应,如大龄童出现面苍、头晕、胸憋症状,立即让其平卧休息,应给低流量吸氧,拔氧后并喂少量红糖水。一般短时间内可恢复,留观30分钟的儿童并无反应者,要告知家长回家后仔细观察注射局部是否红肿、局部发烫、疼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并按压皮肤有无硬结。如发生硬结,儿童应在接种疫苗24h后用干净浅色纯棉毛巾热敷注射局部,原理是通过热传导,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加快药物的吸收,以助消肿,减轻病痛[2].热敷以3~4次/d,10~15min/次为宜,连续3~4d即可消肿,民间也有的用仙人掌去刺切片,敷于患部,效果也不错,硬结较为严重的用50%硫酸镁热敷,方法同上,出现全身反应的,如体温≤38.5℃可给予物理降温,用75%乙醇擦浴,或温水擦浴,在腘窝、肘窝部可多擦,擦后要注意保暖,多饮开水,一般发生接种后的正常反应通过以上适当的护理,大多数在24h内消失,如T>38.5℃,物理降温后高热持续不退的,并伴有其他症状的如咳嗽、呕吐等,极个别的儿童可能出现异常反应,如局部无菌性化脓、过敏性紫癜、精神性反应等,应尽快到医院诊治。接种疫苗后2~3d内让孩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保持注射部位皮肤的干燥,避免搔抓注射局部。接种当日,给接种儿童洗澡时,不能清洗接种部位。

2 儿童保健原则

2.1婴幼儿保健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速度较新生儿时期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其活动范围变大,接触事物逐渐增多,智能发育较快,语言、思维和行动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还是不足,因此应注意防止婴幼儿出现意外创伤和中毒的事件。饮食已从乳汁转变为饭菜,因此需要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这个时期接触外界较广,而其自身免疫力比较低是传染病发病率较高时期,因此防病是此时期的保健重点

2.2 学龄前期保健学龄前这个时期的孩子体格发育速度较慢,而智能发育比较快,求知欲强,能参与较复杂的动作,能够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应根据这个时期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特点,从小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劳动、和卫生习惯,为入学作好准备。学龄前的孩子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随着接触多,仍可能发生传染病。因此学龄期的孩子也应该做好防病预防保健工作。

2.3学龄期保健学龄期的孩子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脑的形态已基本趋于完善,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理解、分析、控制能力增强,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发病率比以前要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的发生,端正孩子的坐、立、行姿势,安排有规律的学习生活和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正常的休息。

儿童护理对儿童成长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做好儿童时期的护理有利于孩在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每个孩子的成长都经历了几个不同的时期,我们在每个时期都对孩子进行安全健康的护理保健工作,这样孩子才能健康茁壮的长大,身体才会强壮,才会有充沛的精力,在儿童时期的孩子的健康是大多数家长担心的事情,儿童时期的健康成长会影响孩子一一生的健康和心理生理的发育采用科学方法养育孩子能使孩子少生病, 一旦生了病,护理得当,恢复起来就快。疾病痊愈要靠身体的抵抗力,打针吃药只是协助身体战胜疾病。俗话说,“三分病七分养”,这充分说明护理的重要了。因此健康儿童护理可以预防和解决为大多数家长所担忧的儿童正常发育和健康茁壮成长的问题提供保障和护理的依据

参考文献: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2

[关键词] 7岁以下儿童; 体检; 分析

[中图分类号] R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03-122-02

为了解现阶段我县儿童的健康状况,为本地儿童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将我县2009年城区7岁以下儿童的健康体检结果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墨江县城区所辖区内居住并在我院接受儿童健康查体的7岁以下儿童。

1.2 方法

按照云南省儿童系统管理的要求对其进行查体,内容包括测量身高、体重、内外科、五官科、检验、营养评价等,将体检结果登记在儿童保健手册上。血红蛋白(Hb)检测采用高铁氰化法测手无名指末梢血,Hb90g/L而60g/L而30g/L而

2 结果

墨江县7岁以下儿童各年龄组患病情况见表1。

3 讨论

3.1 龋齿

龋齿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影响身体健康的第三大疾病,本次查体结果显示龋齿的发病率为49.88%,以4~6岁儿童为主,居首位,应列入我县儿童保健工作的重点。龋齿发生原因主要与儿童口腔的特点、口腔卫生及饮食有关。因此,应加强口腔卫生保健的宣传,培养儿童的口腔卫生习惯,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定期到医院看口腔科医生,做好口腔保健,开展氟化防龋和窝沟封闭防龋,降低患龋率。

3.2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人数占这次查体人数的11.29%,占第二位,这可能与查体时间正逢上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季节有关,加上这次查体1638名7岁以下儿童中,托幼及学前机构的儿童有1431人,散居的207人,群体生活也促使疾病的流行,使患病儿童人数增加。这就要求加强对托幼及学前机构儿童的管理,患病儿童注意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儿童家长应加强儿童的体格锻炼,多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注意合理的营养,生活有规律,根据气温变化适时增减衣服、被褥,尽量减少或不带孩子到人多空气不好的公共场所。

3.3 营养不良

本次查体结果显示,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率为9.52%,是影响我县儿童生长发育的第三位原因。因此,应引起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对家长应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提高母亲的育儿营养知识水平,改变儿童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消除产生营养不良的各种诱因,加强锻炼,进行科学合理的喂养,保证膳食营养的平衡,从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3.4 贫血

贫血的发病率排在第4位,占2.08%。贫血不但对儿童健康造成短期危害,还是引起儿童认识发育不足的危险因素之一。引起贫血的主要因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过快,对铁的需要量多,而铁的摄入量相对不足。婴幼儿贫血与铺食的添加和母乳喂养方式有关,而年长儿主要与家长缺乏科学喂养知识以及年长儿任性养成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有关。因此,要加大育儿知识方面的教育,及时添加辅食,提高母乳喂养率,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强化铁摄入,多食含铁丰富的食品,如牛奶、鸡蛋、虾、豆腐、木耳等,加强贫血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贫血发生率。

3.5 VitD缺乏性佝偻病

VitD缺乏性佝偻病是影响我国儿童生长发育的常见病,被卫生部列为我国小儿“四大”防治疾病之一。此次查体结果显示,佝偻病也是影响我县3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加强宣传佝偻病的危害及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对佝偻病的认识;提倡母乳喂养,重视VitD的添加(添加富含VitD和钙的食品),保持营养平衡;加强婴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增强婴幼儿抗病能力,减少疾病;鼓励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保证充足的日照时间,降低发病率。

3.6 肥胖

本次查体结果显示,儿童肥胖的发生率为1.28%,以4~6岁的学龄前儿童为主。据报道,学龄期儿童肥胖70%~80%会发展成为成人肥胖,且与成年期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糖尿病有关。因此儿童肥胖应引起患儿家长及全社会的共同重视,对家长应加强此方面的健康教育,消除产生肥胖的各种诱因,改变儿童不良饮食及生活习惯,饮食搭配要合理,增加食用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使其得到充分运动,从而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淑芳,陈晓艳. 唐山市路北区0~6岁儿童查体结果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178-2179.

[3] 靳梅梅,赵晋萍.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与相关因素的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6):2217-2218.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3

【关键词】 引导性干预; 肥胖儿童; 身心健康; 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uided interventions on promoting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obese children.Method:180 children received by our clinic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hospitalization,9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health guidanc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guide interventions of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nutritional,weight and social function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health guidance.The height,weight,mental health test (MHT) scores and proportion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s.Result:After the intervention,the weight,BMI index,MHT score and rates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Guide interventions; Obese children; Mental health; Efficacy

引导式教育是由匈牙利学者Peto Andras教授创建的,其通过教育的方式促使功能障碍者异常功能获得有效矫正及恢复,或促使人群向更好的行为发展[1-2]。其应用的根本原理是通过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持续性改善的效果。肥胖儿童保健是综合性医院常年开展的诊疗项目,其在促进肥胖儿童健康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报道显示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存在着一定的关注不足,肥胖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不利[3-4]。为更好地促进肥胖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本文前瞻性分析了本院采用引导性干预的方法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门诊接收的180例肥胖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采用单双号尾数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中男54例,女36例,年龄5~12岁,平均(8.9±2.7)岁,体重14~55 kg,平均(33.7±18.7)kg,身高1.10~1.64 m,平均(1.32±0.69) m,BMI指数(20.1±4.8)kg/m2;观察组中男51例,女39例,年龄5~12岁,平均(9.1±3.1)岁,体重15~58 kg,平均(33.8±19.3)kg,身高1.09~1.62 m,平均(1.34±0.72)m,BMI指数(20.3±4.9)kg/m2。两组的年龄、性别、BMI指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肥胖儿童年龄5~12岁;(2)不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无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监护人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1)年龄10岁;(2)伴有严重的心、肺、肝及肾脏器官病变,恶性血液病等疾病;(3)孤独症、多动症、睡眠障碍及学习障碍儿童。

1.3 干预方法 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保健指导,包括儿童饮食注意事项、营养、不同年龄段疫苗接种知识、合理控制体重等方面的指导。观察组在上述干预基础上对儿童进行单独的引导性干预,干预人员由首诊医生及保健科医生2名及护士3名共同组成,具体干预方法如下。

1.3.1 心理行为引导干预 学龄前儿童(5~6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协助其建立基本生活技能、情感依赖及表达能力等方面,告知儿童监护人在日常生活中应更多的关注儿童成长,与儿童建立良好的情感互动,多与儿童进行沟通。(2)干预方法:干预人员围绕该阶段儿童感兴趣的话题,如某卡通动漫、幼稚园生活、图片及玩具等话题或实物与儿童进行情景模拟,鼓励儿童畅所欲言。学龄期儿童(7~12岁):(1)干预原则:干预人员重点围绕提高儿童适应及学习能力,建立情感有效控制及生活常规,培养其独立学习与思考、生活自理能力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方面;(2)干预方法:该阶段干预人员与其沟通以朋友的角色进行,干预人员通过PPT、小课堂授课及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儿童讲解良好心理行为与性格及健康成长的关系,良好心理行为的塑造方法,良好心理行为保持方法;同时耐心的与儿童监护人员进行沟通,说明该阶段是儿童心理行为塑造的关键时期,引导儿童监护人在该阶段与孩子保持更多的情感沟通及交流,遇到有逆反心理的儿童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关心、关爱及耐心的沟通。

1.3.2 营养引导性干预 (1)指导家长及肥胖儿童提高对成长发育过程中的蛋白质、糖分及脂肪作用的重视,充分保证每日营养的均衡摄入,预防营养供给不足或垃圾食品过度摄入导致的肥胖;(2)微量元素在儿童成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向儿童及其监护人说明儿童时期充足的微量元素供给对于预防成年后骨质疏松及骨折的重要意义,说明微量元素缺乏或中毒对儿童行为产生的重大不利影响;(3)利用PPT授课的方式向儿童及其监护人说明常见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及其作用,如铜、锌、钙、铁、镁缺乏对儿童生长的意义,铅、镉含量超标对儿童成长的不利影响,并介绍补充相关微量元素的食谱,如:含铜食品:坚果类(核桃、腰果)、豆类(蚕豆、豌豆)、谷类(小麦、黑麦)、蔬菜、动物肝脏、肉类及鱼类等;含铁食品:牛羊肉、牡蛎、坚果及杏仁等;含钙食品:乳酪、酸奶、炼乳、豆类及蔬菜类等;含锌食品:动物内脏、瘦肉、猪肝、鱼类及蛋黄等;含镁食品:西瓜、草莓、香蕉及绿豆等。

1.3.3 体重引导性干预 儿童肥胖可引发脂质代谢紊乱、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肝功能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骨骼生长异常、骨密度偏低、心理行为及社交功能降低等,并增加成年后肥胖的可能,因而体重引导性干预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干预方法:(1)饮食控制:指导儿童严格控制垃圾食品及脂肪过多食品的摄入,控制饮食;(2)运动干预:指导儿童每周保持一定的运动量,学龄前儿童如慢跑、做游戏等,学龄儿童每周抽一定时间进行踏单车、跑步、篮球及排球运动等;(3)制定详细的为期10周的食谱及详细的运动方案,运动量以达到最大心率的70%~80%为宜,运动时间以早晨或下午4点钟左右为宜,运动项目包含慢跑、篮球或排球,运动项目以儿童不觉得过度疲劳为原则;(4)在满足小儿基本营养及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限制患儿食量,避免长时间进行看电视、玩游戏及看书等静坐活动,提倡餐后参加家务劳动及散步。

1.3.4 社会功能引导性干预 将儿童按照年龄分为学龄前儿童组(5~6岁)及学龄儿童组(7~12岁)。由教导员安排,在人际交往问题解决、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同伴交流、对话交流及助人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情景模拟,训练儿童人际交往的勇气及对同伴的接受能力。协助儿童认识环境及世界认知的偏差及异常,引导儿童在焦虑不安、恐惧及抑郁的情况下宣泄自我的情绪,引导儿童与积极、快乐、活泼的儿童建立朋友关系,加强儿童的语言练习,对主动行为失败后出现失望内疚的儿童及因不能正确发现自己的学习潜力而产生自卑的儿童及时予以开导。

1.4 评价方法 (1)比较两组肥胖儿童干预前后的身高、体重、BMI指数、体重过轻、超重及肥胖的比例情况。(2)心理健康评价量表,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评价两组肥胖儿童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的心理健康情况[6]。使用该量表评价前由干预人员简要说明干预的目的及方法,对10~12岁的肥胖儿童由干预人员说明填写方法后,发放纸质问卷填写,对5~10岁的肥胖儿童,由干预人员1对1的沟通后填写。MHT量表由学习焦虑(共15项)、对人焦虑(10项)、孤独倾向(10项)、自责倾向(10项)、过敏倾向(10项)、身体症状(15项)、恐怖倾向(10项)及冲动倾向(10项)组成,每项回答是得1分,回答否得0分,总分为90分,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症状越差。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干预后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肥胖儿童干预后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2.2 干预前后的MHT评分情况 两组儿童干预前的MH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儿童干预后的MHT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P

3 讨论

引导性干预是一种治疗与教育相结合的体系,其是一种以儿童作为干预人群的经由系列性、有目的性的干预活动,进而促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方法。调查研究显示,监护人对儿童缺乏关心关爱及儿童保健知识不足可导致对儿童成长过程关注力度不足,进而引发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的出现[7-11]。身心不健康的儿童不仅对家庭也对国家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及社会的发展。医院作为儿童保健的重要部门,在对儿童完成疾病诊治的同时,亦担负了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职能。

本研究对两组肥胖儿童分别进行常规干预及引导性干预,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儿童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P

有报道显示我国儿童成长中普遍缺乏微量元素[16-18]。研究发现血锌作为人体辅助酶高达150多种,其参与了人体内多种蛋白质的合成、RNA转录及DNA的复制,脂肪及糖分的代谢,锌缺乏时将引发系列性的代谢紊乱疾病,导致蛋白质吸收障碍,软骨细胞增殖及骨矿化,引发骨密度降低,导致成年后骨折及骨质疏松的发生[19]。锌缺乏还可加重血铁水平偏低,引发儿童学习能力、注意力及记忆力降低,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孤独、寂寞情绪产生,严重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发育。缺锌还可导致儿童细胞CD4、CD8细胞异常,引发细胞免疫功能降低[20]。钙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最多的微量元素,对儿童婴幼儿时期牙齿及骨骼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钙缺乏将引发成年后的佝偻病。另外钙缺乏还将影响体内多种细胞酶的活性,如淀粉酶、腺苷酸环化酶及磷酸二酯酶,上述均为消化道系统重要的酶,合成障碍将引发儿童食欲不振,挑食、厌食、生长停止,导致发育不良。铁参与了人体多种含铁蛋白质及酶的合成、三磷酸腺苷(ATP)的氧化磷酸化及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缺铁可引发缺铁性贫血,进而导致儿童不可逆性的大脑损伤及行为变化,导致儿童的抵抗力降低、疲劳、智力发育迟缓等。微量元素的缺乏将对机体产生各种严重性损伤,影响儿童的神经行为及认知功能。因而有益微量元素充足供应,有害微量元素控制摄入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意义重大,通过引导性干预,让儿童及监护认知道微量元素的作用及补充方式,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MHT是儿童心理健康评价的有效方式,其可较为准确的反应儿童心理状态。本文的研究发现,采用引导性干预后,观察组肥胖儿童的MHT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得分;对照组儿童干预前后的MHT评分无显著变化。干预后观察组儿童的体重、BMI指数、超重及肥胖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水平。以上结果表明,引导性干预可有效促进儿童控制体重,并可有效促进肥胖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艳.引导式教育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和智力发育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6):527-528.

[2]芮芳,,唐久来,等.引导式教育疗法对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25(13):1005-1007.

[3]秦珊珊.不同年龄期内儿童心理健康保健重点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4):159-159.

[4]王英丽,刘华平.单纯性肥胖对儿童身心健康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3):2078-2080.

[5] Bara B G,Bucciarelli M,Colle municative abilities in autism:evidence for attentional deficits[J].Brain and Language,2001,77(2):216-240.

[6]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

[7]王世佳.家长对儿童肥胖知识态度和行为认知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学,2013,34(11):1691-1692.

[8] McCrindle B W.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Nat Rev Cardiol,2010,(3):155-163.

[9]侯冬青,程红,王天有.北京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与肥胖状态的关系分析[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0,25(7):524-527.

[10]曾援,钟日英,郑欣.儿童肥胖的预防及干预[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5):56.

[11]王茂贵,王宝西.现代儿科诊断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97.

[12]张隽,陶晔璇,汤庆娅,等.上海市7~9岁儿童肥胖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3(5):672-675,696.

[13]林丹,张丽,陈喜生,等.肥胖青少年与正常青少年在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的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0):103-104.

[14]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儿童保健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23.

[15] Borg R,Kuenen J C,Carstensen B.HbA1c and mean blood glucose show stronger association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risk factors than do postprandial glycaemia or glucose variability in persons with diabetes;the A1C-Derived Average Glucose (ADAG) study[J].Diabetologia,2011,54(1):69-72.

[16]林国聪.鹿寨县564名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10):106-108.

[17]马秀兰.0~5岁儿童超声骨密度与血清锌、铁、血铅关系的研究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2010,16(5):230-232.

[18]周志红,刘丽,陈力,等.血清6种微量元素对儿童骨密度的影响[J].临床儿科杂志,2010,28(5):465-468.

[19] Ato R,Kulshrestha S,Mongan G,et al.Estimation of serum zinc and copperin children with acute diarrhea[J].BioI Trace EIem Res,2006,114(1-3):121-126.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4

摘 要 目的:探讨晚发性佝偻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晚发性佝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儿,年龄5~14岁,均有间歇性下肢疼痛,经检测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ALP)、左腕X线片,其中7例进一步经测定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骨密度后均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应用维生素D【sub】3【/sub】及钙剂治疗,1个月后疼痛消失39例,血碱性磷酸酶恢复正常17例,血骨碱性磷酸酶异常7例均恢复正常。2个月后所有患儿症状均失,血碱性磷酸酶均恢复正常。结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以间歇性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易被误诊为生长痛。血骨碱性磷酸酶、骨密度测定有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应用维生素D及钙剂完全可治愈。

关键词 晚发性佝偻病 诊断 骨碱性磷酸酶 治疗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4.083

佝偻病为我国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可发生于不同年龄的儿童,不同年龄组的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对于婴幼儿可根据症状、典型体征及辅助检查而确立诊断。但晚发性佝偻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常发生误诊。2007年8月~2010年8月收治晚发性佝偻病患儿52例,以间歇性下肢痛为主要症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52例患儿,均因下肢痛就诊,既往曾诊断为生长痛,未行相关检查,其中14例曾口服钙剂,7例曾不规则口服维生素D剂,其余未接受任何治疗。经体检及实验室检查除外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下肢外伤、感染及占位性病变。无慢性肝脏、肾脏疾病史。男31例,女21例;年龄5~14岁,其中5~7岁21例,8~10岁15例,11~14岁16例,病程3个月~2年,平均7个月;就诊时间:1~5月39例,其他13例。

临床表现:52例患儿均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肢疼痛。发作时间:冬春季发作次数多,傍晚及夜间发作37例,白天发作8例,白天及夜间均发作7例。间隔时间:发作无规律性,多为数天或数月发作1次。诱因:大部分无明显诱因,少数剧烈活动可诱发。疼痛部位:大腿6例,双膝关节17例,双膝关节及小腿18例,双小腿及足踝5例,双踝关节3例,足跟2例,部位叙述不清楚1例。疼痛性质:大部分为酸痛;轻、中度疼痛42例,剧烈疼痛10例(夜间痛醒);多数经按摩缓解,少数需热敷后才缓解,极个别需服用止痛剂;局部无红、肿、热及功能障碍。伴纳差37例,乏力35例,多汗18例。轻度“X”或“O”型腿10例,“鸡胸”4例。

实验室检查:全部病例查血钙、血磷、ALP。其中血钙下降7例,血磷下降43例,ALP升高45例。7例ALP正常者检测BALP均大于250U/L,小于300U/L。

X线检查:所有病例均进行左腕关节摄片,显示钙化带模糊34例,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11例,正常7例。

骨密度检查:应用sunlight Omniense骨密度测定仪测量7例X线检查正常儿童非用力侧(左)桡骨中远1/3处的骨密度。将骨密度测得值与正常值比较,<2者为骨密度减低。7例骨密度均减低。

诊断:参照卫生部颁发的“关于小儿四病防治方案”中晚发性佝偻病的诊断标准,本组中45例符合以上标准。另7例结合BALP升高、骨密度减低,诊断为晚发性佝偻病【sup】[1~3]【/sup】。

治疗及随访:所有患儿均给予维生素D【sub】3【/sub】 20万U肌肉注射1次,同时每天口服盖天力3片(每片含钙150mg)。1个月后复查,疼痛完全消失39例;ALP恢复正常17例,7例BALP异常均恢复正常。仍有下肢疼痛者13例,给予第2次维生素D【sub】3【/sub】 20万U肌肉注射,继续口服盖天力,疼痛消失者每日给予维生素D预防量,同时继续应用盖天力,间隔1个月再次复查,所有患儿疼痛症状均消失,未有症状反复者,ALP均恢复正常。

结 果

本组52例患儿均确诊为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下肢疼痛,曾误诊为生长痛。其中45例临床表现较典型,ALP及腕关节摄片有不同程度异常,称临床型佝偻病;另7例临床表现不典型,BALP升高,骨密度减低,称亚临床型佝偻病。经应用维生素D剂及钙剂治疗后所有患儿症状均消失,复查BALP、ALP均恢复正常。

讨 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为维生素D缺乏导致机体钙、磷代谢紊乱,机体为代偿钙、磷代谢失调而产生骨骼病变。儿童晚发性佝偻病临床症状多见易疲劳、乏力、下肢疼痛、关节痛等,与婴幼儿佝偻病临床症状不同,后者常以易惊、多汗、烦躁不安等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继之出现骨骼畸形。因此临床上晚发性佝偻病常易被忽视或被误诊而不能得到早期诊断治疗,而发生骨骼病变,最近又有研究发现佝偻病易诱发反复呼吸道感染,可加重哮喘的喘息症状同时影响哮喘治疗,并且和儿童好动与智力水平缺陷有关,严重影响青少年健康【sup】[4~7]【/sup】。本文52例均以下肢疼痛为主要表现,就诊前均被误诊为生长痛。对于肢体疼痛的患儿,在诊断上在除外风湿热、儿童类风湿病、下肢外伤、感染等情况后,还要注意晚发性佝偻病的可能。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测定为佝偻病最可靠的诊断标准,但因条件限制,多采用血生化中血钙、血磷、ALP及X线检查来进行诊断。但由于机体的代偿机制,佝偻病早期血钙、血磷可以在正常范围,不利于早期诊断【sup】[8]【/sup】。ALP可来自肠上皮、肾小管、成骨细胞、肝脏、胎盘等组织,所以其特异性较差。而骨BALP是ALP同工酶,由成骨细胞合成,在维生素D缺乏时改变最早,较ALP更有利于佝偻病的早期诊断【sup】[9]【/sup】。X线的典型改变可以作为佝偻病的诊断指标,但在发病早期X线片不能识别出骨密度的变化,骨密度检测较X线敏感,可应用于早期诊断【sup】[10]【/sup】。本研究中有7例因ALP正常,X线无改变,在检查骨碱性磷酸酶和测定骨密度而确诊。

儿童晚发性佝偻病发病原因之一是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对各类营养素尤其对维生素D及钙需求量大,而膳食中钙的摄入普遍不足,加之部分儿童有挑食、偏食习惯,更加剧维生素D及钙摄入不足,多数家长包括部分医务工作者对于3岁以后的儿童只注意补充钙剂,而对是否需要补充维生素D认识不足。如本研究中14例应用钙剂,7例不规则应用维生素D剂。另一重要因素是学龄期儿童学习任务重,户外活动少日照不足。因此,儿童应合理饮食,多食富含钙剂的食物,如奶制品、海产品、豆类等;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D,尤其在冬春季节,以预防佝偻病的发生,同时应保证足够的户外活动。

本研究中在给予维生素D剂及钙剂应用后,本研究中所有患儿症状均消失。可见在诊断确立后应及时给予维生素D及钙剂应用,晚发性完全能治愈。对疗效不佳者,同时应注意有无铅中毒、锌缺乏症等合并症【sup】[11,12]【/sup】,应积极给予相应治疗,可能有助于疾病恢复。

参考文献

1 宁顺华.骨碱性磷酸酶在亚临床型佝粉病中的应用[J].医学创新研究,2007,4(6):8-9.

2 张莉,尚峰.儿童晚发性佝偻病骨密度测定结果分析[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8,2(4):86.

3 王桂琴,张迎春,臧运春,等.儿童期晚发性佝偻病30例骨密度测定的动态变化[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2,10(1):52-53.

4 黄照国,苏国生,钟润,等.佝偻病与小儿好动关系的初步探讨[J].广西医学,2008,30(9):1320-1321.

5 周光琼,陈德春.晚发性佝偻病儿童行为问题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5):2301-2302.

6 王智杰,陈琪玮,黄莹,等.晚发性佝偻病儿童智测成绩和智商结构特征调查[J].山东医药,2009,49(48):43-44.

7 张艳军.婴幼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与佝偻病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10):60-61.

8 楼方,肖强.哮喘儿童骨碱性磷酸酶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四川医学,2008,29(4):446-447.

9 吴枚,王方芳.骨碱性磷酸酶半定量检测诊断小儿佝偻病[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312.

10 原庆辉,李佳,高晓岩,等.骨密度测定在佝偻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6):83-84.

学龄期儿童保健重点范文5

【关键词】 洗手;健康知识,态度,实践;对比研究;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 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9)07-0600-03

小学生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对各种有害因素的刺激比较敏感,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洗手习惯,对他们来说十分重要。感染性疾病是导致儿童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开展的临床和社区方面的研究证实了正确的洗手能够预防包括腹泻和呼吸道疾病在内的感染性疾病[1-6]。在我国,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的发病率排在儿童各种疾病发病率的前2位[7]。为了解小学生洗手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小学生卫生干预提供依据,笔者开展了此次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东省某市随机抽取5所学校(洗手设备均为手拧水龙头,但均没有提供洗手液、肥皂、干手设施和纸巾),被抽中的每所学校的各年级各随机抽取9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5所小学学生238名,其中男生125名,女生113人名;平均年龄(10±4)岁。

1.2 方法 本次调查把一、二年级的小学生定义为低年级,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定义为中年级,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定义为高年级。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对调查对象进行封闭式面对面问卷调查,采用统一印制的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洗手行为和洗手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取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途径等。

1.3 统计分析 采用EpiData 3.0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 10.0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洗手行为 自述饭前和便后洗手的学生超过90%,体育课后和打扫卫生后洗手的学生约60%左右,但喷嚏咳嗽后和抠鼻子后洗手的学生只有40%左右。便后、体育课后和打扫卫生后洗手的比例高年级高于低年级,随着年级升高,洗手比例有升高的趋势(P值均

自述不用洗手液或肥皂的学生占15%,经常用洗手液或肥皂的学生占50%; 不同年级使用洗手液或肥皂频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0,P

2.2 洗手知识 小学生对洗手可预防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最高的只有44%;对洗手可预防疾病的知晓率高年级均高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男、女生仅对洗手能预防寄生虫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小学生对洗手过程中用流动水和用洗涤液洗手的知晓率最高,分别为87%和81%;对搓揉时间的知晓率最低,只有31%;洗手过程知识的知晓率高年级均高于低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男、女生仅对用洗涤液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小学生获取洗手相关卫生知识的途径主要通过教师和家长(72%,66%);其余依次为电视(22%)、书籍杂志(20%)、学校宣传(15%)、小区宣传(2%)、网络(2%)和同学(1%)。

3 讨论

本次调查发现,小学生饭前和便后洗手的比例较高,达90%以上,接近北京市宣武区小学生(91.4%)[8],显著高于西部地区(60.0%)[9],说明某市对于饭前便后洗手行为的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较好。但用手捂着打喷嚏、咳嗽和抠鼻子后洗手的比例只有40%左右。细菌、病毒等病原通过打喷嚏、咳嗽和抠鼻子传到手上,再通过接触其他物件,就有可能导致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从而导致相关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在小学生中暴发或流行。提示洗手行为的健康教育不能只局限于饭前便后洗手,应扩大到其他可能影响小学生手部卫生状况的行为。便后不洗手、上完体育课不洗手和打扫完卫生后不洗手学生所占比例,低年级显著高于高年级,提示对于低年级洗手行为的健康教育是重点。

单用流动水洗手对降低细菌污染作用不明显,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能将手的卫生合格率提高到90%[10],使用洗手液的合格率更高[11],因此洗手时使用肥皂或洗手液是必要的。但调查发现,在洗手液和肥皂的使用上,只有50%的小学生在洗手时有使用的习惯,年级越高的学生使用的比例越高,女生较男生使用更多。提示学校应增设给学生洗手用的肥皂或洗手液,同时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群体的生活习惯,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措施。

调查还发现,小学生对洗手有关知识的知晓率不高;有81%的小学生知道要使用洗手液或肥皂,经常使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的学生只有约50%。提示可能有31%的小学生的洗手知识未对其洗手行为和习惯产生影响,对于使用洗手液等进行洗手的卫生知识知晓率高于使用洗手液等洗手行为的形成率,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12]一致。说明健康知识的了解并不等同于卫生行为的改变,提示洗手等卫生知识的健康教育还应继续深入开展,特别要重视“知识-态度-行为”三者的转变关系。

小学生的卫生知识主要是通过家长和教师获得,提示家庭和学校是小学生获得必要的卫生知识、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培养巩固健康行为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13];同时向广大家长宣传儿童保健知识,让家长检查和督促孩子的卫生行为,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洗手等卫生习惯。

处于学龄期的儿童更容易接受卫生知识培训等健康教育,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使习惯成为自然[14],成年后的卫生习惯改变起来比较困难,且不同年级小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要为不同年级的小学生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并制定各项卫生制度,对学生不良卫生习惯随时纠正,才能达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LUBY S, AGBOATWALLA M, PAINTER J, et al. Effect of intensive handwashing promotion on childhood diarrhea in high-risk communities in Pakista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AMA, 2004,291(21):2 547-2 554.

[2] ROBERTS L, JORM L, PATEL M, et al. Effect of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on the frequency of diarrheal episodes in child ca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2000,105 (4 Pt 1):743-746.

[3] ROBERTS L, SMITH W, JORM L, et al. Effect of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on the frequency of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in child care: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Pediatrics, 2000,105 (4 Pt 1):738-742.

[4] AIELLO AE, LARSON EL. What is the evidence for a causal link between hygiene and infections? Lancet Infect Dis, 2002 ,2(2):103-110.

[5] AKYOL A, ULUSOY H, OZEN I. Handwashing: A simple,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preventing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J Hosp Infect, 2006,62(4):395-405.

[6] LUBY SP, AGBOATWALLA M, FEIKIN DR, et al. Effect of handwashing on child health: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5,366 (9 481):225-233.

[7] 全国健康教育培训中心.生命知识与传播.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18- 20.

[8] 邓秀莲,王伟利,刘士云.健康促进学校学生卫生知识及行为调查.中国校医,2004,18(1):52-53.

[9] 李游,余小鸣,王嘉.西部农村地区3497名小学生卫生知识与行为现状.中国学校卫生,2006,27(4):295-297.

[10]蔡旭玲,张冠群,黄锦谊,等.幼儿园儿童手污染及其消毒效果监测.中国消毒学杂志,2004,21(2):148-149.

[11]钟木香,徐润琳,杨劳荣,等.肥皂冼手与洗手液洗手的效果评价.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5):2 992-2 994.

[12]哈森高娃,金秀平,李绍山.通辽市小学生健康知识与行为状况调查分析.中国校医,2001,15(6):471-472.

[13]EARLY E, BATTLE K, CANTWELL E. Effect of several interventions on the frequency of handwashing among elementary public school children. Am J Infect Control, 1998,26(3):263-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