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士实习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1
1.1调查对象
成都卫校2008届毕业的756名实习护生;年龄在18~22岁,实习时间近一年;学历层次,中专护生287人,大专护生469人。(其中包括男生17人);实习医院包括三甲医院5所,二甲医院6所,二乙医院8所,其它医院7所。
1.2问卷设计
根据牟雪梅等[1-3]对护理风险的描述,通过咨询专家、出院病人回访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护理风险情况及常见原因;对护理风险认知及经历护理风险的心理行为反应。
1.3调查方法
为实地调查,通过各医院护理部将事先打印好的问卷发给各科护士长,由护士长负责问卷的发放和回收,说明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最后收回问卷逐项统计。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问卷772份,其中有效问卷756份,有效率94.5%
2结果
2.1护理风险调查结果
2.2易导致护理风险原因调查结果
2.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调查结果
2.3.1对护理风险是否可避免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7.0%的护生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护理风险发生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
2.3.2对护理风险发生的机率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22.2%的认为较小,16.1%的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2%的没有考虑这个问题。
2.3.3对护理风险发生的后果的认知
在被调查实习护士中,65.2%的认为风险发生后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诱发医疗纠纷;21.6%的认为会遭到批评或指责影响实习和就业;7.4%认为医院的病人会减少,丢失市场份额。4.8%没有想过会有什么后果。
2.4护理风险发生后实习护士心理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
3讨论
3.1护理风险普遍存在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实习护士由于参加临床实践时间短,操作技术水不够熟练,缺乏护患沟通,备皮时损伤皮肤,导尿时造成尿道损伤,静脉穿刺成功率低,尤其是对儿童和危重病人,易引起病人和家属的不满,从而产生纠纷[1]。从表1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756位被调查者近一年中,有678人有经历过护理风险,发生率89.7%,而2次以上者占总数的35.2%,因此护理风险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值得认真关注。3.2护理风险不可避免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调查结果显示57.0%的实习护士认为风险不可避免,24.8%的护生认为有可能避免;仅有18.2%的护生认为可以避免。这说明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的防范缺乏信心。产生这种看法的可能原因是:(1)护理风险的广泛性,容易使护生认为这种风险是从事护理工作必须要承受的;(2)本次调查中发现专业素质及技术能力较差,工作经验不足,操作不熟练,应急能力差最容易造成护理风险;(3)护患沟通缺乏技巧,护理服务质量欠佳也是导致护理风险重要原因;实习护士不重视操作前对病人的有效准备与解释、操作中的指导与关心、操作后的嘱咐与观察,对病人心理了解不充分,沟通方式又简单,使自己的工作得不到病人的认可和理解也易导致护理风险;(4)病人情况千差万别,病情变化多端,病人家属的期望值高,医院环境的特殊性,不可预料的突发意外事件等也是造成护理风险的高危因素。(5)学校、医院缺乏对实习护士进行必要的预防护理风险知识教育;风险管理制度督导检查落实工作缺乏力度,实行护士意识不到护理工作哪些环节容易发生风险,也就不知用何种方式去减少护理风险。实际上,护理风险是可以避免和预防的,加强实习前对护生进行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教育是预防护患纠纷、减少护理不安全因素的有效手段。实习护士通过学习懂得自己该做什么,如何去做,怎样维护患者与自己的权益。告诫实习护士在护理工作过程中及时履行告知义务,主动介绍病区环境、住院制度及注意事项,告知病人有关治疗、检查可能存在的风险,教会病人如何配合治疗,以履行病人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对实习护士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考核,从细节入手,针对不同病人的特点设计场景,以培养实习护士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应急的能力,以增强实习护士预防风险的信心。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帮助实习护士识别风险、分析风险,从而达到控制与应对风险。
3.3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的认知
在被调查的756名实习护士中,59.7%的认为护理风险发生机会较大;40.3%的实习护士认为护理风险的几率很小,其中有16.1%的实习护士认为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存在侥幸心理,2%的实习护士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调查还发现有4.1%的实习护士对护理风险无所谓,这说明她们安全意识弱,是非常危险的。临床上护士的一个小的失误就会威胁病人的生命,护理差错不再是过去意义上的单纯差错概念,而是具备双重性,既是差错又是纠纷的导火线[5]一旦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将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或赔偿,还会影响到护士一身的职业生涯,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在工作中注重从不同角度对护士进行护理安全教育,提高护士对风险的认识,纠正少数护生对风险的侥幸心理和无所谓态度,提高她们预防风险的自觉性。
3.4实习护生对护理风险发生后果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756名实习护士中,有72.6%的实习护生士认识到护理风险的后果严重:①会增加病人的痛苦及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严重残障或死亡,导致医疗纠纷②医院的病人会因此而减少,丢失市场份额、削弱竞争实力。美国杜克大学将医疗风险定义为“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可以是对病人的伤害以及由此付出的赔偿代价,也可以是投诉、纠纷等影响医院良好形象和市场分额[2]。③遭遇风险后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处分,影响今后的就业和职业生涯,所以不少人在实习中表现出胆怯,这对技术的提高、风险的预防是不利的。建立完整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把风险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使护理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为实习护士营造安全、轻松工作环境,才有可能创造出优质服务,达到真正意义上医院与护士共同发
3.5护理风险对护生心理行为因素的影响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2
1.1制定助理护士工作职责,规范助理护士行为助理护士在责任护士的指导和带领下完成患者生活护理、非创伤性或侵入性的护理工作,包括整理病床单元、更换床单,协助患者更换衣服,洗漱、洗头、擦浴、订餐、进食,协助患者服药,测量生命体征,陪送普通患者到相关科室做检查,到药房取药,同时负责护士工作站、治疗台、治疗车等及病区仪器、设备的清洁。
1.2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由护理部制定助理护士技术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能力要求和工作标准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连续全面的护理为原则。科室护士长或带教干事指导、督促助理护士完成基础工作。
1.3激励机制表现优秀者可在我院继续实习;实习考核优秀者,毕业后可被我院优先录取为正式助理护士。在助理护士期间,若考取大专,毕业后可晋升为我院合同制护士,按我院合同制护士管理办法实施管理。
1.4评价方法(1)护士长对助理护士的工作表现、业务能力进行评价,填写助理护士考核评价表,考核内容包括:个人素质(20分)、护理质量(54分)、教学(6分)、护理安全(20分),总分100分;(2)病区向住院患者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表,问卷内容包括入院宣教、健康教育、服务态度、仪表举止、基础护理落实、技术操作水平等18个条目,调查表总分为100分,得分在85分为及格(调查表中满意10分,较满意5分,不满意0分);(3)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护士岗位前后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均以医院每月护理部检查结果为准。
1.5统计学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
2结果
2.1引入见习护士前后护理不良事件比较,见表1。
2.2引入见习护士前后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合格率、陪护率、患者满意度比较,见表2。
2.3助理护士考核评价6个月后见习护士考核平均98分。
3讨论
3.1合理的护理人员配置是优质护理服务持续开展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多数医院科室临床护士紧缺,卫生部对204所医院护士人力资源的调查显示[2],人力资源的配置在技术职务与岗位分配上存在脱节现象[3]。主要原因包括未实现分层级管理、岗位管理,一些高、中级职称、本科学历护士除承担科室护理管理和护理教学外,还和低年资、低职称、中专护士从事同一水平的护理工作,使护理人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合理的发挥[4],从而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导致护士缺乏个人发展的动力[5]。工作细化、责任护士分管患者时,治疗工作量较大,护士力不从心,忙于完成医嘱、治疗而无时间认真完成患者的生活护理及健康教育,部分生活护理、低技术含量工作只有依靠护工来完成,专业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时间很少。护理岗位分工缺乏科学性,不能体现资历、学历、能力、职称的不同,未体现护士分层级管理,制约了护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高和职业的发展,造成“一边在培养高等人才,而另一边高等人才却在浪费”的情况,威胁着我国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后勤及辅助系统工作未能为科室解决实际困难,部分护士仍耗在对账、领药等非护理工作中。年轻护士比例较大,各科室结婚、生育休假,造成病区护士在编不在岗。另一方面,患者自己高价雇用的护工未经过规范岗前培训,不能较好的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不满意。
3.2随着按职称上岗、分层次使用护士的措施在全国逐步推行,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医学前沿医院设置了助理护士岗位,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医院科室人力资源不足的现状,缓解了注册护士从事基础护理的工作压力,成为注册护士的得力助手[9]。根据护士的技术职称、学历、业务能力和临床经验,科学、合理地实现各级人员的分层次使用,使各级护理人员人尽其才,高、中级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带教、科研、质量控制等工作,以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助理护士与护工教育层次、素质相比较更具优势,患者更愿意接受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护士为其服务,而且为患者节省了住院期间雇佣护工的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专业的护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了医疗费用。
3.3将见习护士引为助理护士在病区补充助理护士岗位,逐渐取代护工,这无疑是对护工队伍的一种巨大冲击,这是我们在优质护理中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目前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就业形势严峻,通过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结构模式的改革,引入见习护士补充助理士护岗位,培养中等专业护理院校学生具有良好的护理服务理念及职业素质,临床实践巩固了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基础护理技能,提高了与患者交流沟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临床护理经验,成为实用型护理人才,提高就业机会。医院与中等护理院校一体化方案的实施不但为中专护生提供了就业机会,激发了助理护士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护理工作更规范、高效,同时提高中等专业护理院校护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4小结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3
医院作为护理实习生的实习平台,肩负着很多护理实习生的带教任务,并且考虑到实习生实习实践的有限性等特点,针对传染科护理实习生以往的实习情况,从让实习生在临床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角度出发,根据传染科的特点制定了传染科的特有实习目标,其目标主要有:
(1)熟悉传染科病区的环境以及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的划分界限和依据,要求护理实习生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强化自我防护意识;
(2)要求护理实习生熟悉常用的消毒液的有效浓度以及相应的配制方法;
(3)要求护理实习生独立情况下能完成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如穿、脱隔离衣等;
(4)要求护理实习生能够掌握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护理的要点;
(5)要求护理实习生在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份整体护理病历,并对自己实习的进行总结。
2根据实习目标,拟定带教方案
(1)进入传染科的护理实习时,带教老师首先要根据《实习生管理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本科室实习的总计划。当护理实习生轮转到传染科的时候,就根据其实习的目的及要求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在此基础上,确定护理实习生掌握程度的要求,并制定出一份进度表格发给传染科的每位护理实习生,掌握实习生实习的掌握进度,使得实习的目标具有可行性和可预测性。
(2)带教老师的选择。在护理实习生的实习中,带教老师的选择是很重要的一环,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实习生的综合素质有很重要的影响。在选择带教老师时,要选择热爱传染病护理专业以及有丰富临床经验和高学历、责任心强的护师,并且对带教老师也要进行全面的考核,考核合格后才能担任临床带教工作。
(3)当护理实习生进入到科室的时候,作为带教老师,要热心接待,并为护理实习生对病区的环境进行详细的介绍,注意与护理实习生的平等性沟通,不但要关心实习生的学习实践情况,还要对其生活多关心,进而消除护理实习生的陌生感和紧张感,让实习生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环境中开始传染科的实习。带教老师要根据的《实习生管理手册》和本科室制定的实习计划,结合实习生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出符合为护理实习生个体差异的实习计划。带教老师在带教过程中认真详尽地讲解各班工作职责、消毒隔离制度以及工作程序、自我防护、诊治疾病范围等内容,尽量使护理实习生快速熟悉和了解传染科的工作特点,快速进入实习的角色,进行实习。
(4)传染科的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护理实习过程中对于护理技能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进行操作技能培训时,首先由带教老师按照护理技术标准操作的流程规范进行示范,然后让护理实习生进行反复的练习,带教老师协助并指点。对于胆小或不敢动手的护理实习生要求带教老师要进行重点的辅导,并为其多提供操作机会。带教老师要要求护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强化安全护理意识,起到监督指导作用,防止差错事故的放生,进而提高护理实习的质量。
(5)组织各种形式的小讲课。带教老师要安排实习生参加护理教学查房,指导实习生书写整理护理病历等等,通过带领护理实习生收集资料、制定计划进行实施以及后期的效果评价等活动的进行,使得护理实习生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以及与病人交流沟通等能力得到锻炼和加强,提高护理实习生的综合素质。
3目标管理效果
在护理实习生实习结束出科室的时候,带教老师要积极结合护理实习生的平常表现,制定相应的考核形式进行考核。考核一般分为理论知识的考核和实际操作的考核两部分,对于理论知识的考核,以小讲课内容的考核为主,在形式的选择方面,可以结合书面和提问两种方式进行,对于实际操作的考核,具体的考核内容应包括对穿、脱隔离衣、手卫生等常见操作进行考核,并增加对与病人沟通交流的考核等,并结合护理实习生所制定实习计划检查其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估,在此基础上督促护理实习生不断努力学习知识和技能,完成实习的目标,鼓励护理实习生为将来成为一个对医学事业有所贡献的人而积极努力。
4总结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4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小额信贷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授信对象定位为农村中低收入者,目前已在全国各地推行,授信对象也由农户扩大到城市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但从小额信贷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来看,由农村信用社操作的农户小额信贷已成为我国小额信贷的主流,代表和反映了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作为农村金融领域一项引人注目的金融创新,该制度摈弃了商业性金融“嫌贫爱富”、“抓大舍小”的思想,敢于将自己的服务对象瞄准中低收入农户并提供与贷款有关的一揽子服务。从我国10余年运行的总体情况来看,虽然在局部地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小额信贷模式,但客观地讲,小额信贷在我国并没有取得真正的成功,更谈不上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小额信贷理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原因之一在于农村信用社习惯于用商业银行信贷的思维模式来设计、运作和评价小额信贷,在实践中将小额信贷的功能扩大化,使小额信贷不能充分显示其应有的制度特征,偏离了推行的初衷,在有些地方小额信贷已经开始异化。正确地区分小额信贷和商业银行信贷不仅可以在理论上澄清各种错误的认识,对小额信贷的实践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完善我国的小额信贷制度,填补农村贫困阶层信贷服务体系的空白。
本文拟从制度视角来阐述两种信贷方式在假设前提、制度设计、风险管理以及业绩评价四个方面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小额信贷的几点建议。
农户小额信贷与商业银行信贷的差异
(一)理论假设前提的差异
1.需求认识上的差异。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信贷资金,而是适合农民需求的金融制度以及与之配套的金融工具。在这种信贷制度安排下,贷款能自动瞄准中低收入阶层,并且能针对农户小规模经营、缺乏抵押品的特点,为农户提供小额度、不需抵押品的款项。而商业银行信贷暗含的假设前提是借款者缺乏的仅仅是资金,至于资金以外的其它服务,是借款者自己的事,由借款者自行解决。
2.信用与风险认识上的差异。小额信贷理论对农户信用与风险的认识主要有三点:第一,农业社区的信用维护机制有效。由于农户缺乏有效的财产作抵押,因此贷款只能建立在农户的信用基础之上,而农户大多处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社区,并且社区的人员组成极为固定,农户之间的信息比较对称,信息传递较快,即使发生拖欠债务、恶意逃废债的现象,也极易被发现,并将为此付出极其昂贵的代价(如受到周围人群的鄙视、无法取得下次贷款等),故农户的信用普遍较好。第二,农户还款具有双重保证。虽然农户以户主作为承贷关系人,但债权债务关系确定的是信用社与农户的关系,一旦户主发生意外,家庭其它成员要继续承担归还贷款的义务。第三,农户与小额信贷机构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程度较轻。小额信贷机构一般深入农村,对农户的信用状况和生产经营情况比较了解,农户基本上不存在商业秘密,因此农户违约的机会较小。而商业银行信贷则认为借款者恶意逃废债的概率较高,借款者与银行之间存在着程度很深的信息不对称,因此认为每笔贷款都具有不可预测的信用风险,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要求借款者提供担保或抵押品。
(二)制度设计的差异
1.目标群体的差异。农户小额信贷以有一定经济活动能力的中低收入农户为贷款对象,是自然人贷款;商业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则遵循“择优”原则,以有良好业绩和偿债能力的企业和个人为首选目标,其中企业法人贷款占主要份额。
2.贷款保障条件和操作程序的差异。贷款保障条件的差异。小额信贷是一种没有担保抵押的贷款方式,贷款完全取决于农户信用,通常采取小组连带方式或强制性储蓄来代替担保抵押。商业银行的贷款保障条件比小额信贷充足,有担保贷款和票据贴现贷款,其中担保贷款根据还款保证的不同又可分为抵押贷款、质押贷款和保证贷款。贷款操作程序的差异。小额信贷的贷款程序较简单,无需提交各种书面材料。例如印度的自我就业妇女协会银行只要求申请者填写一张纸的申请表,贷款批准程序完成一般为一周;多米尼加的ADOPEM一般需9天完成放贷程序;印尼人民银行的小额贷款申请程序最长两周,对再次贷款者只需3天;孟加拉乡村银行从贷款申请到发放贷款一般为1-2周。我国的基本程序是:以农户为单位建立贷款档案—评定农户信用等级—颁发贷款证—获取贷款。
商业银行贷款程序是其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银行都规定贷款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执行,因此贷款程序较为复杂,这些步骤主要有:贷款申请—贷款调查—信用评估—贷款审查—贷款谈判—贷后检查—贷款收回。
3.贷款额度、周期和还款方式的差异。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远小于商业信贷的贷款额度。小额信贷采取持续性滚动式放贷以鼓励还款,贷款轮数越多,贷款额越大。我国农户小额信贷的贷款额度从一、二千元到几万元不等,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信贷根据不同的客户采取不同的贷款额度,但从总体上看,贷款额度远大于小额信贷贷款额度。小额信贷的贷款周期可分为固定周期和灵活周期两类,还款频率也可从总体上分为固定还款和灵活还款两类,而商业银行贷款一般在到期时一次还清。
4.利率的差异。利率水平的高低是小额信贷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国际上成功的小额信贷的存贷利率差高达8%—15%左右,但资金成本低的例外。我国规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可以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和浮动幅度适当优惠,利率的确定比较简单,实行“一视同仁”的利率政策;而商业银行信贷利率则取决于市场供求状况、央行的货币政策、贷款对象和贷款期限等因素,是灵活的、市场化的、有差别的利率,利率水平与受信者的信用等级状况挂钩。
(三)风险防范手段的差异
小额信贷主要采取3种风险防范措施:为贷款户提供配套服务(如培训、技术、信息等),以提高农户投资项目的成功率;采取分期还款的方式;采取连带担保制度,利用社会压力促使农户积极还款。商业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比小额信贷要复杂得多,因此风险的管理手段也要“先进”得多。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现代商业银行逐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信用评分模型、信用风险模型和信用风险管理理论和手段,如由早期的线性概率模型、线性判别等模型,发展到现在较为流行的信用矩阵法、信用风险加成法等更为复杂、精确的数理模型,对信用风险的管理,也有着一套严格的程序,一般包括决策过程、后续行动以及监督报告过程。
(四)业绩评价的差异
农户小额信贷包括两个基本要义:一是针对贫困,为传统金融不能覆盖的广大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农户提供资金;二是保证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使小额信贷机构在财务上达到自立,这也是小额信贷项目追求的两个基本战略目标,所以对小额信贷业绩的评价也是将以上两个因素综合起来考察。
商业银行信贷的最终目标是股东利益最大化,因此对商业银行信贷的绩效评价主要是围绕其盈利性和综合盈利能力来展开的。前者考察银行的相关财务比率指标,这些指标主要有四类:盈利性比率、流动性比率、风险比率以及清偿力及安全性比率;后者则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将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结合起来对银行业绩作出评价。
进一步发展农户小额信贷的建议
确定合理的利率水平发挥利率杠杆的作用。国际经验表明,合理的利率水平是小额信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所谓合理的利率是指能补偿管理费用、资金成本、与通货膨胀有关的资金损失及贷款损失,因此小额信贷利率应该是商业化的利率。虽然我国目前执行高利率会受到传统观念以及利率管制政策的挑战,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根据成本和供求决定的商业化利率将是小额信贷利率政策的最终取向。这是因为:即便是以福利主义著称的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实行的都是较高的利率政策;我国农村金融资源尚处在供给不足的状态,若不以“市场价格”来配给有限的资金,则必然会引发金融机构的设租和寻租现象,其结果反而不利于有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的农户;在很多地方,以高利贷为典型代表的“灰色金融”还很盛行,农民尚且能承受“高利贷盘剥”,那么市场化的利率水平则必然也能接受。有研究表明,农民一家一户的小规模、多样化生产带来的是极高的回报,在正常年景下,农户完全有能力承担市场化的利率水平。
建立商业银行信贷和小额信贷客户信息资源的共享机制。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在我国尤其是农业银行)也涉及到农业领域,两者在产业上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因此可以尝试实现农业产业信息、农产品价格信息等微观层面资源的共享。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将一部分不符合授信条件的客户及其信息“移交”到小额信贷机构,小额信贷机构也可以将经济实力增强后的农户“移交”到商业银行,两者相互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和客户资源的共享。
采用量化的风险防范手段。随着小额信贷的不断发展,其覆盖面会越来越大,单纯依赖传统的、基于定性信息的风险防范措施必然会带来决策上的失误,导致风险放大。因此,可模仿商业银行先进的风险防范手段,对小额信贷风险进行量化衡量与防范,比如使用信用等级评分模型。目前,该模型已在一些国家使用,如玻利维亚、哥伦比亚等国。实践证明,这一方法确实能够提高对风险判断的准确性,从而提高小额信贷的成功率。但必须注意的是,等级评分需要详尽的历史数据,对我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建立农户的征信体系。此外,等级评分模型也不是唯一的,由于借贷技术、客户群、竞争和总体经济环境的不同,以一家贷款机构数据库为基础开发出来的模型不一定适用于另一家,这也是小额信贷特殊性与复杂性的表现。
参考文献:
1.杜晓山,刘文璞.小额信贷原理及运作[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郑鸣.商业银行管理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鲍静海,尹成远.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与管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5
护士从事着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内科护士所面对的都是长期患病的患者,工作中经常面临各种危机,突发及多变的情况涉及到护士与患者、家属、医生及其他护士等。面对日益增多的压力源,她们十分渴望得到心理上的支持。而护生做为护士的前身,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否承受住各种压力,并顺利的走上工作岗位,为医护一线输送新鲜的血液和补充优秀的人才,是对医护工作的一个支撑,同时,也是对医护教育的一个考验,更是对护生的一次自我挑战。本文能过对护生在内科实习的压力源和压力进行辩别探讨,以期对护生以及医护工作提供一些基础的理论支持。
2.相关理论分析
2.1相关概念
2.1.1压力源
是指医护人员在接诊、施救过程中应对偶发的特殊情况而产生的心理障碍,泛指医护人员应对病危病人及患者病情突然恶化及至死亡的心理应对,并由此对医护人员心理产生的抵触及排斥。
2.2遇到的压力因素
2.2.1紧急的工作性质
医护临床工作性质所接触的病患状况不一而足,无法预知和不可逆料性极强,因此,医护人员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依据病情变化做出应反映和采取具体措施,以能满足患者的需要为目的,紧急的工作性质给医护人员造成了较大工作压力。
2.2.2医患的目标取向
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医疗技术的依赖程度以及对挽救病患的期待程度有所增长,与此同时,病患的患病原因和患病性质也随之变化且呈增长趋势,医护与病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医患之间的目标取向不同,往使患者及其家属迁怒于医护人员,这对医护人员也造成了较大的工作压力。
2.2.3差异的病患状况
护士所要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救治,而是情况各异的患者,患者中有的饱受疾病折磨,有的突发危急疾病,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教育层次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带给护士的就是频繁的应对患者及其家属愤怒、恐惧、悲伤、喜悦等快速的情绪变化,患者的差异性对护士的心理也能造成直接的压力。
2.2.4高危的医护风险
护士不同于其他职业,有缓和的余地,在治病救人的过程中,微末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高危的风险,责任完全由护士承担,护士虽然只是医生的助手,但患者却把护士当做救命的直接人,工作的高危性对护士的心理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2.3压力综合表现
由于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技术操作多,责任大,工作不规律等诸多压力的影响,使护理人员心理状况不容乐观。长期过度紧张和高强度压力使她们对工作产生疲惫感,甚至出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syndrome,BS),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烦躁或抑郁不良心理反应。
3.心理素质的培养
有研究表明,住院患者对护士的关爱行为较为不满意的方面涉及护士的心理素质、情感能力、创造力,以及在工作中表现的主动灵活和独立性等。患者的这些忧虑又正是护士心理失衡的具体表现。基于此,对于护生的内科实习压力源的判别和压力研究应从压力因素的成因入手,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帮助护生在内科实习过程中消解心理压力,培养心理素质。
3.1搭建承受缓台
所谓的承受缓台,是指在护生内科实习前留有准备阶段,通过全方位的护理理论分析和护理实践指导,强化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对复杂的护理工作有一个初步和完整的了解,并预先在思想和心理上产生承受的抗体,提高护理心理障碍的免疫能力。
3.2做到循序渐进
护生实生是学业的规定科目,也是对护生能否适应岗位的一次检验,因此,在实习前要充分征求护生的意见,可采取分批次、分层次的操作实践培训形式,让护生循序的进入实习场景,接受实习内容,并在护生间适时开展讨论和座谈活动,分批次的组织护生对护生进行指导和帮教,最终实现全体护生实习科目的完成。
3.3加强后续疏导
护生实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适应的过程,因此,要对护生的实习心得和体会以及产生的心理障碍加强后续的疏导,帮助他们做好实习过程中的心理压力化解工作,不能让护生无止境的承受超负荷的压力,而打消他们承受的信心。
护士实习论文范文6
【关键词】学历;职称;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护理质量;护理管理
以往评估护士对重症患者的护理水平从患者床单位是否清洁、患者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是否到位等进行静态的评估及从护士是否掌握“七知道”来了解护士对病情的掌握程度,然而患者的病情变化是动态的,当病情突然出现变化时护士是怎样判断并解决的,这需要进行动态评估才能了解。目前,重症护理记录还不能充分体现护士的临床思维能力,不能看出重症护理的动态信息。我院护理小组2004年建立了重症及死亡讨论制度,在重症及死亡讨论中采用护理叙事研究的方法,让参加重症及死亡抢救的护士讲述患者出现病情变化时的护理场景,再现护士的分析判断及处理过程,评估护士在重症护理中的思维能力,这是对重症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的重要补充,也为优化护理队伍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依据。
1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1月一2006年8月我科急诊收治的糖尿病重症患者38例,男18例,女20例,年龄岁。糖尿病合并心脏病心功能Ⅳ级8例;糖尿病合并肾病尿毒症期10例;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5例。死亡8例,好转30例。护理人员12名,学历:全日制本科2名(均为主管护师),夜校大专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2名),中专名(护师2名、护士4名);平均工作年限:主管护师年,护师8年,护士4年。
2方法
由12名护理人员及参加救治的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1名、科主任1名成立重症及死亡讨论小组,在38例重症患者好转出院后或死亡后1周开始讨论,由参加救治的主要护理人员3—4名(其中必须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1名,护士1名,当参加抢救的护士多时可随机增加1名护理人员)回忆患者的护理场景,主要讲述患者当时的总体状况如何,护士对患者进行怎样的整体评估与分析,发现的病情变化有哪些,当时的护理重点在哪里,对患者及家属作如何指导,向医生如何反映情况及与医生如何协商,怎样根据病情准确判断护理问题并果断处理。先进行集体讨论,确定该患者的护理标准,用于评价参加救治护士的分析与处理是否正确与全面,然后发放评分表,评分表按照提前发现病情变化、全面对患者整体分析与评估、充分把握护理重点、随时指导患者与家属、根据病情准确判断护理问题并果断处理或其他处理这项进行4级(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评分,分别是分、3分、2分、1分,总分为20分,最低分为5分,由其他9名护理人员及以上3名医生对叙述救治过程的3名护理人员进行打分,去掉1个最高分和1个最低分,计算出平均分。规定18分以上为优秀,分为良好,12分以下为不合格。每个护士均被评分次(即随机护理10个不同重症患者),统计出不同层次护理人员优秀、良好、不合格的人次,将数据输入.5软件,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3结果
3.1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显示:不同学历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好于夜校大专学历护士和中专学历护士;夜校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2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比较显示:不同职称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管护师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好于护师与护士;护师与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讨论
4.1不同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分析及管理对策重症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广泛的专科护理知识,有一定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善于创新及应用逻辑思维发现问题及总结经验并不断学习[21。表1结果表明:
全日制本科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夜校大专学历护士和中专学历护士。本科学历护士理论知识全面,工作细致,能够提前发现患者病情突发的先兆并能理解和积极配合医生工作,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疾病突发,此外,她们分析能力强、表达能力较好,在I临床工作中能够迅速把握不同患者的护理重点,并能有效指导患者和家属,共同促进疾病康复。夜校大专学历护士与中专学历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提高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首先要鼓励护士提升全日制学历,增加全Et制本科护士的比例,还要在临床注意对护士进行继续教育,以增加护士多学科的医学知识和多种专科护理知识。可对护士进行集中培训,还可请本科医师讲述常见危重症的临床表现、抢救及监护,并在学习后进行书面考试。护士只有掌握了多学科疾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各种疾病病情加重的先兆,才能早期观察病情变化。
有了理论知识作基础,如何将理论用于实践又是一个问题。长期以来护理工作以被动执行医嘱为主,养成了很多护士遇到问题过分依赖医生,不养成自己动脑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对提高思维能力是一个障碍。只有护士学会遇到问题首先独立分析病情,并给予医生必要的提示,从护理角度与医生共同商量处理的办法,才能提高自身的能力。
4.2不同职称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分析及管理对策重症护理要求护士要有较广泛的实践经验,积极稳定的情绪,操作敏捷、工作细致耐心,善于用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减轻患者及家属的依赖和焦虑心理,有顽强坚韧的意志品质从容面对紧张的局面和复杂的情况【21。表2结果表明:主管护师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明显优于护师与护士。本组主管护师平均工作年限较长(15年),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重症病例较多,能够掌握不同重症患者的护理对策,对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能够冷静果断地处理,并且操作技术熟练,与家属沟通交流较好。护师的工作年限相对短,约有113的人重症护理思维能力处于良好阶段,她们经过一定时间的经验积累与学习,其中的优秀者重症护理思维能力会出现新的飞跃。护士临床经验和专科知识都较少,临床思维还以护理操作为主,不能全面整体评估患者,把握护理重点。如何更快地提高低职称护士的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是目前需要探讨的另一个问题。国外研究表明高水平的护理不把护理视为单纯的操作,还通过患者的血液循环、灌注、营养状况、皮肤完整性等全身的物理状况来评估患者的总体情况【3】,而我国目前的护理正是以护理操作及急救技术为主,忽视了对护士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的最好途径是医护查房和病历讨论,在其中可以学习不同患者的不同病情的处理方法、诊疗思路等,从而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此外,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点应定在学校教育,尤其是在护生的临床实习期间,在实习期间多开展各种个案查房,在查房中要求护生对患者的病情首先进行整体评估,然后用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学生思考患者的护理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护理措施的实施阶段,让护生学会如何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患者及家属作必要的护理指导,与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促进疾病好转。超级秘书网
4.3积极推进护理的分层次上岗根据美国健康护理质量研究机构报道:1993年由于较高水平的注册护士护理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失去抢救机会、休克或心衰、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时间延长等危险明显减少,护理的技术越全面,患者痛苦的机会越少【41。医院不仅需要有足够数量的护士,而且需要有足够的具有一定经验、学历和技术水平的护士才能满足人民健康服务的需要【5】。不同层次护士重症护理思维能力有所不同,如何优化护理队伍整体结构,合理配置护理人员,成为护理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部分医院推行的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是应目前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现状提出的新的发展思路与趋势,这种分层次上岗赋予了护理人才结构的新形式,有利于加快学科建设【6】。本研究对不同层次护理人员重症护理思维能力进行评估,为护理分级管理模式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王磊,蒋晓莲.叙事研究一护理质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4):352—354.
【2】王志红,周兰姝.重症护理学嗍.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
【3】侯桂英.美国注册护士与非注册护士对护理质量影响的比较【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1,20(2):70.
【4】MennickF,杜淑婷,张德风.缺乏高素质护士,住院患者正遭受着不应该遭受的痛苦[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5,’24(II):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