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饮食养生合理营养膳食食物营养
人的生命必须通过饮食来维持,人的生命质量和精神心理与饮食营养有极大的关系,人的智力、体力、学习能力、运动能力、防病能力、康复能力、生殖能力、寿命、身高、体重也都与营养饮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营养素摄入不平衡将引起很多疾病。所以合理营养和平衡膳食是预防疾病的重要措施。
一、什么是合理营养
合理营养即适合各种情况(年龄、性别、生理条件、劳动负荷、健康状态等)的食物、营养素供给量和配比。合理营养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健康和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劳动能力、抵抗力和免疫力,有利于某些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缺乏合理营养将产生障碍以至发生营养缺乏病或营养过剩性疾病(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根据现代营养学的研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分为6类,即蛋白质、脂肪、糖类(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包括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这些营养素不仅有量的需求,而且各营养素之间还应有合适的配比。
营养就是生命体不断地从外界摄取所需物质以维待生命活动的过程。对人来说,营养就是从外界摄取食物,经过消化吸收利用食物中身体需要的物质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这些维持身体正常生长发育新陈代谢所需的物质,叫做“营养素”。
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人体系统。构成细胞的物质来源于我们所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素,它们被身体利用,滋养我们体内的细胞。细胞健康无疑决定了人的健康。目前已知的人体所需的四十余种营养素,我们可将其细分为七大类:一是碳水化合物,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于五谷类;二是脂类,其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主要来源于油脂类(食用油、脂肪、坚果类);三是蛋白质,其功能是维持身体细胞的活动,主要来源与于鱼、肉、豆、蛋、奶等;四是维生素,其功能是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五是矿物质,其功能是建造和修补身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主要来源于蔬菜、水果;六是水,其功能是调节生理功能,主要来源是饮料、汤;七是膳食纤维,其功能是预防人体胃肠道疾病和维护胃肠道健康,来源于各种植物性食物。
合理营养要求三大营养素供热占总热能的百分比为蛋白质10%~15%、脂肪20%~30%,糖类(碳水化合物)60%~70%。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不可缺少的物质,也是构成各种酶、抗体及某些激素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可促进生长发育,维持毛细血管的正常渗透性,并供给热能,缺乏时可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减轻、容易疲劳、循环血容量减少、贫血、对传染病抵抗力降低、创伤和骨折不易愈合、病后恢复迟缓,严重缺乏时可致营养不良性水肿。脂肪可供给热能,构成组织脂肪及储存脂肪,供给必需脂肪酸(亚油酸),脂肪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但脂肪摄入过多可致肥胖和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性脂肪中含饱和脂肪酸较多(鱼类除外),植物油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较多(棕榈油、椰子油除外),饱和脂肪酸可使血清胆固醇量增高,多不饱和脂肪酸可降低血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减少血小板的粘附性。所以膳食中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S/P)以1∶1为宜,这样既照顾到必需脂肪酸的供应,又可预防一些与脂肪营养有关的疾病(如冠心病、肥胖症等)的发生。碳水化合物是热能的食物来源,有节省蛋白质的作用,可保证正常量的血糖、肝糖原和肌糖原,以维持大脑活动、肝脏解毒和肌肉活动。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可导致热能不足,生长发育迟缓,易于疲劳,摄入过多可致肥胖。膳食纤维为人体健康所必需,为人体内物质代谢所必需,不能由人体合成,只能由食物供给。钙、磷、镁、钾、钠等无机盐是组成机体的必要成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人体组织中含量少于体重的0.01%的铁、碘、铜、锌、锰、钛、钼、硒、铬、氟、镍等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酶、维生素、激素、核酸有密切关系。
有资料称,营养过剩和生活方式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各种致命和慢性病如肥胖、高血压、冠心病等,都是人自己吃出来的。膳食结构不合理以及洋垃圾食品的入侵是导致文明病的发生的最大的原因。营养科学告诉我们:“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我们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任何一种食物都可提供某些营养物质,关键在于调配多种具有不同特点的食物,组成合理的膳食。
各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必需合理搭配才能得到全面营养。我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是比较合理的,具有很大优点;以谷类为主,蔬菜相辅,低糖,高纤维。但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条件的改善,很多人开始倾向于食用更多的动物性食物。当前心血管病、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的发生率高与这种膳食结构有很大的关系。
三、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2
1食品营养学领域项目申请情况
1.1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概述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项目申请情况见表1。2010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199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总数的14.64%。2011年度,申请项目数为303项,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数的15.23%,所占比例比上年增加了0.59%,同时申请项目数比上年增长52.26%,增长速度高于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的总体增长速度(46.36%)。两年来,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的上述3类项目总数,在食品学科3级申请代码中占据第3位,仅次于食品生物化学(申请代码:C200101)和食品检验学(申请代码:C200103)。2010年食品营养学领域不予受理的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项目只有2项,占本领域申报数的1.00%。2011年,有15项申请不予受理,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分别为7项、6项和2项,占本领域申报项目数的4.76%,占食品学科这3类项目不予受理项目总数的23.81%,是食品学科初筛率最高的一个研究领域;在不予受理项目中有6项是由于参与人超项等原因所致,7项是由于研究内容超出食品科学学科资助的范围。因此,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实际受理面上项目149项,青年基金111项和地区基金28项,合计287项。
1.2申请项目按研究内容的分布情况根据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申报项目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5类:1)七大营养素的研究;2)食品中功能成分、功能因子的功能性研究,包括食品新功能成分的发掘和功能研究,食品成分新功能的发掘,食品成分构效关系等;3)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4)分子营养学研究;5)其它研究,包括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2010—2011年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见表2。2010年和2011年度申请项目中,研究内容都以第1)和2)类的研究为主。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申请数的36.18%和44.22%,2011年分别占37.62%和44.55%。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有13项和23项(分别占6.53%和7.59%)。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发展方向,但2010年只有8项申请(占4.02%),2011年也仅有17项申请(占5.61%)。其它方面的研究所包含的内容也是食品营养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但申请数量也很少。
1.3申请项目按单位的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109个单位申请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金项目,申请量前16位的单位见表3。这些单位中申请最多的是12项,最少申请1项,平均每个单位申请1.83项。其中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申请单位数分别是73、50和14。2011年申请单位数增加到136个,其中两年都申请项目的单位有78个,58个单位为2011年新增单位;31个2010年的申请单位2011年没有继续申请,这些多是2010年只申请了1项的单位。2011年平均每个单位申请2.23项,比2010年有所增加。这两年合计申请项目最多的单位是南昌大学(2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18项)、江南大学(14项)和浙江大学(14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申请207项,占41.24%,申请量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申请26项,占5.18%(见表4)。
1.4申请项目按申请人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申请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35~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比例高,而41~45岁的要低。而面上项目中,50岁以下申请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科学整体水平低(见表5)。青年基金申请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科学整体水平情况类似(见表6)。
2项目评审和资助情况
2.1申请项目的评议和资助概况经统计,在2010—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同行评议中,3位同行专家都建议资助的项目所占比例分别为7.34%和8.97%,远低于同年食品学科的平均比例(分别为14.55%和13.92%),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与食品学科平均比例差别不大。在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的同行评议综合评价方面,食品营养学领域中评价意见为3A的项目所占比例也低于食品学科平均水平(见表7)。2010年和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受理的面上、青年和地区3类项目中,一审专家对创新性的评价结果均低于食品学科的整体平均水平。其中,2010年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只有1项青年基金,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0.97%、0.78%和1.63%。2位专家评价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61%、6.61%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8.48%、8.27%和4.07%)。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领域3位专家对创新性评价都为A的项目为0,而食品学科整体水平分别为1.07%、0.81%和0.62%。2位专家评为A的比例在3类项目中分别仅占5.37%、2.70%和0,均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分别为7.89%、7.45%和4.35%)。需要指出的是,地区基金的创新性评价结果既没有3A,也没有2A。2011年度,食品营养学申报总数占食品科学学科申报项目总数的第3位,但仅获资助49项,资助率约为15.61%,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19.31%(见表8)。在食品学科所有17个3级代码的领域中仅高于食品油脂加工的10.87%,低于所有其它15个3级代码的资助率。相较于2010年20.10%的资助率下降了近5个百分点。
2.2资助项目的研究内容分布情况在2010年和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所获资助的40和49项中,仍以1)营养素和2)食品功能成分研究为主(见表9)。2010年度,第1)和2)类的研究分别占食品营养学领域资助项目数的43.59%和43.59%,2011年分别占32.65%和55.10%;而作为食品营养学重要研究方向的3)、4)和5)获资助项目数很少,2010年和2011年分别只占获资助项目数的约13%。
2.3资助项目的单位分布情况2010年共有34个单位获得食品营养学的基金项目,这些单位中最多获4项,最少1项。其中面上项目有17个,青年15个,地区4个。2011年增加到40个单位。这两年合计获资助项目最多的是南昌大学(7项),其次是中国农业大学(5项)、江西农业大学(3项)和石河子大学(3项)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3项),其余都是2项和1项。从单位性质来看,以传统的农、林、渔类研究院校所为主,2010年和2011年共获资助41项,占46.59%;获资助比例最小的是医学类科研单位,共获资助2项,仅占2.27%(见表4)。#p#分页标题#e#
2.4资助项目主持人的年龄分布情况从食品营养学领域基金项目主持人年龄分布来看,地区基金中41~45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远高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66.67%和57.14%;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低于食品学科整体比例。而面上项目中,36~45岁年龄段主持人所占比例,食品营养学领域要比食品学科整体水平高(见表10),2010年和2011年分别达到64.71%和60.00%。2010年青年基金主持人的年龄分布与食品学科整体水平情况类似,2011年食品营养学领域36~40岁年龄段所占比例要远高于食品学科的整体情况(见表11)。
3食品营养学领域基础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资助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基金项目申请和资助的情况能基本反映我国在此领域的基础研究的状况和趋势。从这两年基金申请情况看,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学科范围的把握,研究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以及基础研究的重点发展方向方面。
3.1学科资助范围食品营养学研究与人类的营养和健康密切相关,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且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也越来越多。食品营养学研究涉及到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与多个学科关系紧密。在国家基金委有多个学科的申请代码与食品营养学研究都有关系,由于学科之间存在交叉,导致很多申请人报错学科。在食品营养学领域尤其明显,有部分报到食品营养学的申请因不符合食品营养学的研究范围而不予受理,有些属于食品营养学的内容却报到别的学科。今年食品营养学有7份申请书因为报错领域而不予受理,占该领域不予受理数的46.67%。与食品营养学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医学科学部预防医学学科的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食品营养学和人类营养都属于营养学的范围,是营养学研究的重要分支领域。营养学是研究人体营养规律及其改善措施的一门科学,按照研究内容主要分为3个分支学科,即基础营养学、临床(医学)营养学、食品营养学[1]。基础营养学主要研究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及对营养素的需要[2]。临床(医学)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与疾病的关系,人体在病理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及满足这种需要的措施[3]。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品、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4]。因此人类营养(申请代码:H2603)主要资助临床(医学)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以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的营养过程为主的研究。食品营养学(申请代码:C200102)主要资助食品营养学以及基础营养学中有关各种营养素以及人体在不同生理状态和特殊环境条件下对营养素的需要方面的研究[2]。
3.2研究队伍情况食品营养学是个交叉学科,与医学、生物学以及化学关系都非常密切。但从申请单位来看,生物学和化学领域的研究人员在该领域的申请较多,医学领域的单位参与该领域的申请较少,这两年医学研究单位申请数量只占约5%,获资助项目更少,只占约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鼓励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研究人员与其它学科的研究人员开展合作,同时鼓励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参与食品营养学的研究,针对食品营养学领域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这样才能积极吸收和引入其它学科的新发现、新方法、新技术等,比如引入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及基因组学等领域的新方法和技术手段,从细胞水平甚至分子水平开展食品营养学研究,提高食品营养学的研究水平,逐步形成食品营养学的研究体系,在食品营养学研究中形成具有理论创新的新成果[4,7]。
3.3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状况分析从这两年基金评议情况看,我国食品营养学总体研究水平不高,申请项目获得同行专家的认可度较低,总体评价较差。比如,在2011年食品科学面上项目综合评议中,3个专家都同意的比例达到了13.92%,在食品生物化学领域3位专家都建议资助的比例为15.49%,而食品营养学领域只有8.97%。食品营养学领域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的资助率都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资助率,尤其是面上项目、青年基金的资助率分别比食品学科平均资助率低3个和5个百分点。从创新性评价指标看,食品营养学领域的申请项目创新性也明显低于食品学科的平均水平。这说明该领域的研究人员急需围绕食品营养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的思考,努力提高研究水平。食品营养学按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前文的5个方面。但从2011年申请项目的研究内容来看,大多集中在生物活性物质研究方面,而且大部分研究还处于跟踪国外研究的阶段,缺乏学术思想的创新性,也缺乏研究深度。因此在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素研究方面,随着技术和方法的进步,应逐步深入到分子营养学水平,研究这些物质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从而对其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研究如何利用这些物质促进有益健康基因的表达和抑制有害健康基因的表达;研究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活性物质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研究这些物质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另外,在食品营养学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申请项目少,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今后需要鼓励和加强。如,食品组分相互作用的营养学研究,具有我国特色的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及其机理以及我国膳食结构对健康的影响等。
3.4食品营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今后,食品营养学需要针对与该领域相关的基础科学问题开展系统的深入研究,通过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突破促进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重点需要关注以下方向的研究:(1)食品加工、储藏、运输等过程中营养素的变化对食品营养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与控制方法;(2)深度挖掘食品或天然产物(特别是药食同源物质)中具有独特生理学功能的活性物质,在分子水平上探寻食源性活性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与信号途径;(3)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4)我国传统食品殊组分的作用与机理;(5)研究饮食结构、膳食配伍、食品品质和主食营养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建立新型膳食营养结构模型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基础。(6)从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研究营养代谢中间产物在细胞信号传导、参与生理反应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探讨食品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评价食品营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在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食品学科将优先鼓励如下领域的食品营养学研究:#p#分页标题#e#
(1)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研究食品营养成分的变化涉及到食品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原料的收获、贮藏与保鲜、食品组分的相互作用、营养素的保留以及食品贮藏、加工和流通过程中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食品高新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加工行业改善食品营养,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使食品组分及营养素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也引起人们对食品营养与健康等问题的密切关注。目前,国内研究食品加工与贮运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变化机理还比较浅,主要研究食品的化学本质、分析方法等,而对其生物学变化,包括变化途径,贮藏、运输和加工过程对其影响及其机理等知之较少,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
(2)食品组分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机理研究食品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都是由众多的不同结构的类似物组成的,如:脂肪是由连接不同脂肪酸的甘油三酯组成,而不同脂肪酸的连接方式导致脂肪的营养特性有着很大的区别;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18种氨基酸经过酰胺键连接之后可以形成无数种不同的蛋白质;而碳水化合物中常见的单糖就有10多种,能形成多种糖苷键的不同连接方式,从而构成众多的不同的碳水化合物。即使是单纯1个单糖本身也存在不同构型,单纯的1种脂肪酸也存在顺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之分,而这些都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同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不可能同时解决,只能从共性问题入手,由点及面,层层深入。因此,要尽快解决研究主要食品组分中的常见结构变化与功能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机理,探讨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正确的食品饮食及膳食结构调整提出合理的建议。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饮食健康,学生管理,学生学习发展,影响
0引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稳定的基本保证,各高校都在强调安全重于一切。从这几年高校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来看,事故多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产生矛盾和心理疾病问题困扰而做出不计后果的过激行为,造成各种伤害。这种安全是高校最关注的。但最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关注的安全不仅仅局限在这里。结合我自己大学所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知识,以及自己在高校做学生管理工作八年里看到的因学生饮食不健康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一些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讨论,希望能在学生管理及教学中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借鉴。
1.影响人体健康的七大营养素
谈饮食健康,我们就必须知道影响人体健康的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其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人体供能三大营养素,除膳食纤维外,其余六大营养素都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膳食纤维有它自己独特的作用,总之这六大营养素在维持人体健康方面,作用各异,且缺一不可,危害在长时间的营养不均衡中会慢慢体现,而这些营养素分布广泛,主要来源于我们所吃的主食米面、粗粮、肉蛋奶、豆类、水产品、水果、蔬菜等食物,所以我们要做到合理配膳,健康饮食,保持饮食的各方面平衡。
2.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不良饮食习惯
2.1不吃早餐,午餐随意,晚上加餐
科学证实,早餐要吃丰富,要包含主食、奶蛋类、肉类和蔬菜水果,提供丰富的营养;午餐要吃饱,提供活动所需能量;晚餐要吃少七八成饱即可,给脏器一个休息的机会,一般比例为3:4:3。而我们很多学生,因为懒惰,在跑完早操后不是紧跟着洗漱吃早点准备上课,却是还要睡个回笼觉,结果到快上课的时间了匆忙起来,简单收拾一下就去上课,根本顾不上吃早餐,饿着肚子听课,伴随着肚子的打鼓声,精力怎能集中?中午由于大家同时下课,大股人流涌入餐厅,拥挤下不想排队等待或看着饭菜不合口便不想吃了,随便商店买点东西凑合着一吃;到晚上,年轻的学生们,因活动量大,消耗快,有的同学还喜欢熬夜上网,难免会饿,所以都早早备下了加餐的零食,养成吃夜宵的习惯,让脏器不得消停。
2.2喜欢吃辣、甜、咸食物
辣、甜这一类食物多是女生的钟爱。偏辣食物能够去湿驱寒,适合潮湿寒冷的地方多食,我们北方地区夏季干燥炎热,冬季干燥寒冷,而我们的学生,尤其女生不管冬夏钟爱于辣味,感觉够刺激,所以经常吃或天天吃很辣的食物,比如:麻辣烫和拌了很多辣椒面的凉皮;至于甜味食物,学生中多以含糖高的零食为主,吃多了会影响食欲,发胖,乃至产生疾病;吃咸太多,不按时补水会使体内细胞、血液缺水,给自己带来不适,血液黏度增大久之则易给将来的身体埋下病根。
2.3喜欢吃垃圾食品
所谓垃圾食品指没有营养价值的食品,吃多了还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如一些膨化食品、油炸食品、腌渍食品,它们都含有防腐剂、色素等添加剂,有些还含有大量油脂、糖类,甚至还含有致癌物质,如蜜饯类食物腌制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类致癌物质,有些腌制食物生产中还进行了化学漂白,这类食物吃多了会产生毒素积存,对身体有害。
2.4喜欢吃烧烤
烧烤固然美味,但炭火烧烤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化学变化,会产生一种致癌物质3,4_苯并芘,再者食物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也不好,吃多了会对身体有害。
2.5喜欢冷热同食
年轻人不注意保护自己,只求一时的爽快,运动正热烈,猛猛灌下去一瓶冰镇的矿泉水,才叫舒服;不管冬夏冰棍雪糕男女喜爱至极,这样的饮食当时感觉美妙痛快,岂不知已给自己的身体埋下祸患,尤其是胃,所以我们的学生有胃病的人很多,这是引起胃病的一个方面,不合适的饮食习惯所造成。
2.6喜欢喝饮料
我们说一个人一般情况下一天要补充2500ml水,体力劳动或出汗较多的人,补水更多,而最好的水源是白开水,既保证了质量又易于被吸收,还物美价廉。但我们的学生偏偏不中爱它,喜爱的是各类饮料,因为它有不仅有味道有色泽、美观还能或多或少的体现自己的身份。岂不知这些饮料虽说添加了各种营养但它也添加了色素、甜味素、防腐剂等添加剂,还有就是像果汁一类的饮料生产它们的原料如何不敢想象,所以这类饮料喝多了终究无益。
3. 大学生中这些不良饮食习惯产生的影响
这些不良习惯的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给自己的身体埋下危险,营养的不足或不全面会导致学生生长发育不正常,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又会给学生带来一些潜在的疾病。放在教学上,则早餐不吃,学生能量跟不上,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知识获取效果差;经常性的不健康饮食还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疾病,稍不注意就会是疾病发作,请假休息或看病就医,耽误上课,如若请假时间较长则会因落下课程太多,加之不注意及时补习而导致跟不上学习进程,严重的因听不懂而厌学最终放弃学习。如若出现挂科,还会影响奖助学金、评先评优等利益荣誉的损失,至于药费的花销必不可少,父母的烦忧更是尽在眼前,这些精神损失不可小觑。
4. 健康发展怎样改善不良饮食现象
4.1教师家长的长期正确引导教育
三字经中有“人之初,性本善,习相近,性相远。”也就是说人的习性习惯开始时都是一样的,是好的。之所以变化是在后天环境影响和不良教育下改变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学生的思想认识教育,即教他怎样的饮食是正确的,不健康饮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最好引用一些数据和案例进行说明,只有学生自己在意识里认识清楚了,才有亲自动手改正的行为发生,且这种行为也会持久。
4.2改善学校餐厅饮食环境
就学校而言,只是学生思想上有所认识是不够的,因为他们身处一个公共的大环境,环境仍然会对学生行为有影响,所以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就餐环境,让学生觉得宽敞舒服,来了就是为了舒心的吃饭;其次菜品要多样丰富,适合不同地方学生的口味,咸甜辣适中,或按需加工,要经常性的变化菜品,有新鲜感;再次就是服务态度要好,领导师生一个样;最后就是要保证饭菜质量和安全,体现在应按需打饭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和采购食材、加工过程、加工环境的制度化保障。
4.3 配备饮食营养专家进行合理膳食指导
在大型的公共餐饮场所,都应该设置膳食营养专家进行指导配膳,对不同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食谱,并且制定相应的制度进行监督管理,通过指导观察和不定期开展的营养跟踪反馈来进行调查研究并调整膳食搭配来改善人们饮食营养不足或过剩,达到健康人生。特别是在学校里,学生还处于生长阶段且学习、运动需要大量能量支持,要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和饮食制度,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是不完善的。
4.4 加强饮食营养宣传教育
学校里应加强饮食营养课程的教育,不论是开授专业课程还是选修课程,哪怕几场饮食营养安全视频宣传片,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中要让学生知道人类祖先从猿人直立行走自己觅食生冷食物到用火加工食物,进而推演到古代、近代、现代社会饮食发展的巨大变化;要让学生知道人体发育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他们的作用及他们的存在,我们要吃什么怎么吃;要让学生知道不健康饮食造成的营养素缺乏和过剩给身体带来的危害,我们怎么去预防等等,这些都应该面对学生宣传下去,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健康饮食的概念。
5.结语
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之根本。我们如若不能很好的掌控吃,没有一个健康的规划,就不会有健康的生活。在这个繁华浮躁奢靡享受的社会里,年轻人失去了很多,他们体会不到辛劳付出后收获的喜悦,他们只会用懒惰去啃食父辈们的积累,去无所谓的享受不劳而获的美妙。年轻人因为没有了目标和规划,因为懒惰成性,缺少了运动锻炼,那种放任的胡吃乱喝成了年轻人养成的不健康饮食习惯。人生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没有健壮的身体,抖擞的精神,怎么完成精彩的人生?所以培养一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势在必行,抛弃那些不利的影响,亡羊补牢,为时不晚!行动起来,去做一个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董维杰.大学生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式浅谈[J]J.中国职业教育,2004(5):25-26.
[3]戴士弘.谈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J]J.教育研究,1996(5):10-15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4
关键词: 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教育途径
“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可见,重视幼儿的身体健康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
幼儿的身体要健康,膳食营养少不了。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膳食业发展迅速,各类膳食五花八门,我们的孩子膳食营养健康能否得到保证呢?
一、家庭与幼儿园的膳食营养状况及分析
经调查发现,在家庭中,首先,每一种膳食行为儿童与家长都有相关性。例如在食物的选择上,家长认为哪些食物营养价值高,哪些食物的营养价值低,他们会将自己认为正确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从而使孩子在食物选择上的差异。
其次是口味问题,每个家庭的口味偏好都不一样。家长往往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食物,不大会单独为孩子准备食物。所以在膳食习惯上子女和家长的相似性较高。
最后,人们的膳食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文化、传统、民族、教育等,改变一个人的膳食行为是不容易的,它基本上是一个家庭膳食习惯的改变。经过科学调查,在中国25%—35%的儿童有进食问题。[1]
在我园,我经常看到孩子带着购买的早餐在活动室内吃。经过调查,这样的孩子占20%左右。由此我想到,现在父母由于忙碌,在家中与孩子共进早餐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在幼儿园的午餐桌上,我经常发现,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多被扔在餐盘里,年龄越小这种情况越为严重。问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吃,他们回答不喜欢吃。调查发现,现在孩子的偏食率在70%以上,这些偏食孩子喜欢甜食、油炸食品、膨化食品、饮料、肉类加工制品等,不喜欢食用绿叶蔬菜(青菜、菠菜等)、胡萝卜、鱼、蘑菇、黑木耳、大蒜、海带等,坚持喝纯鲜牛奶制品的孩子不多,吃水果和每餐吃蔬菜的幼儿也相对较少。[2]
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两个问题。
1.家长的膳食营养健康观念存在问题
一些家庭的营养健康观念不够,在家怎么方便怎么弄,一日三餐普遍存在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由于营养知识缺乏,一味给孩子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不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孩子们偏食症、嗜食症、肥胖症、性早熟等现象越来越普遍。
2.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膳食营养观念存在一定问题
据调查,幼儿园虽配备了保健老师,但只是简单编制食谱。即使有食谱,厨师在思想上也不够重视,不能共同了解科学膳食的重要性,不能让膳食营养食谱广泛使用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从幼儿园到家庭对膳食营养健康的认识是非常不够的。身体健康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为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不仅要让孩子积极锻炼身体,而且要普及儿童营养健康知识。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开设营养健康课程,对幼儿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二、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策略
1.合理的膳食计划
无论是幼儿园保健老师还是家长,都有必要学习营养健康知识,制订好合理的膳食计划。
祖国医学典籍指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精辟阐述了粮食、蔬菜、水果、肉类等在人体中的功效。从营养成分吸收的角度来看,营养成分的吸收与食物中各种成分的比例有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宝塔[3]提出了一个营养上比较理想的膳食模式。参考此模式,我们根据幼儿的身体消化吸收特点,就可以为幼儿制订丰富、合理的膳食计划。此外,膳食应随季节有所变化,冬季适当增加脂肪的量,提供较多的热能;夏季多选用清淡的食物。在烹调方法上注意幼儿消化能力和进食心理,在色、形、味诸方面下工夫,以激发孩子的食欲,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食欲、使营养成分相互影响,提高营养价值,而且能保证营养平衡。[3]
2.科学的膳食制度
为了使幼儿每天摄取足够的营养素,我们还要根据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膳食制度。包括进餐时间、次数,以及各餐热量分配,等等。每日为幼儿安排三餐及上午、下午各一次点心,每餐间隔约4小时,各餐热量分配为早餐25%—30%,上午点心10%、午餐:35%—40%,下午点心:10%,晚餐:25%—30%。[4]日托制的幼儿园无法分配早餐和晚餐,但一定要做好家长宣传工作。
早餐与上午点心:供应丰盛,包括粗粮、牛奶、豆浆或鸡蛋、胡萝卜等,可见,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已经关注到了幼儿的早餐营养健康。
上午水果:经过多方考证,我们建议把水果安排在上午两个活动之间。因为我国传统膳食习惯上一般不在早晨吃水果,整个早晨的维生素摄入量是不够的,因此在上午两个活动之间吃点水果更有利于营养的消化吸收。
午餐:午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保证有充足量的肉、蛋及豆类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不仅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及矿物质,还含有较高的能量;还要保证有充足的蔬菜,这可以使幼儿获取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水及纤维素。我园非常重视幼儿的午餐,一直坚持两菜一汤,保证了幼儿的营养需求。
晚餐:因为晚饭后活动时间短,活动量又较小(尤其是冬天),所以,建议晚餐不应过于丰盛,以避免热量在体内积累,造成肥胖。[4]
幼儿的肠胃娇嫩,要少吃多餐。合理的膳食制度有利于幼儿胃肠道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营养的吸收利用,也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使孩子身体舒适,获得进餐的快乐。
3.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习惯,包括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少吃零食,饭前、饭后不做剧烈活动,不吃汤泡饭,进餐时保持安静,以及其他膳食卫生习惯。
偏食是孩子缺乏营养的主要原因,所以,预防和纠正偏食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偏食大多受外在因素的影响,比如家长偏食,膳食过于单调;或家长常常问孩子喜欢吃什么,从而为孩子的偏食创造了条件。有些孩子不喜欢吃蔬菜,则体内易缺乏矿物质、维生素、纤维素等;还有的孩子不爱吃肉、蛋,长此以往则体内易缺乏蛋白质、矿物质等,势必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那么如何纠正偏食呢?①把喜欢吃的食物与不喜欢吃的食物结合在一起;②在孩子饥饿且心情愉快给其不喜欢吃的食物;③给孩子讲解一些营养知识或让孩子同大人一起做饭,等等。
膳食定时定量是保证幼儿摄取足够营养成分的前提。因此,我们不仅固定时间用餐,而且在指导幼儿用餐时注意控制幼儿的饭量,食量偏少者鼓励多吃一些,食量偏大者少吃一些。
为了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我们还教育孩子吃饭时细嚼慢咽:“食物放在嘴里咀嚼10次后咽下去。”细嚼慢咽能减少饭量,促进牙齿的运动、唾液腺的消化功能,还能预防和治疗肥胖症,消除紧张情绪,改善头部血液循环。
4.温馨的饮食环境
为了增强幼儿的食欲和促进营养成分的消化与吸收,我们还创造条件使幼儿心情愉快、安静进餐。如,我们在进餐场所墙面贴一些水果、蔬菜的图画,进餐时播放一些轻音乐,等等,努力创建优雅的环境使孩子心情愉快,增强胃肠的蠕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增进食欲,促进消化;要求教师在孩子进餐前后及过程中不训斥、责骂或惩罚孩子,以保证孩子愉快地进餐。
日本“国民营养调查”结果表明:和父母一起进餐者食欲好的占17.7%,独自进餐则为13.4%,且独自进餐的孩子大多只吃自己喜欢吃的食物,会造成体内营养缺乏的比例增高。可见与父母一同愉快地进餐,好处多多,孩子会吃得格外香。我们建议家长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和孩子一起进餐。
总之,给幼儿合理的膳食营养,是使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而提倡均衡膳食,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膳食习惯,创建良好的膳食环境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我们都该懂得,幼儿营养,贵在合理。
三、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途径
如何有效地实施营养健康教育呢?我觉得可以通过三条途径进行。
1.开展丰富多彩的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健康行为习惯;
3.家园共育。
三者同时进行,可使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卓有成效。
对幼儿进行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时,首先要传授健康知识,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健康,如何才会健康,才懂得为什么要这么做,该怎么做;其次要对幼儿进行健康态度与健康意识的培养,让幼儿有健康意识,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使行为产生动力,促进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再次要进行健康行为和健康习惯的培养,帮助幼儿逐渐从学习到学会以健康的方式生活。最后要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体能训练,引导幼儿通过系统的训练促进其跳跃能力、奔跑能力、协调能力、投掷能力等方面的提高。
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对人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及每个人的一生的生活质量起重要作用。因此,向幼儿进行膳食营养知识教育,不是可有可无之事,而是势在必行的。营养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从三方面进行:(1)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活动。(2)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3)选择的活动能促进各领域之间的融合。
首先,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了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健康主题活动。例如根据小班幼儿对水果的喜爱,开展《酸酸甜甜的水果》这种形象又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5]。根据中班幼儿已具有一定的探究欲望,开展主题活动“黄豆的一家”,引导幼儿认识黄豆及各种各样的豆制品,知道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与家长们共同收集豆类和豆制品,从多方面了解豆类含有的营养,知道多吃豆制品对身体有哪些好处。引导幼儿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引起幼儿发现黄豆加工后的变化的兴趣,引导幼儿喜欢吃豆制品。还引导幼儿种植豆类,观察记录其生长的变化,让幼儿在种植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培养责任心。根据大班幼儿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日益增长的求知欲等年龄特点,我们开展“奇特的餐具”等集知识味性为一体的健康活动,引导幼儿认识本国及其他国家餐具的异同,学会正确使用刀叉。了解筷子的由来、使用过程中的禁忌,以及亚洲各国筷子制作材料的异同,开阔幼儿的眼界,并引导幼儿进一步懂得如何正确使用餐具。
其次,我们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如在中班“蔬菜王国”中,我们选择了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健康营养教育活动“蔬菜拼盘”“采摘黄瓜和豇豆”“豇豆、四季豆和刀豆”,让幼儿在操作、分辨、比较中增长知识,了解不同蔬菜所含营养及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感受到活动的快乐。又如在大班“膳食文化”中,我们设计“好吃的西餐”这样一个情境性的活动,把教室布置成西餐厅,幼儿穿上正式的服装,并请两名老师客串服务员,幼儿在身临其境中学会了正确使用刀叉的方法,了解了餐具摆放所包含的意义,并了解了西餐的基本礼仪。可见选择幼儿能够参与操作的活动可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充分利用自然、社区,激发幼儿对食材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逐渐了解和认识食物的名称、形状、颜色、性质和分类,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这一方式也非常有效。孩子们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食物产生广泛兴趣,了解食物与人类健康关系,懂得如何选择食物,初步形成符合营养准则、健康准则的习惯。在营养教育活动中,他们能体验,感知食物的特性,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和认识,丰富生活经验,促进全面发展。
在平时实施的综合活动教材中,我们经常遇到与营养健康有关的活动。而对于自己的身体,幼儿一直充满认识的兴趣,他们常常会问:人为什么会呼吸呢?肚子饿了为什么会咕咕叫呢?食物到哪里去了呢?因势利导的营养健康教育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奇妙的身体》里,我们引导孩子认识了解人体的消化系统,让幼儿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并懂得吃营养健康的食物的对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性;引导孩子们认识人体的呼吸系统和骨骼,了解人体器官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身体器官的方法[5]。我们还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对孩子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例如我们设计了大班的健康活动“健康郊游餐”中,孩子们通过了解膳食宝塔中的分类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初步了解了哪些食物应多吃、哪些食物应少吃,初步会为自己设计郊游营养食谱。又如健康活动“丰盛的早餐”中,孩子们通过认识膳食宝塔,了解早餐的重要性后,自己选配了营养早餐,开展了自助早餐活动。我们还开展《食物保质期》活动,让孩子们通过寻找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了解食品的保质期及它的作用,知道应该在保质期内食用食品,激发幼儿的食品卫生意识。
在教学活动的选择过程中,我们还注意掌握好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健康教育活动并不是一项单一的活动,它包括幼儿认知的学习、语言的发展、审美能力的提高等多领域之间的融合。如“蔬菜王国”是健康教育、艺术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的融合;“黄豆的一家”是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教育和健康教育的融合;“小小自助餐”是健康教育、社会教育的融合……幼儿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获得营养健康知识,逐渐建立起营养健康意识,各项能力也获得了提高。
最后,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身心的健康成长。我们不仅注重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不挑食、喜欢吃各种食物,还注重对幼儿卫生习惯的培养。如饭前便后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多喝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并懂得爱护眼睛的基本常识;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等等。这是每一位幼儿园教师的基础工作。
对幼儿进行营养健康教育仅仅依赖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这必须让家长们共同行动起来。首先,我们利用家园联系栏向家长宣传健康营养知识,丰富家长的膳食文化知识和指导家长的膳食行为,让家长影响幼儿。其次,充分利用幼儿园的环境,充分展示营养健康课程,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园的健康课程,懂得该如何与幼儿园进行配合,如何对幼儿进行引导。最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将家长请到课堂上,让家长给幼儿进行活动演示,如在大班“春天”主题中的活动“美味的野菜”,大班家长为孩子们讲解菜肴制作需要的材料,制作的程序,并现场演示制作过程,做各种各样美味的野菜制品,请大家品尝。做好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开展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活动能提高幼儿健康认识、改善幼儿健康态度、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维护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正是有了以上对幼儿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认识与实践,我们觉得提高新一代孩子的综合素质可以从膳食营养健康教育上抓起,开展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构建膳食营养健康教育的基本体系,以促进幼儿身心素质获得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徐琼,徐秀.儿童进食的行为问题评估和干预策略.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4,15,(1):22-25.
[2]马冠生,葛可佑.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行为:零食.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1998,25,(1):32-44.
[3]国家职业技能岗位培训试用教程.公共营养师培训教材,2009.
[4]黄欣欣.托幼机构园长及保健、保育、炊事人员工作实用手册,2005:60-62,77-91.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5
茶的起源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始于神农,兴于唐宋。据研究,在商朝周武王联合部落尊长伐纣,尊长就曾进贡茶叶。西晋(公元265―316年)已有贡茶的记载,东晋常璩的《华阳国志》也记有贡茶。到了唐朝,开始有名茶的记载。
我国被称之为“茶的祖国”。寻根溯源,中华民族是发现、种植茶树,加工、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是世界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悠久的产茶历史,辽阔的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精湛的采制技术,形成了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的中国名茶。中国所以能形成四千余年的茶文化历史,是因为茶具有自然的、诱人的、独特的色香味形和茶对人体特有的功效。
茶的功效
茶之为药用 历史绦久
中华医药学是一个丰富宝库,茶之为药用,历史悠久。在历代的医药学、茶学等多种古籍文献中都有不少记载。“诸药为各病之药,茶为万病之药”,这是唐代大医药学家陈藏器在《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的高度评价,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茶体轻浮,采摘之时,芽初萌,正得春升之气。味虽苦而气则薄,乃阴中之阳,可升可降。”这些特性说明了茶具有能攻能补、又能入五脏发挥作用的较全面的能力,因此它对多种疾病都能发挥一定的防治作用。
到目前为止,经分析鉴定茶叶内含有的化合物多达500种左右。其中主要有咖啡因,茶碱,鞣质,B族维生素,维生素A,C,E,P,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及钾,钠,镁等28种元素,是理想的健康饮料。这些化合物中有些是人体所必需的成分,称之为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类、蛋白质、氨基酸、糖类及矿物质元素等,它们对人体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部分化合物是对人体有保健和药效作用的成分,称之为有药用价值的成分。如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最近,我国医药界又从绿茶中提取一种水溶性植物色素――茶色素,临床证明有调节血酯、抗凝促纤溶、改善微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等作用,是茶药理研究又一重大突破,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
保健功效
科学研究证实,茶叶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分。茶叶中丰富的营养素和多种药用成分是茶叶保健和防病作用的基础。茶叶的保健功效有很多,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抗衰老延年益寿。一方面,茶叶对人体的抗衰老作用主要体现在若干有效的化学成分和各种维生素的协调作用上、尤其是茶多酚、咖啡碱、维生素c、芳香物、脂多糖等,能增强人体心肌活动和血管的弹性,抑制动脉严化,减少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强免疫力,从而抗衰老,使人获得长寿。另一方面,茶饮作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使人在品茶过程中情绪得以调理,性情怡和开朗,肝气流畅。气血和达,故可使人长命不衰。
二、防癌抗癌。经过科学研究确认,茶叶中有多种抗癌物质,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报道具有饮茶习惯的地区或产茶区居民中,胃癌的标化死亡率低于不饮茶或非产茶区,而且饮茶对预防皮肤癌、肺癌、胰腺癌、肝癌等恶性肿瘤也有效。
三、提神醒脑。茶叶中的咖啡碱能促进人体的中枢神经兴奋,增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起到提神益思,清心的效果。
四、降脂助消化。唐代《本草拾遗》中对茶的功效有“久食令人瘦”的记载。茶叶有助于消化和降低脂肪的重要功效,就是有助于“减肥”。这是由于茶叶中的咖啡碱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可以帮助消化,增强分解脂肪的能力。
五、护齿明目。茶叶中含氟量较高,而且茶叶是碱性饮料,可抑制人体钙质的减少,所以茶有护齿、坚齿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A,维生素B1、B2,维生素c等,这些营养成分都是维持眼睛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物质。
科学饮茶
中国人历来对茶有一种特殊的爱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饮茶不仅有益于身体健康,而且还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可见,饮茶与人体健康关系密切。有人预言,茶叶将成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健康饮料。因此,人们更应该重视科学饮茶的知识。
饮茶的最佳时间
很多人用餐过后会立即饮茶,事实上,这种方法是极不科学的。这是因为,在茶叶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可与食物中的铁元素发生反应,生成难以溶解的新物质,干扰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时间长了,可诱发贫血症。所以正确的饮茶时间应该在用餐一小时后。
每天饮多少茶合适
有些人认为每日大量饮茶才能起到保健作用。其实,茶叶功效的体现是一个慢性的、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实践表明,低浓度、适量、长期饮茶的效果为最佳。那么,具体来说,一天饮用多少茶最为合适,这是因人而异的,而且还取决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年龄、饮茶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等诸多因素。
对于体能消耗多、劳动量大的人,尤其在高温环境,或接触有毒物质较多的人,一日饮茶20克左右是适宜的,而对于一般身体健康,平时又有饮茶的习惯的成年人来说,一日饮茶在6克~10克之间,分2次~3次冲泡是适宜的,冲泡次数不宜过多,否则不但会失去茶叶的口感,而且还会降低茶叶的功效,食油腻食物较多、烟酒量大的人,也可适当增加茶叶用量・孕妇和儿童饮茶量应适当减少。不宜空腹
饮浓茶
自古就有“不饮空腹茶”之说,这是因为茶叶在中医中有“味甘苦,微寒无毒”的说法,空腹饮茶入肺腑,冷脾胃。尤其不常饮茶的人,若空腹饮茶,往往会抑制胃液分泌,妨碍消化,严重的会引起心悸、头痛、胃不适、眼花、心烦等“醉茶”现象,一旦发现“醉茶”,可以喝糖水缓解。饮浓茶会对胃黏膜细胞产生刺激,还会造成骨钙的流失。促进骨质疏松,甚至引起贫血。
适量饮茶,即浓度适宜,或量不太多,均可促进食欲,增加消化吸收功能,有益于健康。
吸烟者应常饮茶
据报道。2010年癌症将成为全球头号杀手,吸烟、人口老龄化是诱发癌症的主要因素,而因吸烟引发的癌症有很多。最为严重的是肺癌,除此之外,还会引起像喉癌、食道癌、肾癌、膀胱癌等多种癌症。从健康角度考虑。戒烟势在必行。而对那些一时还难以戒掉烟瘾的吸烟者来说,饮茶则是减轻吸烟危害的最好方法。因为茶叶中的茶多酚、维生素C等成分对香烟中所含有的各种有害物质有降解作用,边饮茶边吸烟,毒素可随饮茶不断解除,通过粪便排出体外。吸烟者常饮茶,有助于减轻吸烟诱发癌症的可能性;有助于减轻由于吸烟所引起的辐射污染;还可以补充由于吸烟所消耗掉的维生素C。
营养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范文6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教学 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2-0017-0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健康关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的重要课程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国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曝光,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也越来越重视。
然而,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医学院校的非预防医学专业(包括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医学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护理专业等)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其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水平、态度、行为将对身边的朋友和病人产生重要影响,他们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效果不理想,令人担忧。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多数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要学好英语和相关专业课就行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与自己今后的工作关系不大,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学内容比较多,安排的课时相对又少,导致老师讲授、学生学习都难以突出重点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课程内容必须改革;③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需要调整,先介绍人们每天都接触到的各类食物的营养,而将比较枯燥的营养素部分内容结合到食物营养价值部分讲解;④教学方法必须改革,采用传统的理论讲授难以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员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兴趣,应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采用结合案例、注重实用性、强化技能培训的互动式教学,以激发学员的兴趣,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针对上述情况,谈谈我们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改革的体会。
1.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开课前组织师生见面会,让学员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食物资源的日益丰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相关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动脉粥样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的身心健康。科学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发生都与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有关。而且,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让人们感觉“食”面埋伏,常常谈食色变。疾病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务模式,目前在医疗模式由“重治疗”向“重预防”转变的趋势下,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应树立“大卫生、大防疫”的预防医学整体观念。因此,使未来的医务工作者——非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全面掌握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服务于医疗卫生事业显得尤为重要,他们不仅要学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还要学会如何预防。现在很多病人在医生开完药过后都会问:“我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或者“哪些食物对我的康复有益呢?”然而多数医生由于营养学知识的匮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不仅能在临床工作实践中有很好的实用性,而且对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样把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应用于疾病治疗和疾病预防当中,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准确、全面地学习掌握本学科的有关知识,从而更好地服务他人甚至患者。
2.课程内容的改革
近年来,“营养”和“食品安全”成为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处于敏感、新潮、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充满了渴望,对这门课程也充满期待,经常希望评价一下自己或亲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控制自己的体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们大多是在充满期待中来学习这门课程的,这和几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这在我们对大学生的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为了适应目前的这种状况,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应该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不至于使他们满怀希望而来,经受最初几节枯燥的理论灌输后对该门课程失去学习兴趣,为此必须针对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目前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主要在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开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课程内容的设置依次为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相关疾病以及合理营养,食品卫生学的内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这样的课程内容安排和顺序设置对预防医学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护理学、医学检验等)学生学习的预防医学课程中包含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内容,他们的教学时数为10学时至20学时,时间相对较少。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营养学基础或基础营养学、合理营养、食品污染及其预防、食物中毒及预防,不仅重点不突出,还恰恰忽略了实用性最强、学生最感兴趣的食物营养、营养与疾病等部分内容。建议重点讲授食物营养与人类健康、营养与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预防可以少讲甚至自学。
3.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学习之前,对营养素的概念比较模糊,因此一开始就给学生讲营养学基础似乎基础性、理论性太强,学生接受比较困难,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感觉就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既枯燥难学还不实用。
认知学习理论指出,是在头脑中形成认知地图,即形成认知结构的结果。认知结构在学习过程中用来同化新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上符合这个规律,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联系以往已经掌握的科学知识,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新知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第一堂课常常讲营养素,而营养素是专业性非常强的概念,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很少接触。食物则是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所以由食物讲起,逐渐过渡到营养素等,才符合认知学习理论的要求,可以具体化教学内容,使营养学课堂从一开始就联系实际,内容生动,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逐渐进入营养学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础内容的枯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降低课堂学习的兴趣和教师课堂讲授的效果。国外的优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 and 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绍食物选择和人类健康这类比较感性的知识。
4.教学方法的改革
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加上学生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从而导致学习兴趣不高,为了激发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浓厚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联系日常生活、结合临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开;可以结合当前老百姓中流传的一些有争议的观点(如牛奶有害论、食物相克等)组织学生辩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析自己、同学或朋友的营养状况,看看各种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当,从而改善自己的饮食习惯;还可以鼓励学生去指导亲人、朋友的饮食习惯,使之达到科学营养和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等等。这样可以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同时感受到其实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又训练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技能。
总之,为了提高非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教学效果,在学员方面,要认识到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在教师方面,需要优化教学内容,调整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周永,韦娜. 提高《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5):778.
[2]张乾勇,陈明亮. 军医大学本科生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的问卷调查[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2):3408-3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