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1

【摘要】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综合在一起传达给学生,让形态学的知识图文并茂、视听合一。在寄生虫学检验的教学中若能够正确认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从属地位,合理使用,定能为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点睛之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寄生虫学检验 教学

人体寄生虫学检验是医学检验的专业课程,本门课程以形态学为主,学生在理论学习中要掌握各种寄生虫的各阶段的虫体、虫卵形态以及生活史、实验室诊断等主要内容。多媒体技术能够用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将抽象的形态、繁琐的生活史形象简洁地呈现给学生,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化了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得以提升。

1 寄生虫学检验传统教学方式

寄生虫学以形态教学为主,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靠教师单纯应用粉笔和黑板作为教学工具,学生根据课本文字的描述,老师的讲解,再结合书本上的插图或挂图把寄生虫的虫体、虫卵形态在脑海里有个感性的认识。加上实验课上虫体标本和显微镜下虫卵形态的观察,学生能够对某种寄生虫的知识得以掌握。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挂图和课本的插图都是按照课本文字描述很规则地画出来的,然而在实际检验工作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能够观察到的形态和标准形态有一定的差距,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误检和漏检。因此,传统的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知识信息的拓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对标本的综合分析能力。

2 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传统教学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特点的教学创新,也是扩大学生信息面、提升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寄生虫学检验的传统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学生只有在学习兴趣充足的情况下才会全心全意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作为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关键。传统的教学,局限于课本上文字的描述和插图的展示,学生很难把生活中很微小的、不常见的虫体、虫卵形态印入脑海。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和板书对于引导学生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多媒体技术能够把图、文、声音、动画综合起来,形象生动地把某一寄生虫的虫体形态、虫卵形态、虫体进入人体后的移行途径等课本上静态的知识动态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在强大视觉、听觉的冲击作用下不仅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要点,还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所以,在寄生虫检验教学中融入多媒体技术能够填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多媒体课件能够把课本上枯燥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通过图文、音效的整合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学生容易理解和记忆的课件,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很大提升。

2.2动画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寄生虫学检验是检验专业必不可少的专业课,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医疗条件和卫生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以至于很多常见的寄生虫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有所下降。因此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寄生虫病的认识就很浅薄。

如果在传授学生很陌生的知识点的时候依然依附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掌握抽象的知识点,当然课堂气氛也就不尽如人意。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媒体融为一体做成动画,使得学生眼、耳、脑并用,渐渐地学生兴趣被调动了,课堂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如在蛔虫的教学当中,对于并发症之一的“蛔蚴性肺炎”这个知识点学生就难以理解。蛔虫是肠道寄生虫,它进入人体后寄生部位在肠道,为何能够引起肺炎?这时如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把虫卵进入人体后在人体里的移行过程在人体模型图片中用动画表现出来,学生不仅能够快速掌握蛔虫的移行途径,对于并发症中的“蛔蚴性肺炎”的发病机理也容易理解。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活跃了课堂,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转贴于

2.3扩大视野,让学生化被动为主动。课本上的文字描述和插图以及老师的挂图,甚至教学标本玻片中的虫卵、虫体形象都很规范、很典型。但是,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后他们会发现,实际标本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观察到的形态和教材中的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很容易出现误检或漏检。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这样的情况,学生的知识面、信息的拓展是非常重要的。任课教师需要通过图书、网络等有效工具尽可能地把寄生虫的相关图片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鉴别。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资料,综合理解,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操作中。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学生知识面,减少误检和漏检,还能拓展学生的知识信息,引导他们自主学习,让传统的被动学习逐渐转变为自主学习。

3 多媒体技术的“点睛”之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寄生虫学检验教学中是教学方法的一次突破和创新,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使用不当或者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授课,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有的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没有把握好上课的进度,学生眼睛祛浊健肾散降低血尿酸作用明显,临床疗效优于通益风宁。

2 外治法

2.1中药外敷 由显采用自制痛风膏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80例,总有效率91.25%,起效最快时间为5h,最慢14天,平均外用3-4剂膏药即可见效。马春应用中药湿敷治疗急性痛风发作患者52例,总有效率96.1%,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2.2中药熏蒸 徐慧等采用热痹熏洗剂熏洗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愈显率71.4%,优于对照组(外搽扶他林乳胶剂)48.0%。使用方法:将上药(除芒硝外)加冷水3000ml浸泡20min,煮沸30min后,滤出药液倒入桶中,芒硝放入溶化,先熏后洗患肢。每日一剂,每天一次,时间为30min。

2.3针刺疗法 王勇等运用循经取穴结合刺血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方法:脚趾及跖趾部位者,取患侧大都、隐白、太冲、行间、公孙;踝部取患侧解溪、丘墟、太溪、昆仑;病位在膝,取患侧委中、阳陵泉、足三里、曲泉、膝眼、血海;病位在上肢,加取双侧曲池、孔最、合谷;病位在下肢,加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位强刺激后,适当留针20-30min,出针时不闭针孔,并点刺病变局部出血数滴(若未出血,可用三棱针局部刺血放血数滴),再用消毒干棉球按压。每日1次,7次为1疗程。

3 综合疗法

张学山等采用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本病,中药内服根据辨证风湿热型用白虎加桂枝汤加减,风寒湿型用蠲痹汤加减,瘀血型用化痹通痹汤加减,同时运用双柏散加红糖、温水调膏外敷,治疗痛风患者76例,总有效率96.15%。

4 结语

综观上述文献,中医药治疗本病有其独特优势,但也有些许问题值得重视。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多从分子水平来深入研究,充分利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积极探究痛风的病因病机,从根本上寻找中医药改善和逆转本病的作用靶点,筛选出更为有效的方药,形成有效并受到人们信服的规范化中医药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2

一、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在课堂上不可能进行的实验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的教学的内容从基本粒子到宇宙天体,有些宏观的或是微观的实验内容已经不可能在课堂上通过传统教学的操作呈现给学生。而如果没有将这些实验现象呈现给学生,学生就很难建立起相应的物理表象,知识点也会因此变得枯燥乏味。而多媒体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可以利用FLASH软件和3DS MAX软件将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物理图景、卢瑟福a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模拟、核裂变的模拟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看,学生可以通国这样的多媒体教学获得更为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关联,激发学生的兴趣及好奇心。

二、利用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实验现象

一些物理实验由于其持续的时间较短,如果想让学生观察清楚实验过程教师只能一次次地重复实验的操作,这样既费时又费力,而多媒体的运用可以通过模拟实验,在关键的时候再以慢镜头的形式让实验过程缓慢地呈现于学生,这样也就可以让学生反复观察、分析。

例如在探究“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时,自由落体运动是稍纵即逝的,学生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得到其变速的具体特征。但可通过FLASH软件对自由落体运动进行模拟,即时地将演示实验中小球的下落过程进行延缓处理,让学生初步观察到“自由落体运动”变速的具体特征,然后进一步通过计算机设定相等时间间隔并获取相应的小球位置,让学生读出背景标尺上相应的刻度,从而进一步地进行计算、推论小球的运动规律。这样让学生感受到现象的真实性,又让学生自己从实验数据中推论物理规律,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再如,新教材中“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知识点的教学,由于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是瞬息即变的,学生初次学习是难以从瞬变的动态中理解波的成因及规律的,但用多媒体技术中的FLASH软件编制的多媒体软件,模拟“机械波的形成及传播过程”的情境,一方面不仅是教师,学生也能方便的分步、反复地再现各不同时刻各质点的位置,从而领会介质中各质点是被逐步带动的,且离波源近的质点先振动,离波源远的质点后振动,故能形成凹凸(或疏密)相间的机械波。另一方面还能播放动画,再现机械波的传播情境,使学生能多次仔细观察与探究,得出机械波传播过程中的一些规律,如:介质中的质点只能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波的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刚开始振动时的振动方向都是相同的……等规律。最后教师还可在“波动”的任一瞬间“定格”再现某同一时刻,波传播方向上介质中各质点的位置,并分析不同时刻波的图像,从而突破学习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

虽说学生已经进入高中阶段,但是对于刚接触的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的,特别是对于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就更是如此。在实际的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一些抽象的物理实验的微观本质形象化,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事物的本质。例如,利用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化现象和去磁现象时,借助多媒体模拟实验就可以清楚地说明问题的本质。又如“楞次定律”教学的实验,如配以多媒体模拟,直接模拟外磁场、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感应电流,从而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研究它们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楞次定律。

四、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错误操作的后果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3

【关键词】中学物理;实验;多媒体;电力;教学;整合

多媒体技术随着时代的脚步一起走进人们的生活,同时也走进了课堂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令实验教学部分中原本存在的一些问题不攻自破,是物理实验教学的好帮手。多媒体技术日益成熟,其作用同样是不可替代的,如何让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有效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物理教学工作者探究的问题之一,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自身对对媒体的使用心得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势不可挡——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是利用多媒体的诸多优势,例如人机互动、获取文字视频等多媒体信息、形象直观传递信息特点在教学中助教学一臂之力。我们常说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设备就是多媒体计算机、音响和中央控制器三部分。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教学环境不再是枯燥的,它可以轻松的让文字、声音、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在大屏幕上呈现,为课堂营造气氛,带学生进入逼真的情景中来,这样就会充分的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建立三维思维空间,进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率。

多媒体教学以其大容量、多信息、高效率、强趣味的特点向人们证实了其强大的功能,在教学中运动得当,定会为课堂增添生气,让课堂生机勃勃。

二、势在必行——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物理实验是学生将理论转化成实际的一种学习过程,在试验中,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充分的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并在过程中总结物理规律,是教学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部分,同时更是初中物理教学必不可少、不可忽略的环节。但是,并不是物理书上所有的实验都能够让学生进行演示的,无论是受到实验器材的影响还是环境、空间以及时间的制约,这都将是教学中的一块缺失。当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课程相整合以后,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它不仅能够声文并茂的将物理实验过程演示出来,还能够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思维随着实验一步步的进行而跟着思考,是物理实验课上不可多得的好帮手。因此,将初中物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整合是势在必行的。

三、势如破竹——恰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物理实验教学

多媒体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是它仅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一些能够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实验不宜用多媒体代替,要恰当的将两者整合,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哪些是比较适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协助完成的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多媒体的使用情况,总结了一下几点:

(1)利用多媒体的投放功能,演示原本可见度小的实验。多媒体的投放功能可以教师所做的实验过程全程实时播放,投放在大屏幕让学生清楚的看到实验的全过程和试验中的一些细微变化。初中物理实验中属于这类型的有摩擦起电课题实验、磁场方向专题实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分布课题实验等。

此外,一些需要细致观察仪器结构、使用方法的实验课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投放的功能,例如了解各种电学仪器、游标卡尺等。

(2)利用多媒体仿真演示,模拟实验。为了避免试验中仪器损坏,并考虑到学生的人身安全,传统的物理实验都是分组进行的,并且是“填鸭式”实验——教师演示后学生按部就班的进行尝试,这样的实验就丧失了“实验”本身的意义。为了避免传统教学中所担心的问题,可以使用多媒体进行仿真实验,让学生在真正接触到实验器材之前先做足“预习”工作,在了解实验原理以及仪器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实际实验演示,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初中物理试验中适合做仿真实验的有电路连接、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欧姆定律等。

(3)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形象逼真的演示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中,有一些实验,例如微观世界中的物理知识实验是无法在现实中呈现的,这时就可以将其理论转化成flas让学生观看,形象生动。这样的实验包括人的肉眼无法观察的扩散现象、转瞬即逝的皮球落地时能量转化过程、危害性较大的触电过程、受空间限制的磁悬浮列车工作原理、无法再现的马德保半球实验等。

(4)利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充实教学内容。这是辅助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实验的目的、原理、器材、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用PPT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不仅有效的将课堂时间节省下来,无形中还将实验教学的容量扩大了。

四、总结

让物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整合不仅能够强化实验教学的效果,还可以生动有趣的辅助教学,是现代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更是实现学生学习主体化、多元化以及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多媒体技术;目标;适度性;交互性

一、前言

初中生物教学是整个课程教学体系中重要的一环,是向学生展示生命规律、活动现象的基础学科,进入到新课程改革时期初中生物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目标和价值,应该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深化和改革来进一步挖掘初中生物课程的潜在意义和价值,形成对初中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当前,初中生物教学借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一个潮流,在取得良好结果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形式花哨、过分依赖多媒体等问题,影响了初中生物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新时期应该在充分认知多媒体技术对初中生物教学价值的基础上,防范可能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对初中生物教学目标、多媒体应用进行再次思考,以更为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推进初中生物教学,加速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对整个教学变革的实质性支撑。

二、相关概念的描述

(一)初中生物教学

初中生物是初中基础学科之一,初中生物教学以讲述生命现象、生命活动和生命规律为主体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发展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和能力的工具性教学和学科。

(二)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较为时尚的概念,是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向,当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时可以扩大教学范围,活跃课堂气氛,形成对教学方式和手段的创新。

三、初中生物教学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

(一)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对于知识点的呈现以口头教授、教材阅读、标本展示为主,这使得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和直观感受向分类,特别是生物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大都具有微观性和抽象性的特点,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会出现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和分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模拟出生物的结构、展示生命规律,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阐述初中生物学科的知识,并可以从微观上和直观上将传统抽象性的知识予以全面展示,能够保障对教学难点和重点的突破。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初中生物课堂的学习效率需要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基础,使学生将注意力和情感尽可能地倾注于初中生物教学之中,将学习进程加速,将学习学习提高。多媒体引入到初中生物课堂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起到对学生各个感官的良性刺激,引а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进而将学生思维迅速调整为有力学习的状态,进而大大提升学习效率的目标。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分析推理的能力,而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思维具象地表达出来,进而形成对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全面发展学生综合素质。

四、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的策略

(一)明确初中生物教学的目标体系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之前,首先要明确使用多媒体的目的,确保所选用的多媒体课件能使知识变得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3]。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课件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以教师讲解为主线,以与学生互动为落脚点。

(二)适度性原则

多媒体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优势,但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板书等基本手段必不可少[4]。过多使用多媒体,忽视传统教学方法,一味追求颜色、动画、声音对学生感官的刺激,学生往往只是“看热闹”,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交互性策略

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5]。教学中必须将学生这个要素融入其中,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物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地整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突破初中生物教学中晦涩、抽象的知识点和概念,在提升初中生物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初中生物教学效果和质量。在实际的多媒体辅助初中生物教学中要坚持明确目标、适度应用、加强交互性等原则,在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功能和优势的基础上,提升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绩效,为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和创新服务,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克蓉.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22).

[2]范德领,范国胜.也论多媒体与生物教学[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5).

[3]邢守孝.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有效整合

一、演示实验的局限性

在科学教学中,有效利用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逐渐养成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有效利用演示实验,能将抽象的、难以被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知识,形象、直观、简洁地让学生接受。通过科学演示实验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但是,常规演示实验教学存在下列局限性:

1.受时空的局限

有些现象或过程,如日食和月食现象,不可能等着空中出现其情景再来上这堂课,时间上不允许,而模型展示又不易让学生对学习对象形成完整的科学印象。至于分子运动等动态特点,肉眼不可能观察到,空间上不允许。因此,利用传统的演示实验是不能或很难实现的。

2.实验条件不足的局限

实验教学中,有时因缺乏实验设备,或者仪器数量不足,或外部环境导致实验条件不具备,教学便要受到影响。如《光合作用》教学时,进行植物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时会碰到阴雨天,而用日光灯代替的话,光的强度不够,效果很不明显,实验就不能进行。

3.实验能见度的局限

有些实验由于器材和条件所限,实验的能见度小,常常是前面的学生看门道,后面的学生看热闹,往往只有前面的少数学生能观察清楚。如在执教《机械能及其转化》时,现场演示篮球撞击地面时发生弹性形变(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以及形变恢复弹起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形变,有些后排的学生看不清实验现象。

4.实验难度的局限

有的实验本身难度较大,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如《海波的熔化》实验,对海波的水温温度控制较难,有时未到熔点就已有固态海波熔成液体,且在熔化时熔点温度保持不变的时间较短。实验中需多次重复和人为拖延时间,教学任务较难完成。因实验演示效果不好,还易让学生对其科学性产生怀疑,从而形成模糊的概念。

5.实验现象的局限

演示实验常常演示的都是一些正确的操作,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险,这使学生对错误原因不能充分理解。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飞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未进行验纯,导致气体发生装置爆炸,这些实验中错误操作的危险性不能让学生亲身经历,所以印象不深。

6.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局限

有些演示实验过于具体,理论过于抽象,使得学生认知脱节。《电流》教学时,通过演示实验小灯泡亮了来告诉学生们有电流存在,并告知电流方向。但由于比较抽象,学生的理解仍然觉得非常困难。

7.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局限

有些演示实验如“显微镜的使用”实验,教师演示完操作步骤后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至少有一半的学生都不能正确掌握实验要领,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技能一无所获。假如要教师在课堂中一个一个去辅导,几十个学生这又是不可能的。

8.信息传递速度和容量的局限

有些演示实验常常受制于实验本身和设备条件,而且传输信息的形式较单一,从而限制了课堂教学中的信息传播速度和容量。如“根对水分的吸收”教学中,有关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演示实验,在一堂45分钟的课内完成并使实验现象十分清楚地显示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观察到是很难做到的。更何况在安排上,这个实验不能占一节课时量。

二、演示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的功能

1.跨越时空局限的展示功能

科学演示实验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能突破时间、空间、宏观、微观的限制,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如“日食与月食”现象的教学,由于受时空的限制,教学中难以用实验进行演示。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制作成CAI课件模拟演示,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总结: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个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从而形成了日食;而当地球运动到太阳和月球之间时,三个天体成同一条直线,地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月球上的光,就会出现月食现象。这时还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来利用模型进行演示,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图1:日食与月食形成板书与动画演示对比示意图。

2.优化实验条件的功能

对一些条件不足而无法演示的实验可以利用计算机模拟出任何条件。如光合作用中,绿叶在阳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有时会碰到下雨等没有太阳光的天气,这时利用课件模拟,将天竺葵放在黑暗中十多个小时,然后在阳光下照射两三个小时,取下部分遮光和部分不遮光的叶子,放入酒精中煮,到叶片褪绿后取出,在水中浸一下,摊平在玻璃皿中,滴上碘酒。一会儿,叶片照光部分变蓝,遮光部分不变蓝色。此时可让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3.提高实验能见度的功能

科学演示实验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可弥补一些演示实验可见度差和不能演示的缺陷,从而提高实验效果,增强教学效率。如在执教“机械能及其转化”时,为突破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难点,抱着科学源于生活的宗旨,以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做实验。例如,篮球落地撞击地面的能量转化,如果是枯燥、抽象的讲解,学生一般难以接受,学生有着体育课打球的生活经验,再加上现场演示,一般都比较容易接受。在演示探究实验后,把篮球落地的全过程通过计算机减慢放映,把弹性形变、弹性恢复在电脑中凸现出来,使学生清楚看到了形变过程,帮助学生解决了抽象的知识点。

4.突破难点的攻关功能

对实验难道较大,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成功的实验用多媒体动画演示一次就能成功。如“海波的熔化”的实验,用动画演示给海波加热。动画演示开始加热时,烧杯里水的初温为38℃,加热过程中经常进行搅拌。当海波的温度达到40℃时,每隔1分钟观察记录一次海波的温度和状态变化情况;当海波温度达到47.5℃时,每隔半分钟观察并记录一次。这样,当海波开始熔化后,就能记录到5~7次相同的温度——48℃,这就是海波的熔点。可见,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轻松掌握。

图2:海波的熔化实验装置与动画演示对比示意图

5.模拟演示的增效功能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在课堂上无法演示,为此,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只演示操作正确的步骤,不能加深学生对危害性的认识。如果在教学中除了演示正确的操作步骤外,还借助于多媒体技术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这既保证学生的安全,保护环境,又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加热液体时,试管对着人,沸腾时液体溅出烫伤人;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飞溅;点燃可燃性气体前未进行验纯,导致气体发生装置爆炸,等等。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险性,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印象深刻。

6.对科学本质的揭示功能

在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先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在没有摩擦力情况下,让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来再滚上另一个斜面,并且上升到原来静止时的高度;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仍然达到原来的高度,要通过更长的距离;继续减少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为水平面,小球将不能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沿着水平面一直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从现象中揭示出科学的本质。

图3:伽利略理想的斜面实验与动画演示对比示意图

7.顺应学生思维认知水平的“纽带”功能

根据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现代多媒体的演示实验大都包含在塔的中间层,传统的演示实验分布在塔底,而理论则分布在塔尖。这说明,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作为学习的手段,它具有桥梁的作用,能大大弥补传统演示实验中的不足。

如“电流”教学时,通过播放自制的动画课件,动态、逼真、形象地模拟出电荷的定向移动,帮助学生建立电荷定向移动的微观图景,从而形成电流的概念和对电流方向的理解。学生由于有了具体的经验,再形成理论就很容易了。所以,科学教学中,演示实验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既顺应了学生认识的规律,又适应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此外,多媒体还有助于实验课的大容量复习。科学实验是期终考试考查的重要内容,而九年级要进行实验操作考试,在进行复习时,教师不可能把操作过的实验再演示一次。若利用多媒体模拟实验,不但能提高课堂容量,还有利于比较观察,加深理解记忆。通过多媒体,使练习、测试一体化,加强人机交互性,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的前沿技术范文6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教育;计算机前沿技术;应用探讨

1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的现实意义

科技跨步到今天,计算机应用可谓包罗万象、景象万千。尤以教育事业的无处不在的广泛应用惹人耳目,而作为竞业前沿的高职院校计算教育更是别具风采。纵观其教学历程,无论日益更新的多领域使用,还是教学模式与技术手段的互动创新,均以意义深远的现实性达成世人共识。如今,可以这样说,传统“一言堂”的身影逐渐在淡出高职教学视野,取而代之的计算机技术“媒体”已经走上职业“讲台”。也可以如此理解,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以其前瞻性的潜能发挥,已经“越厨代庖”,成为最具强大功能和成效的科技教育手段与时代教学工具。依据其前沿性的技术发挥,对提高教学质量功在当代,对打造教育形象品牌则利在千秋。比较之下,传统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形见绌,所发挥着的作用难以与计算机前言技术同日而语。问题的关键之处在于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的“一机多能”与“身兼数职”:计算机创设“课堂”。作为一种形象化的教学工作工具,可为教学全过程随时随地提供教学管理与教学工作的“一揽子”服务;计算机是认知“孵化器”。作为学生万能的学习助手,学生可充分利用计算机的简捷高效增强求知欲,开阔无限量的学习视野;计算机是知识成长的“实验田”。学生通过计算机可随时检验一些教学思想是否脱离实际,某些教学活动是否具备科学合理性,并经过“实验”检测,使其“成长”为某领域的教学软件工具等。这些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的现实意义非同凡响。

2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的具体探讨

教学中,如何以科学合理的教育手段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过程非常重要,也是执教者不遗余力探索追求之所在。而整体教学过程倘若离开有效教学管理,必将大打折扣。教学的管理内容可概括为学生日常学习的掌控与监督,学生成绩的检测与评定,以及日常学习生活中学生的一些琐事管理等。若应用教学传统手段,不仅管理效率难以提升,对执教者创造性展开教学活动,也是一个负面影响。如今,伴随科学技术的介入,基于计算机前沿技术管理系统应时而生。如集成教学系统、综合学习系统及计算机测验软件等,雨后春笋般充斥着视野。于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传统教学模式,不仅对执教者的教学水平形成有力推促,也使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以更对的经历的精力投身教学当中。

(一)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视野的“绚丽多彩”。多媒体教学的视野互动作为计算机前沿技术一项形象应用,首先向我们扑面而来。计算机前沿技术在进步,高职院校的教学资源也在不断的丰富。如校园网络创设、知识库构建,以及琳琅满目计算机类教学课件的层出不穷等,展现出绚丽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视野。概括而言,教学资源事无巨细均离不开前沿性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为达成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多媒体应用可作为执教者教学演绎的重头戏,来形象策划自身的教学思路。如此,可将学生置身于形象兼备、声色俱佳的多媒体演绎中,全面领悟知识的深邃与宽广。并在教学课件创设中,适时介入计算机的前沿技术应用,便于师生互动交流,及时互通有无,便于执教者及时调整教学思路。

(二)网络远程通信技术平台的“风光无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中,远程通信于网络技术平台的打造,也是计算机育人工程风光无限。此项技术即是将计算机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交相融合,再通过计算机的网络交互与多领域覆盖,从而达成更为广泛的远程教育网络信息化服务。这样的做法已经举世瞩目,得到众多教育界与理论界的广泛认可,并有各高职院校孜孜不倦的鼎力推崇与实践。此情此景中,网络平台与远程通信技术的通力协作,不仅为学生提供大有可为的学习天地,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按照自身的实际状况灵活调整作息时间,科学安排学习进度。执教者也可随时将教学课件放到网站,以灵活的方式达成教学资源互动与共享。

3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的前景思考

(一)有的放矢,倾力而为,打造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硬环境”。其中心议题,在于学习控制能力的硬环境。学生学习中,对学习环境的控制力至关重要。只有执着于广泛的射猎追求,才能厚积薄发,有所见地。在特定领域的探索追求中,唯有不断实现推测性理论的沟通,所感所惑理论问题才能通过不断寻求探索中,困难才能迎刃而解。有许多靠这样的环境条件,成长越发成熟,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集合思维勇与计算机的科学应用,不断磨练自己。相对而言,久而久之学习认知力必成气候。并在材料学习的灵活运用中,不断完成认知升华,获取知识的认知能力会攀升新的高度。

(二)运筹帷幄,通力协作,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超媒体”。其中心议题,在于社会、院校、学生等广义上的多维互动,发展高职院校计算机前沿技术教育应用“超媒体”。让学生在不断的互动学习进程中,逐步将计算机前沿技术“纳为己有”,以积极地应对院校教育、参与社会实践。

引用:

[1]文实.校园建设前沿化思考.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