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1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机以及物联网技术已经在地质信息技术研究中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当前的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的需求更加广泛,而且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应用相当广泛。尤其是在地质信息的测绘、管理、查询、储存、分析等领域应用逐渐增多。

【关键词】物联网 云计算 大数据时代 地质信息

1地质物联网的技术路线

物联网并不是当前社会现有技术的颠覆性革命,而是在现有的技术基础上有机结合并在地质领域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同样如此。根据目前地质调查领域日益提高的需求,这需要对GPS、WSN、RFID、Internet、网络服务、移动网络、数据交换、高性能计算、数据存储、信息融合等核心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将这些核心技术运用到地质工作中,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综合解决措施或方案。

物联网作为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综合系统,涉及的领域和技术都比较多,但是其中的网络层、感知层、应用层是核心技术。感知层部署了各类的传感器、RFID等感知设备,对地质的触觉感知具有良好的作用;网络层和感知层可以进行单向或双向对话,网络层可以将感知层获取的各项数据传送给地质信息存储存综合处理中心,也可以将信息和指令发送给感知层的设备,保证其及时性的同时提高效率;应用层则是将网络层传输过来的各项地质参数或数据进行查询、处理、统计和分析,可以利用海量储存、高性能计算、IPv6等各种中间软件技术,开发出针对性的地质应用组件,开发出专用或者通用功能的软件,以满足日益提高的地质工作需求。对上述核心技术进行良好的利用可以形成高效的、准确的、智能的地质服务系统。

2 物联网地质信息资料管理技术实现

2.1 地质资料标识技术

对于物联网地质信息资料进行标识管理过程中需要经过分类、汇交整理之后进行资料登记入库,标识过程中需要对每档的地质资料进行登记,并贴上RFID标签。设置RFID时,可以为一档电子资料中的不同资本增加FRID,因此在实现借阅过程中满足借阅者一次借阅多本资料的情况。

2.2 地质资料借阅

对于地质资料的借阅要进行分档,增加RFID电子标签之后,则可以进行借阅;在归还地质资料的时候可以通过手持式或者固定的阅读器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识别。

2.3 地质资料定位

传统的条形码对地质资料管理与RFID电子标签对地质资料管理的功能一样,但是传统的条形码则无法确定出某个编号内的地质资料。采用RFID电子标签对地质资料进行库存标记,既可以实现在库存盘点过程中可以确定某个地质资料是否在库中,而且还可以确定出地质资料的准确位置。

2.4 地质资料的理架和盘点

地质资料库存盘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工作量大,地质资料需要一份一份拆开进行手工核对,特别是对数万个资料进行整理时,耗费的人力、时间都很大,这不仅影响正常的工作,盘点的准确性还会受到影响。使用RFID地质资料就可以避免上述情况,可以实现自动、不拆盒、准确、高效的完成库存盘点。盘点的方式可以采用手持式、车载式、全自动式和车载自动式。手持式就是指盘点人员手持RFID阅读器对柜架一排一排、一层一层的进行扫架,通过RFID实现数据的核查和保存;车载式主要是应对高层柜架上的资料,将RFID阅读器放置在一个可旋转、可伸缩的小车上,管理人员边推小车边进行盘点工作;全自动式指的是在库房中多个节点设置阅读器并固定在指定的位置,每个阅读器负责一个区域的地质资料;车载自动式指将阅读器放置在一个智能的小车上,小车根据资料库的空间、编排自动寻址,以达到扫架的目的。

3 云计算的储存与实现

3.1 环境搭建

目前,利用本单位的TB级存储设备对云储存的环境进行搭建,利用HP、IBM等服务器生成储存池,实际的云储存设备主要是通过数据储存采用分区、快速文件、大型物理储存设备等方式,在进行数据访问时对各数据进行优化。除此之外,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对内、外提供服务,储存云主要分为了两个部分:一是私有储存云,二是共有储存云,其中的私有储存云主要对内进行服务,公共储存云主要对外进行服务。

3.2 地质云计算的平台设计

整个地质云计算平台主要通过GCCSC来管理,它是整个平台的核心,能构造出整个地质云计算的数据中心,并将平台的基础设备有效的串联起来,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虚拟资源池,为整个地质学工作服务。通过SOA、WCF等对平台的资源进行管理,利用Web服务,基于HTTP或TCP等网络协议实现通信,非空间服务利用Web Services实现并,GIS服务器利用ArcGIS Server实现。无论是空间服务还是非空间服务,都统一的注册在GCCSC上,服务的内容包含有计算服务、数据服务等,计算服务可以是直接对后台数据进行访问,也可以是数据服务消费者,还可以是计算组件封装的以标准Web Services形式的新组件,数据服务可以实现对云存储的数据进行访问。GCCSC可以通过URI对不同粒度地学服务资源进行访问,服务中可以进行相互调用、聚合,包括了RIA技术的实现客户端连接GCCSC。通过REST、SOAP和其他的服务进行交互消费,使地质数据虚拟化,使数据可跨平台、跨语言、跨数据库共享和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数据中心。

4 结束语

经过本次对物联网、云计算的研究,认识了在大数据背景下采用信息技术更加便于管理,值得开发和应用。本文就针对物联网以及云计算技术在地质信息的应用上进行讨论,为他们在进行地质信息管理中提供相应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书伟.大数据时代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姚琪.大数据在“智慧校园”中的价值研究[J]. 信息网络安全,2013,08:91-93.

[3]卢建军.基于物联网的工业化与信息化模式研究[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06:64-67.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2

关键词:云计算;移动互联技术;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8-0046-03

本平台旨在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搭建分层节点云服务平台整体框架;建立数据的分布存储和“推-拉”机制,实现研项目的申报、评审、跟踪、转化等“一站式”网络服务体系;建立科研公共资源库,实现我市的科研资源利用最大化;建立“创新项目”资源库,为创新创业牵线搭桥;建立可自定义的信息抓取和分类算法,对互联网海量的科研数据进行采集,并实现对科研人员的定制推送;最终实现我市科研资源、科研数据、科研服务、科研管理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下面以地级市为基础单位阐明搭建的过程。

1基于云计算技术搭建分层节点管理框架体系

鉴于地级市科研服务和管理的实际,即需要对其直属的院校、企业和各科研院所进行服务和管理,也需要对下属区县进行服务和管理,故需要一套基于节点的可分层接入的,可使本平台具有更高可扩展性的管理模型。具体如图1所示。

相关说明如下:

1)在本平台模型中,各节点的部署即可部署在自己的私有云中,也可以部署在市局的公共云上。

2)直接关联的上下节点其数据的交互通过内置的协议和可授权的账号进行数据交流。

3) 对于每个节点来说,既可以内部独立运行和封闭管理,又可以接收上级的任务和命令,并对上层的命令进行数据提交。

4)本平台直接可以支持二层节点管理,利用其可嵌套的原理可以支持无限节点的管理,对下如此,对上也一样,也就是说在此模型中市局为总的云平台,但其又可以嵌套在更高一层云平台中。

2建立分布式数据存储和数据“推-拉”模式

因本平台中各科研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完全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就会磨灭了创新的个性,故我们建立各科研单位部门可以独立自主设定和管控的分布式数据储存模式,也就是各节点的数据存储采用分布式存储,这同时也解决了集中管控所带来的网络信道拥堵问题。另外,为了实现各层次中节点中数据无障碍的传输,我们建立了“推-拉”的数据模式,具体如图2所示。

图2的相关说如下:

1)上层云平台和下层云平台可以异地部署。如市科技创新平台、直属单子云台、区县子云台以及区县直属单位子云台可以进行异地分布部署。

2)上层云平台可以通过“推-拉”的模式与下级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流。如市科技创新平台通过推送的方式向其直属单位云台发送科技上报命令,同时也可以通过拉取的方式统计查看其直属单位科研工作具体的开展情况。

3)下层云平台也可以通过“推-拉”的模式与上级云平台进行数据交流。如市直属单位可以通过推送的方式向市云台推送已完成的任务,同时市直属单位也可以通过下拉的方式获取市云平台的的公共信息数据。

3建立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跟踪、转化“一站式”网络服务体系

对各层次的每个节点其所能管控的科研项目都可以建立一套集申报、评审、跟踪、转化“一站式”的网络服务体系,具体流程如图3所示。

图3的相关说明如下:

1)各节点的管理员可以建立自己的评审专家库,该评审专家库可以来源于上层云台的数据,也可以是自行添加的专家信息,并可以定时更新。

2)各节点均可采用灵活可自定义的项目评审分配算法,实现申报项目的网络盲平长效机制。

3)各节点均可以结合自定义的综合评审计分算法,实现评审的最大客观公平化,引入可人为干预的纠正算法,让有限的科研经费应用到最有价值的实用科研项目中。

4)对立项项目的考核管理引入动态流程式管理理念,针对不同类型的项目引入不同的管理流程。

5)实现对应的项目跟踪、迭代、孵化、推广等管理机制。

6)为各项目的主持人的科研发展、成长全程记录、分析,为长期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4建立科研公共资源库,实现地理信息可视化

为了最大限度地使用现有的科研公共资源,同时也为了提高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特设计了科研公共资源库,并实现地理信息的可视化,引入使用预约互认模型,并实现相关的数据统计。简易示意图如图4所示。

图4的相关说明如下:

1)节点管理员可以录入本节点现有的可以为全市科研工作者提供使用的科研相关资源信息。

2) 项目主持人的科研经费购买的相关仪器设备均需要录入科研公共资源库。

3)系统对录入的科研公共资源进行地理位置的可视化,既可以通过地图的方式查询其所在的位置。

4)有需要科研设备进行科研工作的项目主持人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并可以向该科研设备的管理人发出使用预约,预约成功,可以现场去使用。

5)系统可以对相关科研公共资源进行使用数据统计分析。

5建立自定义的信息抓取算法和定制推送机制

建立可以自定义的信息抓取算法,对海量、多源、异构、分散的科研数据进行实时、高效地感知、采集,并纳入到本平台系统的数据库中。同时按照用户定制的信息分类,把不同的信息准确地推送到用户的手机上,让用户快捷、方便地了解科研最新动态和相关咨询。具体模型如图5所示。

图5的相关说明如下:

1) 超级管理员对系统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

2) 超级管理员对不同的网址设定针对性的抓取算法。

3) 超级管理员对不同的信息来源设定不同的抓取模式,如手动或自动。

4) 系统按照设定运行,如定时按照某设定规则抓取莫网址中的信息。

5) 系统用户设定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分类。

6)当系统采集到某信息后,按照读取定制隶属类信息的用户,并推送。

6基于移动互联技术建立访问框架模型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3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铁路运输;固定资产

1.引言

目前,一些铁路运输企业仍然执行原来的会计制度,对于执行新的会计准则,铁路企业的相关部门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这也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问题。铁路运输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铁路运输企业日益凸显出其基础的作用。新会计准则中含有了大量的财务理念,这一定会深刻地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对固定资产核算,也会对财务管理目标带来深刻的影响。所以,针对这些影响,本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以减少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和固定资产核算上的影响。

2.新会计准则的财务理念

为了大大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效率以及工作质量,新会计准则中融入了大量的财务管理理念以及技术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 重视企业资产的经营质量

在企业资产确认的基础上,新会计准则引入了更多的风险理念,这就要求各个企业对其拥有的资产都要进行计价准备,这可以反映出企业资产的价值,另外还可以保证资本的全面计数,防止企业的虚盈实亏的现象发生。评价企业资产质量的指标是收益和风险,新会计准则将风险融入其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尤其是对铁路运输企业。新会计准则对资产的收益以及风险进行了新的界定,同时也强调了预计的经济利润的收入。资产的收益性实际上就是资产的现金性,可以反映出将来的现金流动情况。

2.2 强调会计信息决策的有用性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这就要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并具有一定的决策性,这也是投资者所要求的,要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企业财务报告编制就是首要的出发点。财务报告使用者除了投资者以外还包括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等相关部门和人士,公众参与在许多环节中都有,也都对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提出了高的要求。新准则体系将会计信息的目标定位在“向财务报告的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方面的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流向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阶层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合理的经济决策”,这就正式建立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目标,也对于提高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以及决策的有效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2.3 关注企业真实价值

新会计准则也引入了公允价值,与世界接轨,可以更好地反映出企业资产或者预期的经济利益,非常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可以更加实际的反映出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新会计准则还在价值计量上引入货币价值理念。这从理论上将资产定义为中性概念。所以,从关注企业真实价值上来讲,这又是一个创新。

3.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影响较大的方面

3.1 扩大了资产减值的范围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于财务部门相关的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尤其是会计的工作。在铁路运输企业中,新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应当定期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谨慎性检查,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数额进行全面的准备。其主要包括的有:固定资产、存货、贷款等八方面的减值准备。根据我国的现在的国情,新准则规定:在以后的年限当中,不得冲回已经提取后的资产减值准备,只有在处理相关资产后,在进行会计方面的处理。为了减少企业当年企业逃避所得税,新会计准则可以遏制企业的肆意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这就导致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的可能性变小。

3.2 增加了政府补助的核算

旧的会计准则会将政府的补贴当做负债,当项目结束后,将负债转变为资本公积。铁路运输企业担负着企业和政府的双重使命,针对铁路运输企业的这种特殊性,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政府会对铁路运输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此时,政府的补贴就成了与资产以及利益相关的,也就是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贴,这样就增加了铁路运输企业的利润。

3.3 存货的计价方案

以往的会计准则中,存货计价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新会计准则只包括前两种方法。这就为企业减少了通过存货计价来变化利润的情况。在铁路运输企业中,若采用先进先出法,由于一些材料的价格上涨,会导致铁路运输企业的当期成本费用的减少,这就增加了当期利润,对后期的生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4.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核算的影响的分析

4.1 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范围发生变化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这是新会计准则规定。但是,铁路线路中的钢轨、轨枕以及道碴不计提折旧,其后续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已提的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土地除外。这样,铁路运输企业的折旧政策就与新会计准则产生矛盾。铁道部对相关办法进行修改,才能将折旧政策调整与新准则规定一致。由于钢轨(包括道岔)、轨枕和道碴在铁路线路资产中所占的比率较高,如果改为计提折旧,一定会影响到铁路运输企业的利润状况,这就需要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提前研究确定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在不影响铁路运输企业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将折旧政策调整与新准则一致,为铁路企业执行新准则做好准备。

4.2 投资性房地产概念的引入

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首先要面对的是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问题。其转换相对较简单,只要将该项资产在转换日的原价、累计折旧、减值准备等分别转入。对转换后按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按转换日该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即对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产生的就表明产生收益,这通过资本公积在资产负债表中得以反映,通过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利润表反映的就是转换日因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产生的损失。这就以防止企业利用转换来虚增利润,也体现了谨慎性的原则。铁道部应当根据新准则的规定.结合铁路运输企业的实际情况.在相关办法中明确对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规定,指导铁路企业正确核算投资性房地产。

5.针对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固定资产核算影响所提出的措施

首先,为了适应新准则的需要,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素质,对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目的就是在理解新准则的内容的同时,又要对铁道部即将出台的相关办法进行培训,为企业即将执行新会计准则打好坚实的技术基础。其次,铁路运输企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时一定会面临挑战、甚至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范无法在当前的铁路企业执行,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人员要积极与财政部进行沟通,努力做到财政部的理解与支持,要灵活运用头脑以及沟通方法,例如,对一些规定可以制定执行时间表等等。再次,对目前的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系统进行相应的、适当的修改,也就是对那些不符合新会计准则以及铁路运输企业当前情况的条文要停止使用等。最后,铁路运输企业的管理者要组织工作人员对新准则进行分析研究,其主要分析的就是新会计准则与铁路运输企业以往执行的会计准则存在哪些不同。另外,除了研究会计核算上的变化,还要认真分析这些不同对以后的铁路运输企业的发展以及铁路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在认真研究各方面问题后,制定出一套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系统的计划。

6.结语

综上所述,新会计准则对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不仅要求财务方面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还要其他方面的配合。但是,不是所有的准则制度都是完美的,新会计准则还是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工作者去研究补充,这样才能保证行业的统一以及早日形成一套完善的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张冰.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J].经济生活文摘(下半月),2011(11).

[2]韩绍勇.关于铁路运输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后固定资产政策的分析[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3]任心.浅析新会计准则对铁路运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29).

[4]王小丹.铁路运输企业实施新会计准则的必要性与重点问题[J].财经界(学术),2009(11).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4

目前在中国从事Docker创业的公司:

灵雀云 创始团队成员是微软Windows Azure的元老级核心技术成员,曾主导全球第一代云计算平台研发,其CaaS容器即服务具备企业级和全球化优势;

数人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美国谷歌的广告核心技术部门,主打Mesos+Docker的CaaS容器即服务,尽管Mesos有不少问题,但也是到目前为止成功在生产环境中应用过的管理工具;

时速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IBM Bluemix和阿里云盾核心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带有对企业级私有云环境的技术优势;

DaoCloud道客云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EMC和VMware核心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主打混合云和持续集成;

Hyper 创始团队成员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团队,其CaaS容器即服务主打在hypervisor虚拟机上运行Docker引擎,融合了Docker和虚拟机的优点。

从2008年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到亚马逊与微软于近期获得1亿美元的美国联邦管理局云计算合同,云计算整整走过了7年。7年间,以第一代云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移动计算、社交网络、大数据等新信息技术在全球商业领域掀起了一场新商业运动,这场商业运动创造出以消费者和用户为核心的个性化商业模式。

从去年开始席卷云计算领域的Docker技术风潮,恰恰就是推动企业走近消费者和用户的一大步。

什么是Docker?

简单地说,Docker就是下一代的云计算模式。

Docker翻译成中文是“码头搬运工”的意思,那么“码头搬运工”搬运的是什么?是标准化的“集装箱”,这个标准化“集装箱”里装的是应用程序。“码头搬运工”在世界上任何提供了标准化接驳的“码头”就可以接收标准化“集装箱”,然后快速安装、运行和管理“集装箱”里的应用程序,而提供标准化接驳“码头”的就是各类云服务商。借此,Docker把云计算环境下的应用程序开发和分发带进了工业化生产的时代,这就是Docker的意义。

在Docker环境下,程序开发者按一定的打包标准生产程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程序被装进标准化的容器(Container)里,也就是“集装箱”。世界各国的云服务商都提供了标准化的“码头”,可以很容易地接收标准化的容器和里面的应用程序,再把这些标准化的应用程序以即插即用的方式组装到自己的个性化解决方案里,然后提供给最终用户。而与Docker“集装箱”对应的标准化程序架构,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微服务。

在Docker时代,第一代云计算中的IaaS层与PaaS层合二为一成为了CaaS(Container-as-a-Service,即容器即服务),这就是下一代云计算架构。基于CaaS的下一代云计算架构赋予了企业强大的工业化生产通用软件的能力,再根据消费者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快速组装通用软件形成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这就是下一代的商业模式。

容器时代的开拓者们

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Synergy Research于2015年7月的Q2数据,全球云服务市场如今已经牢牢被四大厂商所垄断,AWS亚马逊云、微软、IBM和谷歌占据全球54%的云服务市场份额,而四大厂商的平均云计算业务年增长高达84%,相比之下市场上其它云计算厂商只有33%的年增长。其中AWS亚马逊云在今年第二季创造了18.2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81%;而微软已经向其全球数据中心投入了150亿美元。显然,作为第一代云计算产业中的四大厂商,特别是谷歌、亚马逊和微软三大公有云已经远远将其它云服务商甩到了后面,而这三家自有的海量资金及融资能力则牢牢地建立起了第一代公有云的市场格局。

2014年和2015年初,第一代主流公有云服务商核心技术团队中的华人技术专家开始不约而同地离开原来的公司,纷纷回到国内创业容器/Docker领域。这其中包括来自微软Windows Azure核心技术团队的灵雀云、来自谷歌广告业务核心技术部门的数人云、来自EMC和VMware核心技术团队的DaoCloud道客云、来自IBM Bluemix和阿里云盾核心技术团队的时速云,以及来自中国移动研究院云计算技术团队的Hyper云。

这批创业公司的共同特点是创始人均来自第一代公有云核心技术团队,他们一方面发现了容器/Docker是下一代云计算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他们离开原有公司也是因为第一代公有云已经基本成熟。“为什么说云计算人才都在西雅图?这是因为谷歌、亚马逊云和微软都在西雅图,而云计算的技术能力主要来自运维的经验,具有运维百万台以上服务器经验的技术人才只有谷歌、亚马逊云和微软三家而已。”灵雀云创始人、原微软Windows Azure美国核心技术团队容器项目负责人左h如是表示。灵雀云联合创始人、CTO陈恺也来自美国微软Windows Azure核心技术团队并曾负责Windows Azure的全球调度系统Fabric Controller,陈恺经历了Windows Azure从无到有、从几百台服务器到如今百万台服务器的全过程。

另一家数人云的创始人王璞来自美国谷歌广告业务部门核心技术团队,他告诉记者全球公有云服务商中拥有服务器数量第一的是谷歌,成立于1998年的谷歌在全球运维着上千万台服务器;其次是AWS亚马逊云和微软Windows Azure,他们各自拥有和运维着数百万台服务器;再次是IBM SoftLayer拥有和运维着数十万台服务器;最后是各个国家的区域性公有云服务商,拥有和运维着从数百台到数千台不等的服务器,从运维服务器的规模就能直接判断公有云服务商的运维经验和技术水平。

进化到容器时代

容器(Container)是什么?这必须提到一个人和一家公司。

这一个人就是著名的微软第二任也是最后一任首席架构师Ray Ozzie。2005年10月,刚加入微软不久的Ray Ozzie了一份名为“The Internet Services Disruption”(互联网服务时代来临)的备忘录,这份备忘录的主要目的是推动微软整体向互联网服务转型。在这篇文章中,Ray Ozzie提出著名的由面向服务软件架构所实现的“无缝用户体验”,并将之解析为 “无缝沟通”、“无缝生产力”、“无缝娱乐”、“无缝市场”、“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这其中的核心就是“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

在“无缝操作系统”、“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实践方面,谷歌是一个先行者。著名的博主、原亚马逊中国研发经理、阿里巴巴资深专家陈皓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云计算“就是要夏利车开出奔驰车的感觉”。谷歌就是把“夏利车开出奔驰车”的骨灰级玩家,说它是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技术的鼻祖都当之无愧。王璞介绍说谷歌在全球运维了上千万台的服务器,这个规模已经远远超出了很多现有技术供应商的上限,因此谷歌自己发明了诸多技术用于管理千万台规模服务器,“比如谷歌研发了顶级的网络交换机,就连思科都造不出来这样的网络交换机。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相应的实验环境。”谷歌自1998年成立至今已经研发和储备了很多“核弹级技术”,但这些技术绝大多数都被谷歌封锁,只能通过谷歌对外发表的学术论文找到蛛丝马迹。

谷歌为了避免使用市面上昂贵的基于物理机的虚拟化产品,同时也是为了更快、更便宜的自己的软件和服务,从一开始就研发了基于容器(Container)的新型虚拟化技术,通过这一技术简化了谷歌全部服务运行所需要的底层操作系统环境。在2015年8月的CNUTCon全球容器技术大会上,有超过8年谷歌经验的谷歌云平台软件工程师Dawn Chen介绍说,她8年半前加入谷歌的时候,那个时候谷歌刚开始研发容器技术,当时谷歌容器技术团队加上她只有两个人。如今谷歌所有的服务都运行在容器中,这包括了Gmail、地图、GFS文件系统、MapReduce等。谷歌现在每秒会启动大约7000个容器,每周会超过20亿个容器。

谷歌实际上通过容器实现了“无缝操作系统”的愿景。稍微了解云计算的人都知道虚拟机在IaaS层的重要性,改变了虚拟机的方式就相当于改变了IaaS层的结构,这就是为什么说容器是下一代云计算模式的重要原因。容器本质上是一种操作系统技术,是基于操作系统的虚拟化技术。基于容器开发的应用软件可以达到“一处开发、处处运行”的效果,而无关乎底层到底是什么样的操作系统或什么样的IaaS云服务环境,这实际上就是“无缝操作系统”的概念,与之相适应的就是“无缝解决方案”和“无缝IT”。

Docker一统江湖

容器Container与Docker是两个英文单词,Docker相当于是标准化了的容器,是容器技术近30多年历史发展出的最新结果。

作为操作系统级的虚拟化技术,容器技术本身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2年。当时Unix推出的Chroot技术被公认为操作系统级虚拟化的起源,也就是容器技术最早的状态。随后,操作系统虚拟化技术与Linux内核及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就交织在一起。因为操作系统虚拟化主要是针对廉价的X86服务器,因此英特尔和AMD服务器芯片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容器技术的发展。

1991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研究生Linus Torvalds开发了针对386机器的Linux内核。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不同的厂商开发了商用化的Linux操作系统。1995年1月RedHat成立了,推出了RedHat Linux即为Linux“发行版”。随后,Linux内核不断更新,一直到2007年的时候,发展比较成熟的容器技术才进入了Linux内核,而这还要得益于2005年前后英特尔和AMD相继推出的64位服务器芯片。正因为有了CPU和内存芯片容量的大幅提升,才能在一个操作系统中虚拟出多个空间。2008年的时候,LXC也就是Linux容器开源项目成立,容器技术开始在业界广泛使用,而这一年微软也推出了第一代Windows Azure公有云。

2010年,一家叫作dotCloud的创业公司在美国成立了,dotCloud早期是基于LXC技术的PaaS平台,它的理念是提供跨底层IaaS云、支持多种开发语言的开发云平台。2011年初的时候,dotCloud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DotCloud 最早运行在AWS的EC2上,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公有云服务商进入,dotCloud的理念很难依靠一家公司专有的技术实现。于是,dotCloud的创始人在LXC的基础上,对容器技术进行了简化和标准化,命名为Docker后将其开源,同时推出了开放容器计划(OCI),Docker和Docker开源社区随后迅速火起来。2013年10月29日,dotCloud公司更名为Docker公司。随后,多家厂商开始宣布支持Docker。截止到2015年8月,公共的容器包应用程序Registry(由Docker维护)在公共社区发行了超过180 000个应用程序。

可以说X86架构的PC服务器是异构硬件架构的赢家,Linux和Windows是异构操作系统的赢家,Docker为基于X86服务器和Linux/Windows操作系统的云数据中心提供了统一的虚拟操作系统,异构架构时代开始结束。

容器时代已经到来

除了创业公司外,大厂商也不甘示弱,纷纷快速跟进。去年10月份,微软就宣布了在Windows服务器实现容器技术的计划,宣布了与Docker的合作伙伴关系,以保证无论是在Linux还是在Windows Server,都可以获得一个统一、开放的体验。尽管Linux容器与Windows容器基于不同的操作系统而互不兼容,但容器管理器是统一的。近期,微软进一步宣布将针对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 Server容器和Hyper-V容器,两种容器都支持Docker API和Docker客户端。

另一家受Docker冲击比较大的VMWare也迫不急待地在VMWare World 2014上就宣布了对Docker的支持。VMware对容器的态度是积极的,尽管容器和基于物理机的虚拟机VM之间存在着竞争,但VMware仍然致力于扩大与容器生态合作。在2015年8月底的VMWare World 2015大会上,VMware推出了一系列新的支持Docker的技术,并提出了未来全新的全面支持容器的技术架构,让Docker程序也能运行在虚拟机VM里了。

此外,AWS亚马逊云从去年11月推出了EC2容器服务AWS ECS,用户不再需要安装、运维、扩展集群管理基础设施,而只需进行简单的 API 调用就可以启动和停止支持 Docker 应用程序,随后阿里云等国内云厂商也推出了类似的服务。

国内的华为一直是各类开源项目、基金会、组织、峰会的活跃赞助商。2015年,华为作为创始成员相继加入开放容器标准组织OCI及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成为唯一在列的中国公司。华为开源能力中心的高级研发工程师梁辰晔在2015 CNUT全球容器大会上表示,华为积极参与了开放容器测试项目(OCT),并与OCI组织一起促进开放容器标准的实现和普及。2015年至今,华为在Docker社区的贡献排名稳居前三位,而目前国内最早的Docker社区maintainer就来自华为。

除了华为、阿里等国内云服务商外,腾讯、百度、阿里、360、京东、搜狐等国内互联网公司从2011年开始就已经开始全面实践容器技术了。据京东云平台首席架构师刘海峰在2015 CNUT全球容器大会上的介绍,京东从2014年10月开始引入Docker,2015年2月对Docker进行战略立项,2015年618的时候在生产环境中了11000多个容器实例并接入了1000多个应用,从2015年8月开始的新数据中心全面采用容器技术。目前京东已上线Docker实例2万多,预计到年底将翻番,届时京东大部分应用程序将通过Docker的方式。未来京东的Docker愿景是通过Docker管理所有的机器,应用程序与物理资源之间完全解耦,实现全自动化的系统维护,研发人员可以集中精力于新应用程序的开发。

说了这么多,其实对于容器贡献最大的还是谷歌。Docker技术就是用谷歌的Go语言编写的,这是谷歌2009的第二款开源编程语言。谷歌每周2亿多的容器,这让谷歌有能力发明很多关键性的容器技术。其中包括容器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第一个版本被称为Borg,后续又了名为Omega的版本。通过这个管理系统,可以在谷歌的大规模集群资源上使用容器技术。后来业界根据谷歌的相关学术论文,模仿Borg开发出来的Mesos系统,正在被Airbnb、Twitter、苹果Siri等使用。

个性化商业:未来的企业都是软件企业

财富500强艺康化工有限公司(Ecolab)董事长兼CEO Douglas M. Baker, Jr.在参与普华永道的“2015全球CEO调查报告”调研中表示:“任何一家公司都不能想当然的认为今天的业务能够保证未来的成功。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大公司更加安全也更加稳定,但过去50年的事实证明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如果企业不能持续的快速变化,风险只能增加而不是减小。”

变化的能力显然已经成为今后商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影响力越来越庞大,互联网对于传统行业的入侵越来越剧烈、越来越深入,特别是中国“互联网+”国家战略的强力出台,未来的企业将越来越被互联网化。在这样一个全面互联网化的商业环境中,未来的企业将或多或少具备软件的能力。除了未来企业的业务将部分或全面架构在互联网上,企业为消费者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也有赖于软件能力。

如果未来的企业都是软件企业的话, Docker的重要性可想而之。硅谷老牌风投机构 Battery Vetures的技术专家Adrian Cockcroft在2015年中了一份《2015 年度云之白皮书:业界里程碑回顾与未来展望》,他曾是美国流媒体服务商 Netflix 的云平台架构师,也是 eBay Research Labs 的创始成员之一以及Sun Microsystems 杰出工程师和高性能技术计算部门的首席架构师。他认为,Docker会逐渐成长为标准化的生产工具,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Docker的高接受度。

Adrian表示,Docker的挑战是要谨慎管理生态系统,同时快速添加功能以支持生产环境的部署。目前为止,Docker已经阻止了一次生态系统的分裂。如今,甚至连芯片厂商英特尔公司也跨界加入了Docker的生态。今年5月,英特尔推出了以容器为中心的OS项目Clear Linux,目前已处于试验阶段,英特尔表明该系统未来可用于生产环境中。

可以看出,在迈向未来商业的过程中,将出现越来越多的跨界行为。根据Thomson Reuters的数据,在美国仅2014年11月就涌现了10330起并购或收购,共代表了1.9万亿美元的交易金额。这些并购或收购更多的是为了扩大商业联盟,通过并购或收购具有不同业务或能力的公司,创造单一公司所无法实现的商业价值。普华永道“2015全球CEO调查报告”显示,美国约有44%的CEO将在调研后的12个月内启动新的战略联盟。过去的商业联盟主要是与供应商或用户连接,而在未来越来越多的CEO将选择与竞争对手、创业公司或不同领域的公司结为联盟。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5

关键词:企业云存储;系统架构;核心技术;访问规则和认证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09-1909-03

在IT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息化办公早已不是一个新颖的名词。信息化的工作模式为各行各业的日常工作带来无与伦比的帮助和便利,使得各项工作的质量或效率均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很多企业将信息化技术作为一个重要的企业平台构成部分,不惜投以重金来搭建自己的企业信息化平台,以此来保障自己企业的工作任务在IT平台的支持下高效高质量的推进,从而为自己的企业带来更多的效益和利润。

诚然,信息化技术无论与当今何种工作模式,都可以带来极大的辅助和效率提升,所以合理的信息化部署对于所有企业来说都绝对是利大于弊的,而在这方面的投资,对大多数企业来说也都是必要和值得的。不过与此同时,IT业内也在各个技术领域不断进行着新技术的研究,在很多领域也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前几年提出的云计算技术,以虚拟化技术为核心,旨在提升硬件效率使用率和资源弹性整合,一被提出就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肯定和质疑交错的声音中,云计算稳步发展,其中的某些技术在几年后的今天已经在很多领域投入使用,为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以实实在在的应用功效打破了部分反对者质疑的声音,初步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落地。如今,云计算的热度丝毫没有消退,相反很多企业也开始采用了这一先进的技术,得以使用少量的信息化投资换取更大的IT能力回报,大大提升了信息化投资的性价比,为自己的企业创造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1 企业云存储概述

云计算技术是一种对基于网络的、可配置的共享计算资源池的、能够方便并且随需访问的一种模式,近几年关于此方面的讨论和定义层出不穷,该文这里不做累述。要着重强调的是,云计算技术不是一种新的技术,它更应该是一种新型的交付模式。从技术层面来讲,它应该是分布式系统、网格计算、并行处理技术等多领域多技术的融合产物;但是从交付模式上讲,它却革命性的打破传统IT架构,创新的以面向服务为主体交付模式。而从信息化服务的基础问题――存储角度上说,云存储可靠的分布式多容灾存储模式,更是为云平台中数据存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解决方案。依托云计算,企业可以将自己的大量数据和重要信息安全、可靠、便捷的存放于云存储池中。这对于以往企业不得不在私有的数据中心大规模部署存储集群的情况之外,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存储解决之道。

所以,当企业在自己内部进行云部署或者采用租用供应商ISP提供的云服务时,这种企业云的模式特征和优势就尤为明显。云存储不是单纯的依赖硬件部署和技术人员的配置支持,将传统的数据存储配置和管理方式从硬件级别上升至软件级别,使得整体运行更加高效,同时可以将运维技术人员从枯燥繁杂的运维工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它面向用户所要使用的不同数据类型,以中心式管理模式对数据进行部署管理,从提供服务的角度解决多类型数据的读写和容灾问题,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一般来说,云存储非常适合企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云存储平台能够帮助企业解决诸多IT问题,还能够帮助用户节省大量的IT资金。以下是一个经典的企业云存储系统体系架构的部署示意图。

从架构图中可以看出,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访问云存储服务器。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基本区分,大致可以分成两类:数据读写操作和属操作。所有操作最终经过访问控制器进行分析管理,根据其具体内容(属性或者规则)做出决策其是否允许执行。其中相关管理节点,均采用集群服务器以提供弹,以保障其突况下的运行性能。

由此,企业中应用云平台以及其基础支持部分的云存储中心,可以为企业的信息化等工作部署带来极大的帮助和推动。例如租用服务器、远程设备管理、视频监视系统等等多项应用,均可以在企业云中得到部署,为现代化企业的日常办公提供了便捷的途径。

2 企业云存储技术与关键方案

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范文6

关键词:新兴产业;财政政策;江苏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2-0069-03

每个新兴产业都有一个长长的产业链条,其每种投入要素的丰裕程度不同,每个行为主体能力不同,每个环节发展程度不同,并且每种要素、每个主体和每个环节的差异对各个产业的影响程度也不相同,因而,明智的政策必须是基于各个新兴产业中的产业特性、发展规律、薄弱环节和关键之处的认知,基于财政政策功能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相互对接,进而,通过财政支持政策和措施来补齐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短板”。

一、江苏十大新兴产业政策需求的重点领域

众所周知,江苏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路径有明显差异,并且都存在各自发展“短板”或瓶颈,因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财政政策需求和支持重点领域,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二、财政政策的现状与问题

1.财政支出现状

截至2011年,江苏省财政设立的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已资助了20.79亿元,近五年的资助项目数和金额均列全国首位,并且每年安排的资助金额已由过去的5 000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6 000万元。省政府设立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资金,每年的资助规模已由过去的3亿元增加到了2012年的21亿元,专门支持科技成果商用化以培育新兴产业。省财政在全国较早设立了科技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既引导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又对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处于初创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引导,截至2009年底,总投资已达27.38亿元。2009年省政府成立的注册资本为30亿元的再担保公司,主要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政策实施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

一是需要更加主动地、前瞻性地切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需求。过去针对新兴产业所实施的财政政策,往往就已出现的问题或已暴露的薄弱环节而采取的,具有事后性,措施较为被动,也难以从根本上和整体上推进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二是政策的产业差异性没有体现,造成政策针对性不强,政策落实时难以把握轻重,政策效果不理想。过去往往是针对所有新兴产业及其共性问题来设计财政政策的,忽视了各新兴产业发展路径都有所差异,但实际上,各项财政政策在设计和实施时,在不同产业内的支出结构和轻重力度应当是不一样的。三是需要形成财政支出的稳定增长机制,并进一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应当把财政支出的增长建立在各类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和关键之处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支出渠道和稳定的增长机制。同时,由于江苏新兴产业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在许多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因而,继续增加财政支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四是财政资金在支出过程的效率有待提高。主要是要把握好项目、企业的筛选关,并杜绝资金的挪用、浪费和闲置,使财政资金用好、到位和用足。五是税收优惠的税种和覆盖面需要进一步完善,应多用企业所得税而少用增值税,多用间接优惠手段而少用直接性优惠手段。特别是,需要根据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不同环节和不同阶段,来细化优惠税种和优惠方式。六是政府采购有待进一步完善。如建立、增加和完善优先采购目录,加大采购力度,并且应当把政府采购与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措施结合起来。

三、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

1.一般预算支出政策

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基础研究、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创新型科技园区和产业联盟建设、一流科学人才和团队的引进与培养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的基础研究和学科建设、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关键核心部件研制、产业基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等,物联网和云计算的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创新合作及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各类紧缺人才培养等,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的产业共性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公共研发平台建设、重点产业基地建设、领军型人才引进与培养等,智能电网的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节能环保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公共研发平台建设,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是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重点投入和进一步加大投入的领域。

2.专项资金政策

在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科技型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和研发中心建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的关键核心部件研制、骨干龙头企业成长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等,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产业技术标准构建等,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的前沿核心技术研究、关键工艺设备升级等,智能电网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壮大等,节能环保产业的关键产品和装备研制、骨干企业加快培育等,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关键技术研究、高端产品研制和重点企业综合能力提升等,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龙头整车企业培育壮大等,都是财政专项资金的重点支出和进一步加大投入的领域。

3.财政补贴政策

需要更大力度地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重大自主创新技术进行奖励、对重大新设备、新药品的推广进行补贴等,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的一批“专、精、特、新”部件、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进行补贴,对物联网和云计算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行奖励、对构建产业技术标准进行奖励和补贴等,对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制造的前沿核心技术创新进行奖励、对关键工艺设备升级进行补贴等,对智能电网产业的标准规范制定进行奖励和补贴、对重大关键技术创新进行奖励、对智能电网示范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等,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关键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进行奖励和补贴,对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研制进行奖励,对新能源汽车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进行奖励、对产业化示范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进行补贴等。

4.财政贴息政策

对生物技术和新医药产业的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高端医疗设备及配套试剂的规模化生产等,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的高水平研发机构建设、创新型龙头骨干企业的兼并重组、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融资贷款进行贴息,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的骨干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和关键工艺设备升级改造、重大装备产品市场推广等,对智能电网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的重大关键技术产业化、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等,对新能源汽车企业的研发中心建设、产品应用推广等项目的融资贷款,都是需要进行财政贴息的重点领域。

5.政府采购政策

新产品的政府首购和采购范围,可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产业的国产化装备产品,物联网和云计算应用的国产首台(套)装备,进口替代的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产品,市政工程建设中的新材料产业新产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