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1
1、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的相关概念
1.1定义
健康素养指的是个体能够较为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最终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
健康教育指的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教学活动,向个体或者群体传播、传授和普及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帮助其树立健康意识,并且自愿学习和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使其具备保持和促进健康的能力,摆脱不良因素的影响,减少患病、死亡等情况的发生,最终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学校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作为传播和传授对象,针对其身心发育的特点、学习的环境以及对健康的需求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与健康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
健康教育和健康素养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养的重要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和消除健康不公平,良好的健康素养又有利于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深入。
1.2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学校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使学生能够准确的获取、理解、加工和处理基本的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信息、技术和服务,具备健康素养,运用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危害健康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和增进健康,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一是使学生具备健康行动能力,学生终有一天要进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只有具备健康行动能力才能自觉抵制不利于健康的因素的影响,尽最大限度的保持和增进身体健康;二是使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环境相整合,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要在学校中度过,学校环境对学生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学校应当为健康素养的培养和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最为理想的环境,增强学校健康教育的说服力。
2、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存在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
我国学校健康教育在师资、经费、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地区及城乡差异。有些地区缺少专业的健康教育教师、校医和保健师;有些地区的学校根本没有健康教育方面支出的经费;有些校园环境的建设和卫生条件极差。
2.2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就有学校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但是,直到现在,所培养的学校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数量极少,而开设健康教育专业的师范院校也是极少。在学校的健康教育课程任课教师也大多由体育教师、校医务室人员或者其他科任老师代替,直接导致学校健康教育课程质量低下,草草了事。
2.3教学形式单一,教材不够完善
在学校健康教育的课程方面,教师往往只是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理论讲解和课堂气氛使得学生疲于应对,缺乏兴趣,难以引起学生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我国在学校健康教育方面缺乏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难以对教师和学生起到参考和指引作用。
2.4评价标准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对于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展情况的评价仅限于学校开设的健康教育课程,这就直接导致学校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限于书面试卷,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这种情况造成了学生健康教育书面成绩高而实际健康状况差的尴尬局面。
3、学生健康素养与学校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
3.1将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
学校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相结合是新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新的重要方向,标志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是学校积极开展和深化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工作应当摆脱传统的以学习成绩论成败的教育模式,重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重视体育教学地位和作用,利用体育教学的特点传授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并通过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实践以及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增强学生对于健康教育的重视,培养学生健康的习惯。
3.2培养合格的师资队伍
对于学校健康教育方面师资的培养,首先应注重学校现有的体育教师、医务室员工、班主任、辅导员等工作人员的健康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迅速加强其在健康教育方面的能力;其次,应加强师范院校在健康教育专业方面的培养力度。
3.3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材质量
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在学校健康教育课堂上比较有趣的、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采取一些与学生生活或是兴趣点相投的内容,融入健康教育知识,将学校健康教育变得生动活泼,增加学生的兴趣。在学校健康教育的教材方面,国家和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及地区特色,制定相对科学的、专业的、系统的、实用的教材,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引作用。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2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2-191-02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和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显重要。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以降低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
我院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员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满足病员的健康需要,并为病员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员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中,健康教育贯穿于病人住院的各个阶段,成为检验整体护理效果,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现对我院2年来在整体护理中开展的健康教育工作报告如下:
1 健康教育的内容
1.1 入院后教育 病人入院后,由于环境改变,疾病的痛苦,精神应激反应较大,心理上产生焦虑情绪,失去安全感,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责任护士热情接待是全程护理服务的基础,并能够使病人尽快适应环境,同时通过护患交流、护理查体,了解病情和心理状况,联络感情并收集有关资料信息,评估病人的需求,以便系统地对病人进行全面健康教育。
1.2 满足病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需求
1.2.1 住院期间的教育 病人在住院期间进入了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了解大量的信息,如对自身疾病的诊断方案、治疗效果、病情的转归预后及各种检查结果等信息,所以责任护士应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治疗方案,制定相应的宣教计划,在理解、关心、支持、帮助病人的前提下,设法帮助病人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
1.2.2 心理支持 向患者介绍手术医生的技术及同病房患友成功的事例,责任护士及时解释麻醉、手术过程、术后止痛情况等,同时关照家属及亲人,多来陪伴患者。
1.2.3 术前教育①手术病人术前 1 d介绍术前准备的项目、目的及手术治疗经过,让病人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手术方式、技术水平及治疗效果, 以稳定情绪, 使病人思想放松,解除恐惧顾虑心理。② 让病人注意休息,防止感冒,以最佳状态去应对手术。③如对腹部胃肠道手术的病人, 告知灌肠、留置胃管、尿管的目的及意义,教会病人床上翻身/有效咳嗽、排痰及保护切口的方法。④向病人说明手术后可能疼痛的程度,可以采用一些缓解疼痛的措施,帮助病人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增强手术治疗的信心[1]。
1.2.4 术后教育 让病人及家属懂得怎样预防后并发症,术后禁食及进食的时间和要求,取各种卧位的意义及目的。熟悉术前训练的床上翻身及有咳嗽的临床使用,鼓励病人早期活动,有效预防术并发症的发生。
1.2.5 恢复期出院前教育 病人进入恢复期,告知其饮食应循序渐进,适当增加活动量,如胃肠手术的病人应告知:术后1个月内应少食多餐,禁食生、冷硬、粗糙、辛辣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应戒烟、戒酒。
2 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2.1 专题讲座 充分发挥护士长及护理骨干的潜能,用文字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对本科常见病及专科共性特点的内容进行宣教,如产科的母乳喂养,传染科的隔离要求,糖尿病的饮食护理等。
2.2 提问与讨论法 由责任护士把多个病人(同病种、 同手术、同检查项目)组织到一起进行宣教,向病人提出相关问题,让病人各自复述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对病人最关心的问题共同讨论,护士给予针对性解答,这种方式因病人之间可以互相提醒、交流、讨论、提问,故可达到较好的指导效果[2]。
2.3 图片讲解与示教法 利用科室的黑板报、宣传卡片、健康教育小册、图文并茂等书面形式,将教育内容教给病人自己阅读,对于不识字或者阅读能力低的患者,护士结合图片进行讲解、示教、直观教育,如产科的母乳喂养宣教等。教育中重点突出、语言简练、通俗易懂,提高病人及家属的学习兴趣。
3 在整体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事健康教育的护士, 应通过继续护理学教育,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更新技术,促使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加强疾病防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不断培养和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意识,加强专科健康教育,作好出院健康教育,使患者更好地掌握自我护理及健康知识。
4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已由传染病转变为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慢性病,如心血管、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对自身疾病保健知识的欠缺是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一种潜在的因素。通过健康教育引导和促使人们自觉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并且掌握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提高自我保健能力[3]。增加护患交流与心理沟通的机会,从而为患者解除不良心理, 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中积极配合,提高疾病的防治效果。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是引起和加重某些疾病的主要原因,通过科学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改变不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确保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李曼琼, 罗旭华. 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3
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医院体检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要] 目前我国的健康管理是以健康体检为重点的,对接受健康体检的人群进行统计分析,能够明确看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以及生活方式造成的疾病差异,从而为规范化研究以及制定合理的健康体检项目提供有效依据。
[
关键词 ] 健康管理;体检项目;管理规范;分析
[中图分类号]R194.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0(c)-0056-02
[作者简介] 王静(1981-),女,河南省南阳市,本科,护师,主要从事研究方向具体开展:体检类工作于管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人们因患有慢性疾病而死亡的几率逐渐升高,由于治病的费用随之增长,高额的治疗费用也为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很大的经济压力。现如今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疾病以及健康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医学模式也逐渐转变成为综合医学模式。传统的医疗模式早已不能达到人们对健康卫生的需要,人们希望得到更加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可以从预防、养生、治疗、康复以及保健宣传教育等各方面享受到良好的服务。人们健康意识的随之加强,其中"有病救治、没病就防、无病要保健"已成为普遍认为的观点。为了能够长久地保持健康,尽早发现疾病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健康体检就是最佳的途径。
1我国健康体检项目
从类别上划分,我国的健康体检主要分为四种类别,即预防性体检、定期性体检、科研性体检以及坚定性体检。根据卫生部对疾病的要求,根据一定的时间规律对身体进行例行检查。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身体各项机能的衰退,各种疾病也有可能随之而来,这些疾病前期都没有明显的特征,一旦患病后往往后果较为严重。通过健康体检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这些疾病,为医生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预防、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人们应当重视定期检查,从根本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人们的体检项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一般形态,主要涵盖身高、体重、胸围差以及发育等一般情况;其次是内科和外科的检查,内科中包括腹部触诊、心肺听诊以及血压监测。外科则包括检查、疝气、淋巴结以及皮肤检查。最后还包括口腔科、放射科以及检验科等各个科室的检查。对于中老年人患者而言,由于年纪较大,抵抗力逐渐衰退,增大了患病的几率,因此中老年人应当做到半年一次的全身检查,这样能够对自己的疾病有更深层的了解,对疾病的发展变化有所掌握,从而做好预防措施。
由于中老年人的身体特征与青年人不同,因此应当定期对中老年人最好血糖、血清蛋白、血压、血尿素氮、尿常规、大便常规以及X光检查、心电图、脑电图等检查。通过上述的各项检查能够及时发现中老年患者是否存在颈椎病、高血脂症、糖尿病以及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预防措施。同时由于中老年患者发病率较高,肿瘤指标的测定同样应当引起重视,例如对患者癌胚抗原进行检查对乳腺肿瘤、消化道、肺癌都有一定的诊断应用价值。
2体检项目中的不足
和我国卫生部体检项目中的目录相比,问卷中的问诊部分只包括了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婚姻情况等。缺少对患者健康体检史、个人史等方面的问诊。同时还缺少健康管理中健康风险的分析以及各种危险因素对健康促进形成的困难。健康管理缺少生活方式和家族史的空缺容易使体检项目出现漏选,从而对体检人群疾病的发现造成一定影响。
随着环境污染的不断加重,人们平日的食品安全收到了很大的威胁,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长期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导致胃肠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明显提高。在一般检查中缺少胸围、臀围以及腰围的检查,在血压、升高以及体重的检查中,检查率为100%,而在内科中缺少神经系统检查,其检查率为80%;外壳中缺少生殖器的检查,检查率为75%;眼科缺少辨色力检查,检查率为75.6%。其中对患者进行腹围和腰围的全面检查,有利于对健康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同时这对代谢性疾病的防治也有着重大意义。
人们年龄的逐渐增大,常规体检已经不能做到提早发现,及时治疗。因此,及时添加具有深度和针对性的体检项目,使及时干预、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成为可能。通过长期工作所积累的经验和相关统计分析可知,除了根据国家卫生部要求的体检项目外,根据人们的需求不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体检措施。例如: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具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家族史,体重偏重,常年吸烟,生活习惯不好,要为过大等人群,体检期间建议做颈部血管B超、心脏彩超、心脏双源CT等相关检查;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具有家族性胃病,饮食习惯不好、胃部长期不适等人群体检期间建议做肿瘤筛查、胃镜检查等。对于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通过大便隐血试验呈现阳性、直系亲属中有患有肠癌、体检本人有过肠息肉病史或癌症史、同时伴有便秘、大便不规律等人群,建议做肿瘤筛查、肠镜等。
3体检项目设计
针对于健康体检来讲,检测中的指标越高,反应出的健康问题也就越全面。在对体检项目进行筛选的同时,需要根据饮食习惯、自觉症状、自身情况、家族史以及疾病史和经济条件等因素进行。因此需要做到不能盲目的追求高精尖、不成熟的新项目,而是应当以较少指标反映问题的全部特征。
与我国卫生部的体检项目目录比较,我院的体检项目还存在较多的缺陷,其中主要包括缺失以及不全等问题,分析其原因,这可能与我国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健康风险评估和健康管理问题不够成熟有关系,目标人群并未意识到体检项目的重要性。在宣传工作上做的不到位,对于体检项目中未检查部分认识不够,对于目标人群而言,一直以为只有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后所得到的结果才能算的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体检。正是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健康干预、健康促进以及健康指导都造成了一定困难,更无法进行疾病统计分析和必要的健康管理。因此体检项目的设计必须根据我国卫生部体检目录中的有关项目。
4规范健康管理
借鉴以往国外健康管理的优秀案例,在英国,注重一级医疗机构的建设是其健康管理的重中之重,即建立社区医疗服务点,虽然我国已经建成初具规模的社会医疗卫生服务点,但是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的工作量巨大,服务点人手不足,可用流动资金不够等客观原因的限制,建立档案的工作质量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对于已经建立好的健康管理档案的服务机构,要合理利用健康档案,通过健康档案把社区居民与社区医师、治疗医生紧密联系起来;在美国,由于健康保险业参与健康管理,是美国的健康管理工作效果明显,但我国目前保险业大多集中在疾病治疗上,对于预防疾病表现出积极的效果,不能起到减少医疗费用的作用;在德国,通过分析某些案例中出现的高额医疗费用,可以看出:由于意外导致的伤残治疗费用较高,因此,建设完善的治疗职业规范,进而使健康管理同服务人员的职业法规密切结合起来,并得到了明显的效果。在日本,通过建立法律法规规范健康管理制度,为全国人民建立健康手册,规定年龄大于30岁的女性和大于40岁的男性公民都可每年享受一次免费的健康体检,国内不论医院大小都需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组织或机构,进而提高其国民的健康管理意识。
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基本上是以体检服务为重点,只能做到“从发现健康问题到解决健康”的服务流程,再加上基本上都是非连续性或一次,严重缺少系统、全面的科学评估以及有效的跟踪服务。对于面向单位领导或高端体检人群提供的专家服务,对于长期在固定服务点体检的单位每年定期做健康宣传讲座,通过讲解健康养生知识,帮助大家培养有利于健康的良好生活习惯。虽然健康管理一直在有意识的培养目标人群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但健康档案内容还存在一定缺陷,再加上医师相对缺乏不能很好的做到跟踪监测。为了能够改进这些缺陷,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建设和教育工作,通过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供良好的服务、干净整洁的环境和恰当的服务礼仪,为前来咨询的人们提供良好的健康服务。
②完善体检人群的信息采集。建立完整的体检工作,做好相应的问卷、问诊记录,保证参与体检的人群具有完整的健康资料,体检结果完整准确,通过完善人们的健康档案,进而为做好体检后的健康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培养优秀的全科医师,做好完善全科医师的医疗配备短缺的问题。吸取英国健康管理服务的相关经验,通过给各位意识分配合理数目的体检人群数量,保证健康管理的全程服务工作,主要包括:人们的健康评价、风险预测、随访服务及专业就诊服务等。通过把医师的薪水同其工作数量和质量联系起来,鼓励医师工作。
④对于患有不同疾病的患者和不同人群,应设置具有针对性、高敏感度的完整全面的检查方案和措施。通过提升疾病的诊断率,及时实施适当的干预和治疗,从而提高服务点的服务水平。
⑤通过积极宣传关注健康及亚健康人群的工作。切实做好把服务工作深入社区和企事业单位,提高百姓对健康体检的重视。提高健康服务对象对其健康的关注意识,提升主动体检的能力。建立具有规模的健康知识宣传基地或中心等机构,大力推动我国健康管理的发展。
5结语
人们年龄的增长同样加大了疾病的患病率,需要有针对性的补充体检项目,才能从根本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除了不断完善、健全我国卫生部规定的体检项目之外,还需要根据人群年龄段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体检。通过与我国卫生部指定的体检项目相比较,健康管理机构的体检项目还存在着体检项目不健全、服务缺失等问题,需要加大力度提高服务水平。通过对相关体检资料的定时整理与统计和对流行疾病的分析,进而建立完整的健康服务档案,实施具有针对性、长期性的健康预测,使学术与科技成为健康管理机构的发展、地位提高的强大动力
[
参考文献]
[1]梁英.健康管理生活方式问卷设计与最小数据集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8(23):116-118.
[2]杨丽平.健康管理的体检项目设计与管理规范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3,6(10):156-159.
[3]徐建华.基于PB的健康体检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5(4);135-136.
[4]许超超.数字化健康体检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1,5(4):146-148.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4
关键词:健康教育;大学生;身心素质;生活和行为方式
我国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这一目标,以适应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现代社会,健康教育将渗透在教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中,成为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开展健康教育,会使学生更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并认识到只有全面发展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而赢得竞争。因而,主动自觉地接受和参与健康教育,将成为每个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需求。市场竞争实际上是人口素质的竞争。人口素质的内涵包括人的科学文化知识、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这就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还需要具备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青年是未来的希望,维护他们的健康对于提高人口素质,促进国家繁荣昌盛至关重要。因此,大学生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普及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健康是财富,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当前,健康的内涵已经改变,真正的健康不仅是指没有疾病和虚弱病态,还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及道德健康。健康教育就是研究人们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以及其他与健康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并能促进人的健康的一门科学。它能引导和促使人们自觉地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因素,达到个人和社会人群躯体、心理、道德上的健康和社会适应性良好的最佳健康状态。人民健康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发达、社会是否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家庭幸福、事业成功的前提,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是国家发展经济、增强实力的必要条件。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7~23岁之间。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在这一时期,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少年向成年人的过渡和转变,从而建立起自己稳定的人格结构,在心理和经济上逐步摆脱对家庭和父母的依赖,从而走向成熟和独立。这一时期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最佳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利用这个关键时期对大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他们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预防各种疾病,确保身心健康。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保证合理的营养和膳食平衡,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实践证明,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其相关的卫生知识及保健技能水平,而且还会辐射社会和家庭。所以,这是一项优化人口素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系统工程。为保障我国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1990年国务院颁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并且列入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校的教学、建筑、学生起居、运动、食堂、保健、健康教育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并以法规的形式加以严格规范。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学校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同时更加说明了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教育,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教会人们身体健康、精神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的方法。健康教育是为实现党的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全面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全面发展为基本特性的教育。身体健康是一种实力,拥有这种实力的人能够成功地应对现实社会的各种要求;心理健康也是一种潜力,拥有这种潜力的人可以在不断变化的实践中做出有价值的创新。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帮助他们树立现代化健康意识。
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而心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身体与心理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没有无身体的心理,也没有无心理的身体。人们常说,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同样,健康的身体亦得益于健全的心理。也就是说,人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身体素质的提高,而身体素质的提高又为增强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提供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和基础。这就要求我们花大力气去提高所有人员的身心素质。市场竞争实际上就是人口素质的竞争,剧烈的经济竞争促使很多国家把提高人口素质、人民健康作为发展经济和增强实力的重要途径,因为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教育竞争,教育竞争的背后是智力竞争,就是人的潜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和人们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竞争,也就是人才竞争。必须
让学生懂得只有敢于竞争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说,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健康教育不单纯是医学等自然科学的内容,也是社会科学、德育的内容,是营造一种社会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以心理素质为中介,以社会文化素质为向导的整体优化教育。在大学阶段,一方面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以及已有中学德育的基础,大学生一般都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对善与恶、美与丑等有自己的判断和理解。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由于他们生活在中国特定的历史环境之中,加上青年期固有的心理矛盾,近年来社会上的不良因素、社会消极面往往会影响他们思想、道德、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时,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容易使学生原本就很脆弱的心灵在烦恼、懊悔、绝望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出走、轻生、犯罪等后果。因此,只有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科学的道德理论植根于他们的头脑,并内化为个体的道德观念、道德标准,他们才能真正学会分析社会道德现象的正确方法,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展现新时代的文明素养,确立对社会、国家的政治责任感、义务感,具备抵制社会消极影响的能力,促进思想道德的健康发展。
开展健康教育,学生终身受益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卫生策略。对于国家来说,健康教育也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国民保健对策。人们都知道防病容易治病难的道理,只要人们具备基本的卫生知识,许多疾病稍加注意就可以预防。随着科技进步和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教育由单项传播信息向双项传播信息方式转变,形成课堂教学、科普录象、卫生咨询、心理咨询、个别交流、学生反馈信箱、网络新技术等多种健康教育形式,这样更有利于及时掌握被教育者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对他们开展卫生保健指导,提高教学效果。青年的健康成长与社会未来息息相关,心理健康与否必将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从小学到大学的连续学习生活经历和大学校园的特殊环境,决定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但并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这种心理发展水平所表现出的特点:一是具有明显的积极面,二是内心存在显著的矛盾。例如,一些大学生因为生活的一帆风顺和在文化知识上的优势,常常带有优越感和盲目自信的特点,但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又容易产生自卑感,变得消极失望,有可能导致心理生理机能的紊乱而影响健康。所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也是当务之急。
据有关统计,世界各国有70%~80%的人死于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所引发的疾病。因此,通过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及卫生知识的宣讲,建立健康意识,杜绝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了。
吸烟是世界上公认的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每年有约250万人死于由此引发的疾病。另外,调查表明,吸烟的起始年龄越早,其患病的危险性越高。吸烟还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减退,智力活动能力降低,思维能力衰退。某些学校的调查报告显示:吸烟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低于不吸烟的学生。由此可见,吸烟确属公害。因此,不少国家都制定了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的法规。而酗酒是世界公认的又一不良生活和行为方式,在危险因素中居于第二位,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因酗酒而结束生命。众所周知,酒精对人体细胞有毒害作用,过量饮酒可导致急、慢性酒精中毒,损害人体神经中枢、心脏、肝脏,还会造成胃出血、胃穿孔等疾病。不良的生活和行为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显而易见。要减少和消除其影响,就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形成有益身心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
构建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教师教书育人,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集体的管理者、技术的指导者,还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找准学生的精神需求点,了解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把握好方法和时机,健康教育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郭良才.大学生学习与心理健康[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2).
[2]杨普春.情商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重要性[j].文学教育,2010,(5).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5
摘 要 健美操近年来一直是人们锻炼身体、塑造形体的方法之一。普通大众认为的健美操只是浅层的,对健美操没有深入的了解。为了让普遍大众进一步了解健美操对身体健康的巨大作用,以及提高人民大众的体质增强健康,让每个公民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本文通过专家访谈法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法对成都市部分健身房以及各大社区进行健美操开展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关于健美操在健身房发展的相应问题并找出相应解决方法。
关键词 健美操 健身俱乐部 发展 创新
一、前言
健美操对于身心发展具有巨大作用,是我们在生活中不可忽视的。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中的发展关乎健身俱乐部的利益关系。发展会员喜爱的健美操是健身俱乐部的责任,也是获得利润的途径。因此,从会员健康与健身俱乐部的收入出发,对健美操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制定出对普通大众最满意的健美操课程。现在国内外对健美操课程的研究各有特点,总之都是围绕一个目标。就是让健身的人群喜欢,提高锻炼的积极性。
(一)选题依据
健康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比任何事情都重要。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有意识的加大了对身体锻炼的投入,健身房也慢慢发展起来。大多健身房会员不局限于器械的锻炼,更着重上一些团操课,因此健美操课程的开展变成了一种趋势。其中有氧健身操、有氧舞蹈、踏板操、哑铃操、搏击操、瑜伽都属于健美操课程的范畴。这些课程是健身俱乐部的主流,是会员几乎每天都会接触的,因此要进行深入研究,把健美操课程与健身会员的身体特征相结合,开展成为对健身会员的身心健康具有重大作用且成为众多会员追捧的课程。
(二)文献综述
健美操是集音乐与舞蹈与一体的健身模式,随着社会主流的发展,世界各地健身俱乐部踊跃发展,随着一波又一波健身俱乐部的崛起,各大专家也在研究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在近年来健身俱乐部的发展中我们会发现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越来越受欢迎,健身俱乐部广大会员不满足于单纯的器械锻炼,而是投身于健身俱乐部的团操中,在音乐的伴奏下,和众多健身爱好者一致步伐,使枯燥的健身变得有趣,使健身会员忘记劳累,坚持锻炼。说起团操也就是健美操,其中有氧健身操、踏板操、搏击操、哑铃操属于健身类健美操。健美操本身的项目特点促进了健美操运动的发展。健美操动作丰富、变化多,其动作表现具有“健、力、美”的特点,有较高的艺术因素[1]。在健身俱乐部中操课深受女性会员喜欢,现在健身俱乐部女性会员培养健身会员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身体健康预防损伤是主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女性的地位越来越高,更加注重自己的健康与形体,而健美操能够满足这些女性会员的需求。在四面都是镜子的操课厅,会员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体型以及自己的健美操动作,这使会员们有更多的动力尽享锻炼。另一方面通过调查也会发现健美操也会用于健身俱乐部的私教课程中,主要是针对减脂的会员,主要对会员进行体适能的锻炼。主要目的是培养健身会员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健身会员身体健康,预防损伤[2]。为了让减脂会员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潜能,更好的达到减脂效果,健身俱乐部一些私人教练会采用健美操步伐或手臂动作来进行设计私教课程。因为用传统的跑步来做有氧运动的话减脂会员会感到异常的枯燥,这时需要一些音乐氛围加一些变换动作,这样私教课程效果会要好一些。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成都市部分健身房和部分社区居民。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同时查阅了国内外体育教学方法情况的信息。
2.访谈法。咨询成都市各大健身房经理以及教练部主管。
3.逻辑归纳法。在获取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归纳,得出较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三、主要研究内容
(一)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开展现状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同时人们学会了享受生活,因此加大了健康的投入力度。健身俱乐部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通过调查大部分健身俱乐部都有健美操课程的发展,而且作为健身俱乐部吸引健身会员的一大因素。部分健身会员是专门性的去健身俱乐部参加健美操课程。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不同的课种给会员不同的运动享受。其中各大健身俱乐部普遍拥有的健身课程有有氧健身操、踏板操、搏击操以及pop课程。这些课程的发展不断推动健美操的发展。
(二)有氧健身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有氧健身操主要是在音乐的伴奏下变换健美操基本动作,通过简单的操化动作,让会员不停地随着音乐进行跳动。有氧健身操的主要特点就是动作简单,音乐节奏感明确,学习者容易接受,同时达到热身和减脂的效果。
(三)踏板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踏板操是一种利用器械进行锻炼的健身健美操,通过踏板可以增加阻力,通过增加负荷达到最大的训练效果。近年来在健身俱乐部很受追捧。
(四)搏击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
搏击操是在音乐伴奏下,集舞蹈、拳击、跆拳道、空手道、韵律操为一体的新型健身健美操。其特点是强劲有力,刚柔并进。但是在健身房中大部分女性会员很难掌握其中的精气神。所以搏击操在健身俱乐部没有适用于普通大众。
(五)pop课程在健身房中的发展
Pop课程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流行特点的时尚健美操。其特点课程氛围欢快,深受健身会员喜欢。
(六)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创新与发展
根据时展的潮流,健美操课程要紧跟潮流,同时要有新的东西,紧紧围绕身体健康与塑造更好的形体为目标进行合理的开展。
四、结论
根据以上的研究发现健美操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参考文献:
人们对于健康的意识范文6
论文关键词:城市,人口将康素质,亚健康,对策
国民健康指标是衡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2007年1月11日公布的《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把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开发人力资源作为实施人口发展战略的关键环节,并提出“提高人口健康素质,实施全民健康工程”的口号。同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在1994年提出了健康城市的概念。健康城市是一个不断开发、发展自然和社会环境并扩大社会资源,使人们能够在享受生命和充分发挥潜能方面互相帮助的城市。开展健康城市最重要的特征是使政府、群众、志愿者们通力合作,关注城市的健康,并用更多更好的方法处理健康问题。开展健康城市的目的是通过提高人们的认识,动员市民与地方政府和社会机构合作,以此形成有效的环境支持和健康服务,从而改善环境和健康状况。目前,建设健康城市已成为各大城市发展的目标,而人口健康是健康城市的首要指标。因此,对人口健康素质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人口健康素质的科学内涵剖析
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之初(1948年)便在其中对健康下了明确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社会适应的完满(complete)状态。1989年WHO把道德修养纳入了健康的范畴,提出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的健康新标准,内容包括:“健康者不以损害他人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具有辨别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荣与辱等是非观念,能按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来约束自己及支配自己的思想行为。”这就是“健康四维“观念。
世界卫生组织的多维健康概念不但在学术界,而且也在普通人群中得到广泛的认可。健康作为一种完美的境况更应看作是一种理念和追求。健康是多维的,亚健康也必然是多维的。目前,对亚健康状态尚无一个公认统一的定义和判断,国内学者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2006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亚健康专业委员会成立暨首届世界亚健康学术大会”上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分会,亚健康中医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起草小组提出了亚健康状态的最新概念。其概念为:亚健康是指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不能达到健康的标准,表现为一定时间内的活力降低、功能和适应能力减退的症状,但不符合现代医学有关疾病的临床或亚临床的诊断标准。由此我们可以推断亚健康状态的界定标准:
①排除疾病源因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
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病前状态(中间状态)。
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
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器官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二、人口健康素质的结构分析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定义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由此可见,没病、没痛、没残障,准确来说并不就等于完全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上的良好表现同样是健康的重要指标。同时,世界卫生组织虽然给出了健康定义,但问题是如何解释健康?什么状态可以视为“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理想状况”。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到底何为健康,按健康的标准来判断自己是否是一个真正健康的人。
如果把人体的健康水平用一条直线来表征,健康与疾病可谓是直线的两端。健康到疾病之间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图1 个体健康水平一维表征图
如图1所示,个体健康水平除了疾病、健康两个状态以外,还有第三状态--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全球调查结果告诉我们,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为疾病的人也只占20%, 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1999年,WHO宣布:亚健康与艾滋病是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敌人。目前,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已把持续和症状突出的亚健康状态(严重疲劳、肌肉疼痛、失眠等)作为一种疾病来对待,法国把亚健康视为“人类的新传染病”。我国近10年才开始重视和关注亚健康问题,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出现了亚健康状态在人群中与日俱增的情况。初步调查显示:高级知识分子、企业家、艺术家的亚健康发生率高达70%以上;城市中新兴行业如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IT业、新材料业、广告设计、新闻及行政机关等行业或部门人群中高达50%;步入中年的人群中处于亚健康状态的比例接近50%。当前国民亚健康问题加剧,全国老龄人口快速增加,急需进一步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宣传疾病防治及自我保健知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亚健康防治,关注健康长寿。
本研究对通过对亚健康状况情况进行的大样本调查,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中国人亚健康测量问卷》,人口健康素质可以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等三个维度来考察,具体见下图:
图2:亚健康问卷结构
三、提高城市人口健康素质的对策及政策建议
(一)建立动态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快速建设期和发展期,我国大中城市也同时迈入了“非稳定状态”的危机高发期,尤其是经济发达沿海城市。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
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做好心理健康,必须建立一个反映灵敏、准确的心理监测预警系统,应对个体及群体心理危机的发生。 1.建立专门的心理监测预警机构。
由点及面,由上至下,层层铺开,为预防和处理心理危机,有效地协调多个单位和机构: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综合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120、110、热线电话、学校、妇联、青年团、老年人团体、媒体和其他机构;在居委会、社区街道、城镇等部门,由公共卫生医疗部门设立专门的心理卫生机构或专人负责心理监测预警,从而在整个社会编织起一张生命健康的安全保护网络。
2.加快队伍建设。
一方面,政府要整合现有资源,从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进行人员选拔,建设一支由心理学专家、公共卫生研究人员及精神卫生控制工作人员组成的心理队伍;另一方面,支持现有人员提升素质,并加快选拔和培养有志于心理工作人员的力度;第三,向不同类型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提供持续的培训,建立心理监测预警的信息队伍。
3.加快制度建设。
逐步完善和健全社会心理监测预警的法规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和保障干预活动的有效进行。尤其对于危害程度较深的突发灾难事故的心理干预,更需要制订周密科学的应急方案,明确宣传部、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公安局、教育局、民政局、交通局、气象局、民航局、安全生产监管局、铁路火车站、科协、红十字会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完善的配套的应急机制。同时,对已经接受心理监测预警介入的人员进行心理动态跟踪。
4.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通过媒体和其他方式获得公众对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工作的支持,提高公众的精神卫生意识,促进有心理问题的人尽早寻求帮助。通过建立医疗、卫生、公安、教育、消防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救助网络,设立专门网站,定时通告社会注意和帮助高危人群。特别针对压力巨大、容易产生心理危机的行业,通过讲座、培训、辅导等各种措施,提高心理监测预警的覆盖面。同时,要树立危机预防与干预的理念。思想上,要坚持以人为本,高度认识理解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对象上,要面向全市公民;策略上,要立足预防为主;方法上,要坚持教育性、系统性、常态化。
5.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网络。
心理监测预警,必须动员各方的力量,构筑全方位、多途径工作网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市政府—危机干预专家指导小组—社会各类基层部门”等立体网络。
6.提高危机干预的效果。
在危机干预时,需不断评估干预措施是否产生了预期效果,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二)周期性的开展“心理体检”,将其纳入健康检查体系
通过定期体检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与习惯。不过一个人的健康实力与健康管理范畴还不止于此。WHO关于健康的定义,除了生理健康,还有心理与社会适应力水平,而这两项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的生活品质与健康实力。
因此,在生活节奏日趋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情感困惑、抑郁等已成为困扰现代人的主要“心结”。而一些压力和情绪长期得不到舒解则可以导致躯体化症状:如腹痛、胸闷、背部疼痛、恶心、呕吐、不能耐受某种食物、气促、心悸、头晕、等症状。有调查显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超过半数并未见生理性病变,而更多是心因性疾病。因为心理状况隐藏在内心,人们只知道自己心情不好,却很少像身体状况那样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一项调查显示:全国精神疾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调查局部地区各类精神疾病总患病率在14%到17%。然而,实际上到医院就诊的比例,远远低于发病率。
生理体检是为了能够主动掌握身体的情况变化,对可能发现的问题及早治疗。“心理体检”也一样,许多心理疾病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也具有生理疾病所常有的“潜伏期”,如果尽早通过心理测评等手段及早发现,则可以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且有利于生理功能的全面健康。现代医学证明,人体内有一种最能促进身体健康的力量,即良好的情绪的力量。70%的病人只要消除了恐惧和忧虑,病就会自然而然地痊愈;98%以上的疾病会因为心情愉快而出现明显好转。
心理体检并不是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是如跑步、健身一样是日常就可以进行的基础服务“心理体检”应该定期或者根据个人情况不定期地进行,从大健康的概念出发,整合考虑躯体、心理与社会适应因素在健康中所起的作用,在身体体检的基础上,加入心理体检。
(三)增强身心健康的保护因素,减少身心健康的危险因素
1.危险因素
凡引发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被称为危险因素。如:治安不好、居住环境差、
文化氛围不好等。 2.保护因素
凡促进心理健康水平提升的因素被称为保护因素,如幸福感、对市民的认同水平等。
(四)加强身心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促使个体或群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尤其是组织行为改变。诚然,改变行为与生活方式是艰巨的、复杂的过程。许多不良行为并非属于个人责任,也不是有了个人的愿望就可以改变的,因为许多不良行为或生活方式受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经济条件、卫生服务等影响,更广泛的行为涉及生活状况,如居住条件、饮食习惯、工作条件、市场供应、社会规范、环境状况等。因此,要改变行为还必须增进有利健康的相关因素,如获得充足的资源、有效的社区领导和社会的支持以及自我帮助的技能等,此外还要采取各种方法帮助群众了解他们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做出自己的选择以改善他们的健康,而不是强迫他们改变某种行为,所以健康教育必须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六)建立城市健康促进计划
健康促进的概念比健康教育更为广义。1986年在加拿大渥太华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发表的《渥太华》中指出:“健康促进是促使人们提高、维护和改善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这一定义表达了健康促进的目的和哲理,也强调了范围和方法。
《渥太华》并提出了健康促进的五点策略,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健康促进超越了保健范畴,它把健康问题提到了各个部门、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使他们了解他们的决策对健康后果的影响并承担健康的责任。
1.健康促进的政策由多样而互补的各方面综合而成,它包括政策、法规、财政、税收和组织改变等。
2.创造支持性环境人类与其生存的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对健康采取社会-生态学方法的基础。健康促进在于创造一种安全、舒适、满意、愉悦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任何健康促进策略必须提出:保护自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及保护自然资源。
3.强化社区性行动健康促进工作是通过具体和有效的社区行动,包括确定需优先解决的健康问题,做出决策,设计策略及其执行,以达到促进健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核心问题是赋予社区以当家作主、积极参与和主宰自己命运的权利。
4.发展个人技能健康促进通过提供信息、健康教育和提高生活技能以支持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群众能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健康和他们的生存环境,并做出有利于健康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