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1
【关键词】地名教学 转换规则 解决方法
作为名词的一种,地名是人们对于一定地域内地理实体的称呼。比如各个国家的名称、省份的名称,甚至山脉,河流,岛屿等。都有其专属的地名。上文提到,地名作为地域本土文化的空间载体,广泛存在于中学英语教学中。因此,关于地名教学是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对中学英语中地名教学常出现的问题,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具体分析。
一、中学英语教学中地名教学的常见问题
1.汉语地名转换为英语地名过程中的问题。
(1)转换过程的规则太多。汉语的地名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可是一些汉语地名在转换为英语地名时,需要遵守的规则太多,很是繁琐。有的汉语地名转换为英语地名时,可以直接用拼音拼写,但有的地名是例外。比如澳门,拼音是AoMen,但是转化为英语的时候是Macau。相比之下,我国其他地区的地名转换为英语时,则显得简单很多。比如,北京转换为英语是BeiJing,河北是HeBei。
(2)用法上特殊性太多。关于汉语的地名转换为英语时,在用法上存在许多的特殊用法。北京作为一个地区,转换为英语是BeiJing,而北京大学转换为英语时却是Peking University。由此可见汉语地名转换英语地名时,需要注意的特殊用法太多。
(3)作为空间载体,难以体现文化信息。上文提到地名是地区文化的空间载体,汉语的地名往往包含了地域的本土文化信息,比如东北、河北、山西等。而这些地区的名称在转换为英语以后,都是用拼音来表现,根本体现不出地域的文化信息。
2.英语地名转转换汉语地名过程中的问题。
(1)英语地名词汇的翻译五花八门。以New这个单词来举例,在New York、New Zealand、New Foundland这三个英语地名词汇中都出现了。而这三个地名翻译为汉语以后是“纽约”、“新西兰”、“纽芬兰”三个完全不同的国家名称,学生完全搞不清楚翻译的方法到底是什么。
(2)英语地名的书写形态多种多样,难以分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是以美国第一任总统的名字来命名。而华盛顿的书面表达方式有Washington和WashingtonD.C.两种形态。学生就会产生疑问,明明是同一个地名,为什么会有俩种表达方式?哪个单词才是正确的?又为什么要加上D.C.?
二、中学英语地名教学中问题的解决办法
1.掌握英语地名翻译为汉语的基本方法。
(1)读出英语地名,并根据发音寻找相近的汉字书写出来。先把英语地名读出来,然后根据英语发音,找接近的汉字书写出来。也被称作“音译法”。比如London翻译为伦敦,英语的发音和中文汉字发音都较为接近。可以采用类似的方法,根据英语地名的发音,在汉字中寻找发音接近的汉字,书写下来。
(2)根据英语地名所包含的意思,翻译为汉语。把英语地名中所含的意思翻译为汉语,此方法也被称作“意译法”。这样的地名往往具有代表性,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本土文化或者方位。比如the North Pole翻译为“北极”,North是“北”的意思,Pole是“极”的意思。
2.掌握汉语地名转换为英语地名的基本方法。
(1)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汉语地名转换为英语地名,国际标准的翻译方法是用拼音拼写。而在进行拼写时要注意:当地名翻译为拼音时,存在音节界限混淆的情况,拼音的隔音符号不能省略掉,比如西安翻译为英语地名时,要拼写成Xi'an,而没有隔音符号的话,有可能就会理解为Xian,也就是“先”。
(2)遵循汉语地名翻译为英语时的特例。上文提到北京和北京大学,这两个地名在翻译为英语地名时,形态会不同。这是由历史原因所造成,而这些地名的英语形态已经被国际认可,不能擅自更改。学生在进行翻译时,要遵循其特殊性。
3.多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
(1)教师对于相关地名知识的讲解要透彻。教师在中学英语的地名教学中,要进行透彻、全面的教学。除了讲解和地名相关的知识点以外,还有积极的解答学生提出的和地名有关的疑问。比如学生对于Greenwich这个英语地名的疑问,为什么在过去翻译为“格林威治”,但是现在却翻译为“格林尼治”。老要进行讲解,告诉学生,因为这个地名中的“W”一词,是不需要发音的。
(2)教师为学生拓展地名的相关背景知识。进行英语地名教学时,讲述一些和地名相关的背景知识。比如Washington,翻译为“华盛顿”,是美国首都。教师可以就 “华盛顿”这个名称的由来,对学生进行背景知识的介绍。这样,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极大的开拓学生的知识面。
三、总结
地名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空间载体,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地名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英语地名的学习和转换过程中,存在许多疑惑。这就需要学生了解使用英语地名时的注意事项,并灵活掌握英语地名、汉语地名之间的自由转换方法,教师也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如此才能提高中学英语地名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2
一.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语文包含了听、说、读、写,现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读与写的比重远大于其他两种。小学语文是初级的教育基本课程,从拼音到识字,从短文到文章,由于社会应试的影响,老师的教学往往偏向如何获得高分的狭隘思想,让学生刚接触语文便是在为了“学习”而“学习”感受不到语言和文字在人类历史发展留下的无限魅力。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侧重点的不同,一方面体现在老师依赖于课本,没有课外的扩展,别一方面体现在学生没有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小学语文课堂上以“我问你答”的教学方式为主体,然而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积极回答的学生却很少,学生没有主动参与起来的兴致,师生间的互动更是少之甚少。众所周知,知识无限,课本内容有限。语文教学单一的知识传授方式不利于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向前发展,师生互动的缺失可导致不良的师生关系,所以加强在语文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是改善现代语文教学的必经之路。
二.师生互动在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的陈旧,新课改理念的薄弱,师生互动只停留在表面
新课改实施6年来,老师把其理念停在口头,并没有落实在教学方法中,没有从根本上理解其观念。在教学方法上,例如在小学语文一年级课本叶圣陶《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老师侧重点都放在了生词、生字,并没有丰富的体现其想要标的天真、纯净的思想概念。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这首诗以画画的教学方式体现出来,老师在完成课堂目标时,利用互动的方式和孩子的天性和强大想象力加强对文章的理解。
(二)过度重视师生互动,忽略学科特点
语文教师要了解学科特点。不能把语文课程定格在书本内容,语文是其他科目的基础,涉及着生活与社会,要将其延伸到各个层面。课外延展中,过度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也存在弊端。如一名教师在教学《小小的船》时,与学生一起花费半节课的时间制作纸船,这反而忽略了语文课程应到达的要求和标准,忽略了其特点,从而不能达到教学目的。将纸船的制作使用视频或幻灯片的形式简单表达出来,既不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并调动起学生对文章学习的积极性。
(三)师生互动的“罚”与“赏”
小学语文教学中,听写在学生识字的过程中必不可少,听写是教师对学生掌握字或词等知识的最常见的形式,此形式通常存在分数或优良评价。教师对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行进评价时,时常也带着“罚”与“赏”。“罚”最常见的形式就是抄写;“赏”最为常见的形式便是成绩单上的红花和教师的一句夸赞。对于现存的这种最常见的两种形式,突显的问题会更多,小学生是思想还未健全的群体,教师在接受知识反馈时,应考虑其身心的发展,师生的互动不仅只有知识的传递,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全面培养。
三.加强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的建议
(一)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主要在于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注重尊重学生,赞赏学生,积极的参与其课程的开发,并学习新技术。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观念对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影响十分关键,互动教学理念能够紧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教师对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的理解,使其深入人心,让新课改的实行落实在实处。
(二)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活动性合理进行师生互动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开放性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死板无趣,效率低下,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是当今语文教学研究和实践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封闭性的,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现代大语文教学观强调语文教学要具有开放性。本文主要探讨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和可供选择性,教学方法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学评价整体性和综合性等方面的内容,指出语文教学有了开放性,才能从过去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保证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保证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真正地进行素质教育。
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向“以学生学为中心”
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一堂课究竟怎么上?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教师转。长此以往,学生习惯被动地学习,学习的主动性也渐渐丧失。显然,这种以教师“讲”为中心的教学,是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开发和身心发展的。比如常见的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和说明常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从教学观念上来看,教师仍然把自己作为教学的中心,担心学生读不懂课文,于是就包办代替,结果适得其反。用现代教育思想来看,不仅要看“教”,而且要看“学”,而且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上来看教师怎样教。
二、注意语文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内容有开放性,教学方法也必然要具有开放性:课本的教学与课外读本阅读指导会有不同,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存在差异,文言文教学与现代文学习指导各具特点,书本内容教学与多媒体网络信息的利用差别较大。人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每个教师的思想、气质、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教学能力不同,这便形成教师主体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单就专长而言,语文教师有的擅长书法,字写得漂亮;有的擅长讲解,声音响亮动听;有的擅长写作,文章脍炙人口;有的擅长唱歌,歌声悠扬……像著名教育专家魏书生,他的专长是“擅长商量”。他利用“擅长商量”的优势,无论到哪里上公开课,有的课甚至上课前十分钟才拿到教材,都能把课上得有声有色,收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的个性从中体现,教学风格在个性张扬中逐渐形成。
教学方法有开放性既包括教师对现有的教学方法的运用,又有对新型教学方法的创造。我国许多优秀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多数不拘一格选用教学方法,往往会有自己选择和侧重的角度,采取自己得心应手的教学方式,灵活地运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并且还结合教学创造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方法”“讲讲、读读、议议、练练”“六课型单元教学法”“自学辅导教学”“六步教学法”“尝试教学法”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创造,反映着各种独特的个人教学特点,从而形成教学艺术风格的多样化。
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是一个复杂的主体,学生的智力、个性和学风上的差异也带来了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的开放性。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教授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学生在学习时会表现出某些特别发达的智力,并倾向用不同的智力来学习。在加德纳的理论基础上,美国教育家阿姆斯特朗提出了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问题,即根据学生智力特点设计出最优的教与学的方式。这就能更好地促进教师的个性化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成功的、有效的学习者。如果所有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化,没有供学生选择的余地,怎么能够给予广大学生充分的满足呢?对于不同学生个性的发展又有何益呢?所谓“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虽然刘勰说的是文学,而教学又何尝不是如此?
三、实行多学科教学联动、整合,为师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新的课程标准取消了学科间的界限,为教学增设了“综合、探索”的领域。开设这类跨学科的、综合联动性教学活动,要求我们教师寻找各学科间的交融处,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因此,这类教学活动,学科间知识纵横贯穿,跨学科联动探索无限,长此以往,语文学科课程不断拓展、丰富,师生的综合探索能力不断得以培养提高。实施课程联动、整合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学生间的互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师生间、教师间的合作精神。所以,实行多学科教学联动、整合,不失为语文教学所探索的一种模式,所要追求的一种境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最主要的是指课堂教学组织的开放性。要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语文课堂,它不仅要有师生的双向交流,还要有生生交流,让学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的碰撞中趋向共识。同时还必须尽快改变“封闭式”小课堂教学的现状,带领学生大胆走向社会课堂,体验多彩的生活,开展多样的活动。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开放性教学,语文课就完全有可能成为学生心灵的小鸟自由飞翔的天地,成为学生思想的骏马自由奔驰的原野,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就一定能得到较快的提高。
总之,现代教学需要变除传统教学的死板,由传统的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的教学向开放的教学转变,不但是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当今时展的需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探索语文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开拓语文教学的新途径,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只有实施开放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出开放性社会所需的开拓创新型的人才。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4
一、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教学法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利用相关的辅助手段,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最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各种辅助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备,最大化地提升情境教学的效果,多媒体教学设备能够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实现声话同步,将相关的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地体现出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其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自然而然就会展现出来,也就能够投入更多的精力到相关的学习活动之中。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方式
(一)教学情境生活化
语文是一门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的影子。因此,教师在设定相关教学情境时,要保证与现实生活的关联性。现阶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比较丰富,故事性也比较强,相关的形象塑造也比较有针对性,因此,教学情境的设定就要实现情景相融。在制定教学情境时,教师要立足教材的实际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山中访友》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山中的生物比较鲜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如,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提到的事物哪些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哪些是不常见的,进而满足现阶段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学习中结合相关的生活情境,其主观能动性就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能够探索书本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差异。教学情境生活化,能够使教材与生活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助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情境
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情境教学方法。例如,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做到将语言与场景相结合。再如,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则要求教师创设能使学生身临其境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来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又如,将情境教学法渗透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道具,如音乐、图片等,人为地创设出一个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境,通过对学生的引导,使其融入其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及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的教学情境,不仅要实现生活化,还要重视书本上的内容,小学课本经过不断改编,其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已经足够,许多编书人员在编书过程中就已经考虑到相关教学情境的设置,小学课文有许多都是以对话形式出现的。例如,在小学五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中,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母亲、我、妹妹、邻居和小伙子四个形象,把课文中设置的情境完全展现出来,这样就能够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对课文深层次感情的体悟,对其中各个形象所要表达的情感也会有更清晰的认识。
(三)再创情境留出问题
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往往不会把一堂课的结束当作教学的终点,而是能够采取合适的方法对语文课堂进行延伸。一堂课刚结束,学生还没有从学习的状态中脱离出来,此时是再创情境的最佳时机,此时创设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征,再创情境留出问题。
例如,在教《风》一文时,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后体悟,可以这样提问“父亲心里就涌现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将空荡荡的屋子填满”这一句话表达了“父亲”怎么样的情绪,让学生通过这种再创情境提问的方式进一步找到学习的方向。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5
关键词 职高 语文 教学 教改
语文是中职生重要的必修课程,在其全面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中职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沿用普通高中的教学模式,使得本来重专业技能轻文化基础的中职生对语文学习提不起兴趣,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我以为要改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必须跳出语文是纯基础性课程的旧框框,在遵循语文教学基本的前提下,体现中职生的特点,增强其“适应性”。
一、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语文基础相适应
中职语文教学是继初中后语文教学的继续,然而大多数中职生语文素质较低,文化基础薄弱,对学习没兴趣。针对中职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必须控制好难易程度,循序渐进,切忌好高鹜远。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尽力以激发语文学习兴趣为主,针对学生的实际,重点进行字、词、句、文的认、释、读、写,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和提高,把德育教育和做人教育渗透在教材中,教会学生学以致用的本领,不能把对普通高中生的能力要求套用为对中职生的要求。
二、中职语文教学要与学生的实际相适应
职中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专业课程兴趣浓厚,我们应该从学生注重“实用”这一特点出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学生从语文学习中去发现各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对相关学科的探索热情。除讲究德育渗透,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还必须重视专业渗透,就是这个道理。在语文课程中,我们有必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改革。
第一,注重语言表达教学,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中职生毕业后将直接融入社会,其口头表达能力是左右着学生就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某种程度上,说比写更重要、更难。语言表达的教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将口头表达课演变为“演讲与口才”课进行教学,着重强化演讲思路、演讲语言、演讲气质及演讲效果的学习和训练,让原本枯燥的语文课成为一股活水。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第二,注重应用文教学,提高文书写作能力
应用文是处理事务,沟通关系,联系工作,商洽业务等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会写应用文是中职生必备的素质。加强应用文教学,是满足学生实际应用需要的重要途径。现行不少中职语文教材把应用文写作作为“附文”来对待,没有突出中职语文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专门对学生进行各类常见、常用应用文的教学,训练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非常受学生的欢迎。
三、中职语文教学要与教学改革的要求相适应
中职语文课不受学生欢迎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主要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陈旧,不适应学生兴趣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需求。我以为要使中职语文课充满生机,必须进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第一,全面实施多媒体教学
一本教科书、一块黑板、一只粉笔、一张嘴,这种落后的教学手段往往带来的是教学的陈旧,学生的反感。多媒体这种直观的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使多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实施成为可能,而且声音、头像的视觉刺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理应大力推广。
第二,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1.讨论式
“讨论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范围十分广泛,其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事先的精心设计和课堂宽松气氛的营造,否则就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我在教授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时,让学生在默读课文之前,就“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问题进行充分讨论,然后进行适当地点拨,这样不仅节约了时间,而且在学生们“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讨论中完成了教学目标,训练了学生的口才,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2.启发式
经常听有的语文老师说,现在的学生“启而不发”,探其究竟,其实责任不在学生,教师倒要反省自己是如何“启”的了。“启发式”教学的前提是教学的适合性、启发质疑的合理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否则“启而不发”就不足为怪了。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适宜在富有哲理的散文教学中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通过举相近的例子来启发学生,通过举一反三,变抽象为具体,变深奥为浅易。
3.情景式
创设情景,学生参与表演,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让学生体味学习的快乐。这种方法在小说、戏剧的教学中十分有效。例如,我在教《雷雨》》时,指导学生演出代替讲解,使课堂教学变严肃为游戏,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4.自主式
语文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思考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已经走过十余个年头,当中不乏对教学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生活教学法、多媒体辅导教学法和故事教学法作为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教学方法,对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工作质量的提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期望通过对这三种教学方法的分析,就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提高进行深入研究。
一、生活教学法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语文来源于生活,理应回归生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生活化教育的研究,采用生活教学法,建立语文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角度导入新知,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距离。
以修辞格知识当中比喻修辞手法的讲解为例。为了加强学生对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认知,教师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八月十五的月亮真圆啊,圆得像一轮挂在天空当中的玉盘。月亮和盘子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哪怕是小学生,他们也不会感到陌生。借用这两个学生熟悉的事物导入修辞格知识,很好地体现了生活化教育这一主张,同时化繁为简,加深了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理解。
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经验毕竟有限,这就导致他们在理解一些概念的过程中出现认知偏差。采用生活教学法,正是为了解决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这一问题。通过在课本知识与生活之间架构桥梁,帮助学生与语文建立亲密联系,降低理解课本知识的难度,教师再开展课堂教学活动,W生就不会产生抵触心理。
二、多媒体教学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班班通、电子书包、电子白板技术等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出现,为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巨大便利。教师应当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为小学语文课堂注入新鲜血液。
以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间休息时间,跟学生玩一次“听音频、猜名字”的游戏:多媒体随机播放树叶飘动、蟋蟀振动翅膀、大雁鸣叫、谷粒绽开等声音,学生进行抢答,比一比,谁猜的最多。《听听,秋的声音》是一首现代诗歌,小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难度。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一组秋的声音,可以调动学生多感官体验,加深学生对诗歌内容的印象,促使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多媒体教学法的应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了课堂容量,有助于教学品质的提高。但是另一方面,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小学生年纪小,注意力易分散,容易被课堂之外的东西吸引。在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教学设备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让那些华而不实的课件分散学生注意力。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语文学习品质的培养更是百害而无一利。建议在课间休息的十分钟播放视频、音频或者图片资料,以免课上分散学生注意力,耽误教学进度。
三、故事教学法
瑞典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不会区分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在成人看来无生命的东西,在儿童眼里都是活的、有意识的。”仔细观察专心致志的儿童,你会发现它们常常把周围的世界与想象中的世界艺术般结合起来,并渴望进入这个世界。故事的存在为儿童进入这个世界提供了契机,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尤其对小学生而言,故事的魅力是巨大的。
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这当中选入了众多优秀故事:早期神话传说,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经典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衣、巨人的花园等。这些故事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奇妙的世界,对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有着强烈的号
召力。
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故事教学的研究,巧妙利用故事唤醒学生的语文学习主体意识,促使学生通过对故事的学习,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故事时,可以开展课本剧表演比赛,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这一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除了本文提到的这三种教学方法,比较典型的还有情境教学法、趣味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等等。正所谓“教无定法,贵在有法”,这些教学方法之间并不是相互分割的关系,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将这几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使用,以此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