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消费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研究消费的意义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消费价值取向;内衣消费决策;群体划分

消费价值取向是指消费者基于自己的价值观进行消费时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消费者的价值取向影响和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选择。消费价值取向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并且随着人口、购买力和购买动机及其他环境因素的作用结果而不断地发生变化。

一 调研内容、方法及对象

问卷设置是基于美国著名营销学者Sheth,Newman and Gross,(1991)的五种消费价值维度,采用Likert五级量表衡量。浙江省18岁以上城市女性为调研对象,共发出问卷500份,扣除无效问卷,剩431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6.2%。样本分布如下表所示。

二 调研结果分析

研究首先审视回收问卷的有效性及可信度,Cronbach's Alphaa值为0.817,具有较高可信性。

(1)功能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功能价值是指产品具有满足效用或功能目的的实体属性。功能价值取向维度下设置了价格因子、功能性因子、品质因子、包装因子、新旧度因子,各因子所对应选题及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内衣的品质因子平均得分4.17,可见消费者非常同意内衣的品质重要性,内衣的品质直接会影响顾客的消费决策。产品功能性因子得分3.77,消费者整体还是有点注重内衣的功能性,其中女性随着年龄和已婚已育情况的转变,对内衣的功能重视度会有所增加;“价格因子”和“包装因子”得分相当,不到3分,表明包装及广告仅对顾客起到一定影响作用,但不会决定顾客的消费决策;“新旧度因子”平均得分2.62,表示消费者不赞成内衣损坏或很旧的时候才会购买新内衣。可见随着物质条件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内衣本能层次的需求逐渐减少,消费者购买内衣精神层次的需求增加。

(2)情感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产品或品牌若具有改变消费者情感或情绪状态的能力或效用,则此产品具有情感价值。情感价值取向维度下设置了内衣穿着搭配因子、迎合异性心理因子、服务和陈列因子和自身审美因子,各因子所对应选题及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内衣的自身审美因子平均得分4.06,可见将消费者划分不同的群体,研究其兴趣爱好、审美倾向以及平日的衣生活和消费习惯对企业尤其是设计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内衣穿着搭配因子平均得分3.5,随着经济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内衣的穿着与搭配重视度会呈上升趋势;迎合异性心里因子持“一般”态度居多,可看出女性大多数穿着内衣是为了迎合自己的审美,不过设计师在开发款式的时候还是要考虑到一些异性审美因素。服务与陈列因子得分3.32,由此可看出导购的专业素养和店面陈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顾客的消费决策,许多公司已经将店面陈列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专门负责平日店铺商品摆放和节假日商品促销策划等。

(3)社会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一个产品或品牌能使消费者与其他社会群体联结,提高消费者效用的则是该产品具有社会价值。具有社会价值属性的商品可以体现消费者的品味、爱好和地位,帮助消费者提升自我形象,获得社会认可。该维度主要以品牌为中心,设置了品牌口碑因子、品牌象征性因子、产品形象因子和品牌传播因子。各因子所对应选题及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品牌口碑因子持“同意”态度占比高达77%,可见消费者对品牌产品的信赖,企业走品牌化道路的必要性;产品形象因子平均得分3.67,表示消费者固然喜爱品牌产品,但是购买时还是会考虑产品是否适合自己,因此企业的形象和风格定位是传递产品与顾客之间的桥梁,是企业走品牌化道路的第一步。品牌传播因子得分3.29,消费者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受到身边亲朋好友的影响。消费者之间的口碑相传对于品牌传播是有一定作用的,企业的任务不仅是要卖掉产品还需要树立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和地位。品牌象征性因子持“同意”态度居多,由此可见虽然内衣虽是贴身衣物,但是内衣所包含的信息如品牌、款式、材质等是可以体现一个人社会属性的。

(4)尝新性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尝新性价值,是指一个产品或品牌具有引起消费者的好奇心,提供新奇感,或是满足消费者对新鲜事物的追求能力。该维度下设置了内衣流行关注度因子、内衣设计满意度因子、品牌尝新因子和风格尝新因子。各因子所对应选题及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内衣流行关注度因子为2.9分,说明消费者整体对内衣流行信息关注不多。内衣设计满意度因子平均得分3.24说明消费者对目前内衣创新性不是很满意;品牌尝新因子和风格尝新因子均刚超过3分,可见尝新价值取向下的各个因子对于消费者决策起不到主导性作用,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顾客消费行为的发生。因尝新价值而驱动的购买行为,是一些不是为了满足功能需求或其他需求的产品。因此对内衣企业来说,创新性是新产品和新服务采用的倾向,这个观念在品牌忠诚度、购买决策、消费者偏好与沟通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5)条件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决策的影响分析及建议

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特殊条件或情景下的消费需求则该产品具有条件价值。该下设置了促销因子、从众因子、特殊情景因子。各因子所对应选题及调研结果如下表所示:

从条件价值取向下的三个价值因子的平均得分来看,促销因子平均3.54得分最高,可见打折促销这类活动对于消费者所具有的吸引力。打折促销刺激并挖掘消费者潜在的购物欲望,由原本隐形不打算消费变为显性。从众因子得分最低2.55,说明现在的消费者跟风从众心理越来越少,更加期待适合自己的产品。特殊情景因子接近3分,说明特殊情景下女性对内衣的需求会视情况而定。

三 结论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消费价值取向对女性内衣消费的影响,是女性产生消费决策和发生消费行为的导向性因素。顾客消费价值取向是决定市场竞争趋向的根源性因素,是市场看不见的主宰。根据消费价值取向对群体进行划分具有战略性意义,把握不同消费群体的价值取向,对消费者在其购物决策时的因素进行分析,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该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掌握它们的兴趣爱好、消费特征,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第一步。消费者价值取向可以帮助企业了解顾客购物决策时的影响因素,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先进的销售策略。

参考文献

[1] 韩小芸,梁培当,杨莹.会展客户关系管理[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8,P30-37。

[2] 刘恩乐.内衣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8.11,P17-18

[3]汤学俊.营销战略规划与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4, P65-70。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卷烟;顾客体验;消费者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T-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3-0-02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外烟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反烟浪潮的到来,我国的烟草行业面临巨大的挑战。在烟草行业中引入顾客体验是烟草行业竞争发展的必然。

一、基于顾客体验的消费者满意度研究意义

一方面,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卷烟品种逐渐丰富,消费者对卷烟产品的选择日趋多样化,致使卷烟买方市场的形成,烟草行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另一方面,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烟草行业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一)根据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到2004年,卷烟的进口关税已由原先的65%将为25%,我国卷烟产品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外烟市场份额逐渐增加。

(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卫生组织掀起的反烟浪潮促使人们更注重卫生和健康问题。

(三)国外大多卷烟企业拥有一套成熟的以降焦技术为核心的烟草产品生产工艺,而我国国内的生产技术仍相对落后,可见从产品本身看,国内卷烟行业已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了解顾客体验对卷烟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本文探讨顾客体验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作用。具体而言具有如下研究意义:

1、本文结合我国卷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特点,通过分析烟草行业的现状,可以将企业把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目标提高战略层次。

2、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顾客体验能否显著影响卷烟消费者的满意度。

3、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顾客体验,并建立模型,探讨顾客体验如何影响消费者满意度,有助于烟草企业寻求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顾客体验的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综述

国内学者对满意度测评进行了系统性研究。王永清、严浩仁(2000)对消费者满意度的测评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二维分析模型,并进行验证;李卫星(2001)通过灰色系统分析法解决了消费者满意度测评中的信息不足问题,从而增加测评的准确性;李冠(2001)通过模糊集合论和DEA方法进行消费者满意度的测评;林元雄(2002)从消费者测评体系的步骤出发,对该测评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王季等人根据Leeuwen,Quick和Daniel在2002年建立的“体育观众满意度模型”(SSSM)研究我国足球联赛的观众满意度,通过将“体育营销理论”、“社会认同理论”等作为模型的基础,为进一步研究观众满意度提供可能;钱晓贤(2006)从公交服务质量的构成要素入手,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结合,建立了基于乘客满意度的常规公共交通服务质量指标评价体系。

从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看出,基于顾客体验的消费者满意度研究的思路是通过分析顾客体验与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针对不同行业,设定顾客体验维度及具体的二级指标,从而构建消费者满意度模型。在烟草行业,目前还没有基于体验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三、基于体验的顾客满意度模型的构建

(一)卷烟行业消费者满意度模型构建

根据对卷烟行业消费者行为的分析,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出发,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卷烟行业消费者满意度模型。

图1 卷烟产品消费者满意度模型

此模型主要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出发,结合卷烟行业的特殊性,剔除一些影响较小的变量,增加了一些重要的影响变量,在此,对本文的模型进行简单的描述:

1、本文设定的指标包括卷烟品质、卷烟功效、卷烟价格、外观设计、形象及服务水平等六个指标。

2、本文按照体验层次的高低,同时根据学术界对于顾客体验的已有研究,由低到高将顾客体验分为功能体验、审美体验和过程体验三个维度。

3、六个指标分别属于这三个维度,通过这三个维度来找出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

4、模型根据卷烟产品的购买特点以及模型分析的出发点,在学术界已有的顾客满意度模型基础上,剔除了一些影响相对过小的因素。

(二)模型指标的筛选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顾客体验角度出发,对卷烟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进行分析,对于消费者满意度的研究,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学者进行了研究,本文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结合卷烟消费的个性特点,在传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的归纳,得到初步的指标体系。

卷烟行业的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包括多个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层次化结构角度出发,逐层对指标体系进行细化、分析,尽可能将问题条理化,逻辑化,构建层次分析模型,将卷烟行业消费者满意度的测评问题逐步分解。将各个元素按照属性分类为不同层次,高层次元素支配下一层次的元素。由层次分析法原理,将卷烟行业消费者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个层次。其中目标层是消费者满意度,准则层是根据卷烟消费特点,所确定的直接影响消费者满意度的因素,指标层则是需要具体测度的因素。

表1 卷烟消费者满意指标体系

前文针对卷烟行业,把体验分为3个维度,即功能体验、审美体验和过程体验这三个维度,其中功能体验侧重于顾客的认知,把消费过程中对卷烟最本质的需求作为体验线索,主要包括卷烟品质、卷烟功效和卷烟价格等,而卷烟品质还可以细分为烟丝质量、保质期限、焦油含量及刺激性水平等指标,卷烟功效分为卷烟类型、烟味浓度及口味优度等指标,卷烟价格分为价格合理性、价格敏感性和获取成本等指标;审美体验则包括外观设计及形象等,具体而言,外观设计分为包装规格、烟支外型设计、店面装修水平和店面环境等级等指标,形象包括标识形象、品牌信誉、文化形象及企业信誉等指标;过程体验是最高层次的体验,在本模型中体现为服务水平,具体包括服务及时性、服务有效性、服务连续性及服务态度等指标。因此本文的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

四、基于模型的结论与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在本文最终确定的指标体系中,由顾客体验的相关理论,我们对准则层的各指标进行了具体分析,在准则层的指标中,卷烟品质卷烟功效及卷烟价格可以归属于顾客体验中的功能体验,卷烟的包装设计、零售商店面设计和形象属于审美体验,服务水平构成了过程体验,功能体验、审美体验以及过程体验是顾客体验的三个维度,直接对目标层的消费者满意度形成影响。这是由于在本文设定的模型中,顾客的体验价值直接体现在了卷烟品质等准则层指标上,因此在本文的研究结果中,顾客体验直接形成了对消费者满意度的影响。

(二)在顾客体验的三个维度的影响力上,隶属于功能体验卷烟品质与卷烟功效所占比重要明显高于隶属于审美体验和过程体验的指标所占比重,这证明了前文对于卷烟产品消费特点的分析:卷烟产品消费者在进行消费时,对于产品的关注程度要大于对于服务、外观的关注程度。消费者在进行行为决策时,产品的功能性产生主要影响。

(三)在功能体验维度中,卷烟品质和卷烟功效相对于卷烟价格对消费者满意度影响较大。其中,卷烟功效中的卷烟类型、烟味浓度和口味优度相对于其他二级指标所占的权重是最大的,同时卷烟品质中的烟丝质量、焦油质量和刺激性水平也占绝一定的权重,而卷烟价格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则较低。

(四)在审美体验维度中,产品的外形设计和标识形象也拥有一定的权重,尽管同品质、功效等指标相比,权重较小,但也对消费者满意度产生作用,说明了消费者在选择卷烟产品时,对卷烟的关注开始向低危害性和高档偏移,逐渐增加了这两方面的需求。

(五)过程体验主要体现在服务上,包括服务及时性、服务有效性和服务态度,但是这三个指标对满意度的影响较小,这也较符合我们的逻辑,因为顾客通常都是在营业点购买完之后就离开,极少在营业点直接消费,以及由于卷烟产品快速消费的特点,因此企业的服务水平高低相对不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卫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指数评价[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报,2001,(4):8-11.

[2]林元雄.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初探[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2,(7):21-23.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3

关键词:医药 连锁 营销策略 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12-040-02

一、消费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现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商品供应丰富,消费者选择余地增大,消费需求复杂多变,形成了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商品销售日益困难。企业必须调查消费需求的信息,研究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研究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研制符合消费需求的产品,制定相应的市场营销策略,以需定产,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扩大产品销售,改善经营管理水平。

2.有利于正确引导消费需求。引导消费既是国家和社会的任务,也是企业的任务。引导消费主要表现在引导消费者奖励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3.有利于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与法规。国家的经济政策与法规是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必须以市场商品供应与消费需求的客观状况为依据。只有透彻的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心理的规律性,把握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各项要素,准确地预测消费需求的变动趋势,才能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工商管理政策和各项法律,实现商品供应与商品需求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地发展。

4.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决定着人类能否生存以及能否健康地生存。研究消费者行为和心理有助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需求,减少无益消费和有害消费,减少污染,收回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的市场现状

我国经济日益与国际接轨,医药行业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国际国内竞争压力,医药工商企业为获得生存发展面临着只有搞好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路径选择。

连锁药店把独立的、分散的药店联合起来,形成覆盖面很广的大规模销售体系。作为现代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实质是把社会化大生产的分工理论运用到商业领域里,它们分工明确,相互协调,形成规模效应,共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连锁药店是将成功的经营模式在任何市场迅速地复制,它出售的是一种‘赚钱方法’,因此,它可以迅速吸引社会上一些闲散资金,风险共享,共同发展。”一业内人士指出。诸多“诱惑”使得各种资源迅速砸向连锁。

在竞争力方面国内医药物流企业整体上处在弱势,流通体系落后。医药流通市场在转变过程中,竞争秩序混乱,整体不成熟。我国医药物流“一小二多三低”(企业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重复多;大部分产品技术含量低,新药研究开发能力低,管理能力及经济效益低),缺少集中性和竞争能力,渠道建设不规范。流通市场分销渠道混乱,批发、连锁企业对渠道控制能力弱,未与上下游建立信息反馈体系。信息流存在障碍,不能实现共享,供应链中对上游缺少及时反馈,对下游缺少支持能力。另外,数据采集分析功能弱,系统管理方式滞慢,导致业务数据采集不及时、不准确,更缺少信息的挖掘分析功能。因此,国内医药物流企业的弱势导致整体的竞争能力低下,总体表现效率低。

三、建立医药连锁企业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的第一要素,它是其他要素的载体与作用对象,没有一个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的一切营销工作无从谈起。一般产品是如此,医药行业、医药产品也不例外。因此认真研究医药产品的内涵、发展规律,对于医药企业做好营销工作,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无疑有着特殊意义。

1.医药产品品牌战略。品牌是企业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是产品整体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医药企业应努力争创名牌,保护名牌,这是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品牌名称是指品牌中可以用语言称呼的部分,即品牌中的可读部分。如“三九感冒灵”,“感康”,“金施尔康”,“黄金搭档”,“脑白金”等。药品的品牌名称通常由药品商品名构成。药品的商品名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方可在包装、标签上使用。

2.医药产品包装策略。药品包装是整体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品的外在质量,是消费者购买选择的重要依据。对于药品而言,包装具有保护医药商品的作用,便于运输、携带和贮存的作用,指导消费、便于使用的作用,美化商品、促进销售的作用,增加利润的作用。

产品的包装说明是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宣传产品功效,增加消费者对药品的了解,指导正确消费等方面有重大作用。特别是药品实行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后,包装说明就更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人民用药安全。

包装说明的内容一般包括:药品的疗效,药品的使用方法,药品的有效期,药品的售后服务。

作为一个医药连锁企业,在其的经营中关于产品策略运用也是很必要的。因为药品是一种很特殊的商品,人人都需要药品,但却不是时时都需要药品。人们只有在生病或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药店买一些药品或保健品,这样药品的需求量就远远小于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数量。

随着我国社保制度的完善,我国医疗保险已基本覆盖大多数公民。但是,人们生病买药的时候毕竟很少,而医保卡里的钱却只能买药不能变现,这的确困扰了不少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药店采取了扩大经营范围的方法,在药店专门的区域设置日常生活必须品的销售区,例如:洗发水、香皂、沐浴露、面膜、洗洁精、洗衣粉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这样会吸引更多的顾客来店消费。

在药品的销售中,药店不仅应该销售处方药和非处方药,还应该销售一些医疗器械,以便为消费者提供更周到、快捷的服务。例如:药店可以销售血压计、血糖仪、轮椅、按摩椅、洗脚盆等,尽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方便。

3.医药连锁企业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由于药品是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特殊商品,在药品零售市场上,大多数药品的使用和疗效不易为一般消费者所掌握,消费者购药行为多数是由第三者(即医生)决定,需按医生的处方到药房付款取药,因此药品的消费对于药品价格的约束力很弱。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包括一些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都对药品价格实行不同程度的管制,我国政府也不例外。

由于药品的购买或消费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具有垄断性与福利性,消费者购药行为多数是由第三者(即医生)决定,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药品的消费上基本处于被动状态;药品的购销与费用的支付有政府、药品企业、保险公司、医院与消费者等多方参与,所以其价格的管理比其他商品要复杂得多,为了确保全社会药品价格合理及药厂、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病人的多方利益,世界各国政府都比较重视药品价格的管理,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管理以保持药品价格的稳定或阻止药品价格过快上涨。

目前我国药品价格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政府定价和市场调节定价。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了《药品政府定价办法》,凡列入政府定价目录中的药品,企业均不得自行制定药价,一律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此办法制定公布药品的最高零售价。

影响药品价格的其他因素还有:市场需求、市场竞争、消费者的价格心理、国家价格政策、产品在生命周期中的位置和企业状况。此外,在与国际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的今天,国际市场上同类药品的价格水平将越来越多地影响其在国内药品市场的价格,这也是医药企业制定药品价格时所不能忽视的。

合理药品价格的标准是其价格既受消费者欢迎又使企业满意且具有相当的竞争力。医药企业在确定药品价格时至少必须考虑三个主要因素:产品成本、竞争者和替代品价格、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并且药品价格必须处于产品成本与消费者认知价值所组成的两个极端之间。产品成本是其价格最低下限,如果价格低于成本则企业无利可图;消费者认知价值(或心理预期价格)是其价格的最高上限。医药企业的药品价格必然处于这两者之间并需充分考虑竞争因素。

由于药品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医药企业十分重视定价策略,常常把它作为进入市场和争夺市场的有力武器。药品价格的制定,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决策过程,营销人员必须根据不同产品或市场情况,采取灵活多变的定价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企业预期目标。医药企业定价策略的关键目标在于:如何把药品价格定得既能为购买者所接受,又能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

在药店的药品销售中,药品的价格的确可以影响销售,但是影响并不是很大。因为在消费者生病时药品是必须购买的,唯一的价格影响只能是买哪个品牌的药品。我认为,大多数消费者都比较重视医药生产企业的知名度,消费者喜欢购买老的医药生产企业生产的药品,所以,在储备药品时,应该尽量选择知名度高的药品生产企业,这样有利于药店药品的销售,也不必为了追求销量而压低药价,确保了利润的最大化。

4.医药连锁企业市场营销的渠道策略。营销渠道是产品从生产企业到最终消费者的过程中所经过的各个中间环节连接起来的渠道。任何产品只有送到消费者手中才是现实的商品,才能获得利润,实现企业的市场营销目标。

营销渠道策略是企业市场营销组合中的一个重要策略,其他策略的实施都要通过渠道发生作用。因此,对于医药企业而言,了解通常营销渠道的类型、合理选择合作伙伴、加强渠道的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而且也是企业进行市场营销的关键。营销渠道既是产品的销售通道,也是产品导入市场的路径,更是企业感触市场的“神经末梢”。所以,医药企业应充分重视营销渠道的建立与维护工作。

药品营销渠道的类型分为OTC药品营销渠道和处方药品营销渠道。

(1)OTC药品营销渠道类型。

①医药生产企业――零售药店――个人消费者

②医药生产企业――商――零售药店――消费者

③医药生产企业――商――医药商业批发公司――零售药店――消费者

④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批发公司――零售药店――消费者

(2)处方药品营销渠道的类型。

①医药生产企业――医疗单位――个人消费者

②医药生产企业――商――医疗单位――个人消费者

③医药生产企业――商――医药商业批发公司――医疗单位――个人消费者

④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商业批发公司――医疗单位――个人消费者

医药零售商的经营活动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医药生产企业在选择合适的零售商时需根据药品的不同类型,并按国家相关规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由于处方药必须凭医生处方才可销售,因而处方药品需要进入医院或指定的零售药店。而OTC药品则可将重点放在零售药店。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新的消费模式。尤其是相对于传统药店,网上药店可以保护个人隐私,提供专家意见,这些优势决定了网上销售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药品销售模式。而在市场营销渠道日益缩短、终端销售受到广泛关注的趋势影响下,零售商在渠道中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我国医药管理制度的健全、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铺开,可以预见,医药零售业特别是OTC药品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据笔者所知,现在药店的进货渠道基本上都是通过中间商来完成的,药品生产企业基本不会和具体医药门店进行业务往来,而是通过第三方物流来采购药品。第三方物流可以许多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许多种药品,而药品销售门店也并不是只和一个第三方药品物流公司合作,这样既没有和不同药品生产企业沟通时带来的麻烦,也方便了配送的环节。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4

1 试验基本情况

1.1试验地点及气候条件

试验地位于泽普县一乡十三村,地势平坦,土壤肥力中下等,土壤类型为灌淤土,质地为壤土。全年无霜期212天,≥10℃的积温为4350.9℃,年降水量47.4mm,气候干旱,属灌耕田。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氮磷钾3因素、4水平共14个处理,3414类回归设计。试验不设重复,随机排列。

2 记载与收获

生育期记载包括播种期、出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抽穗期、开花期、成熟期。生育期内重点记载小麦的分蘖数、成穗数、株高。小区收获按实产计,分收分打,分别测定千粒重、穗长、穗重、穗粒数。

3 结果与分析

肥料利用率%=(全肥区作物吸收该养分量-不施该养分区作物吸收养分量)/(肥料用量×肥料中该养分含量),小麦每100kg籽粒吸收N、P2O5、K2O的含量分别按2.82kg、1.25kg、2.5kg计算。

由表1分析可见:冬小麦产量、氮肥利用率、增产率、投产比及施肥效益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呈现降低趋势,说明小麦的生长虽然离不开氮肥,但是施用过多氮肥反而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由表2分析可见:当氮肥和钾肥在中等肥力水平,磷肥的施用量为13.04kg/667m2时,磷肥的增产率及施肥效益较高,继续提高磷肥的用量,产量减少,当磷肥的用量达到19.57kg/667m2时,施肥效益仅为21.4元/667m2。因此,生产上应适当控制磷肥施用量,以免过量施磷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由表3可见:钾的三个施肥水平的投产比、钾肥利用率及施肥效益,低钾施肥水平和高钾施肥水平均不适合农业生产。

4 回归分析

针对本试验地N、P、K三种肥料因素的用量,将施纯养分量和养分、产品价格及各小区产量输入平衡施肥田间试验数据处理系统,进行三元二次回归方程分析。肥料及小麦当年价格为:N4.29元/kg,P2O57.8元/kg,K2O8.5元/kg,小麦213元/kg。

分析结果(以下:Y=产量,N=N,P=P2O5K=K2O)NPK三因子肥料效应方程为:Y=190.5936+15.4807N+3.5672P+40.038K-0.4724N2-1.2476P2-15.7192K2+0.483NP-0.3453NK+3.1609PK

R值为0.976,模型拟合效果好。依据模型得出:最佳施肥量纯N为16.26kg/667m2,P2O5为4.97kg/667m2,K2O为1.47kg/667m2,最佳产量为383.05kg/667m2;最大施肥量纯N为19.56kg/667m2,P2O5为7.52kg/667m2,K2O为1.82kg/667m2,产量为391.74kg/667m2。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 交通运输; 能源消耗; 节能

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费较快,是对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快速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逐步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通过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交通方式转变、结构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交通运输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交通运输领域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1 交通运输与能源消费

中国的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但从近年来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来看,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迅猛,超过了第一、第二产业3个百分点左右。第三产业将逐步成为主要的能源消费产业,而交通运输是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的,占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的一半以上。

能源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交通运输的发展离不开能源消费。与交通运输紧密相关的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实现物流合理化、社会化、现代化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广大企业的共识。然而物流活动的增加势必造成能源消费,加重空气污染和废弃物污染等,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负面影响。

因此,研究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消耗情况,并提出节能对策及建议,对现代物流业及整个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现状

交通运输是物流的重要节点,从制造业、商贸流通业等企业物流以及第三方物流来说,都是主要的能源消费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大量碳排放。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整理,交通运输、仓储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占据了全国各行业能源消费总量一定的比重(表1)。

根据《IPCC清单指南》(2006),全国的碳排放量计算公式为:

2.1 铁路运输

近年来,我国铁路运输市场快速发展,无论从客货运量、客货周转率、营运里程来看,都在逐年增加,并且已初步建立了全国覆盖的铁路运营网络。仅2005年,客运量68268万人,客运周转率449461百万人公里;货运量97318万吨,货运周转率1360682百万吨公里。当年,铁路运输量能源消耗折标煤为22474670吨[1],排碳量约为4270.9万吨。

铁路机车的使用主要为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采用煤炭、燃油(主要成分为柴油)、电力作为能源驱动。在1990年到2005年间,铁路运输领域逐步淘汰了能源消费量较大的蒸汽机车,提高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使用率,在铁路运量大幅增长的同时能源消费并未大幅增长,相对的铁路运输单位能耗大幅度下降。

2.2 公路运输

我国公路交通发展迅速,公路通车里程有较大的增长,公路运输量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169.74亿人,旅客周转量9292.08亿人公里;2005年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134.18亿吨,货物周转量8693.19亿吨公里。到了2007年,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223.7亿人,旅客周转量21530.3亿人公里;全社会完成公路货运量225.3亿吨,货物周转量99180.5亿吨公里。相比,全社会完成公路客运量提高了66.7%,旅客周转量提高147.7%,公路货运量提高67.9%,货物周转量提高360.7%。

公路消费的主要能源消费为成品油,在交通运输领域能源消费比重较大的领域。随着公路交通的运转的水平和需求的极速增长,2007年全年,公路交通运输平均油耗达到7138090万升[5],排碳量约为15450.9万吨。同时,家庭汽车时代的到来及营业性运输快速发展,公路交通的燃油消费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在公路运输中,重要的分支为城市公用交通。公共交通方式主要包括市内公共汽车、有轨、无轨电车、出租汽车、地铁、轻轨等快速轨道交通、以及索道、缆车等。目前承担公共城市客运的载体为公共汽车和电车。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消费的主要能源为石油产品汽、柴油、燃汽、电力等。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公交工具的多元化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规模的不断扩大,能源消费总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均处于增长与变化中。

2.3 航空运输

航空运输属于周期性行业,其发展趋势与GDP发展呈现正相关性。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中国民航运输业一致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航空运输主要使用航空煤油。近年来,随着航空需求的快速增长,航空运输机规模的不断扩大,民航公司的不断扩张、增减,航空运输量大幅度增长,油耗也较快增长,但由于航空运输领域的统筹规划,使得航线运营组织优化、机队结构优化,航空运输能源消费效率水平也有明显提高。

以2006年为例,国内外航线累计完成总周转量30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15968万人次;国内外货邮运输完成349万吨。而06年消费折标煤为1000.5万吨,排碳量约为1901.3万吨。

2.4 水路运输

水路货运总量持续快速增长。水路运输通过各种交通运输船舶承担货物或者旅客运输活动,在内河、近洋、远洋运输。运输船舶主要的能源消耗为燃料油和柴油。2005年全社会完成水路货运量21.96亿吨,货物周转量49672.28亿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02亿人,旅客周转量67.77亿人公里;同时,通过集装箱进行的水路运输,提升速度更快,2005年比上年的运输集装箱使用增长20.9%,货运量增长38.0%,其中远洋集装箱货运也有15.6%和34.6%的提升。2005年水运燃油消耗量为1356万吨,排碳量约为4196.8万吨。

由于近年来船舶大型化、能源消耗的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运营组织优化等因素作用,船舶综合单位能源消耗呈现明显下降趋势。

通过以上数据统计和测算结果(表5)表明,航空运输能源消耗最大,铁路运输能源消耗最小。

但由于不同的运输方式,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支持加强铁路运输方式使用的同时,更要突出多式联运的协调运作模式。

除了以上几种重要的交通运输模式,还有:

2.5 管道运输

管道是输送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运输方式之一。由于管道运输承运的货物类别具有较大局限性,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所占比重较小。

3 交通运输领域节能及对策建议

3.1 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途径

在交通运输领域,大量的能源使用,势必造成碳排问题。从根本上解决运输中的能源消耗,才是减排的根本性解决办法。因此,从道路运输来看,改变营运车辆的构成,鼓励发展低能耗、小排量、新能源车,提高燃油效率;提高公路质量;改变运输组织管理,尤其是客、货运站的布局,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公路网络运行效率。从航空运输来看,从水路运输来看,推动船舶大型化,并优化船队结构,提高船舶载重量利用率,使用节能设备和优化作业流程实现节能。从能源种类看,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减少石化燃料的使用,如加强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的能源来源和应用;从交通运输设备来看,加强研制开发新能源、新动力运输设备,加大使用节能设备力度。

3.2 加强交通运输领域节能管理,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监管

为了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作为经济的支撑和服务的物流行业,要从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监管多做文章,按照企业生产、服务效益和排碳量的高低,来制定合理的排碳标准,惩罚分别;同时,加强宣传,普及低碳观念,加强低碳与环境、生活、健康的关系,强调低碳在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和正确引导,提高企业领导和员工自觉、自愿低碳生产、经营的观念,实现企业良性、健康发展。

3.3 加强物流合理化运输,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实现系统节能

通过运输联盟和正确引导,加强物流合理化运输。在公路货运方面,减少零担运输,强化运输的组织和协调,化零为整,增加整车货运;在水运方面,通过加船减速,减少燃油成本;在航运方面,进行有效地航空联合,共享航空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减排;铁路运输是相对于其他运输方式,最低碳最绿色的,因此,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优化运输结构能够有效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达到系统节能的目的。例如调整旅客运输结构,发展高速铁路和快速轨道交通,调整货运结构,充分利用铁路和水路运输,调整城市交通结构,进行运输合理化规划,真正实现运输节能。

[参考文献]

[1]李连成,我国交通运输业能源利用效率及发展趋势[J],交通发展,2008年第3期

[2] Voluntary Reporting of Greenhouse Gases,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Ent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Form EIA-1605(2007)

[3]贾顺平,中国交通运输能源消耗水平测算与分析[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年第10期

[4]沈俊,交通运输业节能减排国际管理手段及启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04)

[5]吴文化,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和排放与典型国家的比较[J]. 中国能源,2007(10)

[6]杨涛,交通运输业绿色投入产出模型的理论研究[A]. 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与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 2005

研究消费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品牌信息;社会责任;品牌信任;品牌依恋

一、 引言

本文将整合现有品牌信息的研究成果,通过划分品牌信息维度、引入品牌信任变量来构建品牌信息影响消费者品牌依恋的作用关系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清晰品牌信息的维度结构,明确品牌信息影响消费者品牌依恋的作用关系路径,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为企业创建强势品牌提供有价值的管理借鉴。

二、 研究模型及假设

1. 品牌信息对品牌依恋的直接影响。按照信息经济学的观点,企业为了改善交易状况和降低信息非对称程度,选择品牌作为信息传递的载体,试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地向消费者传递同企业、产品和服务等相关的信息。在企业品牌管理实践中,品牌信息的传递包括两个渠道:一是公开传播信息,即针对某种产品、服务、商业组织或个人,通过印刷、广播或口碑传播等媒介对同品牌相关的信息进行传播;二是营销传播信息,通过企业控制的品牌营销活动,向关注者传递包括属性、价值、文化和个性等信息。通过公开传播渠道,品牌可以向消费者传递涵盖企业能力、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联想信息;而通过营销传播渠道,品牌可以展示出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功能性、享乐性等方面的利益信息。因此在本文研究中,我们将品牌信息划分为功能信息、享乐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三个维度。

品牌的功能信息是品牌向消费者传递的有关产品或服务在基本功能、效用或实体绩效等方面的外在利益信息,而享乐信息则涵盖产品或服务为消费者创造出的内在利益信息,包括内在刺激、娱乐审美、社会展示和自我尊重等方面。消费者通过对功能信息和享乐信息的识别,可以详细地了解品牌能够为自己提供的可利用资源。当品牌提供的功能性信息资源同消费者自我相关时,这些信息就会赋予消费者一种自我效能感,有助于消费者实现预期的目标;而当品牌提供消费者需要的享乐性资源时,它就会通过提供知觉刺激、沉浸快乐和心灵慰藉等乐趣来丰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要,同时还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象征性需要,如为消费者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 实现消费者的社会认同、提升消费者的自尊等;这些自我一致性特征的组合可以促使消费者形成对品牌的情感依恋。社会责任信息涉及品牌企业在社会福利、员工待遇和消费者利益等方面采取的行动和努力。正面的社会责任信息能够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同情心,从而引发消费者对品牌产生更多关注。由于消费者具有自我一致性需求,他们将更加偏爱那些同自己具有同样社会责任感的品牌,会对传播正面社会责任信息的品牌保持更加亲密的关系,从而推动品牌依恋的形成。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功能信息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品牌依恋;

假设2:享乐信息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品牌依恋;

假设3:社会责任信息能够直接正向影响品牌依恋。

2. 品牌信息对品牌依恋的间接影响。品牌信任是在风险情境下消费者对品牌的可靠性、 可依赖程度的信心期望。在消费者同品牌的持续接触过程中,企业以品牌作为信号为消费者传递着可靠性、诚实度和责任感等方面的信息,而消费者通过对这些信息的不断获取和积累,逐渐形成对品牌的理性预期和情感信任,并在这种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形成自我同品牌的联结,进而产生品牌依恋。因此,本文认为品牌信任在品牌信息对品牌依恋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从品牌信息的维度层面上来看,功能信息包含满足消费者基本效用需求的内容,代表品牌产品或服务供应商的信誉,影响消费者对品牌可靠性的信赖;享乐信息的传播有助于消费者对品牌提供的知觉、情感和社会等享乐性利益的认知,能够展示出品牌的价值创造能力和象征互动性,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关系;社会责任信息使消费者对品牌的真诚性、 责任感和仁爱心等方面有所认识,进而影响其对品牌的信任水平。总体来看,三维度的品牌信息能够为消费者展示品牌所拥有的可靠性、诚实度和责任感,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程度。而基于这些品牌信息产生的信任又是品牌依恋形成的一个重要动因。当消费者同品牌形成信任关系时,消费者相信品牌能够为他们提供自我相关的物质、知识和社会等品牌资源。这种积极态度能够促进消费者个性化自我和公众化自我的形成,有助于强化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自我相关性,进而推动消费者对品牌依恋情感的形成。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4:功能信息能够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依恋;

假设5:享乐信息能够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依恋;

假设6:社会责任信息能够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依恋。

3. 理论模型。根据以上的理论推演和思辨归纳,本文建立了功能信息、享乐信息、社会责任信息、品牌信任和品牌依恋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三、 研究方法设计

1. 变量测量。本研究需要测量的变量共有五个,其中品牌信息维度三个:功能信息、享乐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以及品牌信任和品牌依恋。按照国际上规范的双向互译法,参照相关研究文献中的量表内容,本研究确定了相关变量题项的中文译本,如表1所示。其中,功能信息和享乐信息测量来自于Sweeney和Soutar、Holbrook的研究,社会责任信息测量来自于谢毅和彭泗清的研究,品牌信任的测量来自于Chaudhuri和Holbrook的研究,品牌依恋的测量源自于Ball和Tasaki、Sivadas和Venkatesh的研究。通过问卷的初期审查和修正,最终形成了包含23个实质性测量题项的调查问卷。问卷所有题项均采用5级Likert量表进行测量。

2. 样本与数据。根据本研究的内容,我们选取长春、北京、成都、上海和深圳五个城市,在人员密集区域随机抽取手机品牌消费者进行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有效问卷293份,问卷有效率为82.5%,样本分布情况见表2所示。

四、 数据分析与假设检验

1. 描述性统计分析。本研究使用SPSS17.0软件,计算出各题项的均值、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描述性统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符合下一步数据分析的要求。

2. 可靠性检验。在描述性统计分析之后,我们采用SPSS17.0和AMOS1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可靠性检验。在KMO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度检验中,KMO值为0.905,巴特利球形检验卡方统计值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适合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进行主成分分析,析出五个因子,累积解释方差为73.88%,变量题项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超过0.7,说明本研究所采用的测量题项信度较好,结果见表3。

在验证性因子分析中,从测量模型拟合水平来看,χ2/df=1.991,GFI=0.890,CFI=0.956,NFI=0.916,TLI=0.949,RMSEA=0.058,模型拟合较好。各题项在对应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均大于0.5,并且都显著,说明本研究采用的测量题项具有较好的效度。

3. 假设检验与讨论。根据本文建立的理论模型,我们运用AMOS17.0软件进行了结构方程建模,并进行了数据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模型拟合情况来看,χ2/df接近于2,GFI接近于0.9,CFI、NFI均大于0.9,PGFI大于0.5,RMSEA小于0.08,说明模型整体拟合程度较好,简约化程度也比较理想。从假设检验结果来看,本文提出的六条假设中,四条获得支持,两条未通过检验。本研究中各变量间的路径作用关系如图2所示。

假设1未获得支持,而假设4获得支持,即品牌功能信息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却可以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依恋产生间接影响。这一结果表明,品牌信任在功能信息和品牌依恋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随着消费环境和自身条件的改善,消费者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品牌传播的基本功能信息已经不能直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需求。但是,这些功能信息的持续传播,并经过消费者的不断获取和处理,有助于建立品牌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进而强化消费者对品牌功能性资源的情感联结,并建立依恋关系。因此,企业在品牌传播过程中,要始终如一地为消费者传递真实的品牌基本功能信息,对消费者展示品牌的优秀品质属性,争取通过赢取消费者的品牌信任而建立双方的情感联结。

假设2、假设5获得支持,即享乐信息对品牌依恋不仅具有直接影响,而且还通过品牌信任间接影响品牌依恋。如今,随着市场成熟度的不断加深,消费者心目中的独特性价值正在由功能性利益向体验性利益、象征性利益转变。品牌为消费者传播知觉刺激、沉浸快乐和归属慰藉等享乐信息,无疑将能够直接吸引消费者对品牌的关注,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自我需要,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自我一致性认同;同时,这些享乐信息在与消费者不断互动的过程中,逐渐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信任,并进而强化消费者同品牌之间的自我相关性,推动品牌依恋的形成。因此,企业在品牌管理中,需要通过公开传播或营销传播的方式,向消费者传递出差异化、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享乐信息,激发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信任和亲密依恋。

假设3获得支持,而假设6未获得支持,即品牌的社会责任信息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依恋,不能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依恋产生间接影响。如今,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意识日益加强,他们希望品牌企业能够将社会需求和商业需求放到同等重要的水平上。在此背景下,如果品牌能够传递出企业在社会福利、 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那么将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对品牌的期望,实现消费者对品牌的自我概念, 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依恋情感。但是,品牌的社会责任感信息并不能引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因为品牌信任更需要功能、享乐等展示品牌实力的信息来推动。对企业而言,品牌管理者需要很好地运用品牌社会责任信息这一“情感助推器”,不仅认真践行品牌的社会责任,而且还需要通过多种传播方式,向消费者实时传递品牌的社会责任感信息,推动消费者对品牌的情感依恋。

五、 结论

本文从品牌信息的维度层面探讨了功能信息、享乐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直接影响,以及以品牌信任为中介变量的间接影响,通过严谨的理论推演和规范的实证检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首先,功能信息对品牌依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品牌信任可以间接影响消费者的品牌依恋;其次,享乐信息不仅可以直接影响品牌依恋,而且还可以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依恋产生间接影响;最后,社会责任信息对品牌依恋只有直接影响,不能通过品牌信任对品牌依恋产生间接影响。

上述研究结论的得出,从理论上清晰了品牌信息的维度结构,明确了品牌信息维度变量对消费者品牌依恋的不同影响作用,充实了品牌依恋的前置因素研究,为企业品牌管理者提供了塑造高强度消费者品牌关系的重要信息工具,对企业打造强势品牌、积淀优质品牌资产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卫海英,祁湘涵.基于信息经济学视角的品牌资产生成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5,(10):113-120.

2. 谢毅,彭泗清.两类企业公开信息及其交互作用对消费者品牌关系的影响.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71-83.

3. 王桂兰,张聪群.基于企业公开信息的消费者品牌信任形成机制研究.消费经济,2011,27(5):65-68.

4. 许正良,古安伟.基于关系视角的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11,(10):109-118.

5. Park C W, Macinns D J, Prester J. Beyond attitudes: Attachment and consumer behavior. Seoul Journal Business,2006,12(2):3-35.

6. Sweeney J,Soutar G N.Consumer perceived value:the development of a multiple item scale.Journal of Retailing,2001,(77):203-22O.

7. Holbrook M B.Consumption experience, customer value,and subjective personal introspection: an illustrative photographic essay.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6,59(6):71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