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1
一、抓文题,定主线
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眼睛可以传神,窗口可以窥视文中的一切。有许多文题直接提示了文章的主线,因此,语文教学可以从能体现思路、提示重点、统率全文的题目入手,设计教学主线。例如《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这篇课文围绕“神圣”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先总写这块土地的神圣,再写一定要保护好这片神圣的土地,最后再一次强调这块土地是神圣的,所以教学中教师可抓住题眼“神圣”,让学生思考:作者围绕“神圣”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在学生找到相关内容后,再逐层去剖析课文内容,让学生在阅读剖析中理解印地安人对土地、对大自然的深深的情感!那份眷恋、那份无奈的情愫,在学生心中渐渐地升腾。
二、抓关键词,定主线
在许多情况下,教学主线的设计不能与作品文题一致,而且有不少的课文中有一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这时可根据这一词来设计教学主线。例如《鱼游到了纸上》这篇课文以“特别”一词带动全篇,所以教学中可设计这样两个问题:(1)这个青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这个青年的特别之处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学生围绕这样的两个问题就把青年的举止特别和作画时的神态剖析得淋漓尽致,青年的美好形象也就跃然纸上了。
三、抓重点句子,定主线
在文章中有些句子或统领全文或蕴含深意,抓住这些重点句子设计教学思路,可以辐射全文。
四、利用过渡句,定主线
其实设计教学主线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说利用文章中的过渡段设计教学主线,像《白鹅》一课就可以利用第二自然段“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个过渡句设计教学主线。
五、抓结局,定主线
文章的结局往往可以起到贯穿全文的作用,这样的文章结局完全可以作为文章的教学主线。
六、利用插图,抓主线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2
【关键词】文本细读;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1)06-0062-01
一、引言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高中语文教学重中之重,为了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效果,很多语文教师将各种各样的文学批判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然而由于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语文教学方面分成流于形式派及理念陈旧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阻碍了文本细读在语文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最近几年,随着文本细读在激发学生的动机与潜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文本细读的价值开始得到学术界的认可,然而系统性地研究高中语文文本细读基本途径还比较少,本研究正是基于此探讨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教学中的基本途径、操作策略及注意的问题,因而具有很强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
意义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语文阅读教学是传播文明的一种重要的载体,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需要使学生有一种审美的感受,这种感受应当是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然而一线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方面分成流于形式派与理念陈旧派,主要表现为:学生和教师的对话流于形式;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思维禁锢,兴趣抑制等现象;教师教学的理念陈旧,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动机与潜能。
(二)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意义
一般来说,文本细读是指学生借助文本的阅读,细致精确分析语义,进而实现对文本意义的透彻解读。换句话来说,文本细读极为重视文本的内部结构及语境对语义的影响。教学实践表明: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通过细节发掘文本意蕴,使学生体验到审美感受,进而实现情感教育;文本细读法是实现学生、教师及文本对话的有效途径;文本细读法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途径及策略
(一)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的途径
通常情况下,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包括从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两部分。其中从局部分析包括从语音切入、从词语切入、从句子切入及从空白点切入等。从语音切入是指借助语音的修辞功能来展示音乐美,比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优美的描写可以让学生感受这种音乐美;从词语切入是指借助词语让学生体验到一种真实的审美情感,譬如《再别康桥》中的“夕阳中的新娘”;从句子切入是指从句式或者句意入手,让学生体验文本的美;从空白点入手是指借助读者的想象与理解,来填充文本中未说的部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与主动性。通过空白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各抒己见,活跃课堂气氛。文本细读法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直觉审美能力,这种直觉审美能力就是整体感知能力,对于文本自身整体感知指透过纷繁复杂的情节,使读者直达文本的核心内涵,比如《鸿门宴》中采用精神分析来分析项羽失败的根源。
(二)文本细读的课堂操作策略
文本细读要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实际课堂的操作中需要一定的策略,譬如诵读策略、评点策略及改写策略等。其中诵读是指让学生在作品理解的基础上大声读出来,通过反复的品读与咀嚼来达到鉴赏的目的,诵读的方式要多样化,比如学生表演朗读及教师示范读等;评点是读者对文本材料将所感所悟及时记录下来,评点式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有直接评点文本语言及通过前人得评点语言两种方式,譬如金圣叹批注的《水浒传》;由于语言的意外之像与言外之意,如果进行改写能够使学生真实地感受文本中的复杂意境与情感,比如“润物细无声”让学生改写,进行合理的想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文本细读应用阅读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与案例分析
(一)文本细读应用于阅读教学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文本细读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文本细读法要和其他的教学方法结合使用、文本细读要结合作者与作品的关系及文本细读要考虑到作品的整体性。也就是说文本细读在教学应用过程中要从阅读教学实际出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灵活使用文本细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动性与有效性。
(二)文本细读应用于语文阅读教学的案例分析
文本细读应用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途径包括从局部分析及整体感知两部分,本研究重点探讨整体感知的案例分析。《再别康桥》与《大堰河――我的保姆》就主题来说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从整体上来讲,《再别康桥》非常符合绘画美、音乐美及建筑美,表达了一种含蓄婉转的情感,而《大堰河――我的保姆》所表达的美是很粗犷,正因为如此“粗犷美”成为《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真实情感的元素,而“婉转细腻美”成为《再别康桥》成功的因素。
五、结语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3
长期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还是停留在静态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了。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传授的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子上,把握不住内容。这些现象表明:中学语文教学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了,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大力倡导“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语文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来看待的。这一点,十分符合当前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论。
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报刊书籍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信、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释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滤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单纯语文学科范围内,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很显然,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着眼于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而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则着眼于繁琐零碎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识记,轻视思维能力的培养。
自主创新性阅读教学法并不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它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它从不重复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从不要求学生识记可以通过工具书解决的一般性语文知识,它拒绝把语文知识的学习作为阅读教学能力的训练内容。学语文当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字形、词性、意义、修辞、句式、文章写作知识等,但它们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更不是阅读能力的本身,传统阅读教学法却把它们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4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教学;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环节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技能、阅读思维以及语文素养、阅读情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不恰当、教师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贴切度不高等问题。那么,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开展现代文阅读教学,避免一些不合理问题的出现呢?
一、增加阅读量
增加阅读量要涉及教师增加阅读量和学生增加阅读量两个方面。(1)教师增加阅读量。教师增加阅读量是为课堂灵活反应和学生辅导做准备。高中语文教师通过广泛阅读,拓展阅读维度,可以更好地给予学生阅读材料相应的补充,同时,提高教师讲课的能力,增加教学效果。(2)学生增加阅读量。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阅读范围,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文章主旨。教师可以通过两方面来引导和督促学生增加阅读量。
二、掌控课堂教学
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其阅读范围及阅读文章的质量都已经达到甚至超过成年人的阅读水平,这就导致高中语文教师课下工作量也要相应的增加。教师备课时,除了广泛地大量阅读课外读物之外,还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及课堂的活动,在提升自身阅读素质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其掌控课堂的能力,充分地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只有教师很好地掌控整个课堂,课堂纪律才能得以维持,教学内容才能有效地传输,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
三、激活教学过程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更加迫切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激活整个教学过程,从而提升学生整体的阅读素养。激活教学过程及激活教学过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点。(1)激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尝试运用探究式阅读、质疑式阅读、拓展式阅读、兴趣式阅读等阅读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2)激活教学内容。高中语文教师利用手头丰富的材料,与其他教师交流与合作、与学生之间交流与合作,创建多元化的阅读题库及阅读课活动,把来自多人的阅读的认识转化为富有教学价值的问题。教师在评价学生阅读效果时,既要按着教学大纲的要求,恰到好处地依据文章把握水平评定的标准,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挖掘阅读材料更深层次的精髓。
高中语文现代阅读教学,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实在在地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学生自身的感悟。通过课堂教学及课下辅导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高中语文现代阅读教学的水平一定会得到质的飞跃,学生的阅读素养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材观.语文建设,2003(08).
[2]冼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教育艺术,2009(10).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5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善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
多媒体技术为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创造了新的途径,教师要根据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例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散文,在导入时,我播放一首MV《我的父亲》,营造阅读学习氛围,调动学生情绪;再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父亲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细节,为阅读学习做好充分铺垫。这样不仅快速地进入阅读学习主题,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生活化阅读情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文学作品是作家基于生活的感悟,因此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生活。教师要结合社会生活,尤其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化情境调动学生阅读积累与阅读经验。在学习《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帮助学生调动阅读学习积累,我先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交流自己阅读的第一本书,以及这本书对自己产生的影响;再引导学生将自己的阅读经历与课文内容进行比较。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也能够使学生与作者形成强烈的共鸣。
二、丰富文本朗读形式,以读促进理解
1.注重朗读层次
朗读要有效促进语文阅读学习,注重朗读的层次,做到层层推进,重点突出。阅读学习中,怎么读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阅读课堂时间紧,必须要优化文本朗读,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充满激情,必须借助读方能体会文章的妙处。我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形成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来读。例如文章的结尾部分:“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此外,读一读文章中语句优美的句段,让学生感受文本的语言美,辞藻美;读描写的句段,文章中景物描写、人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对突出人物形象与文章中心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朗读可以直接感受到人物形象,深化文本思想情感理解;读议论抒情的句段,可将作者的情感直接宣泄出来,有助于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
2.注意引入赛读
初中生大多争强好胜,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入赛读形式。《海燕》这篇散文诗,在具体朗读操作中,我引导学生进行个体赛读、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等形式,促进学生朗读的优化意识。学生对朗读的投入,实质上是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的过程。学生在朗读揣摩中,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正是因为深入文本,才很好地领会到文章的精妙之处,与作者形成共鸣,读出了文本的“味道”。散文集《朝花夕拾》,学生多阅读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来越深刻。赛读的实质就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推动学生自主“预学”,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朗读中得到有效激活。
三、重视方法指导,挖掘主体潜能
教是为了不教,因此优化初中阅读教学的根本途径是加强学生阅读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促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
1.基于阅读学习规律指导阅读
阅读作为一项语文学习活动,自身具有一定的学习规律,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把握住阅读学习的一般规律,将有助于学生提升阅读学习的效率。例如在教学《变色龙》这篇小说时,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突出学生学习主体,通过预学,解决阅读学习中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创作背景及作者有关知识,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与初步认识;课堂基于单篇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将略读与精读相结合,从整体感知情节,再局部细探,分析人物描写,分析作品思想主题与写法;最后,进行文本质疑与释疑,从而把握小说阅读的一般方法,形成阅读感悟,大大提升学生小说阅读学习效率。
2.基于文本特点指导学生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语文阅读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学内容的情感性、阅读思维的情境性、知识技能的实践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语言的示范性。阅读教学必须达到以下要求:
(一)突出情感因素
这是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决定的。语言是一种工具,这是人们的共识。但是我们更应该强调语言工具的功能本质,即表情达意。以语言文字为表达形式的各类文章,特别是诗、词、歌、赋、小说、剧本等文学作品,其中无不蕴含着作者对人、事、物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主观态度,无不以情动人,以情寓理,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内容上与数理化等其他学科教学的显著区别。欲使语文阅读教学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愿望,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必须在阅读教学中突出情感因素,以情动人,教出情味。不论是教写人的还是记事的文章,拟或是教说明文或议论文,都应该引导学生领会、体验课文的语言形式所传达的作者的憎爱之情,褒贬之义,使学生在情感体验过程中理解字词句篇的含义和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二) 引入情境,激励思维
这是阅读思维的情境性所决定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规律与其他学科有根本的不同。其他学科的思维训练只是把语言作为媒介,通过对本学科的概念、公式、定理或理论、观点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抽象、概括等活动来实现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则是直接通过语言训练来实现的。用语言教语言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表现形式,语言本身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媒介或凭借,更主要的又是教学内容。学生接受、理解课文语言所传达的情感信息,不论是感性的还是理性的,首先需要通过感知、体验、联想、想象等思维活动方式,进入情境,才能真正领会和理解。阅读教学的这一特殊规律要求阅读教学,尤其是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必须贯彻情境熏陶,激励思维的原则,同时也赋予了阅读教学过程中思维训练的特定内容和形式,即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画面、声色、情态、情节、场面等,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
当然,阅读教学也离不开抽象思维,也不应忽视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等抽象思维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一般教师往往只注意课文中的理智因素,而忽视了蕴含于字词句篇中的情感因素,其结果是:本来极其生动、情感强烈的作品,经过肢解、剖析,只剩了干巴巴的几条筋。这种单调枯燥的情绪体验,又怎能不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乃至最终丧失学习语文的动力呢?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方式激励学生思维,使其产生思维乐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锻炼思维能力,这既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阅读教学艺术的生动体现。只要这样才能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不会学”变为“善学”。所以,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总是根据教学内容、目的和学生实际,想方设法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开启学生思维,象导游一样,一步步将学生引向柳暗花明之处。
(三)联系生活,激励学习
作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称的语文,是听说读写的工具,以语言文字为表现形式的课文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因此,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与人们交际的需要密切地联系着。所以,阅读教学艺术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也应该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需要,使其产生学习语文的内在动力。
阅读教学不能为教课文而教课文,为教知识而教知识,必须紧密联系日常生活实践,特别是读写听说活动,把课文中蕴含的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活化为呈现在学生面前的一盘盘美食甘味,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学属所需”、“学有所用”,从而产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主动自觉地去获取知识,并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发展自己的语文能力。如一位教师讲《落花生》一课,针对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选材难这个问题,自始至终围绕作文选材进行讲读,使学生认识平时留心观察和勤于积累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一堂课讲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
(四) 讲究口语艺术
这是阅读教学语言的示范性对语文教师的起码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十二倍”。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强调:教学语言“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是教师以自己活的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语文能力,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即使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普遍应用的时代,语文教学这一基本方式和特点也是不会改变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言运用的艺术。
阅读内容的情感性和阅读思维的情境性要求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必须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又具有清晰严密的逻辑性,能够再现作品中的形象和画面,成为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所叙述、描写的形象、画面的艺术再创造,从而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帮助学生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