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1

关键词:企业;低碳经济绿色营销

一、低碳经济概述

(一)低碳经济的背景

全球经济变暖为人类及社会发展带来日益严峻的挑战,这是提出低碳经济的主要原因。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能源的消耗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已是不争的事实,而能源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导致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环境造成的威胁日益严重。为改变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及人民生活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一系列新发展方式被提出,主要包括“低碳经济”“低碳生活”“低碳技术”,等等。

(二)低碳经济概念

低碳经济是指以最少的温室气体和二氧化碳排放为限,实现整个经济社会投入产出的最大化和最优化。“表面上低碳经济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所做努力的结果,但实质上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我国学者鲍健强如是说。由此可知,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社会化发展及市场需要的基础上,采用节约能源、选择可再生能源及减少温室气体产生排放等方式,建立低碳能源系统,在生产、流通、分配等环节实现低碳目的,从而在实质上减少因能源利用而产生的温室气体。

(三)低碳经济的基本点

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点:其一,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经济活动低碳化,从而获得最大生态经济效益;其二,它是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内的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能源消费生态化,以此改善环境恶化的问题,保障社会经济发展,为解决全球环境危机提供助力。

二、低碳经济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

(一)我国能源现状

我国人口多基数大,资源有限,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上人均水平的51%。其中,煤炭及水资源为世界人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等则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7%,耕地资源不足世界水平的30%,资源紧缺问题日益严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我国原油对外的需求率已达51.3%,且这一数字仍呈现出不断攀升趋势,早已超过5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值将达到64.5%。由此可见,开展低碳经济模式越发重要。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低碳的目的是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以此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这就需要在利用矿物质能源时,创新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能源。

2.有利于保护环境

低碳经济可促使企业在生产、流通、分配的过程中采取节能减排的措施,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在煤炭发电过程中,会通过洗煤程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3.低碳经济的发展促进人才就业,推动科技发展

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的大力发展及应用,在推动科技发展的同时,增加了就业岗位,保障了人民生活的稳定。在清洁能源的技术研究方面,我国在国际竞争中逐步占有优势,37%的清洁能源发展项目在国际上均获得技术转让。

三、绿色营销的研究

(一)绿色营销的兴起

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提出绿色营销概念。当时,人们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的负面影响。国际上各个国家开始重视环境保护,并且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措施保护环境。在企业营销管理上,形成了一种可以保障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营销策略,即绿色营销。1994年,学者万后芬发表《企业必须重视绿色营销》,提出绿色营销。随后,罗国民等从环境与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角度研究了绿色营销的规律性,自此掀起了国内系统研究绿色营销的热潮。后期,包括王向阳、何志毅、于泳等在内的多名学者,分别从产品模式、国际绿色营销对国内影响等角度分析研究绿色营销,为绿色营销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中国绿色营销发展现状

1.企业对绿色营销认知不足

目前,我国企业对绿色营销这种新型的营销模式存在认知不足的问题。大多企业注重利益获取,忽视对环境的保护,目光短浅,没有看到绿色营销的潜在竞争力。绿色营销会受相关客观因素制约,导致其在短期内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不能满足企业对利益的需求,再加上绿色营销需要产业链联合实施,需要得到上下游企业的支持。该经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消耗,因此,多数企业不愿采取绿色营销模式。

2.消费市场绿色意识不足

首先,我国消费者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尚未形成,其在消费意识中缺少绿色消费意识。在发生购买行为时,大多数消费者不懂得绿色营销的概念及意义。其次,企业的市场绿色意识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低碳技术的产品价格高于普通产品,选择普通产品的消费者较多,而选择低碳产品的消费者较少,市场消费乏力,导致企业缺乏实施绿色营销的动力。

3.国家无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约束

目前,我国在低碳生产、低碳营销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欠缺,多以罚款处罚等方式进行约束,对企业约束力度不足。很多企业为追逐高利润,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以换取高额利益。

(三)实施绿色营销的意义

1.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绿色营销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加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越来越多人开始重视环境问题,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绿色环保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质的主要选择,这极大地刺激了企业开展绿色营销。企业通过开展绿色营销,不仅获得了消费者认同,而且在大市场环境下树立了良好形象,显著提升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2.有助于形成绿色生态产业链

企业在开展绿色营销时,调整产业结构,坚持绿色健康环保的理念,以绿色消费为核心,向消费者灌输绿色消费意识,从而形成绿色产业链,促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3.有助于企业通过“绿色壁垒”

“绿色壁垒”是对外贸易生产企业的产品能否走向世界的重要关卡。我国很多企业因为产品无法达到出口的绿色标准而不能进入国际市场。而企业通过绿色营销,能有效满足出口的绿色标准,有效通过“绿色壁垒”,使产品走向国际,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4.提高起源利用率

绿色营销的根本在于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这样不仅能达到环保的目的,而且有助于企业节约能源,降低成本,以便企业获得良性发展。

四、低碳经济下的绿色营销模式

(一)加深低碳经济认知,开启绿色营销模式

企业要想顺利高效地开展绿色营销,需要对低碳经济有足够认知,理解低碳为社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及对环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从根本上理解绿色营销为企业带来的可持续发展等利益,建设企业发展的绿色理念。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进行绿色营销概念的宣传及推广,使其意识到绿色营销对企业、社会、环境的重要性,加强员工对绿色营销的认知。此外,在生产、运输、分配过程中,要提高员工的绿色营销意识,建立绿色生产模式,从而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

(二)产品设计满足低碳发展

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环境友好性。从原材料的选择到生产、使用、废弃物回收、处理等环节,均要力争对环境无危害。此外,在产品结构设计上,要满足易于拆卸、回收、对环境无害等要求。在产品包装材料的选择上,要注意环保绿色,尽可能减少包装用料,选择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进行包装,或在满足产品保护、运输、销售的条件下,尽可能减少使用包装物。而废弃的包装材料也要具有可循环利用、便于回收的特点。

(三)生产过程能源的绿色高效化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要进行节能减排设计,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破坏。在能源选择及利用方面,尽可能选择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以减少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能源的消耗及产生的污染物,保证环境可持续发展。

(四)制定绿色价格

对于低碳产品,可以根据消费者的认知情况制定价格。对低碳环保的商品,可以利用人们求新、求异、崇尚自然的心理,采用消费者心目中的“察觉价值”来定价,可根据“污染者付费”和“环境有偿使用”的现代观念进行定价宣传。政府要加强宣传及资金补贴,保证现阶段的产品价格较之同类产品价格上浮不会过大,与同类产品持平或小幅度上浮。

(五)建立绿色消费意识

目前,我国消费者尚未形成绿色消费观念。因此,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要对绿色消费进行引导,通过媒体或活动营造绿色环保的气氛,从而激发消费者内心潜在的绿色消费需求,使其形成绿色低碳的消费意识,进而自觉抵制非环保产品。此外,政府在推广绿色低碳产品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支持,对广大人民进行传播教育,促使大众形成绿色消费观念。

(六)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

首先,政府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绿色营销法规,利用政策及法律,对企业实施生产建设进行监管,通过税收政策,规范企业行为。其次,要加强对环境立法的执行,有效遏制企业为获取利益而无视政策法律采取的一些违规手段,促进企业形成绿色营销体系。最后,对开展绿色营销成效显著的企业,政府要给予奖励支持;选拔示范性企业,为行业树立标杆,引导其他企业向绿色低碳型企业转型;减免绿色营销企业生产产品的税收,促进企业的绿色营销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高南林.低碳环境下的绿色营销策略[J].经济师,2010,(9):32-34.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城市;首都;济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TF76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当前,能源危机、金融危机和全球变暖,给世界产业经济带来巨大挑战,也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共识。目前,世界各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

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低碳城市的概念

低碳城市,指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及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和蓝图的城市。低碳城市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地的共同追求,很多国际大都市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性的舒缓包容。

三、我国及国外主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我国一直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积极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二)国外主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

国外主要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为:美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树立低碳产业重振经济的战略选择;日本积极建设低碳社会;巴西大力推动生物燃料业的发展;韩国积极将“低碳绿色增长”作为国家战略。

四、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的意义

北京发展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低碳经济及低碳城市有利于实现北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助于推进北京能源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有利于促进北京节约型社会的顺利建设,是实现北京发展战略的重要保障。

五、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北京低碳经济的思考

北京要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必须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北京低碳经济。

(一)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北京市要树立建设世界城市的战略意识,把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建设低碳城市作为首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要进一步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二)不断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产业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结构体系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的根本保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要途径。北京必须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服务经济,降低重化工、医药和造纸业比重并逐步转移至郊区边缘地带,以轻工业、第三产业与信息化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物流业,组织专业化、集团化的大、中、小型物流区域,扩大对市内外及国际的物流业务,实现千亿元左右产值的支柱型产业,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区域现代服务业区域经济。

(三)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而且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废渣废尘对环境的污染。北京要根据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发展需求,将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与城市燃料供应的改善紧密结合起来,要不断发展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新一代纤维素乙醇和氢燃料等车用燃料生产技术,清洁煤、核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先进发电技术,先进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封存,可再生能源等的研究与开发。

(四)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

绿色建筑倡导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可以对建筑节能的有力带动,也可以引领建筑技术发展,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因此,北京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要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要深化建筑节能改造,要积极推进公共机构节能改造,还要积极建设一批绿色示范建筑。

(五)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

目前,公交车、轨道交通、小汽车、出租车、自行车和步行,已经构成了目前北京的主要交通方式。在所有的机动交通工具中,公共交通是最为节能的方式。以小汽车每百公里的平均能耗为1计算,公共汽车是8.4%,无轨电车为4.4%,有轨电车为3.4%,地铁为5%。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建立高效快捷的交通运输系统对于推进节能减排、建设低碳城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积极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有利于积极推广新能源环保汽车;更有利于加大交通科技研发力度,完善智能交通体系。

(六)转变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

目前,研究结果表明,生活行为对能源消费和CO2排放影响具有重要影响,公民必须转变消费理念和行为。即由奢侈型消费向节约型消费转变。因此,必须引导城市居民尽快转变消费方式,实现城市低碳发展。

1.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提倡节俭理性的低碳生活方式,使节能、节水、资源回收利用逐步成为市民的自觉行动,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合理引导市民更多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倡导市民按照国家标准合理控制室内空调温度;鼓励市民养成随手关灯、废弃物分类、节约用水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切实推动落实公共场所禁烟规定;加强废弃物源头分类及减量化管理,积极探索党政机关、学校、大型商场、宾馆饭店、果蔬批发市场等机构或场所的生活废弃物“零废弃”管理试点。

2.积极引导低碳消费行为。积极引导合理选购、适度消费、简单生活等绿色消费理念成为社会时尚。引导市民选购、使用低污染低消耗的生态洗涤剂、环保电池、绿色食品等绿色日常用品;鼓励和引导市民选购环保建材、绿色家具、绿色照明、以及能效标识2级以上或有节能产品认证标志的空调、冰箱等家用产品;引导和鼓励市民选购节水型净水器、洗衣机等节水产品;鼓励市民选购小排量、低排放汽车;探索实施“绿色电力机制”,鼓励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市民购买绿色电力。提倡市民重拎布袋子、菜篮子,重复使用节能环保购物袋,减少购买过度包装产品;提倡和鼓励市民在酒店、饭店、大型写字楼等场所减少一次性餐具、一次性日用品等产品的使用。要积极对节能产品采取政策和税收方面的优惠,鼓励消费者购买,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能耗;要鼓励城市居民对初级食品的消费,引导居民形成直接消费天然绿色食品的行为模式,同时提高居民膳食质量和营养构成,降低食品行业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六 、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出路所在,其发展依赖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消费结构的调整,需要政策法规的支持与扶植,更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撑。因此,北京要加强低碳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不断调整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大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积极开发和建设绿色环保建筑,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转变城市居民的消费方式,实现北京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北京低碳环保世界城市形象。

参考文献:

[1]杜飞轮.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0):30~31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3

【关键词】居民构建 低碳生活 SWOT分析

一、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影响

1、世园会低碳生活理念的背景分析

当哥本哈根牵动着世界的目光,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气候危机不再是妄加的猜疑而是科学的研究,全球变暖已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灾难。因此,各个国家将降低“碳排量”放在经济发展的首位要素考虑,“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城市”及“低碳生活”已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城市发展的目标。通过近几年的规划和筹建,西安世园会为世界展示“绿色、和谐、生态”型城市形象,世园会以“天人长安,创意自然”为主题,营造以植物为主体的自然景观,构建世界化的园林建筑背景,彰显西安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风韵,展示人类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理念和新实践。

2、后世园生态效应对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分析

2011年第十四届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西安世园会打破惯例,取消大型庆典和晚会焰火,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十条理念”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绿色实践活动,引导市民自觉形成低碳生活方式。世园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带来经济发展基础,同时也极大地推动城市社会发展,尤其是,世园会提升人的理念提供了一个重要前提。

告别绽放了178天的“长安花”,西安世园会后期改造工程于10月23日正式开工。位于西安灞新区的会址将“变身”公园,传承绿色、低碳、环保理念,在“后世园”时代引领西安的城市发展,续写更多的“绿色传奇”。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和后世园时期的顺利改造,绿色理念走进生活。首先,人们充分的了解和切身感受当前世界先进的生态环保理念和科技成果,通过世园会的游览,开拓了人们的视野,潜移默化的倡导一种绿色生活理念。

二、西安市居民建立低碳生活方式的SWOT分析

自西安世园会成功举办及后世园时代的到来,低碳、绿色、生态、宜居理念走进生活。面对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西安居民在生活方式转变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后世园生态效应下西安居民生活方式面临的优势与机遇表现在:①“八水润长安”“生态城市”“低碳环保”理念已深入人心,西安居民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的转变是西安居民生活方式转变的一大优势;②当天气变暖已是全世界各族人民面临的问题时,西安市政府及各部门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在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颁布与制定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约束企业与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西安作为陕西的省会城市,城市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存在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现象,对传统企业经济结构的转型及西安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的实现途径是目前面临的困难与威胁。总之,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背景下,构建西安居民低碳生活方式是实现西安低碳城市的必然途径。

三、构建西安市居民低碳生活方式途径选择

1、建立低碳绿色消费模式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一个国家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作用也越来越大。而消费方式最能体现一个时代、一个国家、全体公民的经济基础、文化传统、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流行文化和生存发展取向等发展水平、思想和文化选择。因此,树立和倡导绿色低碳消费方式,对节约资源、减少浪费、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2、选择低能耗的绿色出行方式

出行方式是每个居民在建设城市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行为方式。目前,西安的出行方式在传统的轿车、出租车、公交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城市轻轨以及较为绿色环保的自行车交通工具。随着世园会的成功举办,城市发展过程中雾霾空气对居民身体的危害,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居民在出行方式中较多的选择污染较少的环保自行车、轻轨及CNG公交系统。另一方面,选择绿色环保的出行工具有助于降低对能源的消耗,是提高空气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

3、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化石能源的使用是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必需的资源消耗,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可避免。而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特点是具有不可再生性,用完就没有了。另外,煤和石油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性较大。因此,减少化石能源消费,转而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核能和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的消费,首先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的枯竭危机;其次,还可以减少高污染、高排放;第三,采用新科技,启用智慧创造的非化石新能源可以作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也可以缓解能源的紧缺,节省资源。

4、低碳饮食,注入膳食文化

低碳饮食是一种从食材的角度对饮食文化做出的诠释和解释。另外,从环保的角度看,低碳饮食就是降低碳排放量,注重素食,减少肉类的饮食。因此,低碳饮食要求对热能的摄入做到适可而止,不能超过标准量。首先,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要适当。其次,注重素食少食肉。第三,粗细搭配,粗粮营养较为丰富,适当多吃。在低碳食材方面的选择要注意就地取材、尽量选择果蔬及蛋白质含量高的当季食材。

5、环保户外活动的开展

环保是一种理念,在户外活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经历心理、生理上的挑战,同时也可以欣赏到山野之美,通过与自然的亲近,来愉悦身心,但也必须勇于承认,任何完美的户外活动都将对自然造成新的破坏。因此,通过开展环保户外活动,让环保观念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身边的人,并且在活动中尽量将对自然的冲击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唐国战,低碳绿色消费方式的哲学思考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哲学版)[J] 2010.7.72-74

[2]涂平荣.范松仁, 城市低碳生活方式转型的若干思考 宜春学院学报[J]

2011.10.13-17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4

关键词:低碳环保 绿色会展 信息传达 可持续再利用

当前,气候变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威胁之一,导致环境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碳排放严重超标。伴随着这一问题的不断激化,已经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环境、科技、外交、国家安全等领域的综合交叉问题。因此各个国家都在遏制碳排放,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低碳产业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发展低碳产业就应提高低碳技术和进行相应低碳产品的开发。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开发又反过来促进低碳产业相应发展。依托低碳产业发展的有利环境,利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来促使我国会展业向绿色品牌发展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会展业最早起源于人类社会的集市,人们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物物交换,分享各自的劳动成果。自1851年英国成功开办世界博览会以来,会展业随着各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有了很大提升,逐渐成为新兴产业,会展的规模和规范化程度也有了政策依据。通过会展业给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正面积极的效益,也有负面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会展业一直处于“一次性消费的模式”。会展中材料污染,展出后展具再回收利用度不够,产生大量的废弃垃圾严重影响环境。这种现象与目前大力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要想建立绿色品牌的会展经营模式,必须遏制负面的发展态势,积极响应低碳环保的社会潮流。

低碳经济与绿色会展的实践调研分析

(一)低碳的涵义

低碳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尽可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将低碳的涵义延伸到会展业就是通过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达到更少的资源浪费和更少的环境污染,实现更多的会展经济价值。低碳生活是创造人类更高生活标准和更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国外低碳经济调研

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科技文明以后出现了新的文明法则,就是现在提倡的生态文明。受碳排放超标的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愈演愈烈,人们意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已经成为全球环境改变的必然。2003年英国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作为工业革命的倡导者英国在低碳经济方面也做到了先驱引导,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原则,英国愿意承担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在欧盟内部承诺书中减排为12.5%,在8%的基础上增加了4.5%,为达到此标准,英国政府推出两项政策,帮助减排的顺利进行。其一就是制定“气候变化税”,实质上就是“能源使用税”,依据使用电能、天然气、煤炭的数量,过量使用的要收取使用税,此政策并非增加英国内部税收资金,而是通过税收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和促进节能投资。以达到减少资源浪费的目标。据调查,英国2010年当年减少了250多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360多万吨煤炭燃烧产生的热能。

(三)绿色设计涵义

绿色是自然环境里植物最常见的颜色。在中国人们赋予它旺盛生命力的涵义,也是春天的象征,现在它延伸到很多领域,在设计行业里就有绿色设计一词,它是指在产品使用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在全面考虑产品的质量、功能、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要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达到绿色环保的标准。天津滨海新区在会展的总体指导中大力引导绿色会展,但对绿色设计的定义理解分析不够,致使撤展期间垃圾堆放严重,因此我国推行绿色品牌会展必须遵循低碳环保的理念,按照绿色设计的要求细节约束会展实施的各个环节。

(四)绿色会展发展现状及实施形势

绿色设计是兴起于20世纪末的设计思潮之一,它提倡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创建和谐相处的自然环境,其阐述的生态价值观为新世纪各设计领域的发展确立了不可违背的原则。对会展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展台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绿色品牌会展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上海世博会中国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两个部分,在国家馆的设计中聚集以低碳为核心元素的中国未来城市发展,展示中国人如何通过“师法自然的现代追求”来应对未来的城市化挑战。国家馆的顶部采用先进的太阳能板,收集阳光转化成电能,实现整个展馆的照明能源自给,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式的回答”。

会展业实施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分析

经济发展和能源环境共同发展的问题,是当今社会面临的巨大问题。会展业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借助低碳产业的支持。中国在世界舞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所持的环境变化立场越来越受到其他国家的关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破坏也越来越严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减排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我国在各行业的低碳路径发展都必须落实到位。低碳会展的发展也是其中路径之一,我国的会展行业实施低碳绿色会展势在必行。

低碳经济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它是国家发展可持续的路径和重要手段。我国属于人口大国,个体的碳排放数值不算很高,但是我国的人口基数较大,加起来碳排放的数值不容忽视。查阅相关资料得知,造成全球环境变化的原因是发达国家历史上长期碳排放造成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不仅面临着环境恶化的现实,还得挽救因此造成的经济发展压力。会展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面临着实施低碳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挑战,也面临着发展低碳会展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经济机遇。我国低碳产业正处在初期研发阶段和市场培育阶段,因此,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植,尤其需要政府的深入引导,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低碳产业的发展做出路线规划和指导。政府指导相关企业运用低碳技术和相关产品,促进我国低碳产业的不断发展。

低碳产业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路径

(一)主办方政策引导并树立环保主题形象

当今会展发展形式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府主导,另一类就是市场主导。我们国家的会展还处于发展阶段,政策法规还不健全和完善,政府必须站在主导立场,为会展的高品质运行提供各项服务保障。

发展绿色品牌会展,主办方起到引导的旗帜性作用,因此必须引起主要决策人的高度重视,将低碳环保的理念作为会展的宗旨主题大力宣传。我们提倡的绿色会展是指在会展实施中,遵循资源循环的原则,实行保护环境与合理开发、将各种会展资源相整合的方针,实现会展与环境的可持续再发展。绿色会展的概念强调发展会展经济不应以对环境的破坏和资源的浪费为代价。主办方在政策引导下,将各种低碳产业的新技术与新产品应用到会展的组织策划中,对参展企业的会展行为做到跟踪监督,可以制订奖惩制度,对参展过程中实行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企业给予资金补贴,对参展过程中碳排放超标的企业予以警告和处罚,将政策落实到位。

主办方要意识到发展绿色品牌会展是一个行业长远发展的基石,要重视当前的经济利益,更应把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首位。主办方还要认识到绿色会展的投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投资,更是一种文化投资、知识投资和资源投资。主办方从主导意识的改变才能树立环保主题的形象。

(二)设计方以最少的空间实体传递最大信息量

传统的会展运营模式是“资源一生产一废弃物排放”的单向式资源流通模式。这种传统运营模式在创造了大量社会经济价值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造成大量资源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大多数会展活动的实效周期越来越短,临时、短期、巡回展览日益增多。单向式的会展运营模式不符合会展发展的趋势。设计方要适应这种变化,不仅要解决传统的陈列设计和造型新颖、工艺、色彩等单纯的装饰问题,还要以人的需求为根本原则,积极调动各空间实体,达到信息的最大化传递。如何在有限的空间里对企业的信息最大化展示,这就需要设计方对展具的零部件和材料重复使用。而重复利用的前提,则是展具能够有效的拆卸回收。

装备与拆卸是展具结构中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便于装备的结构不一定便于拆卸,拆卸也不完全是装备的反过程。因此,设计方应考虑装备性能的优化,尽量缩短装备时间,拆装的便捷。这就需要对展具进行模块化设计。模块化设计是根据展具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满足不同的需求。模块化设计既可以很好的解决展具品种规格,又可为展具的快速更新换代,提高展出的质量,方便维修,有利于展出后的拆卸、回收,为设计方的经济收益提供必要条件。

(三)施工方实现材料的环保和最低消耗

绿色展具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管理对会展的环保和最低消耗起关键性作用。在大型会展期间,为了达到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多数采用特装的形式布置展区。而现在的主要装修材料为木结构,在展出后不可再回收使用,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施工方应在选择材料方面做到慎重,一方面,施工方不能把含有有害成分与无害成分的材料混放在一起;另一方面,对于达到寿命周期的展具,有用部分要充分回收利用,不可用部分要用一定的工艺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采用一些轻型钢材和铝合金组合的轻型构件。这些都需要低碳技术和产品的不断完善,来实现会展的低碳经济。又如,在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馆就采用大量的可再生材料,国家馆顶上的观景台引进最先进的太阳能薄膜,储藏阳光并转化为电能。顶层还有雨水收集系统,雨水净化用于冲洗卫生间和车辆。

(四)参观者以环保的意识高标准审视会展

会展的绿色品牌推进,各个环节的参与者都不可轻视。在实际会展工作中,管理和从业人员应该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用节约型和保护型管理模式,以便在会展活动中尽一切可能将对环境不利的影响降至最低,而主办方和设计方都是围绕参观者服务的,因此,参观者对会展的评价最客观和准确。参观者应从会展的限制功能、保护功能、环境教育功能衡量会展的实施过程,客观的促进绿色品牌会展的实施。在会展结束后的总结工作中,主办方应充分考虑参观者对会展的意见反馈。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5

关键词:低碳经济视角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否有效管理和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实施和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尤其在我国,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如何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有效降低碳排放量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产业本身具有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积极发展绿色旅游产业对于推动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现实意义。积极发展低碳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概念

低碳经济是在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基础上进行研究的,强调的重点是尽最大程度地减少碳消耗,依靠体制变革和产品创新,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切实减少碳排放量,在此基础上实现生态环保以及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保障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从实质上讲,低碳经济就是要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推动绿色GDP的增长。低碳经济的核心是科学技术的创新、低碳效能的创新、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理念的创新以及绿色理念的创新等。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强调节能减排、实施防治结合等都为我国实施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支持,实施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关键点。

对于绿色旅游,当前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表述,但是绿色旅游具有多个层面的含义:从广义上讲,绿色旅游是指将保护环境作为发展导向的旅游服务以及相关的旅游产品;而从狭义上讲,绿色旅游则是指在野外或者乡村开展的旅游行为。绿色旅游在低碳环保的理解层面上讲,就是要将旅游业的发展建立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积极推广绿色发展理念,进行环保管理,有效挖掘低碳经济资源,推广和普及绿色消费。实施绿色旅游也是旅游产业经济主体进行日常管理运营的重要开发形态,它以保障以及合理开发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作为前提,立足于乡村田野的实际生活状态,切实推动经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此种形态下的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能够充分体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下,各个旅游主体都能够切实参与,并实现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旅游资源持续利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对文化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的深层次保护,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健康、和谐、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总的来讲,作为绿色旅游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绿色旅游属于近距离地与自然环境进行接触的旅游行为,人们在纯粹的自然环境下能够有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心灵体会;其次,绿色旅游十分重视对于旅游主题的环保理念培养,强调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环境、旅游资源的同时,也需要科学配置旅游资源,承担相应的经济社会义务,有效改善和维护生态环境;再者,实施绿色旅游需要坚持和发展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效保障旅游环境以及旅游资源的持续保护和循环利用。

低碳经济与绿色旅游的互动关系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概念,其根本目标在于重视对环境的保护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对人们未来生活方式的科学提升,而对于旅游产业来讲,其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基于此,将绿色旅游发展积极融入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应当将绿色旅游作为低碳经济的发展目标来对待,积极实施低碳经济也能够为绿色旅游事业的发展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目标是减少碳排放量,要求游客在进行旅游行为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的总体排放量,切实促进环境保护。实施绿色旅游需要着力减少碳排放,确保能耗少、污染小。从这个意义上讲,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是相辅相成的,具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做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旅游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常常被忽略,引进和推广绿色旅游有助于提升旅游学科的学术地位,推动旅游学进入经济学的范围。不仅如此,作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推广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发展需要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及技术、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经营成本以及生产成本,提升绿色旅游的技术含量。伴随着国际社会对于低碳减排的措施不断加大,人们对于绿色旅游的认识越来越到位,理念正逐步深入人心,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正逐渐成为未来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跟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类似,都是讲节能减排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和追求,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旅游资源,在此过程中推广和普及高度的环境使命感,并将健康安全、适宜环保的旅游产品推广到旅游市场中,在此基础上着力降低碳排放量,最终实现生态环保和资源的高效利用。在实施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过程中,需要积极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氛围及环境,树立持续发展的理念,在绿色旅游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以及每一个决策过程中都要尊重环境、尊重生态、尊重自然。还应当注意到,绿色旅游的实施需要旅游者以及相关的旅游经营企业共同参与,坚持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积极构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环境保护理念的良性互动。具体来讲,就是要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都要尽最大程度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低能耗、低污染以及低排放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这不仅仅彰显了绿色生态理念和环保理念,同时也进一步表明了绿色旅游成为未来旅游发展趋势的特征。

低碳经济视角下绿色旅游发展模式的博弈分析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对于绿色旅游的规划以及决策实践,需要根据市场、政府、旅游者以及相关旅游企业相关各方所采用的行为以及理念来设计多元化的旅游产业博弈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有效激励各方主体的手段和渠道,实现最佳的平衡点,实施最优化的平衡策略,深入研究和分析低碳经济层面上的绿色旅游实现方式,并查找低碳经济模式下绿色旅游的固有缺陷,分析不同经济主体所采用的方案以及各方相互之间的影响。

在进行发展模式研究时,需要首先对旅游产品进行科学分类,一般情况下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绿色旅游和高碳旅游,其中W1代表绿色旅游,W2则代表了高碳旅游。这两种旅游产品所创造的产品的成本分别表示为C1、C2,其形成的旅游经济效力分别用U1、U2表示,相关部门的治理费用则分别用g1、g2表示,相关的效力用ug表示,税务部门的相关的政策效力乘数则用t表示,在这种情况下,U1-C1-G1>U2-C2-G2,U1>U2,C1>C2,G1>G2,而且U1-C1-G1>0。在此基础上,假设政府可以有效掌握所有的旅游资讯,并且游客难以全面把握各类旅游产品,对于旅游产品的辨认几率仅仅是P,政府相关的补助W1以及征收的税金是R,在这一前提下,绿色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高碳产品的概率是:

旅游产品的售价是:

旅游产品的概率是:

政府的效用可以表示为:

对上式两边进行r求导,可以得到:

令其一阶导数值为零,能够得到:

与此同时,在考虑R1>C2-U1之后,能够得到最优的r值,即:

通过上述模型公式可以发现,在政府、市场、旅游消费者以及相关的旅游企业之间存在着博弈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相关的旅游消费者对于传统的高碳排量旅游产品以及绿色旅游产品会存在逆向选择的问题。不仅如此,在推行和实践低碳经济的整个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有必要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使用合理的科学手段来进行管控和引导。比如颁布相关的经济制度、在政策倾向上给予配合和支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绿色旅游模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绿色旅游产品、加大对于绿色旅游的奖励力度以及财力支持、切实推动低碳经济下的绿色旅游发展。

绿色旅游实现方式的构建

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效应主要是来自于住宿、餐饮、娱乐活动、建筑以及旅游交通等诸多方面。作为实践和推广低碳经济的重要内容,旅游产业实施绿色旅游的发展模式能够为其他的产业发展提供支持,也有助于积极打开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旅游产业具有较为广泛的涉及面以及较高的综合性特征。因此,在实施低碳经济视角下的绿色旅游模式,势必会牵扯到各个相关主体,并对它们产生影响。应当立足于旅游者、旅游企业、政府以及市场之间积极构建绿色旅游的实现方式,如图1所示。

首先,旅游者旅游行为绿色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包括交通、餐饮、游览、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系列内容,在进行旅游的活动中会将各种组织进行有效串联,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正是因为旅游者在整个旅游产业中的关键性地位,也使得旅游者所采用的低碳环保旅游方式成为整个低碳绿色旅游的关键性环节。游客应当积极采取绿色食宿以及绿色交通,尽量乘坐低碳交通工具,减少碳排放量,进行绿色游玩,旅游者需要树立绿色环保的理念,积极担负起环保责任,让生态、低碳、绿色环保成为整个旅游活动的主线,杜绝旅游活动中的奢侈浪费现象。

其次,旅游企业产品的绿色化。旅游企业对旅游产品进行绿色研究开发,是整个旅游产业发展的首要环节。旅游企业应当积极顺应发展形势和需要,开发出生态环保的旅游产品,满足低碳的需求。积极提升旅游景点的生态环境以及绿化水平,有效降低环境压力,利用低碳节能的旅游设施,并按照年度碳排放标准开发新产品、合理制定碳排放限额、合理规划旅游途径、设计绿色商品,建立和完善低碳景区。追求资源的循环使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集中对污水进行处理,将绿色技术广泛应用于整个旅游环节,营造景区绿色旅游氛围。

再次,市场经营管理绿色化。先进的绿色旅游管理模式也是切实推动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在进行旅游市场开发及管理时,应当建立和完善绿色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科学合理的计量手段来明确量化景区的环境承载能力,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并提出解决方案,切实提升绿色旅游的整体服务水平。

最后,政府监管的绿色化。政府部门在绿色旅游的推进过程中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实施科学有力的监督管理是绿色旅游发展的重要保证,应当结合自身旅游市场的发展状况,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相关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切实做好监督管理工作,为我国低碳经济下绿色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1.刘芳.低碳经济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建议[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5)

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范文6

关键词:绿色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3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应运而生。

1 四大经济的来源以及含义

1.1 循环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循环经济”一词并非国际通用术语,在学术界尚存争议,从各种文献对它界定的共同性来看,就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

1.2 绿色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绿色经济”是由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中首先提出来的。在经济学界,绿色生产、绿色消费、绿色分配、绿色技术此起彼伏,使绿色经济成为经济学界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命题。但直到目前对绿色经济的内涵、外延以及特征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相关理论正处于不断探讨和完善之中。

绿色经济的“绿色”,不是人们感知意义上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性用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

1.3 生态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在他的论文《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中首次使用了“生态经济学”这一术语,成为生态经济学学科的最早倡导者。

毫无疑问,生态经济学就是以生态经济为研究对象的。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第一,生态经济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改变生产和消费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发展一些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建设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生态经济是实现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第二,生态经济是让整个产品的生产、使用和废弃的全过程像生态系统一样形成全封闭循环,最终达到资源的零输入和废弃物的零排放,使生产系统自持,也就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是理想化阶段,在知识经济的后期才有可能做到。目前,各个国家生态经济的发展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生态化趋势。

1.4 低碳经济的来源及含义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早在2003年,英国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提出“低碳经济”的国家。

低碳经济是碳生产力(单位碳排放的经济产出)达到一定水平的经济形态,它的着眼点是未来几十年的国际竞争力和低碳技术产品市场,目标是低碳高增长。低碳发展通过技术跨越式发展和制度约束得以实现,表现为能源效率的提高、能源结构的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理性。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是20世纪后半期产生的新经济思想,是对人类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和总结的结果,也是人类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中陷入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存危机深刻反省自身发展模式与改进的产物,因此它们有许多相同之处,当然也各具特色。

2 四者共同的理念和追求

2.1 新的价值观念和消费观念

新的价值观念包括:在考虑自然资源时,不仅视为可利用的资源,而且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维系和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新的消费观念摈弃过渡浪费和奢侈之风,提倡绿色消费,也就是物质的适度消费、层次消费。是一种与自然生态相平衡的、节约型的低消耗物质资料、产品、劳务和注重保健、环保的消费模式。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多次性、耐用性消费,减少一次性消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不构成破坏或威胁的持续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在消费的同时还考虑到废弃物的资源化,建立循环生产和消费的观念。

2.2 追求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都追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的实现,要求人类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能把自身置于这个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符合客观规律的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对物质转化的全过程采取战略性、综合性、预防性措施,降低经济活动对资源环境的过度使用及对人类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从生产的源头和全过程充分利用资源,使每个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少投入、少排放、高利用,达到废物最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且用生态链条把工业与农业、生产与消费、城区与郊区、行业与行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自然-经济大系统出发,使人类经济社会的循环与自然循环更好地融合起来。

3 四者不同的侧重点、突破口和核心

3.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循环经济侧重于整个社会的物质循环,强调在经济活动中如何利用“3R”原则以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提倡在生产、流通、消费全过程的资源节约和充分利用;绿色经济关爱生命,鼓励创造,突出以科技进步为手段实现绿色生产、绿色流通、绿色分配,兼顾物质需求和精神上的满足;生态经济则吸收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核心是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注重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有机结合,以太阳能或氢能为基础,要求产品生产、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密闭循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而低碳经济是针对碳排放量来讲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采用清洁能源,以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缓和温室气候,使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上,碳排放量比较低的经济形态。

3.2 解决危机的突破口不同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都是以人为本,解决人类生存危机,但是它们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各异。循环经济是通过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生存环境的改善来体现的;绿色经济实施绿色分配,如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消费和费用支出;生态经济则将人类看成是具有最高级智慧的生物,通过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创造、依存和协同进化的关系达到人类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减少碳排放量,使得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CO2)浓度不再发生深刻的变化,保护人类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和气候条件。

3.3 核心不同

循环经济的核心是物质的循环,使各种物质循环利用起来,以提高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率。绿色经济以人为本,以发展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为核心,保障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存,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公平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使社会系统的最大公平目标得以实现。生态经济学研究现状,以农业生态经济学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为核心。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消费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和低碳经济将引起现代经济发展的全方位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对发展中国家而言,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支撑这场变革的重要条件:绿色科技的进步,市场机制的建立,价值观念、消费模式的改变,生态经济伦理形成都需要时间。我国也面临着从传统的资源依赖过量消耗型、粗放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向资源节用循环型、集约经营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我们应理性地对待,清醒地认识我国当前的国情,克服盲目地不切实际地攀高。因此,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加速经济转型。也就是说,要遵循经济发展的规律,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王育德,步秀君,贾东水.绿色经济论[J].经济论坛,20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