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环境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1
[关键词] 第三方物流 现状 供应链 新模式
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日趋成熟,而传统的物流对中国大多数企业的制约也越显突出。而现代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正好顺应了这一要求。因此,研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第三方物流在中国如何发展,如何才能适应中国的国情,由此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有待研究、协调和解决。而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第三方物流的分类及特点
1. 第三方物流的供应链模式
第三方物流公司(包括资产型、非资产型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是一种适应新形势并有很大发展前途的供应链新模式,我们将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1) 完全或主要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该模式可以说是最低级的一种,第三方物流公司基本业务是物流,也提供少量的供应链整合方案,但方案是由于别的企业需要而为其专门设计的,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产品出售的,而物流企业本身也未真正地参与到供应链中去,只是作为一个辅助者存在的。
(2) 既提供物流又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在这种主导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以一种积极的姿态借助于自己特色服务的核心地位优势去组织和管理整个供应链。但是该模式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主要业务还是物流服务,也就是说它所从事的供应链管理和组织主要是服务于物流活动的。其特点是物流公司已经将供应链的整合方案与自身的物流优势结合起来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3) 完全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
物流公司凭借对物流领域的熟悉,再加上具有专业化组织和管理优势,成为结合各方优势的供应链品牌。这种供应链模式是一种最高级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第三方物流公司通过运用各种先进的理论和信息技术真正达到了供应链的无缝连接,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供应链的整合优势。
2. 第三方物流的特点
(1) 帮企业“省钱”
用户可以通过规模采购获得优惠价格。第三方物流因采购集零为整批量大而使商品售价降低使企业获得可观的利润。运杂费用占整个物流费用的50%至70%左右,节约运杂费用对节约物流费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 为成本减负
企业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公司,而不需要自己内部维持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基础设施和人员来满足这些需求,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网络和结点网络,能够加快对顾客订货的反映能力,实现快速交付,提高顾客满意度。
(3) 提升服务质量
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信息网络以及配送节点上具有资源优势,这使得他们在提高顾客满意度上具有独到优势。而且,第三方物流提供商还具有对物流全程监控的能力,这有助于保证货主货物的安全,同时也能尽量实现企业对顾客的安全、准点送货承诺。
(4) 改善企业价值链
与传统运输企业相比,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范围不仅仅限于运输、仓储业务,它更加注重客户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效率与效益,供应链的管理与不断优化是它的核心服务内容,它的业务深深地触及到客户企业销售计划、库存管理、订货计划、生产计划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远远超越了与客户一般意义上的买卖关系,而是紧密地结合成一体,形成了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二、 关于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与问题
(1) 我国第三方物流的现状
根据中国仓储协会对家电、电子、日化、食品等 450 家大中型企业的一项典型调查表明 ,企业自己承担物流管理的占26%,全部委托第三方的占5.2%,自理与委托相结合的占68.8%。在被调查的正在寻求新的物流的企业中 ,其中75%的企业选择新兴物流公司,21.9%的选择纯运输公司,3.1%的选择仓储企业,有64.3%的企业希望新的物流公司提供综合物流服务,28.6%的企业希望提供干线服务,其余的企业希望提供分销服务。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
(2)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所存在的问题
从对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市场需求的分析可以看到,目前中国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较低,这一方面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未来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面临着大好机会,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还存在着很大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思想观念僵化、滞后,物流外包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的第三方物流行业之所以仍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是因为在物流领域思想观念上的滞后,束缚于传统的“自营自销”观念,害怕“肥水外流”。不论是传统的国有运输、仓储企业转型而来的物流企业或是新型的民营物流企业,都在独立奋战,受到原来行业范围或地区范围的限制,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综合经营。
②服务功能单一,增殖服务薄弱
我国目前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多是由传统运输、仓储和物资购销企业转型而来,大多数设施比较简单,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等传统业务上,与之相关的报关、存货管理、分拨、分销、包装、流通加工等增殖服务较少,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无法提供真正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③ 法律环境不完善
我国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立法条件尚不充分。随着第三方物流国际化的发展,它更需要一个高效、透明、科学、合理的政策法律环境,现代物流业的立法已成为当务之急,需要突破性发展,尽快研究制定各种法规制度,从根本上改善物流业的法律环境。
2.影响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原因
(1) 加入WTO对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入世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从而将推动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大幅上升。入世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在规划建设之时就会考虑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生产能力,不会规划太多物流设施,而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这必然会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也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入世后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层次提高,需求内容更趋复杂、多样化。
(2) 西部大开发对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2010年国民经济发展的远景目标中,已经把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战略重点,这将促使西部地区从而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货物流动的频繁,从而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东西部差距的缩小将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将不仅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将扩大到广大的西部地区。物流企业也可以有针对的在西部地区发展网点,根据西部地区企业的需求来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
(3) 两个新经济热点将创造新的市场机会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假日经济和会展经济等经济热点。两个经济热点对于能够做出快速响应的物流企业来说将是一个市场机会。虽然假日经济和展会经济所产生的是即时性、短期的物流服务需求,但很多可能就是第三方物流的潜在客户,如果服务得到客户的认可,有可能建立起较长的合作关系,甚至成功地开拓客户,将其日常物流业务承担下来,建立真正的联盟关系。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一定要注意这方面的信息收集,尤其是各种展会中就蕴藏着大量的潜在客户。
三、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的变革措施――建立供应链管理新模式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到,虽然中国第三方物流服务发展比较缓慢,但是仍然有着非常好的市场前景。在我国,要想建立起一种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就需要满足一些存在的条件。就现实情况而言,其实新模式的形成原因已基本满足,但是实际上还并未看到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所以要促成这种模式的形成,还需要我们在客观和主观上满足一些必要的前提条件。这些条件主要如下:
1.各企业的观念必须有所转变
就物流企业本身的观念而言,物流企业总是将自己定位于供应链其他成员的服务提供者或供应链的辅助者的身份,而并没有看清在现实形势中,物流企业的地位已经由于消费者的需求而发生了变化(当然可能这些变化还是有限的和不全面的),但是事实上在某些领域第三方物流企业完全有可能成为供应链的主导者,但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还是由原来的制造商或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
2. 产品特性必须适应这种模式
在提出以第三方物流公司为主导的供应链模式时,并不是在否认前两种模式的优势和存在的可能性。因为新模式并不是在所有的环境下、对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对有些产品而言可能运用前两种模式比新模式更具有竞争力。所以要求我们对运用这种新模式的产品特性必须有所了解。
3.将自身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的第四方物流公司职能
从目前许多第三方物流公司来看,大多数公司只是在从事的物流功能上进行延伸,而并没有真正地涉足第四方物流的业务,这在中国物流市场中尤为明显。而对于那些象UPS、FEDEX等国际物流巨头虽然提供供应链整合方案,但它只是为别的供应链来设计,并将这种方案作为单独的商品进行出售,而没有在自己所处的供应链中来结合自身的物流优势进行供应链整合。然而要想成为供应链的真正主导者必须同时具备和从事此两项职能,否则将无法有效地发挥出供应链的整体优势。
4. 第三方物流公司应拥有强大的品牌效应
第三方物流的品牌是整个供应链凝聚的体现,也是整个供应链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当这种品牌被整合进供应链中时,它实际上已是一种供应链品牌,它预示的是整个供应链整合后产品有形和无形质量的双重体现。然而现实中拥有此种品牌实力来进行供应链整合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还比较少,只有UPS和FEDEX等公司可称得上具有实力。因此也就从某种意义上限制了这种新型供应链模式的发展和形成。
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机遇。而众多在计划经济时代建成的企业,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合作,建立起供应链管理的新模式,进行社会化专业化协作,这样的改革形成了第三方物流大发展的坚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同时也为“双赢”开涂了新局面。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也绝非一蹴而就。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和行业协会的推动和调控作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规范的行业标准,规范市场行为,建立多功能、辐射范围广的现代物流中心,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 铎 周建勤:电子商务物流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刘志学:现代物流手册[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2003
[3]丁俊发:中国物流[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0
[4]杜 文 任 民:第三方物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2
关键词:市场环境 营销渠道 创新
营销渠道创新的内容分析
为了更好地应对竞争,企业从产品到价格进行了多方面的战略调整,并且一些传统的营销战略中没有注意到的内容(例如营销渠道的重要性)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
(一)渠道长度的创新
营销渠道是企业进行营销工作的重要基础,用长度来对营销渠道进行表述虽然比较抽象,但是也能够让人们较为形象、直观地对营销渠道有所感悟。既然有渠道来表述市场营销的路径,那么就可以采用长度、宽度来对营销渠道的现状进行表述。企业的营销渠道,从长度来看,并不是越长越好,营销渠道的长度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经济实力相吻合。渠道的长度不求长,但是要求合理。在市场竞争中,有的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现实需求来延伸渠道的长度,但是另一些企业可能就需要缩短渠道的长度,这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或是标准来对渠道的长度问题进行要求。
本文以某集团公司的营销渠道变化发展的路线为例,简要地对渠道长度问题进行阐述。某集团是一个有了20多年发展历程的集团公司,它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崛起,积累了一定的资本,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也开始对自身的营销渠道进行调整。在调整以前,渠道长度状况为:制造商—地区独家经销—经销商—零售商—消费者;在调整以后,渠道长度状况为:制造商—地区多家经销—零售商—消费者,渠道长度由三层缩短为二层。通过这次调整,渠道利益分配更加合理,渠道之间的配合更加融合,制造商的新产品推广、促销活动也能够有效执行。
(二)渠道宽度的创新
既然有了渠道长度的创新,那么渠道宽度的创新也成为许多企业战略调整的重要选择。与企业渠道宽度相关的一般是企业的分销政策。在我国,企业对分销渠道或是途径的选择,一般分为独家分销、选择性分销和密集分销三种模式。无论是采用何种分销模式,企业都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分销的宽度进行拓展和调整。美国可口可乐公司选用一种高密度的市场分销策略,这种高密度的模式使得它们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几乎都随处可见,以一种轰炸式的方式占领世界各地的市场。并且随着技术的创新,将商店与自动售货机同时推广,竭尽所能地来拓展营销渠道的宽度,以此来提升市场占有率。
(三)渠道系统的创新
营销渠道并不仅仅是生产者这一个主体,从其构成来看,除了生产者以外,还有批发商和一些零售商。批发和零售是我国商品销售两种最为重要的模式,在这其中的每一个主体,虽然置身于同一个系统之中,但是每一个成员都是为自身利益所服务的,他们都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为行为准则。所以,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忽视和损害整个渠道系统的利益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渠道内部成员之间的这种角力,使得其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以及在系统之中的地位,无论是垂直营销渠道还是水平营销渠道,进行渠道内部的系统创新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垂直营销渠道的创新,指的是传统的生产者、批发商和零售商之间,可以自由地、不受束缚地成为每一个渠道之中的领导者,不需要受制于其他主体。水平营销渠道的创新,指的是每一个层次内部的若干个企业,可以采用横向合作、联合的方式来开辟新的营销渠道,创造更多的营销机会。
企业渠道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营销渠道,一个更为通俗的解释就是企业产品的销售道路,企业利润的实现、产品价值的转化最终还是要通过销售工作来实现,营销渠道的职能就是让消费者与企业之间形成一个畅通的产品流动道路,消费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购买产品来满足自身的需求,企业也能够通过对营销渠道的经营管理来提升市场占有份额。一个企业是否有成功的营销渠道,对企业的经营运转会产生重要的、直接的影响。随着市场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营销渠道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对营销渠道进行创新已经成为必然之举。
(一)内在缺陷
企业营销渠道的创新,固然是由客观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的,但是究其创新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冲击,而是因为我国本身就是市场经济发展较晚的国家,许多企业早期建立的营销渠道已经在日新月异的市场环境中暴露出诸多的不适应,这种内在缺陷要求必须对营销渠道进行创新。具体而言,传统的营销渠道多为金字塔结构,经典模式是厂家—总渠道成员—二级批发商—三级批发商—零售店—消费者。这种传统的营销模式虽然也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点较多已经使这种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在这种架构下,由于层级分明、层级沟通效率低导致的执行效果差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都面临的问题,一个市场营销方案在经过层层的传递后严重地变形,即使执行后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种渠道缺陷,不利于企业品牌战略的实施,并且对于渠道的控制能力不强,对于企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对传统的营销渠道进行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
(二)外在压力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3
关键词:市场营销电力企业营销策略
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电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中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并使社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根据新形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过渡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电力行业,能源工业是其绝对的垄断地位,若要更改,然后移到竞争机制,在市场上。这种竞争在市场上竞争的外部环境中还包括记录的电力企业竞争。
1.我国目前电力市场的基本特点
在我国电力行业现在已经失散电厂和电网,分别对重组资产和电网容量,已成立五个主要发电公司;资产重组后的网格上,创建一个网格的国营公司与中国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计划拆分。
1.1电力市场具有开放性和竞争性
与传统的电力,比较打开中国市场和竞争的电力市场。作为对市场的细分的链接的发电和供电电源之间的两个经济和技术特点,确定电源供应链接具有自然垄断的但电源链接具有无自然垄断,一些发达国家引进竞争机制注入了动力,链接,成功的故事为当前登录链接证明了这一事实的。
1.2电力市场具有计划性和协调性
与其他大部份商品市场相比,电力市场已规划和协调。另一方面,各个方面相互关联的系统的电源、生产、电力供应过渡的要求,任何一个链接,将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1.3电力市场具有转供性
网络运输的发展与高电压和高电压的好处成为更多区域网络的大型电网互联或甚至形式跨国网络。由于不同地区的劳动力价格和不同级别的支持意愿的不同资源在不同区域之间的网格区域的电源,从售电电源供电成本的低生产成本的电力传输的电力生产成本的结果有不同。
2.我国电力市场营销观念的确立
2.1电力市场营销的观念
发电和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建立市场意识、积极改变管理机制,促进电力市场营销不是只有根本改变社会经济需求,是在电气能源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社会、洪水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自助服务在以独特的方式。
2.2转变电力市场营销观念
电力市场管理哲学就是变化的力量,促进既定的思路和目标市场营销的方法。随着能源供应公司由市场机制,建立概念的变化还广告几年来,传教士收到一些成效,工作和管理的目标是逐步靠拢的市场转型与发展和趋势的分析,是仍不令人满意。因此,分析某些问题,有关重要的更新程序的想法,以改进我们的工作。
2.3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营销的看法是"收购是一种理"是采集客户端的行为理性过程和购买行为并不完全接受控制下,也是人民的感情。因为在购买过程中,您有对服务的访问,必须购买物品和是基本产品实现情感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种商品,除了特定的质量要求的电源必须有高质量的服务。
3.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3.1电力市场营销的产品策略
市场研究的一般理论表明企业的利润是了解客户和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关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力公司将转到发展、通过分析电力市场,电力办法宣传营销战略、开放电力市场,供应增加、电力营销工作的目标是增加公司的利润。分析特征的产品,电源是正是这样做很好的商业化电力的先决条件之一。
我们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应慎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价格杠杆作用。在过程中,为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售电量电价是电力营销政策的最重要的手段。
(2)宣传功效。因为无形的它采用有形和多彩的方式来体现产品的特点的力量产生影响的态度和行为的消费者。
3.2电力市场营销的价格策略
电力市场竞争竞争性定价、质量、服务的竞争,最重要的是价格的竞争。若要打开电力市场供应,电力公司必须首先建立电力营销策略价格价格和产品服务系统面向客户的服务体系。
(1)推行电价折让政策
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电力价格,加强管理,价格规范电力价格、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电力,更,应该替代原始共享,并建立电动电动价格玫瑰豪更多的国有企业,特别是大型和中型的国有企业引入电动价格政策,让让折叠应逐步朝着一个共同的电力销售价格水平3-5年中提出的措施,统一销售价格。
(2)对冰蓄冷空调和电热锅炉的优惠政策
在电力市场,使电源在2000年年底推广面向消费的作用已存储电热水器热和冰冷空调通过提供内存,在内存铅套,电热水壶和冰蓄冷空调的客户,价格改革和电价改革,逐步使政府和社会的意识上推出他新增加的能力对应,其他配套设施的报告的被控在容量交叉分布提供了书面的费用。
(3)推行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
3.3电力市场营销的促销策略
(1)广告
对于电该特定的商品,可我们不只是使用一般的广告,必须结合的电特性,有说服力的内容,使用比较方法、气氛或印象、个性、技术特点、不同的手段,作为生产和传播的广告,广告产出更好的科学证据的表达式的符号的使用。
(2)人员推销
不要有直观的感觉,通过个人销售非常重要。电力系统的销售必须改变它的工作作风、改变等待电力客户采取积极的措施,积极主动宣传营销电力消费的传统做法。
(3)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一个重要的营销工具,在电力部门做法不只是要侧重于同政府的建设关系的业务,但也要有大量感兴趣的公众成员建立一种关系。
4.小结
面对今天的市场,在市场营销环境中,电源的现实公司可以仅利用优势和避免缺点并动态地适应,可引入的功率不分青红皂白地任何以前的经验,其次是传统习俗只能被市场淘汰。条件下今天的木材基地电力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企业不仅需要确切了解市场环境、需求分析和活动有关的市场营销,培养既懂技术和知道的管理和营销的复合型人才,体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作者单位:北华大学研究生处)
参考文献: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4
关键词:教授独立董事;外部市场环境;企业避税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6)06-0016-05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6.06.03
一、引言
为了提高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保护投资者权益,证监会自2001年起推行了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内部任职,且与公司没有重要的业务和专业联系,并对公司事务做出独立判断的董事。独立董事能够从一个专家的角度为企业提出指导和建议,提高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决策水平,从而提高企业价值。独立董事的背景作为中国上市公司聘任独立董事的参考,对独立董事监督作用的发挥有着很强的重要性。
税收对企业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日常活动,税收成本是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作为一个盈利机构,都希望通过税收筹划手段有效地规避这一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普遍会进行避税,使得一部分税收从国家转移到企业,达到其降低赋税的目的[1]。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坏消息的披露导致资本市场不稳定的现象时有发生,企业的严重避税行为作为利空消息的一种,一旦披露在市场中就会引发强烈的反应[2]。因此本文对独立董事背景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在不同的外部市场环境下,独立董事背景和企业避税之间的关系,是我们认识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又一视角。
本文通过手工搜集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教授独立董事背景数据,实证检验了不同外部市场环境下,独立董事背景对企业避税之间关系的差异。与已有研究相比,本文的贡献有以下两点:首先,丰富了独立董事的研究内容,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独立董事是否会提高公司价值这方面,而没有涉及到独立董事背景和企业避税这方面的研究;其次,扩展了企业避税的研究领域,本文首次将企业避税和独立董事背景联系在一起,考察了不同外部市场环境下独立董事背景对企业避税的影响,从而为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提出了又一新的认识。
二、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有关独立董事的研究起初主要集中在董事会的独立性增加是否会提高公司价值这方面,大量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占比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3-5]。之后的研究涉及到独立董事背景的方面。研究发现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的独立董事越多,公司绩效越好。另外,有政治关联或者来自银行的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7]。张慧(2005)等发现公司董事会成员的学历分布与公司绩效之间有正相关的关系[8]。张爱平和凌定胜(2010)发现独立董事的平均年龄对公司绩效有正面的影响,这说明了独立董事的阅历和经验对公司有着重要的影响[9]。
避税从广义的角度定义为税收减少,但后来的研究一致用会计与应税差异来衡量企业避税程度[10]。近些年,很多研究将避税放到公司治理的理论框架下进行,从委托的角度来对避税进行讨论。有研究提出避税观,认为风险中立的股东要求风险规避的管理层进行盈余管理以避免财富流出企业,但股东很难将管理层激励报酬与避税程度相联系,导致管理层利用避税攫取私利或更高的薪酬,这时企业做出的避税决定反映了管理层的利益[11]。另外,股东对避税的重视程度取决于他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控制管理层的行为,他们认为复杂的避税交易可以为管理层提供机会管理行为的理由和手段,而激励能够改善这种问题[12]。在存在委托的情况下,管理层会建立复杂的公司结构来将避税所带来的好处转移给自身,并通过不透明的避税行为掩盖其利润操纵等行为,侵害股东利益[13-15]。
已有大量文献表明,教授背景独立董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因为其大多在高校和研究所工作,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与很强的科研能力,他们会注重个人的声誉,并且在公司治理方面能够提出很多建议,因此有能力来帮助公司做出重大决策,从而改善公司治理。很多文献已经表明,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促使企业减少避税行为,提升公司的治理水平。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1: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减少企业避税的行为。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发展非常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上市公司所在地的金融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对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会有一定的影响。在较高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下和较好的法律环境下,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管力量越强,这可能会使教授独立董事更好的发挥出其对公司的治理作用,据此,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H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避税的治理作用只在市场化程度高和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存在。
三、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样本包括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之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我们手工整理了独立董事教授背景的相关数据,其他主要数据来自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企业所得税率的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同时,文中还使用了樊纲、王小鲁(2011)的2009中国各地区市场化相对进程指数[16],以考察差异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对聘用教授独立董事与企业避税关系的影响。回归分析中需要控制行业因素,本文采用申银万国公布的行业分类代码,将上市公司分为28个行业,并对数据进行以下处理:(1)剔除金融类机构的上市公司;(2)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公司;(3)剔除资不抵债的公司;(4)剔除ST或者PT的公司;(5)为消除离群值的影响,对所有连续型变量进行了1%的缩尾(Winsorize)处理。最终本文得到了前后11年共计9538个样本观测值。
(二)相关变量说明
1. BTD
本文借鉴Manzon & Plesko(2002)的观点,从所得税税基的角度来反映避税[17],即使用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差的百分比来衡量避税的程度。这一指标包含了制度因素和避税两方面内容。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BTDt=100 (1)
其中,Bincomt是指t期的税前利润;Taxpayt是指应税所得额,等于所得税费用减去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除以名义所得税,即Taxpay=;Assett-1指t-1期的总资产。
2. DDBTD
借鉴Desai & Dharmapala(2006)的方法,本文将该指标定义为
BTDi,t=?茁1TACCi,t+?滋i+?着i,t (2)
其中,TACC是指总的应计利润,等于净利润减去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然后除以前一期的总资产,即TACCt=。回归后计算的残差DDBTD作为避税指标,代表不能被应计利润解释的部分。
3. TAXAVOID
为了使结果更加稳健,本文借鉴Kim(2011)的方法,对BTD和DDBTD两个指标提取主成分,计算得出TAXAVOID,用来衡量避税程度。
4. PROFNUM
PROFNUM为公司聘用的具有教授背景独立董事的人数,我们从上市公司年报、各高校网站和新浪财经中手工整理了关于上市公司教授背景独立董事的相关数据,教授背景是指在高校或研究所工作的教授或副教授。
5. 控制变量
根据已有文献,本文首先控制了公司层面的基本特征,包含公司规模(SIZE)、成长性(GROWTH)、盈利能力(ROE)、资产负债率(LEV),并控制了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董事会规模(BSIZE)和总经理职权的两职合一情况(DUALITY)这些因素。此外在模型中加入年份虚拟变量(YEAR),以排除因年度差异对企业避税产生的影响。相关变量定义见表1。
(三)基本模型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1,并考虑到公司个体因素可能对企业避税产生影响,本文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且在模型中加入年份虚拟变量,以排除因年度差异对企业避税产生的影响,模型具体如下:
TAXVAR=?茁0+?茁1ProfDmy+?茁2SIZE+?茁3LEV+?茁4GROWTH
+?茁5ROE+?茁6TOP+?茁7BSIZE+?茁8DUALITY
+?撞YEAR+?着it (3)
为了验证我们的假设2,我们使用樊纲、王小鲁在2011年的2009年中国地区市场化指数,将金融市场化指数大于75%分位数的省份定义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将法律环境指数大于75%分位数的省份定义为法律环境的地区,用进行分样本回归,从而考察差异化的外部市场环境对教授独立董事与企业避税之间关系的影响。
四、实证结果
(一)描述性统计
表2报告了主要变量的基本统计信息,主要包括样本数、平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和最大值。从衡量我国避税程度的指标(DDBTD)的标准差(8.21)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的避税程度差异较大,这与我国税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公司有着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关。另外,PROFNUM的均值为2.25,说明在所观测的上市公司的12421个样本中,每个上市公司平均有2个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这表明本文关注独立董事教授背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控制变量来看,我们发现ROE的均值为0.06,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收益率低且收益普遍有待提高。
(二)相关性分析
(三)实证结果分析
1. 教授独立董事和企业避税的实证结果
表4报告了教授背景独立董事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采用了固定效应模型,第(1)、(2)、(3)列分别使用了不同的避税指标,第(1)列使用的避税指标是DDBTD,回归结果显示PROFNUM的系数为-0.152,且在5%的显著水平下显著,这说明企业聘用教授独立董事越多会导致企业避税的减少,同样,第(2)、(3)列的结果也是如此。因此,我们的实证结果支持了假设1,即聘用教授独立董事可以减少企业的避税行为,这说明了教授背景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方面能够提出很多建议,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从而减少企业避税的行为。
2. 金融市场化程度与法律环境对教授独立董事与企业避税之间关系影响的实证结果
上市公司所在地的金融市场环境会对教授独立董事的行为与企业避税有一定的影响,金融市场化程度越高,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管力量越强。为了研究教授独立董事在差异化金融市场环境中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使用樊纲、王小鲁(2011)的金融市场化指数,将金融市场化指数大于75%分位数的省份定义为金融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并分样本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从(1)、(2)、(3)列可以看出,金融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教授独立董事人数与三个避税指标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负相关关系,说明在金融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企业聘用教授作为独立董事可以减少其避税行为。从(4)、(5)、(6)列可以看出,在金融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教授独立董事人数与企业避税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所在地的法律环境同样会对教授独立董事的行为造成影响,法律环境越好,上市公司面临的外部监管力量越强。为了研究教授独立董事在不同法律环境中对企业避税的影响,我们使用樊纲、王小鲁(2011)的金融市场化指数,将法律环境指数大于75%分位数的省份定义为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并分样本回归。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1)、(2)、(3)列可以看出,在法律环境好的地区,独立董事人数和避税指标都在1%的显著水平上呈正相关关系,说明企业在法律环境好的地区聘用教授作为独立董事可以减少其避税行为。(4)、(5)、(6)列可以看出,在法律环境差的地区,教授独立董事人数与企业避税并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支持了我们的假设2,说明不同的市场化环境的确影响了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对企业避税的治理作用,从而导致这种作用只在市场化程度高和法律环境好的地区存在。
3.稳健性检验
为保证本文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稳健性检验:(1)改变控制变量的衡量方式;(2)用剔除所得税成本小于零的公司来代替剔除资不抵债的公司;(3)在模型中采用滞后一期的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上述的调整都没有使本文的结论发生实质性改变,这说明本文的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利用2004―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教授背景独立董事与企业避税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教授背景的独立董事可以减少企业避税的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相关关系在市场化程度高和法律环境好的地区更为明显,这说明教授背景独立董事对于公司治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企业应更多的聘用高校教授作为其独立董事,从而提高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刚,陶李,沈纯.企业避税与股价异动风险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3(2):53-64.
[2]Hutton,A.P.,Marcus,A.J.,Tehranian,H. Opaque? Financial reports,R2,and crash risk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9.
[3]Slemrod,J.The economics of corporate tax selfishness [J]. National Tax Journal,2004.
[4]Peng,Mike W.Outside Directors and Firm Performance during Institutional Transitions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4.
[5]王跃堂,赵子夜,魏晓雁.董事会的独立性是否影响公司绩效?[J].经济研究,2006(5):62-73.
[6]魏刚,肖泽忠,Nick Travlos,等.独立董事背景与公司经营绩效[J].经济研究,2007(3):92-105.
[7]郑路航.独立董事的政治关联与公司绩效[J].当代经济管理,2010(11):20-25.
[8]张慧,安同良.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学历分布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6(1):37-43.
[9]张爱平,凌定胜.独立董事个体特质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3):192-196.
[10]Kim J B,Li Y,Zhang L.,2011.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Stock Price Crash Risk:Firm-level Analysi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1.
[11]Chen, K.-P.,Chu,C.Y.C.,2005. Internal control versus external manipulation: a model of corporate income tax evasion [J].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2005.
[12]Desai,M.,Dharmapala,D.,2006. Corporate tax avoidance and high-powered incentives[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6.
[13]Frank,M.M.,Lynch,L.J.,Rego,S.O. Tax reporting aggressiveness and its relation to aggressive financial reporting[J].The Accounting Review.2009.
[14]Hanlon,M.,Heitzman,S. A review of tax research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10.
[15]Chen,S.,Chen,X.,Cheng,Q.,Shevlin,T. Are family firms more tax aggressive than non-family firms? [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10.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5
关键词:市场经济;电力;营销
前言
新能源技术的改革,以及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力度,已经逐渐开始威胁到电力企业的销售。电力资源已经不再是以往不可缺少的必要资源,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电力企业应当加强电力营销的方式和手段,努力的提高售电量,结合供电企业的特点和当地的实际情况,正确地指出在电力营销问题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加以改正,达到拓展电力销售市场提高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文章基于此的,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电力营销问题进行了研究。
1 电力营销的特性及问题
电力,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资源,其具有普通商品应有的特点,但也因为其本身的特殊性,也具有自身的特性。
1.1 电力是一种性能单一的商品
相比于市场上丰富多样的商品而言,电力具有明显的单一性,电力本身是用来满足消费者照明、取暖等生活能源,这一特性也决定了它的用途相对的单一和片面,并不如普通商品一样可以面对多样化的市场。这样的特性造成一个简单的问题,电力资源无法像普通商品一样面对越发广阔的市场,不具有宽广的发展空间。
1.2 电力销售受到电网覆盖的限制
电力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真正成为了广大人民的生活资源,但由于其本身的特点,使之不得不受到电网覆盖的限制。
电能的传输并不简单,需要建立特殊的电力网,通过电力网这种媒介才能够进行输送,并且还需要相应的技术和设备,最终才能转化为对人体威胁极小的生活电力。
但由于电网建设的投资巨大,还需要极高的技术要求,使得电力销售并不能像普通商品一样能够自由的进行分销,这是限制电力营销的关键因素。
1.3 群体性的影响范围
普通的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往往是个人或者家庭,其影响的最大程度也只是一小部分范围,但是电力不同,因为电网的存在,电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对于消费者的影响范围是区域性的,广泛性的。
电力商品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对一个区域造成整体的影响,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极大,受到影响的群体也是大面积、群体范围性的。
2 如何加强电力营销的手段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当今社会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力企业的营销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又因为电力这种资源本有的特性,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加强自身的电力营销手段。
2.1 重视售后服务 提升服务质量
计划经济的废除和市场的不断发展,各大企业已经从以往的产品质量对比上升到了如今的服务对比,市场中最为明显的例子就是海尔,海尔打出的响亮口号就是以服务为主,通过提供完美的售后服务来吸引消费者。
电力已经逐渐失去了以往的特殊地位,各种资源的出现,带来了强大的竞争压力,其已经不在有以往那种主导性的地位。重视售后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是当今电力营销的重中之重。电力商品有一个明显的特性,那就是影响的群体性和广泛性,这一种特性对消费者造成的影响力极大。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的电力企业,建立健全各种售后服务机制,首先要成立专业的、高效的电力抢修和维护团队,在故障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为消费者解决困扰,这是抓住消费者的关键之举。
2.2 定时维护设施设备 保证用电环境稳定
电力企业积极的更新各方面的技术,从供电、输电等不同的角度完善自己的管理,带给消费者更加稳定的用电环境才是吸引消费者的第一因素。
定时维护设施设备,是保证用电环境稳定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冬夏两个季节,消费者的用电量提高,并且由于环境气候的影响,户外的设施设备也容易出现故障,因此,这个手段显得相当重要。只有积极的更新技术,从根本上保证用电环境的稳定,再加上定时的对设施设备的维护,两者结合之下,才能够完美的确保消费者的用电稳定,才能够真正的抓住消费者,也是从根本上降低电力故障对消费者群体性区域性不利影响的手段。
2.3 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营销手段
电力已经不再有以往的地位,在如今的市场下,依旧需要进行各种营销,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营销手段,是增强电力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要强化营销工作的管理,使电力营销工作适应不断发展的市场,首先要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专业性极强的营销队伍,制定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科学的正确的激励体制,增强营销人员的服务观念和责任意识等等。提高营销人员的素质和营销方式,是电力企业在保证当前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市场的重要手段,结合健全的售后服务体制,是促使电力企业市场占有率提升的有力方式。
2.4 努力开拓市场
要开拓电力市场,首先要注意信息的广泛收集,这要求电力企业定期在市场中调查用电量的需求以及潜在市场的情况调查。
电力企业应该将目光放在即将开发的区域,在新建工厂和住宅区等范围内进行营销,努力的将其纳入自己的市场。同时,还应该将目光放在偏远的农村和山区。虽然已经进入了21世纪,但在我国偏远的山区和农村,依然有很多地方没有被电力所覆盖,这些偏僻的地上仍然使用着古老的能源。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地方也是电力企业的潜力市场,电力企业应该普及电网的覆盖率,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之类,是提升市场占有率的一部分。
2.5 建立供电机制 提高企业利润
当前,我们把用电狭义的分为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显然,两种是不同的用电目的和使用人群,对于此,用电企业可以采取不同的用电目的来收取不同的用电费用。另外,实际中已经出现根据不同时段来收取不同的电费的举措,以后,电力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这种机制,一来可以成功的规避用电的高峰期,同时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的创收。
3 注意事项
电力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一种安全的生活用力,但电力的本身却是充满危险的一种能源,在此基础上,电力企业在建设电网的时候,应该注重设施设备的质量,并且要主要各类电箱、高压电线的设立位置,杜绝将用电危险带给消费者。并且,在适当的地方,电力企业应该设立显眼的提醒标志,提醒人民远离潜在的危险区域。
其次,要避免目标市场的选择进入误区。电网的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程,在电力企业决定进入某片市场之前,一定要做出慎重的考虑和详细的调查,不能出现目标市场的选择误区,在细分市场的基础上,抓住商机,正确的确定目标市场,避免造成极大的人力、财力的浪费。
4 结束语
电力营销,是因为市场的变化而在电力企业中产生的一种观念,电力已经不具有以往的特殊性,消费者具有了多重的选择性。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努力的提升自己的营销手段,在稳定以往的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不断的拓展自身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售电量,以此来提升企业的利润。
电力资源是一种普遍的生活资源,关系着居民的日常生活,确保消费者的用电安全和稳定,是保证电力企业的市场的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电力企业应该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企业的利润和市场占有率。
电力营销,是日后的电力企业发展所需要极度重视的问题之一,有效的营销手段,能够提升企业的占有率,能够带来更多的消费者,吸引更多企业和工厂的目光。电力营销将会成为电力企业能够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市场环境研究范文6
一、迈克尔·波特的五种力量竞争模型简介
附图
资料来源: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华夏出版社1997年
企业是在一定行业中从事经营活动的。行业环境的特点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分析认为,影响企业竞争结构及其强度的五种因素(力量)可分为:现有企业间的竞争、潜在竞争者进入、替代产品的开发、供应商的议价力量、购买者议价力量共五种影响行业竞争力量。
作为一个开放的市场而言,企业面对的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从事相同产品或服务经营的企业不止一家,因此多家企业必然会采取各种措施争夺客户,从而形成企业间的竞争。就电影市场而言,随着院线制的形成,电影企业间的竞争将从原来基本没有,变得越来越强烈。
由于一种产品或服务开发的成功,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市场的价值得到巨大的发现,会引起许多其他投资者的加入。这些新加入者既可以给该行业注入活力,促进市场竞争,也会给原来的企业带来压力,威胁他们原有的市场地位。由于进入门槛的降低,政策的进一步透明,电影市场的投资价值日渐显现,高达20%以上的投资回报率使电影市场成为投资资本关注的焦点。可以预见潜在竞争者的进入将是院线制发展过程中一个显著的特点。
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或功能相似,能够满足消费者相似的需要,在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替代,因此提供这类产品或服务的企业之间就会成为相互的替代竞争者。作为提供精神文化消费产品的电影企业,其替代的竞争者有很多,比如电视传播企业、音像制品行业、互联网、酒吧舞厅等各种大众娱乐场所,这些替代者均构成了对电影行业的竞争。
企业的经营活动需要各种生产要素。提供生产要素的供应商会在两个方面制约企业的经营。一是供应商能否按时按量地提供企业所需的生产要素;其次提供的生产要素成本会影响该企业的利润水平。所以供应商提供生产要素的能力、价格谈判能力的大小以及企业寻找其他供货渠道的可能性,是企业在市场环境中需要考虑的竞争力量。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供应商是上一级发行商或制片厂,他们的竞争能力在相当程度上会制约发行放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用户的多少、用户的实际购买能力将决定企业经营规模的大小以及企业的获利能力,同时用户的讨价还价能力将会引起同行之间的价格竞争。电影发行放映企业的用户可以是下一级的发行商,也可以是电影院,他们的竞争实力会影响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和调整,随着院线制的发展,作为用户的电影院在院线中的作用将更为显著。
二、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以一个省的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基本流程为例)
1.传统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注:从1993年起国产影片可以直接向市县电影公司发行)
2.传统发行放映体制下的市场竞争分析
上图概括了一个省级电影市场在传统的发行放映体制下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不论是省级电影公司,还是市级电影公司,均面临着波特理论的多种力量竞争。结合当前院线制改革的实际,重点分析传统发行放映机制下各级电影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状况。
(1)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抑制了行业之间的竞争
传统的发行放映机制下在一个地区只存在一个电影公司,形成了地区市场的高度垄断,所以基本上不存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高度垄断的行业管理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相互竞争的压力,必然造成企业缺乏改革和发展的动力,各级电影公司安于现状,难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要。这种垄断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构成了对电影市场整体利益、特别是对消费者利益的损害。
(2)潜在竞争者的竞争能力难以体现
由于高度的行业垄断造成潜在的竞争者难以进入地区电影市场,这使市场中的既得利益者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虽然从1993年起发行放映机制的改革试图突破垄断,但限于行业内部的重组,潜在竞争者进入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
从行业竞争模型可以看出,替代产品的市场竞争战略是全方位的,对各级电影公司以及电影院都产生了影响,对比这几年电视、互联网等娱乐资讯形式的发展以及电影票房的逐年滑坡,可以证明这一点。由于发行放映的各级企业承担的功能均比较单一,没有形成产业化的集团对抗能力,造成替代产品的渗透能力较强,在文化娱乐市场中争得了相当多的一批顾客。
(4)电影院的竞争地位较低
从竞争模型中可以看出下一级发行放映商选择的市场供货渠道单一,电影院没有选择发行商和影片的余地,造成购买者特别是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很弱,自身的利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证。
(5)供应商的谈判能力不强
在一个发行垄断的地区市场,影片供应商面对的是单一的发行商,虽然1993年之后国产影片的发行可以跨过省级公司直接向市级发行公司发行,但只是打破了省级公司对全省的垄断,在市级电影市场,影片供应商仍然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具有较好市场预期的影片因比较稀缺,有利于提升这类供应商的市场地位,但总体而言影片供应商在市场运作中讨价还价的谈判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综上所述,在传统电影发行放映的运行机制下,市场的竞争态势表现为地区发行放映公司处于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其他三种竞争者的竞争能力较弱,因此地区发行商能够基本控制当地市场,形成行业垄断局面;但就整个电影市场而言,抵御替代品的能力是不强的。
三、院线公司的市场运作模型及五种力量的竞争分析
1.院线公司运作机制下的电影市场五种力量竞争模型
附图
2.以院线公司为运作机制的电影市场竞争分析
院线公司是对电影发行放映经营者的重新组合,简化了中间发行渠道,逐步形成发行放映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营实体。这种机制的改变,必然使得原来处于垄断地位的地区发行商的竞争地位发生变化,而且与其他竞争力量的实力对比也发生了改变。
(1)在一个地区市场中形成了同行业间的竞争
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在一个地区出现两家以上从事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企业,形成了竞争的局面,由此大大削弱了发行商独家垄断而形成的非常有利的竞争地位。这种竞争对于打破市场垄断,增强市场活力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生存的压力迫使院线公司不能走老路,必须更新经营理念,提升营销手段,注重规模和效益的关系,不断改善服务质量,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在院线制形成的初期,由于市场规划还没有系统地建立,各院线公司应注意避免早期市场的恶性竞争,保证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
(2)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门槛明显降低
由于地区市场中竞争机制的引入,降低了其他投资者进入电影市场的门槛。为保证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市场信息是共享的,游戏规则必须共同遵守,这客观上削弱了原有企业的在位优势,降低了潜在竞争者的进入风险;同时为了增强竞争能力,形成规模经济,现有企业会通过资本运作、共享市场份额的方式主动寻求合作伙伴,这也是潜在竞争者“借船出海”的一种途径。
(3)替代产品的竞争能力相对减弱
电影与其他娱乐形式的相互替代竞争,在任何运行机制下都存在。成功的院线运行效率高,针对性强,能够牢牢锁住某个细分市场以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因此有较强的抵御替代产品的能力,所以院线制建立后,替代产品在某些细分电影市场的替代作用有所减小。
(4)影院的讨价还价能力得到提高
目前影院与院线公司基本上是契约关系,处于平等的地位,双方通过合同的方式规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改变了原来机制下影院必须完全从属于某级发行公司的状况;同时这种契约关系不是终生制的,影院在合同终止后有选择其他院线的权利,正如图中出现的虚线箭头表示影院可以“跳槽”,因此院线公司有必要处理好与加盟院线的关系,像对待顾客一样,重视加盟影院的满意度。在这个意义上讲,电影院的市场竞争力得到了提高。
(5)影片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