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1
【关键词】房地产集团;资金管理;体系
一、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根据生产经营需求谋划筹资方式、筹资渠道。加强与银行的协作,通过贷款、融资或发行债券增加可利用资金,对已取得的贷款按时还贷,形成“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良性循环,树立良好信用形象。有了资金,还要把资金管好用活。一是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主要是确定最佳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避免现金和银行存款闲置;合理调度资金,做好流动资金“勤还速贷”工作,利用货币时间空间差,节约贷款利息。二是应收账款管理,主要是确定应收账款管理办法,及时催收,合理计提坏账准备。三是存货管理,积极开展空置房的处理。实行无库存管理,减少资金占用。四是固定资产管理,主要是确定固定资产需要量,选择最佳折旧方法,及时处理闲置固定资产。
二、设置资金管理中心
以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作为房地产集团资金管理的内部承担机构,为房地产集团及成员企业提供金融管理服务。集团公司架设独立管理机房,统一授权后,成员企业资金管理人员通过USBKEY登陆。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接管成员企业银行账户,根据业务量大小,统筹调剂资金。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可以使房地产集团对作业层资金进行实时监督与评价。对于如日常零星支出、固定资产和基建投资、材料短缺等情况,财务部资金管理中心可进行财务收支预算管理,按计划用款,按进度拨款。还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需通过商业银行的做法,既方便企业之间往来款项结算,也节约了大量票据、手续费用。
三、资金集中结算体系
房地产公司按各下属公司施工产值比例收取投标保证金,将分散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实质是对各环节现金流的监督与控制,按各下属单位年度、月度计划,统筹调配。以集团总公司机关本部为例,每年初以部门及部门正副职、工作人员标准作好部门一年经费预算,年底对部门节约的经费下拨给部门,对超支部门给予重罚。对工程项目会计核算制定一套专门的管理办法,规定工程项目资金“集中管理,统一使用”,即所有工程款项由公司向业主方发“工程项目资金管理函”,由公司统一收取,项目部各项支出由项目部按计划报公司审核后统一支付,工程项目部必须与公司签订“工程项目管理责任书”。强化对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避免工程项目在建过程中的资金浪费,保证工程项目所需资金。
四、现金流预算控制体系
成立资金预算委员会,负责编制资金预算草案,审定预算收支总量、生产经营目标、资金投向、固定资产投资及大修理资金、生产经营费用、下达给基层单位年度费用指标、房地产集团预备资金、职工福利基金使用,制定实现预算目标的措施,检查预算执行情况,督促预算目标的实现,考核预算执行情况,实际完成数每超过或低于预算数一定百分比则给予一定分数的处罚或奖励。根据实际取得的分数划分不同档次,以此确定给予奖金或扣减经营风险押金。并且以预算的各项指标作为考评业绩的依据,可避免传统作法的弊端,提高对预算的重视程度,使预算管理产生好的效果。
五、资金管理风险控制体系
1.信息监控控制体系。现有企业资金信息监控体系主要包括资金预算管理、票据管理、筹融资管理、安全授权认证管理,内部账户管理,内部存款管理,内部转账管理等。通过外部网上结算直接结算,不需通过银行。减少资金交叉占用,理顺内部资金往来关系;通过银行委托贷款方式,降低集团整体税负和涉税风险。
2.风险控制。(1)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集团应拟出台一套资金管理制度,如《资金结算办法》、《资金集中支付操作手册》和《预算管理办法》等。(2)加强资金流监控,防范资金短缺风险。加强与开户银行的协作,如银行帐户资金限额提醒、大额资金支付提前通知、集团与银行签订年度融资信用额度等。(3)加强对成员企业监督,防范下属公司资金的体外循环。通过资金集中管理和银行提供的网银服务,对银行总账户、成员企业分账户的全部发生额、银行余额的实时监控,随时进行银企对账。(4)明确银行网络设施,降低企业资金信息泄露风险。严格筛选确定合作银行后,明确银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程岳元.浅谈建设项目成本的控制[J].山西建筑.2008(23)
[2]邓科.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2
关键词 高校住宅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业主委员会 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1.007
Problems and Considerations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pecial
Maintenance Funds for the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Universities
GU Dewen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816)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residential management,the background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maintenance funds,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using types and maintenance in universitie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 that is beneficial to the operation level, expecting to crack the dilemma of starting special maintenance fund.
Key words housing in universities; special maintenance funds of house; owners committee; supervise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富裕了的国民愈来愈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安居乐业成为首选。特别是近十年来,房地产增值效益凸显,身兼居住与投资功效的住宅,在家庭资产结构中占据的比重愈来愈大。
但是,随着住宅“年龄”的增长,其出现许多“生病”迹象,高层建筑物电梯、消防系统、智能化系统等更是问题频发,要彻底“医治”好,就必须投入维修费用进行维修保护。此时,业主对自己住宅的“养老金”与“保命钱”――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也日益被关注。住宅管理部门透明公正运作这笔关乎百姓住宅“百年大计”、“沉睡”着的资金已势在必行。
1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产生、建立的背景
90年代以前,我国各项民生实行计划经济,城镇居民的供职单位根据单位房源、分房规则,分配住房给员工居住使用。90年代以后,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企事业单位将员工享有使用权的家属楼、宿舍区等住宅卖给了员工,不再负责房屋的维修,社会化的物业公司实行有偿服务与管理。而“生大病”的房屋要“医治”,需要维修经费,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便顺应而生。
1994年7月18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了维修基金概念。1998年12月16日,原建设部、财政部联合颁布的《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住宅维修基金的使用项目。2007年3月16日颁布、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的第62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明确指出:维修资金属于业主共有。
2007年12月4日,原建设部、财政部以165号令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表述,交存的主体,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标准,并从使用原则、比例分摊、使用程序、应急维修、列支排除项、增值滚存等方面,给予了详细的规定。
从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衍生的过程可以明晰,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改造,全面进入住宅日常维护的管理体系中。
2 高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教职工住宅类型及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现状
目前,高校教职工住宅一般有三种类型:第一种基本上都是1998年11月30日前的房改房,即享受国家房改优惠政策购买的已售公有住房;第二种为没有个人产权证的新区工作用房;第三种为学校租赁给住户的未售产权承租房。
第一种类型房改房,高校教职工购房时按照其专有部分建筑面积缴纳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学校代表售房单位从售房款中一次性提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经当地物业管理部门批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自行存管在学校财务专用账户里。第二种类型新区工作用房,没有个人产权证,其性质为一次性付清房租永久或一定年限的租赁。其维修资金的归集直接交到学校财务专用账户里。第三种类型承租房,实质是周转房性质,学校只收取住户少量的租金而未收维修费用。
三种类型的住宅,房屋权属性质不同,维修费用提取存在差异。因此,作为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使用管理者,在实施维修过程中如何把好舵,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2.2 高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难点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沉睡”多年,与房屋缺少维修经费的矛盾日益凸显,物业公司和业主迫切希望有法宝来破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的难点。
难点一:一户不同意,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动不了。
房屋“生大病”需要的维修费用非常多,可学校的住宅管理、工程维修部门无权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必须由业主委员会按照《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涉及维修的所有住户签字,如果一户不同意,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计划只能搁浅。目前,很多高校都未启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根本原因在于业主对是否启动不能达成共识。
“专有部分占建筑物总面积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且占总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业主”和“业主大会依法通过使用方案”的规定,充分体现了使用程序的民主性。但是,由于所涉及维修的项目与某些业主关联度不大,房屋出租找不到房主表决,更多的业主对公共事务冷漠,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使用程序复杂等等因素,导致业主诸多不同意见,否定启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有观点认为,教职工购买房改房和一次性付清房租租赁新区工作用房时,缴交的维修资金存管在学校财务账户里,利息都归学校了,应该由学校包揽房屋维修费用。
房改时学校代表售房单位,根据购房人工龄越长,房龄越长,房价就越低的政策,住宅福利性质出售给教职工。为此,个人缴纳的维修资金占缴纳总房款的比例也就越低,这在当时物质生活还匮乏的年代,能以这样超低价格购买到属于个人所有的住房,引得无数年轻人的羡慕。实际上,根据购房人工龄、房屋折旧率调节的房价导致的结果,就是购房人和售房单位共同归集的维修资金因购房人工龄越长反而总量不多,这为日后这些老旧房屋巨大的维修费用缺口埋下了资金危机的隐患,这是当时购房人没有想到的。在当今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年代,学校每年专项拨款用于住宅区的维修费用,远超财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账户里总资金的结息收益。
还有观点认为,业主委员会及业主大会组织不规范、能力不强,专业素质不高、业务不熟悉,存在业主委员会主任与物业服务公司相互勾结、侵吞、挪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风险;其次,缺少有效的监督部门实施审计。因此,学校使用管理、监管这笔“养老金”、“保命钱”,教职工放心。
作为代表和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的民间组织,业主委员会在运作过程中,确实存在诸多不规范问题,如:业主委员会形同虚设,无凝聚力和战斗力;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无法有效运作;没有上级、无人能管,擅自决定重大事项,严重损害了业主合法权益;与物业服务公司联手,骗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进行共有部分的维修,出租住宅区共有部分谋私利等事情屡见不鲜等等。但是这些不规范问题,在高校知识分子居住的住宅区是可以通过制度规范约束的,这也是高校住宅管理部门今后需要深入探究的。
笔者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其实质是患上了“依赖综合征”。教职工早已习惯享受学校上门无偿服务,工程维修随叫随到,方便快捷;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安全的保管在学校财务账户,每年学校还有专项经费补贴住宅区的大、中修,审计部门是这笔资金的保险锁,这些都是教职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启动不了的根本原因。
难点二:房改房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总额少,后续续交极为困难。
高校房改房小区内的道路、地下排水管等,房屋屋顶、墙体等几乎都处于待修状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总额少,教职工担心本就有限的资金会很快花完。此外,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余额不足首期交存额30%时,续交的对象是否包含售房单位,至今没有明确说法。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本就不愿意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教职工,更不同意续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
难点三:很难找到认可的维修企业实施维修。
目前,已实施社会化物业管理的高校住宅区,按照物业管理行业的普遍行规,物业服务公司自行承担单件单项500元以下的维修项目;按照维修流程,学校负责维修单件单项超过500元以上的维修项目。目前,学校住宅管理部门承担、工程维修部门实施维修,每年学校专项经费支付了所有住宅区的所有维修费用,至于找哪一个工程队维修,教职工业主完全不用过问。
一旦启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所有的维修工程都必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其操作程度极为繁杂,教职工业主不赞同。
难点四:第三种类型的承租房租赁给住户时未收取维修费用,目前学校包揽了该类型房屋的全部维修。
教职工业主不同意承租房“不劳而获”享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其有违《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受益人和负担人相一致的原则”。
3 破解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启动难的一些思考
3.1 民主选举,规范运作
高校房改房业主都是学校的工作人员,业主委员会成员由学校从中指定人员担任,新区工作用房住户委员会成员,经过全校公开选举产生。这些成员在学校也担任着相应的职务,其责任感与使命感比较强,高校启动使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具有水到渠成的优势。
3.2 专户存储,滚存使用
高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分学校自行管理和市房地产管理局委托管理两种管理形式。学校自行管理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物业管理区域为单位,按幢建帐;业主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按房屋户门号设分户账,核算到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投资增值收益、共用设施设备报废后回收的残值转作本金,积少成多,夯实了资金基础。
3.3 规范招标,监管维修
业主委员会根据物业服务企业每年提交待修项目的维修方案及预算,执行学校招投标流程,在涉及维修的2/3以上业主(住户)满意的情况下,完成维修。业主(住户)委员会每年定期公布资金的使用明细账目,审计部门给予审计督查,上好安全使用的“保险锁”。
综上所述,启动和使用高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是切实可行的,其妥善运作,关乎每个教职工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随着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房屋安全使用效率,延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使用寿命,维护教职工业主财产利益,高校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科学合理使用的后续作用将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2003年6月8日国务院第379号令《物业管理条例》.
[2] 2007年3月16日第62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3] 2007年12月4日原建设部、财政部165号令《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3
[文摘]本文阐述了BT工程项目的概念,采用BT方式的意义,并以具体工程项目为例,重点介绍了BT工程项目的资金管理。
[关键词]工程项目 BT 资金管理
一、工程项目承包模式简述
传统的设计——招标——建造模式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基本的承包模式,这种模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按部就班地实施建筑工程项目,只有一个阶段结束后,下一阶段才开始。随着工程管理发展,这种模式的缺点越来越明显。基于承发包模式演变和发展,原建设部颁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和《建设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阐述了推行工程总承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参照国际惯例新版FIDIC合同的文本,明确了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具体意见。这表明建设主管部门,也在促进建筑工程项目承包由不同主体的施工总承包向以工程总承包模式的方向发展,工程总承包模式优越性就在于:能够把生产要素和资源最佳的配置在工程项目上;减少管理环节;真正体现了风险与效益、责任与权力、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建筑工程总承包将传统上彼此独立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环节有机地组织在一起,进行整体统筹管理,提高工程建设水平,缩短建设总工期,降低工程投资。目前在我国,有许多承包企业在这方面已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在建筑领域运用比较成熟的总承包模式的主要有两种:即设计—建造模式(Design-Build,DB模式)和设计—采购—建造模式(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EPC模式)。
二、BT工程项目模式的概念及意义
1、BT的概念
BT(Build-Transfer)即建设-转让,是由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确定建设方,由建设方负责项目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项目建成竣工验收合格后由业主回购,并由业主向建设方支付回购价款的一种融资建设方式。
2、采用BT方式的意义
和传统的投资建设方式相比,采用BT方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1)采用BT方式可为项目业主筹措建设资金,缓解建设期间的资金压力
(2)采用BT方式可以降低工程实施难度,提高投资建设效率。BT项目由建设方负责工程全过程,包括工程前期准备、设计、施工及监理等建设环节,因而可以有效实现设计、施工的紧密衔接,减少建设管理和协调环节,实现工程建设的一体化优势和规模效益。
(3)BT方式一般采用固定价格合同,通过锁定工程造价和工期,可有效的降低工程造价,转移业主的投资建设风险。
(4)BT项目回购资金有保证,投资风险小。BT方式通过设置回购承诺和回购担保的方式,可降低投资回收风险,其投资回收期限较短。对大型建筑企业而言,BT项目是一种良好的投资渠道,通过BT方式参与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既有利于避免与中小建筑企业的恶性竞争,又能发挥企业自身技术和资金的综合优势。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采用BT方式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如广东省湛江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广东省第十四届省运会场馆建设项目(约40亿元)及海滨大道改造项目(约6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某展览中心工程(BT项目)资金管理实例
(一)项目概况
展览中心项目是某公司总承包的一个BT工程。业主是C市人民政府,建筑总面积约6.6万㎡,结构类型为框架钢结构,工程合同总造价5.1亿元。该工程于2008年10月14日开工,2010年10月竣工。
(二)项目资金管理模式
展览中心项目采取BT模式建设,即:由该公司总承包投资修建,发包人(C市市政府)分阶段连本带息对工程进行回购。项目投资利息以中国人民银行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5个百分点计算,利息自资金投入之日起计算,按季支付。
按照甲乙双方BT协议规定,对乙方投入的工程款,从工程竣工之日起分四次还本付息。截止2010年11月甲方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了二次工程款,合计收回工程款28100万元及相应利息1800万元。剩余工程款收款日期分别为2011年10月和2012年10月。
(三)项目资金管理措施
1.科学设定分包合同中的资金条款
紧紧围绕总包合同收款日期,签订分包合同的工程款付款日期,确保先有收入来源,后有资金支出,形成一个可循环的资金链。由于承接的是BT项目,资金是由公司自行筹集,那么签订分包合同时,在“工程款支付方式”这一条款中,对不同的分包项目签订不同的付款方式。如劳务合同的付款方式是按照每月实际完成工程进度部位并验收合格支付不低于80%的劳务费,确保劳务费不拖欠;专业分包合同的付款方式是先支付20%~30%工程预付款,根据总包合同的收款日期确定后几笔付款日期,从而减少公司垫资的资金压力。
2.实施严格的资金计划管理
每季度编制一次资金计划,每月再按照实际完成情况编制月度资金计划,在编制资金计划时由预算部、工程部、财务等几个部门共同制定,具体编制资金计划流程是;首先,由工程部按照生产计划提供季度或月度各分包单位预计完成情况,然后由预算部门按照工程部提出的计划,估算出各分包项目完成产值情况,最后由财务部门根据预算部门提供的资料和分包合同相关付款条件,编制季度或月度资金计划,上报公司财务处。当资金下拨后,不是盲目的按照资金计划全额支付,而是要看各分包单位是否保质、保量按照生产计划完成各自的工作量,按照实际完成情况予以付款。
3.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实现资金在各工程项目之间统一管理,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充分利用现有资金,组织、计划、协调资金的合理使用。展览中心项目工程投入资金来源较为复杂,既有公司内部借款、还有银行专项借款,再加上按BT合同约定到期应收回的工程款,对这些资金来源实行集中管理,即由公司财务部门统一管理资金,根据项目编制的资金计划,按照时间顺序或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程度安排支付日期,使资金流出得到有效控制,即降低了财务风险程度。又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确保了资金使用的良性循环。例如:对于劳务分包,我们严格执行合同约定,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按期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绝不拖欠,营造出一个和谐稳定的施工环境。而对于专业分包项目,我们要考察分包单位,在货比三家后,选择资金实力强、信誉好的厂家,这样在签订合同同时采用债务法延长付款期限,使银行贷款额度和公司垫款的资金减少到最低,利用资金收与支的时间差,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这在BT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而对于向银行贷款的资金,由于资金管理到位,资金计划编制合理,资金管理得到有效控制,8000万元的银行贷款提前一个月还款,节约贷款利息36万多元。
通过项目资金集中管理与有效控制,保证施工生产顺利进行,既缓解资金压力,又降低了财务风险,达到了降低成本的目的,确保工程有较高的利润点。
4.加强监控力,健全内部约束机制
严格执行总承包资金管理制度及施工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定期编制年度、季度、月度资金收支计划及年度预算费用计划。在此基础上健全内容资金管理审批程序,项目资金管理由项目部领导班子共同参与,制定资金分配方案和资金收支计划,最终由财务部门审核并实施。
(四)项目资金管理成效
通过对项目资金进行有效的管理,已完工的展览中心BT工程项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将近6个亿的工程,通过合理有效的资金管理措施,最终只占用企业内部资金1.8亿元的资金,该工程就顺利竣工,且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任何经济纠纷事件。工程款回收率达到100%。工程利润率预计在5.1%左右(最终结算未完成),投资利润率预计占工程总造价的4%左右。
(五)经验与建议
在我国现有的体制环境下,加强项目资金管理,是企业和项目两个层面的领导者都必须高度重视的管理内容。
1.实行资金集中管理。资金是企业和项目的血液,要加快血液的流动性,减少资金的分散占用和在局部的沉淀。
2.财务管理要以资金管理为核心,资金管理要以资金流管理为中心,资金流管理要以工程款回收管理为中心。
3.要将项目资金管理形成制度化,始终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要做到收入有来源,支出有计划,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预算管理是资金管理的基础,有效的资金预算管理能提高企业和项目经理部的资金使用效率。
5.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职能,杜绝一支笔现象发生,坚持集体决策原则,确保资金流向与控制不脱节,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6.在BT模式或其他相关的模式中,紧紧围绕资金管理创利润,这是提高企业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方向。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4
关键词:建筑业;财务管理;成本控制
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形势下我国建筑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及时控制和改进,将会制约建筑业的整体发展。
一、建筑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项目成本控制力较弱,企业效益难以保证
建筑业企业的利润收入主要依靠工程项目,所以,企业的效益高低与项目成本控制能力的强弱息息相关。近年来,我国建筑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项目成本控制水平一直没有很大进步。我国建筑业主要以项目部管理方式为主,采用的是以进度和质量为中心的项目管理模式,对于成本控制较为欠缺。许多建筑企业在项目成本管理这块下的功夫不够,方法过于简单,尽管也会引入挣值法、作业成本法、关键路线法等一些先进的项目成本控制技术,但是多数停留在理论方面,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应有较少,没有将先进的方法和施工项目的实际环境结合起来,导致工程项目在设计变更、成本核算、工程索赔等方面存在较多隐患。再者,不少建筑企业在项目目标成本控制方面实施的是粗放式管理,基本都是在中标合同租价上下浮几个点进行承包,同时在项目成本控制方面执行力较差,全员参与项目成本管理的意识薄弱,量化机制不健全,成本信息混乱,数据记录不准确,缺乏事前事中管理,考核也比较粗放,全过程动态成本管理很难实现,企业效益自然难以保证。
(二)资金管理效率较低,建筑企业融资困难
资金管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中心工作之一,资金管理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现阶段,我国建筑业资金管理方面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大点:一是资金管理与建筑业高标准要求格格不入。众所周知,建筑业所涉及的项目点多、面广、周期长、企业规模大,导致资金管理难度大,许多资金都分散在分公司、子公司或者项目部上,资金很难实现全面集中管理,同时,建筑业经常存在单项合同金额大,建设周期过长,资金管理的难度自然很大;二是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一直存在融资难的问题。许多建筑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他们融资的渠道多数都是债务融资,可以说融资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并且建筑业融资过程中缺乏对资金需求的统筹规划,多数企业都是随用随借,资金利用率不高,经常出现资金闲置浪费情况,风险管理意识极为缺乏。此外,建筑企业经常因为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而烦恼,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同时也很难拓展银行信贷资金的资源。
(三)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
建筑企业中标后就会组成工程项目部,然后安装合同进行施工,业主按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建筑施工的规模一般都比较大,投资相对较多,多数的建筑产品都属于巨额订单,再加上项目管理周期长,涉及的环节和参与方比较多,自然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或多或少存在财务风险。从目前建筑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来看,多数建筑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尤其是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使得会计制度很难落到实处,成本核算执行力差,预算管理和财务分析不够及时、全面,防控财务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明显不足。
二、改善建筑业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全面实施预算管理
由于建筑企业的收入主要依靠工程项目,所以,必须加强项目成本管理,向高质量的项目成本管理要质量。首先,必须提高全员的项目成本控制意识,从上到下对项目管理人员财务指标进行量化考核,科学分配权重,促使项目管理成本加强对项目成本的控制。同时要依靠制度和机制来促使成本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要将财务成本核算与现场施工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其次,以项目经理为带头人承担着项目成本管理的重任,科学合理地控制好项目的财务、材料、技术、质量、安全、进度等各项指标。尤其是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强化内部监督和审计作用,全面实施预算管理,并且要严格监督预算,提高财务信息的透明度,完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尽量确保每一笔款项做到预算与支出平衡,通过规范化监督与精细化管理,将先进的预算管理办法真正落到实处,融入到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后,项目成本管理还需要加强数据管理,建筑业需要尽快完善信息化数据管理平台,做好成本数据的信息化监控,规范成本管理行为,实现业务单据、财务报表的信息化共享和传递,为企业管理者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二)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积极拓展融资渠道
建筑业改善资金管理弊端先要从资金集中管理入手,建筑企业可以设立“内部银行”和财务共享中心,模拟市场化管理模式。与此同时,建筑企业有必要成立会计中心,取消下层公司管理资金的权利,具体的费用报销、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财务工作都由会计中心统一处理。成立财务共享中心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助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推进企业精细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出财务管理的真正效应。设立财务共享中心还能够预防资金管理风险,并且对会计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有助于建筑业会计核算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再者,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都是项目承包管理模式,更应该强化集权,对企业资金进行统一运作和调配,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以及企业内部管理的协调性,避免出现资金闲置或浪费。此外,建筑业应该主动拓展融资渠道,推行租赁融资、信用融资、IT融资、权益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模式,同时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重视自身的信誉与能力建设,优化自身的财务结构以及资产结构,做好资金比例的优化配置,争取与银行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制定并落实好财务计划,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为了提高财务风险管理的能力,建筑企业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计划,尽早预防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建筑企业财务管理部门需要经常性地开着财务分析和评价工作,确保财务计划能够落到实处并达到预期效果。建筑企业在制定财务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的特点以及业主的财力和信誉,同时还要管理好进度和周期。再者,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发挥出财务部门的监管作用。在签约合同前必须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多层级审核签章,严禁出现无授权无资格的合同签订情况。此外,建筑业必须遵循国家有关财政法规,不断健全自身的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以新会计准则为基础,正确的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及时有效地对财务管理的各项信息资料、核算和审核等数据进行上报,促进行业规范化、标准化、可持续发展。
三、结语
从国外建筑业发展趋势来看,先进的建筑企业基本都是信息化管理,这样有助于企业实现对资金、人力、财务、技术、税务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做好信息搜集制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战略。同时作为财务人员需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设备来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然而,我国许多建筑企业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依然比较落后,信息化管理主要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信息等方面,电子商务、成本远程控制处理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化与建筑业的融合程度过低。因此,除了上面所提到的一些措施以外,我国建筑业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靖.浅谈建筑业财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5(20).
[2]姚卓志.建筑施工企业会计集中核算的必要性及意义[J].企业研究,2013(02).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5
董事长:郭宏若
总经理:季加铭
总会计师:张宝庆
副总会计师:张苏雯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前身是1953年秋为建造第一汽车制造厂而组建的建筑工程部直属工程公司,1997年完成了从“全民所有制企业”向“公司制企业”的转变。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建筑一局集团已成长为具有国家特级工程总承包资质,集设计、科研、施工、安装、物流配送、房地产开发于一体,跨行业、跨地区、多元化经营的大型建筑企业集团,现有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30余家,在国内各区域和主要城市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办事处40多家,市场范围遍及全国,并涉足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经营规模在150亿元以上,并与法国SAE、德国霍尔兹曼、日本大成建设等国外著名建筑公司保持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中国建筑总公司核心企业的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建筑企业集团和最大的国际承包商――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的重要骨干企业。
获奖理由
对于中建一局这样的大型企业,财务信息集中、实时、准确、实用尤为重要。中建一局实施财务网络信息管理后,实现了“集中管理、实时监控”,给全集团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财务工作的形式上,更主要地是推动了集团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为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了新的助力。
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建筑行业都是竞争最为残酷的市场之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挑战与压力,从进入新世纪开始,中建一局集团通过调整战略目标、变革组织机构、优化配置资源,全方位、大规模地拓展国内外市场。
由于受到传统财务管理体系的影响,到2003年全集团各单位仍然沿用在相互独立的平台上进行分散的财务核算、成本控制、资金管理的体制,企业的资金、成本、效益状况难以满足经营规模日益扩展的需求,集团各级管理层进行市场经营决策的各项财务信息缺乏准确快速的数据支持。这种状况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全集团业务发展和管理创新的需要,原有的财务管理方式成为阻碍集团实现整体发展目标的制约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建一局建立了财务战略管理目标和财务信息化系统,对现有财务核算体系进行全面变革,建立扁平化的业务管理模式,形成具有中建一局特色的管理集中、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财务管理体制,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财务信息化目标与系统设计
(一)财务信息化战略目标
为了适应集团生产经营业务不断拓展对财务管理提出的需求,中建一局集团公司从2002年底开始,对全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工作进行了总体规划。经过充分的酝酿和调研,确立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财务集约化管理为目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财务核算集中管理为突破口,实施集团财务信息化战略。在财务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跨系统的经营业务协同,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信息化系统构架设计
经过充分的研究和可行性论证,确定了以用友NC系统作为集团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基础平台,并针对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要求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和方案设计以及二次深度开发,通过数据转换和自动生成技术,使NC系统与网银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财务决策支持系统搭接成一个适用于大型建筑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的大系统。
因此,中建一局集团财务信息化系统的构架由财务核算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组成。
1.集中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即集团财务账表和资金的集中管理。全面实施规范统一的集中管理,分级核算模式,实现财务系统的核算信息资源共享;通过网银系统构建资金管理系统,设立集团级资金结算中心,实时将集团各子公司账户的存量资金集中管理,实现使集团范围内的资金资源共享。
2.搭建业务协同平台,构建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项目成本管理系统。通过业务流程一体化和网络资源的无边界共享实施业务协同,对项目经营业务实行财务、资金、合约、物资及人力资源各相关业务的成本信息集成,实现主营项目成本的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信息一体化管理。
3.在基本落实“集中管理、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三个基本要素后,构建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即建立以成本、资金为核心的、为集团各级管理者提供实时、准确、全面辅助决策支持的中建一局财务信息管理中心。
二、实施效果
(一)财务核算系统实施效果
建立了有中建一局特色的以项目成本管理为核心的建筑企业财务核算系列规范;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在账套架构、会计科目、基础报表设置方面实现了高度统一,在项目一级核算的前提下实现了独立编报和汇总编报报表的功能,同时通过辅助信息的设置兼顾各单位的个性化管理特色和与外部业务系统的信息共享,在集中统一的系统平台上,集团、公司实现分级核算,管理层次分明,提高全集团核算管理水平;强化集团集中管理,在全集团建立和规范财务核算体系,通过强大的报表和查询功能,改变了各单位财务核算信息自我封闭的状态。各级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实时监控下属单位的财务信息,提高了监控效率。
(二)资金管理系统实施效果
以2004年8月25日《中建一局资金集中管理办法》出台为标志,资金集中管理工作开始正式启动。在这个阶段,中建一局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中建一局资金集中管理办法》,成立资金结算中心;建设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投入使用;实现资金管理信息实时反映;编制计息系统,使各单位的存量资金可以在集团范围内灵活调剂,有偿使用,资金收益由各成员单位共享。
到2005年底,结算中心第一批八个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率达到97%,资金上存率达到91%。2005年与2004年相比,在营业额增长23%,报表利润增长16%的情况下,银行贷款和承兑汇票从2004年底的19.84亿元降低到15.19亿元,降低率23%;财务费用比2004降低987万元。
(三)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施效果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即通过项目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的方式构建对集团主营项目的收入、成本和资金进行集约化管理的模式。中建一局项目成本管理系统实施效果如下:
促进项目管理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去繁就简,推动业务流程优化,系统实施过程中将原有25项业务流程优化合并为9项业务流程,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企业内部各项工作职责权限更为明确;实时记录、过程积累,有效推进了数据库建设等基础工作;工作串联、数据共享,口径一致,信息真实,实现了跨越项目和公司总部各业务系统的协同,保证了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各类信息的真实性。
(四)财务决策支持系统实施效果
决策支持系统(Decision Support System简称:DSS)通过结合个人的智力资源和计算机的能力来改进决策的质量。它是一个基于计算机的支持系统,服务于处理半结构化问题的管理决策制定者。
DSS的目的主要是为各级经营管理人员服务,将集团财务中核算、成本、资金、人力资源等数据加工、整理、组合,为管理人员提供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财务分析。查询的结果经系统依照不同的经营决策分析模型进行的处理,系统大量采用动态实时分析,对各项数据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直至核算基础数据。采用指标排序、单位对比、历史对比等多种分析方法,以表格、趋势图、饼图、柱图等显示出来。
三、财务信息化成果的价值分析
中建一局实施财务网络信息管理后,给全集团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深刻的变革,这种变革不仅体现在财务工作的形式上,更主要地是推动了集团内部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结构的重组,为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加了新的助力。
(一)财务管理实现质的飞跃
中建一局财务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使全集团的财务管理实现了质的飞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由分散转向集中:按照系统方案的整体思路,结合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的各项管理功能,中建一局对集团各单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的账套结构、科目设置、辅助核算档案进行了重大的调整与创新。在系统方案的实施中建立了一整套的财务信息化管理规范,初步实现了覆盖全集团的财务规范化管理体系。
二是由粗放转向集约:集团推行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真正实现了将各单位在空间、时间分散管理各自为政的粗放管理状态转变为在一个信息平台下集中统一的集约管理状态。
三是由手工操作转为自动生成:在财务规范化的集中管理平台上,通过项目报表体系和集团层面的智能与决策支持体系,实现了在集团层面跨单位跨账套并能实时进行的数据查询与分析,完全摆脱了手工操作,实现了财务信息的免维护。
(二)财务信息化加速集团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
集团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集中体现在对市场动态环境的快速应变能力上。以管理集中、资源共享、业务协同为目标的财务信息化系统将集团的管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平台上,不仅实现了数据管理的集中,而且以此为基础实现资源和业务的集中管理和监控。有力支持了企业的合同履约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信息化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程度逐步加深,大量的财务工作集中到预测、控制和分析上来,实现了核算会计向财务管理的转变。同时,财务信息化系统的实施保证了数据的精确和规范反馈,将使企业对市场变化将更为敏感和迅速,从而使应变能力得到加强。
通过财务管理的信息化,集团财务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这不仅体现在核算的规范统一上,而且体现在资金集中管理,对财务信息的综合分析水平以及企业内部控制能力上。因此,中建一局将把财务信息化工作深入到集团各个业务系统中,形成全面的集团级信息化管理系统,使集团核心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财务信息化管理提高了财务人员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集中式财务解决方案的实施,各种财务报表、综合管理报表均借助网络媒体方式汇报、传播,使各单位财务人员更加注重规范化的管理方式。
其次,在集团内部,各级财务人员开始接受由于网络化的实施带来的副产品,如电子邮件、网站、即时聊天、电子公告栏、论坛等,大量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通过网络实现,从前乏味的财务工作变得有趣,财务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使集团财务工作突破了内务管理的界限。
第三,网络化管理打破了财务工作的时空限制,使每个人被迫提升工作效率。
第四,网络化管理提升了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随时从网络吸收更多有益的知识。集团公司通过在网络上提供培训讲义、录音和网络学院进行系统培训,使财务人员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各项应用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财务信息化为集团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中建一局的财务信息化工作不仅在中建总公司、中建系统各单位得到大力支持和帮助,也赢得广大社会力量的广泛关注。几年来,在财务信息化系统实施过程中,中建一局加强了与合作伙伴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得到了新闻界的高度评价,集团总会计师张宝庆,副总会计师张苏雯等多次受到新闻媒体的采访。
2005年10月,在中国建筑会计学会(建筑会计学术委员会)第六届会议上,中建一局集团财务部经理李丽娜做了《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信息化纪实》主题演讲,受到广泛好评。
2006年,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项目成本管理系统获得中国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协会颁发的工程建设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二等奖。
此外,几年来,中建一局还接待了中建总公司系统、中铁工、中铁建、中国港湾公司、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等多家大型建筑集团企业的来访和考察,就财务信息化建设介绍经验、沟通信息,进一步扩展了中建一局财务信息化系统的社会效应。
结束语
一个有效的财务信息化应用系统,必须具备高效的战略管理功能,包括高效追溯能力、实时控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多账管理能力、集团对账体系等在内的综合管理能力,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市场环境、生产规模、经营管理的需要,通过组织财务流、资金流为企业经营拓展、生产业务和管理控制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支持保障。
建筑公司资金管理办法范文6
关键词:维修资金;管理
1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定义及相关政策的变化过程
1.1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定义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以下简称维修资金)是指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的资金。
1.2 维修资金的起源及政策变化过程
随着我县1994年5月秭归县第一轮房改和1997年3月第二轮房改的推进,1998年全县移民搬迁到新县城,房屋产权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公房、商品房出售相继产生。建设部于1998年11月颁布了《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建住房[1998]213号),1999年7月省建设厅、财政厅印发《实施细则》(鄂建[1999]136号)。
根据实际情况,我县出台了实施办法及实施细则:2003年11月出台了《实施办法》(秭政办法[2003]136号),《实施办法》规定:维修资金缴交标准分两种情况:①商品房:商品房售后购房户按购房款2%的比例缴交维修基金,开发建设单位按成本价的1.5%比例缴交维修资金;②公有住房:公有住房售后维修基金(以下简称房改房维修资金),售房单位应按照20~30%的比例从售房款中提取,购房户按购房款的2%的比例缴交维修基金,包括业务费用从维修基金利息净收益中核定。
2007年12月我县针对房改房未缴交维修资金出台了《秭归县房改房售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管理实施细则》(秭政办法[2007]152号),正式启动了我县房改房维修资金的缴交工作。
2 我县维修资金的管理现状
2.1 维修资金的归集情况
(1)自2003年11月至2012年4月,我县累计归集维修资金情况是:维修资金归集户数为6571户,归集资金额达3947.61万元。其中:商品房归集户数为3810户,金额2076.95万元,归集率达98%;房改房应归集户数为6082户,已归集户数为2761户,金额为1870.66万元,归集率达45.40%。
(2)用门面抵交维修资金的情况:2003~2007年期间,商品房出售价格偏低,开发商无资金缴交应承担的维修资金额,为了防范开发商项目结束后房屋无人维修的风险,我局采取强制措施抵扣门面作为缴交维修资金。抵交涉及到5个楼盘,面积为8.65万m2,金额为147.63万元。
(3)破产改制企业房屋维修资金归集情况:改制企业职工一般无经济实力缴纳维修资金,有三个改制企业在改制时缴纳了部分维修资金(备注:进出口公司、新华印刷厂、县服装厂),有少数企业职工在办理产权过户时强制缴纳了少量维修资金。
综上所述,我县房屋商品房和破产企业房屋维修资金首期归集基本到位,最大的遗留还是房改房维修资金归集率低的问题。
2.2 维修资金的支取使用情况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房屋已逐渐老化陈旧,大部分房屋已进入维修期。我县出现大量房屋屋顶漏水、主管道老化、下水道堵塞等多种需要维修的情况,群众反映的维修问题多,关于维修的及纠纷也多,维修矛盾日益浮出水面。由于政策制约、报批使用程序复杂、维修队伍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制约维修资金的使用。
2.3 维修资金管理模式
依据秭政办法[2003]136号文件精神,我县维修资金管理实行的是“政府代管模式”。维修资金到底该由谁来管,由谁来监管,针对这个“由谁管”的问题,我国目前有三种管理模式:①政府代管:从本质上讲,这种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权力,也是一种义务,行政机关必须代其履行义务,否则会引起群众的不满和。②业主委员会自主管理:业主委员会是全体业主的代表,代表业主实行维修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的统一,便于业主对维修资金使用情况了解,便于沟通,环节少。但业主委员会的管理工作是无偿服务,由于各业主的时间因素限制,由业主委员会单独管理缺乏实际操作性。③物业管理公司与业主委员会共同管理:物业管理公司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容易挪用侵占维修资金,因此由业主委员会委托物业服务公司代管,业主委员会监督管理的一种共同管理模式,目前,这种管理模式在全国运用较多。
3 我县维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房改房归集率低。归集难度大
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①业主思想认识欠缺,缴交维修资金的积极性不高。a.部分业主的思想观念尚未更新,业主的思想仍停留在过去传统计划经济模式下由单位负责住房维修,没认识到住房维修与管理正在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趋势发展,对政府和单位存在较强的依赖性;b.是部分业主对政府管理维修资金的信任度不高。c.部分业主产权法律知识淡薄。②经济收入低,对缴交维修资金的承受力较差。2008年12月前,我县房改房维修资金归集标准是按照房屋建筑面积66元/m2的标准缴交,2008年以后实行是向原产权单位按市场价购买公摊面积,购公摊面积的房款用于缴交维修资金。维修资金一次性缴交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所以部分业主无法承受此项资金压力,无能力支付。③法律法规对不缴维修资金业主没有强制处罚措施。《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中只有归集、续筹、标准和收取办法等,没有规定对不缴维修资金的业主实行何种强制处罚措施,若房屋不上市交易无法收取维修资金,增加了维修资金的收缴难度。
3.2 维修资金使用操作难度大,服务机构不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