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1

创新是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就是力量,而创新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大学作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地方,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要顺利时代要求,注重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一、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缺失的现状

1.缺少创新的意识

创新意识是产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如果一个人没有想要去创新的欲望和观念,就不可能激发出自身的创新潜能,进行有意识的创新探索,使自己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当前的大学生存在享乐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缺乏探索、行动的决心和信心,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匮乏。

2.缺少培养创新思维的精神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创新精神的培养比较欠缺,这是大学生创新思维缺失的一个原因。而大学生自身也缺乏创新思维的自我培养精神,这从高校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等现象可以看出一二。当前的大学生对专业、学术的钻研精神不高,普遍缺少深层次思考的研究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大多雷同,毫无个性、新意,没有突破的思维;而且不会形成自己的学习和总结的方法与能力,没有另辟蹊径的思维。

3.创新的兴趣不高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源泉,兴趣的发展可以促使创新的产生,也可以激发创新的热情和积极性。据大学生的兴趣调查显示,认为自己兴趣广泛的大学生只有很小一部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兴趣不多,而且深入的程度不够,在兴趣稳定性的回答中,很多大学生说自己的兴趣并不稳定,会随着时间、心情、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对于兴趣的行动力,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只是口头上说说,真正实施行动的却寥寥无几。可见,大学生对兴趣发展的热情不高,创新能力自然不能得到发展。

4.创新的行动力和毅力不够

行动力和毅力是达成目标的关键。光有好的想法没有行动,那么这个好的创意就只是空想,而有了好想法、也有了行动力,却没有持久的毅力,就很有可能在遇到困难时中止、放弃,那么好的创意也只能流产。虽然很多大学生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在具体行动的过程中,往往很难保持持续的行动力和坚定的毅力,最后使得创新能力得不到真正的锻炼。

5.创新的观察能力不强

创新需要对事物进行大量细致的观察,从中发现创意的点、改进的办法等。可以说,观察力是创新实现的保证。观察能力是一个非常细致的工作,包括观察的广度、深度、速度,还包括整体和概况的观察、特定和灵活的观察等方面。但是在现实的情况下,当前的大学生观察的能力并不强,观察的细致性也不够,这使得很多创意无法被发现,创新无法实现。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所具备的优势

1.辅导员的高学历背景可以作为支撑

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对大学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对大学辅导员的学历要求已经提高到了硕士及以上学位,高学历成了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趋势。在高学历的知识文化背景下,大学辅导员拥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研究工作经验,能够独立组织开展研究工作。虽然辅导员的专业与一些学生不同,但是各学科之间创新精神和思维的培养具有共通性,辅导员在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创新意识及思维的培养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辅导员与学生联系紧密更有利于开展创新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各个专业的任课老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在课堂教学之外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教学课堂上时间有限,加上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并不多,成效也不大,基本上是学习精神的保持和学习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教育及要求。而辅导员对大学生学习和生活进行具体的教育和管理,与学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各类问题,因此,辅导员在开展创新教育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与大学生的日常工作交流中就可以向他们灌输创新的意识和理念,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辅导员多样化的工作方式有利于创新教育的培养

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最为频繁,他们的教育工作内容、方法、形式等也具有多样性,比如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活动等,同时,辅导员工作的开展具有针对性强、实践性高的特点。而大学校园内外活动的组织者和落实者也基本是辅导员,在组织学生开展和参与活动方面,辅导员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号召力、感染力,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直接对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教育和培养。丰富多样的工作方式,可以使创新教育的形式多样化,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引导和促使大学生能够健康的发展,因此,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好辅导员的作用,使辅导员成为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引导和开发好大学生的创新精神。

意识的养成是行动实施的前提,创新意识建设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应该从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开始,从而为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需要辅导员以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的意识作为指导,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1.增强辅导员队伍创新教育的意识

辅导员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先行者和具体实施者,因此,辅导员应该从自身开始,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实施创新教育、素质教育等新兴教育理念的意识,重视学生创新意识、批判意识的培养。

辅导员要充分利用好与学生联系紧密的优势,深入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趋势,研究分析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模式,使大学生的创新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也应该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当前的困难,克服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创新认知水平和能力,不断的突破和超越自己,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2.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平等、自由、积极、信任的环境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所必须的。大学应该主动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进取的学习、创新环境,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造条件。而辅导员应该不断的创新工作方式,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增进师生间的交流,主动关心、爱护大学生,帮助他们突破思想意识的保守观念,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可以感受到安全、自由的发展氛围,从而激发出创新的欲望,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创新、创造的过程中。辅导员还要创新工作方法,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例如多媒体、电视、广播等,拓展学生的信息渠道,开阔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邀请成功人士给学生做演讲,与学生进行交流,运用榜样的作用,激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

3.将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结合

在大学中,专业教育是最主要的,但是专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对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学生进行创新的基础,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但是仅仅依靠专业知识理论的学习是不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行实践和拓展。因此,辅导员在大学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了解所带的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发展需求,结合学生专业的特点和特长,将创新教育和专业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可以在专业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创新,既能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发展创新能力,从而使自己成为具有专业特色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大学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展示和锻炼自己的重要平台,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辅导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帮助学生开展和参与各项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形式多样,有各种科研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比赛竞赛、实验创造等,辅导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思考、研究、操作、实践的过程中,活跃创新的思维空间,激发创新精神和创造的欲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反复的实践中,大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全面性以及观察能力的细致性也得到提高;在小组的合作中,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协调能力得到了增强,不同小组间的交流,还可以形成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出创新的火花;在各种比赛竞争中,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从而激励自己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储备,提高竞争能力。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2

关键词 创新型 导师 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1 研究生导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研究生导师队伍综合素质高低不一,导师多数都是具有博士和副教授以上教师担任,整体水平较好,但还是有一部分导师学术和科研水平较低,学术研究方向狭窄,而且不求上进,不学习不参加学术会议,也不进修,对学科前沿知识缺少了解。创新能力不强。

(2)较大一部分研究生导师与学生交流较少,学生有时找不到导师,高校中有些导师还兼任一些行政职务,大部分时间用于干行政事务,种种原因导致导师指导学生时间的较少,且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的自觉性较差,不加以管理和指导,使得有些研究生一天天没事可做,这极大地影响了研究生队伍的整体素质。

(3)导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目前很多导师由于积极性、主动性差等原因,不去尝试创新,或者根本不具备创新的能力。这样的导师培养的研究生不可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校目前承担的课题以校级课题为主,而少数承担高层次课题的学科还未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创新与研究生培养尚未有机结合。

(4)师生比结构性矛质日益突,目前高校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比较稳定,研究生的招生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由于导师的学术水平、指导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高水平导师研究生相对集中,课题较小水平一般的导师几乎没有学生,随着研究生每年人数的增加,师生比结构性矛盾日益突显。

(5)有些研究生导师自己的课题较多,为了完成自己的课程,用研究生帮自己干活,这对研究生也是一个培养的途径,可是有些导师在研究生一入学就安排在课题组里干活,把学生累得够戗,有些课程学生一点也不感兴趣,学生对科研研究的兴趣大大减小,这也是大部分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导师整天忙于做课题发论文,对研究生的培养时间减少,导致了研究生总体素质不高。

(6)导师队伍素质不齐,有些导师课题费较多,大部分较少,多的越来越多,少的几乎没有,不能满足学生的科研需求,学生外出学习的机会几乎没有,更谈不上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学生质量不会很高。

2 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1)提高研究生导师对学生的精力和时间投入,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限定每位导师所带学生数,让导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学生身上,这样就能增加导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时间。然后再想办法使导师从行政事务中走出来,这样就会有较多的时间培养学生。

(2)导师遴选制度改革,优秀研究生导师是培养高质量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优秀的研究生导师可以从学术上给学生以指导,还可以从科学探索精神、治学态度等多方面影响研究生。大多院校研究生导师选上之后没有淘汰机制,应每年对导师进行考核一次,实行竞争上岗、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激励机制,不仅要考察导师的基本情况,如学历、职称、教学水平、科研能力、项目情况、科研方向是否稳定等,还要重点考察导师的学术道德及个人修为,以确保整体导师队伍的高素质,还应具有端品厉学、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

(3)研究生导师创新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研究生导师的创新意识及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研究的创新。所以,提高研究生导师的科研创新素质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实现与导师科研课题相结合,从而推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导师必须具有开拓创新思维,树立创新意识,为获得更高更多的科研项目而不断创新,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创新意识的新型科研环境与模式。

(4)加强硕士研究生导师岗前培训和业务提高,尤其新增硕士研究生导师还缺乏指导学生的经验,所以,需要对新增研究生导师队伍进行岗前培训和业务提高,我们尝试两年通过岗前培训,新增的研究生导师很快进入了工作角色,通过培训具备了现代教育理念,做创新精神的示范者和教育者,将创新精神贯穿于科学研究的每一个步骤。较好地引导学生变不愿意学习为自学学习,较好地营造科学研究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5)改革单一导师制培养形式,实行双导师制,由于目前实行单一导师制显示出指导较小,没有时间等一些弊端。建立由相邻学科专业导师组成的导师组指导研究生,是研究生导师制度改革的一个方向。我校实行来看效果较好,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科研水平都有很大提高。

(6)硕士生导师应加强学术交流,才能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硕士生导师有高超的业务水平,才能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如不外出学习交流,导师的科研面会越做越窄,就不了解当前在自己的领域研究的现状。导师只有不断拓宽知识面,了解目前科学发展趋势,才能使自身业务水平不断提高,使培养研究生的质量不断提高。

硕士生导师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努力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的整体素质,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研究生队伍,硕士生导师队伍的管理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随着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师资队伍的完善,硕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也将取得显著成效。

黑龙江省研究生教改项目: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GXM_HLJ_2012120)

参考文献

[1] 翁勇南,宋守信.我国工程硕士培养体系改进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9(3):20-23.

[2] 郭蕾,贾爱英.工程硕士培养的规范化管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17-20.

[3] 王志君,许兰平.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机制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3(10):128-129.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3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创业的主力军,良好的创业素质成为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现状问题及创业者应共有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精神、竞争意识等基本素质。

关键词 :创业 能力 素质

培养大学的创业素质是高校贯彻“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体现科学发展观,通过创业教育,积极进取的态度,顽强的创业学生强烈的创业信念会,自主创业的质量,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

一、大学生创业素质的现状及问题

大学生创业经历狂热,沮丧,发展阶段的稳定期,大学生创业,不断提高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主创新意识薄弱。许多学生普遍采取合伙企业的形式,表明当代大学生在企业表现出了强烈的合作,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利于创业的成功。但相对缺乏的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很多学生选择特许经营的形式,忽视技术创新和创业带来了生机。

2.创业目标功利化,社会责任不强。大学生的创业目是获得更多的财富,这表明“创富”意识已经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也体现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淡化的开始。这也表明,大学生创业的认识浅显,不明白的是实际创建创业事业,成就自我的过程显然会降低品质的学生创业。

3.创业意志坚强,而且越来越理性。大学生创业的强烈愿望,很多学生选择毕业后至少工作1-2年后开始,表现出他们的创业机会,风险更清醒的认识。当失意的企业家,大学生绝大多数将继续保留创业愿望,等待时机,以积累经验,蓄势待发。

二、创业者应具备的素质

1.创业动机。要想成功创业,创业者必须具有强烈的创业愿望,自我实现、追求成功的创业意愿可以帮助创业者克服创业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大学生而言,创业动机通常可概括为儿方面:偶像崇拜、实现自我价值、经济原因等。

2.创业精神。创业精神是创业者自身所具备的、在创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够帮助其实现创业梦想的精神品质。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必须握有自信、自强、户主、自立的创业精种。就大学生而言,创业精神通常可概况为几方面:一是要有开拓创新精神;二是要有吃苦耐劳精神;二是要有团结协作精神;四是要有求真务实粘神;五是要有奋斗拼搏梢神。六是要有锲而不舍的韧劲。这些都是自主创业最不可缺少的精神状态,也是许许多多创业者成功的经验所在。

3.创新意识。创业是一个充满创新的事业,所以创业者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外在表现是:有创新思维,无思维定势,不墨守成规。能根据客观情况变化及时提出新目标和新方案,不断开拓新局丽创出新路了等:可以说,创新是创业者不断前进的关键环节,就大学生而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素质构成中的核心成分。

4.竟争意识与风险意识。竞争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创业者要敢于向自我进行挑战,不断反省自己,突破自身的固有思维模式;不断超越竞争对手才能取得成功。但是创业的同时处处都充满着风险,能不能坚持下去就看在创业过程中大学生对风险的防范意识。

三、大学生创业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素质,应德育,教学,实践等方面,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创业教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教育的创业理念,营造有利于创业的良好的商业环境的过程中,以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1.深化教学改革,丰富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树立创业的正确的看法。创业教育应该是开放大学课程,并纳入学校课程。如开设“创业”,“商业心理学”,“就业指导”课程。通过创业教育体系教课程,让学生了解和全面掌握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必要的知识,能力等。

2.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挫折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内隐式的方式艰难,乐观,企业家和情感。学院的心理学课程,应普遍建立,使他们学习和掌握的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通过培训心理问题让个人拥有自己的一个更现实的认识和更加积极的控制。通过开展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分析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在创业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创业心理素质的创业活动,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创业。

3.将创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大力开展创业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培养创业意识、沟通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和增强遭遇挫折的心理承受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进行创业实践,在实践中感受创业全过程,提高自主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的能力。

4.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提升学生的创业素质。通过开设“创业成功人士”讲坛,激发大学生创业欲望,增强大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各行各业的创业典型是学习的活教材,尤其是创业成功的校友,可以邀请他们给学生介绍他们的创业经历、经验与教训,让学生受到熏陶,从而树立自信,克服自卑心理,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业素质。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4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自身努力与创设,提出新的发现与新的发明或改进方式,创新能力是一种创造活动在教育教学中,需要将全面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素质作为教育教学的目标在高科技与知识体系迅速发展的世纪,对人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中国人民所迫切需要的,因此,教育领域首先要提高重视度, 将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教育的生命线,不断摸索方式与对策,设计出更好的培养方案

一、问题与原因分析

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出现的问题

在培养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也许不是学生单方面的问题,与教师的教育方式与教学理念也息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初中生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参与一些小发明、小设计活动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也是创新能力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很多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积极性不够,较少参与讨论活动,导致思维不灵活,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学习出现问题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有关系,一些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多数教师以传统的分数评估学生能力的好坏,较少举行创新活动,还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师生交流较少,导致课堂气氛沉闷

问题的原因分析

教学过程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将学生的成绩看作重中之重,使得教学偏向功利化教师始终以成绩为中心,只考虑会出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点,其他的内容都不予考虑,教学内容与考试内容几乎一致,且很多教学为追求教学任务的完成,只一味的讲解课本内容,而不愿让学生自己讨论与研究,导致学生一味跟着教师的思维,缺乏自主研究意识部分学生对数学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畏惧心理,且存在观念认识上的偏差,只认为考出好成绩就可以了,成了应试教育的机器学生与教师双方面的原因影响了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创新能力培养对策

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养

教师需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因此,教师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增强敬业精神,不断将自己的职业看作是一种社会责任,培养优秀的创新人才教师需不断优化自身知识结构,增强知识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在当前知识结构急剧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教师需不断汲取新知识,紧跟时代步伐,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不断克服认知上的偏差,引入新知识,新理念,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建立新的师生观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创新教学,如学生对点动成线的概念不理解,教师可让学生做实验,挥动点燃的蚊香等

遵循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能推动教学活动有序的开展,教师进行创新教育,要以基本的教学原则为导向,努力构建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具体的教学原则包括普遍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激励性原则等,这些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所要尊重的基本原则首先,普遍性原则要求教师教学面向整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质,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内在的创新因素,因材施教,设置多种情境,使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都可以汲取有益因素,让不同个体都可以普遍得到发展教师实现初中数学的创新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必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地前景,考虑到学生的自身发展趋势,为整个社会的大发展构建坚强的后备力量教师教学还需采用激励性原则,及时激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激发,从而得到创新的欲望

3采用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采用良好的教学策略,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中,创新能力与意识也在潜意识得到提升,在初中数学中,有全等三角形这一节内容,全等三角形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师在课前可让学生猜测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否需要三个边或三个角相等,让每个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强调三个角是不能证明全等,以及两个三角形的两边与一个角对应相等,是否这两个三角形一定全等,让学生自己去猜测,然后给出理由设置这些问题情境,能有效调动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教学环节需不断丰富,增添课堂实验环节,学生自己动手数学解题中一个重要的思想便是数形结合思想,学生可通过画图培养创新能力与理性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作图画图的空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5-0181-02

党的十以来,同志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而且多次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化学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化学工业包括炼油、冶金、能源、石化、医药、塑料、化纤、橡胶、涂料等众多工业,其发展速度和规模对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化学工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特别是具有很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大量化工类科技创新人才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任务。

一、化工类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研究化学工业及其他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物质组成和物质性状变化的一般规律,以及相关工艺与装备设计、操作及其优化等关键技术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它以化学、物理、数学、传递过程原理、化学反应工程等基础理论为基本知识体系,以实验研究、理论研究和计算机模拟等为研究方法,通过工程应用服务于经济与社会的各领域,尤其是资源加工、原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生产等。化学工程与技术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化学工程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较强科研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提高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一)加强化工类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是人类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产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前提。要想提高化工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强其创新意识。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研究生教育一定要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以尊重科W、大胆创新的思想影响学生,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异想天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

(二)改革化工类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

化学工业是属于知识密集型的行业,涉及化学、物理、数学、机械、电子等多门学科。化工类研究生要掌握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对研究生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比如过去一般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的单向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被动。改革后的研究生教学,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先对书本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再由学生讲述、教师听讲并提问,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采用研究性的教学方法,将书本里的主要理论观点、疑难问题、有争议的学术问题、学术前沿提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基础上查阅其他文献资料,独立钻研或和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欲望。

教师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组织研究生到生产现场,利用工厂的机器设备进行实践教学,以研究生的独立操作和学习为主,教师的指导为辅,结合工厂生产中的实际案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工产品品种繁多,原料来源多种多样,工艺流程也各不相同,而且每种产品的生产都有可能涉及不同的技术。为了克服现场生产条件的局限性,教师还可将现场教学与计算机模拟仿真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将模拟结果与生产实际进行比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注重化工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化工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创新思想也只有通过实践才会具有实际意义,因此必须注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实验室设备进行现场指导,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研究生主动观察,通过提问引导研究生积极思考,开展互动式的教学实践。[1]教师要让研究生在实践活动中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研究生提升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在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导师应让研究生积极参与到科研项目中来,开展科研实践。为了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导师可以让研究生独立负责部分课题研究内容的设计与实验,并且注意关注学生的研究进展与及时加以点拨。在科研实践中,导师要充分挖掘研究生的想象力,鼓励研究生提出新的理论观点,肯定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要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意味着标新立异,需要个性的充分发展与张扬。导师要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思想,让学生大胆地设想、实践, 并在实际科研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导师要给学生多一些肯定,鼓励他们敢于挑战,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导师只有充分尊重研究生的创新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创新能力。

其次要为研究生创造合适的交流平台。给研究生创造学术交流的条件,鼓励他们多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多听学术讲座,使他们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动态,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表达能力。通过与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进行交流,研究生可以接触到更多更新的科研领域,这不仅能开阔研究生的视野,活跃其思维,激发其求知和创新欲望,还能培养其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对其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2]

再次要尽早让研究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调动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主动性,使其不被动学习,不过分依赖老师,并通过对实验设备的自由操作、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及时地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科研创新能力。在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上,导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导师要以论文是否有创新作为评价选题价值的基本出发点,结合社会实际的需要,让研究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文题目,并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让学生通过自由、创新的选题,将创新思维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始终。[3]

(五)提高化工类研究生导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

导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导师具有渊博的知识、精湛的专业技术和强烈的创新意R。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导师要加大知识的储备量,加快知识的更新,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掌握学科最新的技术、方法和工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4]名师出高徒,导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才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当然,导师在授之以鱼的同时更要注重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

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自身要敢于创新。一方面,导师强烈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可以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导师应对学生研究方案的创新性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导师掌握本课题最新的研究动态,也要求导师自身有很强的创新能力。有很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导师,肯定会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敢于创新,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认真对待或给予解答或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观点也会尊重,还有可能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结束语

化学工业将随着分子设计、催化、激光和化学仿生等方面的重大技术突破而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既是化工类研究生的重要机遇,也使他们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基地,任重而道远。化工类院校只有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改革研究生课程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的实践能力,为研究生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并不断提高研究生导师的业务素质和创新能力,才有可能有效提高化工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层次化工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晓桂,高波.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路径与策略[J]. 中国印刷与包装研究,2010(4):70-73.

[2] 刘同娟,马向国.面向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生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150-151.

创新意识不强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创新;课堂教学;主动;时间;空间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4-0049-01

作者简介:王晓君,就职于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教师进修学校,本科,职务:研究员

提到“创新”,我们很自然地就会想到这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多少年来,“创新”一直是我国自上而下竭力提倡的主题,是各级各部门落实工作的基本要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需要不断自我变革,追求工作创新,大胆进行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下面仅就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还给学生创新的主动权

同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我国学生的创新意识明显不强,创新能力明显不足。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学生从小接受应试教育,习惯于课堂上听从教师的安排。经过多年的改革,现在的课堂已经不再是“满堂灌”了。形式虽有所改变,但是层出不穷的问题和花样百出的设计使学生眼花缭乱,疲于应付。其实这样的课堂,也是教师变相地主宰课堂,学生失去了主动权,这样根本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引领学生创新,就要千方百计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与学生平等相处,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多给予激励的话语,多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走出束缚,自由地思考,也就迈出了课堂创新的第一步。

二、要给足学生创新的时间

由于教学目标与教学时间的限制,许多时候课堂上落实教学任务依然占第一位,留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太少。深刻地认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把创新思维的时间还给学生,这是课堂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一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你刚要转入下一个问题或将要进行下一个环节时,有的学生突然发表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或许这个观点站不住脚,但他是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的。此时,教师不应因他耽误了课堂进展或者扰乱了你的授课计划而表示不满,更不能用“不要胡说”“想好了再说”等评语,否则会降低学生的积极性。现在的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广泛被采用,但流于形式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个稍有难度的问题,必须得有一定的时间才能思考清楚,汇报讨论也应该人人发表意见,但老师在课堂上所限定的时间往往不足。无论如何,课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才能产生创新、奇异的火花。

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教师要适时适量地选择空间,尽量提供给学生可以诱感、活跃思维的学习环境。我认为在必有的课堂教学基础上,大胆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课,或者换一种环境来讲授直观性、审美性较强的课,那么学生的思维才会真正被打开,创新的举动才会出现。创新教育需要拓展学习的空间,不能再局限于课堂,而是要走向大自然,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探索,开放图书室,让学生在阅读赏析中探索,向因特网开放,在网络的无限空间里探索……我们必须相信学生和成人一样具有自己动手、独立研究的能力,必须乐于为学生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时间和空间,并且给予积极的指导。要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知识,并学会运用这些知识去组合、去创新。总之,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促使他们不断创新,教师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开放的、活泼的、有创意的多边活动过程,要尽量拓展空间,尽量多给学生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