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1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模拟教学法 感性认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涉外经济与贸易活动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只要掌握了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就能在进出口业务活动中,正确贯彻我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和经营意图,确保最佳经济效益,并且能按国际规范办事,使我们的基本做法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不但包括有关法律、惯例、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结算等方面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而且还包含了许多对进出口业务实际操作的概括和总结。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简单识记,而是在实际业务中的具体运用。一般说来,学习好这门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进出口业务的实际操作经验。采取实践教学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进行讲授,对于一般的高校而言不太现实,这就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理性的知识感性化。结合多年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采用模拟法进行课堂讲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根据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包括感性和理性两个方面: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部分、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这三种形式,其特点是直接性和形象性;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事物的主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形式,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因此,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对学习内容的直观认知(感性认识)和对相关知识的概括总结(理性认识)。一般说来,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结论多是对相关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而对其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都离不开对相关业务的直观认知。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过程中,应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对相关知识和业务进行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

教学过程中的模拟法是指将相关业务活动的具体过程进行高度提炼,并通过一定手段和形式尽可能逼真地再现,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形下,加深对相关概念、结论和规定的理解,从而达到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结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如实物模拟法、图形模拟法、案例模拟法、情景模拟法等。

(一)实物模拟法

所谓实物模拟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展示和教学内容有关的实物,使他们对相关的概念、要求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从而进一步激发起求知的兴趣和欲望,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讲授货物包装的相关概念时,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些不同类型的包装物在课堂上展示,从而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包装的类型、作用、包装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等等。再如。单证业务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进出口业务单证的认识和填写这两方面的要求。学好这部分内容,首先就应要求学生对相关单证有比较全面的直观认识。虽然多数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都有一些模拟单据的样张,但为了更切合实际,并拉近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最好能够在征得同意的前提下,到当地银行或相关贸易公司复印一些近期业务往来中的相关单证,并结合这些实际的单证向学生讲授相关栏目的含义及填写要求,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图形模拟法

国际贸易实务虽和实际业务密切相关,但其中的某些要求和规定仍然比较抽象。因此,要使学生准确地把握和理解,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示意图的方法进行模拟。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1、贸易术语的教学。贸易术语是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基础性知识,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习贸易术语不仅是对相关概念的简单记忆,还应对有关规定进行深入、灵活地理解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业务中选用合适的贸易条件。尤其是在不同的贸易术语中,与买卖双方相关的风险、费用和责任的划分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核心内容。目前,多数教材均依据《2000通则》的基本规定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文字性描述,但对于大多数没有进出口业务实际经验的学生而言,要深刻理解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讲授中,需要采取图形模拟法,将“船舷为界”、“货交承运人”、“船边交货”、“目的港船上交货”、“目的港码头交货”等重要划分点标注在示意图上,使学生对不同贸易术语条件下的相关划分点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从而加深记忆。  2、国际货款收付方式的教学。货款的收付是教学过程中的又一个难点和重点,这是由于国际贸易中的主要结算方式(汇付、托收、信用证)都属于非现金结算,与实际生活中购销活动中常用的现金结算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尤其是托收业务和信用证业务,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因此,要讲清楚相关的业务程序,教师就必须在课堂讲授时熟练地画出相关业务的模拟流程示意图,并在图上以箭头、序号和简单的文字说明整个业务的步骤及相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业务程序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

(三)案例模拟法

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进出口业务实践,并解决业务中的实际问题。案例模拟法贯穿于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描述业务实例,使他们置身于案情当中,并对相关问题、现象进行一定程度的独立思考、想象和讨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对案情进行分析和解释,从而引出相关的概念和国际惯例的规定。譬如:在讲授“共同海损”的含义时,可先向学生介绍一个在海洋运输过程中发生各类损失的案例,在他们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再总结出什么样的损失是共同海损、认定共同海损的条件,等等。采取案例模拟法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变被动灌输为主动思考,使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当然,要使用案例模拟教学。首先就应设计好案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情况,此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考虑到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案例中应尽量避免涉及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点,否则就不利于他们对重点讲授知识的分析和把握。第二,要选择学生熟悉的典型案例,这样,才有利于分析和讨论,有助于举一反三。第三,在案例分析后,应给学生留任务,即布置一些相关案例作为课后作业,使他们独立完成,这种做法不仅符合认识规律,还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四)情景模拟法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2

【关键词】非国贸专业;教学内容体系;专业适应性

为配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需要,许多高职院校在经济管理类非国贸专业教学计划中开设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比如亳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商务英语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已经开设多年。而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如何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完成教学内容的配套和设置,值得反思和总结。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准则

1.1指引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应依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教学知识点和技能点的选择及设计应该紧紧围绕上岗需要进行,可加大开展实践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做到教学整体目标明确、就业导向突出。

1.2适应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所设置教学内容体系目标应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在宽口径、广基础的培养模式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自身的课程特点,增强课程优势,适应不同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2.当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大致分为以下四种。

2.1国贸功能型

在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普遍采用这种,不仅方便教师的教学,对内容模块的设计也更加明晰化、条理化,各国贸功能部分内容自成一体,设置灵活,而且该体系更便于教学对象认识和了解国贸的基础概念及产业相关知识,有助于知识的快速渗透。国贸功能主要包括运输、价格、保险等,该体系按照不同的功能要素安排章节内容,详细介绍各项功能的概念和组织实施方法及技能,促进了国贸基础知识的普及和推广。但该体系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各项国贸功能的单项分析容易忽视其间的有机联系,削弱了教学对象对国贸系统整体运作的理解和认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应对该问题,即通过综合性案例加强教学对象对国贸系统的整体化认识。

2.2国贸案例型

通过对建构主义理论进行延伸,从逆向思维角度出发,引导教学对象理解、分析、概括教学内容。传统的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以能配合教学知识点的案例作为教学内容,让教学对象处于案例中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各种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的处理方案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教学方法。而该体系摒弃了传统的以国贸理论为主导、先理论教学后案例体现的教学体系模式,充分引导教学对象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推导,自我总结和概括案例中所体现的物流知识和理论,在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掌握系统、科学的理论知识,并再次通过案例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形成从实践到理论、再回到实践的循环深入性教学模式。该体系应用中主要以案例贯穿各个章节,在教学对象不了解章节相关内容的前提下给出案例,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思考,从案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总结出本章节的相关内容,再由教师对教学对象的总结成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完善化、体系化、规范化的讲解,最后通过案例巩固本章节教学内容,加深教学对象的理解和记忆。在此过程中,教学对象要学会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和信息,学会对已有的资料作多方面的分析,促使思维不断深化,并在力图对一个问题寻找多种解答的过程中培养和形成创造性思维。

3.非国贸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

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配合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所以在选用以上《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基础上,还应避免教学内容体系的重复,根据专业的不同对内容设置要有所侧重,体现出专业适应性。以下以亳州职业技术学院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为例,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从特殊性中,寻找其普遍性。

物流管理是当今经济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管理专业,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物流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实训知识。对该专业所开设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侧重企业对外物流与国贸相关知识结合的讲解,包括对外采购物流、对外供应物流、对外销售物流等方面。对外贸易部门是贯穿于整个物流企业中的一个重要的机构,是需要平衡所有企业对外以及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运作和相关联系。

对于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的前提下,可在典型教学内容体系设置中提高国际贸易相关内容的安排比例。国际贸易相对于国内贸易而言,是跨越国界的、流通范围更大的“大商务”, 国际贸易服务商面临的需求通常要比国内贸易服务商面临的需求更加复杂。特别是对英语的要求更高。在商务英语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更多地融入国际贸易内容的讲解,研究国际贸易的运作,不仅可以提升教学对象对国际贸易概念的全球化认识,更多地接触和引入先进的国际贸易理念,同时对国际商务的发展也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经济贸易活动,打破了传统经济贸易“面对面”的运作模式,并且具有标准化、信息化、综合化、低成本、高效率、一体化的特征,是经济贸易在信息时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离不开国贸,国贸依靠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壮大。电子商务专业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可把研究电子商务和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作为该课程的重点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体系之中,使教学对象提高对国际电子商务活动的全面认识,熟悉电子化经济贸易系统的构建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复合型的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国际贸易,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技能型电子商务人才。

非国贸专业在教学计划中开设《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足以体现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对国际贸易产业发展空间和前景的高度肯定,也看到了职业技能型国际贸易人才市场的严重不饱和性,对高职国际贸易教育发展的影响。所以国际贸易相关课程在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的必设性也日渐突显,对国际贸易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设置一定要切合专业的实际需求就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只是基于单项分析的原则,对典型的以《国际贸易实务》为课程名称的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而目前部分高职已逐渐认识到非国贸专业开设国际贸易课程,应该更注重于与本专业特点的高度结合性,体现国际贸易课程辅和服务性的特征。所以,非国贸专业国际贸易相关课程的设置也逐渐朝着多样化和更有适应性的方向发展,如《国际贸易》、《国际服务贸易》、《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外贸英语函电》等更具专业特点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在非国贸专业教学计划中相继出现。并且,在教学内容体系中,还根据各专业的不同需要,设置了实验实训教学环节,使教学内容体系更加完善和适用于相关专业。 [科]

【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3

关键词: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营趋势;问题及措施

1 基本概念

1.1 电子商务

首次提出这个概念是在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举办的全球信息社会标准大会,该大会是在ISO和TTU的倡导支持下由欧洲经济委员会举办。具体电子商务实际就是一种新型的商业运营模式,它存在于广泛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在开放的因特网网络环境中和买卖双方互不相见的情况下就能够达成。其一些内在的特征如高效率、低成本、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符合商业经济的本质要求的同时超越了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相比,它具有好多优点:增加了贸易机会、降低了贸易成本、提高了贸易效益。在推动了国际贸易创新方面表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且作用越来越明显重要。尤其以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电子虚拟市场和全球化市场最为突出。

1.2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故有时也称为进出口贸易。

1.3 运营

运营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的管理工作。

2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

2.1 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贸易已然上升为一种普遍的贸易方式从而方便国与国的交流和贸易。相比之下,自身问题也越来越多。传统的国际贸易本身过程复杂,涉及的手续较多不说,而且需要层次分销,买卖双方无法直接交涉产生多重摩擦,从而使得一些小型的生产商和采购商无法参与其中。为了改变传统贸易带来的弊端和推动经济的发展以及最大限度的获取利益,各国采取不同的方针政策,一方面维护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一方面支持促进各自的贸易发展。在由迅猛发展的科技革命和飞速增长的国际生产力带来的坚实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下,不仅国际贸易发展越来越快,更是呈现出层次不穷的变化和创新,同事引发了国际贸易新的思考。那就是企业必须顺应国际贸易电子化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因为电子媒介的全球性、高效性、快速准确性突破了物质、时间、空间对贸易的限制。

2.2 运营模式

电子商务的广泛使用,使得国际贸易的流程和交易模式都发生了改变。首先,流程上买方在网上自己的购买需求及产品要求等,卖方也通过网络按买方的要求产品的详细信息并给出报价,买卖双方在价格上进行交流谈判,直到双方达到满意的程度立即签订网上合同。然后,卖方寻找物流公司用标准电子商务单证传递并采用网上跟踪系统以便买方及时查收。最后,买方采用网上支付的形式给卖方付款,中间经过银行的处理完成款项的交付并记录。其次,交易模式上一般分为无形产品贸易方式和有形产品贸易方式。对于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运营模式的发展期决定性作用电子支付服务,它联接起了买卖双方起到了纽带作用并且使国际贸易更好的顺利可行的实行。

3 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营趋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的措施

3.1 存在的问题

网络经济的发展逐渐占据了主要的地位,它对于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和未来的国际贸易的地位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就应运而生。第一,企业信息安全问题。第二,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第三,法律滞后,亟待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的运营,一些网络上的国际贸易纠纷也就产生,而我国的法律对于这一块还没有完善的、成熟的、健全的、稳定统一的相关规定,这就使得一些人可能会钻了法律的空挡,也会使一些纠纷不能得以合理的、及时的解决。第四,综合型人才的匮乏。电子商务下的国际贸易较传统的贸易要复杂的多,需要的知识更广泛,那些单一的业务员可能就不在适合这个职位,造成了人才的缺失。

3.2 应对的措施

有问题相应的就会有解决的方法,人们就会不断地去探索。第一,加强网络管理,维护信息安全。既需要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去管理也需要企业自身的积极应对,大家共同打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运行平台。第二,加快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大力提供物质和动力,企业也要不断地加强建设与投资,只要在不断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的技术的同时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才能更快的适应发展,跟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第三,制定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法律要严格明确规范企业、政府、买卖双方等的权利与义务,以保证贸易的顺利进行,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建立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第四,培养电子商务应用型人才。将人才的培养与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快速的使人适应发展从而提高综合业务水平。

[参考文献]

[1]胡金.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探析[J].中国电子商务,2010,12(4):56-58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4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标准措施标准壁垒

[论文摘要]标准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环保要求、制造过程对劳工权益的保护等等方面利用标准进行规范。标准措施的实施是对国际贸易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标准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涵盖了狭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蓝色贸易壁垒中的重要内容。在由关税壁垒为主导的贸易保护向非关税壁垒为主导的贸易保护过程中,标准壁垒逐渐被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型杀手锏。

当今的国际贸易中,标准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与此相应,标准壁垒也正在成为国际贸易中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手段。在传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中,往往是先有产品后有标准,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则是标准先行。

一、标准与标准壁垒

我国在GB39.5.1《标准技术基本术语》中对标准做了如下定义:“标准是对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所做的统一规定,它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主管部门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

该定义具体有四个方面的含义:

1.制定标准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或概念”。虽然制定标准的对象早已从生产、技术领域延伸到经济工作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并不是所有事物或概

念都能够标准化或者能够通过标准的方式进行规范,而是那些比较稳定的重复性事物或概念,才是标准规范的主要内容。

2.标准产生的客观基础是“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这就是说,标准的产生不仅是对科学技术成果和实践经验的总结,而且这些成果与经验都要经过分析、比较、选择、综合,反映其客观规律性,这样的“成果”才能作为标准制定的基础。

3.标准在产生过程中要“经过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就是说,标准不能凭少数人的主观意志,而应该是与各有关方面协商一致。这样,制定出来的标准才能考虑各方面尤其是使用方的利益,才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实施起来也比较容易。

4.标准的本质特征是“统一”。这就是说,标准是“由标准主管机构批准以特定形式,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和依据”的统一规定。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标准化原理委员会(STACO)一直致力于标准化基本概念的研究,先后以指南的形式给“标准”的定义做出了统一规定。1991年,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联合第2号指南——《标准化与相关活动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1991年第6版),给“标准”做了如下定义:“标准是一个公认的机构制定和批准的文件,它对活动或活动的结果规定了规则、导则或特性值,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实现在预定结果领域内的最佳秩序和效益”。并且该指南进一步说明标准应建立在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综合成果的基础上,并以实现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该定义明确阐述了能够被广泛接受的关于标准的目的、基础、对象、本质和作用等。由于它具有国际权威性和科学性,所以是目前被最为广泛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一种理解,尤其是ISO和IEC成员,这种遵循已经成为一种义务。

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层级分,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按照强制能力分,标准可分为强制标准和建议推荐标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是建议推荐标准也具有很大的强制力,尤其当它获得市场垄断地位的时候。按照标准化对象分,标准可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三大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标准发展到今天已经日益系统化、全面化,已经从对产品质量、性能的规定扩展到对产品材料、设计、生产、报废、回收等整个过程的规定,同时,现代标准更多地体现了对环境保护、人类健康、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等进行规范,已经演化为国际贸易中的一种规范工具。

二、国际贸易中的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

标准措施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产品的质量、性能、环保要求、制造过程对劳工权益的保护等等方面利用标准进行规范。标准措施的实施是对国际贸易进行规范的一种手段,但不应视为是对国际贸易造成了必然的阻碍,构成了标准壁垒。这是因为,当标准措施被采用,该标准措施对符合其要求的产品的贸易是有积极作用的,这主要体现在便利市场交易与维护国际贸易的正常秩序方面。

标准壁垒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涵盖了狭义技术性贸易壁垒、绿色贸易壁垒和蓝色贸易壁垒中的重要内容,是对上述非关税壁垒中的标准部分的归纳和提炼。狭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标准是对产品特性或相关工艺和生产方法的非强制性规定,因此由此形成的贸易壁垒应纳入标准壁垒的范围。绿色壁垒是由进出口国为保护本国生态环境和公众健康而设置的各种环境保护措施、法规标准等组成的,是属于广义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范畴的一种非关税壁垒。从其主要包括的类型看,绿色壁垒中的国际性区域性国别性环保法规和标准、检验和检疫要求、包装与标签要求、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和环境标志等自愿性措施都属于标准壁垒研究的范围。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问题,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争议的焦点之一,随着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贸易摩擦高峰期,发达国家正积极搜寻各种形式的非关税壁垒,劳工标准和企业社会责任标准问题也随之成为热点问题。综上所述,所谓标准壁垒是指技术性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标准壁垒、绿色壁垒中的环保标准壁垒、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壁垒、包装与标签标准壁垒以及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和环境标志壁垒、企业社会责任和认证标准壁垒。

三、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的关系

就标准措施与标准壁垒的关系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标准措施都是标准壁垒,两者的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标准措施在设计之初都申明是为了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劳工权益不受侵犯、防止欺诈、鼓励提高产品质量等目的,所以标准措施的实施有其合理性,为规范国际贸易、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改善环境等有积极作用。标准措施只有起到了下述作用时才演变为标准壁垒。一是拒绝国外产品的进入,即绝对壁垒;二是提高国外产品的进入成本,从而降低其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也可称为相对壁垒。标准壁垒的本质是通过一些看似合理的标准措施的采用,实质上起到了阻碍外国商品进入或削弱外国商品竞争力的作用,从而对国际贸易产生了阻碍。

为什么标准措施会演变为标准壁垒呢?尽管WTO强烈反对把上述有益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绿色贸易措施等演变为一种歧视或变相限制国际贸易的手段,希望这些技术标准、环境保护标准和劳工标准不会给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但是在现实中,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自身经济水平和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导致在对外贸易中面对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的标准措施时,不能顺利跨越,从而使部分标准措施演变为阻碍我国产品出口的标准壁垒;更重要的方面在于,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为了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和竞争力而采取歧视性的措施,或使国外产品不能享受国民待遇,采用双重标准;或滥用标准,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标准,以保护人类生命和安全、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保护劳工权益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导致很多标准措施演变为阻碍贸易的标准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在由关税壁垒为主导的贸易保护向非关税壁垒为主导的贸易保护过程中,发达国家在运用标准壁垒作为贸易保护的新型工具时,其作用也已超出了传统贸易壁垒作用的单一性,不仅保护了本国的产业,而且即使国外产品进入国内,也会因成本增加而削弱了其市场竞争力。标准壁垒因此逐渐被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广泛采用,成为实施贸易保护的新型杀手锏。

综上所述,标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对未来产品、未来市场和国家经济利益的竞争。国际市场竞争的现实告诉我们:三流企业卖的是力气,二流企业卖的是产品,一流企业卖技术,超一流企业卖的是标准。很多国家把企业是否通过ISO9000、ISO14000认证以及其产品是否符合有关国际标准作为市场准入和买卖成交的条件。一些国家特别是欧洲规定,没有取得ISO9000和ISO14000认证的企业产品,不得进入其国内市场。国际标准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首要通行证。

参考文献:

[1]吴国新:国际贸易中标准化问题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7,12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训基地;教学目标;建设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 (2010)27-0130-02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遵循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场所装备技术配置为核心能力,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实施全真或高仿真职业技能训练、职业素质训导等就业导向课程计划诸种实践教学资源有序整合的系统。

在这个解说中我们注意到实训基地是综合概念。从本质上看,是一个实践教学种种资源的有序整合体。它以场所装备技术合理配置体现能力特征;以就业导向实践课程计划为功能任务特征;以全真或高仿真专业技能训练和素质训导为目标行为特征。而规模化、多样化、规范化则强调了承载能量、科目能力及标准能控等特征。

1我校国际贸易专业与实训基地建设概述

1.1国际贸易专业开设概况

金华市技师学院创办于1979年5月,系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以培养高(中)级技工人才为主,同时集大(中)专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等为一体,是浙江省培养高(中)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

国际贸易专业是我校一个相对年轻的专业,招生对象是初中毕业生,面向全省招生,入取分数线参照“3+2”类别,学制为5年。

1.2实训基地建设概况

从2007年开始,我校开始着手准备国际贸易实训室的建设,2008年下半年实训室开始投入使用。实训室由“电脑房+TMT”(国际贸易实训软件)构成,主要教学功能是贸易流程的一体化操作,增强学生国际商务流程能力。

随着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实训室已经不能更好的满足国贸教学的需要,因此,我校已经于2009年下半年提出了建立新的国际贸易实训基地,计划建筑面积为200平方米。

2国内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回顾

近年来,各类院校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建设在短短的数年间取得了很大发展,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室建设经历了以下几种理念的演变:

2.1单证制作理念

单证制作是国际贸易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之一,而且也是最复杂的一个环节。

在我国单证教学中,主要经历了两个时期:

一是手工操作时期,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及其相关的单据资料,完成手工外贸单据的制作训练。目前在外贸实践中使用手工制单的单位几乎不再存在。

二是计算机操作时期,即根据国际贸易业务过程中涉及的各个业务环节及其相关的单据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外贸单据的制作训练。这一模式是目前采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它能够比较真实地进行外贸单据制作训练.但其最大的缺陷在于模拟实训内容的单一性,不能训练外贸业务的其他环节。

2.2模拟演练理念

也可以称之为网络演练型,即在单证制作理念的基础上引进相关的外贸业务模拟演练软件,由学生在实训室内部网络上按照模拟软件的各个环节进行外贸业务操作训练,相对于单证制作理念拓宽了教学的深度和广度,由单证制作拓宽至主要的贸易流程,这样可以更好的实现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与真实的外贸环境更接近了一步。但是同样存在实训内容不全面、与外贸实践脱节的问题。

2.3综合演练理念

它是在具备软硬件条件的院校得以实施的一种最能够体现外贸业务实践、训练环境和训练内容仿真度最佳的一种实训室模式。这种理念在模拟演练理念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将模拟拓宽到整个贸易流程,并且更注重学生的寻找客户的能力、谈判能力、英语口语运用能务,突出了对学生软能力的要求。在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中,要求实现大多数的功能,比如客户的寻找、样品的整理和推广、外贸业务的谈判及函电往来、进出口价格核算、进出口合同签订、出口货源的筹备、信用证的审核、出口订舱保险、货物通关检验、外汇核销等各个环节的模拟演练操作。

2.4工学结合理念

工学结合教育理念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03年,英国桑得兰德技术学院实施的“三明治”教育模式(Sandwich Education),即“理论-实践-理论”的教育思想。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大学开始实施类似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模式,称之为“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1983年世界合作教育协会在美国成立,2000年协会理事会经讨论决定,将“合作教育”改为“与工作相结合的学习”(work-integrated Learning)。

由于国际贸易教学和外贸业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目前工学结合理念虽然是最先进的理念,但是由于实践上的复杂性和制约性,这种理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3我校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思考

3.1选取何种的理念

理念选取工作对于国际贸易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理念属于理论范畴,理论指导教学行为并最终影响教学效果。

对于选取怎么样的理念,本人认为不能照抄照搬,搞一刀切,而是要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立足于校情、学情,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要做到这一点,要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第一,实训基地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资源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资源?

第四,我们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在这四个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关键问题,其它三个问题围绕第一个问题展开。第一个问题解决如何选择理念的问题,其它三个问题回答了如何实现理念的问题。

根据我校国际贸易专业的教情和学情,本人认为我校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应该而且能够达到以下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国际商务流程能力,特别是单证制作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商务沟通能力;培养学生了解其它国际贸易相关的能力。

因此,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我校国际贸易实训基地建设应该应用综合演练理念,在综合演练理念中,突出单证制作环节,并且在适当的阶段引用工学结合的思想,以高姿态引导我校国际贸易专业走向品牌化、名牌化。

3.2如何实现理念

为了全面实现我校国际贸易实训建设理念,带动我校国际贸易专业品牌化建设,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3.2.1实训环节的完整性国际贸易业务涉及国际市场调研、外贸样品整理、样品推广、外贸业务谈判、函电往来、外贸合同订立以及外贸单证制作、租船订舱、办理银行结汇、外汇核销等多个业务环节,因此,我们在国际贸易专业实践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在每个外贸业务环节都进行训练,这就要求实训室的建设必须考虑外贸业务的各个环节,体现实训环节的完整性。

3.2.2实训内容的真实性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室建设要体现实训内容的真实性。比如在安排样品室时,就应该用真实的样品,要求学生对真实的样品进行推广,包括使用的各类器材、设备都是真实的,如数码相机、传真机等,让学生对实践中使用的设备有切实的感受,实践学习的内容真实化。

3.2.3实训环境的仿真性实训环节的仿真性是每一个实训室建设都应追求的主要目标。实训环境的仿真性要求实训室建设的各个方面,都尽可能与真实的外贸业务环节吻合,包括展览会、谈判环境、样品室、办公环境等,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仿佛置身于实际的外贸工作环境,要通过一些细节化的场景布置,营造外贸业务氛围,使学生在模拟训练中体会实战的乐趣。

3.2.4实训过程的重点性要针对我校实情,结合教学目标,突出单证制作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这一环节,无论是课堂上的理论教学阶段,还是在实训阶段,都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此外,还要继续组织学生参加单证员培训与考试,最好能够在实训室配备专门的单证实训软件,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具备单证制作能力,为以后从事国际贸易相关岗位服务。

3.2.5适当的时候,引进涉外贸易公司,在校园里创办真实公司型实训基地为了弥补按进出口业务流程组建的专业技能实训室的不足,使课堂上的学习与工作中的学习结合得更加紧密,在适当的时候,争取同外贸公司协商,由学院提供场地,将该公司整体搬迁到校园里来经营,使教学能与真实的工作场景紧密结合,促进教学的提高,并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阎泽.实训基地概念探源与内涵逆思维――兼谈要素、意义、功能[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9,(11).

[2] 杨东进,吴敏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2).

[3] 高彩云.国际贸易专业仿真型实训窒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1).

[4] 徐凤.工学结合视角下高职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改革探讨[J].管理观察,2009,(8).

国际贸易的相关概念范文6

现阶段来看,经济贸易已经进入到一个比较新的时代中,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已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1]。基于此,在电子商务中,为了推动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带来新的商机,继而带来更大的挑战。电子商务作为新型的一项产业,给全球的国民经济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相比起发达国家而言不够先进,因此还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大钻研力度。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 ,综合分析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再分析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贸易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再提出?对性的解决措施。

一、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应用

1.基本概念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应运而生。电子商务是一种以以商品交易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电子商务交易活动。在一些特定的方式之下,进行全球化的商业贸易,能够实现金融活动的一种商业运营模式。

2.基本应用

电子商务相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商务活动而言,在寻找合作伙伴、商业洽谈和物资交易三个方面对国际贸易起着较大的帮助。首先,在开展国际贸易活动之初,利用线上交易平台可以快速有效的寻找出合适的贸易合作伙伴,不会受到地域和时间等客观因素限制,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如淘宝、京东等交易平台,企业或买方用户能直接按要求寻找交易对象;其次,利用互联网的独特优势和处理功能进行线上商业洽谈,使得交易双方实现跨地域交流,节约交易成本;再次,在物资交易过程中,电子商务要使得国际贸易的交接更为简单,简化交易环节,节省时间上的费用。

二、电子商务发展对国际经济贸易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1.积极作用

首先,电子商务形式的出现提高了交易效率。在传统的国际贸易中,需要经过诸多环节才能够完成国际贸易工作,中间环节成本增加,所以也影响到了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随着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应用,将一些不必要的环节省略掉使得国际贸易成本能够被大大节约,为贸易双方提供更高的利润;其次,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为全球贸易提供新的发展方式。电子商务以网络为基础,打破传统的地域限制,逐步形成全球化的发展市场,不断推动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使得贸易双方能够有全新的认识。电子商务的发展为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过程中,服务贸易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子商务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经济贸易的整体效率,广泛提高我国的服务贸易竞争力[2]。

2.消极作用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国际经济贸易的影响是双方面的,既有着积极影响,又有着消极影响。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存在安全隐患;其二,物流链条供应过于薄弱。国际贸易组织形式基本上以互联网为主,在网上进行相关组织活动。一些不法分子趁此在网上散播一些不实的信息,从而使得网络安全问题被广泛加剧。黑客对于信息的窃取和泄露等现象非常普遍,极大地危害了用户的信息。基于此,将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再结合具体的解决措施,能够将电子商务交易风险降到最低。在电子商务的贸易方式中,由于交易时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所以对物流的供应链提出较大的考验。

三、提高电子商务在国际经济贸易中的解决措施

通过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所产生的影响不难看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1.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交易体系建设

要想提高电子商务的整体交易效率,必须要做好相应的网络配套建设,从而加快我国的骨干组织建设,从而加快我国的信息化发展进程。

2.加强电子商务的信息安全管理,从而广泛降低电子商务的交易风险

要想建立好完善的网上交易制度,必须加强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信任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实现安全化的网络环境。

3.培养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

电子商务是一种相对较新的经营模式,我国目前仍然处在初级阶段,而提高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能较大的推动我国经济实力渐而提高整体综合实力。但是,人才的缺乏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我国的经济发展。为了满足人才的基本需求,必须培养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3]。

4.建立国际电子商务框架,再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环境

电子商务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将高新技术和商务活动互为结合,需要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宏观调控功能,制定出相应的计划。显著增强政策的透明度,从而能够实现政策的协调,避免政出多门,创造出有利的电子商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