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1
《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的研究与实践》是我校承担的河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子课题研究项目。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又是这一子课题的重要研究目标和实践的落脚点。通过对现有各种高效课堂(如生命课堂、未来课堂)建构策略的梳理,我们发现凡是成熟的课堂建构模式,都具备以下七个要素:理论基础、建模理念、模式目标、模式结构、实施策略、实施条件、评价设计。七个要素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备的课堂建构体系。基于这一发现,我们在进行“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研究与实践时,也主要围绕这七个要素展开,本文拟对其前四个要素进行简要论述,以求教于方家。
一、超越知识教育,走向智慧课堂――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
早在2008年,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成尚荣教授就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二、互联互动,启迪智慧――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建模理念
首先,智慧课堂中的互联互动,要借助托于现代信息技术设备、“电子书包”以及云平台等建设“智慧教室”。“智慧教室”主要包括教学部分和服务部分。其次,智慧课堂要以“教学应该启迪智慧”为根本出发点。课堂上要充满疑问,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引导争辩,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凸现探究,智慧往往生成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走向生活,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再者,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最后,智慧课堂应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要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投入学习;应重视动态生成,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学生的智慧成长。
三、系统完备,操作高效――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模式目标、模式结构
在对“基于PDA终端的中学‘智慧课堂’模式建构”的理论基础和建模理念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该模式的建构目标要包括以下要件:
(1)智慧教室――智慧课堂平台建设。在无线网络环境下,投影仪、触控式白板、台式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个人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教师端能与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组成的学生端实现互动、广播、控制,辅助以嵌入式录播设备实现录播、监控、巡课等功能。
(2)智慧教师――智慧课堂的基础。培养智慧教师,需要有以“爱和责任”为核心,以“主动学习、发现自己、智慧工作”为主题,以“加快推进教师专业化进程”为目的,以“教师读书工程”为主要手段的,立体化的教师培训工程。要认识到:文化素养是教师成长的基础,专业知R是教师成长的核心,教育智慧是教师成长的催化剂,生活实践是教师风格形成的保障,人文素养是保持教育活力的重要支撑。
(3)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实现智慧教学、学习的有效机制。在“智慧教室”利用电子书包进行课堂教学是一个新型的信息化产物,在此背景下,我们主要探索了“三三四四一”自主学习模式及其应用(即“三课型”、“三模块”、“课前四环节”、“课上四环节”、“课后一环节”)。
(4)智慧教育文化――课改推向深入的文化保障。学校文化层面,要科学定位办学目标,提炼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符合智慧教育理念的校训,着力建设学校厚重广博的文化内涵。
教师文化层面,要提倡教师成为“情趣高雅、言语文雅、行为儒雅”的富有智慧的人;结合“共识”和“分享”两个基本元素,以“共识”为核心建设教师的观念文化,以“分享”为核心建设教师的合作文化。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教学;核心素养;主导作用;学习兴趣;夯实基础;解决问题
一、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加快数学核心素养形成
如果把课堂比作孵化器,教师就是控制孵化器“温度”的关键人。教师是用对学生的爱和教育智慧去控制“孵化”温度的,特别是整个“孵化”的过程。从对核心素养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学生的数学素养是学生在对数学的学习和应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数学能力和品质。而这个能力和品质的形成,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的。新课改倡导“把学习权还给学生”,但不是说不要教师,教师是那个控制“温度”,即施加“爱”的人,使鸡蛋孵化成小鸡的“温度”是适宜的条件、环境。要让懵懂的孩子变成高素养的人,教师要用爱来代替“温度”,这爱就是教师要付出的精力、心血、智慧。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有困难,教师要将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变成学生能懂的知识,将静止的、死板的教材变成生动的、有生命的、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教师在引导时还要将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那些非数学信息屏蔽在课堂之外,从而避免少学生重复前人那些“无数的错误”,只让他们经历关键的“步骤”。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建构认知过程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学生的数学素养只能由学生自己在建构数学认知的过程中形成,然后逐渐强化和提升,而数学核心素养是这个过程的高级或终极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维持这个漫长过程的强劲动力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如何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呢?除了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之外,首先要保证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首先,要保证新知处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只有保证学生学会,学生才可能产生信心,然后才能会学,由会学才可能到乐学。其次,教师适当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感,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有讨论、交流、展示的机会。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合作讨论交流、敢于表达自已的想法后,就可能对数学学习越来越感兴趣,数学核心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就会逐渐地发展起来。
三、打牢数学基础,让学生在巩固基础的过程中培训数学核心素养
如果把“核心素养”比作学生生命中的一座“智慧大厦”,那无疑“知识、技能、方法”就是支撑这座“大厦”的“地基、混凝土、钢筋”等。如果这“地基、混凝土、钢筋”质量有问题,就不能支撑起这座“智慧大厦”。学生的核心素养不是无源之水,不是空中楼阁,是在一次次地专心观察,一次次有序地操作,一次次细心地计算,一次次大胆地猜测、判断,一次次缜密分析、验证、推理,还有一次次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交流、辩论等过程中,一点一点建立和提升起来的。
四、重视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稳固数学核心素养
俗话说得好,“学了知识不应用,等于耕地不播种”。学生只有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际中,才能检验所学管不管用,正不正确。发现管用、正确,可以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如果发现不管用、不正确,可以让学生获得教训,促使学生自我调整和完善,再运用,再检验,如果还不正确,就再修改再完善,直至成功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能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而这些也都是学生需要提升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如进行土地丈量计算、植物生长观察实验、社区环境调查等,以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观念、思想去思考并解决问题,让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稳固和发展起来。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3
一、什么是“新样态学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陈如平说:“‘新样态学校’即各种符合教育理想、教育理念、社会发展和时代要求的学校,也可以说是‘止于至善’的学校。”“新样态学校”旨在去功利化,反对各种非科学、反教育的行为,突出“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四有”特征。作为一名学校管理者,我期望通过对“新样态学校”的探索,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发展方式,充分利用学校的办学优势和外部资源,整体建构学校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打造一所具有独特样态的学校。
二、向“新样态学校”迈进
多年来,为了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我校在加强师德建设的同时,狠抓了教师的学科能力发展。我校年年举办“教学活动月”,开展全体教师参与的校级课堂达标评优活动。为了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科素养,我校从师德考核、理论学习、教学基本功考核、课堂能力考核、教学常规检查、学生匿名评议6个方面进行岗位练兵。从2011年起,为进一步落实“全员育人”的理念,我校取消了班主任制度,开始启动班级组制度改革。6年来,我校一直实行这种让更多的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育人模式,把所有的任课教师都纳入到班级管理中,使“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从而构建全员参与的班级育人管理模式。
经过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我校的办学影响力和核心发展力不断得到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办学管理规范化学校”“河南省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等媒体多次以整版篇幅对我校进行报道。可以说,在顺应天性、涵养德性、张扬个性的素质教育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已经使我校初步具备了“新样态学校”的构建基础。
三、打造“新样态学校”的六条路径
1.美丽学校
为了把我校打造成具有“新样态学校”特征的美丽学校,我校结合文明单位(学校)的创建,坚持“六美”并举,实施了“美丽校园”创建、“美丽班级”建设、“美丽课堂”构筑、“美丽教师”培养、“美丽学生”培育、“美丽家长”表彰等“六美”工程。通过推进“美丽学校”的建设,我校进一步强化了课程育人、环境育人、实践育人和服务育人的功能,为学生打造了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2.智慧学校
智慧学校的探索,强调以未来导向为依据,以支持每个学生开展多元化深度学习为标志,以专业技术资源为引擎,以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技术、装备、空间、流程全系统建构为主体,实现传统学校没有完成或完成不好的、却是未来教育所需的功能。我校目前基本建成以移动终端、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智慧教育云等为主要标志的智慧校园环境,实现以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协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智慧教学和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智慧管理,能够培养适应“互联网+”和智能化信息生态环境、具有较高品质和较强实践创新能力的现代人才。
3.课程再造
目前,我校已经初步形成“两个层级、六大领域”的“1+1”校本课程建设体系,即在人文、科学、实践等六个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关键领域,通过对全体学生提出一项基础达标要求加一项根据其自身条件发展的特长要求,促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和谐同步。从2017年开始,我校又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使命,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的建设思路,以加强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合作探究为目标,加大对教材二次开发的力度,继续研发高质量、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4.魅力课堂
我校在完善育人体系的同时,明确提出以原来的“有效教学”为基础,进一步升华理念、细化标准,打造以“优化学习、悦纳学生”为特征的“优悦”课堂。“优悦”课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品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发展意识为目的,帮助学生发掘潜能、积淀素养,提升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校的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提升至追求优化学习、关注悦纳生命,教学管理的抓手从关注教学流程转变为关注课堂效率,使课堂建设的立意更高远、做法更扎实,为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样态学校”奠定了坚实基础。
5.创新管理
作为学校的第三任校长,我从上任之初就开始考虑重构校园文化、提振学校精神,探索从制度管理到文化引领的过渡转型。我认为,学校发展需要教育价值共同体所形成的合力去推动,因此,学校的一切变革要从营造与教师信仰追求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开始。经过领导班子的多次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以“三品(品牌学校、品质教师、品位学生)三气(大气、正气、和气)三养(教养、修养、素养)”为目标引领,大力构建符合教师职业修为、顺应学生天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实现我校的再次腾飞。在“三品三气三养”的目标引领下,我校又在全体教职工中组织了“实验品格”的大讨论,提炼出“品高志远,善思敏行”的“实验品格”。我们实施“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薄弱环节”的工作策略,促使校园文化求善、求美,学校管理求真、求实。
6.家校共育
如今,班级组制度的改革在我校已经推行了6个年头,先后有河南省内以及河北、新疆、贵州、四川、重庆、广东、海南等地的教育同人走进我校或邀请我校进行经验推广和交流探讨。2017年3月,我校进一步完善了班级组建设办法及考核评价制度,把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也增设为班级组成员,此举不仅使班级组的人员构成更加完善,还进一步促使师生和家长形成价值与精神的共同体。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4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切实将“教学五步法”运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以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为目标,以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为主攻方向,以课程实施中的主要问题为突破口,探索生物课程教育教学规律,创新教研方式,促进我校高中部生物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生物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二、工作重点
1、深度推进课程改革,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推进课程建设,提升课程领导力。基于生物课程实施的规范化,促进课程实施的创造性,结合生物教研组自身实际,灵感运用“教学五步法”,教学设置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研讨出符合学校、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课程方案。
2、发挥教师集体智慧,提升教学研究氛围
(1)学校教研组是进行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也是教师发挥集体智慧,研究教材教法,学习教学理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活动基地,必须端正教育思想,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学校工作和本学科的教学实际,备课组提前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期工作计划。 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专题研究、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这样的教研活动必须每周一次,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效果、有记录。从本组的实际出发确定集体研究课题,注意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重要的研究内容。
(2)立足课堂,以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研究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加深对生物课程价值取向的专业理解,研究教学中的问题,改进教学实践,逐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发展。以“研究课”引领日常教学,以“常态课”促进教师自我反思,在良好的研究氛围中逐步提升教师观课、议课的水平和能力,分享教学实践智慧,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途径和方法。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字:思想;智慧;教学
小学数学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决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和能力。“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2]。我想这里的“教什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养。数学思想方法是以具体数学内容为载体,又高于具体数学内容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普遍适用的方法。所谓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所谓数学方法, 是指某一数学活动过程的途径、程、手段,它具有过程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也是数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最鲜明的标志。我国建国以来的小学数学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从1950年的《小学算术课程暂行标准(草案)》到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再到今天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1]是一部部描述重视数学思想,开发学生智慧主张轨迹的教育史。在新课标中数学思想做为十大核心概念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小学数学知识教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很多,新的课程标准认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有三类:抽象、推理和模型思想。培养学生基本数学思想、积淀学生的数学素养、启迪学生智慧是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目标。
下面,本人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立足于一线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探究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一二,探讨如何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数学教学景观。
一、着眼数学思想 智慧预设学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深刻地理解数学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利于教师以较高的观点分析处理小学教材。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思想方法似一张无形的网分布于数学知识的每一个章节,由点成线,连线成面。智慧预设学案就要是根据教学目标,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充分的挖掘数学思想,有效地渗透在数学教学的环节之中,形成教与学的预案。如小学一年级《6、7的认识》中教材呈现了六名小朋友和一位老师做卫生的情景图,情景图下面左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六个小圆片数字“6”六根小棒;右边是六位小朋友的头像加一位老师的头像七个小圆片数字“7”提示用7根小棒摆,教材的设计从实际情景引入,选择信息图片数学符号解释符号,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的横向数学化地过程。教师要读懂教材,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利用教材,渗透相应的符号化思想、让孩子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有些数学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在解读教材时不能很好的参透教材的意图,随意的简单化,造成了孩子表面上学会了,但隐性的能力和智力得不到很好的启迪和开发。
王永老师提出“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材中呈现的是由横向数学化,并通过让学生数,填写表格来认识长方体的各种特征。能否改变一种思路,由概念出发,通过演绎和推理,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特征(12条棱,分3组,每组4条;8个顶点)?”如果能在横向数学化的同时,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渗透,在学生观察操作的基础上让学生由发现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图形,这6个长方形两两相连,形成共同的边即棱,因此24条边演变成12条棱,3个长方形有一个共同的顶点,也就24个顶点变成8个顶点。这是不是能让我们的数学多了一笔绚丽的思维色彩,更有数学味!
综合上述两例,在教学前,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合理取舍,特别是关注和解读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凸显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加工预设,使三者有机结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彰显数学思想的预设、加工与提炼。使得整个课堂教学厚实而灵动、凸显数学味的、有利于智慧的启迪。
二、关注数学思想 智慧驾驭课堂
具有浓郁数学思想的数学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良田沃土。以数学思想为主线的智慧地教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恰当适时地运用类比联想,给出生动的陈述;科学组织课堂活动并注重引导数学知识和活动经验的总结和提升以利于学生进行抽象和推理;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进行有效建模;创造科学、艺术、高效、充满张力与活力的课堂,与学生进行智慧互动。
1.有机渗透数学思想 启迪智慧
南京师范大学数科院教授刘云章教授认为:“不讲数学思想方法的课,不是好课。”“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将能唤起数学学习者潜在的数学天赋,提高其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教学中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就相当于抓住了小学数学知识的精髓.小学数学每一堂课中,要不失时机地依据教学内容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规律,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机的融为一体,有效的进行渗透性教学 ,启迪智慧,积淀数学素养,以实现数学教育的核心价值。
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解方程》这节课中,有一位教师设计了一下教学内容。首先出示
(1)课件出示例1图,你能根据这幅图列一个方程吗?学生列出:χ+3=9
(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用画天平图来表示这幅图。
(3)反馈: (学生用小正方形来代表皮球,天平左边摆χ加3个正方形,右边摆9个正方形,天平两边平衡。)
师:要得出χ的值,在天平上应如何操作?(①一个一个拿掉的,两边各拿掉3个正方形,这样天平的左边只有χ,右边是6个小正方形,这样就得到了χ的值。②从天平左右两边同时拿走3个正方形,也能知道χ是多少)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图中表示出来。
(4)让学生把图上意思在方程中表示出来?独立练。反馈
引导学生说理由。
(5) 比较这两种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6) 解方程要注意什么呢?(①要先在左上角写上解。②解方程的过程每一步都是等式,而且等号要对齐。③要判断方程的解是否正确,应该验算。)
(7)自学课本第58页,自己在课堂练习本上尝试进行验算。
以上教学片断一改过去方程教学的传统教法,重视由算理到算法的抽象和概括过程,让学生立足于数形结合,自己探索,自主发现,让学生经历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到对比、优化的过程,渗透了模型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抽象思想(优化思想)等的教学、培养学生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智慧,也实现了智慧的启迪。
2.彰显数学思想地设问 点燃智慧
智慧课堂中教师的提问应是引发学生剥丝入茧,进行深层次思考的桥梁;是激发学生碰撞思维,点燃智慧火花的添加剂。不同于一般的数学设问的智慧型设问应是针对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的引导,如怎样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取信息、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迁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怎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面对问题如何分析,面对困难如何解决,促进学生辨析、帮助建模、提升思考、培养能力。上述案例《解决问题》在课后练习时通过以下三个追问帮助孩子建立解决问题的模型,渗透模型思想。“第1个4是谁?第2个4是谁?问题求什么?”
“我们要求的是哪一部分
要求这一部分也是先求……”
“要解决问题你用了几步?(两步)第一步求?第二步求?
之后在练习中不断的通过设计了这样教师引导的问题帮助孩子进行建模:问题:
(1)“该怎么求,先求什么?”(2)“为什么先求 ?”(3)这里的 “ ”这像例题中的 ?
有效的提问步步为营,彰显了教师引导建模的数学思想;有效渗透了对解决问题思考方法的巩固和深化,充分的体现了教师独到的教育智慧。
再如小学五年级《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学生初步的探索认识了长方体后教师提出了几个问题:“如果想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需要什么材料?至少需要几根小棒?(12)”;“是不是任意的12条棱就可以搭出长方体的框架呢?带着这个问题,先在四人小组中讨论怎么搭才能又好又快的搭出长方体框架,和其他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最快制作成功。(小组合作完成,老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揭示长、宽、高的定义。然后展示学生拼出的长方体框架,交流做法。师再追问:“如果现在老师拆掉其中的一条棱,你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比划一下。依据是什么?”“如果再拆掉一条棱呢?你还能想象出这条棱的位置和大小吗?”“还能再拆吗?如果老师一直拆下去,想一想,至少要剩下几条棱的时候,才能保证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3条。哪3条呢?)动手试试看。”(学生动手操作,并展示自己的思考结果)大组进行质疑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只要剩下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就可以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大小。
课件演示,长方体框架的形成
师:像这样的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在长方体中,它们还有各自的名称。
(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件演示:长、宽、高,并告知学生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提问: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长、宽、高?(4组)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验证
小结:长、宽、高这三条棱很重要,缺一不可,它们直接制约着这个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这个教学环节在让学生了解长方体后做长方体框架,这既是对长方体特证认识上的加深,也是让学生在体验中进一步探索出长方体12条棱之间的关系,接着在拆棱的过程中,引出长方体长宽高的概念,通过辨析、想象等活动中明白长方体长、宽、高的重要性。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一系列的问题,步步深入,实现学生智慧间的深度交锋、引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和动流,在思考中辨析、抽象、概括和归纳,渗透数学思想、习得方法、积淀素质。
3.凸显数学思想方法地练与评 形成智慧
有效的练习设计是智慧课堂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一般化的过程,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应问题的具体过程,也是学生知识深化和巩固的环节。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更能让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作业,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有效的练习不仅应注意练习设计的层次性、科学性、构造性、发展性,而且要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思想方法的反馈和引导,精选题目、提炼方法,让学生具有运用技能娴熟解题的能力,才能达到提升学生智慧的预期目标。如《解决问题》练习设计:
出示小兔庄园的综合情景图
(1)指导看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老师想给提出问题的同学一个权力,你想请谁来解答你的问题就请谁!
(3)一个学生提问题全班解答:你能提用两步解答的数学问题吗?先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反馈、教师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选择性的板书、全班齐练。选择板书问题:
兔爸爸和兔哥哥共拔15棵白菜,他们对兔妈妈说“我俩的总数比你多5棵”,“三只兔子共……?”
方法:齐练反馈:你是怎么想的?教师巡视,反馈正误两种方法。追问“为什么有‘多’却用减法算呢?”想的时候可以借助画草图。复习“知道什么?怎么解答解答正确吗?”的解题步骤。
15-5=10(棵)
15+10=25(棵)
菜园的周围种了桃树和苹果树2种果树,桃树有8棵,苹果树比桃树多12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果树?
方法:齐练展示不同做法,借助草图帮助学生思考本道题除了可以根据前面的做法还可以有什么方法?
(8×2+12=28)说思路。
以上练习通过设置综合情境,培养学生善于从多元信息中选择有用得信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由“两能”顺利的过渡到“四能”。先开展“一个学生提问题其他学生解决问题游戏”在课的后半段时间里根据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活跃气氛,培养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又是为底下的提问题活动提供示范。学生在这一环节提的问题由于时间短多半为一步的比多比少的问题,其他学生解答时能比较顺利,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里中间问题的解决。第二个环节的提问题活动让学生去除表像掌握本质,进行建模,巩固已学知识,并尝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借助画草图解决问题;突破定势思维,学会举一反三,类比推理。此练习设计融趣味性、实效性、开放性、层次性、思想性于一体,有效地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能力。
三、基于数学思想 智慧探究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任何数学课堂应共同遵循的准则,基于数学思想的智慧课堂也不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提供探究的平台和空间,引导孩子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去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迁移、进行类比,尝试解决问题。
1. 运用数学思想经历数学化
智慧的课堂中应实现温柔地翻转,通过个体的探究和同伴的交流使学生深入到知识的本质进行数学化的思考,运用归纳、概括、总结进行横向数学化思考;运用类比、推理、联想进行纵向数学化的思考,从而让学生习得数学思想、积淀素养、培养后劲 。孙晓天教授曾经说过:“没有数学化的数学教学、没有给学生提供自己探究和思维空间的教学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如在《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中一开始便复习商不变的性质,为学生的迁移、类比(纵向数学化)埋下伏笔。接着教师出示几张图片,讲述唐僧分饼的故事:有一天,唐僧拿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徒弟吃,他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切成2块,分给孙悟空1块。八戒见了说:“我要比大师兄多。”唐僧第二块饼平均切成4块,分给八戒2块。八戒嫌少不要,于是师傅把它给了沙僧。接着唐僧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了八戒4块。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悟空为什么笑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拿出事先准备的三个大小相等的圆形纸片来,分别用阴影部分表示每个圆片的 再引导比较阴影部分的大小进而推出这三个分数大小相等。板书出示: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借助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节,引出数学问题,实现横向数学化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引导观察对比,组织小组讨论:这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大小完全相同,这里会不会藏着什么规律呢?仔细观察: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呢?
小组通过讨论,相互评价补充,归纳和概括出这三个分数的变化规律。
进而教师再引导孩子举例验证 (这里的“相同的数”不但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之后让孩子自己将这两个规律进行归纳总结,全班反馈交流。学生通过抽象、归纳得到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师再引导反思:你认为在这个性质中哪个词最关键?学生观察发现关键字:“同时”,“相同的数”,“0除外”并进行自发式的交流说理。最后将它与商的不变规律的建立联系,再举例说明。最后让学生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不同而大小相同的分数。
以上环节中教师巧妙地借助原有的知识基础——商不变得性质让学生进行类比演绎,再引导学生在观察、分析、交流、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概括,实现认知上的飞跃,实现纵向数学化,获得新知。整个过程是经历横向数学化和纵向数学化地过程,凸显数学思想,具有足够的思维容量,课堂显得厚实又不失灵动。
2.立足基本思想,促进形式化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实践活动或重要的教学环节之后,引导学生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发现,经历形式化的过程。有意识地创设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解题思路,使学生对自己的判断与活动及语言表达进行思考并加以修正,让学生运用抽象、推理、建模三大基本思想建构数学知识与能力体系,这样的数学学习也才能真正触及数学思维的内在实质,才能使学生在比较、辨析和反思中,把感性的认识上升为理性的认识,把知识和方法内化为可灵活运用的系统,促进结构化,发展智慧。如《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在出示例题24×12= 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求得数,再反馈交流,学生的方法可能很多,方法一:24×10=240,24×2=48,240+48=288;方法二:24×6=144,144+144=288;方法三:24×6=144,144×=288;方法四:24×4=96, 24×8=192,96+192=288;方法五:用列竖式的方法(略)。有智慧的教师会一一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的理由,当用竖式计算的孩子说完理由之后,会适时地提问其他的孩子“你听清楚他说的理由吗?你再来说以说”,这样的提问可以重复一至两次,让孩子通过倾听同伴的话语理解本节课的知识重点——竖式计算的算理,然后再比较这些方法当中哪种方法比较简便,在算法多样化地基础上引导优化。促进学生进行反思和比较,进而引导学生发现“方法一”和“方法五”的算理是一样的,只不过书写的方法不同而已,然后让全班的孩子都用列竖式的方法算一算,再进行反馈和讲解,以保证全班80%的孩子都能掌握这一基本的计算方法。紧接着让孩子进行模仿练习并反馈,再引导孩子观察板书中的例题和练习,反思整个计算的过程,并和同伴交流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进行抽象和概括,推理和建模,获得算法。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设计引导学生反思和对比的环节,让学生在和自己对话、和同伴对话的过程中实现经历算理的探索和算法的概括和提升,学生在扎实掌握算法的同时三大基本思想也得到有效地渗透,思维能力和水平将获得长足发展,积淀数学素养,习得智慧。
构建思想、厚实、智慧的新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景观是广大数学教师的美好心愿。在教育教学工作我们应大胆地实践,小心地求证,善于用智慧的眼光分析教材,备课,在课堂上尝试和学生进行智慧地对话,让孩子善于用数学的方法思维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努力促进学生的数学智慧、数学素养等的提升,实现师生共赢,福慧双增!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张奠宙 赵小平﹒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华东师范大学《数学教学》2007年第10期
[3] 梁秋莲﹒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小学数学教育﹒2012﹒3
智慧课堂与核心素养范文6
实践精彩纷呈
本土创新的微课程教学法创造了一系列似乎不可能的“翻转”。新进展有:
①翻转课堂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认可。除聚奎中学、昌乐一中全学科展开之外,适合翻转课堂的学段已下降到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小学语数英学科的各模块全系列展开,科学、美术、书法也开展了成功的实验。
②创作成为语文教学新常态。翰林小学王水丽首开“学语文,微创作”;胜浦实验小学谢峰执教《春联》,学生能够当堂创作春联;文萃小学刘洁教诗歌《江雪》,所有学生都有诗文写出,超过52%的学生完成了完整的诗歌创作,令听课教师惊叹不已。
③“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习成绩”正在成为现实。在新草桥中学俞叶、木渎中学马莉莉、苏州湾外国语学校董劲的教学中,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已经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少作业、高成效”已成为常态。异军突起的是青岛一中高三生物教师周苑,下半年初试微课程教学法,课前坚持问题导向,课堂坚持协作探究,所教班级平均成绩比最低班级高出19.46分,创下个人教学史上均分最大差异。
影响稳步扩大
与“冷思考”们的主观臆想不同,翻转课堂没有成为“轰轰烈烈”的运动,而是不断创造精彩,稳步扩展实验的参与面。
理论成果继往开来。广东省电化教育馆王奕标新作《透视翻转课堂》问世,倡导批判思维,反对应试教育,丰富了翻转课堂研究成果。
听报告悄悄向课堂教学观摩转移。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持之以恒地组织翻转课堂教学观摩,“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参会人数达八百之多,很受一线教师欢迎。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三大平台: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倡导的“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2016年3月),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指导的“微课与翻转课堂创新发展论坛”(2016年11月),以及中央电教馆培训中心与昌乐一中合作的“翻转课堂学术研讨及成果展示交流活动”(2016年12月)。这三大平_为业界指明了发展走向。
与2015年相比,热烘烘的“冷思考”几乎匿迹,至少没有新意。除了“没懂翻转课堂就乱批评”,就是“看到困难就后退”,其典型法则沿袭“主观臆想+没有论据”,没落是必然的。
展望2017的翻转课堂,可以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来概括。
情理之中
发展是情理之中的。除了聚奎中学、昌乐一中将一如既往之外,苏州工业园区积三年磨炼之功,有可能初显区域发展之势。
创新是必然的。微课程教学法已经破了语文不能翻转、英语不能翻转、低年级不能翻转、学生不会当堂创作诗歌等“魔咒”,文萃小学教师皋岭把评价引进课前学习,其他创新成果一定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微课程教学法将越来越受一线教师欢迎。由于俞叶、马莉莉、董劲、周苑已经用数据证明,翻转课堂能够发展核心素养,提升学习成绩,因此,会影响越来越多的教师参与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