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1
关键词:道路景观;设计;思考
引 言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指从美学角度,以满通功能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的美观、路用者的舒适性以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性,使驾驶员、乘客及行人感觉安全、舒适、和谐。它是涉及城市规划、环境设计、建筑及空间设计、道路美学、园林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1、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素与特点
1.1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要素分析
总的来看,道路景观设计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
第一,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日月星辰、高山、湖泊、数目和光照等,而这些因素在设计的角度又往往体现在视觉分析方面。即设计者从视觉心理出发。对道路的空间线形、道路与周围环境和自然景观进行的分析,为满足视觉的连续性,及舒适和安全感的综合设计。
第二,人为因素。主要包括建筑房屋、道路、广告、各种附属设施等,而此类因素设计者往往从文化因素角度出发,对其研究分析进行设计。道路景观要素中文化方面的要素主要指构造物的色彩、造型、名胜古迹、广告等。由于部分城市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城市风格。那么其道路的风格也应该与之协调,现代气息十足的城市在色彩上会更加时尚和艳丽。古城里则不适合安放大型的广告画等。
最后,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交通心理因素是集合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交通心理因素指设计者从道路使用者的感官出发,对道路使用的便利性、通畅性以及和谐感出发进行分析研究,使道路景观的设计能满足方便行人行走,驾驶员行车。
1.2 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特点分析
城市道路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形态构成的重要因素。从花坛座椅到路牌广告,从带状的行车绿化到点状街头花园.从中让人们领略到充满关爱的道路景观特色。因此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应体现以下特点:
①体现人文关怀。人是使用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意义在于每个人参与。城市的建设应从使用者出发,悉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表现出人文的关怀.如残疾人坡道。
②规范高效的标识系统。道路本身的功能是有效的组织车流人流,使其快捷安全的到达目的地。城市市民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对城市道路提出了要求。根据路段性质和周围环境,从行人的行为出发,合理设置各种标识,成为城市街头的特色景观之一。
③精细的构思。“细节体现品质”。道路中很多精细之处,如花坛和道路中各种管道在地面的出口,人行道的铺装、道路缘石、排水沟等精美装饰,会给街道增添很多优雅气质。
④植被绿化程度。城市应高度重视城市中绿化环境的培植,这不仅有利于街道的空气净化。噪音控制和城市景观等有形环境,同时也在引导着城市文化这一非物质的社会环境形成。
2、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文化传统的原因,或者城市管理不严、立法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①道路景观缺乏整体性、连续性。主要表现在沿街整体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欠佳,城市道路两旁建筑、绿化、设施等景观要素设计缺乏统一考虑。
②景观缺乏尺度感、层次感。不同的道路由于其功能、形式的不同应有不同的景观尺度及层次,然而设计上不考虑尺度及空间层次。导致道路景观乏味且单薄的例子随处可见。
③道路景观设计缺乏特色。主要表现在无视城市历史背景,不看城市的整体风貌,忽略不同城市居民之间的不同观念和不同生活习惯,不能如实地反映城市特有的面貌和风采。
④景观设计缺乏文脉意识。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原有城市道路景观风格或特色的尊重,不能够有机地处理新增元素与原有景观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导致道路两旁新建建筑不能与其周边传统建筑协调一致。
⑤景观设计缺乏人本意识。主要表现在道路建设没有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需求,忘记了道路景观设计的目标是为“人”提供舒适优美的交通空间。
3、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考
①以人为本的适度设计。人性化的设计是当今世界上重要的设计思潮之一,也应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思想中的主流,即道路景观设计从人的角度出发来满足人的各种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既要对道路的功能和性质提出要求,如交通是否通畅安全,空间场所是否满足人们活动的需要,城市道路附属构筑物尺度设计是否合理等,也要对道路的设施、小品进行研究、设计,使之能够符合人的尺度,给使用者以良好的感官体验。
②建立道路景观设计规范体系。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往往受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完善的相关政策与规范体系将成为道路景观开发设计的重要基础参照。道路景观设计的规范化和体系化,包括设计管理、实施维护等一系列规范,将是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从图纸文本向现实转化的规章保障。规范体系有利于道路景观设计工作在对总体空间的指导和对环境与景观元素的具体控制下有序展开。它有利于排除个体利益或偏好的干扰,使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工作有序开展,并保证城市道路拥有优美且实用的公共空间。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2
我国近海岛屿可以分为有人居岛屿和无人居岛屿两大类,在有人居住的岛屿中,人的一切生活依赖于岛屿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居民多数以捕鱼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活动,农业和海产品加工业作为补充产业,近年来旅游热也为近海岛屿带来新的经济活跃因素。由此,海岛所呈现的景观要素也存在自然原始景观与人为改造景观两大类型,这两大类型在有些区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而在有些区域则相互排斥。海岛自然景观要素一般在海岛景观构建体系中占主要地位,除山林、礁石、沙滩等具体地形地貌景观外,天空无穷的变化、日出日落、潮涨潮休的自然环境的更迭更为海岛自然景观带来丰富的遐想。人造景观包括人造的建、构筑物和人们对自然地形地貌的改造,比如住宅建筑、道路、堤坝、种植园、码头等。这些人造物有的可以与自然环境相互协调,有的则显得格外对立,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还有的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破坏。
2海岛现状景观的优劣势评价
景观做为地理实体,具有非常明显的视觉特征,并将不同的空间单元和功能关系组成在一起,景观本身具有经济、生态和文化的多重价值。这种多重价值的评判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肖笃宁在研究中对于景观评价的内涵归纳为六个方面:景观的稀有性、景观的多样性、景观的功效性、景观的宜人性、景观的美学价值及景观的资源性。就一般的未被大规模开发的天然海岛来说,将会获得较高的评价等级,比如景观的稀有性,我国大小岛屿总和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8%,相比于陆地而言明显属于稀有资源;而岛屿所拥有的景观类型包括山林、溪流、岩石、海洋、岸线等多样化的景观类型,具有景观多样性;岛屿所在的海洋区域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海水养殖、海洋渔业捕捞、海产品加工等附加值使得岛屿景观具有显著的功效性;我国海岛多处于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性气候,天然的温湿度调节和天然氧源具有景观的宜人性;海蚀景观、海洋多变的天象景观、丰富的海岸线景观丰富了海岛景观的美学价值;在生态旅游业日益发达的今天,海洋旅游、渔家乐海岛游等旅游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海岛景观的资源性。
3海岛渔村景观设计方法
海岛渔村景观设计应从依据现状景观特征、居民生产生活需求、游客容量、旅游休闲活动需求,以及生态需求等从村域、村落和节点景观3个层面进行设计。村域层面的景观设计范围不是单纯的村子的行政界限,而是具有完整景观单元的地域范围。其边界可以是道路、建筑、围墙、农田等人为的边界,也可以是河流、沟谷、森林、海岸等自然边界。村域景观设计应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和延续性。景观的完整性是指在设计范围内景观具有明显的边界,同一属性的景观应尽量包含在同一设计范围内,边界内外的景观具有明显的差异。这一点应在设计范围界定时同时被考虑的。景观的延续性是指设计范围内的景观与景观之间存在的联系,边界内外的景观虽然具有差异性,但是两者不是割裂的,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界限的景观对内部景观的强烈作用,视线范围内的一切可视物体都是景观的一部分。村域的景观特征大多数是以自然景观或农业景观为主,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景观背景的设计。景观分区的方法是区域性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按照景观的自然属性,可以分为森林景观区、农田景观区、湖泊景观区、河流景观区、滩涂景观区、村落景观区等。
针对不同的景观分区制定不同的景观设计策略,例如保护、更新、改造等。村域自然景观主要是生态与生产功能,而针对于旅游者,这部分景观的功能则是以观赏为主。因此路径的设计尤为重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可以将路径分为海岛居民生产生活路径和游客观光游览路径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路径在空间上可以重叠,也可以分离。在我国的大多数海岛中,生产生活路径往往不是经过规划和设计的,而是在居民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其路径一定是最便捷舒适的。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慎重的对待现状道路,本着方便使用的原则,尽可能保留现状道路的路由。游览路径主要是服务于游客的,应根据旅游休闲内容以及海岛景观特征进行路径的选线。根据设计区域的面积大小,路径可以是车行道路也可以是步行道路。游览路径串联区域内的主要景观区,游客沿路径可以观赏体验不同的景观。村落层面的景观设计是指民居集中的地区的景观设计。海岛地形一般比较复杂,村落也比较集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地势比较平坦、朝阳背风的区域居住。村落功能以居住为主,随着旅游开发,村落的功能也逐渐转变。在众多海岛旅游开发模式中,长岛模式对原有海岛景观的改变最小。长岛‘渔家乐’是依托旅游景区和休闲渔业,具有海洋景观特色和渔家生活特色的休闲度假、观光娱乐和体验等行为的新兴的旅游产业,以旅游者吃住在渔家庭院为主。
长岛渔家乐主要特色是吃住在渔家、游乐在海上,其理念是自然的环境、纯朴的渔家、简单的生活,给游客提供返朴归真的异质文化体验。在以“渔家乐”为主的村落景观设计中要考虑原住民与游客两方面的需求。景观设计同时也要为两者的交流提供必要的场所空间。村落景观设计包括村落景观功能组织、交通流线设计、街巷空间设计、广场空间设计、渔家乐建筑与庭院改造设计等。节点景观设计是指具有景观特色的场所或者居民、游客活动集中的场所的景观设计。节点设计是景观设计的核心,空间的设计要结合场地行为活动展开。对于发展旅游的海岛渔村来讲,海岸线是最具特色的场所空间,尤其是沙滩岸线。沙滩岸线承载了渔民备海、游客休闲的活动,是渔民与游客交流的重要场所。景观设计应该为两种不同的功能创造舒适的使用空间。同时也要为二者的交流创造场所。交流空间的设计至关重要,也是景观设计的重点。海岸线景观设计与其他节点景观的不同之处在于海岸线空间存在明显的线性要素和面向大海无限延伸性,同时宽阔的海面和变幻莫测的天空也是景观中的重要要素。不加修饰的海岸线本身就是最优美的景观。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任何人为添加的要素都应该与自然要素充分的融合,不应该破坏原本的自然之美。
4结语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居住小区景观设计功能性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小区的环境景观内涵越来越受到重视,人们需要优美宜人、舒适休闲的绿色空间环境。近年来人们对于居住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区环境设计越来越受到小区业主及开发商的重视。现代居住区环境景观是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服务居民日常生活的基础,环境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和重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
本文从居住小区环境的功能性需要为出发点,以某个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为实例,探讨居住小区景观设计的一些方法。该小区在进行环境景观设计之前主体建筑已经完工,主要以多层住宅为主,中轴线上布置一栋底层架空的小高层住宅,建筑密度较大,整个场地较为平坦(图1)。
2 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设计中的要素分析
总体而言居住小区环境要素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绿地、室外活动场地(游憩场地)和园林小品,结合本次研究的需要,对设计要素进行归纳分析,可将居住小区景观设计要素分为以下几种:
①绿化。绿化是居住小区景观要素中极为重要的一个,小区绿化包括草坪、灌木、乔木以及花卉几种形式。另外小区绿化按照传统方式来划分还可以分为中心绿地、组团绿地和宅前绿地三种。
②小品景观。小区的纵向硬质景观包括小品、雕塑等实物造景以及小区内的休闲活动附属设施等。
③水体景观。主要小区内营造的集中水面。合适的水景设计将给小区增色不少,流动和静态的水面将给小区带来灵气。
④硬质场地。硬质场地是小区内部的活动场地,是小区内除了建筑基底、绿地、道路系统及水面的部分。
⑤道路系统。现代居住小区内的道路系统其车行的功能已经大大的退化。车行一般仅限于组团的,组团内部应该尽量实现完全步行化,但同时要保障紧急车辆的进入,因此道路系统在景观上的功能比以往更重要。
3 如何在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功能性
居住小区服务的主体是人,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需要研究居住人群在社区内的生活习惯与行为规律,这是在小区景观设计中体现功能性的基础。笔者分析小区景观中各要素的功能作用,以人的行为需要为出发点,结合具体的设计实例来提出理性的小区景观设计方法。
3.1 绿化
绿化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生态功能。就生态功能而言,乔木比草坪、灌木、花卉要强得多。同样面积的树木和草坪的投资比为1:10,而在吸收尘埃、净化空气等生态效应上同样面积的树木与草坪的效益比为30:1。所以从生态功能和投资效益方面看,树木应该是小区绿化的主体。在此前提下同时注意乔木、灌木、草坪的搭配,形成有效的绿化体系。
小区绿化的另一个作用是造景。通过树木之间的搭配,形成小区纵向上的景观环境轮廓,同时也能起到划分空间的作用。在这个小区的景观设计实例中,考虑到整个小区的建筑密度较大,且地形较为平坦,为了给小区创造特色,减轻高密度带来的压抑感,在小区绿化设计上的原则一是突出入口轴线上中心绿地的视觉感受,二是在组团内突出绿化的生态性作用。
设计中将入口轴线上的中心绿地堆土为山,正对入口部分为草坡,背面则种植高大乔木。并结合山坡绿化设置水景。通过中轴线上竖向上的变化,使得中心绿地更好的成为入口的对景,从而达到弱化其背后高层住宅带来的压抑感。同时通过中心绿地乔木与高层住宅之间的围合,得到相对独立的小区中心场地(图2)。在组团绿化的设计中,尽量采用易于成活、生长迅速的乡土树种,达到提高组团内的绿化覆盖率,获得最佳生态效益的效果,从而尽可能的改善户外居住环境。
3.2硬质景观
硬质景观主要是营造小区景观的品质,特别是增强小区的人文景观氛围,同时能够提供休闲活动的设施。
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硬质景观的设置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尽量将景观性与功能性相结合。二是注重入口区与公共活动区景观的塑造。在这个小区景观设计实例中入口部分设置入口广场,在入口广场结合地方特色设置文化景墙以及主体雕塑,同时成为入口对景。在小区中心结合老人、儿童活动场地设置特色的休闲活动设施,活动设施除了考虑使用功能以外,还要考虑其景观性,使其本身也能成为小区内的一个景致。在组团内的硬质景观设置以休闲活动为主,设少量休息亭增强组团内的生活气息。
3.3 水体景观
小区内的水体景观根据形式可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动态的如瀑布流水,静态的如鱼塘水池。
在进行水景设置时,同样要考虑功能匹配的问题。在中心场地人流集中处可设置动态水景来活跃气氛。而在组团内幽静场所则可通过设置鱼塘水池甚至枯山水(模拟水景)等静态水景来与之气氛相匹配。在这个实例中,结合入口正对的绿化中心设置小瀑布,利用动态水景增强入口的气氛。结合中心活动场地设置观鱼池,增强中心活动场地的趣味性。
3.4 硬质场地
硬质场地是小区景观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它提供了小区中绝大部分的活动场地。按照小区内人的活动习惯,小区中的活动场地可分为组团级活动场地和中心活动场地。
分析小区中的活动人群可知,小区中主要使用活动场地的人群是老年人和儿童。老年人和学龄前儿童在小区内的时间最长,必须有供其活动的场地。中、小学生处于特定的年龄阶段,活动的能力强,也必须有与其配套的活动场地。
在这个小区景观设计实例中,活动场地也分为组团级和中心场地两个级别。由于学龄前儿童活动能力较弱,因此一般就近在家门前的组团内活动。而学龄前儿童的活动一般在老年人的看护下进行,因此组团级活动场地由小块活动场地与一些基本的休闲设施如休息亭、石桌、石凳等组成(图3),其对应的活动内容为老年人带着一些学龄前儿童在组团内活动。中心活动场地适合于7-14岁的儿童与青少年活动,他们活动的能量大,活动场地的面积也较大,需要必要的健身活动器材。
在设计中,将儿童活动场地结合中心高层建筑的底层空间进行布置,能够做到阴雨天仍然有足够的场地使用。同时,结合儿童的身材比例,通过吊顶的形式降低底层儿童活动空间部分的层高,创造适宜儿童的空间比例。高层建筑的另一部分设置茶室,提供给老年人活动并同时起到看护儿童的作用。
3.5 道路系统
现代居住小区中的道路系统已经不仅具备交通功能,特别是在组团内部,机动车交通的功能已经相当的弱化,人车分流的要求越来越高,机动车一般到达组团入口就进入地下车库,组团内部则实现完全步行化。
在这个小区景观设计实例中,整个小区实行完全步行化。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打破一般规整的道路网模式,采用与人的步行习惯及心理相适应的道路形式:一方面是道路的边界采用更为亲切、自然的曲线形式,一方面是道路与休闲场地相结合布置,使整个道路上空间尺度不一。既可以起到更亲切、自然的景观效果,又通过道路尺度的不一致,还可以起到控制人的行为的作用。通过通行空间与停留空间的设计可以引导人流的活动,在不适宜停留的空间快速通过,在适宜的地方设置停留空间,引导人们在此停留。在小区道路系统的设计中,道路设计的形式可以按照步行的行为要求进行设计,但是必须在竖向上保证紧急车辆(救护车、消防车等)能够到达每户的门口,满足消防救护的要求。
4 结语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4
一、道路景观的设计要求
道路景观设计是道路设计的组成部分,要使道路线形优美,同自然融合与周围环境协调,让驾驶员有开阔的视野,车中的乘客有良好的空间环境。
道路景观,如同一位演员一样,必须本身具有良好的体能素质或美丽婀娜或矫健英武,气质高雅仪态端丽,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不能仅靠化妆、服饰或涂脂抹粉。同样一条道路的景观,首先要线路本身顺畅、协调、优美,平面、纵面、横断面、桥、涵构造物匀称融洽,不能仅靠路外栽花种树或建筑小品的点缀。一条高质量的道路,除了功能性质完善,线形、结构物等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有关规范与技术标准的要求外,各个组成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和谐,平面上的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左右偏角要互相配合,以期视野开阔,视觉连续舒顺,纵断面上升坡、降坡、大坡、小坡、长坡、短坡、凸曲线、凹曲线,半径的大小、曲线的长短要有机配合、相互协调。使车行其上犹如行云流水起伏有致,既不单调枯燥,使人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之感;既不突变剧变,而又有车移景换,景色常新;既要平面协调、纵面协调、又要平、纵组合协调,平、纵、横协调,整体协调配合,即所谓的立体三维线形的组合设计,再加上高速动态视线的透视分析则为四维空间组合设计,通过计算机仿真透视图的分析,使路线线形平顺流畅优美和谐,无脱空、突变,行车顺适舒畅安全愉悦。
道路用地范围与周边现存地形与合乎要求的植被均应设法保护好并尽可能使其同道路和周围环境协调,避免、减少各种修路与用路行为对自然与道路的破坏。 这些道路景观设计的要求,对公路或城市道路都是适用的,但实际采用时在农村与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在乡区公路上,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将公路巧妙的融合于大自然之中并尽可能使公路本身成为一种可供欣赏的线形景观;而在城市景观设计的重点是根据自然、生态、社会、城市发展、街道特性、两旁建筑性质体形、人的心理行为与美学要求进行,对自然与人工环境、景物等予以合理的利用组织、改造或艺术加工与再创造,使城市道路的环境、景观,呈现出协调、和谐、明丽的空间走廊。 景观设计承担着保护自然、维护风景、净化环境、美化视线和空间视野的重要任务。这些工作都是遵循国家、部(委)与有关地方政府的自然保护和风景维护的法律、规章及公路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工程技术设计标准与技术指标的前提下进行的。
二、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特点
1、构成要素多元性。从上一节道路景观客体的构成要素分类中,可见道路景观是由自然的与人工的、有静态的与动态的、有平面的与立体的各种复杂元素构成。在诸多元素中,道路景观决定了环境的性质。其他元素则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它们可以加强或削弱景观环境的氛围,影响环境的质量。
2、时空多维性。从道路景观空间来说,它是上接蓝天、下连地势;从时间上来说,道路景观既有前后相随的空间序列变化,又有季相、时相、位相和人的心理时空运动的时空轴。
3、景观环境多重性。道路景观不同于单纯的造型艺术、观赏景观,为满足运输通行功能,它有自身的体态性能,组织构成。同时,它又蕴含一定的社会、文化、地域、民俗等涵义。
4、评价的多主体性。道路景观评价的主体不同,评价主体所处的位置、活动方式不同、评价的原则和出发点必有显著的差别。如观赏者、旅行者多从个人的体验和情感出发;经营者、投资者多从维护管理、经济效益等方面出发;沿线居住者多从出行是否方便、生活环境是否受到影响等方面考虑;而公路设计者。建设者考虑的更多是行驶的技术要求机建设的可行性。
三、道路景观的设计理念
是“以人为本”,还是“以自然为本”,是改造自然,还是顺应自然,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来说,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应较多地考虑到人工与自然结合,考虑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随着离城市环境的远去,在公路景观设计中,自然的作用应增强。景观设计实际上反映出设计者对自然的认识、理解,并通过设计手段加以表现,自然始终是设计的源泉。
在一个越来越强调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社会,个性体验、个人理解和个人感情的投入,在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地位也日益重要,也是道路景观设计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保证。注重个性的设计理念, 并非鼓励个人刚愎自负或脱离实际的闭门造车, 而是强调个人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态、对艺术、对历史等等的独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独特体验、以及个性化的设计表现手法, 强调个人对道路景观内涵与本质的独特认识。
四、结束语
道路景观首先要满足人行道通行的功能要求,然后考虑如何体现它的商业价值。设计应该强调结合利用现状地形,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和环境效果。道路景观的设计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结合自然环境,对场地内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进行保护和利用,既有利于当代,又造福于后人。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道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城市的标签,在设计中,不同等级的道路或不同功能的道路需要有所区别,在设计的时候,既要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也要形成有特色的街道空问。
参考文献:
[1]张阳 著.公路景观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2](德)汉斯・洛伦茨 著,(日)中村英夫,中村良夫 编译,尹家U,赵恩堂,张文魁,等 译.公路线形与环境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84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5
摘要介绍了高速公路发展的现状,剖析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重点阐述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和表现手法,充实了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论,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问题;原理;设计方法;表现手法
我国所拥有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2位。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态及使用问题,如与周边环境的冲突,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疲劳造成事故等,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迫切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1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我国高速公路在世界排名1990年第19位;1994年第8位;1996年第7位;1998年末通车里程8 733 km,居世界第6位;1999年10月突破1万km,跃居世界第4位;2000年末1.6万km,居世界第3位;2001年末1.9万km,跃居世界第2位;2003年末2.98万km;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km,比世界第3位的加拿大多出近1倍;最近几年我国高速公路增长的速度更是前所未有,预计2020年将达到8.2万km,接近世界排名第1位的美国[1]。高速公路的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及旅游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我国综合实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2.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环保问题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即道路线型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开展环保设计,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2.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美学问题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的美观造型,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在高速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些小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形态被改变;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带来一种审美愉悦,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3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理
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相协调,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因此,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2]。
3.1独特的通视效果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均为带状空间,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视域有限,而高速公路景观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3.2与正确的导向相衔接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而两侧的小品、坡面造型、远景呼应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3.3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其宽度可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一般以10~15 m为宜,其景观应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
3.4景观序列构成
高速公路景观虽然是由高速公路特定的线条骨架构成,但与其他园林景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形式,主要表现在景观序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试比较以下序列形式。
园林景观序列两段式:起景(入口)—(主景);空间形式:合(小空间)—开(大空间);三段式:起景(入口)—引申(过渡、前奏)—;多段式:起景—前奏—过渡——结束;空间形式:封闭(小空间)—半封闭或半开敞(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开敞(主景大空间)—封闭或半封闭(小空间)。道路景观序列:开始(立交)—引导(道路标志)—延伸(节奏、韵律、隔透、连续)—结束,一个立交预示着新的开始。空间形式:开敞半开敞(入口)—开敞为加少量封闭(沉降路段)—结束(下一个入口)[2]。
了解以上序列结构有助于在道路全线景观设计中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
4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4.1景观要素的布置
针对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在高速公路景观要素的布置时,要考虑不同路段上视觉停留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影响。对灭点位置变化较小(即视线停留时间较长)的长直线路段,可以考虑布置对景,景观要素宜作强化处理,以加深景观的视觉印象;而对视觉停留时间较短的部位,景观要素的处理可以适当淡化。
此外,还要考虑不同车速时司机视域和注视点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速度逐渐提高的路段,由于司机的视域会越来越窄,注视点也会逐渐变远,设计具有警示和导向作用的路标、绿化等景观时就应首先根据动态中人的注重力集中和视域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其有效尺寸和距离[3]。
4.2景观尺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随着车速的提高,人的尺度感不断加大,景观体量也要相应加大。比如对于在公路景观中起重要作用的绿化植物,其风格可以是小巧精致或玲珑剔透的,也可以是一挥而就、气势磅礴的,但高速公路大范围绿化种植时,“大手笔”绿化种植与现代化高速公路在内涵上更为协调,更符合人的动态视觉感受。
4.3隔离带景观设计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最大限度地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同样具有一定的观赏美的效果[3]。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色彩以深绿色、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色为主进行搭配,在一定限度内要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4.4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是与城区接壤的绿带设计。这一绿带景观具有与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双重性,设计时其结构应参照一定的技术参数。根据有关部门和国外有关资料可知:林带宽度市内以6~15 m,市区以15~30 m为宜;林带高度10 m以上;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是受声区;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特别是高绿篱防噪音效果最好[4];根据日本近年来的调查,40 m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15 dB;在美国这一宽度为45~100 m,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乔木,其林型由低到高,既起到防护作用,又不影响行车视线。上述数据表明,这一区域的绿地景观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越宽越好,但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减少建设费用的角度来看,合理地规划林带宽度和高度,尤其是宽度的划定是影响该带状景观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可以确定绿化的林带结构为封闭式结合部分半通透式,至于半透式出现的部位,应与城市景观相结合,遵循“佳则收之,俗则屏之”的原则,充分体现城市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机融合。二是主线部分设计。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设计时应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条件及特点,划分典型设计断面,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品种。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收费站、服务区等道路两侧500~1 000 m的范围,属于重点处理区域[5]。
5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高速公路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景观的廊道。由于此廊道具有长度大且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特点,视点运动着的人们,希望看到美丽、和谐、变化和有序的景观,并存在着坚持追逐这些景观,且不到终点就不停止的愿望。因此,遵循形式美的普遍原则并充分考虑动态中人的美感特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韵律节奏是公路景观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有节奏地重复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但只有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故在韵律中应体现组织节奏上的变化。公路景观构图的韵律节奏方式有很多,常见的有:简单韵律,即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等高、等宽的爬山型声屏障,等距离种植的行道树等;交替韵律,即由2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如公路选线时直路与弯道的交替布置、2种行道树的交替种植、2种不同的花坛交替出现和等距排列等;起伏曲折韵律,即由1种或1种以上的组成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的变化。如连续布置的桥梁、边坡挡土墙、花坛、林带、建筑物等,为了防止呆板,宜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体现起伏曲折的变化[5]。
6结语
公路景观设计应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结合公路空间的美学特点和司乘人员的视觉特性,充分考虑到速度因素对景观形式、景观尺度、景观组合方式等方面的影响,从人们的实际体验出发,运用各种手段,科学、合理、经济地设计各种景观要素,使高速公路不仅成为一条方便、快捷、安全的运输通道,同时还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7参考文献
[1] 魏中华,王海忠,任福田.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33(1):32-33.
[2] 戴明新.公路环境保护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23-24.
[3] 希百.驾驶员的视觉特性[J].汽车实用技术,2003(1):10-11.
道路景观设计要素范文6
关键词:入口道路 景观设计 系统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3)05(c)-0121-01
城市入口是城市的窗户,将城市与外部联系起来。城市入口设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环节。纵观城市入口的分布现状,几乎都是由道路引入的,沿着道路两旁的景观设置是城市形象的最初展现平台。城市入口道路的景观设计是城市道路景观规划的重点内容。
基于人们对自身环境质量和特定文化情感的关注,景观学中,城市道路入口作为一个流通、过渡场所,它不仅意味着一个节点本身或一个空间,同时还意味着“此地与彼地”、“内与外”的城市形态的转换和城市空间的过渡[1]。城市入口由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功能需求,其景观设计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系统工程方法应用
现当今,系统的思想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系统是由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事物或过程组成的具有综合行为或整体功能的统一体[2]。“系统工程”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大型复杂系统问题,不管是系统设计或组织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均可统一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2]。系统工程方法是由要求分析(问题的定义)、功能确定(功能的分析和分配)、物理确定、设计证实这四个基本应用活动组成的。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对道路景观设计的实践活动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它使得设计方案更具可实施性及合理性。下面就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设计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做整体分析探讨。
出入口道路具有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道路的双重功能,它应保证城市和周围地区的联系,满足城市的对外交通发展需要,并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起协调作用。出入口道路主要有三种形式:连接港口、机场等对外交通枢纽的专用路;与郊区公路相连的放射性道路;连接大城市的卫星城镇的道路。城市出入口道路景观存在很多问题,下表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
2 城市入口道路景观的整体设计
城市入口道路是从非城市进入城市的必要通道,自然的山体、农田、密集的居住区、杂乱的开发空地在此以不同的方式罗列与交汇,组成了城市入口景观。运用系统工程的功能确定和物理确定的活动方法,综合各个功能区的具体要素特点,对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进行了整体设计。
2.1 入口区建筑物外观设计
城市入口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他地区的不连贯,从而更影响到其他景观。而具有城市特征的建筑物分布并不均匀。通常都是带有城市特征的建筑物入口区,紧接着是毫无城市气息的非城市地段如农田、自然山体等,随后就是密集的城市居住区等。故,在城市入口区域的建筑在形态和体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城市入口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中,建筑形态所占的比重最大。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控制道路两边的建筑外观与形态,(1)同一建筑物的高度;(2)保证建筑物正立面的协调一致;(3)统一外墙面的材料与色彩;(4)使附属设施的设计兼容。
2.2 入口道路的绿化设计
道路绿化设计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方面的统一,又要尽可能体现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即符合艺术、绘画及造园艺术的统一、均衡、调和和韵律四大原则。
2.2.1 入口道路的种植形式
在城市入口的郊区段以快速干道为主,快速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组团式布置的绿化种植形式强调群体效果,突出空间序列的安排。城市入口区域处于从郊区进入市中心的过渡地带,在此路段可采用渐变方式的植物处理方法。植物的种植设计分为带状分层种植、自然式丛植及整齐行列式种植三种,充分体现丰富的植物种植风格。带状分层种植,即采用草地――花卉――花灌木――乔木逐步过渡的形式,介于自然丛植与整齐行列式种植之间;自然丛植则以花丛、树丛散布于绿带中,形成形状、大小、地形与趣味各不相同的植物空间,有半封闭的、封闭的,也有开敞的,使景物的层次更加丰富;整齐行列式种植体现的是装饰性和人工性,由不同颜色和高度的植物行列排出,种植形式变化层次分明,与周遭环境相互协调,靠近市区则人工味变浓,远离市区则更加侧重表现自然生态。
2.2.2 入口的植被选取
植物配置遵循“树木成群,花木连片”的原则,主要以片植和群植为主,通过植物的丰富多样来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景观。人行道的树种选用广玉兰,考虑到行车视线通透因素,道路分车带均选用低矮的灌木,以色块构成图案,段落构成有渐变和韵律,且每段首尾都有植物造型的“标示”,具有鲜明的导向感。
2.3 入口道路节点的景观设计
道路节点主要以道路交叉口为代表,驾驶员通常要在交叉点做出行进的方向选择,故需要集中注意力观察周边的环境。外来游客通过不同的节点增加行程的丰富感,从而逐渐认识城市。城市入口处的行车道路节点尤为重要,其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视觉效果明显。在高速行驶中要保证节点显眼,可将节点景观做大。(2)体现区域特色。城市入口的节点景观设计要能展现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和风俗。若能与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异,则将加深外来人员的识别性和记忆性。(3)招牌、广告的设计。入口节点处的广告牌要在位置、材料质地、表面积等方面达成统一。广告内容要积极健康,最好选择公益广告或体现区域特色的产品。
3 结语
城市入口是走进一个城市的必经之路,是城市形象的窗户。对城市入口的道路景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本文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城市入口道路景观设计进行探讨,希望对景观设计师的工作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程晓山.浅谈城市入口道路绿地景观序列――岳阳大道绿化景观设计[J].广东园林,2003(2):19-22.
[2] 李向北,贺德坤,康伟,等.系统思想在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以重庆石柱县工业园区道路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2009,28(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