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建设工程法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建设工程法律体系范文1
关键词:市场经济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Abstract: currently, our country's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is far behind the building boom situation,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system in many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epth constrain the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How to effectively for the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worth thinking about.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eaning of engineering cost manage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and summarizes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 market economy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业也随之飞速发展,而目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造价管理远远落后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中存在的许多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制约着建筑业的发展。因此建筑工程造价成为建筑业的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进行工程造价的管理,并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是建筑行业比较关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管理的涵义
工程造价管理是在遵循工程造价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之上,利用科学技术原理与经济、法律等相关管理手段,科学合理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的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技术与经济、经营与管理等项目实际问题,争取最大化利用项目人力、物力与财力,提高项目的投资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全部组织活动与业务行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暴露出诸多问题。
二、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现状分析
1、 市场供求关系失衡,造成市场竞争不规范,影响了合理定价。
长期以来,在宏观政策调控下,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同时从事建筑施工的队伍却以更大幅度增加,“僧多粥少”的供求局面使得本己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部分施工企业为争得施工任务不得不面对难以接受的招标条件,如降低工程造价、垫资施工、缩短工期、肢解发包等等,面对这些不规范的建筑市场,施工企业只有拼老本,保眼前,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大大的扰乱了建筑市场,企业缺少更新改造的后劲,冲击了正常的工程造价管理,而现行的政策缺乏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样也就更加助长了建筑市场竞争中的不规范行为。
2、 由于施工企业之间的历史差异,难以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
最低价中标法体现了公平的市场竞争原则,但他在额我国适应不良、水土不服的关键原因是建设领域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企业还没有成为完全意义上的独立的市场主体,无法避免“价格大战”式的恶性竞争,但只要对“什么是低成本价报价”进行详细界定,恶意低标是完全可以防治的。
3、工程肢解发包行业垄断严重。
由于建筑市场缺乏规范的法制管理,某些建设单位在工程发包中不是从工程的整体利益出发,而是肢解工程多方发包。也有某些行业依靠特权垄断发包。造成现场的总包单位无协调安排进度和对现场的统一管理,造成施工中的浪费。工程肢解发包和行业垄断增加了中间环节,抬高了工程造价,影响了市场的公平竞争。
4、 对建设单位的不规范行为缺乏约束机制。
现阶段我国投资体制还不完善,责任机制还不健全,负责工程发包和工程款支配的建设单位和工程建设的效益缺乏直接的利害关系和约束机制, 特别是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使得建设单位在建筑市场中居于主导地位。建设单位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建设工程的进度、质量和造价。建筑市场能否规范运行, 直接取决于建设单位的行为是否规范。某些建设单位的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专业素质,在建设工程中不遵守有关的规章制度,不严格履行合同条约,随意压缩工期、压低造价,在工程发包中片面强调市场经济就是愿打愿挨, 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 干扰了建筑市场的正常运转。由此可见建筑市场治乱的首要着眼点, 就是要规范业主的行为。
5、 对造价中介组织管理力度不够。
近年来从事工程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工作的中介组织发展很快,而相应的管理制度却不配套,各种中介组织的资格认定和审批未能严格执行, 造成从业人员素质不一。某些中介组织带有行政色彩,不按规定办事,缺乏公正性。中介组织对承担的咨询服务不负经济责任,也没有完善的赔偿制度和回避制度。特别是标底编制中,错算、漏算时有发生,一部分中介机构为了经济利益超负荷的工作,造成一部分工程的招标工程造价不准确、影响了招投标工作质量。
三、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对策
1、改革定额地位,采用工程量清单以量价分离的方式进行工程招标,使工程价格竞争更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定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算造价的作用不应该法定性,而是起指导性、 参考性作用。 在全国统一的工程量计算规则下,对具体的施工图,所计算出的量一般不因施工工艺和施工的不同而变化,更与人工费、材料费、 机械费的市场价格无关。 我国现行工程价格构成中的所有内容,即直接费、利润、 税金等,其高低取决于各企业的生产力水平、 生产管理水平、 所采购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水平及投标策略等因素,各企业拥有的资源条件不一样,完成同一工程的消耗量肯定不同,因此企业应该具有其自主报价权。
开放市场,采用工程量清单的方式招标,降低标底的作用或无标底招标,有利于反腐倡廉,使长期以来泄露标底的问题得以解决;投标单位不用再在标前对同一图纸计算工程量,避免重复劳动,节约了时间,大大节约投标单位成本,使投标可集中精力搞好施工组织设计和询价,明显缩短招标周期;工程价格不再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取胜,必须真正成为独立自主、 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在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下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完善市场机制,使工程造价管理改革顺利进行
平等竞争必须有一个规范的市场秩序,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并满足建筑业改革大方向的具体政策和措施,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完善建筑,培育信用体系,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
3、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有利于提高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节能降耗,向管理要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最终促进了施工企业生产力发展,增强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为国家和社会节省了大量的建设费用,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更多的项目建设,为民造福;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使建筑业原有的超额利润在竞争中变成平均利润,有利于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为此,政府应采取两管齐下的方法,一是抓好试点工作,在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先行试验,积累经验再向全国逐步推广;二是加快建筑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建立工程担保体系,实行工程造价市场化,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改革措施,使工程管理改革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其应有作用。
4、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措施
在建设工程造价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无论是体制上还是思想观念、人员素质上都不可避免地受到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因此,在深化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的进程中,既要肯定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又要认真分析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形势发展下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作用,又要认真分析它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弊端,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运用价值规律的原则,适应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去健全和完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体制。针对当前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造价管理的改革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入手,健全法制、完善法规。
(1)加强宏观调控,完善法规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建设,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要依法管理,尤其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更应加强法制建设,要健全法制,完善法规,逐步建立起一个以《建筑法》为核心的建筑法律体系,使建设工程造价管理走向有法可依、 执法必严的法制轨道;要继续完善建筑施工企业资质管理办法,招投标法、施工合同法、 质量管理法等法规制度;要明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坚持政府的宏观调控。
(2)理顺各方关系,加强配合管理
长期以来,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部门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计价依据和计价方法的管理,实行分阶段、分部门的管理,而根据政府职能要求,工程造价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 因此,必须理顺关系,各负其责,加强协调。
(3)规范中介服务,提高竞争力
中介机构是建筑市场中不可缺少的服务主体,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提倡服务社会化,市场法制化。 造价咨询、标底编制等就是一种有偿的社会化服务,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要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高度专业化、 功能完备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为工程承发包双方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张同喜.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策略分析[J]. 经营管理者, 2010,(05) .
[2] 于量. 强化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思考[J]. 华章, 2011,(14) .
[3] 陈明书. 建筑工程造价优化管理策略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0,(15) .
简述建设工程法律体系范文2
关键词 : 作为牧区草料地存在问题优势
中图分类号:U492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情况
1.1、基本情况。青河县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北边缘,阿尔泰山东南麓,总面积1.572。海拔高度1218m,境内最高点海拔3659m,最低处900m。极端最低气温为-53℃,最高达36.5℃;年平均气温0℃,年均降水量161,蒸发量1495;无霜期平均103t,最短的年份仅87t。县境内有四条河流交汇河流乌伦古河,五条河流横贯全境,年径流量11亿m3,目前仅利用2亿m3左右,全县现有耕地17.3 hm2,天然草场1430 hm2。青河县以畜牧业为主,人均不足0.2 hm2,由于特殊的地形条件造成水底地高,三分之一的耕地采用提水灌溉,全县渠道总长1096,但是防渗率不及50%,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农区做后盾的畜牧业是低效率和不稳定的畜牧业 。游牧民靠天养畜,四季转场,常年放牧,居无定所,搬迁多达80余次,行程1000余,完全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利局面,青河县的畜牧业发展严重滞后,高产高效的人工饲草料地建设投入不足,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沙化严重、草原生产力下降。牧民定居工作起步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河县经济水平的整体上升。因此,解决饲草料基地,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1.2、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我国水资源短缺,按照阿勒泰地区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2万m3,是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的10倍,从表面看属于富水区,从实质来看,仍属贫水区,原因之一就是农业是最大的耗水产业而且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人们对农业节水没有意识,应对干旱缺水,有多种措施。按照常规做法,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库多蓄水,解决空间不均,主要靠调水。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水资源总量短缺,靠修水库,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建设节水型社会才是解决我县干旱缺水问题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但如果不搞节水型社会建设,人们没有节约水资源的意识,浪费越严重的情形,据初步估算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亿多m3。全县现有耕地17.3 hm2,草场1430 hm2,可利用面积1083hm2。目前,全县有水库8座,总库容3148万m3;龙口129座,水工建筑物3000余座、渠道1096、扬水站49座。近几年,全县用水总量在1.9亿m3左右,其中引水工程占35%,水库供水占35%,扬水站供水占30%
2、存在的问题
2.1、 畜牧业经营方式落后,受制于自然状况未根本扭转。青河县处于“大灾大减产、小灾小减产、风调雨顺增点产”的不利局面,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不强,干旱、缺水、洪灾、水土流失已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现全县退化草场面积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35%,水蚀、风蚀面积达566 hm2,其中60%尚未治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常住牧户户均草场面积仅为0.2 hm2。全县可利用草场适宜载畜量72万羊单位,近三年暖季年均超载40万羊单位,畜草矛盾十分突出。
2.2、 由于过渡放牧,导致植被破坏严重,迫切需要建设大面积的饲草料地,一方面尽快使牧民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可以保护生态。
2.3、 灌溉工程老化失修,更新改造任务艰巨。渠道防渗率低,加之牧户自身运营管理水平较低,维修养护资金不足,以及近几年持续干旱、水位下降等原因,致使部分工程年久失修,带病运行,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益,现利用率仅为60%。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青河县草畜矛盾,减轻天然草地生态压力,恢复、改善草原生态,彻底改变牧民生产、生活方式,为农牧民创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环境,实现农牧结合、种养结合,提高畜牧业生产、经营水平和综合竞争力,实现牧区畜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提高牧区少数民族群众收入,促进牧区社会进步,维护民族团结,有效促进青河经济社会全面发展。2007年,青河县启动了阿苇灌区开发工程,工程的实施可改良饲草料地20 hm2,定居牧民4000余户、2.3万人,可实现再造一个青河县的目标,目前已完成6万亩的土地开发任务。
通过开发阿苇灌区的建设到2020年,每亩地可产鲜草3000kg、每亩地可养羊10只、最高饲养量达150万羊单位、可保护耕地400 hm2、可增加农牧民收入3500元。
3、牧区饲草料地示范区的优势
3.1、 挖掘潜能,加快阿苇灌溉饲草料地建设步伐。按照“以水定草、以草定畜”水草畜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灌溉饲草料地发展规模和草原载畜量。若按现掌握青河牧区可利用水资源总量测算,阿苇灌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的开发潜能为21 hm2,除去现已建成的4.341 hm2外,还可开发面积为17 hm2。要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力争到2018年,新增节水灌溉饲草料地面积21 hm2,牧民户均4 hm2,每亩地可产供优质鲜草草3000 kg,可满足152万羊单位的牲畜冬春季补饲,使400 hm2天然草场得以休养生息,有效改变靠天养畜的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增强畜牧业抗灾能力,实现保护生态与发展畜牧业的“双赢”目标。
3.2、 加大项目建设的科学化管理。统一建设,分户承包、分户经营、分户受益。适宜发展规模化、现代机械化灌溉种植的区域,水、田、林、路统一规划,同步建设。
充分结合土地储备实际,把牧民定居作为一项惠民工程、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因地制宜地着手做好我县近、中、远期的牧民定居规划工作。一是加快定居点配套设施建设。牧民定居建设涉及农、林、牧、教育、通讯等诸多行业和部门,涉及牧区与农区、牧区各乡村的资源利用和利益再分配。二是加大科技服务和技术推广力度。把定居牧民作为劳动力培训转移的重点,使各类培训转移的资金、政策上向定居牧民倾斜,利用现有一切可以利用的培训资源,组织涉农部门技术人员对牧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讲授农牧业生产新技术和养殖、种植基本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