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1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问题是我国目前经济运行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不仅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尽管在实践中已开始重视安全管理,相关部门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和措施,但建筑安全事故仍然频繁发生,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一直位于非煤矿山之首。因此探讨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不仅仅与建筑施工企业有着重大关系,也与全民安全有着重大关系。
一、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的建立
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可描述为: 以外部环境为约束,企业自主管理,法人代表全面负责,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规章制度和管理秩序,设立足够数额的安全保证基金,强化安全管理建设,实施安全科学管理。同时,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实施劳动保护,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1、安全责任制网络体系的生成
建筑公司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承担着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在确立法人代表对安全生产全面负责的前提下,建立安全机构,从上至下,从全公司到部门到个人来实施安全生产,清楚的分配每个人的安全责任,形成一个安全责任制网络体系。公司在调整机构和人员时,安全管理部门不仅不能撤销,还应予以充实,以确保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监督机制的运行,为公司整体活动的安全性提供最可靠的保障。
2、统筹生产活动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确立安全管理工作在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劳动保护工作只有继续认真贯彻国家关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才能确保维护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行,维护公司职工权益得到切实保障。
3、安全资金的投入
公司在资本运营过程中,有效控制事故发生,需要一定的安全资金投入,这笔资金应正确理解为公司生产活动的必备资金,是创造经济效益的保证。公司必须把安全技术措施经营费用的提取和使用纳入财务年度预决算中,确保专款专用, 资金落实在消除施工生产设备、设施的不安全隐患。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立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施工现场运用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手段,对现场中各种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的技术,是生产中最直接的事故控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定量管理。这种管理通过对人和机器设备的全方位控制,一方面消除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一方面实现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目标,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实现施工现场安全最优化作铺垫。
5、安全科技在建筑企业中的作用 要实现企业安全本质化控制,就必须在生产活动的动态过程中准确把握事故的潜在因素,必须依靠科学周密的动态分析技术控制,其关键在于抓好安全科技。 二、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1、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部分工伤统计表来看,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触电伤亡这四类事故占工伤事故的80%以上。根据以往有关部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对工伤事故的分析,可以把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与安全关系的问题:一些领导与施工管理人员对“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科学观点理解不深。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把生产与安全对立起来,其表现为口头上支持安全工作,遇到实际问题却有对立情绪,对安全检查时提出的问题迟迟不解决,态度消极,甚至干扰安全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阻碍安全员行使职权。另一方面,一些安全管理人员没有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只提问题,不能协助解决问题,认为生产与己无关。 (2)安全管理一般化:没有强化安全管理的具体措施, 使安全与管理脱节。在施工现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施工方案中,保证安全的技术措施一般化,没有针对工程特点和施工方法制定出具体的安全措施。②安全检查不全面,只重视对安全设施的检查,忽视对安全技术资料和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的检查,只重视问题的提出,忽视整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从而导致安全检查的效果不理想,对安全生产促进不大。③施工管理人员重工程进度,轻安全管理。对安全技术交底不细不全,流于形式,落实安全技术措施不够认真,对不安全的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彻底。④安全责任制不够落实,责任不明,奖罚不严,致使安全纪律松弛,劳动防护用品使用、保管不当,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时有发生。 (3)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的问题:施工现场“以包代管”现象普遍,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安全管理;新技术、新工艺对安全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安全基础设施和管理办法,已不能满足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对民工和外联施工队的安全管理没有深入。 总之, 目前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水平不高,必须用科学的方法予以解决,真正做到以“预防为主”。 2、创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1)按照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原理办事。作为管理的一个重要分支,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必须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遵循管理的基本原理,即人本原理、系统原理、反馈原理、能级原理、弹性原理及其动力原理。结合正反两方面经验的综合总结,建筑工程项目要搞好安全管理,就必须遵循“安全生产、自我管理、人人管理”的原则,“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安全管理能落到实处。
(2)整章建制,严加防范。众所周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安全规章制度,在建筑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制度化管理是保障安全性的一项重要课题。按照行业规定和安全法律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将责任由上至下一层层落实下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的具体工作应该做出一些详细规定,比如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等。
(3)加强安全组织机构建设。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为提高自身战斗力打好基础。企业的各领导层要积极支持、关心他们的工作,多听他们的工作汇报,及时掌握他们的工作新动向,切实解决他们的各种问题。另外,建筑企业还要加强安全机构的组织建设,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人管,层层有人抓,同时选配责任感强的干部职工充实到建筑工程项目安全管理队伍中来,建立项目专职安全员,由企业派出垂直管理制度,明确权、责、利,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将安全管理工作带入法制化、正规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4)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作为建筑企业的一分子,领导层和施工人员在任何岗位都要负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企业要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教育培训,使他们的思想观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并能做到“我会安全”,另外还要做好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建设;成本管理
随着建筑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同时当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安全与成本是相互作用的,安全管理好了,企业成本也会降低。而如果建筑企业营利能力和调控能力差、财务管理水平低、经营状况急剧恶化,也会间接导致建筑企业出现安全事故。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与措施。
1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素质参差不齐,呈多元化趋势。而建筑企业产品具有体积大投资大、地点固定、单件性等特点,其生产具有生产周期长、露天高空作业多、流动性强、人员安排复杂、生产技术多样性等特点,为此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企业成本安全管理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中,通过对安全风险的认识、衡量和分析,并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安全保障的管理办法。
2 建筑施工企业建立成本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措施
2.1 提高安全施工的自控意识
建筑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工种交叉作业多、施工周期长、现场可变因素多,搞好文明施工是减少各种施工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建筑施工企业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最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工程质量和降低工程造价的一项具体措施。安全施工时建筑建设施工企业现场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必须全方面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建设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和职工的业务素质,以及施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但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员工违反劳动纪律和违反规章制度现象时有发生且得不到有效控制,是企业尤其是基层单位安全管理的难点之一。很大一部分是侥幸心理与自控意识不强所致,因此针对此施工中应以严格管理,是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现阶段的工作重点。应不失时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活动和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要加强职工反习惯性违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使职工认识到习惯性违章,违章指挥是造成人身伤害事故和误操作的主要原因。并坚持“违章必究,从严治电,奖惩结合”的原则,对反违章行为以及发现异常,避免事故的有功人员,予以奖励,对违章行为予以批评并予以罚款。
2.2 建立项目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阶段,首先要建立安全文明施工组织机构,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安全员为主牵头、以各个工程处和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现场安全文明施工领导班子,其中包括各工程技术负责人、安全员、质检员。其次要建立健全安全施工的各项管理制度,如在各个工程处建立个人岗位责任制、奖惩办法、监察制度等,从思想上、技术上重视起来,切实提高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的质量和水平。在此基础上必须根据施工进度制定出安全的阶段性目标。如各种机械的安全使用性,土方开挖后运、堆放的要求,机械噪声的控制等都必须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目标。二是加强对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督促总承包单位加强对分包队伍的管理。严格控制承包单位不得将主体工程进行分包。杜绝分包工程的再分包,防止无资质队伍以劳务分包的形式参与工程建设。督促承包单位建立健全分包管理办法,严禁以包代管、以罚代管等不规范行为。
2.3 实行目标安全责任管理
目标管理是有体系地使问题明确,并做出深思和决定,它是确认问题、防止问题的方法和手段。它的最终目标是行动决定,是成果本身。而责任管理是确保目标实现的保障。为确保责任落到实处,企业必须建立一套运转有效的责任目标履行状况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办法。通过考核绩效,完善机制。通过奖惩,确保责任落实。无奖惩的考核将失去存在的意义,目标责任的落实也将变成空话。同时通过考核,不断消除安全保证体系中的管理缺陷,使体系得到持续改进,真正做到事事有人干、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标准、事事有考核。其次是目标设定要真实、具体,目标责任管理的首要任务便是找出组织中的明确目标。
2.4 强化安全标准化管理
安全标准化管理就是将标准化工作引入和延伸到安全工作中来,促使企业自觉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将这些内容细化,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全天候地贯彻实施,持续改进,使企业的人、机、环始终处于和谐和保持在最好的安全状态下运行,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安全设施的标准化。安全设施标准化,包括安全防护措施标准化和安全宣教设施标准化两部分。其中,对用于安全防护的设施,如栏杆、盖板、水平安全绳、密目网、脚手架的搭设及脚手板的铺设,速差保护器、标准工具箱、配电箱、绝缘手套及防触电用具等,凡是需采购的物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安全防护用品质量标准进行采购;凡是需要加工的,按照“有边必有栏,有口必有盖”做法,要求统一出图,按统一的标准制作和涂色。对用于宣传教育的标准设施,如安全措施提示牌、事故警示牌、安全事故回顾长廊等,按统一的规划,大小和规格进行制作。
2.5 建立施工安全评价制度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3
关键词:施工现场 施工企业 建筑工程 安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1我国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安全问题被一再提出,但一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事故的危机充斥于安全的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是项目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探索现场施工过程的各种危险因素,研究施工过程中的不安全,不规范的因素与现场施工人员之间的矛盾和对立统一规律,更好运用这些规律制定科学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各种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完善和改进施工现场安全技术措施,旨在防止和消除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向伤亡事故转化所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以保障劳动者的健康与安全,确保安全生产得以进行。
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施工现场工伤事故和重、特大伤亡事故的统计数字告诉我们,建筑施工的安全形式依然严峻。然而,施工现场的安全问题同其它一切事物一样,有它客观规律的一面,它客观地存在于整个施工活动之中。因此,自然也可对它分析了解,掌握它的内在规律,采取相应的组织和技术措施对它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以达到安全施工的目的。
1.1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得不到不落实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够明确、奖罚不够严格、制度不够健全,在这正情况下即使有制度,也会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项目经理只管生产,不顾安全,甚至有些管理者对上级主管部门清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整改。
1.2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不能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人员远远不能满足现场施工工作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人员技术低素质差,对安全管理略知皮毛,这些人员并无监督管理能力,根本无法履行职责。
1.3安全教育不落实
施工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现场施工队伍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大多没有进行专门的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违规、违章作业现象严重,多数人员未经专门的岗位培训。
2 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和制度
2.1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认识
企业领导对建筑施工安全工作要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①强化对企业负责人和主管安全生产人员的安全培训,使之深人了解和认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树立起只有做到真正的重视安全生产管理,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并使之能够落实到行动中。②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项目经理资质、招投标工作以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③加大对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使得企业领导者将安全生产工作真正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中,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2.2加强施工队伍的安全教育与培训
安全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要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岗位培训、规范施工管理,不断提高安全业务素质,增强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同时采取有效手段规范人的行为,实行规范作业,杜绝工作凭感觉、靠经验的不良作风,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生产意识。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为契机,充分利用现代媒体的宣传机制、通过标语、安全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深入的宣传安全生产管理知识,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公众传媒开辟安全生产专栏,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通过强化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规范的岗位教育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在强化安全培训的基础上,我们重点抓安全检查不合格单位、事故多发单位、安全管理差的单位相关责任人和各级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建筑业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再教育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素质。按照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教育培训的相关要求,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与时俱进的制定新的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增强相关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
1)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工作。培训教育要突出重点,要有针对性,防止搞形式注意,不断加强全员安全生产意识。为此,必须要要做到:抓好骨干人的安全培训工作,重点对基层班组长、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和工程项目负责人进行培训。强化一线岗位人员安全生产工作的技术培训。抓常规培训,逐步提高员工的技术操作水平。
2)抓好特殊作业工种和临时工的安全教育。特殊作业工种必须经过严格的岗位培训考核,确保持证上岗。临时工必须经过岗前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施工现场。用人单位和安检部门必须重视临时工的安全教育问题,提高临时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
3)要采取各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现场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保证施工生产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工序管理,施行安全工作超前防范,杜绝施工中的盲目性。
4)营造多彩丰富的安全文化。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采用正规教育和寓教于乐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
3施工现场事故控制管理对策
3.1事故控制
事故控制是指在事故发生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并竭力减少导致事故发生的概率,在事故发生后减少人员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事故控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事故发生之前,全面地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尽量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二是在事故发生之后努力减轻损失的程度。事故预防和事故抑制是事故控制的基本技术,前者是事故发生前的控制措施,后者主要侧重于事故发生时和事故发生后的控制措施。
3.2施工现场进行事故抑制的管理
施工现场安全事故抑制从时间的因素上可分为两部分: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和事故发生后的处理。
1)事故发生时的处理。在施工现场出现事故时,要马上启动应急预案,各方面的管理人员、领导必须尽快赶至现场,进行事故的紧急处理。这时候进行的事故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组织人员进入事故地点,迅速疏散人员,抢救伤患,以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造成无谓人员的二次伤亡;保护好事故现场,要求施工现场各物件的位置、颜色、形状等保持事故结束时的状态,以备将来的调查取证;及时的和公安、消防和安全监督等政府部门联系,寻求他们的帮助和支持;向企业负责人及时通报事故的发展动态。
2)事故发生后的处理。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伤亡人员的救护,同时,成立事故调查组,通过现场笔录、现场拍照摄像、现场绘图等手段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根据调查所确认的事实,从直接原因入手,逐步深入到间接原因,从而分析出事故的全部原因。在此基础上,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再根据其在事故中的作用确定主要责任人,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对广大施工人员进行现场教育,使其吸取教训,遵守操作规程,加强安全生产意识;对于事故中的伤亡人员要妥善救治,并按照规定对其进行安置。
4完善政府建筑安全监管措施
4.1建立健全安全监督机构及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机构。
安全监督机构应采用动态跟踪,抽查与专人定点负责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办理安监手续时,为该工地指定一名安监员,负责对该工地的安全监督交底、平时技术指导及监督现场安全教育与防护措施的实施。对该工地文明施工、安全防护水平的评定,则由站领导带队进行动态跟踪抽查。这种一人定点服务,集体动态打分评定的方法,既解决了工地现场安全员技术水平低下的问题,指导培养了企业、项目部的安全员,又确保了安全检查的公正公平,廉洁执法。
5结论
在建设工程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应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同质量和效益一样成为企业管理工作中重点,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孙沛平.建筑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2] 方先和.建筑施工[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 包世华.高层建筑结构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谭书魁.房地产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范如国.房地产投资与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4.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4
建筑施工是我国的一大产业,由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建筑产品的单件性和类型多样性、施工生产过程的复杂性、工作环境多变性、高处作业工作量多、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等等特点。导致易发生受物体击打、触电、坍塌事故、高空坠落以及机械伤害等意外伤害事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及恶劣的社会影响。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才可以进一步地保证建筑施工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一、建筑施工企业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人的安全意识和不安全行为,是事故频发的首要原因
首先是领导对安全生产意识不足,未摆正安全生产投入与效益、进度等之间的关系。这将直接导致企业安全生产的决策、组织等方针方向偏差和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缺失。致使项目管理中出现“重工程质量、轻施工安全、轻文明施工、重经济效益、轻安全保障”,用侥幸心理对待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
其次是项目经理急功近利,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资,只求在近期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只顾当前,不顾长远,对安全生产心存侥幸。
再次是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
最后是施工队伍素质,在选择施工人员时也多出于成本的考虑,对施工人员缺乏相关的技术培训,导致人员技术素质不高,在操作过程中缺乏安全意识,不按相关的规程操作而导致安全事故。
(二)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发生的温床
施工现场较多存在在下几点不安全状态:
1、脚手架搭设。未按规范规定要求和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交底、验收和进行搭设;横向扫地杆的搭设未符合要求、脚手板不牢密满铺或离墙超宽;立杆基础要夯实和没有排水措施;架体与建筑结构拉撑点受力符合规范、牢固;架高超24m的脚手架,未按规范用连墙杆进行刚性连结;卸料平台未独立搭设;出现钢竹混搭和不进行架体卸载或卸载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剧毒架体整体刚度和稳定性差,违规不设置水平加固杆和剪刀撑设置不规范。
2、模板工程及基坑支护不够重视或疏于管理。部分高支模或深基坑未经过专家论证审查。模板支撑系统不规范,整体稳定性差,支撑垂直度差,个别还存在钢木混搭现象,而纵横向水平拉杆材质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未按要求设置;违规拆模现象较为普遍。基坑周边防护措施不周全,对基坑及基坑周边未进行全面和连续的监测。
3、“三宝四口五临边”防护不够重视或管理不到位。临边洞口和出入口防护棚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严,且未进行工具化、定型化防护;部分电梯井口防护未做到定型化和工具化;架体首层立网没有进行全封闭,从而被违规兼做通道现象较为普遍,也就造成到处都存在出入口的危险;安全网普遍存在材质较差;部分作业人员高处作业未系安全带;部分工地存在对现场不戴安全帽的管理疏散现象。
4、现场施工用电不规范。未完全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线路架设不符合要求或架设于脚手架上;未使用标准配电箱,或电箱安装位置不当,漏电开关参数不匹配,且存在部分箱内无隔离开关;还存在外电防护不到位或防护不符合要求现象。施工机具防护不够规范。
5、塔吊和外用电梯安装拆除和使用不够规范。部分工地塔吊和外用电梯存在安装拆除和使用违规,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未能持证上岗或不按规定配备,且未按规定建立“一机一档”。
6、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和水平低、重视程度不高。施工现场仍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且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在建工程兼作住宿;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8、施工安全资料造假,不按规范标准建档的较为普遍。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分项交底和安全教育较为简单,且针对性不强甚至现场实际与方案不符;班前施工安全活动记录真实性不高;交底未能按规范标准要求;施工安全技术方案或安全检查凭经验的多,按规范标准的少,检查的多,处罚的少。
(三)建筑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
1.生产岗位不固定、流动作业多,人员流动性大、作业技能参差不齐,多为露天作业,受自然环境影响大。作业环境的变化使作业人员随时面临着不同的安全隐患威胁。
2.多工序同时或连续作业,立体交叉作业、工序间配合,材料设备调度,参与建设各方的协调等过程多,管理过程复杂, 用电、起重吊装、高处作业等特种较高危作业多,综合性强。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三、思考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带来的隐患
1、建立风险分级和岗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量化各项考核指标,对应岗位考核评定
建立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机构与人员管理、安全技术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安全生产业绩等指标下再细分各项分级指标,形成评分表,对各归口部门质安工作进行评分。建立岗位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形成评分表对各岗位进行质安工作评分。
2、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激励机制与监督机制并存,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逐级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确定责任人,确保安全工作横到边,竖到底,上下贯通,左右连接,不留死角,在预防上下功夫,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通过设计适当的工作环境、行为规范以及奖励、惩罚形式,来激发、引导、保持和规范各级人员的行为,以便有效地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建立企业公司各级领导的安全检查,包片级,责任到组、到人,与工资挂钩,严格考核,完善监督机制与奖罚、激励机制,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二)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以人为本,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素质,杜绝不安全行为
做好培训计划,加强各级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管理的素质。建立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加强对施工人员岗前培训,使其熟知和遵守本工种和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书面形式的交底针对操作方法、安全预防措施等要全面细致,使施工人员了解、掌握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自觉增强安全意识,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并要求交底人履行签字手续,把交底单作为技术档案存档。特殊工种的人员,必须经专业培训,获得合格证书后,持证上岗。切实做好日常安全生产宣贯工作,培养增强员工安全意识,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要在企业形成崇尚科学,按科学规律办事的风气,克服侥幸心理,杜绝冒险蛮干,使遵章守纪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5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 引言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形势严峻,事故总量和伤亡人数居高不下。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性影响,必须从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
1、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保证建筑质量的重要环节,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是施工企业的重要四大指标,而这其中最重要的落脚点就是建筑企业施工现场。建筑企业把质量保证放在第一位,但是质量好的最基本条件就是安全,质量是建立在安全之上的。施工现场是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施工管理意义重大,只有确保施工安全,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只有建筑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具有文明施工、安全施工的意识,建筑企业才能更好的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而且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整个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能够促进所有员工文明施工,全面提高全体企业职工的安全意识。不断加强建筑企业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对全面推进施工现场的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2、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特征
2.1、施工作业的非标准化使得施工现场危险因素增多。工程的建设是有多方参加的,需要多种专业技术知识,加上地区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建筑企业数量多等因素,其技术水平、人员素质、技术装备、资金实力也参差不齐,使得建筑安全生产管理的难度增加、管理关系复杂。而当前的安全管理和控制手段较单调和欠缺,很多仅仅依赖本身经验、安全检查等方式,技术标准难以统一,难以形成比较详尽的统一管理标准。
2.2、建筑施工活动空间狭小以致不安全因素增多。建筑产品的固定性造成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内集中了大量的人力、材料和机械,当场地窄小时,由于多层次的主体交叉作业,很容易造成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同时,建筑物体积庞大,外形多样,使得安全管理办法和安全防护措施随着工程类型和进度发展需作调整。对于目前在城市施工的超高层的建筑、特殊形体的建筑,其围护工作更受到空间狭小的限制,使得操作者危险度增加,高处坠落事故增多。
2.3、施工周期长,露天作业条件恶劣。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特别庞大,施工周期长,从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室外装修等整个工程的70%以上基本都在露天中进行作业。同时受雷雨天气、酷暑严寒的气候变化,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差,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引发安全事故的因素
3.1、人的因素。其包括了施工人员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因素。如心理上的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工作中的性格、气质和情绪(如急躁、懒散、粗心等);缺乏安全意识,违反规程,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使用不安全设备,没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物体存放不当,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等;工作人员的素质偏低。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较低,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另外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
3.2、物的因素。安全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机械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等有缺陷;个人防护用品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带、安全鞋、手套、护目镜及面罩、防护服等)缺乏或有缺陷。
3.3、环境的因素。施工现场照明光线不足,视线不畅;通风不良、粉尘飞扬;作业场所狭窄、杂乱,沟渠纵横;施工现场道路不通畅;材料工器具乱堆乱放,杂乱无序;噪声刺耳。
3.4、管理上的因素。对职工没有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就上岗作业;没有对各工种进行各项安全技术交底;没有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少;安全生产检查流于形式,对检查出的事故隐患没有“定人、定措施、定时间”进行整改,对发生事故没有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等。
3.5、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体系形同虚设,安全生产机构名存实亡,安全生产机构、消防机构、文明施工机构、卫生保卫机构的工作无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未能从施工企业一一项目部一一班组一一施工人员逐级落实安全生产指标,未能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无从考核。
4、提高建筑工地安全管理水平的对策
4.1、认真贯彻安全法律、法规,完善施工现场的管理模式
各级建设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建筑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履行行业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配备安全监管人员,严格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各施工企业要完善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机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保证安全生产经费的足额投人,并配备工程项目足够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促进安全生产均衡发展。
4.2、提高企业领导对建筑安全生产的认识
4.2.1 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之深人了解和认识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树立起只有做到真正的安全生产,才能为企业带来长久的经济效益的思想,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使之落实到行动中。
4.2.2 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质、项目经理资质、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
4.2.3 加大对安全事故有关责任者的处罚力度,迫使企业领导者把安全工作真正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树立起“安全第一”的观念,做到行动上时时处处重视安全生产。
4.3、确保安全防护设施的投人,保障施工安全
安全投人是确保防护设施到位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和项目都要严格按规定提取安全设施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同时要有意识地杜绝假冒伪劣的防护用品进人施工现场。随着安全和文明施工标准和要求的不断提高,工程造价部门也应及时调整取费标准,增加安全设施定额费用,使定额费用与安全投人相适应。
4.4、建筑企业要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之掌握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操作技能,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减少伤亡事故.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对进人本企业施工的人员特别是农民工要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安全技术培训,并严格考核,合格后建立档案,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有关部门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项目部要做好工人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彻底消除职工“无知”这一最大安全事故隐患。
4.5、必须要加强施工安全的技术措施
必须要建立安全教育的培训体系,做好安全检查的工作;必须要做好技术工作,在施工现场设置一些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经常对施工设备进行检查或维修,确保施工设备不会出现故障,而且必须要符合安全标准的要求。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息息相关。建筑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安全问题管理研究,是实现建筑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因此,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的水平,是建筑业从业人员必须科学、严肃、细致对待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李相平,张利华,武巧珍.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J]. 华北技学院学报, 2006, (01) .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管理范文6
关键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安全影响因素;治理措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尤其是近年来新开工项目迅猛增加,使建筑业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期。然而,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致使建筑安全事故频发,从而对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及工期产生了不良影响。因此,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率,是我国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1 当前建筑业安全生产现状
尽管我国建筑业施工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安全状况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然而,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水平所限,目前我国建筑业企业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1.1伤亡事故多
经过多年工程建设安全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完善,建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安全事故控制的局势仍不乐观,事故频频发生。
1.2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制度不完善
在新旧体制交替之际,企业安全管理与行业安全监督的模式尚欠统一和正规。施工企业安全机构撤并、削减现象严重。管理人员不到位,把专业技术人员调到其他部门,而安排一些老弱病残等非专业人员搞安全。安全技术措施、安全管理制度不能落实到行动和现场上,管理徒有形式,安全工作处于被弱化状态。
1.3施工现场安全达标率低
按照建设部颁发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龙门架、井字架等物料提升机规范》及《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标准》,对施工现场进行标准化、规范化检查的结果表明,企业现场安全达标率低,施工现场个人安全防护装备落后,质量低劣,配备严重不足。几乎没有任何工地配备安全鞋、安全眼镜和耳塞等安全防护用品。
2建筑企业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建筑施工是一个由人、物、环境(施工现场)、管理四个方面组成复杂的系统,这四个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即事故由人、物、环境的原因引起,而这三者又受管理水平和法律健全与否等方面的制约。
2.1建筑施工人员、物、环境三因素分析
2.1.1人的原因
所谓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主要包括:未经许可进行操作,忽视安全,忽视警告;危险作业或高速作业;人为的安全装置失效;使用不安全设备,用手工代替工具进行操作或违章操作。
2.1.2物的原因
所谓物包括原料、燃料、动力、设备、工具、成品、半成品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有以下几种情况:设备和装置结构不良,材料强度不够,零部件磨损和老化;存在危险物和有害物;安全防护装置失灵;防护用品缺乏或有缺陷;物质的堆放、整理有缺陷等。物的不安全状态是构成事故的物质基础,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在一定条件下,就会转化为事故。
2.1.3环境的原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以及环境的恶劣状态都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2.2建筑施工管理因素分析
安全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安全为目的,为管理者对生产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由于自身方法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有效的达到保障劳动者的安全。
2.2.1现有的建筑施工管理不全面、不系统
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全天候”的,必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专管成线,群管成网”,而传统的安全管理没有按照“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将安全管理工作形成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管理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基层,事故控制效果差。
2.2.2侧重于追究工人的操作责任,忽视创造本质安全的物质条件
安全管理把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有机联系割裂开来了,没有深入研究人、物两大要素在事故致因中的辨证关系,没有从整体和全局的观点来控制事故,背离了事故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管生产必须管安全。
2.2.3管理思路出现偏颇,侧重于事故管理
把安全工作的重点放在事故的追查处理上,而忽视了事故发生前每一工作环节所潜在的危险,实质上是被动的事故管理,没有从根本上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3法律制度因素分析
目前我国建筑业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现有的建筑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和安全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3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综合治理措施
建筑施工管理好比一根铁链,一环连一环,如果忽视了哪一环,整体就会脱节、中断。因此应综合对工程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治理。
3.1加强对人的管理
要在领导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领导层掌握好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等,要有发现安全隐患的意识,查找安全、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管理层把安全看作第一要务,重视现场的生产条件和作业环境,对安全生产要有高度责任感。操作层要做到上标准岗,干标准活,按程序办事,不违章操作,不冒险蛮干,尽心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3.2确保对物的有效维护
施工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污染、松动、泄漏、磨损、振动、发热等各种故障,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耽搁施工工期,严重时会酿成设备事故甚至人身伤亡事故。因此,应经常性对施工设备加以检查、保养和调整,使设备随时处于最佳的技术状态。设备维修保养方式主要是清洁、紧固、、调整、防腐、防冻及外观表面检查。对长时期运行的设备要巡视检查,定期切换,轮流使用,进行强制保养。
3.3因地制宜,有意识地对不利环境加以防范
施工现场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安全的一个因素。施工现场各项物料摆放整齐;垃圾渣土要及时清理出现场;施工区域、宿舍、办公场所、食堂、洗涤场所及厕所环境卫生要符合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JGJ146-2004)的规定;同时做好流行病和传染病的预防,改善员工的工作生活条件,防止事故发生。
3.4 推行对管理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技术性、政策性、群众性很强,建筑公司从公司到班组都须配备安全机构,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应挑选责任心强、有一定经验和相当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以利于促进安全科技活动,进行目标管理。
3.5积极推进施工现场建章建制与执行
所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只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保证安全管理的质量。安全规章制度是为使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进行,长期执行、完善并保障人和物安全而形成的各种安全规章制度、防范措施、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制度、安全管理责任制以及奉公守法、遵守纪律的自律态度。它是安全生产的运行保障机制,是安全观念意识文化的外在表现,是安全行为文化的规范和准则,是实现安全物质文化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