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1
知识来自问题。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知道学生求知的过程就是求问的过程,在学“问”的过程中获得学问。问得多,学的东西就多,问得深,学得也深。
在《听听那冷雨》一课中,戎老师在一步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余光中先生在文中表达的内涵的时候,就非常注意提问的智慧。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明确提出,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取决于教师能否有效地“提问”。戎老师在与学生对话过程中,时时注意对话的目标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通过倾听,让学生感到教师在倾听,倾听是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欣赏,能够极大地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这种对话即充分表现出了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是存在于教师个人实践经验之中的知识。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场景性,即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在这样的场景中,师生之间以促进发展为目标进行会话。教师在其中就要让这种对话务求高效,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可以检查已达到的教学效果,可以使学生意识到问题所在。在这样的教师与学生高效参与的对话中,问题逐渐得以解决,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在一次次这样的对话中慢慢提高。
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有效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学生倾情投入,激发出生命的活力,产生探究的欲望。在两位名师的课堂上常能听到“谁能谈谈自己的看法?”“对这一问题有这样一种认识……,你还有其他看法吗?”等声音。除了有两位名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地把握而设疑、激疑外,更有学生的质疑答疑。这种质疑答疑的课堂氛围不仅能活跃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也能激发教师灵感的产生,促使教师进一步地思考和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实践中,笔者以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人人都有质疑、解疑的责任感;创设“你问,我问,他问”的热烈氛围,形成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同时,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结论,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产生创造性的学习动机,才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空间,让学生在学习的舞台上,成为一个出色的表演者。
二、智慧课堂是基于学生主动参与的有效课堂。
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并不是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师的根本任务是“导”,即教师通过因势利导,以自己的睿智点亮学生创造的天空,唤起学生的参与欲,使学生积极构建他们的知识,焕发学生探究与创新的智慧活力。教学中,两位名师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心理。和谐的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而形成的积极探究、主动参与的精神环境,是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效率的师生心理互动。课堂上,和谐、合作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地展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两位名师都有很强的动态把握课堂的能力,提出了一些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探求和研究,他们不仅调动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还考虑到对学生的正确评价。
语文“智慧课堂”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状态直接相关,有效地主动参与是教学有效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充满灵性的,有思想碰撞的德性智慧的内在要求。我觉得两位名师在课堂上还有效地做到了“适时登场引导点拨”和“主动撤离”,突出了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因此,两位名师的智慧课堂给了我更多的启发并指导我付之实践。在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较好的处理:
1.有效地处理主动参与与接受学习的关系。采用接受式学习,可以将概念知识全盘托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通过模仿记忆和大量的练习,让学生快速熟悉知识和技能,但学生可能记得快也忘得快。而笔者主要通过学生熟悉的情境化手段,通过问题的呈现,通过练习比较,在课内让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产生极具思维化的师生互动场,调动和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去与新知产生联系,激活以往的经验,让学生在“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接受学习,强化了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具有意义而不机械的学习。注重了认知结构的动态生成――“方法让学生悟”,让学生养成主动思维的习惯。
2.有效地处理主动参与与有效指导的关系。课堂上,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在系列问题中自主探究学习,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感悟学习内容,形成学习结果。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老师只是以一个合作者、倾听者的身份出现,通过适当的问题点拨、引领、点评、激励,让学生主动参与,归纳学习重点,突破难点,突出易错、易漏、易混的薄弱环节,做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在语文“智慧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针对语文学科内容的丰富性与广阔性,笔者还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大量的思考与参与的有效载体,如设置情境、角色扮演、口语交际训练等,而不是用一些固定的答案有意地压抑或剥夺学生的参与思维的欲望。正是这样的参与,产生的是勉励、鼓舞、振奋、图强的力量;产生的是求异、求同、求新、求优的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智慧火花。
三、智慧课堂是基于学生体验学习的课堂。
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强调体验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各种体验性活动并在活动中获得各种感受、体味、领悟的一种学习方式。要求整个教学程序的安排和组织要围绕着学生的主动体验而展开,强调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和对其生活的关注,启发和教育学生以自己的需要、情感、认知、亲身经历等,去理解教学内容,去感受教学过程,去建构知识。我们知道,学生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不是知识的接收器,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有着独立认识和情感的生命体。所以智慧课堂应该是学生充分参与、主动体验的活动场。唐江澎老师在《白发的期盼――学会倾听》一课的教学时,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活动场中始终处于知识的感知与运用、情感的体验与升华之中。教学不是灌输一堆固定的知识、几条现成的结论,而是要把教材作为凭借,在听说读写多样的实践中去思考、去探索,发展学生读写的技能。唐老师在课堂上通过一些音频的播放,通过与学生近距离的对话,让同学们去倾听,去感受,这样的课堂教学程序,在安排和组织上始终围绕着学生的主动体验而展开,既使学生享有更充分的自由和机会,又有利于创设师生间相互倾听、沟通、信任、合作的教学氛围。这样让学生在感受生活气息的同时,学会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并在运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唐老师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使学生感受到他们与社会之间、与生活之间距离的拉近和活动的自由,突出对学生生活的关注和生命的关怀,使学生的天性得以展现,精神得以张扬,生命力得以开发。
为此,笔者也开展了以体验为目标,以体验为中介,以体验为过程,以体验为结果的学习方式的实践研究,逐步引导学生参与到思考、认识、积累、感悟、反思、实践的语文“智慧课堂”中来。这样的课堂系列活动,让我的学生有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体验:(1)体验语文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来源于生活,体验到语文的应用价值。(2)体验语文知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从根本上加深了对语文的理解,体会到语文课浓郁的“生活味”。(3)体验到再创造的美,通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培养创新意识和听说读写等能力。(4)体验学习成功的愉悦,通过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从成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5)体验语文教人追求真善美,教人理智,以事实和逻辑与人沟通的真谛。
总之,我校的语文“智慧课堂”要求教师“先研后教”,对学科知识不仅要懂,更要“透”,还要“活”,能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策略”,在教学中不断透渗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热爱学生,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晓之以理,导之以趣,动之以情,传之以神,持之以恒。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去发现规律。创造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满足自尊,增强自信。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2
关键词:智慧;兴趣;策略
让学生智慧,首先要让他们自由、愉快。只有自由的氛围和愉快的心态才可能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其中,享受知识的探索过程,才能有智慧火花的闪烁。为此,笔者从教学设计入手,结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一课的教学,从每一个环节出发,努力践行“智趣课堂”的理念。
一、趣播智慧种
我们的课堂既要让学生学习愉快,又要有深刻体验。《从条件出发想起的策略》教学过程中,笔者选取“聪明的小猴”为主人公,以小猴巧脱险、小猴摘桃、拍球、排队、再遇鳄鱼的情境展开教学,前后连贯,首尾呼应,在此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策略、应用策略,力图呈现生动、有趣、轻松的数学课堂。
特别是课开始之前,用“小猴与鳄鱼”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感叹小猴的聪明、鳄鱼的蠢笨之余,能够初步理解“策略”就是“好办法”的含义,也能在学生心中播下“问题虽复杂,解决方法可以很巧妙”的智慧之种,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希望可以在学生潜心钻研的过程中,打开智慧之门,播下智慧的种子,让他们能够充满信心地去学习和创造。
二、趣发智慧芽
智慧的种子需要教师的潜心浇灌才能发芽,而智慧往往生成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会选择信息、分析、概括、提炼,使知识内化。
例题呈现后,教师用“从哪句话看出小猴摘桃的本领越来越大的呢”适时发问,引发学生对于解决这道题的关键语句:也就是“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的分析理解,揭示“简单的条件里面藏着丰富的内涵”,解决问题首先要“弄清题意”的道理。知识探究过程中,教师及时引导:“题目的意思我们已经弄懂了,你准备怎么解决这两个问题?”力求学生不同想法的百花齐发。交流过后及时追问:“你们的这些想法都是根据什么想到的?”其后学生多样方法呈现后的比较,则,挖掘出策略的内涵:尽管方法不同,却都是根据这两个条件,应用这两个条件,从条件想起,解决了问题。像这样根据题目中的条件,一步一步分析并解决问题的策略,就叫做从条件想起。
一连串的问题,就像是开动学生思维的马达,链接着前后的知识,震动着学生的心脏,学生在积极有效的思考之后,对于策略的认识也逐步深入。像这样为学生学习而创设的教学情境,学生可以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而教师的适时引导,学生的精彩生成,将课堂生成融入教学情境中,则可以唤起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此精心呵护,智慧之种才能发芽,兴趣激发、智力发展方可一气呵成。
三、趣开智慧花
本课教材对于练习题的呈现,都是静态的:不管是“小猴摘桃”还是“皮球下落”,教材都只是以简单的图示或文字呈现。对于教材“皮球每次弹起的高度总是它下落高度的一半”,学生的理解存在障碍。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弹一弹”“比一比”“说一说”。书中冷冰冰的陈述,瞬间变成了课堂中动态的弹球感知、实践操作、观察发现,有了自己充分的探索和理解,学习过程自然是妙趣横生。
教材中“画圈”的题目,教师则赋予它新的呈现方式,用“小猴与鳄鱼再相遇”的情境重新包装,为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体情境趋于完整。学生兴趣盎然地听着故事,并能够自如地应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同时,请小老师走上讲台,实现学生、教师、问题的三维对话,学生不再是单纯的倾听者,通过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明辨小猴与鳄鱼谁胜谁负,智慧之花瞬间开放。
四、趣享智慧果
在课堂总结、回顾阶段,我们不仅要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回顾,还要把知识的前后都勾连起来,形成知识体系。其实,“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我们并不陌生,很早之前就有所涉及。在以后的学习中,如果遇到不会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联系已经学过的知识、方法,帮助解决新问题,这不就是数学智慧?同时结合实例,运用网状图生动、具体地展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只是一种,还有更多策略有待我们学习和研究。学生在享受着自己努力获得的智慧之果的同时,学习数学的热情持续高涨,为后续探寻智慧之旅开启动力之源。
愿我们的辛勤探索,能够给予孩子们兴趣的养分,播下希望的种子,萌发碧绿的嫩芽,开出鲜艳的花朵,收获丰硕的果实,成就智慧的课堂。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3
关键词 智慧课堂;小学数学;教学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03-0047-02
1 前言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形势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在智慧课堂中,教师与学生可自行携带学习设备,比如常用的电脑等,通过利用教学APP软件,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模式。在智慧课堂上,教师可以及时反馈,利用多屏技术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或者是答题方式等,多样形式的媒体教学可以满足学生对教学的需求。教室里使用的均是活动桌椅,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提供了便利[1]。
2 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互动行为特征
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小组互动行为 根据智慧课堂的教学特点,需要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那就是让学生随机组成小组,低年级的学生可以由教师编排小组,一般是3~5人的学习小组,两个星期后重新进行组合。组建小组主要是为了能更好地进行讨论,让学生感受团队带来的力量,同时也是锻炼学生融入新团队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潜能。在组员相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点以及看到自我的短板,以取长补短。这种学习小组的建立也可以很好地达到互动的效果。
比如小学二年级上灾薪会介绍角,并认识角的大小。数学知识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课堂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的乐趣,可以提问学生:哪些是角?我们的教室里有没有角?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可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以小组的形式,为学生分发一些卡纸,让他们凭着自己对角的认识,做出与角有关的小作品。教师可以通过小作品分析学生对角的认识程度,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角的教学活动。
在开始认识角的教学的时候,通过媒体教学让学生再一次欣赏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角的图片,比如五角星、金字塔、剪刀等,让学生感受到关于角的实物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有一个直观感受,并让学习小组介绍本组关于角的作品。这样安排,学生对角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就是通过三角形认识角的名称,比如锐角、钝角、直角,知道哪一个符号表示角形,学习利用简单的方式对角的大小进行比较,并学习画角。
学习小组的存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交流,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各小组之间的学习竞争力。在认识角一课中,学生学习画角,教师可以让学习小组互相比赛画角,指定画哪几个角,然后让学生开展画角比赛。小组内部选出最佳的那一张画作为参赛代表,参与组间竞争,从中选出画角最标准的一组,并给予小组奖励,对其他小组成员也不要忘记鼓励。这样形成良性竞争,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发现学习数学的乐趣。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程情境互动行为 智慧课堂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全员参与互动,数学教师可在课堂上设置情境互动的模式,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生动地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大家演示。首先,将学习的课文内容运用在课堂中。比如在教学数字大小比较和改写一课时,课堂重点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正确读;二是写多位数;三是比较数值的大小,主要是对万以内的数值进行大小的比较,让学生意识到改写单位的必要性。利用课堂上教学设备向学生展示几张生活中常见的与数值相关的图片,如超市价钱标签、公路里程路标等,并询问学生在图中看到了什么。教师也可以直接向学生提问哪个数值比较大,哪一个数值比较小。或者是让学生自由提问,教师让几位学生上台拿着某一样物品并展示价钱,让学生指出哪一个物品的价格比较贵,哪一个比较贱。
教师将学生的思维吸引到本课堂的教学内容中来,教授学生认识整数大小时,先看位数,哪一个位数多,即表示那一个的数值就比较大,这样就可以顺利开展新知识的教学。课堂场景互动的模式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胆识,使得学生快速掌握本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以后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将课文内容以自己理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基本分辨数值大小的练习,教师也可以参与学生的场景中,增强与学生的互动,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以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数值大小比较技巧。
在智慧课堂中的课堂知识互动行为 重视课堂知识互动模式,智慧课堂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经过学生间交流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让学生有效地学习课堂知识。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课堂小话题,设计1~2个主题即可,可以选择学生当下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比如趣味活动,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提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好奇心,点燃对学习数学的热情。
小学生学习乘法表时难度比较大,而且他们对学过的知识,隔几个星期不温习就又会忘记。因此,针对小学生的这些特点,智慧课堂上主要通过知识互动的形式,加强学生对乘法表的理解和熟练的运用训练。首先可以分段进行学习,不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在不理解的状态下,让学生死背乘法表是没有任何教学意义的。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4
[关键词] 新课程 背景下 政治 教师
有这样一则报道: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此外,美国几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这些调查结果告诉我们:中国学生缺少的不是知识,而是智慧。
看了这则资料,人们会更加忧虑中国人的智力开发,对中国的教育更加焦虑。智慧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心理背景下,在知识、经验习得的基础上,在知性、理性、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智慧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经由教育的悉心呵护而不断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教育在人的智慧发展特别是人的早期智慧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智慧的学生。
一、智慧型政治教师的特点
1.把深奥的问题浅显化
政治课本上往往把一些原理讲得很深奥,很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政治老师必须把他们浅显化,生活化,通俗化。这样,学生才能够理解应用。如:在讲“规律是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一知识点时,我了解到学生对“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几个词不好理解,我就说:“乌鸦叫丧,喜鹊叫喜,这是不是规律?”学生答否。我说:“对,这不是规律,这是一种胡乱联系,是臆想的,不是客观的,所以,规律是客观的联系,而不是臆造的联系”。我再问:“太阳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更替是规律吗?”学生答是,我说:“不是,因为这些都是很表面,很浅显的现象,就连三岁的小孩儿都能认识到,而发现规律的人被称为科学家,那三岁的小孩儿都成了科学家了?”学生茫然。我继续说:“这些都不是规律本身,这些都是合乎规律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是万有引力规律和天体运动等规律在起作用。所以,规律是本质的联系,而不是现象的联系”。我再问:“水往低处流是不是规律?”学生答否。“为什么?”学生茫然。我说:“水不一定往低处流,水往高处流的现象很多,这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规律作用的结果,它不必然。所以规律是客观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学生对这一概念才有了深刻的认识。
2.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智慧型政治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能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运用教学智慧将重点难点变得简单易懂,做到一语破的,一景解惑,一境启智,使学生轻轻松松学政治。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在教学中就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好朋友要求你的兴趣爱好跟他一模一样,他喜欢刘天华,你也必须喜欢;他下课去上厕所你也必须去……你会有什么反应?学生们都回答:这朋友肯定没法做下去了!我接着问: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怎样的关系呢?学生们立即明白了: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3.把死板的课堂趣味化
智慧型政治教师博览群书、知识渊博,讲起课来纵谈古今、横述东西、见地别具、妙趣横生,使学生如同进入一个辽阔的知识王国,流连忘返、身心陶醉。如:我在讲“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先和学生们一起哼唱王菲的一首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让学生在休闲中领悟矛盾的普遍性。然后设置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小活动,让一位学生描述班级某位学生的外貌特征,其他学生来猜,如果猜对了就说明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特殊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如果猜错了则说明人与人之间有共性,矛盾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这既突破了教学难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4.把简单的思维活跃化
教学的根本意义在于,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如前面提到,当把“太阳东升西落、一年四季更替”说成不是规律时,学生的思维沸腾了。这就激发了学生强烈学习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亢奋状态。
5.把程序式的课堂机智化
教师讲课,是有备而来,但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出乎意料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教学机智,机动灵活地加以处理。例如有一次,我正在给学生讲矛盾分析法,忽然一个学生桌子上的一叠书“啪”的一声掉到地上,学生们先是发出惊叫,然后议论纷纷,注意力立即分散了。我灵机一动让学生用矛盾分析法对“书掉到地上”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上来,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矛盾分析法的理解和运用。
二、怎样成为一个智慧型的政治老师
1.爱读书
知识是智慧的基础,不具备丰富的知识就谈不上教育的智慧。教师只有常读书,才能拥有不竭的水源,不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五湖四海、古今中外,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教师都应该有所涉猎。这样,在课堂上才能口吐珠玉、游刃有余,旁征博引、妙趣横生,见地别具、谈吐不凡。
2.多实践
教育智慧源自教育实践。翻开教育的历史,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至理名言,无不是教育实践的总结;那些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也都是在个体优秀教学经验的提炼、概括、总结中,逐渐形成一套自己完整的教学主张并为大家所接受的。
3.乐交流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交换,各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相交换各有两个思想”。博采众家之长为我所用,是生成教育智慧的一条捷径。首先,讨论有助于相互启发,集思广益。其次,讨论有助于激发灵感。最后,讨论有助于锻炼和提高思维能力。
4.善思考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5
智慧分享包含资源共享、责任分担、文化分享等意义。资源共享即教育资源共享,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如教材等;还包括无形的精神资源,如教学经验等。资源只有共享,其价值才能更充分体现。责任分担即师生作为教学主体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共同负责教学的成败,共同负有表达思想、见解、经验、情感和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责任。文化分享是指师生通过平等的精神流和沟通对话,分享知识、分享思想、分享智慧、分享情感,实现共同创造,共同成长,共享生命体验的文化实践过程。
要实现智慧分享应注意四个方面,一是吸收,即能准确接受对方传达的信息并转化为营养;二是宽容,即容纳对方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三是思考,即师生之间各种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引发进一步思考;四是提升,即改变原有知识结构,提升对事物的理解,升华观点。
正确认识和构建“智慧分享”的教学意义,首先要认识教学从“智慧复演”向“智慧产生”的本质。创新教育把人类的教育教学过程看做人类原始创新活动的“智慧复演”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学习人类社会积累的智慧的过程。教育作为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活动,要以方法类知识的产生为主线,模拟人类智慧产生的类似情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智慧产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知识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学习知识产生过程中人类的智慧。其次,要认识学习既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社会化活动。学习需要对话与合作,通常人们总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或者解释事物,不同的人会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事物。这种个人经验的局限性,只能通过对话与协商式的学习,才能得到解决。第三,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要,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课堂就是用来展示学生个性和自我的舞台。教学不仅不要消弭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反而应扩大这种差异,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当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充分展示个性的基础之上展开“对话”时,差异共享才能真正实现,智慧分享的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
对智慧课堂的认识和理解范文6
关键词 教学生活;教师教学生活;教学生活智慧
教师首先是人,是活生生的人,是一个有着认识,情感,意志及个性的人,是现实、具体的人。在现实的教学生活中,教师是寓于教学之中的,在教学中感知、领会、体验,教学就是教师生活于其中的方式。作为个体教师的教学生活智慧是通过历史沉淀与教师个体成长所生成的包括认识、情感、意志及自由人格德性在内的整体心理结构与精神力量。这种整体心理结构与精神力量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但教师不仅仅把教学看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反思和成长,在教学生活中体验自我的生命价值与归属。
一、教师教学生活的智慧体现在教师认知心理的结构上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一个智慧型教师不仅需要拥有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而且需要广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一些新的前沿性的知识。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改变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的状况,努力促进自我专业发展。
二、在教师的意志心理结构上,正是教师的教学实践生活使其日趋完善
在实践中凝练的意志品质达到智慧的境界时,体现出来的就是教师教学中的行动智慧,也就是教学机智。从总体的教学实践来看,表现为教学实践的内容不断提升为形式,形式不断的凝聚并规范内容的过程。现代的教师要求掌握一定的科技知识,熟悉现代教学手段,更为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还涉及教会关心,教会生存,教会生活等。他与现时代的精神状况与科技发展有关。从教学实践关系来看,教师处于复杂的矛盾中。教师教学实践的对象是学生,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的教学除了教材,教学设备等辅助品外,主要是教师自身的个性。熟练的优秀教师却可以尽量满足教学的这种意志多维指向的要求,如此他才能自如的融洽课堂氛围,随机应变课堂的各种突发事件。教师渊博的知识要通过自如的表达才能发生作用;教师理解的知识与道理要通过学生的理解才能发生作用。从教师的意志智慧来看,涵养意志品质,以达自由意志的自然境界,便有了内在意志智慧的特征。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在师生交互影响的具体事件中知道应该怎么做和作什么的行动智慧。教学机智是一种反思性的品质,因为教学机智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包括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反思。尽管这些准备常常是无意识的,但事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情况的预先准备也会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从容。教学机智的最大功能在于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学机智表现在对儿童成长的关注上,原则上他不要求儿童反馈同样的机智。“优秀的教师更有可能是那些既聪明又很容易理解困难的人”。若教师只是自己理解要讲的知识,而对学生遇到的困难不敏感或毫不留意,则教学只能是独白而不可能是交流。但对学生学习困难的理解又与具体的学习,具体问题及问题背景有关,这就需要教学机智。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氛围,而不仅仅是教师满怀热情的独角戏。机智的教师对学生的兴趣感兴趣。兴趣不是抽象的,他能在教学氛围中被我们随时感受到。教师在课堂上为了营造学生置身于学习中的氛围,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就需要教学机智,除了对知识本身的理解与体验外,你还必须懂得怎样调动学生。最后,教师的幽默机智创造了课堂新的可能性。但教学机智的幽默不是嘲笑和冷嘲热讽,而是一种机智,他能创造和谐的气氛,为师生融洽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使学生对老师产生进一步的亲切感。有幽默感的教师,课堂气氛轻松自如,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氛围中缓解紧张学习的压力。
三、在教师的情感心理结构上,对学生及事业的爱是其核心
爱学生是教师情感的核心,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爱学生,就当不好老师,也不配当老师,爱学生是当教师最基本最必要的条件,爱学生是教师平凡而高尚的情感,爱学生其实非常平凡朴素,并不需要讲太多的理由。相反,当你讲出一大堆爱学生的理由时,也许你并非做到了如你所讲的那样去爱学生。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的脆弱,他的期盼,他的翘首以待就足以让你爱他。爱学生是高尚的,倾注了你对弱小生命的关怀,也折射了你伟大的使命与责任。教师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中起着重要作用,每一个教师都能明白这一简单的道理,但仅仅在理智上懂得道理是远远不够的。他更应该有情感的认同和体验: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在追求过程中的快乐与悲伤,有创造性教学生活的体验。
四、教师教学的生活智慧体现在教师的审美情感上
教师现实的教学生活是忙碌的、繁琐的和艰辛的。有些教师们也许会抱怨,没有闲情逸致去发现和体验教学生活中的美。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言“爱是奋斗”,教育的过程也是奋斗的过程。从教育过程整体而言,教育在个别环节上的愉悦性,以及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愉快的精神体验,都要靠教师去体验和发现。杜威认为经验即艺术,但杜威所说的经验是手段和目的融合之后达到的经验。他认为,当人们获得真正的经验时,其劳动或生活过程就艺术化了。有审美经验与体验的教师,能以他个体的激情去叩击真理的大门。课堂教学与传授知识充满教师的激情和智慧,学生不是听到了书本上记载的死的知识,而是获得了与个体感性经验相结合的活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思想与体验的综合体,对学生有极大的感染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仅获得了知识,而且培养了探求新知的精神。
教师教学生活智慧是一个整体,从内在素质上看,它是教师知情意与个性和谐的统一。从外在指向上看,它要求指向教学生活整体并超越这一整体而指向无限。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