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 未婚;精神分裂症;父母;生活质量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精神疾病,且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复发次数越多,其功能损害和人格改变愈严重,最终导致精神衰退和人格瓦解,对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损失[1]。它的发病对每个家庭都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这无疑会影响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其产生疾病。作为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同患者一起生活,他们的生活必然有其特殊性。本研究通过对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的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希望在以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父母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为患者创造更好的家庭环境。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研究组均为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一对父母为一个单位。精神分裂症患者系我院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住院患者,入组标准:(1)患者符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之诊断标准;(2)入院前患者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按标准收集60对患者父母中,年龄25~50岁,低收入15对,中等收入33对,收入较高12对。

1.1.2 对照组32对子女未婚的父母为当地选取的与研究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相匹配且无重大急慢性疾病及子女无精神疾病的健康受试者。

1.2方法:

1.2.1调查问卷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2]进行调查,

问卷由李凌江等编制,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四个维度,16个因子共64个条目。每个因子包括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两类。客观指标是受试者对自身客观状态的评价,主观指标是对相应客观状态的满意程度。每个因子的主观指标以累计得分法计分,因子最高分为20分。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一般资料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包括受试者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资料及影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

1.2.2 资料收集和统计学处理方法 填表前采用统一指导用语,专人负责,独立完成问卷。问卷采取不记名、自愿的方式,被调查人填完后立即收回。应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两组生活质量评定结果比较(表1)

转贴于

患者父母的总体生活质量较对照组差,涉及到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四个维度,其中以心理健康及躯体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最大。单因子中,以饮食与性功能、精神紧张度及睡眠与精力等方面较突出。

2.2影响未婚患者父母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表2)

患者父母自认为影响其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前五位依次为担心疾病不能治疗、担心病情恶化与复发、担心疾病遗传、担心被人歧视、担心子女无法结婚。

3讨 论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精神疾病之一,该病特有的病程特征,不仅对患者的劳动能力有破坏性影响,而且使照料者得负担极为沉重。由于家属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之长期的照料及监护,将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家庭成员,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某些疾病。我们的调查结果表明,患者父母的生活质量无论是在总分方面,还是四个维度分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者,突出表现在自尊、精神紧张度、睡眠、婚姻家庭、躯体不适、正负情感、娱乐及经济等方面,此结果与李凌江等结果基本一致[3]。

生活的客观状态是人们生活满意与否的基础。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研究认为,经济收入等物质生活条件已不是生活质量研究的重点,而应注重人们的精神感受[4]。但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们的生活需求仍是主导需求,改善物质条件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目标。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未婚患者父母,还是正常对照组,其物质生活维度的评分均偏低,其中以经济收入和生活环境影响较大,提示我们经济收入和生活环境是未婚患者父母重要的生活质量需求,也是影响总体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父母的影响涉及到心身健康的多个方面。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精神症状给父母带来许多方面的压力,再者抗精神病药的不良反应的出现,一方面影响患者本人的形象,另一方面也影响患者父母的主观感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与家庭支持有密切的关系,患者出院后,与父母一起生活,其家庭环境,如父母的关心和照顾对患者的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除了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外,对患者父母的心理干预也极其重要。对患者父母进行相应的指导,使其了解有关精神分裂症的知识,对患者实行正确的家庭护理,学会观察病情变化,复发的早期症状和应对方法等,让患者出院后也父母和谐相处,降低患者的复发机会,改善其功能,减轻家庭负担及提高家庭功能。从而减轻父母的心理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父母生活质量的提高又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与康复。

另外,在对患者父母生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中发现患者的病态表现、服药后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社会的偏见,使患者父母有“病耻感”,这些负面因素势必会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虽然我们无法改变社会上对精神病人及父母的看法,但作为护理人员理应尊重患者的父母,对一些患者父母担心的问题予耐心解释,并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以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未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父母确实存在着诸多方面的心理问题,需要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和重视。相信随着精神卫生技术的进一步深入,心理社会干预技术的发展,康复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从而减轻照料者得负担,提高患者父母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凌江主编.精神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132

[2]李凌江,郝 伟,杨德森,等.社区人群生活质量研究-Ⅲ.生活质量问卷的编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5):227-231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2

【关键词】 基础治疗;牙周炎;生活质量;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4.24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10-02

牙周炎是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慢性炎症之一,也是导致成人牙齿缺失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不仅影响了患者的口腔健康,而且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1]。因而,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牙周炎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牙周基础治疗是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牙周炎的主要方法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牙周基础治疗对牙周炎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符合1999年美国牙周病分类国际研讨会制定的慢性牙周炎诊断标准[2]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1比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年龄17-38岁,平均年龄为(25.14±4.09)岁;观察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为(25.62±4.08)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牙周基线检查,观察组同时,给予早期实施洁治、根面平整、牙周手术等局部治疗,彻底清除感染,对初诊患者进行10min左右的沟通及口腔卫生宣教等基础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牙周支持疗法,定期复查监控病情。

1.3 疗效评价 采用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量表(Cronbach α系数为0.643)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1分,很坏;2分,坏;3分,没有;4分,好;5分,很好。总分值16-80,心理方面分值范围:5-25,生理方面分值范围:6-30,社会方面分值范围:5-25。越高的分值表示OHRQOL越好。同时,于治疗结束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自我口腔健康状况满意度评价。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方面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26、0.948、1.005,P=0.362、0.435、0.402);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方面、生理方面、社会方面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42、7.031、8.004,P=0.015、0.009、0.007),见表1。

3 讨 论

牙周炎是引起牙周组织破坏的慢性炎症,其主要病理特征为牙周袋的形成、袋壁炎症、牙槽骨吸收、牙齿移位及牙齿逐渐松动等,严重影响了患者咀嚼功能,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影响[3]。近年来,随着口腔医学的不断发展,各国专家相继指出,牙基础治疗在牙周炎治疗中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对基础治疗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较少,因而,研究基础治疗前后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Mcgrath[4]等研究显示,牙周炎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李峥[5]等研究也发现,牙周炎症水平、负面情绪对患者的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影响突出。因而,有效治疗慢性牙周炎,对改善牙周炎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6]。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方面、生理方面及社会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低,说明牙周炎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方面均产生负面。但治疗后,两组患者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升高,说明在牙周炎症状改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三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牙周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而基础上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自我口腔健康状况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束为.侵袭性牙周炎采用牙周基础治疗的临床研究[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1,9(2):105-106.

[2] Armitage GC.Development of a classification system for periodontal diseases and conditions[J].Periodontol,1999,(1):1-6.

[3] 鞠铎,姚华.牙周基础治疗对重度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及龈沟液中TNF- 、IL-4 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21):4125-4126.

[4] Mcgrath C,Hagg U.Changes in 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during fixed orthodontic appliance therapy:an 18-month prospective longitudinal study[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11,139(2):214-219.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3

Early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application valu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n hypertension

Chen Qingqing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size the effect of early health education to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f hypertension. Method: selected 8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2013 Feb to 2014 Mar as the research object of observation, compared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ontrast after education. Results: after education, life function , psychological function,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 life qualit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word] health education;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2010年临床数据显示[1],我国成年人中冠心病患者的数量在1.6亿人以上,其中50%-70%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长期血压过高会加重动脉硬化程度,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影响生活质量。本文中将分析早期健康教育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其中男性53例,女性27例;年龄46-77岁,平均(56.85±7.33)岁;病程2-9年,平均(5.35±1.83)年;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能够独立完成测试问卷,排除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

1.2方法

分别在教育前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测试,测试方式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并于健康教育后进行二次测试。

1.2.1疾病教育

介绍高血压、冠心病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等知识,让患者认识到高血压的危害及控制血压的方法,告知患者坚持正确用药的重要性,另外,教育患者识别并发症的先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1.2.2饮食指导

(1)日常饮食坚持低糖、低盐(每天钠摄入量控制在6g以下)、低胆固醇(每天胆固醇摄入量控制在15mg以下)、低脂的原则;(2)适当补充含有锌、钾、镁、钙等微量元素的食物,适量进食低糖水果;(3)戒烟,限酒。

1.2.3运动指导

适当坚持户外活动,增加有氧运动,30~45 min/d,以控制体重,量力而行。

1.2.4规律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晚餐应以清淡为主,忌饮茶、咖啡等,睡前用热水泡脚,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1.2.5用药指导

通过集中讲座与床头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药物的名称、作用、使用方法及剂量,让患者明确长期服药与定时测量血压的重要性,切勿擅自停、减药量。

1.3评价标准[2]

生活质量评价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共11个项目,患者根据主观感受进行选择,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教育后,患者的生活功能评分为(49.71±5. 77)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 46±8.24)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为(38.93±8.28)分、生活质量总分评分为(15.36±4.21)分,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教育前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早期健康教育前后生活质量对比( ±s,分)

时间 生活功能 心理功能 社会关系领域 生活质量总分

干预前 34.51±4.27 55.42±5.77 31.56±5.54 8.68±1.63

干预后 49.71±5. 77 65. 46±8.24 38.93±8.28 15.36±4.21

P

3讨论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4

关键词:生活质量;主观幸福;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F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203-03 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从人民的日常生活来看,一方面,物质生活日益丰裕,另一方面,精神文化生活也多元丰富起来。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为最终目标,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21世纪社会发展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因此,相应地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善的生活质量体系,从而对社会发展的质量予以评价和校正。

生活质量研究的动力来源于人们探求如何最大程度地满足自身物质、精神等需要的欲望;生活质量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在有限的社会资源制约之下最大限度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生活质量研究的展开,是人们思考经济增长与生活质量之间关系的结果;生活质量研究的结果是准确定位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人的生活状况。关注有关生活质量的评价体现了人对于自身生存状况的重视[1] 。

一、生活质量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的衡量系统应该把重点从衡量经济生产转向衡量人们的幸福,致力于建立一种用着眼于幸福的衡量标准和记录可持续的衡量标准来补充市场活动衡量标准的统计系统[2]。因为单一的衡量标准无法概括社会成员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多元化需要,因此衡量系统必然包含一系列不同维度的指标参数,生活质量指标体系正是这样一种衡量系统。

生活质量内容丰富,流派众多,其内涵和外延都十分宽泛,一般分为个体层面的生活质量和群体层面的生活质量。

(一)个体层面生活质量

评价一个美好社会不仅是要看它有多少财富,更要看财富的品质,既要看商品的数量,也要看商品的质量。在个体层面上,对于美好生活理论,分为了三种不同的生活质量研究方法——享乐主义理论、偏好满足理论和理想理论。

享乐主义理论认为终极的美好就是拥有某些可以意识到的经历——幸福、愉快、满足——伴随着对各种欲望的追求。该理论强调个体的主观经历,认为美好生活是由许多幸福的经历组成的,主观的精神体验是其理论的核心,因此该理论更看重过程。

偏好满足理论认为美好生活就在于欲望和偏好的满足之中,美好被理解为人们能够得到他们渴望和偏爱的东西,将最少的未能得到满足的需要等同于更多的幸福,因此该理论更看重结果。

理论认为至少有些美好生活既不是可意识到的享受,也不是偏好的满足,而在于对某些具体标准理想的满足中,即美好的生活存在于某些客观美好事物的实现之中[1]。

在多元化的生活质量定义中,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研究组对生活质量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生活质量被定义为个体对他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和价值体系背景中的生活状况的感知,这种状况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和关注密切相关。生活质量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将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状态、独立水平、社会关系、个人信仰和他们与环境显著特征的关系融入其中。”[1]

(二)群体层面生活质量

从个体层面上升到群体层面,其定义更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澳大利亚统计局给出了这种特征的生活质量的定义。

“从生到死,生活使个体处于一个动态的文化中,它包括自然环境(光、热、空气、土地、水、矿藏、植物、动物)、人造环境(物体、建筑、公路、机械、设置、技术)、社会设置(家庭、社会网络、联盟、制度、经济)以及人类意识(知识、信仰、理解、机能、传统)。幸福取决于这种文化内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可以被看做生活方方面面的健康或富足的一种状态。测量幸福因此包含描述整个生活以及考虑每个生活事件或对个体生活质量或社会凝聚力有潜在影响的社会情境。在个体层面,这包括生活的、生理的、感情的、心理的和精神的方面。在更广阔的层面,个体周围的社会的、物质的以及自然环境相互依赖,成为幸福方程式的组成部分。” [3]

二、生活质量评价指标的标准和方法

社会指标是反映社会经济状况、衡量和监测社会发展程度的一种有效量化的工具。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理论导向,人们可以从众多指标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指标,构建出各种不同的具有针对性的指标体系。就中国生活质量评级指标体系的构建而言,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对各种社会发展现象进行简单的描述和排序,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潜藏的矛盾与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和建议,从而正确引导人们群众全面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1]。

(一)衡量生活质量的适当标准

我们必须找到衡量生活质量的适当标准。一个人所过的生活可以被看成是所做的各种事情和各种存在状态的一种组合,它们可被统称为功能性活动。一个人的生活是由各种行为和状态(功能性活动)及其在这些行为和状态中进行自由选择的能力构成。阿玛蒂亚·森论述过功能性活动、能力和价值的关系,指出:“能力方法关注的最原始概念是功能。一个人的能力反映了这个人能够获得的功能的不同组合,他可以从这个组合中选择一个集合,并且根据获得有价值的功能的能力来评估生活质量。” [4]

有些功能性活动时最为基本的,例如基本的物质保障来维持身体健康、良好的教育水平、个人自由活动等。有些功能性活动较为复杂,例如维护尊严、参与社交活动和政治发言权等。

(二)评估生活质量的测量方法

个体的幸福能够通过人们对自己的主观评价得到测量。这种主观评价建立在他们感觉的基础上,或是通过对比任何数目的、可观察的、反映在他们幸福上的特征得出。在某些方面,幸福可能最适于主观评价,因为它与幸福和生活满意度这些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个体的幸福能够通过测量人们对他们的生活或生活的某些方面的幸福感或满意度来得到。[3]

在选取评估生活质量的指标中有以下具体要求。指标必须有明确的实践目的。指标应该帮助公共政策制定者发展和评估总体所有层面的计划。指标应该建立在时间序列的基础上以允许定期检查和控制。指标应该建立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指标应该是可信、有效和灵敏的。指标应该作为单独的数据报告,但也能被分解为不同部分。总体的领域应包含全部的生活经历。每个领域必须包含生活质量结构的基本但又不同的方面。

三、生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一)衡量生活质量指标的选取

衡量生活质量的指标内容丰富,必须选取对人类幸福紧密相关的指标。比如物质福利、健康、教育、公共安全、政治发言权和生态环境。

1.生活质量的物质福利指标及评价。增进物质福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增进物质福利,二者相辅相成。生活质量是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对生活的更高追求,人们只有在物质需求满足的基础上才能追求更多精神需求,只有在物质满足的基础上才会转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经济发展是指由于科技、社会进步而造成的国家经济质的改变和结构的调整,主要的衡量指标是人均GDP和人均GNP的增长状况,他们反映的是国家经济生产力的提升情况以及国民享受的物质福利。

2.生活质量的健康指标及评价。健康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世界卫生组织在其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良好的总称。”也即健康是身体的、精神的和社会的三位一体的全面健康。因此健康是一个既影响寿命长短又影响生活质量的基本因素。对健康的评估需要可靠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作为衡量结果。不同年龄阶段和性别的死亡率度量了人们面临的死亡风险,也被用来计算一个人的预期寿命。健康状况指标包括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

3.生活质量的教育指标及评价。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和提高全体居民的生活质量,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及其现实满足程度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出发点。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体现,是社会发展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和最高原则。人类已经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将由学习来决定生活质量的新世纪。所以必须详细地制定衡量教育的各项具体指标,比如系统性地列入被调查者及其父母学习经历的详细信息。由于童年时期所受到的教育对一个人未来发展影响深远,所以有必要调查和衡量一个人童年时期的教育。教育指标一般选取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百分比、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综合入学率等。

4.生活质量的公共安全指标及评价。公共安全的定义要求公共安全指标考虑到公共性,即对群众生活造成影响,指标反映的是生活中所受安全损害风险的内容。公共安全指标设置了五个方面的二级指标: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社会治安和食品安全。生产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选取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社会治安选取立案数和构成比例;食品安全选取立案数和结案数。

5.生活质量的政治发言权指标及评价。国家政治体制的特征和性质决定了政治发言权。法律保障了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也保障了普通法规规定的权利,它们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法律体系会影响一个国家的投资环境,从而对市场运转、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造成影响。因此,必须制定合理的指标来衡量一个国家公民参与政治的自由度,例如国家公务投票比率[2]。

6.生活质量的生态环境指标及评价。环境是构建和谐生活的基础,也是生活质量的基本内核之一。缺乏一个良好而平衡的生态环境,和谐社会与生活质量也就失去了基本的意义。所以保持和提升人民的环境质量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步骤和必然追求。生态环境条件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使用一些环境指标来监测人们的生活状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空气和水污染的指标。

(二)生活质量体系构建的意义和价值

1.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经济增长和社会道德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新审视。当代西方社会,已经产生了关于良好个人行为的道德假设,以形成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增长。1904年,马克斯·韦伯指出:一种内在的道德取向的伦理,正是通过伦理道德的个人行为,对促进资本主义的经济增长起到了个重要作用[5]。经济增长不仅依赖于道德动力,它也可以促进社会更加开放、宽容和民主,反过来推进道德的进化[6]。所以,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可以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

2.生活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更加关注个人的幸福。传统的指标一般关注的是经济增长,很少对个人幸福感有所评价。一般来说,有以下五个方面因素决定个人的幸福感:个性因素,如自尊、自控、乐观、外向和精神健康;社会人口因素,如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和教育;经济因素,如个人及总体收入、失业和通货膨胀;情形性因素,如具体就业和工作条件、工作单位的压力、与同事亲戚朋友的人际关系、与婚姻伙伴的关系以及生活条件和健康状况;体制性因素,如政治权力的分散程度和公民的直接参与政治权利[7]。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在生活质量体系里有所体现,从而更加科学合理的反映个人幸福。

3.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对中国改革政策和社会发展战略的具体实施具有监督作用。从该指标体系各项具体指标中可以看出人们的需求满足程度,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相对照,衡量社会发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生活质量指标体系可以帮助国家和政府掌握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实地发现偏低的指标,相应地调整社会政策,以在预期时段内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发挥监督作用。同时,它还可以间接地对各项改革政策经行检验,避免它们脱离促进社会发展的正确轨道[1]。

4.科学的生活质量指标体系让我们认识了真实财富的含义,并更具可持续性发展。真实的生活意味着符合一个人的价值观、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共同价值观。真实财富表示我们生活核心价值观的真实福利状况[8]。生活质量体系可以更好地反映福利的变化,并努力使得个人的价值观与社区乃至社会的价值观融合在一起,这样一种将集体精神和共同责任为出发点,可以确保生活质量的各种福利,无论对当代还是后代,都是欣欣向荣和充满活力的。

参考文献:

[1] 周长城.生活质量的指标构建及其现状评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25-147.

[2]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阿玛蒂亚·森,让—保罗·菲图西.对我们生活的误测[M].阮江平,王海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45-120.

[3] 马克·拉普勒.生活质量研究导论[M].周长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41-107.

[4] 阿玛蒂亚·森,玛莎·努斯鲍姆.生活质量[M].龚群,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36.

[5] 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苏国勋,谭方明,赵立玮,秦明瑞,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5.

[6] 本杰明·M.弗里德曼.经济增长的道德意义[M].李天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15.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5

关键词:“女儿式”服务护理模式脑卒中恢复期生活质量

脑卒中由于其高发病率(217/10万)及高致残率(3/4),一直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1]。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时间长,而且生活质量差,因此,改善脑卒中患者症状,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是关键问题。

“女儿式”服务是我院的服务品牌和无形资产, 在患者心目中有较高的信誉与口碑! 其宗旨就是强调在服务中把病人当作一个有情感的整体, 根据病人的需求提供“三首”、“三优”、“三熟知”、“为病人多说一句话”因人而异、因病而异的个性化护理,从而更好的延伸女儿式服务的内涵,追求最高境界的亲情式、人文化的优质服务。[2]本研究探讨实施“女儿式”服务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 年4 月~2013年6月符合科研条件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临床诊断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测量和评价表均采用问卷形式调查,由研究人亲自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

1.2.1 生活质量记分表(QOL)

包括3个领域(生活领域、心理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共11个项目,各项目及最后总分评定分采用5级评分法,患者在出院时的生活质量总积分为:46-55分表示生活质量良好;36-45分表示生活质量较好;26-35分表示生活质量一般;16-25分表示生活质量为差;小于15分表示生活质量极差。总积分计算按正向记,即得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相反,得分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1.2.2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

此表为我院护理部制定,其内容包括入院宣教、护士操作技术水平、特殊治疗护理注意事项讲解、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护士工作态度、能否经常巡视病房、对困难的解决方法、对护理工作的总体评价8 项指标,共20个问题,每一个问题答案采用5等级评分法,分为满意、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和不满意5 个等级,总分为100分。

1.2.3 Bathel指数评分标准

Bathel指数评分标准可以确定病人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的独立程度,评分标准分为4个等级,即:100分为生活完全自理;61-99分:轻度功能障碍;41-60分:中度功能障碍;≤40分:重度功能障碍。

1.3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 检验,P

2.结果

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骨质疏松;生活质量;情绪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老龄化的发展,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及护理已成为临床上一项重要的工作[1]。为此,本文特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的影响,具体内容见下文。

1基线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2年3月至2015年9月收治的110例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患者55例。

对照组:年龄跨度为60~85岁,平均年龄(70.25±0.26)岁,男女比例为30:25。

观察组:年龄跨度为61~86岁,平均年龄(70.32±0.29)岁,男女比例为31:24。

观察组和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对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护理及用药指导。

观察组护理方法: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

①干预方法:骨质疏松患者的年龄较大,患者对治疗具有惧怕及忧虑等心理,主要担心治疗后的基本生活能力的恢复及治疗费用。此时,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采用刺激性暴露疗法,对患者进行心理暗示,消除患者的心理负担。

②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自制健康宣传手册,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时的注意事项、营养搭配等方面的指导知识;护理人员应告知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分析现状,鼓励患者,进一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通过讲课、病案分析等方式,使患者意识到消除焦虑及抑郁情绪对康复的影响,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③家庭支持:由于患者迫切想知道治疗效果,加上自身抵抗力较大,易导致患者情绪上的变化。此时,护理人员可与患者家庭进行沟通,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体贴及关心,及时提供情感支持及心理支持,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

1.4统计学处理

两组骨质疏松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情况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生活质量、护理前后的焦虑及抑郁值采用t检验,当P

2结果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

具体见表1: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2.34±3.52)分,对照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8.54±2.43)分。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3讨论

骨质疏松是老年人中非常常见的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疼痛、呼吸功能下降等,易引起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给患者的家庭造成沉重的心理及经济负担[2]。

心理干预主要是指按事先设计的干预方法而从事的一系列护理活动,主要以临床判断能力及丰富的医学知识为基础,通过帮助患者处理迫在眉睫的问题,恢复患者的心理平衡,使患者安全度过危机[3]。有研究表明,通过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使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钙丢失的速度减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是指持续性精神紧张或发作性惊恐状态,抑郁是指情绪低落、兴趣缺乏等心理障碍。由于骨质疏松患者的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用较高,加上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不了解,易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紊乱。针对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及时的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而心理护理干预的目的就是运用医护人员的知识、技术能力,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心理防御机制。通过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家庭支持等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性,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4]。

综上情况可知,观察组骨质疏松患者的焦虑、抑郁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总而言之,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靳青,余兴艳,张延晖等.护理干预对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术后再骨折的影响[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11):1029-1031.

[2]张东,吴威,金锐等.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改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生活质量问卷评分调查[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3,11(3):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