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1
Abstract:Chinese classic garden has its own artistic charm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mong the world’s three gardening systems. These gardens have been the ideal places for leaving, resting and enjoying purpose. The rockery, brook, hall and planting all embody the spirit, emotion and aesthetic taste of those scholars. Why all tourist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are so intoxicated in the ancient gardens all day lo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charm that beyond time and the first step is to study the unique space structure of Chinese classic garden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unique space artistic value of Chinese classic gardens by analyzing the space layout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pace;layout;characteristic;classic garde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3)08-0102-02
1 前言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说:“建筑和园林的艺术处理,是处理空间的艺术。[1]”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差异则首当其冲地表现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2 富于韵律的诗性空间布局
诗性语言的最大特征,是具有明显的节奏和韵律,并在时间序列中呈现出整体和谐之美。陈从周先生说:“造园一名构园,重在构字,含义至深。深在思致,妙在情趣,非仅土木绿化之事。”这句话说明,“宛自天开”的园林,是精心构筑的。园林的整体韵律,表现在结构布局、景与景的关系之中。明代造园专家计成的著作《园冶·兴造论》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就是说造园要在整体规划,应该依据自然的地形,“随基势之高下”全盘考虑。在作规划的时候,还要关注园外周边的远近景色,设计时需要做到“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在施工的时候“凡立园圃,定厅堂为主。”须多留空地,以便排布,先筑馆舍,再建亭台。布局并没有一定之规,但是安排要得当,园中建筑有主、有次、有显、有瘾。除了建筑,还要“栽培得当”。理水、叠山,要考虑池塘倒影、壮观乔山。
中国古典园林布局看似各不相同,但是共同的特征是讲究“曲”和“隐”,在“曲”和“隐”中蕴含了诗的韵律。诗有节奏,园林的空间节奏在漏窗、曲廊的移步换景中体现,诗的韵律以亭台楼阁、石山、花木的错落、水天的虚灵交织而成。
3 古典园林的平面布局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讲究主要由四种空间结构交织在一起。
3.1理性的、曲线空间序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看似于曲折中随意安排,其实无论是大园、还是小园的空间结构,都是经过精心营造、规划的。用路径的曲线把各个景点联系起来,在游览路径上设置湖、山、亭、阁。从图一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拙政园规划严整的三个部分,但是在游览中,人们是沿着曲径幽廊于不经意间到达每一个景点的。
实际上,这种沿曲折的线性布局所展开的园林空间序列是中国古典园林诗性空间的基础。
这种线性的空间结构,通过对游园路线的整体规划,把园林整体分割为数个既独立、又相联的景点。在空间序列中安排了一个个园中园。每一个园中园都通过各种“隔”的手段,与其它景色分离。而这些用来“隔”景的粉墙、假山、曲廊,均自有特色,如新的乐章开始之前的序曲。这种线性的空间布局,使园林的空间景色,在时间上有秩序、有节奏地呈现于人们面前。这是园林空间的主结构。(见图1)
3.2 空间的曲面结构
中国传统宫殿、寺庙、住宅都强调中轴线布局,以显示秩序和伦理。而中国园林空间结构上,特别强调“曲”。曲折的空间结构,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导结构,不仅体现为路径的曲,还表现为空间存在的各种曲线和曲面。计成在《园冶》的许多处,都提到“曲”。这“曲”表现在园林设计的许多方面。如“围墙隐约于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插柳沿堤,栽梅绕屋”说的是“曲”。“园林为山林最胜,有高有凹,有曲有深, 有峻有悬”,也是“曲”。园中廊,“蹑山腰,落水面,任高低曲折,自然断续蜿蜒,园林中不可少斯一段境界。”(见图2)
园林布局的“曲”,平面表现为路径、小桥的迂回曲折,湖岸的曲折蜿蜒;在立面空间上,最典型的体现是波浪形的粉墙、曲廊、高翘的飞檐、堆山与奇石参差。就连厅堂之内,也要“深奥曲折,通达前后,全在斯半间中,生出幻境也。”还有扶疏的花木,无一处不曲。计成说,“凡立园林,必当如是。”从《园冶》中,我们看到,“曲”的空间布局与结构,可以表现丰富的空间轮廓,深幽的空间层次;在曲折的行进路线中,移步异景,扩大了有限的空间,并在时间的延续中丰富了视觉感受。
刘熙载在《词概》中推崇曲折的好处时说:“一转一深,一转一妙,此骚人三味,自声家得之,便自超出常境”。园林的自然情趣与曲径通幽的意境,尽在“曲”中得到表达。如果说,笔直的道路可以使人快速抵达目的地,犹如简单明确的白话。那么,园林曲折的空间语言,蕴无限于有限之中,便有了一种朦胧诗意,令人愉悦、耐人寻味。图3 是拙政园中廊桥小飞虹的景色,池岸、廊桥、亭子的飞檐,无一处不曲。
3.3 具有拓扑关系的复杂的空间建筑布局
在有较大水面的园中园里,围绕水面的建筑,大都呈现出一种富于变化,又具有同构关系的布局。这种布局表现为,在曲折水面周围的厅堂、轩、榭等建筑物的轴线互不平行、垂直,都略加扭转。但是,当在平面图上,画出所有建筑的轴线延长线时,会发现,这些建筑的轴线都指向水面的中心区域(不在一个点上)。这种在变换条件下保存不变的关系,就是一种拓扑的关系。水面周边的建筑,还具有其它形式的拓扑关系[2]。
通过平面图,我们可以看到在曲折水面周围的各式建筑,排列疏密得当。这种空间布局之处,一般都是园林中的主题景点或重要景点,是全园的部分。在这类园中园中,绕湖而行,道路蜿蜒,或登楼,或临榭,举目看去,处处葱茏树木掩映亭阁,水面倒影参差。这种看似自然,实则有序的空间结构,造成视觉上的多样化,丰富化。这种拓扑关系的空间布局,也是一种曲折。见图1,拙政园中区的平面图。
3.4虚实结合的空间结构
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中,还十分讲究虚与实的结合。清代文学家沈复在其作品《浮生六记》中,谈到园林虚实关系。“虚中有实者,或山穷水尽处,一折而豁然开朗;或轩阁设厨处,一开而可通别院。实中有虚者,开门于不通之院,映以石竹,如有实物无也;设矮栏于墙头,如上有月台,而实虚也。”[3] 在园林的空间秩序中,虚实相间,峰回路转,别有情趣,引人遐想。只有在诗的语言中,“虚”才有无限的魅力。如“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魅力,在于“虚”的旷远阔大。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水景占有重要的地位。园林的主要景区、重要的建筑都依水边而建,建筑是实的,山与石也是实的,而大片的、静谧的水面上,是开阔的、虚无的空间,拉开了实景之间的距离。使人既可以近观,又可以远望。“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收四时之烂漫”,是虚实结合而得的景色。(见图4)
4 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是看似无序,实则有序、富于多样节奏与韵律、虚实结合、充满流动的曲线、而又达到高度和谐的空间结构。就像诗的韵律,有规律而富于变化。这种变化又是在人的不经意中感受到的。这种空间的秩序,使人在游园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审美期待,不断获得新的满足。当代著名英国艺术理论家贡布里希在他的著作《秩序学》中引用了一句话:“美的线条——波纹线——给人的最终来源于人的探索心理和人的眼睛。”他还说,“多样悦人。”总之,中国古典园林精致的、富于韵律的、多样的诗性空间结构,本身就令人愉悦。
参考文献:
[1]美学散步.宗白华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P 54.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2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园林在发展与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自然状况出发,可将其划分为原始状况与农业生产状况,中国园林建设启示来源于大自然,是一种对自然敬意的艺术作品,然而相比西方园林建设,西方园林建设在于对农业生产状况的模仿,这种建设方式也使得中国古典园林区分于西方园林。在园林建设中具备各式优美景色,在中国也被称之为“山水”,或是山水文化,这种山与水相互交融与融合的状态就是一种自然文化的体现。园林文化中的园林艺术,是物质与精神文化的双重体现,在文化特定的含义中,蕴涵着一定的文化精神与古典审美风格,这种方式的呈现是时代文化留给人类的瑰宝。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是传统文化沉积下的艺术精华,也是一种特定的荟萃文化,在赏析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时,往往汇集人们对于生活、对于自然、对于生存的情感体验,“寓情于景,情境交融”是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一种重要的欣赏方式,从不同的欣赏角度来讲,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具备着不同的艺术形式,王国维有句诗“以其景雨皆情语”,体现的是古典园林中展现的是人们的情感寄托。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分析
(一)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再现
影视作品是在一定拍摄的物质中,利用伴音与画面呈现出影视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影视作品不是电影剧本或脚本,而是指拍摄完成的影片,通过对显示的画面来表达一定的寓意。[2]很多影视作品中都具备一定的古典园林风景,或是在园林中拍摄,或是借用园林为背景,进行气氛和氛围的烘托。通常影视作品中对于园林的拍摄,包括筑山、叠石、理水,筑山、叠石、理水也是古典园林文化元素的体现,古典园林中一山一石,构成整体园林秀丽的风景线,在古典园林中山水作为园林的主脉,在园林文化再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影《西厢记》中曾出现这样一幕,红娘帮助崔莺莺为书生张生送信,红娘在园林中穿梭,最终将信交到张生手中。《西厢记》主要讲述了冲破封建礼教的禁锢而私下结合的故事,整个故事以江南为背景,在影视中经常显现出古典园林场景,古典园林场景的展现,一方面展现江南女子的温婉端庄,一方面渲染故事氛围。“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也是对崔莺莺与张生爱情的体现。《西厢记》中古典园林的山水柔美,筑山的因地制宜,使得整个园林尽显清雅与高贵。古典园林中的叠石,与水景相互融合,从《西厢记》的古典园林场景中可以看出,园林中采用集中理水的手法,水面倒映着叠山,随着微风的摇曳,使得水体中呈现出水波荡漾的景象,引发人们无限的想象。但是《西厢记》中古典园林全局较小,这一点也烘托出崔莺莺等江南女子的风貌,《西厢记》古典园林呈现出整齐而不呆板的状况,从叠石的状态、筑山的壮丽、理水的有序都体现出整体园林的简约、淡雅,将园林风景有隐有显地彰显出来,这种园林建设使得古典园林别具风格,更加引人入胜。
(二)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文化元素构建
在影视作品以古典园林为背景的题材还有《》,提起这部影视作品不得不肃然起敬,心中悲愤也油然而生,清代末期社会矛盾与日俱增,社会难以跟随世界发展方向而进步,致使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影视作品中展现了圆明园园林的秀丽风景,圆明园被烧之前,其整体的富丽堂皇是任何一座园林所无法比拟的,圆明园规模宏伟,在修建过程之中融合了多种园林风格,之所以圆明园被称之为“万园之园”,主要因为圆明园是清代皇家御院,整体建设面积为5200亩,在元圆明园建设构成中,主要以水为主题,并先后在圆明园附近构建九个小岛,这种小岛在当时也被称之为九州之相,园内各式风景相辉映,园中不乏具备楼阁、庙宇、廊庑、轩榭等建筑,其建筑之间引用多处园林建设风格,园中各式千姿百态风景之间相互组合,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园林整体的丰富多彩。[3]在圆明园中整体展现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景色宜人也曾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在影视作品《》中,将圆明园整体美感尽显出来,这种艺术特征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体现,例如圆明园中的安佑宫鸿慈永祜,这一建筑给人以庄严之感,体态庞大金碧辉煌,尤其当旭日东升之时,袅袅青烟升起,园林中薄雾将园林包围,使得建筑自身若隐若现,仿佛身处仙境之中,这种建筑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古典园林建筑。圆明园中最大的建筑特色为海晏堂的正门向西阶前,设定了十二只兽面,这些兽面建筑为铜像,这些铜像为十二生肖,从文化艺术赏析角度,这些文化具有重大的艺术价值。[4]在圆明园被烧毁时,这些建筑都无一幸存,至今连兽面铜像还未全部回归祖国,圆明园作为我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其中也蕴涵着众多园林文化,圆明园自身具备一定的经济价值,但是其自身蕴藏的文化艺术价值是无法用金钱来估量的。
三、影视作品中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园林中蕴涵的文化与影视作品中所展现的情感体现共同构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特征,在古典园林中其风景展现体现出古典园林中的意境美。在影视作品《红楼梦》中,展现的园林艺术,堪称园林经典。在《红楼梦》中古典园林尽收眼底,将园林的整体布局彰显出井然有序之状,园林布局曲折幽深,在人们欣赏园林美景之时,其意境之中所展现的风格特征也使得人们与园林景观合二为一,在《红楼梦》园林运用中不乏具备自然风景,还包含岛屿、礁石等人工风景,整体园林建设以北方建设风格为主,通过置石法等方式使得园林景观更加的与自然风景之间相呼应。[5]《红楼梦》中曾云“或如鬼怪,或如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成斑,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道”,将人工山石描写得活灵活现,在人工雕琢后,使得山石更加具备动态。园林的意境之美还体现在高檐翘脊之上,这种风格多为古典园林建筑风格,运用相似建筑来构造园林形态之美,所谓的高檐翘脊,顾名思义是指园林建筑中翘正脊、宽檐廊等高建筑,这些高建筑在园林风景的衬托之下,彰显出另一番秀丽风采。[6]在古典园林中窗楣、月梁、女墙等都为建筑的重要题材,在细节中将园林的艺术特征彰显出来,尽显古典园林意境之美感,尤其是在大观园之中“青溪泻玉,石磴穿云”,与“水声潺潺,出于石洞”相结合,共同构成园林的山水之美,使人流连忘返,引人入胜。《红楼梦》中所展现的古典园林,凸显了园林的优雅之情,其中所代表的文化体征,也是为其文化内涵增添姿彩,使人们置身于园林之中,既可陶冶情操,又可与园林文化与其情感内涵达成共鸣,使人们受到精神上的洗礼,尽显中国园林文化的魅力。
四、结语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3
关键词:中西古典园林;艺术;简述
引言
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花草树木,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而所谓园林艺术,是指在园林中运用典型形象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作者的审美情趣和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门类。不同的园林艺术特征需要通过不同的园林形态来予以表现。在世界园林艺术的发展史上,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和西方古典园林艺术以其分别具有的鲜明艺术特征而著称于世。
中西方园林艺术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而形成了两大不同的类型。人们习惯于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审美追求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以及植物、建筑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中国园林是中国建筑中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种类型,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珍品。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非常突出的审美特征,是一种蕴含着非常丰富和谐而又具有自然韵致的景观体系。中国古典园林还被赋予了深致的精神内涵,中国文化中的人格精神、哲学思想、宇宙观念等等都可以通过园林这个艺术方式而予以表现。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自从文人参与园林设计以来,追求诗的涵义和画的构图就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征。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著名诗人都曾自己经营园林。历代诗词歌赋中咏唱园林景物的佳句多不胜数。画家造园者更多,特别是明清时期,名园几乎全由画家布局;清朝许多皇家园林都由画师设计。园林的品题多采自著名的诗作,因而增加了它们的内涵力量;依画本设计布局使得园林的空间构图既富有自然趣味,也符合形式美的法度。
注重审美经验,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审美主体的能动性是造园艺术家的不懈追求。园林毕竟是人造的景物,不可能将自然美完全逼真地再现出来,其中的诗情画意,多半是人的审美经验的发挥,即所谓借景生情,情景交融。观赏者的文化素养越高,对园林美的领会越深。东晋简文帝入华林园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见《世说新语》);明计成《园冶》论假山说:“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都是强调在园林审美活动中主客观的密切关系。为达到调动审美主体能动性的目的,造园艺术家往往特别注重利用两种手法:一是叠山理水。因为假山曲水比较容易模仿自然,形成绘画效果;二是景物命名。通过匾、联、碑、碣、摩崖石刻,直接点明主题。两者都能较有力地引起联想,构成内在形象。
创造无穷的空间效果是园林艺术设计特别注意要达到的目标。在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中,私家园林面积都不大,而皇家宫苑又是私家园林的集锦。要表现出诗情画意的美学内涵需要某种连续委婉的曲线流动。为达此目的,必须运用曲折、断续、对比、烘托、遮挡、透漏、疏密、虚实等手法,取得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无穷效果。像清朝学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所说的那样,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要达到“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的境界,造成无穷空间的意象。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性的空间艺术,为了达到突破视觉局限,与天地融通的要求,造园的过程中还非常强调借景。借景包含借入与屏出两个相反相成的部分。《园冶》指出:“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种种手法。中国园林运用借景手法创造了许多著名的美的画面,如江苏无锡寄畅园借景锡山宝塔;北京颐和园画中游、鱼藻轩借景玉泉山和西山;河北承德避暑山庄锤峰落照借景磬锤峰等,都是这方面最成功的例子。
二、西方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西方园林艺术与中国园林艺术迥然不同。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完全排斥自然,力求体现出严谨的理性,一丝不苟地按照纯粹的几何结构和数学关系发展。“强迫自然接受匀称的法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基本信条,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西方园林的艺术特色突出体现在园林的布局构造上。体积巨大的建筑物是园林的统率,总是矗立于园林中十分突出的中轴线起点之上。园林以此建筑物为基准,构成整座园林的主轴。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在园林的主轴线上,伸出几条副轴,布置宽阔的林荫道、花坛、河渠、水池、喷泉、雕塑等。在园林中开辟笔直的道路,在道路的纵横交叉点上形成小广场,呈点状分布水池、喷泉、雕塑或小建筑物。整个布局,体现严格的几何图案。园林花木,严格剪裁成锥体、球体、圆柱体形状,草坪,花圃则勾划成菱形、矩形和圆形等。总之,一丝不苟地按几何图形剪裁,绝不允许自然生长形状。水面被限制在整整齐齐的石砌池子里,其池子也往往砌成圆形、方形、长方形或椭圆形,池中总是布置人物雕塑和喷泉,追求整体对称性和一览无余。
欧洲美学思想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说:“美要靠体积和安排”,他的这种美学时空观念在西方造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西方园林中的建筑、水池、草坪和花园,无一不讲究整一性,一览而尽,以几何性的组合而达到数的和谐。追求形似与写实。被恩格斯称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人的达·芬奇认为,艺术的真谛和全部价值,就在于将自然真实地表现出来,事物的美应“完全建立在个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因此西方园林艺术在每个细节上都追求形似,以写实的风格再现一切。
在园林布局上,黑格尔曾说:“最彻底地运用建筑原则于园林艺术的是法国的园子,它们照例接近高大的宫殿,树木是栽成有规律的行列,形成林荫大道,修剪得很整齐,围墙也是用修剪整齐的篱笆造成的。这样就把大自然改造成为一座露天的广厦”。西方古典园林无论在情趣上还是构图上和古典建筑所遵循的都是同一个原则。园林设计把建筑设计的手法、原则从室内搬到室外,两者除组合要素不同外,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综上所述,西方园林艺术提出“完整、和谐、鲜明”三要素,追求严谨的理性。欧洲人自古以来的思维习惯就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喜欢用明确的方式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清晰的认识。这种思维习惯表现在审美上就是对称、均衡和秩序,而对称、均衡和秩序是可以用简单的数和几何关系来确定的。“决定美和典雅的是比例,必须用数学的方法把它制订成永恒的、稳定的规则”,是西方造园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
三、中西方古典园林审美特征差异的根源
中西方园林在起源上有着根本不同的用途,又因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导致了二者在发展过程中审美特征的不同发展趋向。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所谓“苑囿”,就是“筑垣以设境界而于其中饲养禽兽”的场所,供人类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在“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山林川泽等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君子比德”、“人化自然”的哲理更直接地导致了人们对山水的尊重,因此要求园林以自然为审美对象,从而明确了园林的风景式发展方向,形成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整体布局。它还常与诗、画等相结合,楹联碑刻、雕梁画栋,给人以情景交融、遐想无穷之趣。中国园林的特点是将山、水、植物、建筑用绘画的法则进行设计布局,给人以含蓄典雅的艺术感染力,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自然相处的关系。:
西方园林起源于“菜圃”或“药圃”。为了农事的便利,将一块长方形平地划成若干方格,将蔬菜、药草等整整齐齐地种植于这些格子形的畦里,并在此基础上植上灌木或绿篱,这就是西方园林的雏形。受古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人们本能地将人与自然区别开来,他们喜欢一些具体的事实,并将所见所闻的事物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这一思想逐步发展,形成了西方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的观念,从而导致了西方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要使人临驾于自然之上,体现在园林设计方面时就表现为以规则式为主体,用规则的几何形状表现人工的自然,中轴对称,整齐划一。花木、草坪、水池、道路、雕塑、喷泉等构景要素按建筑的法则来设计安排,显示出园林整体的人工图案美,从而表现出人对自然的奴役和改造的关系,其特点是气势磅礴、色彩绚丽、图案精美、空间开朗,给人以宏伟华丽的艺术感。
正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在思想方式上的差异,造成了中西古典园林艺术在审美特征上的不同,使中西的古典园林艺术交相辉映,称为世界园林艺术史上的宝贵财富。
参考文献:
[1](明)计成原著.园冶注释.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年版.
[2](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翳然林水——栖心中国园林之境.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4]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葛雷,齐彦芬.西方文化概论.中国文化书院,1987年版.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现代园林;设计手法;应用
Abstract: Chinese garden development so far, showing 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all flowers bloom together. The good situation, gardening practices also emerge in an endless stream, classical, modern, innovative, have everything that one expects to find. Whi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how to apply it to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has been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 of academic deb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cal garden, summarizes the design method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put forward the methods and measures of the garden to 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o help provide a theoretical and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3
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与现代园林特点
1.1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从不同角度看,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一般有两种分类法:按拥有者身份与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进行分类。本文采用第一种分类方法。
1.1.1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
1.1.2私家园林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私家园林的另一个特点是园林的游赏功能与居住功能的密切结合,即所谓“游”和“居”的统一。
1.2现代园林的特点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东西方园林的区别也在逐渐缩小。和古典园林比较而言,现代园林有以下两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现代园林是为大众服务的。古典园林一般都是供少数人使用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拥有雄厚资金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园林。而现代园林服务的是人民大众,充分考虑大众的需求,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
第二,现代园林是城市建筑、城市设施与园林艺术的和谐统一。古典园林都是私家园林,不允许外人参与其中,都会用高耸的围墙将其与外界隔起来。这导致与周边的环境没有任何联系,是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园林。而现代园林理论要求园林去关注整个城市的整体性,即在规划设计的城市生态环境中,科学地设置建筑、道路和城市设施。换一句话说,就是要用城市的建筑、城市道路、广场等城市设施,与城市绿地共同构筑一个整体性的城市大园林,实现“城市即园林,园林即城市”的构思。
2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发展到现代园林,历经3 000多年的历史演进才日臻完善,其中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化艺术、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念发展的全部精华,同时也累积了很多优秀的造园手法。
2.1师法自然
《园冶》相地篇:“园地惟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有悬,有平而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工之事”。中国古典园林崇尚师法自然,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最高境界。所以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艺术提练和加工,在有限的空间内叠山理水,因势利导而创造出“巧夺天工”的山水园林。
2.2因地制宜
《园冶》中提出“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可见在中国古典园林中要造园首先要选择合造的场地。怎样的场地才算合适呢?当然是要符合造园者的需求。相地合宜后就必然要根据场地的特点,随形就势,宜山则山,宜水则水,顺应场地的特点而建造。正如《园冶》所云:“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宜亭斯亭,宜榭斯榭,斯谓[精而合宜]者也”,“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
2.3诗情画意
中国古典园林的拥有者大部分是文人骚客,受中国山水诗画的影响,园林着重表现的是自然中的山水格局。在狭小的空间中表现恢宏的自然山水之势。奇山怪石、茂林幽泉等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素材,入画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因而所造之园都追求意境的表达,表达造园者的审美情趣、人生经历、思想抱负等。每一个景点、每一个角度都追求画面感和意境的表达,结合楹联和景点名称突出园林的内涵,以求达到方方胜景,区区殊致。
2.4小中见大
中国古典园林除皇家园林外,都以“小”和“雅”见长,在有限的空间中如何让空间变得丰富多彩,曲折幽深,造园者独具匠心,运用了各种手法,欲扬先抑、象征手法、借景等,不胜枚举。
3中国古典园林设计手法的应用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与现代社会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其创作理念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中国现代园林应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手法之精髓,结合时代要求,运用现代技术,再创中国园林之辉煌。
3.1细致勘察,精心分析
场地是纠集自然和人文而成为承托自然和人文衍生变化的平台。而园林设计的目标就是在于对场地中实质环境与文化内涵的整体设计。任何一个场地都有其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精神内涵,园林作品作为载体就要展示其特征和内涵,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好场地所蕴含的特征和精神,才能因地制宜,创造出赏心悦目的作品。
任何一个好的设计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闭门造车不可能做出好的设计,只有正确了解、分析并利用好场地特征,因地制宜,才能创作出风格独特的园林,亦即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师追求的园林个性和场地特征,而不是照搬照抄,景点堆积的“产业化”园林景观,同时也节省了大量改造地形地貌的人力物力,体现节约型园林的原则和理念。即所谓“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3.2节能环保,生态自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业化的程度越来越高,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城市绿地作为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途径之一,应尽可能地利用有限的空间营造出“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注重模仿自然的山水,以“咫尺”塑造“自然”,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可借鉴其模仿自然的方法,在绿地中模仿自然森林中植物的组合模式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让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城市在森林中发展。实践证明,这种复层式的植物群落,不仅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也节约了后期的养护成本。
中国现在面临着水资源的紧缺,笔者在以往的设计中也尝试模仿自然,减缓地表径流,收集部分雨水,以期达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通过反复多次的实践,有了一些小的收获。如在设计邵阳市红旗河生态走廊时,便将这些成果付诸运用,一改以往硬质的河岸设计,以自然的植物河岸为主,减缓地表径流,并截流部分雨水渗入地下,以保持地下水源不缺失,同时形成淹没区,错开洪峰的时间,达到防洪防汛的要求。
3.3挖掘文脉,寓情于景
写文章讲究“意在笔先”,园林设计也不例外,需要一个好的立意和内涵,就如古典园林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现代园林中根据场地内在的精神特征,巧妙地以具体的形象表达出来,或以平面构图突出主题,或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或用小品雕塑宣扬主题,都是对场地文脉的表达。如长沙烈士公园以高耸的烈士纪念碑宣扬纪念的主题,深圳的世界之窗以世界各地的建筑与雕塑融入场地,长沙的岳麓公园以枫香入画,这些都是对场地内在的精神的具象表达。所以一个成功的园林设计,就必须挖掘场地的地域文脉,将其融入景观之中。笔者在韶山南环线景观设计中以《回韶山》这首诗为立意,将诗句所描绘的意境融入南环线两侧景观之中,为人们创造了美丽的风景,让人们产生美好的联想。
3.4巧于因借,拓展外延
中国古典园林尽管建造在封闭的空间中,但并不局限于园址边界的限定,而是以场地的视觉边界为设计范围,通过巧妙的借景手法来形成完整统一的园林景观。现代园林追求大地景观规划,将园林的规划建设放到城市的范围内去考虑,园林即城市,城市即园林。它强调城市人居环境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以满足人们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室内外空间相互交融,以提供休闲、交流、运动、活动等工作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满足人们对建筑等硬质景观与山石、水体和植物共同构筑的环境美、自然美的需求,创造集生态功能、艺术功能和使用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大园林。
4结束语
中国古典园林是山水、植物、建筑、诗画、雕塑等多种艺术配置的综合体。园林意境产生于园景空间的整体艺术效果,给予游览者以情意方面的信息,唤起人们对以往经历的记忆联想和审美感受,产生“物外情”、“景外意”。在遵循上述意境营造的基础上,在现代园林设计时,巧妙地运用古典园林的各种造园手法,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有机的组织各个景点,使它们既服从于整体布局,又各具姿态,既协调统一,又独具魅力,从而形成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5
关键词:传统;文化;园林
Abstract: the modern city landscape is not only the recreation place of entertainment, but also embodies the features of city spir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city tourist attractions, how thoroughly mining city special feature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reveal city elegant demeanour, let garden become the city a banner, window,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direction is the spirit and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re closely related.
Key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garden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从殷周时期的“囿”起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受到了来自博大的华夏传统文化多方面的影响。中国园林“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以“乘物以游心”的方式,追求一种“天人合一”的意境。它将建筑、山水、诗歌、绘画、雕刻等多种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以其悠远的意境,使人的心灵与自然相忘相化。它融合了时间空间因素,让人在“咫尺之内,觉万里之遥”。这种独特的创作风格,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园林的影响
园林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它的内容和形式跟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以及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艺术的发达程度有关,园林又具有独特的民族性,世界各个民族都有具有独特风格的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颇深的中国古典园林,其独特个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构图精巧、小中见大。中国传统园林讲究“因势利导”“宜山则山,宜水则水”“小中见大”,讲究利用对景、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营造景观的层次感,实现空间的拓展要求,如北京圆明园用地广阔但不显空乏;北海静心斋用地扁阔却不显短浅,皆因构图精巧所致。这些构图艺术原理和造园手法对现代园林的设计和建造皆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2.追求意境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具有深刻意境和内涵的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追求“意境”成为中国园林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园林意境是文化素养的流露,也是情意的表达,中国古典园林致力于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的创造,这给中国现代园林的创造灵感提供了不竭源泉。
3.景观元素的细节把握。传统园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包括植物、动物、图腾、典故等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如古典园林中常用的蝙蝠纹样就代表“福气”的意思,而“牡丹海棠”则寓意“富贵满堂”,这些富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元素如果能有机的组合到现代园林设计中,无疑将给现代园林设计注入一剂清新的空气。
二、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时代的变化推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发展,这是园林发展的客观趋势,更是时代的要求。在中国建造园林不能简单的模仿,或是将各景点的精美元素拼凑、组装在一起。一成不变、生搬硬套的造园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新条件下的创作应该既适应时代的需要,又具有典型的传统风貌。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既不能依赖于抄袭国际风景园林大师的作品,也不能生搬硬套中国传统的园林形式,应深入研究西方风景园林和中国传统园林杰作中所蕴含的本质特征。遵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方法、合理借鉴西方的表现形式,取西方园林之长,补中国园林之短,从而将中国文化思想与西方现代观念完美融合,并把握好中西方古典园林设计的精髓。可以说,设计观念的国际一体化和设计手法的中国本土化,是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方向和捷径。中国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和卓越的园林文化遗产是现代风景园林师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合的自然文化理念和再现地域景观的手法,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借鉴,并融汇贯通于实践之中。就中国传统园林而言,有许多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值得现代风景园林师去继承和发扬。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其造园的思想精髓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理论基础。中国园林设计师应对中国传统园林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吸取她的造园精髓,同时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将其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继承和发扬极富现代意义的理念和手法。设计出的现代园林作品应富有地域性景观文化特征,使中国园林文化得到延续和发展。
三、人文思想对园林传统审美观的影响
1.通过园名、景名、楹联表现意境。我国园林中常通过园名、景名等表现园林主题,把文化、思想、情感都自然融合,达到审美需求。如“沧浪亭”之名取自《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达造园者苏舜钦当时被贬心情,园名因亭,亭名因水。园中沧浪亭内“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的诗句更是全园精华。文字在园中不是一种代号,而是起到点睛作用,表达人之情。景在这些文字的描述下上升到了情感境界。
2.赋植物以情,造景取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通常会把植物寓于人的精神。古人造园植木,善寓意造景,选用花木常与比拟、寓意联系在一起,如松的苍劲、竹的潇洒、海棠的娇艳、杨柳的多姿、蜡梅的傲雪、芍药的尊贵、牡丹的富华、莲荷的如意、兰草的典雅等。善于利用植物的形态和季相变化,表达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或形容某一意境,如“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表示坚贞不渝;“留得残荷听雨声”、“夜雨芭蕉”,表示宁静的气氛;海棠,为棠棣之华,象征兄弟和睦之意;枇杷则产生“树繁碧玉叶,柯叠黄金丸”;石榴花则“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宜多”。
3.借助文人和画家造园,融合诗情画意。中国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请文人和画家参与,在建造园林时,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人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彩。
中国现代园林是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由于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又会糅合一些时代的元素,园林人既要积极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扬民族特色,又要利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与国际接轨,以传统文化作为精髓,从形式上寻求升华,使渗透了活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传统文化的介入对现代设计文化具有推动作用,这或许就是传统文化对现代园林设计的最大意义了。
参考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金鸣娟.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中国农大出版社,2006.
[3]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7.
古典园林的特征范文6
【关键词】园林建设;园林美化;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园林设计始终在追随西方近现代的风景园林模式和艺术风格,没有将西方的现代化的园林内涵与中国的社会文化相结合,与中国的本土实际相差甚远,造成园林发展差强人意的结果。事实证明,中国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离不开中华文明的土壤,不能照搬西方风景园林的现代模式,依靠我们自己的本土设计师,从传统的园林设计底蕴中挖掘出新鲜的素材,创作出既符合国际流行发展趋势,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现代风景园林作品,推动我国风景园林艺术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历程和历史地位
我国古典园林的建设历史悠久。早在商州时期古人就懂得依据自然景观进行造园活动,利用自然山水、草木建设人们活动的享乐场所。据文献记载,周文王时期开始出现了囿的建设。囿是中国古代园林建设的最初雏形,其内设有瑶池、高台,是帝王将臣的享乐之所。园林设计经历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形成基本的古代园林雏形。
园林艺术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推陈出新的过程。园林风格与样式的形成是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而成的,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几代人努力奋斗的结果。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和自然资源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传统园林从苑囿模式发展成为别具一格的人工山水园林类型,历经三千余年的历史演进才逐渐成熟,凝聚了中华民族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传统观念的全部精华,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
中国传统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仅对东方园林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西方近现代园林的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17世纪欧洲盛行的中国热引起了人们喜爱洛可可风格的思潮,18世纪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出现也是深受中国园林设计的浓厚影响,中国人在园林设计中秉承的“师法自然”理念,以及诗情画意的园林特色思想都在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得到了完整体现,对西方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建筑理念和特征
中华民族受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在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上都极力追求自然和谐为主,满足人类娱乐享受要求。设计中充分考虑山水景观、植物特色、亭台楼阁的依势而造,不去特意雕琢,最终建造出和谐、自然、宜人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对空间构造有着独特的设计理念,追求天地自然尽在园林之中的目标。
1. 由点及面,实现空间视觉效果的最大化。中国古典建筑中,园林设计师冲破建筑物尺寸、大小的限制,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段,通过各个景物之间的联合,让观赏者尽可能的感受到天地之意,延伸观赏者的感受意识,充分体会到自然山水之意。
2. 巧妙搭配景物,实现景观外延的空间效果。古代园林建筑设计中采用延伸风景自然性、连续性的手法,不拘泥于一院方庭,采用借景、引进的手段,实现视觉边界与自然景色效果的扩延。通过加强庭院景观与外界景观的呼应和联系,实现园林景观整体感觉的无限深化,加深人们的感受效果与视觉理念。
3. 景观多变,不拘泥一格。中国古代园林景观往往有着一步一景,动静结合的效果特征,步入园林都会让人有着虚虚实实、渐入佳境的观赏效果,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许多古典园林中都有园中园的设计,不同的景观地点设计不同的园林特征、形状特性,通过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局部空间交错、整体景观统一的布局,让人在有限的空间里看到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效果。
4.完善的景观体系。经过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古典园林设计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依据在园林景观中所起的不同效果进行分类,可分障景、借景、引景等,不同景观各司其职在整体景观中发挥着不同效用,从而构成完整的园林景观。此外,在景物变化、色彩、格调方面,古典景观园林也有着不寻常运用效果,各景区间透过渗透、穿插的艺术手法,实现景点的相互串联,保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三、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1.山水景观应用。传统园林的精确定位在于对自然山水的追求,以追寻自然景色,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最高设计目标,达到天人合一的景观境界。在传统设计中,园林景观对自然因素的取用非常精炼,擅长对静态与动态景观的对比设计,从而实现动静结合的立体空间布局。如小桥流水、荷池莲花、垂柳顽石等,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确提炼,在无形中创现别样的自然风貌。采用月影、花香、鸟语等古代文化情操的升华,进行浓缩、总结,最终实现“小桥流水、桃源仙境”的佳境美景。人造景观的设计与建造,体现了古典景观设计中人与自然的互生共处,是古典园林设计的主要设计手法。
2.自然风景应用。园林设计的根本在于自然设计,自然风景一直是古典园林进行创作的根本。设计者通过自身对自然风景的感受,提取自身感悟的精华,从而以微缩园林的方式进行表达,设计出经典的独具韵致的美景园林。自然界中的落日云霞、高山流水、万千气象都是园林景观的重要设计题材,在自然中它们以最原始、最深刻的姿态绽放出来,让我们可以充分观赏。园林设计者应亲历山水,用自身真诚的心态去感受自然、亲近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历中寻觅素材,设计出最贴近自然、触动人心的艺术创作。
3.意境应用。因地制宜是园林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因地制宜的景观园林设计,可以设计出富有地域特色的园林景致。许多现代园林设计师都会将园地的可视范围都视作设计空间,通过对园林地域特色的引入设计,将园林景观与当地自然风景进行巧妙的融合,实现借景、应景的景观效果,最终达到无限延伸的空间视觉感受,形成园林自身独特的景观意境。
四、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
中国现代园林的健康发展既要认真汲取西方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成功经验,又要深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和本土资源环境的特色,摒弃古典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念的启迪意义,同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形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的园林设计师应加强自我更新,拓展思路和设计领域,将中国园林理念与内涵带入人居环境、城市景观、风景名胜自然保护以及道路、河流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之中,使园林风景产生新的思想与活力;同时借鉴西方园林设计中注重场地特征、空间塑造、时空效果的要求,强调简约和个性化设计风格,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促使园林设计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加速中国现代园林的发展。
结语:
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任重道远,中国的现代园林设计师应开阔眼界,走向世界,对园林发展史和现代园林发展趋势有个深入、清醒的认识,结合中国本土景观资源与文化内涵,研究借鉴西方园林的成功经验,关注现代园林的本土化研究,积极探索富有地域景观、文化特征的园林作品,实现中国园林建筑设计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