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1

关键词:内涝灾害 排水规划 发展

城市内涝灾害问题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多不便,这主要是因为城市内排水不畅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涝灾害现象在大城市出现的比较多,人们的日常出行受到了阻碍,也影响了城市美观性。所以有关部门必须对该问题进行重视,加强对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一、 城市内涝灾害成因剖析

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不便。城市内涝灾害产生原因主要是因为排水系统补偿以及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造成的。所以有关部门在对内涝灾害进行整治时,必须要了解一下内涝灾害形成的原因。

(一) 气候的变化带来了大范围的降雨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给全球的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气候的稳定也伴随着大量的降雨。这些雨量通常都很大,导致了城市积水的现象。尤其是在夏天,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很多城市都出现了内涝灾害,给城市的排水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所以大规模的降雨是导致内涝现象的重要原因。在工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二) 河流的蓄水能力减弱,抗洪能力不强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对土地面积的占用率已经达到了高峰,甚至打破了环境的平衡。很多蓄水的合理沿岸都进行了规划和建设,这些建设的方式,降低了河流的蓄水能力,同时也容易给河岸的居民的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所以在对城市进行规划的过程中,要考虑到河流的真正作用,不要盲目的建设,要注意生态的平衡。

(三) 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

城市化的发展对破坏了原有的排水设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增加了土地的占有率,一些城市在规划中把原有的排水设施取消了,建设了其他的基础设施,这就是使得在雨量大的同时城市的排水系统不能发挥充分的排水作用,导致原来的排水循环系统遭到了损坏,出现了城市内涝的现象,这也不利于城市化的建设。

(四)地表水的流向发生了变化

城市内涝形成原因中,地表水流向的改变也成为重要的原因。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的人口密集度也逐渐增大,对水资源的使用一较多。对水资源的大量使用造成了地地面的沉降,原来的地表水流动的系统被打破,高处的地表水向发生沉降的地表流入,这也就使得市中心存在很多的内涝现象。在雨季到来的时候,大规模的降雨也会滞后在城市中,并不会向城市两边的扩散,造成了城市的内涝灾害。

(五) 排水管网的设计不符合规范

排水系统的功能受到设计方法的制约,如果城市的排水系统的设计不合理,那么该城市的排水系统就很容易瘫痪,在雨季到来的时候,不能及时对雨水进行排除,造成了内涝现象。城市的排水环网的规划设计通常要考虑到城市的实际发展现状以及城市的地理结构等等,必须从全局出发,对社会中的各方面因素进行考虑。因为我国城市的排水管网的规划受到经验主义的制约,很多城市的管网规划设计都没有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给我国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所以一个合理科学的城市管网的设计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

二、排水规划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产生内涝问题的分析,我们知道造成城市内涝问题的最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规划的不合理性。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我国相关部门高度对城市内涝的问题越来越重视,制定了城市管网规划的相关标准和规范。城市的排水规划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准则和要求,从城市的实际发展出发,对城市的地理情况进行仔细的考察,在原有排水管网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一个城市的内涝问题也说明的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潜力不足,体现了城市规划的不合理性,没有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所以我国有关部门也明确的规定,在城市规划中必须重视对排水系统的规划,提高城市的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保持城市稳定发展的步伐。

三、应对城市内涝灾害的规划对策

(一) 做好排水规划

城市内涝防治是系统工程,不可能孤立的、光靠“工程配合”来解决,关键要和规划用地相结合;工程不再是配合,内涝问题也不可能全靠管道泵站来解决,而要在总体规划阶段合理确定排水系统的布局,优先解决排水去向和大通道;多专业协调联动,使规划能够顺应原有的自然水体,适应原有的自然蓄水和排水条件,符合千百年来自然界水循环的机理。因此,城市规划是内涝防治的顶层设计,做好排水规划是内涝防治的关键环节。

(二)构建大排水系统

内涝防治体系模式的选择要因地制宜。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气候特征、受纳水体、气象水文等资料,根据地形条件和规划布局,综合确定系统构建方式,靠近大江大河大海的可以直排,缺水地区应采取蓄排结合的方式。例如澳大利亚采用的是防洪、大排水系统和小排水相对独立的模式,香港则采取的是防洪、大排水系统和小排水系统一体化的模式。

(三)树立新的设计理念

低冲击开发(又称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理念起源于1990年代的美国,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系统的开发建设活动中,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冲击和破坏。低冲击开发理念、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和水敏感性设计都强调城镇开发应减少对环境的冲击,其核心是基于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空间和采取相应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镇面源污染,使区域开发建设后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

(四) 逐步建立雨水影响评价与内涝风险评价制度

雨水影响评价与内涝风险评价制度是进行雨洪管理的依据,为了有效地进行洪涝风险管理,需要了解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和程度,了解洪涝水灾的类型和成因、发生概率、发生范围、持续时间、深度和速度等方面的特征;同样重要的是,还要了解洪涝灾害可能发生的地点和方式,以及洪涝灾害发生后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以有效制定应对措施和确定措施的优先级别。

四、结语

目前排水规划面临很多难题,例如标准欠缺、城建系统和水利系统统计手段、计算方法不衔接,甚至存在概念定义不清的问题。雨水规划的技术手段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技术指标、技术参数还需要进一步校核,规划到底怎么做还在探索中。面对严峻的内涝形势城市规划必须有所作为,也应当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段志华. 城市排水系统的优化设计[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22)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2

池州地处东经116°38′至108°05′,北纬29°33′至30°51′,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整个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渐下降,由中山、低山、丘陵向岗地、平原、沿江沿湖过渡,地形地貌复杂,气候变化多样,每年都会出现低温、连阴雨等不同程度的灾害性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1 池州市灾害性天气发生类型及影响

1.1 冰雹

冰雹局部为害较大,多见春季发生,往往造成蔬菜茎秆、花薹断裂,叶片缺裂,蔬菜大棚设施损坏。早春季节冰雹常伴随大风低温天气,加重冷害、冻害发生程度,轻者造成减产,重者颗粒无收。 1998年3月21日,贵池区境内突降黄豆大的冰雹,最低气温-2℃,里山乡33.3 hm2订单生产的豌豆正处花荚期,受冰雹打击和低温冻害后损失巨大。

1.2 低温冷害、严寒冻害、雪灾

蔬菜品种多,播种期不一,早春和秋冬蔬菜最容易发生冷害和冻害。全市初霜日平均为11月14日,较早年份在10月19日,较晚年份在12月15日。终霜日平均在3月22日,较早年份在2月22日,较晚年份在4月11日。蔬菜受低温、霜冻为害后,轻者造成生长延缓,发育受阻,重者造成烂种、芽僵、叶焦、枯死。白菜类蔬菜播种后若受长时间低温影响,易过早通过春化,造成减产或未熟抽薹失去商品性。我市初降雪日平均年份在12月中旬,降雪终日平均年份在2月中旬。雪灾往往压塌竹木结构大棚,造成棚膜损毁,若补救不及时,加重蔬菜冻害。2008年池州市出现50年一遇的罕见雪灾,降雪量大,持续时间长,全市1万hm2蔬菜不同程度受灾,倒塌大棚100 hm2,直接经济损失7 100多万元。

1.3 连阴雨天气

连阴雨天气是我市最常见的一种灾害性天气,常出现在春季、春夏季和秋季。连阴雨天气多伴寡日照,蔬菜光合作用差,造成植株长势差,抗病性下降;春季时,猝倒病、炭疽病、根腐病等高湿型病害高发,产量下降,甚至死苗。2005年春节前后,全国大范围遭遇连阴雨天气,我市也持续长达1个月左右,造成本地菜和外地菜上市量锐减,菜价大幅上涨。

1.4 暴雨、洪涝灾害

暴雨影响蔬菜播种和出苗,造成烂种、死苗,诱发病害。暴雨过后遇烈日高温天气,植株严重生长不良,甚至加速其死亡。全市年平均暴雨日数为5.1天,近70%暴雨集中在5~7月,以6月最多。暴雨与洪涝灾害几乎相伴,石台1996年6月29日至7月2日,总降雨量362.4 mm,最长连续暴雨日4天,秋浦河上游菜田普遍受淹,甚至被冲刷,菜农损失严重。

1.5 高温热害、干旱

高温主要引起蔬菜生长不良,发育停滞,落花落果,授粉受精不良,产量和品质下降;蚜虫等害虫发生重,防治难度加大。高温与伏旱常常相连,伏季前后也是我市蔬菜换茬季节,干旱少雨,换茬困难。我市一般旱年占六成,涝年占四成。2004年9月下旬至11上旬,贵池区持续干旱,秋江圩蔬菜基地有近33.3 hm2菜地播种换茬难。

1.6 台风

台风常伴随暴雨,为害严重。台风破坏大棚设施,造成蔬菜倒伏,而台风带来的强降雨引起洪涝、渍涝,诱发和传播病虫害。台风以4月出现最多,3月、7月次之。2007年4月,东至县大渡口一带出现强台风天气,徽风公司订单生产的13.3 hm2棚架丝瓜受台风袭击,大棚水泥立柱断倒,瓜藤倒伏,减产达70%以上。

2 对策探讨

2.1 推进蔬菜生产保险,完善灾害求助体系

农业是弱势产业,受市场和自然双重风险约束。而自然风险人力不可抗拒,农业大田生产风险最大。从保护农业基础地位出发,国家应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结合我市实际,应将蔬菜、水稻、油菜、棉花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切实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调动其生产积极性,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同时要完善救助体系,在建立国家政策性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开办农业商业保险,扩大民政救济渠道。

2.2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建立高产稳产菜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在水源条件差的山区,重点要加强水库、山塘的修建和除险加固,河道清淤。在海拔较高的山地建蔬菜基地,要搞好贮水池、壕沟工程,保证旱时灌溉用水。在沿江圩区易涝和丘陵地区易旱地区,要重点加强沟、渠、泵、站配套建设,确保涝能排,旱能灌。平原地带蔬菜基地,要注重建好防风林,以减轻风害。

2.3 健全灾情信息系统,做好灾害预测预报

农业、气象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对灾害性气候发生特点与发生规律的研究;气象部门要做好灾害性天气的预测预报,并保障灾害和灾情信息传递畅通,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视等现代通讯手段将气象信息传给服务对象,为生产决策和防灾减灾提供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

2.4 搞好产业规划布局,进行有效避灾生产

我市地形地貌复杂,一年当中不同区域的环境有相当差异。要根据当地多年气候特点及各种蔬菜的特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选择与当地气候、地形、土壤相适宜的蔬菜种类、品种发展,切不可盲目求全求新,盲目跟风发展。如南部深山区地势高,夏季雨水冲刷强,秋季抗旱困难,宜发展耐旱、根系发达的辣椒等蔬菜。而沿江地区地势地洼,则适宜发展耐湿的水芹、茭白等。山区夏季昼夜温差相对较大,所产食用菌个大、肉厚;而平原地区夏季往往受高温热害影响,食用菌个小、肉薄,甚至不发菇。

2.5 完善抗灾救灾预案,做好灾害应急储备

我市上述几类灾害性天气多发,低温、连阴雨天气和洪涝灾害常见。农业部门要针对各种灾害性天气制定抗灾救灾工作预案。一旦灾害天气发生,要及时启动生产自救预案。要把种子储备作为灾害应急储备物资的重点,建议按照政府分级负责、分级承担的原则,对保障城市供应的蔬菜基地和特色主导蔬菜所需抗灾种子进行一定量的储备,做好灾害生产恢复。

2.6 发挥科技抗灾作用,推广抗灾减灾技术

一是优选品种。不同种类的蔬菜对气候适应性有差别,同一种类不同品种的蔬菜对气候适应性也有差异,针对不同季节选用不同的品种进行种植,如夏秋季选用不耐热莴笋品种种植,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容易发生未熟抽薹现象而失去商品性;为降低台风为害,高海拔地区蔬菜种植,应选择矮生、茎粗、根系发达的品种栽培,并注意早、中、晚熟品种搭配,降低生产风险;冬季和早春低温连阴雨天气发生较为频繁,应选用耐低温弱光和抗病品种栽培。二是调整播期。就是将蔬菜品种最适宜的生长期安排在最不易发生灾害性天气的季节或时间段内,如春季大白菜播种过早,遇到长时间低温天气会提前通过春化,产量降低,甚至绝收。三是节水灌溉。使用地膜、秸秆、遮阳网等覆盖,改善土壤墒情,减轻旱情;节约水资源,推广微灌、滴灌、喷灌技术。四是扩大设施栽培。冬季茄果类育苗和大田特早熟栽培,推广网棚多层覆盖技术、地热线育苗等增温保温设施,满足蔬菜正常生长,防止低温、冻害发生,以期达到提早蔬菜上市的目的;夏季暴雨或高温发生前,在大棚上覆盖遮阳网、茅草,能起到防雨、防日光暴晒和降温的作用。

参考文献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3

    关键词:郑州市 防洪规划 思考 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与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我国的整体防洪规划体系的建立质量越来越重视。我们针对于郑州市的城市防洪规划进行严格的审核,控制其整体防洪规划、布置的质量,避免一切的影响因素。只有进一步的掌握了其城市防洪规划的相关思考要点,就能够有助于改善城市防洪、合理规避洪涝灾害、提高其规划的整体使用性能与绩效,帮助我国的城市进入全面、完善的防洪体系建设中去。

    一、对于郑州市城市防洪工作的认识

    其一,郑州市的城市防洪规划范围的界定。对于普通的城市来说,一般城市都是经由市区中心与城市郊区组成。因此,城市防洪规划与执行的标准就需要具备不同、多种的标准,以此准确去影响、完善其城市防洪规划的执行效益。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郑州市并没有一个完善、系统的城市防洪规划范围确定标准,一旦出现洪水危害,并不能快速、准确的定位给予维护、维修的应对措施。

    其二,城市防洪的保护对象。在明确了其城市所要堤防的防护对象时,就必须要完全的、充分的考虑到洪水的大小及发生概率问题,以此能够有效的堤防决口过程及洪量、汛期变化等。如果一旦发生洪汛,就必须能够迅速的掌握其被淹没区的地形与地貌,等到洪水退去后,能够快速的给予堤防、维修等。

    总之,郑州市的城市防洪规划的标准、认识等,应该通过能够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洪涝防御体系、保护措施去与之相配套管理郑州市城市的整体防洪、抗洪工作。

    二、郑州市城市防洪标准必须符合防洪的新形势

    1.城市防洪的高标准、高安全性能

    对于郑州市来说,其洪水灾害也不可小觑。就目前,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来说,其标准越高,对于城市的安全性能的要求就越高,这样就需要从根本上严格的控制住洪水发生、抵御、预警等风险的发生,从而影响其整个郑州市城市的规划与经济上的投资比例。相反的,如果城市防洪规划的整体安全度降低,其城市就会扩大承担其灾害的风险,且经济投资的整体方向也会受到重创。

    因此,我们必须要根据郑州市城市自身的社会经济条件、基础设施、防洪体系建立情况等,按照其防洪的整体建设标准、性能等去扩大整个城市的风险承担力度,让郑州市城市防洪能够从经济上得到合理的规划与技术指引,以此保障其高标准、高安全性的防洪工作的稳步开展。

    2.城市防洪规划的全新要求

    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在城区上要对于洪水可能发生的流域面进行梳理,让其洪水的面积、防洪的面积能够相互匹配。不仅能够有效的治理洪水的发生,还要求其能够保障郑州市自身的人文、地理、地貌、水土等不被破坏、流失等。积极的扩大、加固防洪坝体的修复,就能够降低与减小洪灾的损害范围、面积等。通过拟定城市防洪规划草案,让郑州市能够成为全面、积极、完善防洪、抗险的全新城市。这样,就能够稳定我国的郑州市等其他的诸多城市的防洪规划与建立的整体绩效。

    三、对于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任务要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

    1.郑州市城市防洪工程建设应与城市功能相统一

    在我国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下与基础设施不断提高配套下,其城市防洪规划建设逐步的成为了城市防洪工程与城市防洪体系建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能够做到完善的防洪基础工作,来配合与巩固防洪规划工作的完整性。

    ①城市给排水工程必须与防洪规划体系相结合

    从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体系的整体管理效能上看,我们能够得出其郑州市整体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城建的相关给排水规划对于城市的防洪规划是具有一定的影响性。然而,经由水利部门所管辖的防洪规划中,如果是人为地将城市中给排水规划与城市防洪规划截然分开,而且让双方在水文计算方法上存在差异,就容易致使其城市给排水工程与城市河道防范洪水的规划性发生计算不协调、不衔接、不匹配等现象。从而,造成城市规划尤其是防范洪水侵袭的规划出现失误、弊端、系统漏洞。

    ②完善防洪规划就要与城市污水处理相结合

    由于我国的经济不断的发展,其整体的城市水平与防洪抗险的能力也在不断的完善、增长中。其城市的规划必须要具有逐步完善其污水处理规划系统与细则的能力,让其城市污水处理能够在防洪工作中起到一定的辅作用。将整个郑州市的污水处理能够实现全面的辅助、帮助郑州市城市防洪工作的规划、开展与实施。

    ③与完善的城市交通工程相结合

    通过建立与完善、堤防城市洪水的侵袭,我们需要建立城市、城区间能够相互通车、道路相连、洪水规划转移等。以此来全面的缓解、完善防洪规划工作的紧张局面。

    2.应该充分的重视郑州市城市河流两岸的景观建设

    通过建立郑州市城市河流两岸的城市绿化带、自然风景线,可以全面的提高旅游、观光和城市居民亲近大自然感。并且,以此让我们能够充分、全面的注意、认识其城市防洪体系的建立及其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景观建设。在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中始终遵循着自然、完整、淳朴的规划原则,不仅能够帮助郑州市防洪规划进一步完善与提高,还能够以此完善我国的整体城市化防洪规划管理的绩效。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解析与完善其郑州市城市防洪规划的相关认识、细则。然后,让城市的防洪规划对于城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最终达到让郑州市城市建设、防洪规划都能够遵循我国的相关防洪原则与标准,确立一个完善、有效的城市防洪规划、管理体系,从而进一步的帮助我国整体防洪规划工作进行完善的处理。

    参考文献:

    [1]陈祥.城市防洪规划的几点思考[J].中国洪汛与治理.2009(04).

    [2]张建荣.谈中国城市防洪规划的几点认识[J].中国水利水电.2010(11).

    [3]王玉梅、杜秀兰.关于城市防洪规划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9(12).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4

关键词:城市防洪;防洪标准;投资;应急预案;规划

中图分类号:TV87 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城市防洪的特点

(一)城市防洪体系保护价值巨大

城市通常都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重要的部门和基础设施以及大的厂矿企业都设置于市区,战略地位非常重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部分固定资产都集中到城市,而且人口密集,一旦城市防洪体系失守,将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伤亡。

(二)城市防洪体系保护区域相对较小且集中

城市由于人口集中,财富积聚,其保护区域相对较小也很集中。虽然目前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相对于广大农村地区来说,其所占面积仍然相对较小。所以城市防洪体系可以集中进行防护,同时这也为城市防洪的分区防护提供了可能。对于城市核心区域保持最高的防洪标准,而对非核心区域可以采取稍低一点的防洪标准,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城市防洪标准相对较高

由于城市防洪体系所保护区域的价值巨大, 所以相对于广袤的农村地区其防洪标准要高得多。根据《防洪标准》( GB50201-94) 规定, 非农业人口超过 150 万的城市防洪标准要大于 200 年一遇, 非农业人口在 50 万~150 万的城市防洪标准要达到100~200 年一遇。非农业人口在 20 万~50 万的城市防洪标准要达到 50~100 年一遇。在实际建设中,有部分城市达到防洪标准,如上海的防洪标准达 1 000 年一遇,沈阳的防洪标准达 300 年一遇。但我国更多的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是防洪标准偏低,到 2005 年底,全国 639 个有防洪任务的城市中,达到国家防洪标准的只有 236 个,尚有 63%的城市没有达标。防洪标准不达标,成为城市防洪发展的一大难题。

二、城市防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方面存在的问题

1、城市防洪工程质量较差,日常管理与维护薄弱

建国60多年来,我国在水利水电建设上取得了极其巨大的成绩,共建造了8万多座水库,修筑堤防20多万km,蓄滞洪区近100个,有效的抵御了许多次洪涝灾害。但是,另一方面,1998年九江堤防决口,使沿岸的城市与人民生命和财产受到了不可计量的损失,这也充分反映了城市防洪工作仍有许多不足。比如:城市防洪工程质量较差;许多城市防洪工程在日常管理与维护环节上也较为薄弱,表现在,许多地方隐患众多,重点水库带病作业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城市防洪工作的有效进展。

2、河道行洪障碍多

由于历史、观念、管理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造成与城市防洪相关的河道行洪障碍很多。主要表现在由于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地方无规划的抢占河滩地,倾倒工程及生活废物,在河道内采石取沙,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城市安全。

3、蓄滞洪区启动难

由于防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经济多较为发达,而且人口较多。公用设施如: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枢纽密布,使得分洪的影响及损失都很大,淹不起也不能淹。而且由于一些城市及流域较长时间内发生洪水的可能性较小,甚至一些蓄滞洪区从未运用过。因此,造成群众思想麻痹,人员撤离困难,导致蓄滞洪区启用困难。

(二)非工程方面的不足

1、城市防洪信息系统不配套

“城市防洪信息系统”能为防洪指挥人员提供水文信息、气象信息、工程信息、物资储备信息、通讯网络信息、交通状况信息、排水网络信息、重点保护对象信息、防洪组织信息等,从而使得防洪工作事半功倍。但由于目前我国经济现状及其对城市防洪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的资金状况,大部分“城市防洪信息系统”尚不完备,有的地方甚至还没有。

2、防洪意识淡薄

许多城市的防洪意识非常淡薄,主要表现在重视城市的开发建设,着重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居民的生活水平,往往忽略城市防洪工程的规划、投入、建设与管理。

三、城市防洪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防水意识,转变防洪观念,增大对城市防洪的科研力量

与国外的防灾减灾教育相比,目前,我们的教育还只是停留在讲原理、讲重要性,而实际的行动能力训练却非常少。很多公众缺乏基本的防灾自救经验。全民的城市防洪意识,对城市防洪工作来说至关重要。我国应逐渐完善防洪立法,依法防洪救灾,加强全民的防洪观念。可以在中小学中开展灾害预防普及教育,从小树立防洪意识。同时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研究院所加强对防洪相关课题的研究,创立与防洪相关的学术性强的报刊杂志,全面提高我国城市防洪水平。

(二)制定出适合的防洪标准

所谓城市防洪标准,是指采取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后,城市所具有的防洪能力,一般以所防御洪水的频率或重现期表示。城市防洪标准越高,可以抵御比较稀遇的洪水,防洪安全程度大,但需要的投资高;相反,城市防洪标准低,投资少,但一旦发生洪水则无法抵御,使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因此,在制定城市防洪标准时,应综合考虑政治、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建议可采用模糊决策分析理论来确定城市防洪标准。

(三)加大城市防洪工程投资

城市防洪要达到抵御洪水的要求,都需要相当的资金投入,从国外的一些城市看,额度都很大。在我国,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是,一部分由国家调拨,一部分由当地政府调拨,但这些资金仍然很有限。这就需要开辟筹资渠道,可以尝试引用外资来加大对城市防洪工程的投入。

(四)加强城市防洪应急预案工作

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体系的纲领,对于全面履行政府职责、提高灾害处置能力、预防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城市防洪应急预案是防御和处置城市洪水、内涝、山洪、台风暴潮等灾害的实施方案,是城市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进行的保障,必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周密性和可操作性。

1、确定防御体系和保护对象

结合城市自然地理、社会经济情况,分析城市暴雨、洪水、台风暴潮等洪涝风险,明确城市防洪、除涝排水、防台风暴潮的薄弱环节,确定城市防洪、除涝、防风能力,明确学校、危房稠密居民区、重要地下设施、生命线工程设施、重要有毒害污染物生产或仓储地、城区易积水交通干道等重点防护对象。

2、提出完备的预警方案

信息的有效传递是灾害预测、预警的保障,应形成规范的城市气象、水文、防洪与排涝工程险情、洪涝灾情信息报告制度;对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暴雨内涝、台风暴潮等不同灾害,合理划分灾害预警级别和警示标志,有针对性提出预警信息要求,明确相应防御方案。

3、明确保障措施

从灾时应急和平时战备两个方面做好城市防洪保障。对通信与信息保障、抢险救援支持、供电与运输保障、治安与医疗保障、物资与资金保障等提出明确措施和责任单位;明确防汛指挥机构动员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保障措施;明确日常城市防洪排涝宣传、防灾减灾教育、技术培训、演习等措施。

(四)加强城市防洪规划工作

1、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

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科学发展理念,是城市防洪规划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与相邻河流水系的关系,考虑城市近期、远期发展,科学划定城市防洪保护范围和城市洪水风险管理区;在满足流域或区域防洪规划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等因素,按照国家有关规程规范合理确定城市不同区域的防洪排涝标准;统筹城市防洪和排涝规划,推进城区堤防、河道、管网、泵站等工程建设,做好防洪和排涝的工程衔接,使二者相互适应。

2、城市防洪排涝的管理措施

城市防洪规划要根据城市防洪排涝现状和任务、职责分工,明确城市防洪排涝预案体系框架内容;在城市防汛指挥机构的总体框架下明确制订防洪排涝的工程调度方案和调度权限,避免出现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管理缺位等现象,强化城市防洪工程调度管理;加强城市防洪排涝社会管理,严格开展洪水影响论证,加强对已有和规划中洪涝水调蓄水域的管理,提出地下空间和低洼地区防洪排涝管理要求,引导城市建设远离洪水风险区域;综合当地经济、工程因素,提出城市防洪规划分步实施意见,有序进行建设。

参考文献

[1]刘金平,杜晓鹤,薛燕.城市化与城市防洪理念的发展[J].中国水利,2009.13.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5

(一)目的

为积极应对20*年汛期的各类应急事件,全面做好各类灾害的防控、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在洪涝灾害发生时,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努力保障灾后群众生产、生活及各类经济社会活动有序开展。

2、坚持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原则。防汛工作实行各级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坚持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预防为主、防抢结合,属地管理、条块结合,分级负责、联动协作的原则。

3、坚持依法防汛的原则。严格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进行预警、响应和处置,用法律指导防汛抢险工作。

(三)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乐陵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四)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20*年度乐陵市行政区域汛期内洪涝灾害的防范和应急处置。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组织指挥体系

市政府成立防汛指挥部,由市长*总指挥,市委常委、副市长*任常务副总指挥,副市长*、副市长*任副总指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农村防汛工作组、城市防汛工作组三个下设机构,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应急办),办公室主任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兼任,副主任由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王宝玉兼任(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电话:*,传真电话:*)。城市防汛工作组设在市建设局,组长由副市长*兼任,副组长由市建设局局*治兼任(城市防汛工作组电话:*(夜间),传真电话:2*。农村防汛工作组设在市水务局,组长由副市长*兼任,副组长由市水务局局长*兼任(农村防汛工作组电话*传真电话:*)。

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市政府办公室、应急办、建设局、水务局、发改局、人武部、城管局、房管局、拆迁办、经贸局、民经局、财政局、服务业发展局、*局、交警大队、民政局、国土局、交通局、公路局、农办、农业局、林业局、农机局、气象局、卫生局、环保局、教育局、广电局、安监局、城市规划局、监察局、消防大队、武警中队、电业公司、邮政局、网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传输局、粮食局、石油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45个部门单位及各乡镇(街道)组成。

(二)相关职责

1、指挥部及相关下设机构的职责

指挥部:负责全市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

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防汛期间的综合协调、上传下达及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城市防汛工作组:负责城区(规划部门界定的城市范围)排水设施的检查、维护,汛情的监测、信息的报送、预警、响应、处置,组织实施城区抗洪抢险工作,城区防汛和救援物资的筹备,城区防汛演练。

农村防汛工作组:负责除城区外各乡镇(街道)防汛工作的指导、调度、协调、监督工作,全市河道、沟渠险工段的除险加固、水情监测、信息报送工作,碧霞湖的水情监测、除险加固、信息报送、泄洪等工作,农村防汛的演练。

2、指挥部成员单位的职责

市政府办公室、市应急办:负责抗洪抢险命令、重大决策信息、有关汛情信息的和报告;涉外新闻采访的协调工作;防汛期间各工作组、成员单位的综合协调工作;各类防汛会议的组织及相关文字材料的起草,防汛工作的监督检查工作。

市建设局:负责城市防汛工作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城市水情、灾情的监测及信息报送;提出抗洪抢险工作措施并提交指挥部研究负责;城市抗洪抢险演练及抗洪抢险的组织、实施、指导;负责防汛抗洪期间违章建筑的清理、拆除工作;负责城市居民的撤离、转移,城市抗洪抢险物资的筹备、储存、运送;负责雨、污水管道的疏浚与畅通;负责城市抗洪防汛设施的检修及灾后重建;负责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的抢修维护工作;保障城市生活、生产的稳定。

市水务局:负责农村防汛工作组的日常工作;负责全市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负责全市河道、沟渠、桥涵的疏浚及除险加固、安全监控;负责全市河道、沟渠的水情监测、信息报送;提出全市抗洪抢险工作措施并提交指挥部研究;负责各乡镇(街道)抗洪抢险工作的指导、督查、协调;负责农村居民的撤离、转移,农村抗洪抢险物资的筹备、运送。

市教育局:负责全市教育系统的防汛救灾和安全教育工作,做好校舍隐患的排查和抢修加固;做好学生的安全转移和疏散工作,确保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

市发改局:负责防汛及灾后筹建重点工程的立项审批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修复水毁工程、防汛抢险资金和防汛物资储备资金的落实、调拨和监督使用。

市经贸局:负责制定抗洪抢险及灾后重建能源供应计划;接到命令后,负责本系统企业的停工停产、人员撤离的通知、组织、协调工作;

市民经局:接到命令后,协调配合有关乡镇(街道)做好民营企业的停工停产、人员撤离;协调指导本系统民营企业的灾后重建及恢复生产。

市服务业发展局:负责防汛期间及灾后粮食、物资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协调防汛期间及灾后金融资金保障工作。

市农办:负责农口系统的防汛抢险协调工作。

市农业局:负责农村受灾面积、受灾人口的摸底统计、灾害损失的评估;负责组织协调农业抗灾自救、生产恢复。

市国土局:负责协调重大防洪工程建设、滞洪区、灾后重建等永久和临时性占地的审批上报工作;及时准确提供地质灾害的相关信息。

市城管局:负责汛期城区环境整治和维护工作;市政公用设施的维修维护,确保汛期正常运转。

市城市规划局:负责城市防洪规划的编制;负责城市防洪工程建设的审批;配合城市防汛工作组及城建部门认定影响城市防汛、排洪违章建筑等。

市拆迁办:协助配合建设部门拆除防汛排洪违章建筑;

市房管局:负责灾后损毁房屋的统计、认定;灾后重建房产手续的办理;小区防汛预警及内部防汛设施维护检修等工作。

市林业局:负责防汛抢险木材的供应;组织沿河、沿道林带及林网的防汛抗洪及管理工作。

市农机局:负责全市防洪抽水农机具的调用、维修。

市气象局:负责汛期雨情及其他气象形势的监测,及时向指挥部及各相关工作组、成员单位提供天气预报、雨量和天气形势分析资料。

市交通局、市公路局:负责全市公路交通设施安全监控;负责为防汛抢险物资运送及受灾群众转移提供交通工具。

市广电局:负责抗洪抢险宣传报道,按指挥部要求及时相关抗洪抢险命令、重大决策事项及停工停产、安全转移和雨情、水情、灾情等信息。

市卫生局:负责抗洪抢险人员和受灾群众的疾病防治、伤员救护工作;负责重大疫情的监控防治及灾民卫生防疫工作;负责汛期的食品药品卫生监控及药品的运输、储备工作;负责医护人员的组织工作。

市安监局:负责监督、指导和协调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负责防汛抢险事故的调查处理;对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和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检查。

市环保局:负责监督重点环境安全隐患单位汛期环境污染防治措施的落实,确保汛期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加强对汛期市区河流污染物的监测工作,并及时上报城市防汛工作组,为指挥部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确保汛期环境安全。

市人武部、消防大队、武警中队:负责组织现役、民兵预备役等部队组织参加抗洪抢险及救援工作;负责上级救援部队、武警官兵的协调工作。

市*局、市交警大队:负责维护防汛抢险秩序和灾区社会治安工作;防汛紧急期间协助防汛部门组织群众转移,打击偷窃防汛物资、破坏防洪与灌溉工程设施的犯罪分子;负责做好政府机关、银行、学校、医院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保卫工作。

市民政局:负责救灾物资的协调、接受、发放工作;负责组织抗灾自救捐助活动;负责洪涝灾害、灾情的收集上报工作。

市监察局:监督监察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在防汛工作中的职责落实情况,对在防汛期间、失职、渎职等违法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

市粮食局:负责汛期粮食的调运、储备、供应工作。

市石油公司:负责汛期石油的调运、储备、供应工作。

市电业公司:负责汛期电力线路、供电设施的检修、抢修、维护工作,最大限度保障电力正常供应。

市邮政局、网通公司、移动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传输局:负责本系统通讯线路、通讯设施的检修、抢修工作,确保汛期通讯线路畅通;按照指挥部的要求以电话、手机短信等形式及时抗洪抢险命令、重大决策事项及天气、雨情、水情、灾情信息。

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负责灾后理赔工作。

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负责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内的防汛抗洪工作。

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内的防汛工作的组织、实施及防汛抢险、救援物资的储备、调配;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沿岸(贯通)乡镇(街道)承担有护堤巡防及抢险任务,其中:漳卫新河一线的大孙、黄夹、西段、朱集四个乡镇,按照1人/公里的标准组建护堤常备队,按照险工段200人/公里,平工段100人/公里,涵闸50人(附件8中大闸除外),穿堤管30人的标准组织抢险队,按照500人/公里的标准组织预备队;处于二线的市中、云红、胡家三个街道各组织1000人的后备抢险队待命。马颊河、德惠河沿岸乡镇(街道),按照1人/公里的标准组建护堤常备队,按照险工段30人/公里,平工段100人/公里,涵闸20人(附件8中大闸除外)的标准组织抢险队,按照200人/公里的标准组织常备队。其余各乡镇(街道)组织300—500人的排涝专业队。

(三)组织体系框架图

城市防汛工作组

指挥部办公室

农村防汛工作组

防汛指挥部

指挥部成员单位

各乡镇(街道)

三、重点领域和部位

(一)城市防汛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部位

城区内供排水设施;居住千人以上的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企业(重点是化工及污染企业);城区内元宝湖、玉心湖、千红湖,盘河、大桥沟、路家沟、跃马河(城市规划区内)等水系、水面;富民路、开元东路、阜财里小区、安居路(市直小学附近)、二中、四中等重点部位。

(二)农村防汛工作的重点领域和部位

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河三条骨干河道及跃丰河、跃丰一干、跃马河、跃丰二干、前进沟五条干沟及四十九条配套沟渠监控;盘河、大桥沟、路家沟(城市规划区外)等水系、水面;碧霞湖;

重点部位:漳卫新河,西段乡大岔河村附近的莲花湾和朱集镇马铁匠村附近的毛家口子两处险工,大孙乡西官庄村、黄夹镇大桑树村、西段乡杨铁匠村北旧县桥附近的3处单堤陡岸,沿线13座桥涵及6处穿堤管,黄夹镇大桑树村、西段乡大岔河村、朱集镇三间堂村、马铁匠村、西段乡杨铁匠村北旧县桥附近的67处阻水桥引,沿线堤防的鼠穴獾洞。马颊河,沿线的化楼镇付家村、化家村、小王村、杨安镇闫李村、唐家村、孔镇郭桥村等6村附近的险工,孔镇郭桥村、张桥村、聂家村、尹家村、孙埝村、郭家街道安家村、杨安镇闫李村、化楼镇东高村、韩桥村等9村附近的单堤陡岸,沿线存在问题的10处涵闸;市中、云红等街道辖内的26处滩林、34条高渠、18座滩房。德惠河,沿线的存在问题的2处桥涵,23条高渠,7座滩房。水库引排水沟渠。

四、预防、预警和响应

(一)汛前准备

1、健全机构,明确责任。6月20日前,制定出台并乐陵市20*年防汛应急预案,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指挥部及各相关下设机构的工作人员、办公场所、办公设施全部到位,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等制度,值班电话接通并全天候值守,认真做好值班记录。

2、防汛检查及整改。6月30日前,城市防汛工作组、农村防汛工作组及有关成员单位按照责任分工,对全市重点领域和部位进行检查,并整改到位,同时,写出检查及处置报告报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指挥部办公室汇总后呈报总指挥。

3、组建抢险队伍。针对防汛重点领域和部位,6月25日前,各工作组分别组建抢险队伍,备齐抢险及救援物资(抢险人员及物资配置见附表),并分别进行一次实战演练。

(二)预警级别及响应

1、预警级别

按洪涝灾害的严重程度和范围,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Ⅳ级预警:当境内三条主河道其中一条到达三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流量,或者24小时内大范围降雨达到80mm。

Ⅲ级预警:当境内三条主河道其中一条达到十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流量,或者24小时内大范围降雨量达到80mm以上150mm以下。

Ⅱ级预警:当境内三条主河道其中一条达到五十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流量,或者24小时内大范围降雨量达到150mm以上200mm以下。

Ⅰ级预警:当境内三条主河道其中一条达到百年一遇行洪标准设计流量,或者24小时内大范围降雨量达到200mm以上。

2、预警的响应

依照预警级别,将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Ⅳ级响应:当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农村、城市防汛工作组及时将信息报送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市防汛指挥部、相关下设机构、相关成员单位全员在岗待命,并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市防讯指挥部召集防汛会商,做出相应工作安排,全面加强对汛情的监视和对防汛工作的指导;农村防汛工作组组织对境内险段堤坝涵闸进行巡逻监控,随时掌握并上报水情;城市防汛工作组组织人员对城区内重点领域和部位进行不间断巡查,随时排除险情;市电视台全局或局部Ⅳ级警报。

Ⅲ级响应:当达到Ⅲ级预警标准时,农村、城市防汛工作组及时将信息报送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并随时监测雨情、水情、险情和灾情;市防汛指挥部召集防汛会商,做出相应工作安排,密切监视汛情发展变化,加强对汛情的监视和对防汛工作的指导,并将情况上报*市防汛指挥部和*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单位;组织专家分析雨情、水情的发展势态,提出应对措施;视汛情不定期召集有关成员单位会商,研究救灾对策,增派人员分赴各防汛重点领域和部位;根据险情开始运送抢险物资;市电视台全局或局部Ⅲ级警报。

Ⅱ级响应:当达到Ⅱ级预警标准时,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通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以电视、广播、电话、短讯等形式向全市Ⅱ级警报,公布雨情、水情;市防汛指挥部随时召开紧急会商会议,实时调度人力、物力、财力参加抗洪抢险;紧急通知,督促各防汛指挥机构切实做好抗洪抢险工作,随时向*市防汛指挥部、*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市*局、武警中队、消防大队、现役和预备役部队全员严阵以待,听候调遣;所有抢险物资全部运抵指定位置,随时待命;城市防汛工作组选择临时安置地点,搭建灾民临时居住建筑,向城区所有工厂、企业下达停产通知,向医院、学校、银行、社区等重点领域和部位下发随时撤离通知,随时准备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医疗救助;农村防汛工作组指导、协调、督促有关乡镇(街道)选择临时安置地点,搭建灾民临时居住建筑,随时准备将救援物资、食品、药品全部运抵临时安置地点,医护人员随时待命准备开展医疗救助;

Ⅰ级响应:当达到I级预警标准时,市防汛指挥部宣布全市或局部进入紧急状态,动员全社会全力开展抗洪救灾;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通公司、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分别以电视、广播、电话、短讯等形式向全市I级警报;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派工作组赴一线指导抗洪救灾工作;市防汛指挥部随时召开专题会会商,研究解决当前抗洪救灾面临的重大问题,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情况;随时组织群众撤离。

五、汛期应急保障

按照“应急指挥信息畅通、应急物资和资金充足、技术装备良好、现场救援及时、应急交通运输畅通、供电持续安全、社会秩序稳定、医疗卫生满足应急需求、社会紧急动员迅速有效”的总体要求,各级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严格履行职责,确保全市城乡防汛应急处置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通讯与信息保障

各通信运营部门都有依法保障防汛信息畅通的责任,对防汛信息必须优先、快捷、准确传递,必要时,市防汛指挥部可根据需要临时要求通讯运营部门开辟防汛专用通讯通道。

各通讯运营单位应在6月25日前制定应急通讯保障预案,并报送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当出现突发事件后,通信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迅速调集力量抢修损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防汛和抢险救灾通信畅通。同时,及时调度应急通讯设备,为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提供通信保障。

(二)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城市和农村防汛工作组对本预案中列出的防汛重点领域和重点部位及容易出险的防洪工程设施,应提前编制工程应急抢险预案,当出现新的险情后,应立即派出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进行抢修和加固。

各乡镇(街道)、相关部门和单位要储备常规的防汛抢险、救生、救灾所需的机械、设备、物资、器材等,以满足抢险救灾急需。

(三)应急队伍保障

防汛抢险队伍分为综合抢险队伍、部队抢险队伍、专业抢险队伍。综合抢险队伍主要为抢险提供劳动力,部队抢险队伍主要完成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专业抢险队伍全力参加专业抢险和技术处置。城市和农村防汛工作组都要分别组建综合抢险队伍和专业抢险队伍。

(四)供电与交通运输保障

供电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完成抗洪抢险的供电以及应急救援现场临时供电任务,确保供电的持续性和安全性。同时,要及时调度应急电力设备。为指挥中心和现场指挥提供电力保障。

*交警部门根据灾情需要,实施交通管制,开通应急通道,确保抢险救灾车辆畅通;对已经形成道路行洪和被淹没的路段实行封闭,保障行人车辆的安全。出现大面积交通瘫痪时,*交警进行紧急处置,疏导交通。优先保证防汛指挥车辆的安全通行。

交通运输部门要准备足够的车辆和设备随时待命,要优先保证防汛抢险人员、防汛救灾物资运输。

(五)治安与医疗保障

*部门负责汛期的治安管理工作,要依法严厉打击破坏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和防洪工程设施安全的行为,保障抢险抗灾工作顺利进行和社会的稳定。

医疗卫生防疫部门负责洪涝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和处置;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检,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员等工作。

(六)物资与资金保障

防汛物资筹集、储备实行“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以及“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的原则,采取政府财政、各乡镇(街道)、各部门和群众筹集相结合的办法。在市防汛指挥部的统一指导下,各单位按规范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并及时将相关信息上报市防汛指挥部。各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区要根据防汛需要,储备充足的防汛物资以备急需。当启动防汛应急预案时,财政部门要及时筹集安排防汛抢险救灾资金。

(七)社会动员保障

市防汛指挥部根据灾情,及时动员、组织社会力量投入防汛抗洪。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切实解决防洪的实际问题,同时,充分调动本系统的力量,全力支持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防汛工作的统一领导,动员社会力量,做好防洪除涝工作。人民武装部门要做好基层民兵和民兵预备役的组织动员,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

六、汛情的应急处置

(一)抢险、排险

一旦发生险情灾情,市防汛指挥部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部门报告的同时,迅速组织救援队伍立即全力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紧急情况下可以强制征用和调配车辆、设备、物资。各工作组在工作中,首先将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有人畜伤亡,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妥善处置人畜遗体。对紧急转移的人员作好临时安置,发放粮食、衣物,对灾区作好卫生防疫工作。同时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对可能造成新险情的建筑物要安排专人监测、防御。

(二)转移

转移工作坚持“统一指挥、统一转移、安全第一”的原则,采取市、乡镇(街道)、村、村民小组干部层层包干负责的办法实施。市区人员转移由城市防汛工作组“社区—小区—楼组”组织转移。在转移工作中:

首先确定需要转移的人员。

转移遵循先人员后财产,先老弱病残人员后一般人员的原则。转移责任人有权对不服从转移命令的人员采取强制转移措施。

转移安置路线的确定遵循就近、安全的原则。汛前拟定好转移路线,汛期必须经常检查转移路线是否出现异常,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线路。转移路线应避开跨河及低洼地带。根据拟定的转移安置路线绘制人员转移安置路线图,并填写群众转移安置计划表。

对于特殊人群的转移安置必须采取专项措施,并派专人负责。

(三)灾民安置

灾民安置主要采取兴建厂棚、搭建临时帐篷等办法,实行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临时安置与长期安置、集中建房与分散恢复相结合的方法。

(四)物资调拨

所有抗洪抢险、救援就灾物资由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统一调拨。凡市防汛指挥部安排调运的物资,均凭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调拨通知单,由市财政局结算或者由市防汛指挥部指定结算单位结算。

(五)应急人员的安全保护

所有参加应急抢险的人员,由市防汛指挥部各工作组进行统一的技术安全培训,在实施应急抢险时由指挥部统一配备安全服装与必要的安全设备。

(六)群众的安全防护

出现险情后,一方面及时组织受灾区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对来不及转移的群众及时组织民兵和部队进行营救。

(七)突发公共事件的调查分析、检测与后果评估

应急抢险结束后,市防汛指挥部及时组织各成员单位对灾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雨情、水情、险情、灾情等进行科学的评估,对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对后果进行客观、科学、真实的评价。

(八)新闻报道

洪涝灾害发生后,除国家规定须保密的外,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及时向社会有关信息。对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处置的抗洪抢险事件信息以及国家机关作出抗灾救灾工作指示、决定、命令,及时通过媒体公开。

(九)现场采访

记者按照国家规定赴现场采访,由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协调。

七、应急结束

当境内三条主河道行洪水位达到Ⅳ级预警以下,气象部门预报短期内无异常变化,灾民得到妥善安置等条件具备后,整个应急处理工作结束,随即进入生产自救与水毁工程恢复建设阶段。

八、后期处置

(一)善后处置

市防汛指挥部召开生产自救工作会议,安排灾后城建工作。防汛指挥部各工作组迅速组织恢复生产、抢种补种工作,同时,组织查灾核灾工作,重点核查因灾造成房屋倒塌特别是全倒户、农作物绝收等特重灾民的损失,并根据核实后的灾情,制定灾民救济方案,分步实施。有关职责部门要落实好救灾优惠政策。

(二)社会救助

救灾资金物资的来源包括:中央、省和*市下拨的救灾资金、物资;市财政预算的救灾资金;社会捐助资金、物资等。

救灾款物安排原则是:统筹安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根据灾情,24小时内首先确保紧急转移安置灾民的生活必需品救助。灾情稳定后重点安排灾民口粮救济、住房恢复。

(三)保险理赔

各保险机构依据灾情、保额迅速组织理赔工作。

(四)经验教训总结

险情结束后,市防汛指挥部及时组织各成员单位对突发洪涝灾害的发生原因,灾情的状况(雨情、水情、险情、灾情)及应急处理过程中对预案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总结,形成调查报告。同时,对应急抢险实施预案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客观的总结。

九、纪律与奖惩

防汛期间,防汛有关人员要坚守工作岗位,不得出现空缺岗现象。要加强对雨情、工情、水情等情况的统计,并及时上报。对工程出现的险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抢护,确保工程安全。加强防汛值班,做到昼夜有人接听接收电话、传真,确保畅通。

城市洪涝灾害应对措施范文6

关键词:城市;水环境建设;现状;对策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link i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based on urban water environment problems in construction of discuss, and the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effective measures and realize the good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Key words: the city; Water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17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生态建设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主体,尤其是相对脆弱的水环境,其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背景之下,环境状况让人堪忧。因此,基于当前城市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的建设措施,是解决水环境建设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二、城市水环境建设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基于生态建设的现代城市建设,注重城市水环境的构建。然而,我国城市建设起点低,对于以经济建设为主体的城市发展而言,其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存在诸多的问题。

(一)城市主河道污染。我国城市建设的起点低,因而在城市建设中,以经济建设为主体。进而,在发展经济建设中,造成了城市主河道污染严重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人才密集,生活污水大量集中的排放,造成了城市河道的污染。而且城市在工业生产中,生产废水的排入,成为了当今河道的主要污染源。同时基于河道的优越性,人们的生活活动频繁,诸多的商业市场依河岸建设,这对于河道的生态平衡带来了一定的破坏。

(二)城市水资源缺乏。我国城市普遍面临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尤其是对于人口密度大的内部城市而言,水资源短缺严重。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城市往往呈现出局域性的污染情况,尤其是水环境生态结构容易受到工业生产、人类活动而遭到破坏。城市的水生态十分脆弱,水资源缺乏加剧了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困难。

(三)城市河流生态脆弱。城市河流生态结构比较脆弱,尤其是基于人类活动的频繁,对于城市境内的河流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基于河流生态结构的脆弱性,城市水环境建设具有极大的难度,尤其是水环境的治理和维护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而且在水环境的建设中,势必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这点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多数城市而言,是无法承担的资金投入。

(四)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我国诸多的城市处于发展阶段,因而在城市建设中,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因而,城市在日益发达的工业生产背后,都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人口密度加大,生活用水增大、生活废水增多,这些都对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五)缺乏相应的法规。城市水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而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基于完善的法规。然而,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还缺乏有效的法规,诸多的水环境建设问题不能有效的解决。而且,对于现行的环保法规,在执行力度上欠缺,对于一些违法企业或个人不能及时的予以处罚。我国城市居民,对于水环境保护的意识薄落,在实际生活中,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生活废水随意排放。

三、城市水环境建设对策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我国城市水环境建设的形势让人堪忧,尤其是经济建设优先于生态建设的状况,对于城市水环境建设带来巨大的阻力。因此,基于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实现良好的城市水环境建设。

(一)强化城市建设规划。我国城市在发展的进程中,缺乏长远的城市规划。因而,良好的水环境建设,需要基于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城市的建设规划,需要服从生态建设的分配,尤其是对于水环境而言,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其带来的环境影响。城市的建设规划,离不开水资源,尤其是逐渐增大的人口密度,合理的规划城市的各个功能区,避免城市建设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尤其是需要注意城市局部水污染,容易造成规模性的水污染事件发生。

(二)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我国城市在建设中,排水系统十分脆弱。遇到恶劣性雨水天气,城市的排水系统几乎瘫痪,进而形成城市内涝,这对于城市主河道造成严重的污染。因而,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完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尤其是城市各功能区的主排水系统的完善,可以有效防止城市内涝而带来的城市河道污染。

(三)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城市和谐环境的建设。我国城市居民在环保意识上比较缺乏,因而在水环境的建设中,需要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城市的水环境建设,需要基于和谐的社会环境,人人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人们在实际的生产、生活中能够自觉的对水环境进行保护,对于破坏水环境的行为能够进行举报和制止。这种和谐的水环境的构建,是城市水环境生态建设的重要方面,同时也是水环境保护的基础。

(四)加强水利系统建设。我国城市的水利建设较为薄落,尤其是防洪系统比较缺乏。城市水环境的建设,需要基于完善的水利系统,对城市水资源进行有效的调度,尤其是对于洪涝灾害,完善的水利系统,可以减少恶劣自然灾害,对城市河流生态系统的破坏。城市在水环境的建设中,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需要基于完善的水利系统,对城市紧缺的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调蓄,进而维护河流水环境的稳定。

(五)强化城市水环境管理。基于城市的特殊性,其在发展中的水污染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处理,进而维持水环境的稳定。城市在水环境建设中,要加强工业废水的管理,尤其是一些有毒废水需要经过处理之后,才能排放于河道之中。同时,规范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行为。

对于已被污染的水系统,需要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置,防止其对周边水环境造成影响。对于城市的主河道,需要设立专门的水环境监测站,对水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而且对河道环境进行有效的维护。

四、结语

现代城市的发展,更多地注重生态建设,尤其对于脆弱的水环境建设,是城市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必须解决的城市发展问题。同时,完善城市水环境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许志兰.新形势下北京城市水环境建设的策略探讨[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03)

[2] 闫慧婷..淮北市水环境建设解析[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