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1

【关键词】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飞行员安全意识

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指的是民航飞行员对民用航空飞行活动中的人、物或环境免受危害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的心理过程的总和。民航的职业特征决定着它存在着很多不安全的因素,比如:远距离飞行、复杂的天气、时差、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机场和航路设施等因素影响着飞行安全。飞行员不仅要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力,而且还要承担着飞行安全和保障服务对象在旅途中的满意度,所以在工作中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

一、影响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体因素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和独特的工作态度,以及独立的安全意识,个体是职业安全因素的主体,也是影响职业安全的首要因素。影响个体职业安全意识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认知、情感和情绪、个性特征、意志。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闻、看、思等方面。飞行员有时因为幻听、视觉幻象、记忆力有限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对信息进行准备地判断。情绪和情感是安全意识中的非理性部分,对飞行员的安全认识能力的发挥和运用产生导向、选择、激发等作用,在工作中如果飞行员有不良的情绪或情感,可能导致违规行为的发生,或因为特殊的环境下产生紧张情绪,使得神经兴奋或抑制失控,注意力不能集中,导致正常的动作程序错误或决策失误,最终引起安全事故的发生。如果飞行员没有坚强的意志力,遇到突发事件或困难,就轻易放弃生存的希望,或因为缺乏责任感,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只顾自己逃生,而不能冷静地处理紧急事件。个性和情绪的过度紧张或不稳定,对飞行安全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二)群体因素

调查指出,机组造成的飞机失事占事故总数的70%—75%。航空飞行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它需要飞行员的密切配合、职责明确才能顺利完成任务。机组群体的主要影响表现在群体意志影响个体成员的行为,跟一个群体工作时间长了,个体的认知、判断、行为都倾向于群体的一致性。一个职业安全意识不高的机组,少数平时循规蹈矩的飞行员会顺从机组的违规行为;一个不团结协作而极力表现个人能力的机组,遇到事情时往往因为个人的“英雄主义”,不和机组人员进行协商,单独采取行动,容易导致飞机事故的发生。

(三)环境因素

飞行需要在高空的环境中进行,因此有时因为恶劣的天气,致使飞行员的缺氧,导致其神志不清或脑筋“短路”,不能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判断,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或因为恶劣的环境影响,使飞行员的身体不能自由运转或操作失控,导致事故的发生。

(四)管理因素

管理对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管理不当,不对飞行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不磨炼其坚强的意志,就不能让飞行员清楚地认识职业安全的重大责任和重大意义,飞行员在工作中将掉以轻心,增加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有效应对安全事故的措施

(一)民航企业高度重视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

高风险的飞行任务,对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飞行员具备优秀的职业安全意识,才能预防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发生。确保飞行任务的顺利完成。据我国民航总局调查报告,60%的飞机安全事故的发生都是由飞行员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而不安全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职业安全意识不够强。因此,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是民航飞行安全的核心部分,民航企业要高度重视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强化。

(二)从根本抓起,积极创新民航飞行员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是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根本手段。虽然民航系统几十年来都十分重视飞行员的安全教育,但是却没有明显的效果,反而使飞行安全教育出现高原现象。要克服高原现象,提高安全教育效率就得改变传统的教育结构和教育方式,通过创造性的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理念来改善安全教育状况,从而提高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

(三)抓住关键,着重磨炼飞行员的安全意志

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的薄弱环节是安全意志。要想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就得瞄准安全意志这个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手段来磨炼民航飞行员的安全意志,强化飞行员的安全意志力,使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得到协调、均衡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水平。

(四)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提高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重在教育养成,离不开良好环境的熏陶。人是社会中的人,需要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社会环境对人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单位安全状况良好,那么就有利于提高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同时,安全文化也对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起着重要的影响。安全文化对飞行员的安全价值观、方法、态度具有一个引导的作用。民航系统应当制订文化发展战略,全面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优秀的安全文化环境,这样有助于熏陶飞行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他们的安全素质。

总之,民航飞行员的职业安全意识,对于我国的航空业来说产生重大的影响,它涉及运输中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民航飞行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安全意识,加强磨炼自身的安全意志,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为我国的民航事业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云,樊运晓,马晓春.风险分析与安全评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215.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2

【关键词】快递;航空物流;人才培养方式

一、我国高职院校快递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分析

快递业虽属于物流业的一个分支,但其相对于上述以运输和仓储为主要内容的一般物流管理来说,在管理的内容、方式、理念及运营模式上又有很大的差别,专门针对快递行业进行专业(方向)设置的高校和相关研究很少,更没有针对航空快递人才的专门培养,因此,目前我国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是不能满足快递业发展需要的。另一方面,从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高职毕业生的实践技能并不满意。毕业生到了企业后往往无所适从,还需要企业花费大量的精力对他们进行岗位技能培训,但当这些毕业生掌握了这些技能后,他们又会另谋高就,这样就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人力成本。这也是企业宁愿招有经验的员工而不愿招收应届毕业生的原因。因此,我们高职高专的快递方向教学必须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的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加强实践型人才的培养,尽可能降低企业的重复培训成本。为满足快递行业准入、持证上岗的要求,结合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及快递业务员职业标准的“高级”等次要求。可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人才培养目标界定为:主要面向快递企业的一线岗位,培养具备快递揽收、派发,快递市场开发及维护,民航货物运输、空运板箱操作、航空快件清关处理、快递信息汇总分类及统计分析,快递跟踪、查询,快递客户服务与管理等技能,并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职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航空快递行业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

二、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人才培养方式的具体实践探索

1、创建符合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特有工种需要的“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与联邦快递、南方航空公司等国内外知名航空物流企业的合作,创新了基于快递与民航行业标准、符合航空物流快递方向特有工种需要的 “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高职航空物流专业航空快递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8546”(8大职场文化素质+5项核心专业能力+4种专项拓展+6个岗位适任训练)递进式能力板块化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体系,制订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的专业课程标准,开发了以民航快递运输对象、配送工具等为载体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学习情境,开展了课内专业项目操作实训、课外参加职业技能大赛等创新技能实训和企业现场教学的顶岗实习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实训教学新形式。

为了保证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确实达到行业标准、符合行业岗位任职资格、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实际需要,具有职业范围覆盖面广、毕业生就业面宽、就业率高等特点。项目建设期间,项目组成员围绕航空物流企业特有工种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的需求,通过人才市场、报纸招聘广告;网络搜寻;行业协会――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要求、年鉴;企业、高职院校问卷调查;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学校调研等六个途径(见图1:六步调研循环图所示),进行了广泛而充分的调研分析,获得了人才现状与需求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对国家、行业和地区有关政策分析;具体行业经营状况、发展趋势分析;就业、择业岗位分析;有关行业标准、职业岗位任职资格分析和人力资源供给状况分析以及教学对象分析等方面6方面影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分析,尤其是按《中国职业分类和代码》和职业岗位任职资格能力要求,全面解析了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行业标准和职业岗位标准,主要对照明确齐全的IATA/FIATA国际货运销售人、民航国内/国际货运上岗资格(CATA)、IATA/DGR、英国皇家(美国注册)物流师等国内外行业标准和民航货运员、助理物流师、报关员等国家职业标准,并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航空物流各环节的行业标准深度融合,专业学习过程与行业典型工作任务有效整合,学习能力培养与工作能力养成相一致,率先垂范了符合航空物流特有工种需要的 “行业标准+工作任务+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实施 “8546”(8大职场文化素质+5项核心专业能力+4种专项拓展+6个岗位适任训练)递进式能力板块化的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课程体系。

建设期间,项目建设团队与行业企业专家、岗位能工巧匠共同分析了现代航空快递行业对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针对专业面向的航空快递、民航货物运输、报关、物流配送和货运营销5个核心职业岗位构成的岗位群进行工作任务分析,解构工作过程,从职业情境中的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课程内容的范围――行动领域,再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使之成为具有普适性的课程――学习领域,最后转换为“主题学习单元”的学习情境,并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即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新手到专家的认知与职业成长规律合理序化学习领域。通过课内职场文化素质教育、增设课外创新活动课、社会调查实践、技能大赛、聘请院士进校园、组织学术讲座和报告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学生的各种适应能力。在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本土根基,道德高尚、责任感强、知识丰富、完整健康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专业核心能力是学生进入就业市场最具竞争力的能力,是进入职场的敲门砖,是其综合素质的体现。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实现本专业学生顺利就业,依据航空物流专业快递方向五项核心专业能力,开展了课证一体、中外融通的专业技能板块课程体系。目前,中国航协的国际货运上岗证和国内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快递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兴行业,是一个高增长的竞争性行业。但一个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快递业,人才培养工作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根据航空快递企业人才需求的层次和特点,结合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探索。最终,真正航空快递人才的培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各职业院校、快递企业以及快递主管部门以及社会界的不断共同努力,才能越来越满足我国航空快递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3

关键词:空乘;职业规划;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6-0028-02

我国目前有2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亚洲之外鲜有高校设立空中乘务专业。因此有关空中乘务方向的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出现在国内期刊上。黄晨[1]运用SWOT分析,对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给出了设计方案,对如何落实新兴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等方面相应的对策建议。常静[2]从民航人才需求与学校教学实际出发提出“3―3―4”人才培养模式,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行业导向下的专业实践为特征,实行3个培养阶段和3个发展阶段,坚持语言学习、传统文化学习、身体形象训练、艺术特长发展等4年不断线。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民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行业对空中乘务人员的需求逐年上升,因此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就业率在近些年都处于较高的水平。这就导致了相关院校几乎没有考虑该专业学生在未来职业转型的问题。同时,国内外对空乘人员职业转型与高校所受教育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也几乎是空白的。本研究将从长期职业规划的角度,结合用人单位和空乘人员的视角,对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课程设计进行完善。

一、我国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的发展现状

伴随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商务、旅游等出行需求迅速增长,国际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根据民航业的强国发展战略目标,本世纪的前2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重要时期。现代民航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空中乘务人员也是必不可少的《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欢迎各种力量参与兴办与民航相关的教育事业,鼓励各类普通高校开设民航专业,支持建设与民航实习实训有关的培训基地。

我国很多院校首先创办的是专科层次的空中乘务专业。随着民航业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行业对从业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3年,南昌航空大学音乐学院创办了全国首个设置于表演专业之下的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2004年,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首次在旅游管理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6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首次在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2009年,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在音乐专业下开设了空中乘务方向。

二、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性

199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制订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大纲》,大纲为各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指导依据。2007年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从加强领导、列入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落实经费保障五个方面[3],为实施职业规划教学做了充分的制度保障。目前很多高校的就业工作还仅仅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其中大部分就业指导课程是在毕业生找工作之前开展,引导大学生准确看待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建立准确的择业观。

在空乘方向学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主要围绕的是如何使这些学生掌握航空服务的技能,理解并接受航空服务的理念。不管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高校都还未能将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长期职业规划纳入学科建设之中――课程设计和培养目标仅仅指向作为唯一职业选择的空中乘务。从目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空中乘务方向的学生实际就业率远高于所在院校的平均水平,在乐观的就业环境下,教育者容易忽视对空中乘务方向学生长期职业规划的考虑[4]。

三、课程设置的完善

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大潮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怎样有步骤地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适应并满足社会需求,就需要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尤其是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在充分认识职业生涯发展的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拟定为了实现每个阶段的目标而设置的学习计划或行动方案,包括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确定目标、制订计划这四个环节的不断循环。依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下文简称为《意见》),关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中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5]。

当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高校应该认识到职业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毕业前的几次就业辅导可以完成的。相关院校的首要任务是构建起完整的关于职业规划的课程体系。同时,传统的就业指导教学以课堂老师讲授为主,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高校应该注重调动大学生探究的“内省”过程。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下,以师生互动交流为主,通过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环节,促进学生自我职业规划能力的提升。因此,以《意见》精神为指导,以学生长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为导向,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学课程的设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1.从学生入校时就逐步开展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职业规划的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尽早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学校关于职业规划的整体教学计划。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意义,及时建立起职业规划的意识。接着,应该帮助学生开展自我认知,一般包括认识自己的性格特征、优势和劣势、价值观等方面。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规划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才有可能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择业倾向和职业目标等。

2.除了认识自己,还需要认识环境,一般包括对了解所学的专业、了解未来可能从事的行业、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等。特别需要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正确地认识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可以通过增加相关的讲座,邀请行业内的相关人员来介绍有关民航运输的发展近况、航空服务的职业要求等。

3.在了解了自己将会从本专业中学习到什么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之后,学生需要尽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地安排后续的在校学习。很多学校都为大二的学生提供了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因此,建议相关院校将关于职业规划教育的以上三个环节安排在学生大一阶段完成。

4.在学生树立了职业规划的意识,明确了长期职业发展的目标之后,学生就要制订行动计划。不论想要从事何种职业,都需要充分利用在校时间,积累与之相关的知识。除了辅修机会,学校还应该提供覆盖众多领域的选修课,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不同专业的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制订学习计划的阶段,学校应该更加重视对计划的反馈与评价工作,协助学生不断地修正计划。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空中乘务分向的本科教育,全新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建立职业规划的意识;二是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具体课程设计见表1。当然,完整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还应该包括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和交流。

四、结语

中国的高等教育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思想引领下,不断融入国际先进办学理念,并结合中国实际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发展之路,概括起来就是以文化素质教育和通识教育为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职业规划教育入手,帮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建立自我规划的意识、提升自我规划的能力,使得空中乘务方向的本科教育有别于专科教育,使得学生的就业选择更加丰富、就业过程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黄晨.天津交通职业学院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常静.本科艺术类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1(4):98-101.

[3]Gonyea J.C.(1995).The on―line job search companion[M].New York:McGraw-Hill,Inc.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4

关键词:体验式;民航英语;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212-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民航业在增进中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对其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相关单位在用工招聘时,也将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录用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对口培养民航服务人员的高职院校来说,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相关的民航英语专业知识,更要训练和提升他们利用英语服务日常工作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客观来讲,目前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毕业生已不能满足民航业的用人需求,这就需要英语老师紧跟时展脉搏,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体验式教学理念与高职民航英语教学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改变其陈旧的学习方法,让英语学习由照本宣科的过程变成运用体验的过程,通过真实或者模拟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获得语言体验,并引导学生讨论总结,使学生能够领会新知识、获得新技能,从而提升能力素质,达到和超越用人单位的要求。

一、体验式教学综述

体验式教学是由体验式学习发展而来的,体验式学习的理论来源比较广泛,涉及心理学、教育学和认知科学等诸多领域。主要有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在“做中学”理论,瑞士近代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以及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教育家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不是内容的获取与传递,而是通过经验的转换从而创造出新知识的过程。人的学习是基于体验的学习,是一个循环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体体验,即实际的经历以及体验。二是观察和反思,即从多个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实际体验的活动和经历。三是抽象概念和归纳的形成,即通过思考和分析,抽象出合乎事实逻辑的概念和理论。四是应用实践,即运用这些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理论和概念。

在20世纪90年代,体验式教学开始引进我国,并得到发展和应用。从库伯的体验式学习模式中,笔者得到很大的启发,通过学习借鉴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将体验式教学应用到高职民航英语的教学中,具体过程如下:一是体验,主要形式有实地参观、亲身体验、观看演示等;二是讨论,通过小组活动、集体讨论等方法实现;三是小结,通过分享和传递相关内容来实现;四是实践,主要通过实训室模拟、机场实习应用来完成。

二、体验式教学的具体应用

为了更加具体、详细和直观地描述体验式教学在高职民航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下面以民航英语教材中机场安全检查单元课程为例,来进行系统说明。

(一)体验

体验主要分两个环节,即现场参观和录像演示。

1.现场参观

带领学生到机场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熟悉机场安检人员的工作程序、规范用语,了解机场关于禁止随身携带物品等有关规定。使学生对整个机场安全检查的工作环境、检查程序、业务职责等形成较为直观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学习机场安检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录像演示

因受条件限制,参观地点只能选择国内机场,且国内机场绝大多数用中文交流,所以到机场参观只能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工作流程和专业知识,但如何在安全检查中用英语与旅客沟通交流,学生则无法体验。组织观看机场安检工作英语录像的目的,即可以加深学生对机场安检过程的理解,更能使学生熟悉如何用英语开展安检工作,为下一步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二)讨论

这一环节,主要是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议题,让学生开展分组讨论,从而明确机场安检章节的学习重点。需要讨论的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检查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安全检查的程序、方式以及相关法律规定;二是安全检查中常用的英语表达法,主要包括服务用语、专业术语;三是安检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特殊情况及处理方法。

(三)小结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选派一名代表来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而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在安全检查这一章节中,首先,学生汇报出人身检查的服务程序:打招呼――安检门检查――手提探测器检查――处理相关物品――告别;然后,学生汇报出人身检查的常用语句:Please go through the gate one by one. /Please stand here, on the platform. /I need your passport to write the receipt. /Please sign your name here. /Please put your lighter, mobile phone, calculator and key here. / I’m sorry to tell you that flammable items cannot be taken with you into the aircraft. /Put your baggage on the belt please. / If you can’t come back within a month, we won’t keep it for you./ Now the inspection of your luggage is over.等等。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人身检查的常用英语服务层序:打招呼(Good morning./ Hello.)――安检门检查(Please go through the gate one by one.)――手提探测器检查(Please stand here, on the platform./ I will check it with hand detector./ Please?raise?your?arms.)――处理相关物品(These items are not permitted on board. /We can keep them for you within one month or you can abandon them./ You should pay 50 yuan.)――告别(Checking is done,thank you for your corporation./ Goodbye.Don’t forget your hand baggage. /Have a nice trip!)其他项目,如证件检查、随身携带行李检查等,依次类推。

(四)实践

1.情景模拟表演

情景模拟表演,是学生在有准备的前提下,根据规定的情景设置进行表演。首先,由教师设置表演情景,要求学生完成证件检查、人身检查和随身携带行李的检查。然后,学生按规定情景进行后台准备,自行分工表演角色,准备完毕进行表演。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正意见。通过课上的情景模拟表演,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英语表达法、熟悉服务程序、了解服务礼仪。

2.实训室即兴演练

实训室即兴演练,由教师事先设置若干演练场景,学生随机抽取演练题目,在没有准备时间的情况下,直接进行现场表演。即兴表演与情景模拟相比,训练难度有所提升,重点考察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在机场安检这一章节内容中,教师可以设置证件检查(没有登机牌)、人身检查(携带打火机)、随身携带行李检查(携带仿真手枪)等情景,学生抽取题目后,教师随机指定表演角色(旅客或工作人员),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即兴发挥,教师视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整体教学效果。

3.机场实习

通过学校的实习安排,组织学生到机场进行实习。机场实习可以有效地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用英语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

三、体验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

(一)体验目标的设定

在进行体验式教学设计时,体验目标应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适应。如果体验目标过高,则会挫伤学生体验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今后的体验活动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体验目标过低,则不能对学生的能力形成挑战性,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乏味的感觉,使体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当发现两者差距过大时,教师应该及时地做出调整,以便保持学生的体验热情。

(二)体验内容的设定

在设定体验内容前,教师应进行深入的调查,在了解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兴趣爱好后,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好奇心,使体验目标能够顺利完成。

(三)实践情景的设计

在实践环节中,情景的设计应该充分体现职业特点,符合岗位的实际情况,使学生能够在课堂的学习中对职业岗位有清楚的认识。此外,情景的设计应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相应的职业素养。

四、结语

在民航英语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扩展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和理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这一模式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需要一线教师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英语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V.Kohonen.Experiential language lean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s cooperative learner education. In D. Nunan (ed.),Collaborative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5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概述;安全行为;客舱安全教育

1 客舱安全重要性

目前, 随着民航运输业快速发展,航空运输以其便捷的优势吸引了大量的旅客。然而航空安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选择出行方式的一大难题。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飞机已是高新科技的代表作,自身的安全系数不断提高,而人为因素造成的航空事故比例大大增加。据专家估计,在现代航空事故原因中,80~90%的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人为不安全行为因素可分为:民航工作人员与旅客两个方面的隐患。只有良好地履行各自义务才能消除人为隐患,更好地确保民航旅程的安全性。

旅客本身的行为造成了严重安全隐患时有发生,2010年澳门航空NX121次航班,从杭州飞往澳门, 旅客因好奇,拉动了座位旁机舱应急逃生安全门的阀门,造成该飞机被迫停飞。2013年,某旅客偷拿机上救生衣,造成机上安全隐患。旅客偷运如刀、打火机违禁物品等上机,擅自随意调换座位,随意触碰机上红色安全警示,随身携带超重超大物品,在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使用手机,在飞机尚未安全停稳时解开安全带等行为都可能造成严重的民航安全事故。如果飞行前旅客了解民航乘机安全常识,遵守民航乘机规范,仔细聆听机组的飞行安全演示,认真阅读安全信息卡,熟悉紧急出口的方向、位置,了解疏散程序,可以提高旅客安全意识,克服飞行恐惧和恐慌,有效提高旅客安全救生技能,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2 计划行为理论概述

计划行为理论 (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为领域的研究, 并被证实能显著提高研究对行为的预测力和解释力。计划行为理论认为行为的产生直接取决于行为意向, 行为意向表明一个人执行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 决定了一个人愿意付出多少努力、消费多少精力去执行某种行为。行为意向是影响行为最直接的因素, 而行为意向又反作用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旅客乘机时安全行为意向, 直接决定了旅客出行中安全行为的实施,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 包括: 旅客对安全的认识及对民航规章制度的认知 (行为态度)、社会对安全保障的看法(主观规范);对自身安全行为控制程度的判断( 知觉行为控制)。这三个因素与旅客安全意向正相关, 当旅客对安全行为认知越积极、社会对安全保障问题越肯定、旅客越趋向于判断自己可以控制安全行为的发生, 那么旅客安全行为意向就越强烈。具体而言, 态度由行为利益所决定, 某一种行为给旅客带来的更多安全保障和利益, 采取该行为的态度就越强烈;对安全观念评价越积极,就越偏向于促进旅客安全行为的实施;对旅客行为可控程度的判断由旅客的信心所决定, 越肯定自己能够实现安全行为, 就越感觉对安全行为具有控制权, 并实施的可能性越大。

3 基于TPB理论的旅客行为分析

3.1 旅客对客舱安全相关知识不足

现有的客舱安全教育在地域、空间上的局限性,而导致旅客对客舱安全知识的了解有限。据调研,救生衣放置位置、使用方法等安全常识的获知度最高,但是救生衣的正确充气时机、紧急逃生出口旁座位的旅客限制最不了解。

目前,紧急逃生出口旁座位的安全须知,航空公司仅针对坐紧急逃生出口旁的旅客有提示与说明,甚至有部分航空公司对这部分旅客的安全说明也未能及时落实。因此,一般旅客不知道紧急逃生出口处旅客的职责与限制。即便是该座位上的旅客往往不能真正了解其职责,可能仅因座椅较其他位置更宽敞而选择了紧急出口座位。这些认知上的不足导致客舱事故发生时,旅客无法正确实施安全行为。

3.2 民众对客舱安全保障表示认同

在对一般民众的调研中发现,许多民众明确表示维护客舱安全是旅客的重要职责,会配合客舱安全的有关政策,也认为在搭机时认真聆听乘务员的示范说明、仔细阅读安全须知卡的内容是必要的行为,但是不会主动收集飞行安全相关咨询及法规。民众对客舱安全保障表示认同,但是涉及到自身利益与之矛盾时甚少有人会严格遵守。对手提行李的限制、通讯设备的使用,固定航班座位等航空公司规定,民众的重视程度明显偏低。

其实客舱安全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搭机时何宜的穿着打扮、行李体积重量及危险物品等相关规定,特别是强调旅客搭机时对安全须知了解的重要性,如:旅客登机后应观察座位附近的逃生门位置及方向,细读安全提示卡的内容,了解紧急逃生程序及安全防撞姿势,全程系紧安全带,尤其是在起飞及降落阶段。一般民众对这些内容普遍被低估其重要性,对这些规定的认同感偏低。

3.3 旅客行为控制有欠约束

调查表明有54%旅客完全未观看航空公司的客舱安全示范其原因是以前看过,有70%的旅客认为客舱安全示范内容是常识并不需要观看。68%的旅客反映未阅读安全提示卡,44%的旅客反映他们未观看安全示范也并未阅读安全须知卡的内容。原因可能是航空公司并不会特别强调旅客的安全行为对保障客舱安全重要影响,而客舱乘务员的形象也总是被训练成提供舒心服务的工作人员。因为安全示范的时间有限,许多注意事项的关键原因并未能详加说明,所以多数旅客容易忽略乘务员的安全示范及阅读安全须知卡的重要性。另外,旅客容易被其他事情所分心,如:阅读报纸杂志、听音乐、照顾同伴等,导致一旦发生紧急状况时,因为咨询有限的情况下易造成恐慌,而旅客无法适时地反应出正确的行为。

4 提升客舱安全教育方法

国内的客舱安全教育与其他交通、火灾及公共场所等安全教育相比较而言,并非普及教育。即使是常旅客,对客舱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也相当有限。主要的原因是,尚未有一定的渠道,对大众提供系统的客舱安全教育,因此民众缺乏接收乘机相关的安全教育的机会。一般被动的民众只有在进入机场与在搭乘飞机的当下,才能接收到专业的客舱安全信息与教育的机会。

4.1 加强安全教育宣传力度

客舱安全教育的不被重视,导致旅客容易忽略乘务员的安全示范与阅读安全须知卡的重要性。再加上旅客没有机会实际操作相关设备,特别是位于紧张逃生出口旁旅客,导致不清楚正确使用相关紧急设备的程序及注意事项。另外缺乏自我警觉的安全意识与态度,或是对生还机率不正确的认知,以致降低自身的生还机率。倘若能借媒体、专业机构、民航院校执行客舱安全教育,就更有机会为旅客建立正确的安全知识与安全态度,养成安全习惯。

4.2 设置专门的安全宣传渠道

国内机场开展民航安全教育体验活动,成为推动相关航空教育方式。建议有条件的国内机场规划为设置客舱安全教育的相关设备空间,而不仅仅是简单橱窗及墙面文化设计。民航专业院校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开放部分实训场地,供一般民众或学生参访,设计安全事件情节以供体验,可以在寓教于乐的环境中,接收更详细、完整的客舱安全信息,并有机会实际操作安全设备,例如:救生衣、氧气面罩等。

4.3 航空公司设计合理科学的服务流程

航空公司是服务者也是教育者,旅客是消费者也是接受者。特别是航空公司与旅客易混淆彼此的任务,而成效不高。应主动采取互动方式,鼓励旅客参与实际安全教育中,提高教育成效。

尽量不要让旅客在做飞行前安全示范时分心,提高旅客对安全教育的注意与专心。客舱安全教育的并不像其他领域的教育是被安排在一个单纯、无干扰的空间,不论是机场或者在客舱上,环境中充斥着许多干扰因素容易造成旅客分心,所以空乘人员不要在飞行安全示范时发送报纸,并尽可能与旅客眼神互动。有效提醒旅客主动阅读安全提示卡,特别是位于紧急逃生出口座位旁旅客另有其特别的提示卡,旅客若不主动阅读很难达到宣传与教育的成效。

5 总结

如果飞行前旅客了解民航乘机安全常识,遵守民航乘机规范,提升旅客安全意识,克服飞行恐惧和恐慌,有效提高旅客安全救生技能,为安全飞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璐.客舱部安全隐患消除之我见[J].空运商务,2009,245(10):8-10.

[2]文兴忠.民航飞行员职业安全意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8-03-05.

[3]杨燕,孙剑,李克平.行人违章过街行为心理成因分析及预测[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04.

[4]戴丽芳,刘春济.福州居民赴国内大都市旅游的行为意向研

究――TPB理论的应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117-

121.

民航服务职业认知范文6

行业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不同点就是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将专业理论知识与未来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来引出、学习并巩固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使学生对专业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能对专业技能更娴熟地运用。例如,针对航班延误的案例就应该建立在“航班不正常”、“三个未在”、“航延不同原因”等专业知识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出案例中具体原因是什么,由什么而造成,“此航延”与“彼航延”有什么不同,不同机场和民航企业的处理方式有何异同,各种不同情形下民航企业是如何进行航班信息传递、开展航班保障工作的,对于不同情况下旅客的膳宿安排又有何规定。(四)促使职业能力提升行业案例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具体操作中,以航空服务专业学生今后工作将会遇到的情况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要求,引导学生对民航服务工作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在课堂上尽量还原曾经或可能会出现的情形,分析这些情况发生的背景及原因,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群策群力,一同商讨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法,以实际服务“难题”来促使学生进行思考、研究,开始“工作”,有助于提高其判断、分析、解决工作问题的职业能力。

二、专业课案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主要问题1.复合型专业教师不足导致行业经典案例缺乏不少高等院校近些年才纷纷成立航空服务专业,许多专业课教师或者是由刚毕业的研究生充当,或者是从旅游、艺术等专业教师转型而来,不少教师并非乘务专业科班出身,加之缺少行业工作经验,其课上讲授的案例大多是从互联网下载,或者从相关书籍报刊中选编,并且未得到相关专业人士的印证,这些“道听途说”的案例本身就不太正规,其实用性和合宜性也就大打折扣。2.“洋案例”并非完全符合国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民航服务业也是国际化、互通性的行业,有些欧美等国外航空公司的优秀“洋案例”,初看其服务品质、服务流程、服务效果都很有层次,能给乘客以美好体验,但是细究这些外国航空公司的企业制度、文化理念、管理方式、员工的人文素质,则与国内民航企业差距甚大。加之国外文化习俗等差异,如果将这些看似适用的“洋案例”直接植入课堂教学,而未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反倒显得水土不服。因此,对于经典的“洋案例”在运用于国内问题时要结合国情适时进行改编,或者讲通讲透“洋案例”的背景及中外的不同之处。

(二)基本对策要想编写出本土化的行业经典案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十分重要,这些教师一般要具备三方面条件:一要具备扎实的民航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并对行业发展及其特征有一定认识,明确其未来行为方向;二要具有在航空公司或机场的工作、实习、培训等经历,知晓相关岗位职责,熟悉其工作流程,并具备实际操作技能;三是有教学培训工作经验,明确专业课程目标,熟悉案例教学方法,能充分利用相关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的。与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相应,专业课案例的建设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让一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并有志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带着案例编写任务外出培训、实习,从事相关一线服务,与旅客零距离接触,切实体验服务行为,收集最鲜活的服务案例;二是引进在职人才,这些工作多年的能手一般都熟悉具体情况,具有丰富的服务工作经验,能够以自身亲身经历或了解的实例来编写案例,并且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也有利于案例的丰富完善;三是借用在职专家,对于暂时难以引进的“职场精英”,可以采取聘任其为客座专家、召开专业课程案例编写研讨会、组织共同编写专业课教材等方式请他们参与到案例的收集、整理、编写、审核的工作中,以确保案例的质量。在具体编写过程中,参与人员要本着典型性、时效性、趣味性的原则,将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材料进行汇集、分类、采编,这样编撰成的案例才会成为经典之作。

三、案例教学法四种模式比较分析

在基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思辨能力、服务意识、观察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能力及调动学生发现问题、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积极性的前提下,发现同样是用“由于天气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同一情景案例进行教学,但是不同的讲述、引导、组织方式,其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差异。

(一)教师全包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课前无需了解案例,也不用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即使偶尔的提问也是由教师根据课堂纪律、课程进度调整进行随机安排,整个案例的提出、判断、分析过程几乎全部由任课教师以“独角戏”的方式来完成,学生只需当好听众在台下关注即可。事后检测发现,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和以前的填鸭式满堂灌在形式上没有区别,其教学效果与教师有很大的关联,但总体而言效果不佳,唯一的变化是将理论灌输变成了案例讲解,对于学生思辨能力、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帮助不大。这种教学方式从教师角度看,能有更多时间将案例所涉及的主要知识点讲深、讲透,能够让学生记清到底有哪几种主要的天气容易造成航延和相关的应对处理方式。

(二)课堂讨论式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出同样的“航班延误”案例及相关视频,让他们在观看后自由地发挥并进行研讨,最后要求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这种方式在事先明确相关要点后,确实能锻炼学生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形式有时如果管理不善,往往因为太过于活跃或沉闷,容易陷入一盘散沙,时常会出现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而另外一部分学生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局面,导致他们的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提升也大相径庭。但是整体来看,这种方式下学生活跃度还是比较高,参与性也比较强,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并且有些建议在预防由于航班延误造成纠纷方面颇有参考价值。

(三)程序问答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般会被要求课前阅读相关的航班延误案例材料,然后课上在统一回顾后回答相应的问题。这种方式能迫使学生提前准备预习,查找相关资料、想出相关对策,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课堂纪律稳定有序,教师也能有力地掌控课堂教学的时间和进度。这种程序化问答模式短时间采用效果还不错,如果长时间运用,学生处于应接不暇的状态,当遇到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容易产生厌倦感,另外长时间的提问回答也容易让人疲惫。整体而言,这种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被按程序要求作答,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没有其他激励措施作辅助补充,往往得不到发挥,容易造成压制心态,甚至会出现长时间的沉默。

(四)师生互动式这一教学模式也是要求学生课前阅读案例并且进行思考,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反客为主”,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则退居其次,只是充当主持人的身份,引导学生发言提问,并顺势讨论解答,调动发言者的积极性。教师在必要时进行简要点评,使讨论紧扣主题,并引导向某一知识点的纵深方向发展,探讨过程的主角主要是学生,教师只是辅助回答,其过程往往会产生许多闪光的思想火花,气氛也比较活跃。可是这种模式的不足之处是,学生的发言提问有时会脱离中心,转移到其它相关问题,这就要求专业课教师保持高度的关注度,具有较强的引导力,并且事先做好各种准备,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相关知识储备和实际“控场”经验,以应对学生突发而来的提问和脱离主题的讨论。总体而言,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感觉“师生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整体效果最好,教师没有太多的干预,既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全面锻炼他们的综合能力,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处于一种良性互动,当学生无法形成同一认识时,教师最终进行归纳总结又加深了对这一知识点的深刻理解。唯一不足的是,运用“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时,有时在激烈的探讨中时间飞快流逝,这需要任课教师要有很好的掌控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和课程重点的能力。总之,上述四种教学模式各有利弊,在具体教学中为了取得更好的效果,可将“教师全包式”用于课堂的首尾的讲授和总结,“学生讨论式”、“程序问答式”适当穿插于中间,主要还应以“师生互动式”覆盖其中,并辅之以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等相应的激励机制,这样,案例教学课程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与其他教学法和教学手段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