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教务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1
教育改革的发展,对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务管理工作不仅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学生的发展。在现代社会中,传统的教务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学校发展的需要,而学校要想更好地发展下去,就必须革新教务管理工作。信息化技术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为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巨大的便利,在信息化技术的依托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和质量,实现最大程度的数据共享。
一、学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增加,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招生规模也越来越大,学生数量增多,教务管理任务也越来越重。教务管理包括了专兼职教师的招聘、职业培训和日常管理,需要同家长和老师沟通,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制订年度、季度任务和教学计划,监督及管理教务、教学部门工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在现代社会里,如果学校教务管理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影响自身发展。教务管理工作不到位,学校资源就难以得到合理的利用。在这样的环境下,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十分必要。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质量,提高工作效率。随着学校的发展,教务管理内容也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多,教务管理几乎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而要想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就必须积极实现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推动学校的更好发展。
二、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策略
1.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在现代社会里,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各行各业提高自身竞争实力的有效途径。对于学校而言,教务管理关系到学生的生存发展,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教务管理需要处理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面对如此环境,学校应当重视信息化建设。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资金是基础,只有资金得到了解决,信息化建设才能顺利开展,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配置先进的设备,为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保障。
2.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要想提高学校教务管理水平和质量,学校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学校要加强对现有教务管理工作人员的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水平,提高他们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从而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支业务能力强的队伍。另外,学校要将相关责任落实下去,将责任落实到教务管理人员的身上,从而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使之全身心地投入教务管理工作中。
3.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建设也将面临更新换代的重大考验。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计算机技术,而现代社会计算机技术更新速度非常快,要想真正地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学校就必须加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在教务管理中,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将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都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中,以先进的技术为依托进行相关工作管理,使信息化技术深入到教务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另外,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教务管理工作进行全程监控,可实现教务信息的共享,进而不断提高教务管理效率和水平。
4.健全信息化管理机制。教务管理是学校的核心工作,教务管理工作的开展始终离不开管理体制,只有管理体制健全,才能更好地规范教务管理,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发展。为了促进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机制,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依据和保障。同时,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完善教务管理体制,确保各部门之间的交流顺畅,能够在信息化系统中更好地互动,提高工作效率。
三、Y语
综上所述,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必然,实现学校教务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水平,推动学校更好发展。而要想促进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学校就必须加大投入,为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健全信息化管理体制,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教务管理水平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陈进军.浅谈学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J].武汉航海: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2]李江.加快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科技信息,2006(8).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2
关键词: 数字化校园环境 教务管理系统 建设
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是以后教务管理的主要形式,它解决了以前的操作存在的许多弊端,如重复劳动严重、效率低下、不能及时地提供所需的各种信息,等等。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务管理工作日夜繁重,以前的教务管理手段已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要求。所以尽快实现教务办公的自动化、计算机化、网络化已成为当前教学管理工作的必然趋势。
一、学校数字化教务管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事实上教务管理系统是一项事务性强、涉及面广、重复性大且对准确度要求极高的工作,从目前的教务管理业务流程上来看:教务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基于内部网和外部网组成的网络信息系统。内部网由教务处(控制中心)的各子系统管理员组成,通过专用客户端软件进行数据库操作;外部网由各教研组及实验室负责人组成,通过浏览器进行数据的提交和查询,内部网与外部网之间由路由器做网关构建防火墙。对于内部网来说,基础数据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教研组,选课方向、课程、教学计划、教室,以及每一年级的入学信息、学年学期的数据添加和更新;学籍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学生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师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的教师信息的添加和更新;教学计划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的制订和审核,并为排课管理提供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的制订和审核;排课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排课约束条件的制订及课表的生成;考务管理员将负责每一学期的结业课程的考试时间、考试地点、监考教师的安排,以及学生成绩管理。对于外部网来说,各教研组及实验室负责人将负责向教学计划管理员提交本组的每一年级的教学总计划,补充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接受每一学期的教学分计划(教学任务)并提交任课教师,查询课表,考试安排,学生成绩的录入和查询,公告栏的信息查询和信息。除了对运行环境和功能的要求外,还必须在数据安全性、存储容量、事务处理的响应、数据维护等方面有所考虑。
总结上面的需求陈述,可以把系统分为以下几个主题(如图2)以实现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的流程(如图3)。
在具体解决这些问题时我的想法是要进行细分,首先要建立基础数据库和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所谓基础数据库是教务管理工作重要的公共数据来源和数据模板,是教务综合管理系统运行所必备的初始数据。实现基础数据的规范化管理,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灵活性和通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对教务综合管理各种基础数据进行各种管理工作的软件工具。基础数据的安全性与完整性是教务综合管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证。为此,除了系统管理员有权通过“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维护这些基础数据外,对于系统其他用户,要根据其教务管理职能工作范围来分配相应的基础数据访问权限。基础数据库和基础数据管理子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结构如下图4所示。
其次,系统基本管理模式是以教务管理决策部门(如教务处、教导处、学工处等部门)为控制中心,对所涉及的所有数据进行集中的、统一的管理。其他部门(如各年级,班级,教研组等)作为工作站,在主管部门的授权下可以对数据进行录入、修改、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这样就将教务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工作(如学籍数据录入与变更、成绩管理、教师管理、工作量计算、教师评估、教学计划、考试报名计划、学生选课、成绩录入与查询、课表查询、考试查询等分解到各班级和教研小组,从而能及时、高效地进行数据处理。其数据处理模型是以教学计划为中心,结合学生学籍数据、教师数据自动生成开课数据、教学计划数据,并自动提交给学生进行选课、自动生成成绩录入清单、排课数据及考试安排数据。所以面向学生的部分,如:学生选课、学生成绩查询、选课信息查询等采用B/S模式,在用户端计算机上安装运行浏览器软件,基础数据集中放在较高性能的数据库服务器上,中间建立一个Web服务器与客户机浏览器交互的连接通道。本校学生可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进行访问。全校排课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采用C/S结构的排课子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独占的硬件设备资源,尽快完成复杂运算。统一排课完成后,如果需要临时进行教室调整,就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完成。除此之外,教务管理里面有大量敏感的数据(比如学习成绩和档案数据),也有大量敏感的操作(比如奖惩记录甚至是开除操作),这些数据和操作,如果被非授权者获得或使用,就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保证这些大量敏感数据的安全性,系统可采用C/S模式,只有各教务处、学工处的教务管理人员和各管理员用户可以凭账户、密码访问,更好地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采用C/S与B/S混合模式的教务管理系统,充分发挥了C/S模式与B/S模式的优势。
在技术上本系统数据库的设计采用SQLServer2000,SQLServer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型数据库软件,可支持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完全满足系统需求。系统数据库由学生信息表(Student―Info)、课程信息表(course―Info)、学生成绩表(Result―Info)、教师信息表(Teacher―Info)等构成。客户端的程序设计采用ASP程序设计语言,ASP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建立动态、交互且高效的Web服务器应用程序的首选。从一般的动态更新数据网页,到最常见的网站计数器、论坛、聊天室、留言板,再到电子商务网站、企业信息第系统和各种B/S结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随处可见ASP技术的身影。简单、易用、成熟的特点,可以让程序员快速高效地完成Web应用程序的开发。
二、学校教务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学校教务信息化,就是在学校教务管理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把潜在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地开发出来,成为用户便于接受和利用的信息产品,并以之为媒介,实现学校教务信息资源共享。
(一)有利于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符合学校的整体发展要求。
教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一环,它反映和记录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方面及建立、建设和发展的历史全过程,是反映和维护学校历史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估和衡量学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已成为学校教育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务的信息化管理是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适应信息时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是各级管理部门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国家档案事业十一五规划的大事,又是促进教务管理信息化现代化的具体举措;数字化项目完成后,不仅教务管理和利用手段实现了现代化,教务系统利用效率和所发挥的作用显著提高,而且显著提升了学校形象,符合学校各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整体发展要求。
(二)能安全有效地保存资料。
在教务系统的数字化管理下,各种资料一经转换成数字信息存入计算机就可永久保存,即使原件毁坏、遗失,也不会丢失宝贵的信息资料。由于所有档案的查阅都在网上进行,因而极大地降低了档案原始资料被损坏的可能性。
(三)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教务系统的数字化管理摆脱了传统落后的管理模式,促进了教务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教务的数字化管理使信息的存储、查询、批阅建立在快速、高效、稳定的基础上,使管理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过去建立一份学生档案材料要办理一系列手续,管理人员查找起来也费时费力,加之有的人员借阅后忘记归还,因而档案遗失、档案材料经过多次借阅磨损情况很严重。实现数字化管理后,只要有相应的权限,在校园网上就可进行查阅,杜绝了档案遗失和磨损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龙登攀.Web应用框架的设计及其在数字化校园中的应用[M].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2004.
[2]仲炜.高校数字化校园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J].中国海洋大学,2006.
[3]万芳.华东交通大学理工学院“数字校园”建设规划设计[M]南昌大学研究生院,2007,(2).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3
摘要:本文论述了应用信息化技术改善高等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文中引入的多个应用实例均已取得良好效果,印证了信息化技术对于改善高等学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信息化;教学教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依托MIS系统开展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MIS(管理信息系统)是应用于管理的众多信息化技术中最重要的。依托MIS系统,可以将纷繁复杂的教学教务数据进行系统化管理,还可以将管理业务流程固化在计算机程序之上,高性能的MIS系统甚至还可以实现无纸化办公和多用户在线管理。然而,目前只有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少数知名高校拥有自己的教学教务管理MIS系统。由于各学校的教学教务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不尽相同,操作和维护系统的人员素质更是千差万别,因而想要在别人的MIS系统上完全“坐享其成”,是行不通的。
(1) 学校要重点投入,扶持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曾投入上百万元用于引进清华大学的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硬件设备,同时选派多名计算分院、教务部、网络信息中心的专家和技术人员投入到系统的二次开发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效果。除此之外,由计算分院自主开发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和分院教学规范管理平台也已进入实际开发阶段,有针对性地用于改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多个环节,实际应用意义非常重大。
(2) 抓好操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牢固树立教学教务MIS的核心地位
在高等学校中,从事教学教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并非都能很好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这就为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困难。推动教学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系统开发同样重要,要避免因为操作不当导致系统运行的失常,就必须抓好操作人员的系统化教育和应用技能培训工作,要把应用系统的技能水平和熟练程度纳入到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的考核中去,从政策上加强教育、监督和引导,进而保证教务系统的全面、正常运转。
(3) 要合理利用MIS系统资源,提高管理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21世纪,高等教育也面临着竞争,因此应用教学教务管理系统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维持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运转,还有待于提高系统的应用水平,降低管理成本。
要合理规划业务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活动,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减少管理人员的使用量,进而节约人员经费开支。
利用系统资源,实现数据共享,例如组织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教务管理数据的网络化等等,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
引入无纸化办公的思想,减少各种管理过程数据的书面管理,降低办公经费支出。
2加强其他形式的信息化技术应用研究,辅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
信息化技术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除MIS系统以外,还有多种信息化技术可以应用于辅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这些技术都是不容忽视的宝贵资源,有待广大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者深入研究。
(1) 平面技术
在教学教务管理的业务工作中,面对的工作对象群体除了教职工之外,还包括大量的学生。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如果对工作对象所提出的问题或办理的业务进行汇总,有些问题或业务出现的频率非常高,例如新生进校后会修读哪些课程,应该如何进入教务系统进行选课、如何安排四年的学习计划等等。而依靠工作人员不厌其烦的解释显然不是最好的方法。根据有效沟通的原理,人所获取的信息中有70%来源于视觉,因此寻求平面技术的帮助,可有效地解决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一些繁杂的业务问题。
图1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分院运用平面技术来描述06级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方向课程计划的图解的一部分(该项研究为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学管理类教师科研基金项目),它说明的是所涉及到的所有教师和学生都必须知道的课程计划及各课程的性质和要求。可见,一份并不复杂的设计合理、解释科学的平面图解可以帮助教学教务管理工作解决一些用语言很难短时间解决的问题。
图1 计算机专业06课程计划图解
(2) 网站技术
信息时代,网站开发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net技术的出现使得网站开发变得更为容易,通过网站的数据资源共享和展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由于流程复杂,因而多通过C/S方式的管理软件来实现。通过配合网站技术,可以使大量的有用数据从业务人员的信息孤岛中得以释放,能够为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同时能够很大程度上增加信息流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而节约办公时间和成本。
(3) 校园移动通讯技术
移动通信技术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并不普遍,但却是一个很好的趋势。目前,移动通信运营商为校园移动通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成功开发出了一种“校讯通”技术,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短信平台向指定的用户群发消息。这无疑为改善教学教务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也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其操作是将教师和学生的手机号码编入“校讯通”的用户群,并组织合理的层次定义方式,然后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向指定的群组发送最及时的信息。
(4)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近年来在高校广泛应用于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是推动高校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向高水平发展的有力工具。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成功引入并组织实施的BB(Blackboard)系统就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工作中应用的典型例子。在此系统之上,集成了众多课程的教学课件、视/音频资料和练习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要将像BB一样的系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予以关注,从观念上创新,避免重复低质量的基础管理工作,通过管理创新带动高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整合资源,依托信息化技术拓展教学教务管理的合作领域
在整个校园信息化领域中,教学教务管理仅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图2所示的校园信息化系统模型图(资料源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人事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研究)可以看出,教务系统与其他诸如人事系统、财务系统等共同组成了校园信息的数据网络,因此要真正做好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管理业务就要“一盘棋”,拓展跨领域的业务合作和数据共享。
(1) 与人事管理的合作
高校人事部门掌管着全校的教师资源,而这些资源正是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最为重要的动力资源。从管理的度讲,人事部门对教师的管理更专业,因而要做好教学教务管理工作,应当拓展与人事管理机构的合作,加强人事管理系统和教学教务管理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实现跨系统的统一身份标识,合理利用教师数据资源,优化教师管理程序,提高管理水平。
图2 校园信息化系统模型图
(2) 与财务管理的合作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很多数据最终服务于学校的财务管理,例如教师工作量的数据决定着财务管理中每位教师所得到的课酬数额,学生选课学分数又决定着学生应该按学分向学校财务缴纳的学费数额。因此,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也存在着必然的合作关系,而这种合作的推动也有赖于教学教务管理数据与财务管理数据的对接,看似孤立的两个管理过程也因为信息化技术的推动实现了优化组合,其管理效益也显而易见。
(3) 与各类技术管理和支持部门的合作
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持和帮助,而种种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又离不开高校内外各类技术管理和支持部门的鼎力配合。这其中包括学校内的网络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信息化项目管理职能部门,还包括校外的软件开发企业、移动通信技术运营商等等。总而言之,要推动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教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就必须加强与这些机构的合作,单纯依靠教学教务管理人员绝无法实现这样庞大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 王万恒. 信息化校园:大学的革命[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4
一、中学教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和人事安排不合理
我国多数中学的教务管理是以金字塔组织架构、科层制组织结构为主,教务管理工作由教务处主管,一个教务主任分管多个教研室和教研主任,一个教研室又有多个教务员。在集权管理而政出多头的情况下,不仅管理决策的合理性得不到保障,而且一个教务员很多时候要同时听命于多个教研主任,教务员的工作压力加大,一些人因此产生了职业倦怠感。受此影响,教务管理人员流动性大,队伍的稳定性较差,工作效能不佳。
2.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粗放管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中学存在“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教务管理工作被严重边缘化。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许多学校在教师上岗、职称、考核等方面都有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但关于教务管理人员任职条件方面的规定却非常含糊。在教务管理工作不受重视的大环境下,许多学校的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队伍建设水平较低,人员的知识水平也是参差不齐,部门的角色定位和职责界限都相对模糊,教务管理工作处于粗放管理阶段。
二、提高中学教务管理工作效能的策略
1.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依法治校是促使学校教务管理工作乃至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在新时期,中学领导班子要提高认识,改变过去靠经验和行政权力来治校的思想,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就实际教务管理工作进行探讨和研究,加强学校教务管理规章制度建设,明确教务岗位的职责和权限,规范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关系,维护学校办学秩序,确保相关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切来说,中学教务管理制度包括学校行政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教务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制度等方面。在教务管理制度设计上,教务处既要全面考虑管理对象的权利,又要就如何实现制度管理目标进行深入思考,确保制度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学校应制订教务管理工作?L远计划,加大教学管理资金投入,将教务管理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中去,在学校内部施行定岗定编和绩效考核制度,以激发教学队伍和教务管理队伍的工作积极性,促使学校稳步、健康发展。
2.精简机构,实施人本管理
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中学要以扁平化管理为学校组织变革方向,精简机构,减少教务管理层次,优化教务管理组织模式,促使教务管理工作科学发展。这就要求各地中学在教务管理中,借鉴他校的成功经验和成熟做法,成立学校教代会,建立学校与年级组的直接领导关系,学校工作计划制订、中层队伍管理权归于校长,由教务处对校长的工作进行监管。与此同时,学校成立年级管理委员会,由年级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务管理、监督、指导和评价工作,并认真贯彻学校工作计划,向校长负责。教务管理重心下移,不仅压缩了管理层级,减少了管理人员,还提高了管理效能。在教务管理中,年级管理委员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信任、关心、爱护教师,创设良好的校风校纪,尊重和满足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真心实意为教师服务,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以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
3.走信息化管理之路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5
关键词: 医学 教务管理系统 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招生规模的不断壮大,招生专业的增多,许多医学院校由过去单一的医学专业逐步发展为多学科的综合性院校,学校由“小而精”逐步向“大而粗”转变,教学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传统的手工教务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学校的发展[1]。要适应现代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必须革新教育理念与管理模式,借用现代高新技术,积极探索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因而教务管理系统应运而生。但由于教务管理系统最初采用的是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等高校的教学管理与运行模式,他们教学资源充足,师资力量雄厚,且已运用完全学分制培养学生,而医学院校由于规模较小、师资和教学场所设备不足、实践环节较多等特点,无法套用工科院校的教学管理,因此目前市场上的教务管理系统无法适用医学院校,虽然经过个性化改造,但已面目全非,性能不稳定,无法实现智能排课等重要功能。
1.医学院校教学管理的特殊性
医学教育逻辑性强,教育先后次序较严格,且实践性非常强,在教学管理上区别于一些理工科院校,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课程多。以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为例,该专业通常开设52~60门考试和考查课课程,总学时约3900学时,另外有选修课及毕业实习等环节,因此教学任务繁重,基本上每天要安排6~8学时。
1.2实践学时多,安排较复杂。实践性非常强是本学科的特点,也是确保医学生质量的关键环节,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实践学时通常占总学时的1/3,且一般有严格的授课顺序,加之实践学时的不规则性(有的实验项目只需2学时,有的要4学时,有时甚至要8学时),上课教师既要承担理论教学,又要承担实验教学,而实验与理论又通常交织在一起,导致实践教学非常复杂,难以安排。
1.3参与教学的人数太多。公共课和基础课等课程通常由2~3位教师承担,但临床课程,由于附属医院主要任务为临床工作,加之学科分化较细,教师既要承担医疗任务又要接受教学任务,工作任务繁重、压力较大,医生对教学不太重视、意识淡薄、缺乏积极性,不愿意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等,教学任务难以落实,导致一门课程授课教师人数较多,甚至出现一门课程有30多位任课教师的情况。
1.4节约资源,合班上课。随着招生人数和专业的增加,地方医学院校由于教学资源相对紧张,教师、教室和设备相对不足,因此在教学安排时通常采用大班授课,即4个班一起上课,有时不同专业也安排在一起,如临床医学专业和麻醉学专业等。
1.5实行学年学分制。学分制是目前教学管理的主要方式,理想模式是全学分制,受教学资源的制约,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一般实行学年学分制,它既适应医学教育教学计划性强的特点,又用学分积点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医学院校来说更具可操作性。而对于公共选修课以实行选课制,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难以理顺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关系,增加教学安排难度。
2.教务管理系统功能调查
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务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收集、传输、存贮和处理等工作,进而支持教学管理决策和操作的信息服务系统[2],根据不同学校、不同环境,其含义有所侧重。由于不同院校在教学管理上均有自己的特点和习惯,为此专门设计了《赣南医学院教务系统功能设计调查表》,向全校教师和学生共发放调查表300份,其中教师发放100份,实际收回98份,收回率98%;学生发放200份,收回187份,收回率93.5%。
对于是否有必要结合学校特点设计教务管理系统,90%的教师和学生认为有必要,同时希望和校园办公系统紧密结合;在开发教务管理系统时必须保留学校教学管理的特点与运行习惯,如课程表等。希望有智能的调课(如调课、停课、补课等)功能,改变过去调课到处跑的情况,实现网络一步化;通过系统完成一些数据处理和报表等工作,如成绩分析、教学工作量实时查询等;希望增加短信提醒功能,特别是个人课表,调课等可每天提醒。
3.教务管理系统总体需求
3.1教务管理系统应界面友好、使用简单、运行稳定、高效、易于维护。由于教务管理系统面对的是教师与学生,他们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教务管理系统时应在重视先进理念的同时,注意使用者计算机水平不同这一特点。在确保系统速度与性能的时候尽量保留以往教学管理习惯和师生使用习惯,以实现操作界面友好、简洁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师生的认可。
3.2具有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因此系统必须具备扩展性能,同时设计一些接口,方便其他管理系统快速连接,如继续教育管理、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生教育管理等,一旦需要可以进行扩展或连接。现在通过网络进行犯罪的较多,黑客、病毒等已司空见惯,因此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安全策略,重要数据必须设置访问权限,能够自动备份数据,并在需要时能够恢复,特别学生成绩是重要数据,关系到学生毕业,必须确保安全。
3.3基本功能。教务管理系统应具备学生基本信息维护、学生学籍异动管理、毕业生管理及毕业学位资格审查、课程库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管理、排课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管理、试题库管理、灵活的数据导入和导出、个性化报表等功能[3]。
参考文献:
[1]徐琳.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经验与启示.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0):47-48.
学校教务管理范文6
关键词:教学评估;教务人员素质;存在问题;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从1993年开始,原国家教委组织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已开展10多年,评估的目的在于促进高等学校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教务管理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中。
一、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较高的理论素养和较强的责任心。结合具体的工作来说,教务管理部门虽是学校职能部门,但其本质是服务,既是为学校的教学服务,又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所以要有无私奉献、不图回报的精神。
2.业务素质。首先要讲究方法,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其次要熟悉所使用的教学管理软件,努力提高教学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再次要用准确的文字和较强的语言表达做好上传下达工作。
3.创新素质。教育体制的改革,管理制度的变革,使得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针对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首先是教育观念的创新,正确理解管理和服务教学的宗旨。其次是管理制度的创新,结合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建立相应的体制和机制。再次是现代教学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以提高工作实效,提升业务水平。
4.人文素质。“绘事必须后于素,化成天下必须育以人文文化,育人必须奠以文化素质基础”,加强人文底蕴,提高人文素质。因教务管理工作者都是冲在教学的第一线,所以既要讲原则性,又要注意艺术性。对于原则性问题,要有自律意识,做到不徇私情,对工作中遇到的人事问题要讲究艺术性,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遇到挫折不灰心的开朗豁达的胸怀。
5.身心素质。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基础,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给师生以温馨舒适的感受,激发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情感,同时也才能形成祥和宽松的工作环境和气氛,提高工作效率。
二、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反复强调,但仍存在许多教务管理人员不愿接受新事物,得过且过的现象。通过目前高校教学评估发现,在高校教务管理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
1.权限过于集中,缺乏奉献精神。有些高校的校级教务部门权限过于集中,不能准确了解二级学院的教务工作。同时也使得二级学院的教学人员缺乏创新精神,做事不认真或浮于形式。
2.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创新精神。长期以来,许多教务管理人员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谈不上创新,业务素质的不强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者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3.专业和学历结构参差不齐。目前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中的人员来自各种不同的岗位和背景,但真正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学出身的人员很少。大多数是没有系统地接受过高等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培训,不能主动适应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
4.教务管理岗位稳定性不强。教务管理人员既要完成大量的常规工作又要不断地创新方法,同时又不能立刻看到自己忙碌的结果,缺乏立竿见影的成就感。有的高校二级学院的教学秘书多为新进年轻教师或辅导员兼职;对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的人员报酬较低、人事政策不关怀,导致不能安心工作,进修、考研、辞职、调离岗位的离职频率相对较高,“新人一来旧人走”的现象时有发生,使高校的教务管理队伍呈现极其不稳定状态。
5.教务管理人员心理压力大。因教务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和繁杂性,使教务管理人员在心理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压力。一是疲劳心理。因长期从事繁杂的教务工作而使人的热情和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自卑心理。与教师相比,他们在学历、职称、待遇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极易诱发他们的自卑心理,产生很高的焦虑性。
三、评估中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素质的研究
1.牢记岗位宗旨,树立奉献精神。通过自身的政治学习和道德修养,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名“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高校教务工作者。
2.提升业务水平,提高创新能力。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加强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学习,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管理手段,努力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以我校为例,目前本科学历以下人员占到教学管理队伍的21.15%,学校应适当考虑教学管理队伍的学历层次,以期为提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夯实基础。
3.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人员培训。长期以来,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在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并没有被完全认识和认可,因而造成了人员流动性大、队伍不稳定的现象。以我校为例,目前教学管理稳定率仅为40.38%,为此从长远发展计,学校要切实采取措施为教务管理队伍解决后顾之忧。
4.加强心理修养,提高适应能力。教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心理修养,一是炼就强烈的事业心,学会热爱教务工作。二是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对于困难问题要能“装得了,放得下”。三是总结教务工作经验,了解现代化教务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和创新能力。
总之,高校要紧紧抓住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这个有利时机,以评估的指标为标尺来衡量学校的现状。高校要提高办学水平,除了要拥有一支高水平、高层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以外,还要具备一支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对于教务管理人员来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也是一个自我实践、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同时学校也应为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积极制定合理的人事政策和有利条件,以适应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改革。
参考文献:
[1]许蓉艳,李伟波.以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提高基层教务管理工作水平[J].科技信息,2006(11):136.
[2]高飞,李彦清,闫丽.高校评估中的教务管理[J].中国教育导刊,2006(13):96-97.
[3]许惠玲.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6(1):71-73.
[4]杨淑子.文明以止?摇化民成俗-纪念我国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10周年[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3.
[5]刘一.浅议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6)11:239-240.
[6]吴淑叶.论新形势下高校教务人员的素质要求[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2:40-41.
[7]吴茂琼,靳小英.教务管理人员角色定位及其素质[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100-101.
[8]姚美红.高校教务管理人员心理不适的原因及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6(175)1: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