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1
也是为人处事所必备的基本要素。
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愈来愈受到全社会的重视。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有许多学生自小就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习惯,校内、家内“唯我独尊”的不在少数,他们缺乏责任意识,不懂得关心,不知道谦让,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不理解父母的艰辛,以至于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不明学习的目的,更严重的是不珍惜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这些人将来怎么能挑起未来的大梁?一个人没有责任感不值得信赖,不能托以大事,更不足以立身。一个没有强烈责任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为此,教育者必须将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重视青少年责任意识的培养,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目前中学生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1.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曾有学者作过抽样调查,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又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
1.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中学生学习风气不浓,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出现考试作弊,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 “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
1.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而对社会缺乏责任意识,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1.4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2形成青少年责任心差的原因较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学校教育应将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和健全人格的学生作为目标。然而,目前许多教师仍过多地关注学生们知识技巧的学习,忽视了与学习相得益彰的自信、独立、忍耐、责任心、耐挫力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而后者恰恰是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当前的青少年学生很多是在生活条件比较富裕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家长们对独生子女更是倾注了过多的关爱,使孩子们更多体验到的是他人为自己服务。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家里什么也不用你管,只要好好读书,我们再苦再累也情愿。”这种对孩子溺爱的心理和行为,很难使学生心中想着他人,更难以让他们去热心助人。一些孩子做事不投入,无论公事私事都不太认真,干什么事都不专心。例如:对学校安排的值周活动和大扫除,学生们能溜则溜,溜不过就走过场,看不到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三是社会中存在的问题。社会上的不良风气,诸如一些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大量存在,一些学生耳濡目染,无形之中受到负面影响,这也是影响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重要原因。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呢,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3.1言传,树立责任意识。
要无时不刻地向学生宣传责任的重要性。责任是事业成功的基石,是完美人格的名片,是家庭幸福的脊梁。可以通过班会课、晨间谈话、班级读书会等多种形式,用古今中外责任的书籍故事,让学生从小树立责任的意识。例如:“身无分文、心忧天下”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忍着病痛走访贫苦百姓的焦裕禄,为救老农而献出青春年华的大学生张华,“新时代的时传祥”集体徐州下水道四班女工, “非典”肆虐期间挺身而出的白衣天使……他们之所以做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历史和人民的尊敬,无不源于深沉的自觉的责任感,这些形象鲜明感人,事例生动具体,能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和震撼,从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2身教,践行责任行为。
教师与家长要始终做到身教重于言传。在学生面前必须时刻履行自己应有的责任。教师要求学生不乱扔果皮纸屑,自己首先做到不乱扔烟蒂、纸巾;要求学生努力学习,自己必须认真工作,尤其不能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消极情绪;要求学生关爱社会,自己必须热心公益;要求使学生信守若言,自己必须说一不二。责任心的培养,是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待学习、工作的认真态度,坚持性和责任感将成为孩子良好的学习榜样。此外,父母可以时常有意识地与孩子谈自己的工作,把自己完成一项任务、克服一个困难后的愉快和成就感传达给孩子,使孩子能具体地感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主动、积极地养成责任习惯。
3.3舆论,促进责任持久。
要为学生营造人人讲责任,个个守承诺的氛围,形成“担责任光荣,弃责任可耻”的荣辱观。可以在班级中张贴责任榜,开展责任竞赛,利用黑板报、壁挂等多种渠道宣传责任。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梁启超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林肯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2
摘要:高职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烈的责任意识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使高职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符合社会主义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培养高职学生责任意识是当代高职学生思想工作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从三个方面着手研究当代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的保障。当今的高职在校学生,都是90后一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再加之社会的影响,他们对责任意识有着自己的或对或错的认知,如果对他们的教育还仅仅停留在“训导”“灌输”等方式上,注定要失败。因此,我们必须在对当代高职生的责任意识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究其原因,探其出路。
一、当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现状分析
(一)自我意识浓重、集体责任感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在社会活动中,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
(二)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意识欠缺
作为新世纪的高职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一些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厌学现象严重,高职生中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因此频繁出现考试作弊现象。除此,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低级趣味的行为也屡禁不止。
(三)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人们所体验自己对社会或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形成对自己以及家庭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他们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得失的人格缺陷,导致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他们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个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都比较冷淡,自私自利。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二、当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原因分析
(一)所处环境决定了责任意识的淡薄。
当代高职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很多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父母的溺爱容易使学生养成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的性格,耐挫能力较差,缺乏竞争和责任意识,以至最终带来惨痛的教训;在学校里,很多老师无法贯彻“责任心的信念将使学生付诸责任心的行为”的理念,考评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也忽略了对他们责任意识的培养,进而使得他们在上进心、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上普遍弱化。
(二)自我约束观念淡薄导致了责任意识的淡薄。
现在,自我约束观念在很多高职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变得越来越模糊了,想怎样做就怎样做,不听劝阻,从不计后果,而家长乃至老师又缺乏必要的适时的引导。这样,长此以往,他们只会重视自我需求,我行我素,从不关心社会,关心他人,从而缺乏高度责任感,缺乏主动承担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
三、当代高职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途径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责任意识大体上分为对自我的责任意识、对家庭的责任意识、对同学的责任意识、对集体的责任意识和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五个部分。那么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责任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在班级工作中培养责任意识
魏书生说:要让学生有责任心就要让所有的孩子都负责一点班级的事。有位教育家说:要培养责任心就要使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所以,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让学生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让学生在参与中成长,在参与中树立对班级,对他人负责的责任意识。
第二:在集体活动中培养责任意识
责任的履行不仅是靠理性认识能完成的,它需要在行动中去体验和发现意义,形成一种自觉的责任意识,同时,责任又是一种实践能力,它保证责任行为的自然发生和积极有效;因此,发挥班集体优势,多组织学生参加集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团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责任心、任劳任怨、情绪稳定等性格品质。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关心,学会协作,学会做人,教给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第三: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力量培养责任意识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老师对学生奉献一颗爱心,以自身为中以努力营造出一种良好、和谐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体验到幸福,体验到爱的力量和奥秘,从而去激发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让学生感受到被爱的同时,以同样的感受去爱别人,用爱心发掘学生的隐匿心理,诱导学生潜在情绪,内化学生的责任心。因此,在平时工作中教师对学生的话要真实可信,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心,要以公正、无私、普遍、持久之情来深化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学生看到老师这样关心他,对他负责任,所以他把对老师的感谢表现在提高学习成绩,热爱班集体中。
林肯说过,“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当然,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学生要有责任心,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参考文献: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加强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因素,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无论是社会责任意识、家庭责任意识及自我责任意识都需急剧加强。
一、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现状
1、社会责任意识
在世界日益开放的今天,受西方思潮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注重崇尚自由、独立、个性,过分注重自我,忽视了与社会的联系,导致社会责任意识薄弱,社会主义价值观薄弱,无法将社会责任与个人责任结合起来。
2、家庭责任意识
由于校园里经济基础的差异,物质的诱惑,虚荣心作崇及家庭责任感的淡漠,使得他们不懂得体会父母的艰辛,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的品质。
3、自我责任意识
部分大学生不注重自己身体健康,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沉迷网络,缺乏奋斗目标,对自己不负责任。
二、造成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偏差的原因
1、社会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重物质轻精神的现象严重泛滥,这就使得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人们过分关注利益,思想在悄无声息中也就被物质腐蚀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年青一代一味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社会的责任感开始淡化。
2、家庭原因
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当代大学生的家庭结构基本趋向421模式,这就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天然土壤。现代家庭大多对子女过分宠爱,在物质生活上一味满足而不注重精神教育,对学校教育过分依赖而不注重家庭教育,注重子女成才教育而忽视成人教育。这就使得这些孩子对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及自我责任有些不负责任了。
3、学校教育
我国的现行的教育体制对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产生很大制约,我们推行应试教育,过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缺乏对学生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的考核,对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
4、自身原因
从成长环境来讲,他们处于一个多元化的社会,由于家庭过度保护,他们没有经过社会的磨练、摔打,缺乏顽强的意志及坚韧的品质。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他们缺乏辨别能力、认知能力、自控能力、自主能力、自理能力。
三、对策及研究
1、家庭教育
家长要理智的对孩子施爱,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了解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培养其独立自强的精神。
2、学校教育
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注重学生品德的教育和修养,进行相关的法律责任教育,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3、社会教育
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十分重要,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应当引起广泛的重视,全员动员起来,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环境,使大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翠艳《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2]倪胜林《当代大学生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4
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教育概述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个人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为了建立美好社会而承担相应责任、履行各种义务的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它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中最主要的品质,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因素[1]。
强化责任感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基础,而责任感又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中都着力加强责任感教育。美国在这方面的教育重在培养“责任公民”,大多数高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提倡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培养学生的服务精神。
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现状与现实意义
我国也非常重视对其国民责任感的培养,目前国内学者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研究观点集中表现为:周茂东、苏岩提出,责任感是现代人应具备的素质,要针对青年学生的特征,把大学生由理想的自我过渡到现实的自我,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强化他们的人格品质,并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为首要任务。丁文敏、杨燕提出了社会责任和社会责任意识是两个既互相区别又紧密联系的概念,明确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构成,即大学生社会意识包括了国家忠诚意识、公共事务参与意识、社会问题关注意识、公共危机责任担当意识、志愿服务意识与社会关怀精神。学者杨文强调当代大学生主流群体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现象也不容忽视。而针对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问题的专门性研究尚显不足。
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医德高尚的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任务。培养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不仅在于引导医学院校大学生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奋发成才,奉献社会。而且对于医德医风建设,改善现在及未来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进一步加强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2]。
三、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研究
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加强,是大学生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和外部客观环境共同努力的结果。医学院校需要立足于新时期和新形势下的社会实际和大学生独特的身心特点,利用优势的教育资源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引导,不断推进和完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保障机制建设。
1.医学院校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制度保障。认真做好建章立制工作,以总结经验为基础,以规范科学为目标,对社会责任感教育实践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加以概括提高,结合形势发展,形成科学性、综合性的规章制度。借鉴对大学生综合测评的方法,建立和完善责任测评制度、责任监察制度和责任激励制度。建立了科学的制度体系,社会责任感教育有了实施依据。责任制度要发挥作用,需要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按照制度的要求规范行为,进行管理和评价。
2.突出教师责任,多渠道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医学高等院校开展责任教育的重点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形势政策教育课。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社会责任感系统建设之外,还树立社会责任感教育是医学院校各门课程的责任的观念,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根据不同课程的内容和特点,挖掘各门课程的责任教育资源,树立教师的责任形象。除此之外,在我国的某些中医药院校,已经开始进行应届毕业生的德育答辩工作,即教师在指导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同时,指导学生按照规范撰写合格的德育论文。在德育论文的撰写阶段,要认真帮助学生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和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并对个人在校期间的表现进行总结反思。在德育论文答辩前,教师与学生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进行相关问题的研讨和梳理。进行答辩时,不仅要鼓励答辩学生积极的总结反思、展现自我,还要引导学生之间的相互启迪,共同提高。在对学生进行提问和评价时,注重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个人责任素质的提高。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5
从窗户望去,大半个广州尽收眼底。身处高峰,心系草根,或许是了解安利企业文化与公益慈善之后的最大感受。
企业文化:基业常青的积淀
坐落广州项级楼盘,心系最底层困难群众,融汇在安利企业文化中的公益慈善把安利的企业公民社会责任感诠释得淋漓尽致。
“中华慈善奖”、“最具责任感企业”、“中国优秀企业公民奖”、“中国杰出雇主”、“中华环境奖”、“中国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企业社会责任特别大奖”、“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光明公益奖”……如此多的中国本土大奖获得者,却不是中国本土企业,而是来自美国的跨国企业——安利(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
翻开安利(中国)介绍手册,第一句话是“安利是一个关于梦想的商业创奇。”确实,在众多方面,安利都是一个传奇,MBA看重的是它的薪酬制度,营销行业看到的是它的营销方式,而作为文化性质单位,我们看中的是安利的企业文化。可谓一千个人眼中,就有一千个安利公司。
“不到中国市场,安利就不算一个真正的跨国企业!”安利(中国)前董事长郑李锦芬这句话成为安利(中国)的名言,也拉开了安利在中国的18年传奇历程。2011年,郑李锦芬正式退休,颜志荣成为新任安利(中国)董事长。在员工眼里,前安利(中国)董事长郑李锦芬“是一个非常有个人魅力和才干的女性,她见证了安利在中国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过程”,而现任董事长颜志荣则是“非常有活力、有冲劲、非常创新的一个管理人,给安利带来了一些新面貌。他们两个人虽然在性格各方面有一些不同,但是在整个安利的文化上核心都是一样的。”
“我们企业文化分为几个部分,有安利创始人的信念,就是自由、家庭、希望、奖励;有我们自己的愿景,就是‘安利为您生活添色彩’;同时还有我们核心的价值观,比如诚信、伙伴关系、责任、个人价值等等。我们有自己一整套的企业文化,而公益是在这种企业文化之上衍生出来的。”安利(中国)人力资源高级经理张晓鸥说到。她认为,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个企业能够基业常青的基础,是一个文化的积淀。
在中国18年的进程中,安利树立了讲诚信、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形象,并不断在发展,张晓鸥说,“我们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一种模式,坚守对于营销人员的承诺……而这种承诺能否实现,肯定要经过时间的考验……只有不断的去做出实实在在的行动,才能让我们的受众感受到一个好的企业形象。”
安利公益基金会:三大计划关爱儿童成长
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张晓鸥的理解是“要对员工负责,对股东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这个社会负责,对环境负责,我们公司在这几个方面都是做得非常突出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讲究饮水思源、知恩图报,安利(中国)前董事长郑李锦芬说过,安利的企业文化跟中国传统文化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安利始终用公益慈善践行企业的社会负责。
2011年5月31日,安利(中国)全额出资1亿元人民币,在京成立了国内第一家由民政部主管、有跨国企业背景的非公募基金会一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安利企业愿景“为您生活添色彩”一脉相承,安利公益基金会的愿景是,帮助人们拥有更美好的生活,成为中国新时代公益事业的实践者和倡导者。
安利公益基金会主要关注农民工子女身、心、智的全面成长,并推出三大计划——
春苗营养计划改善儿童营养:安利公益基金会与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联合发起“春苗营养计划”,拟在三年内投入5000万元,在中西部10省份的农村贫困地区留守儿童集中的寄宿制学校捐建1000个营养厨房,预计受益儿童超过50万人。按计划,2012年,“春苗营养计划”配备400所春苗营养厨房,培训400名厨房管理员。
彩虹支教计划关注留守儿童: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合作开展“彩虹支教计划”,拟在三年内投入1700万元,资助80所高校2100名研究生志愿者在西部贫困地区开展支教及其它扶贫项目,为西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按计划,2012年,“彩虹支教计划”在17省100个贫困县资助开展100个教育辅助项目,受益儿童将超过20万人。
阳光成长计划温暖流动儿童:为提高流动儿童的综合素质,更好的融入城市,安利公益基金会与全国少工委合作开展“阳光成长计划”,拟在三年内投入1200万元,为全国29个省35所学校建设125个阳光文化活动室,成立200个城乡儿童共同参与的“手拉手阳光小社团”,预计直接受益儿童超过15万。
“身、智、心、灵”:四位一体全方位关怀员工
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一个企业能够长远发展的关键。做得越大越强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越激烈,对员工的关怀制度愈成熟。
与国企、民企所要求员工的集体荣誉感不同的是,在安利的价值观中,个人价值、成就、个人责任被提到一个很高的维度。它们是这样被阐述的:
个人价值——尊重并肯定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应获取尊重、获得公平的对待以及拥有发挥潜能、达致成功的机会。
成就一我们既要自强不息,也要激励他人。我们为追求卓越全力以赴,为实现个人和群体的目标不断奋斗,为争取进步努力不懈。我们洞悉潮流、掌握趋势,并迅速反应,采取行动,完成任务,从中取得更宝贵的经验。安利历来鼓励创意和革新。
个人责任——每个人都应尽力尽责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应全力以赴帮助公司或伙伴实现共同的目标。通过助人让其自助,安利让每个人的潜能得以发挥,并共享美满的成果。此外,每个人亦应视做一个优秀的社会公民为己任。
从安利公司一整套的薪酬制度、员工培训制度、晋升渠道、关怀体系、理念价值观可以看出,安利看重个人的价值,肯定个人的价值,并不断在努力创造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
对于人才的要求,张晓鸥说,“招聘员工的时候我们注重员工的德才兼备,德就是你的品德,包括你的价值观是不是与公司的契合;才,就是才干,一个人的才能和你的岗位是不是匹配;付出,是不是付出了自己的努力,是不是有发展的潜力,绩效和潜力,我们都会去看。”
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范文6
一、 通读教材,厘清“理”的知识结构和逻辑框架
说理课中的“理”,归纳起来就几句话,如果没有层次,很容易在同一层面上绕圈子,令人生厌。因此,要上好说理课,教师首先要通读教材,既厘清本节课所讲的“理”与前后内容的关系,更厘清本节课的知识结构、逻辑框架,力争所讲之“理”不产生表述上的重复,且在层次上能步步深入,吸引学生渐入学习佳境。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由“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热心公益 服务社会”两目组成,是典型的说理课。通读教材后很容易发现,教材第一单元对“责任”的解读是按照“责任―个人责任―集体责任―社会责任”的逻辑层次进行的,该课的关键词是“社会责任”,“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什么是社会责任?为什么每个人都要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承担社会责任就应该积极投身公益事业、服务于社会。要讲清这些理,前提是学生已经懂得什么是责任、为什么要承担责任以及为什么要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的道理。因此,在充分解读教材的基础上,笔者对教材重新进行建构:理出了“理解社会责任”“寻找社会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三个逐渐递进的逻辑层次,构成一条贯穿整节课的知识明线。与此相对应的,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产生的四点感悟,构成一条贯穿整节课的情感暗线,由知识明线与情感暗线交织成“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节课的知识框架和逻辑框架(见下图)。
上述设计对“理”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构思,思维逻辑层层递进,各环节没有内容上的重复,让人感觉 “理”在逐步深入,大大增强了教学的说服力。
二、 研究学生,确定“说”的重点内容
南宋哲学家叶适曾说过:“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的必先立,然后挟弓注矢以从之,故弓矢从的而非的从弓矢也。”这告诉我们,做事情必须先确定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说理课如果不研究学生,只能是单向的说教与灌输,实效性难以保障。研究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即学生已经懂得了什么,困惑在哪里,需要重点解决什么,这些问题就是教学的“的”。只有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确定“说”的重点,说理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教学中,多数学生把社会责任仅理解为对国家对社会的奉献,崇高但很遥远,自己年龄还小,承担社会责任是以后的事情。这些认识上的误区,正是本节课必须解决的问题。为此,笔者设置了一个“寻找社会责任”的教学环节,让学生明白承担社会责任表现在方方面面,如平时遵守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自觉排队,不浪费粮食等。通过列举社会生活中的种种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让学生明白,无论是生活中细微的小事,还是国家、民族尊严等大事,都有着我们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不分大小,无处不在,无法逃避,必须承担。
事后证明,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是非常成功的,因为它充分地研究了学情,确定了重点,切实提高了说理课“说”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设置冲突,寻找“说”的突破口
科尔伯格认为,带有冲突性的交往和生活情境最适合于促进个体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儿童通过对假设性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因此,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是促成学生道德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们要创设思维冲突,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在思维的碰撞中形成观点、清晰事理,寻找出“说”的突破口。
在本节课教学中,笔者创设了四个旨在引发学生思维冲撞的问题:(1)社会责任是否可以选择?(2)社会责任是否只体现在国家大事上?(3)抵制日货是否就是爱国行为(承担社会责任)?(4)承担社会责任是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是平凡生活中的默默付出?
四个问题源于真实生活,直指学生认知上的疑点,引发学生思维冲突。下面是“抵制日货是否就是爱国行为”的课堂教学片段。
师: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有关当局却在海域抓我国渔民、撞我国渔船,频频制造矛盾和冲突。日本有关当局的恶劣行径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有人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国人都应联合起来,坚决“抵制日货”,否则就是不爱国。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生1:我认为这种认识是对的。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国,只要中国人都不买日货,日本的企业就要倒闭,他们就不会那么嚣张了。
师:这位同学认为只要我们抵制日货,就可以从经济上打击日本。大家认为如何?
生2:我觉得是否使用日货和有否社会责任心没多大关系,使用日货并不代表我不爱国。现在是市场经济,货比三家,日货价廉物美,我为什么不用?再说,我不用人家也用,你抵制得了吗?说实话,我家的汽车、相机都是日本产的。
生3:如果每个人都这样,中国就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赶不上日本,因为中国企业还暂时不如日本企业,国货比不过日货,中国人只能让日本人瞧不起,只能受日本的欺负。
生4:咱们中国人就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韩国人团结,媒体报道日货在韩国根本就没有市场。
生5:我觉得在当前形势下持“抵制日货”的想法过于狭隘、偏激。一个国家是否被人欺负关键是自己是否强大。现在是经济时代,用哪家的商品大多只是个人消费行为,不应该统统与欺不欺负挂钩。况且,现在纯日货已很少,大多都是中日双方合资生产的,合资企业既生产了优质商品,还增加了就业机会,这样的“日货”也抵制,等于抵制自己。
……
师:老师明白同学们的意思,历史的教训很深刻,值得注意,国家强盛才不受外国欺凌!
但我们憎恶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行径,对日本人的工作态度、生产技术、产品质量却应该佩服,不能简单地把“抵制日货”和社会责任、是否爱国等同起来。在和平年代里,在市场经济下,比抵制更理智的选择是:我们工作比日本人更敬业,技术比日本人更精湛,产品比日货更优质,真正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这一责任很重大,承担这一责任不应该仅仅是一句口号,而应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
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是一个载体,目的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愿望,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在思想的互动交流中把道德认知内化于心。
四、 创设情境,选择“说”的最佳方式
民主主义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指出,儿童道德行为的形成,不是通过说教,而是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和形成他们的道德倾向,儿童形成道德观念是利用儿童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和经验,使之经常进行是非比较和反省。所以,人的品德形成不似喝牛奶,通过灌输就可进入学生的体内,而需要一个无意识的、隐习惯养成的过程。“无痕教育”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创设情境说理课是变教师“说教”为学生“悟道”的最佳方式。
在“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一课教学中,笔者没有直接解说“什么是社会责任”“应如何承担社会责任”等核心问题,而是通过三个情境(“最美中国人”“事件”和“补胎哥”郁炳龙事迹),提出了旨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四个问题,得出四点感悟。如为了说明“承担社会责任不仅仅体现在国家大事上,更体现于日常生活小事中”这一道理,笔者播放了“补胎哥”郁炳龙的事迹视频,让学生从中感悟“虽然补胎事小,但方便他人、奉献社会的公益事大”; 展示了网民的感谢短信,挖掘“补胎哥”事迹的社会影响,从七岁小男孩“叔叔,我长大了也去补胎”稚嫩却纯洁的表达中懂得每个人都应承担社会责任,付出爱心有利于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进而感悟“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