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1
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没有捷径的,但是任何一种成功都是有方法的。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同样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
一、精选阅读资源,满足阅读需求
要开展行之有效的语文阅读教学行为,首先需要保障的是学生的阅读资源,教师在筛选阅读材料的过程中,要秉承以下三个原则:
1.分层递进性。小学生处于一个阅读的起步阶段,无论是低年级学生的绘本阅读还是高年级的文本阅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搜集信息能力都是一个渐进提升的过程,我们所选的材料必须迎合孩子的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资源进行分层分类,让学生在资源的递增下,逐渐完成阅读,提升阅读。
2.精品典范性。学生当下的阅读资源非常广泛,方式也非常广泛,不仅有纸质阅读材料,还有很多的电子阅读材料。而学生的阅读时间是有限的,为了充分达成学生阅读效果,我们必须为学生推荐相应的精品典范的阅读材料,教师个人的阅读面和采集面也比较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和同行交流他们所推荐的阅读材料,还要借助教材,专家的推荐进行有效的学习和筛选,最终选出最符合本班学生阅读的精品典范的阅读资源。
3.兴趣激发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材料的选取的过程中,我们还要迎合学生的兴趣,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我们可以精选绘本阅读材料,让绘本的内容满足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比如把童话故事和图像相结合的绘本阅读就能很好的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习成功的秘诀。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抓住学习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营造轻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如《找春天》、《秋天的雨》此类涉及山川日月、花鸟鱼虫等的教学内容,如有条件,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体验认识,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激趣。又如我在教《浅水洼里的小鱼》一文时,充分地发挥了电教手段的优势,创设了小鱼在美丽的大海中游着,小鱼后面藏着一些词语,让学生认读,接着海上刮起了风暴,小鱼被困在浅水洼里的情境,巧妙的引出了下面要学习的内容,并用话语和音乐为辅助手段,做到意境交融,情真意切,使人如身临其境,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学生的理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三、有效提问,感悟文本
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利用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课堂教学的节奏和方向,从而更好地走进文本,感悟文本,对话文本。(1)抓题眼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导入是贯穿课堂教学始终的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诱发学生的感情。导课的形式多种多样,而问题导入最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愿望。(2)抓关键词句提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词语是课文的基本单位,词语学习是常抓不懈的工作,特别是对课文中的关键词、难懂词语更应该不惜时间,深入理解。在教学《我的战友》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是从哪些地方读懂“纹丝不动”的?”我抓住“纹丝不动”这个词语组织教学,从大处着眼,有效地为学生感悟文本并和文本进行对话设下广阔的背景。
四、巧用评价,激活阅读
作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在教学中利用文本的内容进行巧用评价,激活学生的情绪,创造一种美妙的语境,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有一次课上不经意的让一位男同学读课文,这位同学把课文读的正确、流利而又声情并茂。我听完他的朗读后主动走上前去,微笑着和这位男生握手,并真诚地说:“你读的太好了,播音员也不过如此。在读这篇课文上,我不如你,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朗读一遍。”话音未落,听课的老师和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精彩表现的学生,更是送给对学生进行真诚评价的我。在这样充满爱意的课堂中,学生展现了蓬勃的生命活力,享受到了语文的欢乐。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对美的教育,在人的童年中,只有经过审美教育,人的理性以及感性才能得到和谐均衡的发展。通过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反思,我们发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就是力求教学中内在美和外在美的高度统一,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发展。
一、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实践中缺乏审美的建构
长久以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直受到广大教育学者的重视,从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以及理论探索,同时更积累了众多的资料。但即便如此,当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仍旧没有发生质的飞跃,学生普遍存在着阅读兴趣不浓等现象,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多次改革当中,小学语文低效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观,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这种现状呢?坦白地说,就是缺乏对审美的建构,具体来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情趣、个人理解以及个人体验,没有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态度以及习惯进行着力培养。究其根本,就是在于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仍然对知识的训练过于倚重,轻视情感在语文学科当中的作用,过于注重理性而轻视感性,将本应该是情感化、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教学变成了死板、单调的内容。教师害怕在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和美的熏陶的同时,会失去知识技能的训练,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审美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进而忽略了审美这个重要的因素。如此一来,语文教学不仅不能达到在理性基础上训练的目的,更严重破坏了语文教学的美感,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就谈不上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反而扼杀了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二、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审美阵地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及教育规律,有很多内容都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之美以及自然的生命之美。其中有很多是描写大自然的,比如《观潮》《海底世界》《记金华双龙洞》等,这些文章都体表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力,这些内容在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独特的审美享受。此外,关于人类社会的美,表现内容也相当丰富,在现实社会中,处处都体现了社会之美,然而社会美的核心内容是人性的美好,它涵盖人的节操、智慧与情感等。总的来说,美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中处处得到了体现,教材中蕴含美的地方是广泛而且丰富的。这些美好的东西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可以说这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的建构提供了权威的语言资料。
三、小学生语文审美心理的发展特征
童年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此时儿童的身心发展处于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个时候的儿童已经能够掌握书面语言,并且可以借助于学校的教育和教材,有步骤、有计划地学习文化知识。但小学生也有其较为特殊的一面,即分析能力相对薄弱、辨析能力较弱、记忆力强、充满好奇心和想像力、敢于创新及喜欢活动等。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必须要与其审美心理结构充分结合,普遍认为,审美心理结构主要由审美情感、审美行为倾向及审美情感组合而成,这三种成分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通过这种影响和制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审美心理结构。可以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心理培养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是:从稚嫩向成熟逐渐过渡,将心理结构的主要成分进行相互的整合,同时其容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展,但心理过程仍旧以接受为主。表现如下:
在审美认识发展方面,对于审美的感知从以前的零散、粗犷逐渐向整体、精细的方向发展。小学生在初期对于审美的认知以及审美的经验是相对匮乏的,审美兴趣也显得相当淡薄,通常不能够整体把握审美形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审美经验的持续积累,他们的参与热情以及兴趣会不断提高,感知缺陷同时会有所改善。此外,小学生通过美的熏陶,审美的范围也会随之扩大,内容也逐渐丰富,之后创造性想象开始出现,而审美理解也从开始的模糊变得逐渐清晰起来,能够将自然或者社会中发生的事物和美联系到一起。但是小学生相对缺乏审美经验,知识积累更是匮乏,对一些思维方式在运用上还显得不够熟练,对于一些语言的意义只能够进行初步理解,无法深入理解语言的深刻意义,所以一些理解往往是浅层的,随着小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其理解能力完全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
四、结束语
当今社会的孩子缺少感知美的基本能力,所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是一个具有一定分量的课题,在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之下,语文教育必须要坚守育人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产生对美的向往,增强他们的审美意识,这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所以要求当今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绝不能成为教学的附属品,必须要为审美建构创造出独立、宽松的环境,这样才能达成小学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汪叔阳,曹慰年.小学语文考试改革研究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3
一、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在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往往是老师读一句,讲一句,学生听一句,记一句,课文的理解也就是老师的理解,根本没有学生的理解、学生的情感。现在的学生不愿意去寻找问题、思考问题,更别说是在课堂上提出不同见解的问题。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个性化阅读,是建立在自主阅读和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阅读教学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交流对话,来展示学生的见解和才情,生成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这么说,没有学生的自主阅读,所谓的个性化阅读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在充分的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够悟出文本的精髓,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个性化阅读,不能沉湎于表面上的热闹,摆弄一些花哨的形式,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引导学生潜心琢磨语言文字上,拥有一种丰富的安静,把课上得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二、在阅读教学中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教是为了不教”,阅读教学要“授之以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1,学会朗读与默读。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默读的准备条件,默读是阅读的更高阶段。因为默读更有利于学生沉潜文本,加深理解;应用范围比朗读更广,因而也更重视阅读的速度和效率。2,学会精读。精读就是对文本进行认真仔细的研读。精读是充分理解文本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分析、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3,学会略读和浏览。所谓略读就是大致地读,其目的在于粗知文本大致内容。它的优势在于发挥人的直觉思维的作用,真正把握文本的内容。快速捕捉关键的信息。浏览,是大略地看,是一目十行地读,其意旨在于查找和提取信息。浏览,通常可以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4,学会诵读。诵读是反复吟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这一方法有助于积累素材、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情感投入,达到语文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目的。
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阅读兴趣的培养
课程标准关于“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提倡和呼吁,已经成为广大师生的共识。光在课堂上学习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角度说,学好语文更多的还要依靠课外阅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旨意。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是一种复杂的个性心理品质,它推动人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能力。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渎”转化为“我要读”,才会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因此,教师要在阅读实践中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把心思转移到课外阅读上来。这样,即使再忙,学生也会挤出时间来读书,尽情享受阅读的愉悦。
四、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语言知识的实际运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4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理解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20
小学一年级开始,学生开始系统的接触学习语文。如果教师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就不容易入门,这样对他们接下来的语文学习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在学生刚开始学习语文的时候就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理解小学生的成长特性,根据他们的心理成长特点进行教学。现在的教育提倡创新教学,以前的授课模式采用满堂灌,满堂讲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课堂了,教师要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让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感受到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个性。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重要的一个板块,需要教师多花心思在这上面,小学语文阅读注重基础性,很多答案都可以在文章中找到,教师可能觉得很简单,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小学生刚接触语文,对一切都是陌生的,对文章的理解程度也不深,所以需要教师仔细讲解,在不断地讲解和练习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提高了。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有哪些方式技巧呢?教师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以下是我的教学实践反思,在此和大家一起讨论。
一、分析学生的特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W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成长,特别是小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发展的非常快,所以教师选择教学方式时要注意学生的发展特点,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对学生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如果教师没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只顾创新,不适应学生的发展特点,就会造成学生学不懂所讲内容,他们的各方面也不会得到提高,也会阻碍学生的学习。
小学生的思维还没有成熟,逻辑思维也没有发展成熟,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擅长的方面也不一样,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会不同的学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到更多的信息,让他们锻炼自己的思维,慢慢的学会自学。
语文知识的学习需要不断的积累,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但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每个人喜欢的阅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除了必要的阅读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外,其他学生的阅读不应该强加干涉,而是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在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学生的语感就被培养出来了,这对学习语文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语文的感染作用,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感受语文的美,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评价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这关系到学生取得怎么样的学习效果,正确合适的教学方式才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课内课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要想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光是教材的知识是不行的,这样学生的阅读量就太少了,肯定是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的,所以教师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本知识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再让他们把这种方法延伸到课外阅读中去。在教授新课的时候,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他们的主导作用,转变自己的主体角色,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先让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解决文中的难题,然后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其他同学的不同见解,最后再由教师统一讲解其中的重要部分和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以及难点,也能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当学生掌握了阅读方法时,对课文的理解就会变得容易很多。以前的注入式教学,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很多时候都没主动的思考,这样学到的知识不全面也不深刻,过一段时间学生就很容易忘记。而通过让学生自主讨论学习的方式,学生自己融入到了学习的氛围中,让学生发现其他同学的长处,激发自己的学习心理,因为小学生的虚荣心较强,希望自己比别人优秀,当看到别人比自己优秀时,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超越别人。
通过在课堂中让学生集体讨论阅读的方式,学生就会发现自己的阅读量完全不够,他们就会从课堂阅读延伸到课外阅读,用来增加自己的阅读量,这样他们的阅读面也才能得到提高。在平常的学习中,教师也应该要去学生多阅读,多思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机会,告诉他们可以在哪里阅读,也要把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及时推荐给他们。现在是科技社会,阅读其实很方便,阅读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网络、书店等,教师要和学生家长及时沟通,让家长在家里监督学生的学习,也要让家长了解哪些是必读书籍。
三、读写结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阅读理解不光是要读,也要学会写,写是阅读的进一步提高,阅读的目的之一就是把读到的知识变成写的知识,能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写中来也可以证明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提高。小学低年级要求写句子,中年级要求写片段,到了高年级以后,学生就要学会写人物事情,这些都需要日复一日地锻炼和积累才能把写作能力提高。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都需要老师不断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教会他们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逐渐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5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观;阅读能力;阅读兴趣
一、小学生的阅读观分析
小学生是思想比较单纯,情感色彩单一的群体,在他们看来,一本有趣的书一定要带有鲜艳亮丽的插画,要有具体的形象,还要有通俗易懂的故事穿插其中,这样他们才会有阅读的兴趣,才想去读这本书。书本中多种多样的故事也是吸引小学生阅读必不可少的内容。叙事性的故事是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而抒情类的小散文则是发散小学生想象力不可或缺的题材。对于还没有主动阅读意识的小学生来说,老师在课堂上的指导阅读是开展阅读的关键。
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小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阅读观。对于语文课本来说,他们认为朗诵几遍有家长的签字就完成任务了。如果是课文问答题部分要求背诵或者老师要求背诵的部分,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死记硬背,而不是加以理解,让背诵的内容成为自己的知识。对于课外阅读读物来说,小学生往往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有的喜欢记叙型的小故事,有的喜欢描写型的小散文。对于古典名著,小学生知之甚少,比如《千字文》《三字经》,这种简单的凭文字就能基本理解大意的古文,如果不是新课标加强了这方面内容的植入,应该就没有那么多小学生能将《三字经》倒背如流,并能解说得头头是道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1.阅读内容形象化
阅读并不单纯地拿着书本照念,应该是边看、边读、边思考。看的是读物上的文字、插画,读的是读本上的故事,思考的是作者为了表达什么内容而写的这篇文章。作为小学生来说,最多也只能到读的阶段,太深奥的情感无法直接感知,需要老师或者家长辅助培养。讲授课文时,可以将故事形象化。画面感比较强的课文,可以以图画的形式展现在教学工具中。
2.增加课外阅读量
小学生的课本其实只是带领他们走进阅读殿堂的初级读物,可以作为初级读本来欣赏。在其中,小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习到基础的阅读技巧、语句分析,然后将课外阅读读本作为阅读能力的课外延伸。
三、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开展读书活动
小学课本中阅读材料的基本题材主要是叙事、描写。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多写作题材的书籍,让他们的兴趣不再停留在有趣的故事、鲜艳的插画上,而是进一步进行情感的培养。比如,在班级或校园内,可以举办“你的书我来读”的周活动,每周推荐两本书是最合适的,时间规定在周三、周日,这样学生在周末也有事可做,认真阅读自己选择的读物,老师也可以将这作为一项任务,在周末大休时间里,将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可以是改写,可以是丰富内容,可以是重新写一个新故事。那么每次推荐的书籍学生都不需要购买,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也可以学生自己提供。当然,也可以班委带头,将自己收藏的认为好的图书带到班里跟同学分享,任何形式的有阅读价值的读物都是可以的,然后放在教室图书馆的书架上,可以供学生在课间休息时间作为消遣。在玩中学到东西,无疑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2.阅读后进行读书感悟分享
阅读后加以讨论也是提升阅读兴趣不错的一种方法。以班级为单位,除了组织贡献读物之外,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读后感分享。同一本书,可能好多学生都读过,但每个人的理解都会不太一样,这样就可以共同分享不同的读后感,分享自己阅读后不同的收获。比如,周读书活动中的读物,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分开阅读。其实小学生有着一种热衷于分享,喜欢在同学们面前表现的心理,顺着他们的想法,给他们提供机会分享,找机会让他们在人前表现。这样的阅读方式,正是迎合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培养阅读兴趣也就轻而易举了。
总之,小学生阅读涉及的范围并不宽泛,只是停留在阅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对于不喜欢的读物是很难激起他们的兴趣的,增加自身修养之类的教导更是很难理解。因此,对增强自身修养这个观念性的问题应该从根本上加强。小学生常认为今天读了一本书,很有成就感,但是让他们讲一下这个故事,讲一下情节就很难讲出了,因为他们只是觉得有意思,并没有深入体会。课本有时候不像一些寓言故事那样,且在结尾处会给出这则故事的启发意义。所以,这样引导性阅读的部分会极大地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从而提高他们自身的语文素养。与此同时,老师和家长更要做好引导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探究范文6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兴趣;阅读方式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语文老师要利用学生的性格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阅读。阅读文章的学习本来就是比较难的部分,单一的讲授方式,枯燥的课堂氛围,导致学生减少对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激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于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在课堂上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语文老师需要营造有趣的学习氛围,首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阅读文章上,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这样才能够将阅读知识讲授给学生。
老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课本文章相关的小故事和有趣图片,吸引学生的目光,对文章的阅读有比较大的帮助。例如,在讲解《和时间赛跑》的时候,老师可以为学生叙述“龟兔赛跑”的小故事,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简单地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表演出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阅读文章,进而善于阅读文章。
小学阶段对于学生的成长有很大帮助,老师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在讲解《我不能失信》时,可以告诉学生失信带来的坏处和守信带来的好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这样的阅读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生活素质。
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生活,兴趣都是重要的基础,学生只有对阅读有兴趣,才有动力学习,被动接受知识,反而会适得其反,使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丰富阅读方式
不同学生智力开发的时间和程度是不相同的,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年龄制订不同的阅读计划。单一的教学方式难免会有失偏颇,导致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学习好的学生愈加积极学习,学习不好的学生则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对于其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老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讲授方式,提高阅读的有效性。比如,《赵州桥》对于学生来说难免有些枯燥,老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桥的模型,让学生自己去辨认桥的不同之处和巧妙之处,也可以将模型拆开,让学生自己动手组合桥,在组合和辨认的过程中感受造桥者的智慧所在。了解这些之后,学生对于文章的阅读就会有一定见解,进一步对文章进行深入思考,了解文章的内涵,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
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很大影响,良好的教学情境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帮助。语文老师为小学生提供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会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在讲授《她是我的朋友》的文章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调换位置的做法,让学生和较好的朋友坐在一起,共同感受作者写文章时的感受。尽管小学生的友谊比较单纯,但是老师仍然可以为学生讲解一些有关于朋友的古诗或者唱一些与友谊相关的歌曲,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学生对阅读会更加有兴趣,会更加积极地学习如何进行阅读。
三、打牢阅读基础
任何学习都要巩固好基础,只有将基础打好,才能够开展接下来的学习。对于阅读文章来说,基础更为重要。不仅仅是文章的阅读,古诗的阅读对于学生更快、更扎实地记住古诗是极其重要的。学生对于古诗的阅读可能存在很大疑惑,老师可以从最简单的阅读讲授。小学阶段的基础很重要,老师不可以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将所有知识灌输给学生,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学会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李白的《静夜思》是学生熟练于心的古诗,这一首思念故乡的诗一直被人们记住,老师可以为学生刻画出李白写诗时的环境,简单告诉学生诗的表达思想,让学生对于古诗阅读有基本的理解。从基础开始,才能够将阅读做好,才能够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提高。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可是课堂注意力集中是老师需要解决的难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会使教学事半功倍。兴趣重要、基础重要,学习氛围对语文阅读同样重要,语文老师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授课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傅庆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