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1

长期以来,在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中存在着一些令人不能满意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不利于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

1.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材的编写者在编写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时,没有从学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出发,较少考虑教材的使用者———学生和教师在学与教方面的要求,特别不是把学生作为主要的阅读和使用对象。其写作方法的不足是:教材当作论文来写,当作理论专著来写。教材的理论体系似乎很完整,但具体内容并不丰富,条条框框很多,概念、特点、原则和空洞的注意事项不少。书中的语言阐述学术性太强,通俗性不够,内容较空泛,不完全适合于学生学习、阅读,也不利于教师的课堂教学。

2.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不强。教材内容的设置不符合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的要求,缺乏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培训的内容。教材通篇都是理论性介绍,偶尔提到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内容也往往一笔带过。书中没有具体的实训内容,如没有关于运输、保险业务流程的介绍,没有单证制作的练习。很多条款都只用中文表达,甚至发盘报价也只用中文。这样的教材内容体系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学习会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呢?当然,专门的业务课程如单证业务等课程会进行详细的操作训练,但作为国际贸易业务方面的主导性课程至少要有关于国际贸易业务基本方法的训练,如果没有实务训练内容,这就让人怀疑该课程的真正价值了,该课程也不能称之为实务了。教材内容的实用性不强使之不能胜任对国际贸易基本技能培养的重任。

3.教材内容体系不适合学生自学。教材内容的构思不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片面强调教材内容体系形式上和所谓逻辑上的严谨性,不通俗易懂,含义解释不是一目了然。对一些难懂的知识没有使用大量的例证说明,举例解释、案例阐释很少。书中附有一些空白单据,但既没有单据填制方法的说明,也没有填制好的单据供学生练习参考。这种内容体系显然不利于学生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

二、更新与完善教材内容体系的基本认识

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要达到提高教学效率,增长学生知识和才干的目的,必须具备下列一些基本要件:

1.要突出能力培养的教学主题。教材内容要体现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的要求,立足于实务基本技能培训,以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为宗旨。国际贸易实务运作需要什么知识,教材就应该有什么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运作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材要重点阐述的中心内容。教材要有对实践问题的大量分析、阐述,要有对实际业务知识的具体而详细的讲解以及针对性的练习。只有这样的教材才能适应人才能力培养之要求。

2.要适应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需要。教材的语言阐述方法、例证的运用、单据的说明都要符合青年学生学习、认知规律,教材内容应由浅入深,语言浅显易懂,事例具体详实,案例分析简明扼要。对一些较难内容要有学习方法的提示和引导。同时,教材应辅之于练习题和实训题,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复习和巩固。

3.教材内容要紧密贴近中国对外贸易的实际。泛泛的理论知识要少,实践性的业务操作内容要充实,特别是对操作流程与方法的介绍应该越具体越好,在对外贸易业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重要的和关键性的问题都应有详细的阐述、说明。由于国际贸易单证以英文为主,因此教材中的单证应基本上是英文单证,对外报价、合同条款、买卖磋商应大量使用英文,让学生较早进入国际贸易的英文环境。

4.要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要补充国际商务运作中出现的新知识、新内容。要较为详细地介绍国际贸易实务中新的贸易手段、贸易方式,对容易忽视的问题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强调。应普遍使用一些新的例证材料,让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的内容有全面广泛的了解。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阅读文献指导,让他们课后广泛阅读,拓展知识面,增长见识。

三、更新与完善教材内容体系的初步尝试与体会

根据我们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要求的理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致力于教材内容体系的完善、更新,努力使之符合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要求。两年前,我们主持和参与编写了《国际贸易实务》规划教材,在教材的内容体系和结构体系上进行了一些有益和有效的探索,突出了业务技能的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该教材的教师和学生普遍反映良好,认为该教材既有利于教也有利于学。同时,在使用该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亟需进一步完善,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因此,我们着手重新编著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国际贸易实务新教程》,力争在教材的实用性、实效性方面有新的改进和提高,使之在外经贸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为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我们尝试撰写了《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指南》。学习指南适合学生课外进行国际贸易实务自主性学习的要求,成为同学们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好帮手。书中学习提示部分主要是对有关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透析、讲解以及对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本学习指南的综合习题都附有详细解答,便于学生检测学习效果。习题解答刊登在专门的精品课程网站上。学生做完综合习题后,可以点击该网站,参阅有关习题解答。学习指南既有对教材各章内容的概括、归纳,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分析、阐释,还有关于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方法指导,对学生巩固和深化对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教科书和学习指南共同组成了国际贸易实务教材体系,为学生有效地学习国际贸易实务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至此,我们初步构建起了比较全面、比较合理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其基本特点如下:

1.遵循一般认知规律,切合学生学习实际。我们努力使该教材贴近学生实际,切实帮助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国际贸易实务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本教材根据国际商务实际运作中的需要,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运用具体的实例、案例对国际贸易实务问题进行说明和解释。本教材力求把一些不易理解、难以把握的内容简明扼要地阐释清楚,避免对实务问题的空洞、抽象、繁杂的陈述,让学生深入浅出地学习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内容阐述上力求条理清楚,通俗易懂,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较难理解的地方尽量使用浅显实例说明、解释。

2.以基本技能培养为着眼点和立足点。本教材始终把学生从事国际贸易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第一位。把密切联系业务实际的基本知识、基本做法、基本程序作为教材编写的重点内容。书中编选了大量英文单据和英文条款,意在训练学生识读单据、分析单据、制作单据的能力;书中大量的技能实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对具体国际贸易问题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书中出现了许多图例、表格、单证、案例,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相关知识、方法和技能。

3.体现国际贸易实务的实用性和实效性之特点。为克服以往国际贸易实务教材重知识轻技能的倾向,提高实用性,我们在教材的内容体系的更新与完善上作了一些努力,使该书更能符合教学的实际,体现学科的应用性之特点。本书每章都设置了技能实训,技能实训中包含合同条款的撰写,单据的填制、使用,案例分析以及其他技能训练。书中附有适量的相关单据,既有空白单据,也有填制完好的单据,使学生逐渐适应和熟悉单证业务。为使学生适应国际贸易中的英文环境,书中列有相关的中英文条款。

在传统的教材中,电子商务与经销、等并列为国际贸易方式,我们认为电子商务是广泛应用于各种贸易方式中的一种现代化贸易手段,不宜称为贸易方式,故不放入贸易方式这一章的正文中去,而只作为该章附录。通过对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内容体系更新与完善的尝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

1.教材内容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中心,它是个长期渐进的复杂过程。它需要我们做许多耐心细致的工作,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对教材内容体系进行评估、评价,不断收集、积累国际贸易业务中的一些新做法、新经验,分析阐述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重大问题,在适当的时候将这些内容充实到国际贸易实务教材的内容体系中去。要善于发现原教材中不适合教学、不利于学生技能培养之处,发现教材中脱离实际之处,要广泛征求学生、教师对教材使用的意见和看法,经过总结、整合,将这些要求、建议反映到教材内容中去。

2.教材内容体系改革需要教学方法的更进与完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是个系统工程,教材内容体系的更新必然伴随教学方法的更新。新的教材内容体系突出了技能实训的教学,突出了对具体的国际商务运作问题的阐述。因此,国际贸易的模拟操作、单据填制、用英文撰写合同条款、案例解析等,就成为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要进行技能培训,需要在实验室经常开展进出口模拟实验,在近似实战状态下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运作的能力。为营造仿真的国际贸易语言环境,任课教师要广泛使用双语进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让学生尽早熟悉外贸英语环境。为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就需经常制作多媒体课件,广泛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是使教学内容体系改革获得理想效果的必备条件。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2

一、改革思路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方法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施教者,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是参与者,是知识的灌输对象[2]。这种单凭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多边交叉学科,内容涉及国际结算、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外贸单证等内容,既有理论层面的,又有实务层面的。对于从未涉足于国际贸易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很难理解和消化进出口合同的磋商、签订和履行。所以,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全新教育理念,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从而更好地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贯通起来。

(二)注重实践性教学环节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在《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INCOTERMS 2010》、UCP600、URC522等国际贸易惯例、规则和法律条文指导下从事实际操作。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普遍认为仅凭老师课堂上的讲解,难以理解具体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应该采取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富有实践性特色的教学手段与方式,让学生“干中学”,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动态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改革实践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综合性、涉外性和操作性等特点,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一)注重专业知识与法律知识的结合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对合同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的法律文件,订立合同和履行合同是一种法律行为,处理履约当中的争议是解决法律纠纷问题。而且,不同法系的国家,具体裁决的结果还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从国际贸易实践和法律两个侧面来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内容。

(二)尝试双语教学

推行双语教学是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涉外性特点决定的[3]。该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会用英语与外商交流、谈判及函电往来。如果学生专业英语知识掌握不好,就很难胜任工作,甚至会影响业务的顺利进行。该课程使用双语教学有助于学生将英语学习和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融为一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实施场景模拟教学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合同磋商、报价核算、合同签订、开证申请、备货、商检、报关、运输、保险、结算等外贸业务中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处于做外贸业务的实际情景之中,从而对进出口业务流程有一个形象生动的了解。

(四)注重实验模拟教学

利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软件,让学生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不同角色,从事不同贸易术语和不同国际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尤其让学生模拟CIF贸易术语和信用证结算方式下的国际贸易业务磋商、签订和履行的全过程,使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有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感性认识。

(五)实施案例教学

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来说,广泛采用案例分析与研讨相结合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教师与学生以典型的国际贸易实务案例为中心进行互动和双向交流,使学生从课程的学习者转变为实际问题的解决者,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改革考核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期末考试模式,显然不利于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性教学的推进。在国际贸易实务考核中,考核内容应包含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并增加实践考核的比重,将学生在案例教学、实验操作、场景模拟教学等方面的表现都纳入实践考核的范围,加强学生学习的过程控制,形成综合能力的考核体系。

三、保障措施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改变了以往国际贸易实务学习枯燥无味的范式,营造了一个比较活泼竞争的学习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提高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并不彻底。例如,国际贸易实务双语教学还处于以中文为主、英语为辅的状态;双师型教师的缺乏造成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跟不上实际业务发展的需要等问题。因此,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的进一步推进还需要学生、教师、学校三个层面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一)学生层面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接受能力。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双语教学等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实施,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英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物流、海上保险、国际商法等专业基础。因此,学生必须拓展知识面,加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全面提高素质。

(二)教师层面

教师是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实施的主体。国际贸易实务多样化实践教?W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既要熟谙国际贸易实际操作又要精通外贸英语。因此,教师必须丰富实践操作经验,提升英语口语能力和教学水平,推进国际贸易实践教学的开展。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金融数额也在快速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出口量也迅速增加,国家也为此制定了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工作,给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带来了很多的机会,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也逐步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我国出口贸易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及时改正,保证我国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与进步。

    二、开展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

    随着对外经济贸易的逐步增长,世界各国已经开始认识到进行对对外贸易策略研究的重要意义,并充分的研究了进行国际贸易的必需手段。市场是国际贸易中获得经济效益的出发点。在国际贸易实务中,要充分的结合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外贸易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对相应的对外贸易策略的研究工作,采用合理有效的对外贸易策略进行对对外贸易的研究和分析工作,进而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进步,为对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市场营销的策略

    3.1时刻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向了解与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最新动态,有利于国家对国际贸易实务的管理与营销,在国际贸易的进行过程之中,为了有效的提升对外贸易的经济水平,就需要有效的把握住国际贸易的命脉就必须时刻了解国际贸易市场的动态实况,了解国际贸易的环境与情况,充分的结合自身的实际贸易情况,有针对性的促进对外贸易效率的发展,从最大限度上提升我国国际贸易实务。掌握国际贸易市场的信息与新闻更有利于出口企业对自身出口产品结构与质量的优化,更全面地完善我国国际贸易实务的结构。对于掌握了解国际贸易市场动态信息的手段,通过国际市场动态信息调查,能够对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与营销策略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并选择出有效的改进手段。

    3.2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实行不同营销策略的细分在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中,市场营销策略是应对市场变化与市场需求,进行国际贸易实务结构优化的手段与措施,而且市场营销策略能够影响国际贸易的顺利进行。在当今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市场营销策略中,主要策略的核心就是“stp营销策略”,即重视国际贸易实务中对国际市场的正确定位与划分,“stp营销策略”通过对不同目标市场的精确划分,决定实行相应的营销策略,并且根据“stp营销策略”,对不同目标市场的产品需求也要做到充分地了解,所以对于出口国家的内部市场的微观细分应该做到更好的地步,出口贸易企业应该对目标市场进行科学的细分,找出目标客源市场中客户的需求特点,抓住客户的消费心理来进行销售。因此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应该做到对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进行有效的分析总结,在进行对不同区域的经济贸易的交流过程之中,充分的注重选择的对外贸易策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不同区域有着不同需求的消费者,则是要求相应的管理企业能够有效的找寻出相应的管理手段,尽可能的做到可持续发展,保证在后续的对外贸易进程之中,可以充分的保证对外贸易事务的正常运行。

    3.3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为我国的国际贸易实务打下坚实的基础国际市场是国际贸易进行的土壤与根基,因此在国际贸易过程中,要不断注意对新市场的开发,以及旧市场的稳固,保证市场营销渠道的通畅。在国际贸易中,不能光考虑自身国家的经济效益,也应该在开拓国际市场中多下功夫,完善国际贸易对销售渠道的要求。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完善自身服务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手段,对于国际贸易,将自己国家的产品销往国外,需要自身过硬的质量与服务来拉拢客户的心,这代表的是自身国家的面子问题。完善国际贸易产品的售后服务,进行适当的调价措施,都是加入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是争取国际市场份额的必要途径,出口贸易企业要认识到,产品出口国际后既是销售的结束,也是国际市场营销的开始,稳定国际市场的份额与客户源,是当今国际贸易实务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国际贸易竞赛;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2-0151-03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研究国际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学科,具有很强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科学。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货物买卖业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与技巧,包括怎样选择合适的贸易术语,怎样核算价格、怎样报价、还价以及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履行,怎样办理运输、报关、报验,进出口业务的善后处理,还包括相关的函电撰写和各类单据填写。这些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特征。根据调查了解,多数外贸企业希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不仅能够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经验。然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后无法胜任工作,说明现行国际贸易专业实务课程教学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不小差距。

一、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多,更新缓慢且缺乏特色

国际贸易实务的教材非常多,但无论是结构安排、内容还是案例引用上,基本大同小异,没有反映出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情况,参考性不强。比如,有关国际贸易术语的国际惯例,美国1990年重新修订了《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但大部分教材还在引用《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的内容。稍好一点的教材提到了《1990年美国对外贸易修订本》,但具体做了哪些修订不得而知。另外关于国际贸易价格计算方面,实际业务中需要考虑到出口退税部分的计算及出口退税工作的程序,但大部分教材都没有涉及到这方面的内容。

(二)教师学历高,但实践经验不足,影响教学效果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任课教师的要求较高。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外语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而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都是毕业后就在高校从事教学工作,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但是由于缺乏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把握不住关键点,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三)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影响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培养

目前多数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模拟实验课程和校外实习两种形式进行。校内模拟试验课程借助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模拟软件,学生在一个虚拟的贸易环境中扮演进出口业务流程中的出口商、进口商、供应商以及金融部门人员模拟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流程,熟悉和掌握各种业务技巧,体会客户、供应商、银行和政府机构的互动关系,了解国际贸易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运作方式。在模拟教学中,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虚拟的国际贸易环境中运用,并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国际贸易的业务技能,从而为将来从事外经贸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模拟实验课程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较低,加上模拟实践软件与实际外贸工作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学生专业操作能力培养方面作用不明显。校外实习可以引领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了解企业的发展、生产流程和市场环境以及最新的国际贸易发展动态,将学校模拟教学中的角色变成真实的岗位。但是,目前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普遍面临实习难的问题,大多数企业不愿接受大学生到企业实习。因此,学校的实习基地基本形同虚设,没有承担起国际贸易专业的实习功能。

二、国际贸易竞赛及其准备工作内容

国际贸易竞赛一般分为知识赛和实践赛两个环节。知识赛以个人赛的形式,采取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核国际贸易业务运营方面的专业知识;实践赛以团体赛的形式,由知识赛合格的选手组成团队,每个团队由五至八名选手和一至两名指导教师组成。实践赛又分选拔赛和总决赛两个阶段,分别由赛区组委会和竞赛执委会组织进行。总决赛以跨国采购模拟洽谈会的形式举行,各参赛队以企业(模拟出口商)名义参赛,参赛的出口商品自行选定,但限定在日用消费品、食品、玩具、纺织服装、工艺品和电子产品等。竞赛内容包括参展计划书(中文)、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会(英语或日语或韩语)、商贸配对贸易谈判(英语或日语或韩语)和展后总结报告(中文)五个部分构成,根据各个参赛队的总得分情况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正式竞赛前,学生和指导教师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拟参赛的学校根据参赛的五部分构成和要求,在本校通过专业知识考试、外语水平测试等遴选出参赛选手候选人,根据候选人的性格特点、英语水平、性别组成几个参赛团队。除了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外,每个参赛团队需要广泛联系生产企业、外贸公司,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动向,选出自己队的参赛产品,熟悉产品的性能、包装、价格构成、出口海运装箱情况及海运费的计算、保险费的核算、出口价格核算、索赔的处理等业务细节。产品选定后,各参赛队须拟定出自己的参展计划、参展商品的陈列宣传方案、召开新产品会,最后由指导教师及企业人员充当国外采购商,面对真实的参展商品,与学生用英语进行贸易洽谈。经过几轮的校内比赛、筛选、优化组合成一至两个参赛队代表学校参加全国竞赛。

三、国际贸易竞赛对国际贸易务课程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

国际贸易竞赛是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为出发点,以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为考核内容,以企业对国际贸易业务员岗位技能的要求为考核标准,考察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加国际贸易竞赛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学习热情,还在于更好地促进国际贸易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通过竞赛活动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切实提高经贸类专业高等教育质量水平。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更贴近现实

贸易竞赛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引领着实践教学理念由“重知识讲授”向“知识讲授、技能训练并重”转变。国际贸易竞赛很好地吸收了外贸行业发展的前沿知识和各岗位最新的技能要求,体现了当前外贸行业对国际贸易人才的知识和技能需求方向。充分发挥技能竞赛的示范性作用,促进实践教学课程的改革。通过竞赛了解到国际贸易发展的最前沿信息,修订实践教学的课程标准,重新组织实践教学体系;在充分吸收最新竞赛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设计出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技能水平的实操实训项目,强化实践教学。同时国际贸易竞赛作为检验实践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使教师更好、更及时发现学生实践操作存在的问题和教师实践教学的不足,以此调整实践教学方法和内容,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更贴近国际贸易发展现实。

(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的知识和技能需要时常更新。国际贸易竞赛为教师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贸易竞赛既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检测。如前文所述,大部分国际贸易实务任课教师缺乏国际贸易实践经验,国际贸易竞赛为教师提供了解和学习国际贸易实践操作的机会。

作为参赛学生的指导教师,不仅要有较新的专业知识和理论,还需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一线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向学生传授技能、演示实践操作。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水平,其指导水平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

参赛所带来的教师自身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其在课程的实践教学中主动从竞赛内容和企业用人标准出发,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参赛教师不仅可以把指导竞赛学生的经验应用到课程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将实践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在全体教师中进行推广和辐射,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

(三)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内容繁杂、规则、惯例很多,单纯的理论知识学习很枯燥。参加全国性的国际贸易竞赛,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虽然最终只有不到二十名学生可以参加最终的全国竞赛,但是前期的跨年级、跨专业的校内选拔赛、理论知识、实践操作的相关培训、辅导、模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专业知识、实践操作能力水平的舞台,同时竞争机制也促成了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分组讨论、协作、自主学习、角色模拟、实务操练等备战中,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国际贸易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形成良好的推动效应,激发学生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日常实践教学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四)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国际贸易竞赛作为创新实践教学的一种途径,可以弥补校内模拟实验所用实践软件脱离实际外贸工作、校外实习单位接待能力有限的缺陷。

国际贸易竞赛是根据目前外贸业务员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设计考核内容,在真实的场景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来评分。学生以团队形式参赛,以货物出口业务为考察对象,分成撰写参展计划书 、设计展位海报与陈列商品(布展)、通过新产品会宣传产品、与进口商进行贸易谈判、提交展后总结报告五个部分构成。这五个部分完全依据实际外贸企业对业务员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设计的,如参展计划书部分,需要学生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国际市场的需求,选出本队的参展商品。明确参展宗旨和目标,对参展商品所在的产业及产品进行调查和分析,规划出营销策略,制定人员组织和具体的培训计划,安排参展进度等;在新a品会部分,学生需要用外语和表演来介绍参展商品的特征及卖点,从中考察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和熟练程度,学生宣传产品的技巧和团队的合作默契度。商贸配对贸易谈判部分,通过评委扮演进口商与学生进行贸易洽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外语表达能力,商品推介技巧和语言说服力、报价议价能力、合同条款的磋商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商务礼仪及团队合作精神。参加竞赛的学生,在每一部分的实际操练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做边练,提高了外语沟通、市场调研分析、产品宣传推广、报价议价等各项能力,实现了实践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

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竞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和沟通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颖.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应用研究[J].对外经贸,2013(6).

[2]卢晓晴.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5(12).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47-02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哈佛大学,近百年来迅速在全球高校中被推广和应用。教师使用案例教学法时可以为学生创设具有实践代表性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以及讨论,帮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高职国际经贸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和商贸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由于该课程具有涉外性和实践操作要求非常高,且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等特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最佳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此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在这其中的案例教学法,因为教学效果显著,成为教学法体系中一种无可替代的重要方法。

一、《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一些特色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一些真实、典型案例的讲解、分析和讨论,将抽象的、一般性的书本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去,使学生从生动的、有代表性的个性中去理解书本知识,掌握必备的流程规则。《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讲授国际货物买卖理论和实际业务的课程。其交易过程、交易条件、贸易合约履行细项及规则,都远比国内贸易复杂。

1、实践应用性强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专门研究和处理国际间商品交换具体过程的课程,其中涉及贸易术语的使用,贸易合同的签订以及合同的履行,违约的处理等各环节,如交易磋商、租船、投保、报验等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所介绍的每一个知识点在国际贸易中都有具体的操作环节,即直接指导对外贸易业务的实践应用工作。

2、与国际惯例和法律密切相关

这门课程涉及到许多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国际惯例、法律,如《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等,这些国际惯例广泛地被世界各国接纳、使用。因此,学习国际贸易实务,必熟悉这些惯例和法律。

3、涉外性

《国际贸易实务》中所介绍的都是涉外贸易,它的做法与国内贸易不完全相同。在国际贸易交易中,洽谈对象均为国外的交易商,在交易的每一个环节中(如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过程,贸易合同的签订过程,申请开立信用证的过程,填写各种单据的过程以及到银行结汇等环节)都要使用英语这个工具来完成交易。《国际贸易实务》所具有的这些特点,必然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熟悉其交易流程和有关单据,而且还需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为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由此对应的高职教育应以实用为先导。在传统的教学中,《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是以理论为中心的,注重强调各个知识点,忽略了《国际贸易实务》的实际操作性,这种常规教学法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忽于实践的结合,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明确教学目的指导下,教师应改变过去重点讲授各个理论知识点为设计出典型的案例,让学生通过案例去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从而对所学知识产生感性认识。通过案例的分析、鉴别,学生可以了解理论知识是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实施步骤

1、案例的准备

根据每章节和课程总的教学目标编制案例教学计划,明确案例教学目标和内容,教师应着手收集、编写、设计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案例。案例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因而选择的案例既要与特定的教学内容以及特定的教学环节很好地结合,又要与当前进出口业务实际联系密切,更要具有一定程度的疑难性,给学生开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能够运用国际贸易实务知识深入分析并解决问题。根据案例教学实践,在编写教案时,已经按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将案例收集在内,这些案例要涵盖国际贸易术语、货物质量、出口包装、货物的运输、保险、货物检验、索赔、不可抗力等国际贸易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分析此案例时所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讨论中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并应引导学生提前查找、仔细阅读相关资料。

2、案例辨析与讨论

由于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性极强的课程,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首先,教师推出案例。这一环节的关键在于巧,既要选准切入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要向学生指出案例中必须注意的地方,讨论的难度,要达到的目标;其次,学生分析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讨论中,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讨论。而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讨论,教师应少讲多“点”,应允许有不同观点的同学进行辩驳,这样才能深入挖掘,达到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讨论脱离了主题时,或是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不清时,教师要把讨论引回到正题上。授课教师应力争班上每个学生都至少有一次发言的机会,当学生提出的方案大致相同时,为了确保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必须给予及时的帮助,设法启示学生提出另外一种方案,引发大家的探讨,从而引导他们由“学会”到“会学”到“活用”。例如:在本课程的教学中,贸易术语部分是重点也是难点。贸易术语中CIF是目前国际贸易实践中采用得最普遍的一种贸易术语,而它的特点之一“象征货”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案例来讲授,并采用讨论的方法,增强学生的思考能力。有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份CIF合同,货物已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但受载船只离港1个小时后,因触礁沉没。第二天,当卖方凭齐全、正确的提单、保险单、发票等单证要求买方付款时,买方以货物全部损失为理由,拒绝接受单证和付款。在课堂上,老师可以把案例讲出来后,先让同学们展开讨论,引导同学们思考在上述情况下,卖方有无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

经过学生们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可以掌握在该案例中,卖方是否有权利凭规定的单证要求买方付款主要看两方面:一方面看卖方在轮船触礁沉没时是否已完成交货任务。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按CIF成交的合同,只要卖方按期在约定地点完成装运,并向买方提交合同规定的包括物权凭证在内的有关单据,就算完成交货任务。即使货物在运输途中已灭失,买方也不能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本案例中,卖方已把货物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和装运港装船,完成交货任务。因此,从这点看,买方拒收单据和拒付货款是不合理的。从这里可以看到:在CIF贸易术语下,按时提交合格的单据,是卖方完成交货任务的证明。因此,在CIF贸易术语下,卖方凭单交货,买方凭单付款,这是象征货的特点之一。

另一方面要看发生触礁沉没风险是在装运港船舷风险划分之前还是之后。据《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规定,在CIF下,卖方只负责风险划分之前的一切风险。而本案例中,轮船是在离港1小时后触礁沉没,所以这一风险应由买方自己承担。所以买方以货损为由拒付货款也是不合理的。通过老师的对案例的解释、引导,同学的积极思考和讨论,学生对CIF条件下“象征货”的理解豁然开朗。

3、案例的总结

案例分析、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本次讨论,指出本次案例讨论思路、讨论难点、重点,主要解决的问题,总结中要注意不要简单对案例做出结论,也不要单就某人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而要对整个讨论情况做述评,指出讨论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案例涉及的理论问题、关键问题,给予澄清,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

三、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建立案例库,并实时更新

案例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关键。一般来说,选择案例要考虑案例的典型性、真实性和分析价值等原则要求。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能使学生深刻理解所学内容。另外,根据教学进展的需要,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内在联系的案例,是使案例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而案例教学必须适应国际经贸易活动实践迅速发展变化的实际,如在贸易术语方面的案例选择上,传统的案例主要是FOB、CFR、CIF术语,但是,由于运输方式的变化,现实业务中FCA、CPT、CIP货交承运人的术语使用越来越普遍,在教学中必须反映这些术语的案例。由此可见,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的当务之急,并且案例库的建设与维护必不可少,其中的案例要实时更新。

2、处理好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在国际贸易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既不能采取传统的讲授从头讲到尾,也不宜将整个课程全部都使用案例教学。基本理论知识与案例教学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3、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

案例教学耗时比较多,并受客观环境的一定限制,因此要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建立一个公共邮箱或一个QQ群,学生和教师能够延时或实时在网上展开讨论,发表交流各自的看法,而且讨论的内容自动记录,便于查询。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开展模拟商战和沙盘对抗等其他活动,来丰富案例教学。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案例分析报告是学生对案例思考与课堂讨论后形成的书面材料,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总结与提炼。这项工作一般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教师要对每位学生的报告进行认真批阅,并可从中选出较好的分析报告作为示范,供学生传阅学习,不断提高,或反馈到实际工作单位供其参考。

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最大的优越性还是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在在课堂上融学习、思考与表达为一体,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且加强团队协作的精神,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工程系

参考文献:

[1]陆林奎.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1994.

[2]黎孝先.国际贸易实务.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国际贸易实务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双语教学 国际贸易实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4-0032-02

一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一门集实践性、操作性和涉外性为一体的经济类专业课程。它系统地介绍了国际贸易各个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其中所涉及的内容大多必须在英语环境下进行训练,为学生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开展外贸活动,借助英语进行工作打下基础。因此,只有进行双语教学才能解决外语教学与专业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从而培养出越来越多既懂得专业知识又通晓外语,适应国际、国内发展需求的外贸人才。

二 目前双语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对今后在工作中需要大量接触英语的国际贸易专业学生来说,必须要懂得如何用英语与国外的同行进行有效的接触和交流。因此,如果条件可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应该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而实际中,往往受师资教学状况、学生的英语基础、教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从教学中看,双语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师资水平受限,对双语教学认识和教学方法不足

我国许多高校目前缺乏双语型教师,现有的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教育的需要。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要熟练掌握和应用英语,尤其是要具有十分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实际上,大部分能够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专业教师外语水平距离双语教学还有一段差距,而专门的英语教师的专业课基础理论又有限,满足不了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师资问题是阻碍双语教学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并且绝大部分院校专业教师没有外贸实践经验,只是纸上谈兵,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双语教学方法,无法达到教学目的,从而使双语教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无法充分地发挥出来。

2.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影响教学效果

从招生角度来看,目前由于高校的扩张,一般院校招收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要弱于重点院校的高分生源,招来的生源英语基础参差不齐。而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听力水平和较大的词汇量。目前的教学状况是,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能够很好地按教学要求将英语与专业课程结合起来,实现专业和外语水平的双赢;而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则连累了专业课的学习,往往在短期内两败俱伤,进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客观情况决定了一般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只能停留在低层次上。

3.双语教学的教材和参考文献较少

实际中,真正具有适应形势发展、具有学科特色、有利于进行双语教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材比较匮乏,为数不多的国外原版教材难度大,学生在使用时比较吃力,直接影响了其学习的积极性。目前很多高职类教材只是把母语教材原原本本地翻译成外语的教材,或是把外语教材翻译成母语的教材。这类教材翻译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学材料不充分,直接关系到双语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供学生查阅的相关参考文献较少,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消化和吸收。

三 实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双语教学的建议

1.解决双语教学专业教师的英语水平问题和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畏难情绪

双语教学对任课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能力要求很高,不仅要求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英语基础,才能达到双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双语教学任课教师的英语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外语基础较好,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去进修外语,培养出合适的师资。学生的畏难情绪及因为英语水平不同而出现两极分化的问题,部分英语基础好的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方式表示欢迎,而一些英语水平较差的则表现出不适应甚至抵触情绪。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2.课程设置中要正确处理好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国际贸易实务在整个商务英语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因此对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的课时量及其开课时间等要进行科学安排,既要对学生已经修过的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回顾整理,又要对学生尚未修过的其他专业性课程的知识点予以介绍,以体现学科之间的承接性和过渡性,帮助学生去认知建立整个教学知识体系。如商务英语阅读、泛读、口语等课程专业英语知识类课程和其他商务类专业课课程应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之前开设,函电、商务写作等方面课程最好紧随其后或同时开设。总之,如何进行课程设置将会直接影响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效果。

3.结合实际,正确应用双语教学的方法

双语教学不能理解为简单地用英语教学,而应依据教学条件、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一般双语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循序渐进,简单渗透。开始时教师用英语讲授专业术语和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复练习逐渐学会怎样用英语来表达内容。第二层次是双语思维,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英语来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对内容的不同掌握情况选择不同的层次,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熟悉,但是国际贸易实务讲授的一些专业术语是他们从未接触过的。因此在授课初期要用英语讲解一些常用词汇与短句,国际贸易方面的基本概念和专业术语,以后再逐渐增加使用英语的频度。在实践教学中加大英语应用训练,鉴于学生的英语水平有限,可以在理论知识讲授中多采用汉语,确保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在课堂上也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需要补充和更新的内容。教学网站可以满足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信息量大、贸易热点问题多、案例、实例分析多的特点,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自主训练。

4.整合教材资源

在双语教学的起步阶段,用非母语的语言去学习掌握陌生的知识对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因此选择国外优秀原版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国外教材内容丰富,叙述严谨规范,出版周期短、知识更新快,反映了学科的前沿,大多配有多媒体课件。还大量配以各种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此外,鼓励学生到外贸企业熟悉正在使用的各种英文单据作为教材的补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