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1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2B-0027-02
初中化学是一门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的基础学科。化学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如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化学资源,懂得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节约能源和治理环境污染,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绿色消费的新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以下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树立忧患意识
学生只有了解我们面临的能源与环境问题有多么严重,才会从内心接受节能环保教育。为此,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教育学生。
1.化石燃料短缺
人类使用的三大主要能源是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统称为化石燃料,它们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合计占全球现在使用能源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如果只是向学生直接提供课本上的化石燃料储量数据,学生无法理解化石能源短缺的状况到底有多严峻。通过表一对比我国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与世界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就能使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从而激起强烈的节能环保意识。
2.环境污染严重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已经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性的影响。曾经别具神韵的南京十里秦淮,如今已是垃圾充溢、臭气熏天的“龙须沟”;浩瀚的渔场鄱阳湖变成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草原;有“古代黄金航道”美誉的大运河变成了污染严重、伤痕累累的“羊肠小道”“垃圾场”;此外,淮河水已无法饮用,大运河鱼虾绝迹,九七年黄河断流,九八年长江发洪水,去年漫天沙尘暴,今年5月份CCTV10报道了以分秒来计算的全球生物物种的灭绝速度,等等;这些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二、在课堂实验中渗透节能环保理念
1.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演示实验中的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学生动手实验时的态度和方法。因此,教师每做一个实验都要在节能环保方面做好示范。例如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预先在集气瓶中装少量水或稀氢氧化钠溶液,以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硫;硫粉的用量要尽量少,只要不影响实验现象即可;若实验后还有硫没有燃烧完,要及时熄灭,不能让其持续燃烧,以防止二氧化硫逸散到教室中造成污染。
2.改进实验仪器装置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改进课本上采用的实验仪器装置,可做到既节约能源,又减少实验产物对环境的污染。例如做一氧化碳还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时,为防止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实验尾气不能直接排放。解决这个问题,课本上使用的是酒精灯点燃法。这个方法虽然能有效地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但浪费了燃料。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还有更科学的处理方法。学生经讨论后确定,用导管把尾气引到氧化铜下方点燃。这样既可防止污染,又可节约能源。
此外,还可以将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微型实验。例如,在做酸、碱与指示剂作用和酸、碱、盐之间反应的实验时,可把其中的一些反应改成微型实验,在点滴版上做。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而且也减少了废液的产生。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若按常规实验每次需硫粉0.3g-0.Sg,反应后生成SO2 0.6g-1g,而微型实验每次仅需硫粉约0.02g,反应生成SO2 0.04g,排污量大大降低,有益于师生健康。
3.废物回收再利用
中学化学实验特别是学生实验,试剂用量大,消耗药品多。很多学校把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当作废物丢弃,既浪费又污染环境。其实,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里往往有为数可观而且有提取价值的物质。回收实验后的残渣和废液,从中可获得价值不菲的化学药品。学校平行班级越多,学生分组越多,可回收的数量也越大。这样做既能有效向学生渗透节能环保的理念,又能通过回收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增加学生课外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品德。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化学药品,其回收方法一般都比较简便,有的残渣只要清洗、烘干,就可回收利用;有的进行简单的分离操作。就可得到较纯的物质。例如制氢气时未反应完的锌粒,就可回收后再次使用。
三、通过课外活动增强学生的节能环保意识
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如组织学生测定大气污染物浓度,测定附近河水、湖水的酸碱度,到附近工厂观察污水排放及参观污水处理,利用节假日到室外收集废弃电池,将生活中的废弃物改做成实验器材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环境污染的程度及危害性,增强环保观念。
另外,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时刻牢记环保使命,充分利用、大力节约能源(如节水、节电和充分燃烧煤气、石油液化气等),合理分类存放生活垃圾(如回收电池、不乱倒污水等),不使用污染环境的物品(如含P洗衣粉、喷发胶等),劝导父母、亲戚、邻居不要滥用化肥农药,大力宣传、推广使用沼气燃料等,敢于同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努力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2
关键词: 环境保护 学校环保教育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而人类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向环境索取资源,从而使得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问题不断涌现。地球的生态环境正在不断恶化,“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们强烈的、共同的呼声。保护环境刻不容缓!可是,现在很多人的环保意识非常淡薄,如何在中小学学校对青少年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培养其意识,养成其习惯,已成为当代教育界重要的课题,也是广大教师的重要职责。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环境意识与习惯的做法很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发环境保护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自觉保护环境良好习惯的基础。
要让学生达到爱护环境、自觉参与环保的境界,首先须让他们对环境有正确的认识,认识到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生息的物质基础,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是人类维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让他们理解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什么是环境污染及进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到当前全球环境状况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程度。现在,日益恶化的环境警示人类保护大自然、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基于此,在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应将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比如,我们可以将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结合当地的自然情况(如自然资源的储藏量、开发利用情况、开发技术、环境现状与污染治理状况等)和学生的接受水平,适时而合理地开发进地方课程或者校本课程,依此对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教育教学。
二、绿化美化校园环境,是陶冶学生良好情操,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有效措施。
优美的环境,能够使人有良好的感觉和活跃的思想,促进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校园的绿化建设,可使学生在享受到环境美的同时,不经意间产生要爱惜、保护这种环境的意识与举动。中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一个人终生有个良好环保习惯的最佳教育时期。我们学校在环境美化方面,尽最大的可能投入了一定的资金,组织全体学生进行植树、种草、种花,致力于建成花园式学校。校园环境的优美,对我校的师生,特别是学生们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曾经有一位刚入学的新生,在校园里吃过雪糕后把木棒纂了好一段距离瞅见果皮箱后才扔了进去。他爷爷告诉我们:他的孙子在家有乱丢东西的习惯,可到了学校就不乱丢东西了,好像换了个人似的。正是这种干净、优美的校园环境,在有意与无意、自然不自然间教育了孩子。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我校的广大师生已经养成了爱护校园环境,保护校内一草一木的良好习惯。
三、用身边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必要手段。
用身边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比用相对抽象、看不见的事例更有说服力,更容易打动他们的感情,使他们得到要保护好环境的觉醒。比如:为什么现在的河水越来越少?黄河水为什么会断流,断流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山东由于黄河水的断流,给哪些地区带来了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方面的问题?在我们章丘,为什么过去常年不断流的绣江河现在经常断流,即使有水也那么脏?我们的百脉泉为什么长时期断喷?我市的几大厂家(水泥厂、汽配厂、化肥厂、造纸厂等)为什么需要搬迁,提高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废旧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应该如何回收?你们居住的村庄环境现状是个什么样子?听听老人们说说过去又是什么样子,有什么水流、有什么鱼儿、鸟儿、走兽、花草树木?等等,这些问题多次引起了学生们的极大兴趣。然后,抓住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地给予讲解、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利用反面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的有效延伸。
现在世界各国都从更为宏观的高度着眼认真对待环境问题,已经意识到了未来的最大威胁是来自自然环境的灾难。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空间有限,如果教育工作者不帮助扩展其视野,他们单靠自己显然是意识不到上述所指的,更没有危机感,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的扩展性教育。可以尝试从一下几个方面进行扩展:
(一)沙漠化日趋严重。全球每年有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农田沙漠化,有三分之一的土地面临沙漠化危险,威胁着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有几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受到沙漠化的威胁,如果不加速治理,将威胁到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年年频繁发生的沙尘暴就是土地沙漠化所导致。
(二)动物生存环境恶劣。目前已知物种有500多万种,但约有20%濒临绝种,比自然灭绝速度快1000倍,如:我们身边的鸟类越来越少,有的鸟种已经接近濒危状态。
(三)水资源极度贫乏。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平衡和现代人的污染造成的“水荒”,使世界上70%以上的地区和居民糟难,他们不得不饮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如非洲的部分地区,水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
(四)森林遭到严重破坏。每年约有15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世界森林覆盖率从66.7%降到目前的22%。我国的原始森林面积也在不断缩小。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3
一、挖掘教材内容,融进环保素材
新课程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的内容约占30%,教师要在讲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添加与环境保护的有关内容,寓环境教育于化学知识教学之中。在讲授“空气的成分”一节时,首先让学生了解,一个成年人每天吸入空气大约为12m3~16m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其次列举空气污染的典型公害事件:1952年冬,伦敦天气阴冷潮湿,家家烧煤取暖,空气中SO2浓度增大,由于无风,烟雾下压,多天不散,许多人出现了胸闷、喉痛等症状,年老体弱者死亡4000多人。
二、在化学实验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
三、以探究题解为契机,渗透环保意识
四、利用网络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课堂教学固然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但远远不能实现教育目标。网络现在已经进入很多家庭,学校也有机房,学生通过网络可以学习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或讲得不够透彻的知识。此外,可通过黑板报、知识竞赛、我为环保献计策、环保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扩大环保教育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环境与发展的关系,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破坏环境就是破坏我们自己的家园。
五、结合生活实际培育环保行动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4
关键词:体育教学;培养;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15―0174―02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环境保护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谋求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已迫切需要,具有多学科渗透性的体育学科理所当然担负起这个重任。那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渗透环保意识呢?
1 在教学中追求环境美
优美的教学环境本身就是理想的教育场所,是重要的审美因素和审美媒介,可以直接构成美的宣传和教育。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学生增强审美的深刻性和强烈度、对学生形成感性愉快和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都具有无言的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首先要创设优美的教学环境。体育教学需要整洁、美观、新颖、舒适的环境,这对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是很重要的客观条件,同时也可以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净化情感,使学生把体育作为愉悦身心的课堂,主动健康地进行学习和锻炼。其次,创造和谐的教学气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教学民主,经常用师爱沟通师生的思想感情,使师生间、生生间处于心情舒畅的和谐气氛中,真正把体育教学变成快乐体育的课堂。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甚至疲劳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消除。民主的教学气氛催人奋进,给人以精神力量,促进学生情感、意志和理性的和谐发展。
2 利用体育场地设施的环境熏陶学生
体育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时间在室外进行,而室外校园的环境一部分是体育场地设施,它有育人的功能。那充满绿意的足球场,一条条直直又弯弯的跑道,一个个标准的篮球场,一排排标致的单双杠,一台台整齐的乒乓球桌,还有雄伟、洁净、美观的训练馆,学校雪白围墙上千姿百态的体育动作画图,鼓动人心的标语,构成了优雅校园的亮点。这优美的环境就是一部立体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材,使学生感到自己熟悉的周围环境是那样的美好,心情格外舒畅,也激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爱好。日常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3 在体育课堂中培养和渗透环境意识
体育课堂是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场所,教师要抓住时机。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3.1 结合教材进行环保教育
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启发学生:如果有一天全世界的水质都被污染了,变成了污水、脏水,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教育学生不要向江河倾倒污水杂物,并且在游泳课中安排一些清除水底垃圾的活动;在进行足球教学时,结合绿色的草坪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教育。
3.2 创设情境,结合游戏,启发诱导学生增强环保意识
例如,在搬运游戏中,可把白色的排球堆在一起当作“白色垃圾”,让学生充当“小小清洁工”,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环保教育;在奔跑游戏“穿过小树林”小,让学生想象一下没有森林的日子将会是一个没有绿色、没有生机、风沙肆虐、山洪泛滥的世界,学生的心灵此时会受到强烈的震撼,保护环境的意识也就增强了。
3.3 传授理论知识与环保教育有机结合
例如,在讲授健康知识时,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不要吸烟、酗酒,不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讲授跑的原理时,教育学生跑步时要远离噪音,不要跟在机动车后面跑;在学习运动竞赛组织与编排时,可介绍韩日世界杯在环保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并联系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所提出的“绿色奥运”,恰到好处地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4 利用自然环境的变化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春天,遇到风沙天气,提问学生:为什么近几年我国会出现大规模的沙尘风暴天气?夏日太阳当空照时,提问学生:如果有一天臭氧层完全破坏,我们还能在操场上锻炼吗?秋天阴雨连绵时,提问学生:为什么有的地方会出现酸雨?冬天里白雪皑皑时,提问学生:为什么白雪会化成黑水?通过这一系列的提问,让学生在讨论中受到教育,从心灵深处感到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3.5 结合体育课实际让学生参与环保活动
例如,上篮球、排球课时,球场上有泥沙,教师就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清扫;在天气干燥跳远时,安排学生用水淋沙坑,保证活动无灰尘飞扬;跑道㈩现坑洼不平时,师生一起动手用煤渣填平。使学生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4 结合课外体育活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学校团委、学生会和班级出板报,宣传环保知识、环保新闻、环保的保护措施,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2)结合学校常规管理的要求,做好每天课外的环境保洁丁作,保持学校环境清洁。
(3)通过远足、爬山、夏令营、郊游等形式培养学生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感情,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环保的爱护。
(4)结合运动竞赛和大型活动,教育学生做文明观众,不喧哗,不乱扔瓜果纸屑等垃圾,保护环境的清洁。
(5)变废为宝,将捡拾的废弃物品制作简易器材。例如:废塑料瓶装沙可制成投掷器材;废旧的自行车内胎可缝制沙包;废车轮可制成山羊等;旧的沙包制成绣球等。
(6)结合纪念日,如地球日、吐界环境日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5
一、教材延伸,渗透环保意识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一册中有关“远离有毒物质”的知识,可在学习后介绍有关“一氧化碳”知识。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故易于被忽视而致中毒。常见于通风差的情况下,一氧化碳被吸入而致中毒。
中毒原理: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要比氧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力大200~300 倍,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却比氧和血红蛋白缓慢约3600 倍。由于CO 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的HBCO 的存在,妨碍了氧和血红蛋白的形成及正常分离,致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送O2与CO2的生理作用,使血液的带氧功能发生障碍,造成机体缺氧而中毒窒息。中毒的症状:1.轻度中毒。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全身乏力、心跳过速、短暂昏厥等症状。
2.中度症状。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口唇、指甲、皮肤黏膜出现樱桃红色,一时性感觉和运动分离。
3.重度症状。患者迅速进入昏迷状态。初期四肢肌张力增加,或有阵发性强制性痉挛;晚期肌张力显著降低,患者面色苍白或青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最后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应急处理: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解开衣领,消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预防措施:1.加强预防宣传。保持厂房通风良好,防止烟筒漏烟,倒烟。
2.认真执行安全生产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拔丝车间的检修,必须有良好的通风设备,并加强对空气中一氧化碳的监测。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了解了目前地球的状况,了解了环保方面的国情,了解了自己身边的环境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在化学课堂中结合当地实际渗透环保意识,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增强了学科的实用性。同时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参与,不仅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掌握了观察事物、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的方法,而且体现了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我国教育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完全有必要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教学一个重要目标。
二、实验教学,推进环保教育
作为化学教师,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实验习惯。如在密闭或通风橱中操作有毒气体,对反应后的尾气进行吸收,不让其扩散到空气中。反应后的废液、废渣不随意倒入水池,而是分类回收等,使学生养成环保的好习惯。
其次,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从而培养学生在科学实验和工业生产上的环保意识。当然培养学生环保习惯的前提是教师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目前,各类学校或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对中学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其目标之一就是增强环保意识,这要求化学教师首先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实验时,怎样确保有毒物质不扩散到空气中,尾气如何吸收,反应后废液如何处理等,几乎是每次实验都会碰到的问题,化学教师正确的处理习惯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逐步培养其环保意识。
三、课外活动,树立环保理念
如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范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 人格教育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1-001-01
时代在变化,人们的观念在革新。对自然的关注,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如何在教育中渗透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已经摆在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毕竟这是一项极富现实意义的重要内容。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又如何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环保观念呢?笔者结合在初中历史教学一线的经验,经过实践的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一系列的看法,以期为广大教师提供几点参考。
1.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积极培养环保意识的意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的环保意识给予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对人与自然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人依赖于自然,人与自然是同步的,和谐和统一的。人不能够破坏自然,不能够污染环境。同时,也可以积极地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一切美丽的自然对我们的视觉是一种美的愉悦,对生活也是一种渲染。另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一切历史的自然和一切自然的历史,都折射出环保的精髓 。比如国画中山水画,以及花鸟画,无不取自于自然。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对自然的尊重,对自然的热爱,对自然的保护。达到激发爱环境观念,达到激发爱祖国的情怀。
2.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
2.1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培养
在历史课堂上,随着历史教学的推进,会遇到一些有关于环保观念和环保意识方面的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引导,引导的方式就是有机地将环保问题跟历史知识链接起来。进而达到渗透环保观念的目的。例如,在讲述到诸子百家的思想流派的时候,就可以渗透环保意识,毕竟这些历史人物,有过一些主张。他们曾经鼓励着对人口多的过度看重,也因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认为人口多,力量大。然而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口的过度膨胀造成我们生存环境的日益紧张和恶化。一些系列的环境问题出来了。比如资源问题,比如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环保观念得以增强,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2.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增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手段方式上积极给予革新。其中在教学里,整合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因为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有着强大的呈现功能。即有着强大的视频、动画、文字、音频功能。在教学中,如果有机地整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可以将一些不能够细腻表达的环境现象,运用多媒体惊心动魄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在思想里形成震撼和产生热爱环境的共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目的。比如在讲述到蔡伦的时候,既可以有机地关联到废水污染问题,也可以关联到树木砍伐导致的灾害问题,而这些问题都通过多媒体的呈现,将极其尖锐的现实境况呈现出来,进而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以及自我形成一种环保的意识。
2.3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现实中,所爆发的环境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就这些问题,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与历史教学进行有机地对接,让学生的思想在碰撞中寻找环境问题的解决出路,以达到让学生树立环境观念之目的。比如,近年日本的核泄露事件爆发后,对世界造成的轰动极其强烈。尤其是进行现代科技技术革命教学的时候,充分让学生明白,科技是人类的进步,同时所有的科技文明,都有着负面的影响,最为重要的是对环境的影响。进而让学生明白科技的双刃性,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故而,我们在利用科技,提高我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处理好科技同环境之间和谐发展的相关联系。
2.4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积极发掘历史中有关环境中的材料
尽管历史教材内容及其丰富,但是历史教材不是由环保脉络来贯穿起来的,这就有必要让我们的教师,积极地对历史教材进行发掘,发现历史教材中的若隐若现的一些环保脉络,给予一定高度和深度、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剖析。比如,古人的钻木取火、洞穴居住、陶器制作等,这些人类不断改造自然的劳动,以及到后来的黄河改道、以及的自然大破坏等等,这些人类进步的足迹和破坏自然的进度,它们在某些程度上说,几乎成为了正比例。我们在积极地对历史中的材料进行发掘的时候,让学生在这些历史材料中,不断地强化环保意识,形成健全的环保观念。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和环境观念的培养。首先有必要加强对环保意识意义的认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利用历史课堂进行环境意识的培养,积极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革新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式,充分将现实与历史有机地对接,积极地发掘历史中有关于环境中的材料,都是良好的教学策略,进而达到培养初中学生环保意识之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张爱珍.环境保护意识在历史课程教学中的渗透[J].文理导航
(上旬),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