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1
(宿迁学院五系,江苏宿迁223800)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宿迁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关键环节,科学地进行学生职业规划测评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依据朗途职业规划测评系统,组织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接受系统教育与提示之后进行测量,并以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精神为指导进行的一次报告分析。一方面,这些分析会为系部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直接的数据参考;另一方面,这也为学生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指南。
关键词 :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分析报告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6—0031—02
收稿日期:2014—01—10
作者简介:高雷(1986— ),男,江苏宿迁人。宿迁学院五系专职政治辅导员,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本分析报告依据的理论预设、分析的维度以及数据源都取自于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朗途职业规划测试系统可以对学生个体稳定的性格特质以及创业的深层次动力进行测试,并针对学生的不同测试情况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指导。从测试的指标项目来看,该系统设计了岗位与学生特长、与学生的动力驱动类型之间的匹配参考。通过综合的测量结果,可以让学生个体发现自身职业获取的短板以及具体的改进方略。
学生个体在获取自身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参照系之后,也懂得了“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现实途径。同时,我们应该提醒每位参与测试的学生:无论是自身稳定的性格特质,还是个体的动力类型,都是具有“先赋”意味的。它的稳定与独特只是相对的。随着生命成长历程的延续与生活情境的变迁,个体的知识库和经验都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并影响学生的个体性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动力类型。这些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结合宿迁学院五系新生在朗途职业规划测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统计规律,我们尝试着分析本届新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的状况,并期望分析过程能够为我们之后的具体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重要的参考。
一、参评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五系新生的性别分布比例为女生占71%,男生占29%,女生的数量几乎是男生的3倍。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的影响,性别因素在职业规划中的影响也比较明显。五系新生年龄分布范围是19~20岁的区间范围,这与全院新生的年龄段分布是一致的。
二、与个体职业规划测评相关的指标维度分析
(一)性格特质类型维度
从数据显示来看,学生在职业规划受性格类型影响的元素中,“内向感觉 情感 判断”与“外向直觉 情感 判断”的两端分布较为均衡。一方面,证实了新生对本次测评的参与程度比较高,而且在填报测评报告时价值比较中立;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每一位指导教师要在这两种类型性格匹配的职业种类中做好指导,并兼顾到其他性格类型的职业匹配,帮助学生发掘资源,整合有益信息,针对学生个体性格与职业的匹配衔接,做好进一步的指导工作。同时,通过分析得知,男生与女生在性格特质普遍分布情况上有着较大的区别。这也就告诉我们,除了在性格特质整体分布上要综合关注与学生相匹配的职业规划路径,同时,也不能忽略性别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当然,这一过程也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生活成长环境、社会角色期望以及个体层次心理因素对性格特质的影响。
(二)职业规划的深层次动力源维度
1.成功愿望指数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五系新生有职业获取成功强烈愿望的,只占学生总数的1/5,如果将这部分学生的过往经历与学生的成功愿望指数相关联,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是否具有积极主动、努力进取的相关因素就可以从其过往的生命成长历程中窥探一二,这也为我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分类教育提供了可能。当然,在这一过程中还涵盖着学生职业目标设定、新情境的驾驭以及自身位置的定位等指标体系,而这些也为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与指导提供了维度参照。
2.挫折承受指数
挫折承受指数是指针对受测者在面对挫折、失败与困境时的心态、情绪与行动的可能性的测量。调查显示,宿迁学院五系新生中有近半数的学生在面对失败与困境时表现出的承受能力较低。这也就提示我们要在学生的抗压能力方面进行有益的引导与帮助。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引入移情体验与想象获取的技巧,更为关键的是能够将这方面的引导与教育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与案例中。
3.人际交往指数
人际交往涉及互动过程中的“镜中我”的内心认知与对互动本身的意义的界定与意识问题。从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五系新生中有超过1/3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境,表现出与人交往的动力不足、与人交往的技巧不够、与人交往的程度不清等状况。人际交往是个很传统的社会心理问题。职业规划专项测试中所显示的学生人际交往系数分值只能作为一种参照。但交往也是有基本准则与要求的,如从容的心态、道德的规范、民族的风俗与地域的特点等,这就需要我们准确地把握与有针对性地对待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4.影响愿望指数
影响愿望指数反馈的是一种人际交往过程中的状态,即要求或希望别人按照自身想法行事的愿望程度。这类动力指数在五系新生群体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95后”学生的群体特质,也给了每位教师一个提示,即要适当地引导他们学会积极地与人交流互动,懂得“谦让”、“团队”与“包容”。“谦让”会让自身变得懂礼节、明事理;“团队”能汇聚众智,成就事业;“包容”能体现涵养,彰显气度。而这些都是我们职业、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以上四个方面的动力类型源构成了影响学生个体职业规划的重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它的具体体现是动力类型归类,如向着职业目标努力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主宰型、寄托型、满足型与自强型;在面对挫折、困境时所体现的承受类型(这是逆向的动力),有开拓型、坚守型、安定型与尝试型。
这些性格类型与动力类型测试分类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具体的职业规划中进行职业定位。而这一过程的具体依据是学生在这些指标体系中所集中体现出的个体职业规划的长处与短板。因为这些长处与短板的形成是基于具体性格特质测试与动力类型归类的,反映的是个体情况,这是提供职业规划个别化指导的重要基础。长处与短板最终又成为职业选择与规避的重要参照,显得直接明了,为学生在自身的职业定位与今后的职业角色扮演中进行积极的知识技能储备指引了方向。这正是职业规划工作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所在。
[
参考文献]
[1]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3]初宇平,姜鹤,孙云龙主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2
问题的提出
由于我对外星很感兴趣,便做了研究报告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相关资料
2走访有关部门
三、
调查方法及资料整理
渠道
具体内容
电脑网络
科学家声明火星上的地底下有微生物的存在,大气也有微弱氧气可生存生命
天文望远镜
通过天文望远镜看看火星上是否有绿色存在
图文
“海盗号”曾今发现火星上有河流迹象
四、
结果分析:火星上有生命
1火星上以前有过生命存在
2现在火星的地低下也有微生物存在
3只要火星上的干旱期过了,火星的地底微生物便活跃起来了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3
当行星轴旋转相对于行星轨道平面倾斜时就会出现季节变化,最新研究显示伴随着行星轴倾角减少,相应地会出现季节性气候变化。这将有助于调节全球气温,对于地外生命的生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科学家考虑到该现象的负面影响:这样的星球拥有炎热的夏季和非常寒冷的冬季,这样不会形成任何复杂的生命形式。德国波茨坦市莱布尼兹天体物理学会博士后助理研究员雷内・赫勒(Rene Heller)说:“行星轴倾斜角度是衡量一颗行星气候和可能存在生命的至关重要因素。”据悉,赫德是该项研究报告第一作者,他和研究同事分析发现由于红矮星周围宜居行星的潮汐引力交互作用可导致行星倾斜度减少。
季节失调
许多因素和现象都会对行星的倾斜角产生显著影响,例如:遭受较大宇宙星体碰撞,同伴行星和中心恒星的引力牵引。对于一颗拥有倾斜轴的行星,一年之内气候变化将非常显著,北半球和南半球将接收到不同等级的恒星光线。
目前地球倾斜角度为23.5度,伴随着日常旋转,适度的倾斜使最寒冷的极地和最炎热的沙漠地区之间的温差不大。不同于我们的地球,另一颗不超过几度倾斜度的星球则不具备鲜明的季节性变化。最寒冷的极地将导致较狭小的宜居区域,如果这颗星球的赤道还非常炎热,那么这颗行星则非常难以形成复杂生命。除非这颗行星位于行星系统中宜居地带,该轨道地带可维持表面存在液态水资源。
如果一颗类地行星的倾斜轴角度接近天王星,大约90度,其北极在一年四分之一时间指向主恒星,另外一年四分之一时间偏离主恒星。赫勒说:“当北极暴晒时,赤道则较少照射恒星光线,而南极则处于完全黑暗寒冷之中。”最终,行星一侧半球处于灼热地狱,而另一侧半球处于冰冷地狱。更糟糕的是,半年之后这种“地狱环境”将颠倒,赫德指出,一年之内该行星的半球气温将循环变化,或出现灼热,或出现寒冷。很难维持生命存在。
气候极端炎热或者极端寒冷
生命总是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或许存在着某种生命形式可以适应天王星类型的高倾斜角行星,它们或许能够快速迁移至位于赤道周围的环境。顽强的微生物或许能够承受极端变化的温度,例如:一些能够适宜地球恶劣气候变化的生物,它们主要是微生物群体,也被称为“极端微生物”。
一种叫做嗜热微生物的生命体,能够生活在炽热温泉和海洋底部没有光线的热液喷口附近。Kandlerican菌能够在250华氏度以上的高压水环境中繁衍。另一方面,嗜冷微生物可生存在覆盖冰层的海水中,温度降至5华氏度。
当处于非常炽热或者非常寒冷的温度环境下,孢子细菌则进入一种抑制状态,自身包裹在一个恶劣环境,它们此时状态叫做“内孢子”。这些微生物可长期潜伏在冰层之中数百万年,当冰层融化时恢复过来开始繁衍生息。
拥有倾斜角的宜居行星
在当前的系外行星研究中,天文学家很少掌握到多数行星除体积、质量和轨道周期之外的特征,分辨行星轴倾斜角度及其产生的效应,将是未来数十年在宜居行星上搜寻外星生命的重要
因素。
如果某颗行星拥有类似地球的倾斜角度――23.5度,并且环绕恒星的距离接近于地日距离,这种宜居地带可提供存在鲜明季节性特征,因此可像地球一样能够孕育复杂生命。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4
目前,最新一项研究表明,三万年前生活在现今乌拉圭境内的早期人类,曾以大型树懒为食,暗示着人类抵达美洲的时间早于之前的预测。该发现结合近期其他几项研究,强有力地证实了大约1.6万年前冰河时代,晚期生活在南美洲的早期人类曾渡过海洋到此,时间早于从亚洲东北部进入北美洲的早期人类。勇敢的早期人类显然不畏惧体型庞大的树懒,并将它们作为一道美味佳肴。
研究报告作者乌拉圭大学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法里那称,如果解释是正确的,南美洲早期人类曾以树懒为食,可能是由于它们体型非常庞大。大型树懒体长可达到4.5米,估计体重在2-4吨之间。
法里那研究小组分析挖掘地点的1000多块骨骼化石,发现它们属于至少27只树懒,碳同位素年代测定显示,这些树懒骨骼历史可追溯至三万年前。研究小组证实一些树懒骨骼上有较深的不对称痕迹,与人类制造的石质工具刮痕相吻合。在挖掘地点发现类似刮刀的石质工具,仍能看出人类使用时形成的磨损痕迹。这将证实早期人类可能以大型树懒为食,带有刮痕骨骼涵盖各个年龄段的树懒。
编译/悠悠
45亿年前陨石包含火星生命信息
近期,贝都因部落在撒哈拉沙漠挖掘发现一块火星陨石,历史可追溯至45亿年前,可能包含着远古火星曾孕育生命的秘密。这块陨石被认为是来自火星可辨识的、最古老的岩石标本,包含大量关于这颗星球起源和年代的信息。它提供了关于挥发物质释放的重要线索,证明与火星水资源相关的化学挥发物质,存在于该行星形成之初1亿年。
科学家使用光谱仪,发现了一些高浓度微量元素。例如:铱,该元素最早发现于火星南方高地。这块远古火星陨石坠落在非洲西北部,当它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分解,形成至少5个碎片。基于锆石分析证实火星形成初期,1亿年里火星地壳出现早期差异性的证据。佛罗里达州大学胡马云教授说:“构造火星高地地壳的岩浆从火星内部快速释放挥发性物质,从而形成早期大气层和水圈,进一步暗示早期火星气候和潜在生物迹象。”
与地球相似,被密度较低硅酸盐地幔和地壳包围的金属铁和镍火星内核,具有分化型特征,其与众不同的色彩是由于表面铁氧化作用所致。穆尼尔指出,这块陨石中的锆石很可能形成于原始火星地壳的再融化过程,类似于地球和月球最早期的锆石,表明火星地壳与地球和月球形成于同一时期。火星陨坑被认为隐藏着火星诞生和早期阶段的重要线索。
编译/悠悠
天文学家发现100亿岁“高寿”褐矮星
目前,英国赫特福德大学天文学家大卫·菲尔德计算显示两颗褐矮星运行速度为每秒100-200公里,远超过年轻的恒星和褐矮星。这两颗褐矮星是“WISE 0013+0634”和“WISE 0833+0052”,是分别透过双鱼和长蛇星座较微弱红外信号探测到的。
褐矮星在大质量行星和小型恒星之间形成星桥,具有恒星和行星的特征,但很难具体区分出来。褐矮星太小,难以持续内核的核聚变反应,因此被称为“不合格恒星”,但是星体结构上缺少层状物质,不能归入行星范畴。寒冷的褐矮星仅能通过灵敏红外探测器,探察其微弱红外线辐射,这两颗褐矮星被认为温度在250-600摄氏度之间。通过陆基天文台的后续研究,研究人员鉴别发现褐矮星大气层中包含着大量氢气。这两颗褐矮星形成于原始星际气体,当时的银河系还十分年轻。
两颗高寿恒星非常难探测,需要先进的天文技术和详实的数据分析。菲尔德强调称,这两颗高寿褐矮星仅是天文考古学的冰山一角,进一步研究,或将了解银河系早期历史状况。
编译/悠悠
手机摔碎,聚合物凝胶让它自愈
目前,当桌腿破裂或手机摔碎,我们要么拿去修理,要么换新的,但如果这些物品能自愈,修复受损或丢失的零件,那肯定是一件大喜事。
美国科学家最近研制出的新凝胶就能使复杂的物品自我修复,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匹兹堡大学斯万森工程学院化学和石油工程教授安娜·巴拉兹表示:“尽管此前已有科学家研制出了能修理小瑕疵的材料,但还没有人研制出能让受损物品大面积再生的系统,最新研究有望大大提高物品的使用寿命。”
新凝胶内嵌有纳米棒,凝胶周围被包含有单体和交联剂的溶液所围绕,这套系统可以复制整个动态级联过程。整个过程最完美也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设计出能承担不同任务的纳米棒,它们是整个动态级联过程的关键,其厚约10纳米,不足人类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
研究组计划改进整个过程并增强新旧凝胶之间的结合,这一点受巨杉树的启发。巴拉兹解释道:“每棵巨杉树都拥有中空的根部系统,当它们生长时,这些根部系统会相互交织,为树木生长提供支撑。同样,纳米棒的边缘也能让再生的材料变得更强韧。”更进一步的研究重点是让这一过程最优化以生长出多层,最终制造出拥有多重功能的更复杂材料。
文/科技日报
两个基因即可取代整个Y染色体
Y染色体是男性的特征,仅存在于男性细胞内,编码男性生殖相关的蛋白质。近期夏威夷大学科学家沃德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文章称,Y染色体上只有两个基因的小鼠,采用辅助生殖技术也能产生正常后代。这两个基因分别是决定因子Sry和精原干细胞扩增因子Eif2s3y。
Sry基因启动生产男性胚胎的发育过程, Eif2s3y基因则参与生产的第一步。这项工作对于解开基因如何控制生育的复杂性过程是很重要的。沃德教授说:“这些转基因小鼠通常是不育的,但我们发现Y染色体只携带辅助生殖的两个基因,一样可以通过体外受精的方式与卵子结合产生受精卵,生育后代。由此产生的幼崽是健康的,具有正常的寿命。”
这项工作对于解开基因如何控制生育的复杂性过程,还是很重要的。但是还不能直接应用于男性不育治疗。由于辅助生殖技术的复杂性,此技术仍然还只能用于实验室研究。科学家相信,在小鼠研究上的成功对治疗男性不育症有重要意义。 编译/王芳
美宇航局40年前或已发现火星微生物
大约在40年前,美国宇航局的“海盗”探测器两次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探测到微生物的痕迹,根据当时的数据记录,科学家认为火星上存在微生物的迹象,但是又没有明确指出已经发现了微生物。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5
[关键词]大气环境;博物馆;文物;保存;气溶胶
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得出,不少文物材料受到博物馆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大气环境的变化而容易产生质变,最终导致这些文物出现衰败、损坏的现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物自然损坏,其实质却是文物材料自身物化反应的结果。因此,做好文物保存环境研究势在必行,也是当今研究领域重点关注的内容,大气环境作为影响文物保存质量的关键,其在研究中主要涉及到大气环境的气溶胶、酸碱气体、大气微生物以及温度、湿度等多方面内容。下面我们就这几方面的因素做详细阐述。
一、博物馆内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性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研究实践表明,大气环境是造成文物古迹损害的重要因素,也是博物馆内部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就大气环境所造成的文物损毁分析,其主要是因为灰尘、酸雨、酸性气体和菌类微生物变动产生的。博物馆作为为社会发展做服务的非营利机构,其具备永久开放性、非营利性的特征,是为研究、教育和欣赏做服务的各项活动。目前,博物馆的工作包含了各种文物的收集、研究、信息整理以及传播等,同时博物馆还是各种历史文物和标本的主要收藏部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有着向人类讲述过去历史的作用。
我国有着上下五千年发展历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些不同的历史阶段都遗留了众多的文物古迹,大到我国万里长城、敦煌石窟、秦兵马俑,小到无字碑、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这些无一不是惊世之作、稀世珍宝。但是在近些年的社会发展中,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和社会污染程度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文物古迹出现了损坏,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物受到大气酸雨、臭氧层破坏以及微生物的威胁而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这也让博物馆工作者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研究更为关注。目前,影响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的主要因素包含了气溶胶、酸性气体、大气温度、湿度以及大气微生物。这也表明,要想更好的做好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必须要对这些因素进行研究。
二、大气气溶胶对博物馆文物的影响
气溶胶主要指的是酸碳化合物,其中以硫酸盐、硝酸盐、海盐、炭化气体等物质为主,是对区域乃至全球气候、环境系统威胁最大的因素,甚至对人体健康也有着一定威胁。在博物馆工作中,博物馆内部气溶胶的存在会让文物表面出现无损,造成颜色、线条出现一定化学反应,还会对文物内部的化学物质构成变动,导致文物产生破损。一般来说,对博物馆内部的文物造成危害的气溶胶主要是粒径小于10um的大气灰尘,这些气溶胶的预防通常都是采用元素碳开展的,主要是因为元素碳本身有着良好的稳定性,一般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但是,经过长期的工作总结我们发现,这些元素碳虽然不会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但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产生气溶胶,且对文物的色彩造成覆盖、沉降的现象,导致文物表面出现发黑的现象,最终影响文物的视觉效果和美观价值。基于这种情况,目前我国的博物馆采取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文物保护方式,也就是半封闭式博物馆文物保护体制和全封闭博物馆文物保护方式。
1、半封闭博物馆文物保护方式
半封闭式包无关文物保护环境在我国十分常见,主要以秦兵马俑为主,同时国内不少专家和学者对此类博物馆室内环境做了深入的研究。经研究分析得出,这类博物馆在不同地点和季节气溶胶的酸碱性有差异,室内外气溶胶中的硫酸盐都是经二次转化形成的。
2、全封闭式博物馆研究
通过对大气颗粒物的分析表明,室内主要与室外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有关,受室外污染物的渗入明显,与馆内游客关系不大。馆内大气污染物中的硫酸盐、硝酸盐等可沉降或吸附到文物表面,不但有潜在的研磨作用,还能将有害化学物质携带到文物、艺术品表面,导致对文物材料的化学侵蚀和物理风化。
三、酸性气体对博物馆内部文物保护的影响
气体污染物的种类有许多,但对博物馆文物有严重损害的是酸性气体。酸性气体污染物主要包括硫化物、氮氧化物、卤化物、某些有机化合物等。它们能够腐蚀金属,尤其在与氧化剂类物质混合时腐蚀现象更为明显;此外还会使有机质文物脱色、褪色,从而改变文物的木来而目,使文物遭到损害。馆内各污染物的含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很容易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这不仅与博物馆的内部因素有关,与馆外的空气状况也表现出一定的正相关性。
四、大气微生物
博物馆内的馆藏文物除了受上述理化因素的破坏作用外,还会受到大气微生物的生物危害。微生物可引起文物藏品的生物腐蚀,尤其是在有利于它们生长繁殖的环境中。这部分微生物主要是空气中飘浮或尘埃中夹带的有害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等。由于微生物是附着在颗粒物上进入室内环境,所以它的分布和含量易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同一房间不同季节、相同季节不同房间、同一房间的不同点、相同点的不同种类都有所不同。
在对由微生物作用引起的文物损坏的修复过程中,一般针对文物木身的特性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严重腐蚀的青铜器文物,采用化学方法处理,杜绝有害锈再生;对于局部粉状锈则采用锌粉敷、电化学还原方法除锈,此外,了解文物害虫的习性就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治理。
五、温度与湿度
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对文物产生损害效应。环境温度过高会使文物材质中的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导致文物的老化变质加快;环境温度过低(如露点温度以下)又会在文物表而产生结露现象,在文物表而生成的露珠同样破坏文物。温度对文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温度因素直接作用产生的破坏结果;二是由温度变化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对文物产生的间接破坏作用。
对于大多数馆藏文物而言,相对湿度比温度存在更大的影响,是更重要的影响因素。环境相对湿度太高或者太低,或者波动速度太快,都会给文物藏品带来巨大危害,主要表现为容易吸收和释放水分的有机材料随着相对湿度的波动而膨胀或者收缩,由此产生的压力会导致文物出现裂缝甚至开裂。
六、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不同类型的馆藏文物进行合理的分区,尽量确保相同温度、湿度等保存条件的文物处于一个管理区是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靓.同位素在大气环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J].江西化工,2013(03)
微生物研究报告范文6
关键词 土地处理污水系统;植物土壤一体化;水质
中图分类号TU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16-0120-02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的13个缺水国家之一,人均的水量都达不到世界上的四分之一,在世界的149个国家之中排到了第110位,因此中国的水问题不容乐观。当代的中国水污染问题已经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必须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水污染处理。污水土地系统处理水污染已经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自从90年代引入到中国,已经受到了很广泛的关注[1]。
1 土地处理污水的简介
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也可以称为土地灌溉系统或者草地灌溉系统。它是利用农田、林地等组成了土壤-微生物-植物一体化系统,对污水进行综合处理的生态系统。这种系统在处理城镇污水与农村污水都有良好的效果,利用了循环原理和微生物净化分解和植物的吸收原理,是的污水达到资源化和无害化的特点。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政府为了处理好水质,总结引言国外的先进技术,将土地处理技术引入,因此自从90年代以来,土地处理技术已经得到迅速的发展。
2 土地处理系统的原理
土地处理系统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结构良好表层土壤组成了土壤-水-空气三相的体系。除此之外,还能够缓冲分解等作用,进行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对水质进行净化。主要对污水中的悬浮物,BOD,氮,磷,金属元素,有机物和病原微生物等等进行去除[2]。
2.1 悬浮物的去除
悬浮固体(SS)是水体中的一个重要的指标,会影响水体中的透明度,导致水体中的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减弱,导致水体中的植物死亡。土地处理系统主要过滤截留的作用,沉淀和生物吸附和作物阻截作用是主要的去除悬浮物的方法,一般的污水中有机物比较多,但是一些建筑污水中的悬浮物很多,利用这种方法能够很好的进行去除。但是,悬浮固体也是导致土地处理系统堵塞的原因。一般的话,二级的出水中的悬浮固体更多,导致土壤堵塞概率更大,但是一级处理出水的悬浮固体明显不易堵塞,因为一级处理出水的悬浮固体,可降解成分很多,二级处理出水很少。
2.2 BOD的去除
BOD等进入土地之后,先要经过土壤表层的过滤、吸附作用,将大的部分先截留下来,然后再经过土壤中的细菌、原生动物进行降解。废水中BOD大部分是在10cm~15cm厚的表层土中去除的。土壤中的微生物的集中地方在土壤50cm中,因此污水中的BOD的去除一般大部分只是集中在土壤表层15cm左右进行降解 [3],很少一部分才能够进入地下进行讲解。一般BOD的去除率是30%~40%。但是土地也有处理限度,如果超过了土地环境承载力,这些有机会将会不断的积累,最终导致土壤孔隙的堵塞,发生了一系列的厌氧反应,必然导致土地的发臭。但是为了加强处理效果,可以通过土壤微生物的驯化,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处理系统负荷。对于限制可以到达进水BOD5浓度1000MG/L,系统仍能有效地运行。但是城镇污水有机物浓度一般低于上述值,因此,采用土地处理系统净化城镇污水中的有机物是没有问题的。
2.3 氮的去除
氮脱除机理主要是作物进行吸附,自身的挥发以及生物的脱氮作用。在一般的城镇污水中,氮主要是以氨氮与有机氮组成的。土地在进行氮的处理的时候,主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开始的时候,由于土地的作用,有机氮将被截留住,紧接着生物将有机氮转化为氨氮。另外由于土壤经常带有负电荷,由于氨氮经常以氨根离子存在于土壤之中,带有正电荷,因此能够被土壤很牢固的吸住,土壤中的生物在进行硝化作用,将氨氮转换成硝态氮,带有负电荷,因此不能够与土壤良好的接触,经常随着雨水流失了,有的时候,能够被植物的根系进行吸收,也能够达到降解的目的,另外NO-3也能够发生硝化反应,最终转化为氮气进行挥发了[4]。
另外,土壤氮挥发是一个物理化学过程。其中起挥发量与土壤的pH有关。如果土壤Ph小于7.5,实际上只有NH4+存在;但是在pH小于8.0时氨的挥发并不严重;当土壤中的pH为9.3时,土壤中氨与铵离子含量比列一般为是1:1,由于挥发作用造成氨氮损失能够达到10%左右;如果pH达到12时,氨氮都能够转化成氨气,挥发的总量就显得更加的明显。
2.4 磷的去除
磷在污水中一般是以正磷酸盐和聚磷酸盐等无机盐和有机磷形式存在的。在磷的处理上,土地系统主要是植物根部的吸收、微生物去除和吸附沉定等等。一般的废水中的磷的含量能够达到0.01~0.1毫克/升。土壤对磷的固定作用很大,能够将95%以上的磷固定在土壤系统中。因此磷在土壤中的移动能力很差,只能够在孔隙度大的土壤中才能够移动,例如沙质土等等,大多数土壤中的磷在0.3m~0.6m厚的上层便几乎被全部除去。总的来说,土壤中磷的固定主要有一下几方面,第一化学沉淀起了重要作用,能够与铁等反应,进行固定。第二,进行表面反应,土壤胶体能够与强酸发生交换和吸附反应。第三,土壤发生闭蓄反应,将磷包裹在亲氧化铁不溶性的物质中,达到固定的效果。最后一点,就是微生物的吸收,将转化为有机磷 [5]。
2.5 金属元素的去除
在废水中,一般金属元素是Hg、As、Cr、Pb、Cd、Cu、Ni等等。微量的金属元素虽然量很少,但是很难去除。他们在土壤中的去除是一个相当复杂流程,主要作用是吸附、离子交换等等。一般由于粘性土壤的吸附能力很强,因此,在细黏和有机质多的土壤中去除效果很好。
2.6 病原微生物的去除
病原微生物是一系列的细菌、病毒类的,主要是通过土壤进行干化、吸附等进行去除的。由于一些动物比较大,因此在进行地面过滤的时候已经被去除了。
参考文献
[1]黄楚豫,段振渤.污水土地快速渗滤处理的应用前景[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3,5(1):21-25.
[2]雷志洪,彭立新.石岩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R].深圳:深圳市环境科研所.中冶集团长沙冶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2004.
[3]孙铁珩,杨翠芬,赵学群.城市污水土地处理适宜性评价系统[J].中国环境科学,1998,18(6):506―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