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活的启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碳生活的启示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1

关键词:幼儿;低碳意识;低碳生活;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7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7-12-15

课题项目:湖南省教育规划课题“幼儿园低碳生活的实践研究”(XJK012CZXX050)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周立芳(1971—),女,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实验幼儿园副园长,小学高级教师,本科。

一、幼儿园低碳生活方式实践研究的由来

随着全球气温变暖,人口不断增长,雾霾日益严重,“低碳生活”作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正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谓“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密切相关。因而,“低碳”生活,其实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只要有心,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每个人都能过上“低碳”生活。倡导并推行“低碳生活”无论从行动上还是观念上来看都得从教育开始。幼儿时期是意识形态、行为习惯形成的宝贵时期,前期幼儿的表现是这样的:

1.幼儿表现

我们通过对幼儿的调查以及分析发现:大部分幼儿任性妄为,他们不会想“应该”或“不应该”,只想到“我要怎样”就一定要怎样,对自己的过失毫无意识。相当一部分幼儿不会主动收拾自己的物品、玩具、学习用品,随处乱放,吃剩的残渣不肯收拾干净,缺乏自理能力,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大声喧哗。所有的迹象表明,幼儿的低碳意识及行为方式欠缺正确的引导。

2.产生的原因

(1)受家长的溺爱影响。现代社会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份溺爱,结果导致幼儿社会责任感的缺乏,不会使用文明用语,不会文明就餐,不遵守活动规则,不能做到走路轻、做事轻、说话轻,动辄大声哭闹,不能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情,等等。

(2)幼儿自身年龄的影响。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记忆力及兴趣爱好受其影响很大,他们往往对色彩鲜明、形象直观的事物感兴趣、能记住。像《水的循环利用》《保护地球妈妈》这样的教育活动,虽然能帮助幼儿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是这样单一的教育活动时间一长幼儿就忘了,对低碳意识的形成是远远不够的。

(3)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教师对于培养幼儿的低碳意识和行为的重要性都非常清楚和明白。但在实施低碳教育时,教师是盲目的、无所适从的,仅仅依托幼儿园课程中的低碳教育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这样的低碳教育缺乏持续性、系统性。

如何從小教育幼儿以实际行动去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传播低碳生活理念,作为从事幼教工作的我们,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基于这样的背景,自2012年4月开始,我们开展了“幼儿园低碳生活实践”的课题研究,通过对幼儿园低碳生活及其行为培养的实践研究,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幼儿园内幼儿、家长、教师践行低碳生活,并以此唤起社会更大的关注,让幼儿在责任感和荣誉感中做到低碳生活每一天。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引导和促进幼儿低碳生活,让孩子们初步养成低碳的生活行为方式。这样的研究具有科学的、教育的、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与价值。

二、幼儿园低碳生活行为方式培养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幼儿的行为习惯尚未形成,在这个时期,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低碳”观念,并动员他们付诸行动,学会过“低碳”生活,往往容易事半功倍。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只有把低碳教育融入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让幼儿从每天的入园到离园各个环节的小事做起,让幼儿从感性的认识和自身生活中积极、轻松、自然地接受教育,使他们在自己亲身的体验中萌发低碳意识,从而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课题组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了实践研究。

1.创造良好环境,提高幼儿低碳意识

幼儿的认知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乃至发展起来的。幼儿园应充分运用环境布置、宣传栏、媒体等渠道,营造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勤俭节约的良好氛围。老师们利用废弃物品来进行环境创设和自制玩教具,在创设低碳环境的同时,积极地向孩子们进行宣传:垃圾的分类、哪些行为是低碳的、如何利用废弃物品制作玩具,等等,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为了创设良好的环境,园所不断加大投入,增加绿化面积与功能室绿色装修并投入使用。在加大校园大环境绿色化的同时,小环境同样也是重要的。每个班内,创设与环保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墙饰中留有低碳教育的一个板块,还开辟“环保之窗”栏目,向家长、幼儿宣传环保知识,时时刻刻提醒教师和家长为孩子树立榜样,提高环保意识。

2.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培养幼儿文明健康的“低碳生活”方式

研究期间,我们在各年段开展了“学雷锋拾垃圾”“参观自来水厂”“迎新年亲子绿跑”“低碳小卫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利用大型活动如“六一爱心义卖”“亲子低碳时装秀”“亲子化妆舞会”“亲子制作低碳体育器械”“亲子趣味运动会”“亲子制作水果沙拉”“亲子日记”“家庭低碳小妙招”“家庭环保教育”“低碳亲子绘本”等。通过这些来提高幼儿的“低碳”意识,引导幼儿在参与社会实践和体验中成为“低碳生活”的宣传者、实践者和示范者;让他们认识到“低碳”关系到我们的切身利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明白,关心身边的环境问题,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山更青、水更绿、地更洁、天更蓝的美好世界。

3.制定《低碳生活手册》,养成节约能源、从身边小事做起的好习惯

(1)确定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的低碳生活目标。通过近四年的课题研究,我们课题组成员制定出了相应的《低碳生活手册》,在一日活动中,对幼儿、教师、保育教师、家长需达到的低碳行为目标都一一进行细化。特别是对幼儿的低碳生活目标,按幼儿年龄大小在各个环节拟定可进行的低碳生活目标,将幼儿每个环节的低碳行为具体化,变成具体的低碳行为目标。对照每个环节的目标,对幼儿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各项活动,方便幼儿自我管理和监督自己的低碳行为,教师也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低碳教育指导。如入园环节:根据各个年龄段不同,幼儿每周至少两次低碳出行方式入园,如自行车、步行等;坚持准点入园,培养守时意识;自己提前做好相应入园准备,合理规划时间;中大班“低碳小卫士”每天四名幼儿轮流值日,等等。

(2)对照低碳目标,共同监督低碳行为执行情况,完善《低碳生活手册》。

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有了低碳目标之后,教师和幼儿就可以按照每个环节的目标进行自我监督、相互监督,使幼儿的低碳行为成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如在进餐环节中,小中大班的低碳行为目标都为:①将骨头等东西放在残渣盘内;②注意桌面的干净,吃完之后及时将桌面上掉的饭菜捡到残渣盘内;③不浪费食物,吃多少盛多少;④先喝一小碗汤再吃饭等。在某一幼儿没有在吃完后把桌上的饭菜捡到残渣盘内时,同桌的幼儿就会提醒他,这样可以起到同伴相互督促的作用。另外,在实施《低碳生活手册》的过程中,我们也在不断地补充完善,让《低碳生活手册》更适宜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这样日复一日,从无意识到有意识地进行行为的内化,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低碳意识和低碳行为习惯。

(3)及时鼓励,树立榜样,巩固幼儿良好的低碳意识和行为。幼儿的行为分为主动行为和被动行为,前者是在理解后自主去做,后者则是有人说便去做。当幼儿表现出低碳行为习惯时,我们应当及时予以肯定以及表扬。我们将拥有这些低碳生活习惯的幼儿作为榜样,把他的低碳行为用照片记录下来,播放给所有幼儿观看,引导其他幼儿去模仿学习,让幼儿了解到低碳生活行为是正确的,加深对低碳生活的理解,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4.通过家庭教育来规范幼儿的低碳行为及生活方式

在家访中或在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在家里经常把东西乱扔,不肯收拾;自己的物品保管也不好,丢三落四;不知道随手关水关电等,家长实感头疼。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教师和父母的正确方法指导与行为监督,幼儿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无从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建议家长:

(1)让孩子学会自理。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如要求孩子玩完玩具后自己能主动地负责收捡,放回原来的地方。如果孩子没有管理好自己的玩具,想玩某種玩具找不到时,家长不要轻易替他寻找。要尽量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和勇气,让孩子在自我服务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2)给孩子分配一些劳动任务。在家庭中,虽孩子小,但家长要让他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也有承担家务的责任。家长可以让孩子负责擦桌子、倒垃圾,饭后自己收拾吃剩的残渣,自己的衣服折叠好,学会清理房间等。这样做会使孩子感到他在家庭中也有一份应尽的责任,有助于孩子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注重培养节约的良好品德。在家中,家长少买、少吃零食,不浪费粮食,少买不必要买的衣服、鞋袜;尺码小但还可以穿的衣服,可以送给比自己小的弟弟或妹妹;购买衣服尽量选择碳排放量低的服装,如棉、麻等天然面料,浅色系的衣服,在外聚餐实行光盘行动,等等。

只有幼儿园与家庭互动的良好教育环境,才能让幼儿的低碳生活意识得到培养,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发展低碳行为,养成低碳习惯,让低碳生活成为他们一生的基本修养与习惯。

参考文献: 

[1]徐浙宁. 培养有责任心的孩子[M]. 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2

【关键词】 政治教学 开卷考试 提高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3(b)-0003-01

每年中考复习,政治资料可谓铺天盖地,像其它学科一样,学生也沉入茫茫题海,苦不堪言;考试时,学生又大袋小包地将大量的教材和资料带入考场,考试开始后更是忙于翻资料、找速查,时间紧紧张张;可是考试结束后,很多学生茫然“也不知道做对了没有”;考试结果出来,还是有学生感叹“政治太难,考高分更难”!也常听教师抱怨:现在哪里是考学生的水平?简直就是考谁准备的资料多、考题准!没法教!

的确,开卷考试给我们老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课题,怎样面对复习和考试?虽然开卷考试也经历了十年之久,但这个课题还困扰着广大师生。本人在实践中尝试着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愿意与同行们分享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先说历年全国各地中招考题的共同模式,基本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曲,三个方面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知其一必知二、其三。

如:(2010年广东)材料一:哥本哈根会议被世人喻为“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低碳生活”已成为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能量、低消费、低开支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生活的时尚。据统计,夏季空调调高2度,每年可减排900千克的二氧化碳;每少用一个塑料袋,可减排0.1克的二氧化碳。

材料二:某校九年级(2)班举行了以“低碳生活,离我们有多远”为主题的班会课,同学们畅所欲言,争论不休。第一种观点认为,如果人人都做“减碳志愿者”,人们的生活就会更健康、更和谐;第二种观点认为,实现“低碳生活”,是国家的大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遥远。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体现了《思想品德》课中的哪些观点?(2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中的两种观点,请说说你的理由。(6分)

(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并能列举2-3例说明。(3分)

问题模式很简单,(1)问符合“是什么”回答是什么观点即可;(2)问符合“为什么”,回答为什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3)问符合“怎么做”,回答中学生的具体行动即可。有了这样清晰的思路,结合背景材料中核心词“低碳生活”,再联系三个问题内在联系,(1)问与“低碳生活”相关的答案很容易就出来了:“节约资源;落实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结合第(3)问“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到低碳生活?”,就很好判断第(2)问中第一种观点是对的,第二种观点不对,理由就是低碳生活的意义,然后从多角度总结答案:“①我同意第一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能减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和节约人类的有限资源,保护环境,使我们能呼吸更新鲜的空气,使我们的生活环境更净化,有利于生命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做减碳志愿者,为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尽自己的一份责任。②我不同意第二种观点。因为低碳生活与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低碳生活有利于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青少年是未来生活的主人,更应该积极倡导和参与低碳生活,成为我们生活的时尚和习惯。等”,然后分层次作答。至于第(3)问中学生怎么做,能围绕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各举一、二个具体例子即可:“低碳生活应该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开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生活做起,并能积极向家人、朋友和社会宣传低碳生活的方式和意义。如,①不过分讲究衣着打扮,少买衣服;②节约粮食,不铺张浪费粮食;③随手关灯,节约用电;④出行时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步行;⑤环保购物,不使用塑料袋;绿色消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饭盒等。”

类似于这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曲的政治题目很普遍,选择题、辨析题也不例外,问题的答案参考看多了之后,几乎都可以总结出答题规律的,说白了,这类问题不难,但是为什么开卷考试还是困扰着广大师生呢?其实关键还在于复习指导方向。

接下来,我们说说复习指导。既然中招考题的共同模式基本符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部曲,也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而且三个方面往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那么,面对众多的考点,包括时政热点和专题考点,我们就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为主轴将它们归类梳理,并加以理解、记忆、拓展和运用。具体来说,“是什么”主要包含:含义、现象、成就、内容、立场、原则、看法等,如“我国启动新一轮大规模对口援疆说明了什么?”就可以用我国的民族关系和的原则来说明。“为什么”主要包含:意义、作用、好处、危害、原因、必要性等,如“对口援疆、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有何重大意义?”。“怎么做”主要包含:做法、解决、应对、措施、注意、要求、途径、建议、打算、行动、给力、方案、倡议等等,如“我们青少年应当以怎样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

不难看出,知识呈现方式灵活多样而复杂,但经过归类梳理,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多了,复习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学会将每一个知识点归类,做题时适时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而不是盲目翻资料(想想中招考试资料上哪有原题啊),结合问题本身要求,运用核心知识,再借题发挥,多角度、多层次组织答案,训练一段时间就会有不错的效果。实践证明,这样做减轻了学生过重的心理和身体负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可谓教学相长,相得益彰。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3

关键词:发达国家;低碳经济;财政政策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意义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不断降低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尽可能的达到排放与生态环境转化平衡,的一种新型经济发展形态。“低碳经济”最早是在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提出的,作为第一期工业革命的领导者,英国首先认识到了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的威胁,而且随着发展的逐步加快,对矿产资源的消耗也在快速增加,致使目前英国消耗的能源,大部分都要依靠进口,而且,温室效应的变化,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地增大。低碳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性的、关乎全人类的经济理念,在不同的区域和领域内理解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低碳经济的本质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开发更多的清洁能源,在生产和发展中,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频率,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促进生态环境系统平衡。低碳经济的发展核心,是通过相关研究部门,开发更优质的技术,降低矿物资源和高碳资源的使用量,尽可能的维持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平,保持平衡。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持,通过减少矿物资源的使用量,能够有效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而且,清洁能源的可再生和温室气体的含量,对于低碳经济的推动,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低碳经济的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消耗速度快速提升,各类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而且,我国本身的矿产资源状态,呈现明显的“富煤、少气、缺油”的状态,大量的矿产资源消耗,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近年来,世界各国对于矿产资源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碳关税”不断地提高,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对传统优势产品贸易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巩固我国的经济地位,必须强化低碳经济的深化,提高我国的发展潜力。

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支出政策

2007年,加拿大政府提出了“让科技成为加拿大优势”,在2008年,政府对此发展政策进行了细化。加拿大政府每年在环境科技上,拨款6600万支持,在低碳技术上,加大开发研究力度,并且,不断极大技术研究的投入。加拿大政府计划在2020年,将电力需求转变为零排放。而且,加拿大政府还拨款3亿支持核能发展,包括有先进重水反应堆和更新实验室的技术设备。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收入政策

1990年,芬兰在全球首先实施了碳税,然后其他多个国家也开始征收了碳税。碳税,是根据化石燃料排放的碳量的多少,进行征收的。这种碳税在世界很多国家,已经开始实行,通过征收碳税,来提升一些矿物资源和高碳能源的应用成本,逐步提高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征收碳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财政政策

我国为了推动低碳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立了一系列的经常性预算,安排相应的财政支出预算,通过强化低碳经济的发展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政策导向,促进低碳技术的提高与进步。开征碳税,对碳排放量较多的单位,征收适当的碳税,采用量计征方式,采用定额税率形式,引动企业技术改造,提高我国工业的能效和竞争力。结束语:综上所述,近年来,世界各国的对于低碳经济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地提升,相关的财政政策应用不断加深。建立完善的低碳采购制度,加强对低碳科技研究的相关投入,开征碳税,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梅.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启示分析[J].管理观察,2016,(04):64-66.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4

关键词:低碳经济;战略规划;国家立法;政策推动;低碳社会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101(2013)02-0050-04

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签署,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性条约。1997年,《京都议定书》规定了主要发达国家在2012年前温室气体减排的种类、时间表和额度等。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定了“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被宣称为“人类拯救地球的最后机会”。在此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纷纷寻求“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旨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获取清洁能源,转变经济结构,实现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可以说,低碳时代已经来临,这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在发展模式上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和突破。[1]而发达国家依借其在经济、科技等诸多领域的优势,在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和举措上成就显著,很值得中国的借鉴和学习。

一、从战略高度部署低碳经济发展

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都从战略高度部署低碳经济发展的规划。2003年,英国政府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战略规划,2009年,又公布《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旨在实现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的实质性拓展。2006年,美国公布新的气候变化技术计划(CCTP),旨在占领绿色技术制高点,开拓低碳经济战略新格局。2007年,布什政府开始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治博弈中积极谋求主导地位。奥巴马政府则将绿色能源技术的开发、低碳经济的战略布局、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与经济振兴进行战略对接。[2]2009年,欧盟决定在2013年前斥巨资打造“绿色知识经济体”的战略构想。2009年,日本公布《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方案,强化低碳经济发展规模。[3]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可谓高瞻远瞩,步步推进,而且形成整体规模,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前导性影响。按照生态足迹理论(ecological footprint EFP)①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是他们认识到自身生态足迹已经大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大生态安全出现种种危机景象,生态环境具有了不可持续性发展的态势,而且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结果。这些战略规划是对自身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危机、发展危机、资源危机的应对举措,是对目前全球生态问题深刻和全面认识的必然选择。

二、以国家立法规划低碳经济发展

从1991―2001年,日本先后制定《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以及《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大力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005年,美国通过新的综合性能源政策法案,确立美国未来能源政策的法律基础。2007年,美国通过《低碳经济法案》,明确促进零碳和低碳能源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目标。同年,美国通过《美国气候安全法》,实施超标排放额的购买制度。2009年,《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以立法形式把低碳经济的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4]2007年,英国出台全球第一部《气候变化法》,是世界上第一个对二氧化碳排放进行立法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征收气候变化税的国家,[5]英国的低碳经济发展走在全世界的前列。[6]2009年,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立法形式确立和规划“碳预算”的国家,确立了碳排放目标和低碳发展计划。[7]

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初期,物质消耗总量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而同比增长甚至更高,但在工业化实现转轨后的特定阶段,经济增长时物质消耗呈略低甚至下降趋势,出现倒U型结构模式,这是脱钩理论分析的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之间的相应关系。正是认识到经济增长与物质消耗由耦合走向脱钩的最终发展态势,使得西方发达国家先后采纳完善系统的立法规划推动低碳经济的战略发展。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最终途径。因此,从日本的系列能源法规到英国的《气候变化法》,再到美国的《气候安全法》,都显示出发达国家意图把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消耗脱钩的战略选择。

三、借强力政策刺激低碳经济发展

发达国家非常注重以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低碳经济发展。1999年,欧盟国家开始推行节能减排的低碳税制政策。2000年前后,欧盟开始实施碳交易政策,[8]通过排放量交易政策来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北欧国家先后在高排放行业开始征收“地球变暖对策税”。英国通过气候变化税、碳基金、资金补贴、碳交易、减排监测报告和独立认证等一整套政策实现低碳经济战略规划和立法规定。[9]2009年,美国开始贯彻绿色能源政策,明确可再生能源在发电量中所占的比例;对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实施排放权交易等。[10] 2007年,日本开始实施环境税收政策,对环境污染重户课以重税,对节能减排效应好的高排放用户实施减税。2009年,日本重启“太阳能鼓励政策”,制定“领跑者制度”,推广节能建筑。

实践证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中的碳排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基本遵循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倒U型曲线规律,即从碳排放强度到人均碳排放量再到碳排放总量的倒U型曲线规律过程。这三个曲线过程形成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总量高峰期到碳排放总量下降期四个阶段。而低碳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借助的技术手段截然不同,第一阶段主要借助能源和碳密集型技术进步,第二阶段主要借助经济增长驱动,第三、四阶段主要借助碳减排技术。[11]而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基本走过第一个发展阶段,正在由二、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过渡。所以,从英国的碳基金政策到欧盟的碳交易政策,从美国的绿色能源政策到日本的领跑者计划,发达国家都借助各种碳减排政策推动本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社会进步与环境污染脱钩的战略规划。

四、建设低碳社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

建设低碳社会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发达国家中日本最为突出。日本国内能源匮乏,一贯大力倡导建立“低碳型社会”。福田康夫时代,日本就开始着手以能源和环境的高新技术开发和运用打造世界上第一个“低碳社会”。2008年,日本《面向低碳社会的十二大行动》,提出了建设低碳社会的重大举措,通过“低碳社会行动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建设低碳社会。生活领域让消费者全部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可视化,推行绿色积分制度;家电领域推行“领跑者计划”,对低碳排放量家电购置进行补贴;住宅和办公领域制定“低碳化住宅建设标准”,推进绿色信息通信系统;交通运输领域确定二氧化碳排放量课税标准。[12]丹麦为建设“低碳生活”倡导低碳出行的自行车运动,首都哥本哈根成为世界首座“自行车之城”,自行车代步已成为丹麦建设低碳社会的文化符号。[13]2009年,韩国在全国实施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二氧化碳储值卡”计划,鼓舞民众参与低碳社会建设。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证明,低碳经济的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生态创新不可能一次实现。所以,高碳经济到低碳经济的转型轨迹绝不是坦荡通途的线型道路,而是人类环境质量的“过山车”。而要削减过山车轨迹的峰度和上坡路的里程,低碳社会建设无疑是最佳选择。因为低碳社会的整体建设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是控制过山车的峰顶不高于人类持续生存的生态阀值,是削减过山车低谷路线尽早经过拐点的不二选择,[14]这也是发达国家不遗余力推进低碳社会建设的终极原由。

五、对中国实施低碳经济战略的启示

中国经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不可能脱离世界的大环境来实现自身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中国必须借鉴国际经验,吸取发达国家的教训,不断引进、消化、汲取国外先进的低碳技术,展开多层面、多形式的国际合作,不断提升低碳经济的战略层次和水平。[15]

1. 战略布局。发展低碳经济关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全局规划,必须进行战略性布局。[16]2003年,国务院颁布《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2007年,中国《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和《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同年,《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提出能源发展战略,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列为战略重点。2011年的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至45%。”这些规划对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全局性的部署和规划作用。[17]

和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规划相比较,中国的战略布局必须解决好国际气候变化合作中碳排放权的界定和分配问题。只有清晰地界定了排放权限,才能最终实现总量控制、减量排放的战略目的。2009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联合国发展计划署(UNDP)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炮制多个全球二氧化碳减排方案,完全忽视发达国家历史上二氧化碳人均累计排放量已是发展中国家7.54倍的历史事实,而且为发展中国家设计了比发展中国家大2.3~6.7倍的人均未来排放权限。这严重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益,直接违反国际信守的“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减排原则。[18]而《京都议定书》碳排放预算分时段、临时性的缺陷,对发展中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这对碳排放总量已经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来说更是设置了层层壁垒。所以,碳排放责任多少和权限大小直接决定了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布局,对未来国际间的低碳经济交流合作关涉重大。

2. 健全法规。我国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通过健全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制度上确保低碳经济战略规划的实施,使低碳经济发展走上法制化建设的轨道。为此,我国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规。[19]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影响因素繁杂。就中国而言,人均GDP的大幅增长是二氧化碳排放量高倍增长的最大驱动因素,而中国现有的能源使用效率和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结构对抑制中国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都呈倒“U”型。可见,健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体系,促进低碳经济战略发展,重心不在能源效率和结构的抑制作用,而在于以完备的法律体系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发展以及经济增长带来的技术进步,依此实现中国产业转型与节能减排的双赢发展。

3. 落实政策。我国必须借鉴和吸收发达国家构建低碳经济的政策体系经验,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发达国家认为碳税和碳关税是最经济的节能减排措施,所以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上几乎不遗余力。但对中国来说,碳税和碳关税政策对GDP增长产生较大影响,将使中国经济状况恶化,但二氧化碳排放量将有所下降,长远看碳税和碳关税征收的负面影响将不断弱化。发达国家的碳金融政策是金融机制的创新,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协调金融制度和碳交易金融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政策制定和推行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发达国家的碳汇政策在国际气候变化制度中扮演关键角色,对我国利用土地调整和推动林业发展举措储存温室气体于生物碳库的政策制定具有前导性的价值。在碳捕获技术政策的推广领域,发达国家的政策标准和尺度与我国相差较远,对我国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推行只具有启示效应。而地方政府则应充分利用好资源型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政策优势[20]。

4. 全民参与。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确保低碳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又不重复走发达国家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旧路,这是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重大挑战。正值发达国家低碳社会建设如火如荼之际,我国应鼓励全民走低碳型生活之路。这就要加强低碳宣传教育,转变消费观念。要让全体国民了解节能减排的意义,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熟知低碳生活的基本要义,并能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建设,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21]

5. 国际合作。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这既有助于确保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问题上的国际话语权,又能及时表达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环境利益诉求,并积极地参与到建设低碳经济的时代洪流中,实现生产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历史转变,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全球性变革。

注释:

①也称生态占用理论,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的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生命支持和服务功能的理论。就是指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特定的单位人口需要的生物生产力地域空间,以生产人自身所需的资源和吸纳所衍生的废物,生态足迹理论可以定量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参考文献:

[1]冯之浚,等.关于推行低碳经济促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N].光明日报,2009-04-21.

[2]陈亚雯.西方国家低碳经济政策与实践创新对中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0,(8):1-6.

[3]雷鸣,郝莹,龚迪.世界低碳经济趋势与中国的发展[J]. 中国环境管理,2010,(4):23-26.

[4]徐冬青.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与经验借鉴[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9,(6):112-116.

[5]SternN.The Eeonomie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m Review[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55.

[6]Energy White Paper: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R].London:TSO,2003:2.

[7]Stern Nichola.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The Stern Review[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85.

[8]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26-27.

[9]Cui Shenghui,Niu Hongbin,Wang Wei,et al.Carbon footprint analysis of the bus rapid transit(BRT)system:a case study of Xiamen c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World Ecology,2010,(4):329-337.

[10]Lu Bing.Developing newly emerging high-end industries in the low-carbon economy[J].Ecological Economy,2010,(6):131-139.

[11]戴红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思考[J].企业经济,2011,(8):58-60.

[12]Shimada Koji,Tanaka Yoshitaka,et al.Developing a long-term local society design methodology towards a low-carbon economy:An application to Shiga Prefecture in Japan[J].Energy Policy,2007,(9):4690-4703.

[13]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2):36.

[14]孙文生,杨洪艳.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研究――以河北省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1),

[15]戴红美.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思考[J].企业经济,2011,(8):58-60.

[16]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探索中国特色的低碳路[R].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78.

[17]Wang Yi.A Low Carbon Development Strate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2009,(4):240-243.

[18]付允,马永欢,等.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15-18.

[19]王志华,陈晓雪,陆玉梅.国内低碳经济研究进展[J].管理学家,2011,(9):34.

[20]张晓艳.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经验及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1,(19):44-46.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5

在访谈开始,梁本凡为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国东部沿海一个城市的人民非常富裕,但是由于过去不注意环境保护,引进和发展了很多污染型企业,尤其是一些重金属污染型企业,把当地的水源土壤江河都污染了。企业主失去了家园,他们的亲属也跟着失去了家园,不能在家乡生存下去,只能把工厂搬迁到外地,把家搬到别的城市,到外地就业谋生,成为无家可归的富裕流浪者。

企业不仅要挣钱、创造经济效益、为职工为社会谋福利,更重要的还要保护好生态环境,走低碳发展之路。在本刊与中国青年报社共同发起“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之际,梁本凡就“低碳经济”等问题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

《经济》:在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形势下,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必将带来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和科学技术等多方面的巨大变革。您如何看待这些变革?

梁本凡:气候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现有工业化的产物,是人们追求物质生活的产物。这种追求物质消费,追求GDP的经济发展模式,必定会带来巨大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以及人类生态环境危机。显然,这种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变革的方向就是要建立全球以低碳经济为特征的生态文明,以低碳消费为特色的绿色生活方式。

这种变革对我们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生产工艺和技术、城市运营和人类生活行为都会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其结果必然是人类走向一种新的文明,一种环境优化、资源节约、低碳生态为特点的新文明。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

《经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新型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您如何诠释低碳经济的意义?

梁本凡:低碳经济有五个方面指标。第一是以很小的温室气体排放生产出更多的国民财富。

第二个指标是低碳消费,即满足人基本消费所需要的碳排放比较少的一种经济模式。现在美国的人均碳排放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我们国家人均碳排放目前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而一些非洲国家,尤其是孟加拉国这样不发达的国家,人均碳排放非常低。

因此,我们提出的低碳经济,是指在经济高度发展前提之下的低碳经济,而不是贫穷的低碳经济。贫穷的低碳排放不等于低碳经济,只有经济发展条件下的低碳排放才是低碳经济。

第三项指标指有一个清洁的能源生产与供应结构。也就是说在一个国家的碳能源消费中,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占的比重比较大。

第四个指标是碳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更少占用绿地、经济生态系统,更多营造森林,让绿色植物吸收捕获大气中的碳,形成碳汇。

第五个指标指由高碳消费、高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模式向低碳消费、低温室气体排放转换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有技术革新、政策推动和人们生活理念、伦理价值观的变革。所以,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清洁生产、绿色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建设、人们面向低碳发展的行为方式分不开。

《经济》: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这些对于企业会有哪些启示?

梁本凡:一个企业首先要意识到适应气候变化、减缓气候变化,是必然要履行的职责。企业只有尽早地承担起减缓气候变化的责任,才能够避免自身竞争力的损失,避免自己的企业被淘汰。只有尽可能早地进行产品创新、技术创新,企业的产品才会具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大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生存才会找到新生机。

《经济》:增加碳汇作为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关注。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梁本凡:地球最大的碳汇是海洋,其次是森林。我们国家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不大,但是对吸收二氧化碳、中和碳排放具有巨大的价值。在我国未来碳排放预算空间已经不多的情况下,需要加大造林力度,增加碳排放空间,从而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

《经济》:据了解,单靠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要降低碳排放10%都非常难,但通过森林建设就可以达到这个目标。对此您有何见解?

梁本凡:植树造林、保护森林、实现碳减排,最大的特点是成本小,效益大。改变能源结构、产业结构、降低碳排放,要牺牲一部分企业和地区的利益,需要有技术和资金投入,需要很大成本。

而植树造林的成本小、效益大。因为森林不仅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还能提供经济社会所需要的木材、林产品,并能调节气候,改善人居环境,其综合效益无可比拟。应该提倡以建设森林碳汇的方式来中和碳排放,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

《经济》:您如何看待“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召开的意义?

梁本凡: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对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对推动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市场推广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希望通过这次“中国2010企业创新年会暨低碳经济发展高峰论坛”,我们国家的企业在低碳发展道路上能占领低碳经济制高点,形成低碳竞争力,在低碳经济时代,再创辉煌。

《经济》:低碳环保是一个长期计划,对于未来发展,您有何建议?

梁本凡:各级政府要在低碳发展方面有具体实施规划,制定具体的政策和行动。我们的社区和学校要充分宣传低碳消费对低碳经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少开车,适当调配饮食结构,购买带有绿色环保标签的产品,这对促进低碳环保事业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

低碳环保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每个细节做起。

《经济》:在低碳环保方面,企业肩负着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在这其中又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梁本凡: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碳环保目标的实现,主要靠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来进行生产。

清洁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会带来清洁的环境。所以企业家在低碳环保建设过程中所承担的责任比普通公民更为重大。企业家要在低碳环保建设过程中对社会责任、社会效益和资本利润方面进行权衡,不可过分见利忘义而只顾资本回报,忽视了自己应承担的治理环境、实现经济转型的责任。

《经济》:目前强调低碳环保的这个大环境对于企业来说存在怎样的机遇?

低碳生活的启示范文6

关键词: 瓦尔登湖生态伦理 自然 生态环境

中图分类号:B845.65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亨利·大卫·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1817~1862)是19世纪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瓦尔登湖》《康科德和梅里马科河上的一周》《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等,其中最著名的即是《瓦尔登湖》。1945年春,作者从喧嚣嘈杂的城市生活逃往宁静的湖畔,蛰居瓦尔登湖两年之久,继而写于此书。在瓦尔登湖畔梭罗与自然生灵为伴,与潋滟湖水为邻,用自己的劳作过活,生活不免清苦,但精神世界却异常丰富多彩,享受着自由恬淡的独处时光。书中以描述自然为主题,深度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们回归自然的需要,抨击了物欲横流社会环境中人类不过是被物质奴役而忽视自然生态环境的“野蛮人”, 充满了深刻的生态意蕴,并提出“人类对于自然、对于生态问题的关注与思考原本就是一种最本真的精神还乡。”

1.《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思想

总体来说,梭罗在《瓦尔登湖》一书中,想要表达两种思想。其一,抨击批判物质主义至上,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他主张自由、简朴的生活方式,通过亲身体会号召人们改变目前生存状态。其二,通过自己在瓦尔登湖中的生活经历,与自然最亲密的“沟通”,他认为自然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与自然相互平等,并且高度赞扬了自然的内在价值,否定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后者是生态伦理思想的重点体现,针对全球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今天,自然与人和谐共处便尤为重要。

1.1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简单生活

现代生态伦理要求我们生态科学技术应向生态主义思想转变,这就需要我们从根本端正对生态的态度,挖掘人类无限智慧和潜能,纠正人在自然环境下措置的位置,人类无法凌驾于自然之上改变它,应该在尊重自然的正常发展前提下使它为人类服务。

《瓦尔登湖》中提到“1846年的冬季上百人络绎不绝的来到瓦尔登湖挖掘冰块转而出售,这些人抢夺了瓦尔登湖冬天里唯一的外衣,不,是掠夺了它的皮,只为可以赚到更多的钱”。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的无限怜爱,谴责利欲熏心的人们“如果文明人所追求的并不比野蛮人更高贵些,如果他们把大部分时间都只是用来获得粗鄙的必需品或是为了得到舒适的生活,那么他们怎会比野蛮人更优越呢?”

《瓦尔登湖》一书开创了“生态文学”的先河,誉为“自然圣经”。书中宣扬的朴实无华的简单生活模式不禁被人向往,甚至有人将其推崇为解决物质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精神良药。人应该回到自然中,去探索生命真正的价值和真谛,用心倾听自然给予的启示。生态伦理在研究人与自然的同时离不开对人类道德品行的探究,试想,一个内心扭曲的人,将会直接造成人类之间关系的恶化,并间接影响人与自然的发展。所以,要想有效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从根本上理清人的本性。换言之,生态环境的恶化本源是来自于人内在存在的品格缺陷。

2.《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启示

2.1“生命共同体”—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虽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富足,但由于人们不合理利用和无节制开采造成大量资源浪费,据统计,我国人均水资源1945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121位。由于水源不足,加之开发过度,导致大量湖泊减少,在过去的50年里,已有1000多个江河湖泊消失。众所周知,我国是农业大国,所需水量巨大,占总用水量63%,每年农业缺水大约300—400亿m3。迄今为止,我国垃圾堆放量为65亿t,其中1.5亿t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人均年产废旧物资400kg,城市人均垃圾以8%-10%的速度增长;但欧美和日本国家早已实现垃圾负增长。咎于原因,由于它们的绿色经济发展良好,经济和资源开发可持续发展,这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再次我国土地荒漠化也尤为明显,达到263.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6%。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生态环境却无法达到同等的发展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平衡物质追求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正如《瓦尔登湖》所宣扬的自然万物和人类合为一体,作者认为自然界之间的一切都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虽然在这个时期“生态伦理学”尚未兴起,但从梭罗描述自己与自然生灵相处亲密融洽,仍然可以感受到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即“生命共同体”:人不是自然界的主宰,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只是自然界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类从自然当中汲取所需养分,有责任和义务尊重、保护自然,人的任何行动都要尊重自然为前提,不能肆意破坏自然界的生态系统。

2.2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繁荣

《瓦尔登湖》的成功之处不仅体现在作者对自然的生动描写,对自然的关心和热爱,而且该作品具有前瞻性的见解,它来自百年前,实效于现在,更属于未来,是真正意义上“绿色读物”,对生态环境具有经久不衰的影响。面对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负面影响,梭罗形象的比喻其为“就像是从美妙的夜空中摘去了最亮的星星,或是从一首优雅的诗歌中删除了最动听的词句,从一曲庄严的交响乐中抽掉了最悦耳的篇章。”直指工业化发展对生环境态近乎摧残的损害,书中梭罗严厉的斥责拆除某水坝,此水坝是河鲱溯游产卵必经之路,这样的工程建设致使生态生境系统紊乱,并且违反了生态伦理的要求。

走低碳绿色道路,边发展边保护

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是以消耗大量物质资源和排放二氧化碳为代价,造成我国频繁遭受海啸、地

震、酸雨、洪水、气候变暖等严重的自然灾害,自然受到了巨大的创伤。从《瓦尔登湖》一书中感叹梭罗在一百多年前的预卜先知,书中提到的低碳生活正是我国在面对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解决之道;作者身体力行,用低碳意识管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只有通过节绿色低碳生活我们才可以切实有效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领悟自然的真正价值

我们需要有一双敏锐的双眼,随时捕捉自然的美丽,自然的美丽不矫揉造作,不奢靡绚烂,但却

意味隽永。自然不仅具有使用、经济等外在价值,自然本身还拥有审美、精神、文化等层次的内在价值。人和自然共同处于整个生态系统之中,相互之间有一定的生态关系,各个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和合作。

[参 考 文 献]:

[1]郑慧,走向瓦尔登湖:人与自然的道德精神家园——从生态学伦理学角度解读梭罗的《瓦尔登湖》【D】硕士毕业论文,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04月09日

[2]王晓丹,从《瓦尔登湖》的环境美德伦理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J】生态经济,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