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知识和茶文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茶知识和茶文化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1

关键词:中西时间取向;差异;跨文化交流;隔阂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1-0171-02

时间观是指个人对时间的感知和使用方式,是一种“无意识”的观念。正如跨文化交际之父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写到“诸如此类的情形使人烦恼的根源在于,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受制于另一种交流形式,当传递讯息不使用显性的词语时,事情就倍加困难。”这就说明不同文化下的人的时间观存在差异,如果意识不到,就会在交流过程中产生问题。了解中西方的时间观念差异产生的根源是解决矛盾的前提。

一、中西时间取向的差异

时间的取向和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历史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人在时间观上是遵从“过去时间取向”的。首先,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在历史的熏陶下,中国人尊重历史和传统,做事说话都喜欢“引经据典”,把先王之道和圣人的训诫作为为人处事的准则。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过去时间取向”。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孔孟之道的影响,而究其根本,孔孟二人都是主张重视历史的。儒家的“克己复礼”和道家的“性本善”都在推崇以史为鉴和向善本性的道德价值观。所以,中国人在做事的时候喜欢追根溯源,从历史中寻求经验。

和中国截然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特别是英美等国,由于历史短,更注重个人奋斗和现实成果,这种观念是着眼于未来,而不是安于现状的,是被“将来时间取向”所主导的。爱德华霍尔曾写到“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把时间看作是固定不变的,是环境的一部分,无处不在。”西方人有很强的时间观念,他们认为时间一直向前需要不断的去追赶,所以他们更能适应快节奏的时间文化,他们更关心的是今天的努力与奋斗会给明天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而不是去回望过去。相比于中国人,西方人更喜欢挑战自我,打破常规。

二、中西时间习惯的差异

由于所处的历史环境的不同和社会现实的差异,造成中西方在时间的使用习惯上也受到了其思维模式和价值导向的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根据时间的使用习惯,跨文化之父霍尔把各国的时间使用分为单向时间制和多向时间制。单向时间制认为时间是呈一条直线进行前后延伸的,向前是未来,向后是过去,是一种强调期限性、阶段性和准时性的一种时间观念。而多向时间制把时间看成是一个点进行发散而不是如单向时间制是一条线、有既定的方向,人们可以不完全遵从预先安排的时间表,同时进行几件事情,也不会因为时间的截止而停止事情的进行,更注重人们参与和任务的结果。中国人遵从的是多向时间制,在时间使用上灵活性高,可以随意支配时间。对几分几秒的时间上规定也没有那么严苛,对于“守时”、“计时”上有相当的随意性和模糊性。如中国人常会寒暄说“过一会儿我来办公室找你”这个“过会儿”可能是几分钟也可能是几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对时间没有严格的把握。再次,中国文化受到道家儒家思想的影响极深,遵从“顺其自然”的处事态度,强调人应安于时间,学会抓住适当的时机而不是固守规则。因此,中国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更强调的是将一件事情办好,可以根据现实状况更改预先的时间安排。

而美国等西方国家采取的是线性的单向时间制。他们把时间看作一条既定的道路,前方有明确的目标,人们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目标后,再继续去完成下一个目标。他们把时间看成一种具体存在的东西,围绕在人们周围,可以计量、弥补、浪费、失去。要知道,在西方国家,见面守时与否是完全可以评判你对事情的重视程度和对人的尊重程度的。单向时间制还表现在对时间精确度的划分上。从古至今,欧美国家创造了许多计量时间的设备,特别是钟表的发明更是为人们精确安排时间提供了便利,这也直接导致了西方人周密时间观的形成。在西方的时间统筹方式中,不仅将一天划为了24小时,在小时这个计量单位之下还有分秒之分。相比之下,虽然中国的计时装置沙漏水漏早于欧洲钟表的发明,但是却远没有钟表计时的精准和具体,比如中国有相当于很短时间的词语如立刻、即刻。但是欧美却能精确到“just a minute”分钟这个概念,可见西方在时间制定上更为具体。

三、时间观差异导致的跨文化交流障碍

随着世界的全球化进程,各个国家的交流不可避免的增多,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会因为时间观念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一些阻碍,这是因为时间观念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属于文化的深层结构,在这种下意识的,因人而异的时间观的引导下,人们容易忽视对方的文化背景,将自己的时间观念视为理所当然,因此造成了隔阂。

(一)时间用语的精确度不同导致跨文化交流障碍

欧美国家使用语言时尽量讲究精准,中国人则更倾向于模糊时间。对于西方人,商定事情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时间,如果时间不确切,则意味着这件事情不确定或者不会发生。例如,当你邀请一个美国人去看电影,如果他回答你是“maybe another day”这种不确切的时间,则表示他只是礼貌性的拒绝你或者是不确定看电影的日程。相反,如果他回答:“Monday is a good choice”就表示他打算周一去跟你看电影。在中国,我们往往用模糊的时间商订事情,不确定的时间也有具体的意义,“我只要一点水”、“你需要休息一下”等都可以计量出相应的时间长度。所以在中西交流中,如果在时间的商订时用语模糊或者完全从自己的文化背景出发,就容易出现误会,导致简单的时间问题上升为理解问题。

(二)准时与否的界定导致跨文化交流障碍

各文化对准时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同一文化在不同场景之下对准时也有严格的区分。比如在欧美参加会议,提前五分钟到场是准时,但是参加家庭聚会,迟到十分钟却是得体的做法。在美国,有预备时间之说,这是通过非正式途径把握的,即我们不能用书面定义去约束他,但只要是这个文化里面的人,都知道如何利用和对待这个时间。去他人家做客,掌握好需要留给主人多少准备时间这都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对准时也有文化背景下的含义即在约定时间之前几分钟到达是表达对对方的尊重。但这种中国的时间礼节却并不适用于西方国家。所以说,在时间的把握上,需要文化背景的支撑,在与他国惊醒文化交流时,需要事先了解当地文化系统,入乡随俗,才能避免文化冲突。

四、解决跨文化交流隔阂的途径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参与者不仅需要了解对方的文化特征,对自身文化也需要有一定的自省意识,在实践中丰富自己对隐形文化如时间、空间观念的辨识程度,因为这些往往受到历史习俗宗教等的影响,不易被人感知,这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完善。

首先,交际双方都需要尝试了解对方的时间观念,尽可能减少因为时间观念的不同而引起的跨文化交流隔阂。一方面是要提高中西时间观念差异意识,在交流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民族中心主义,在深入另一种文化时,要注意摒弃自己文化的是非评定标准,客观看待对方的时间观念,切勿以好坏优劣来评判对方的交际行为。另一方面要学会变通和协商。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深入了解他国文化背景和习俗的过程,如果仅仅依靠一方的努力适应和协调,并不会促进双方的了解和平等交流的准则,这就需要双方在交流的过程中更加积极的向对方解释自己的时间观念,并在必要的时候做出顺应对方的调整。如美国人在中国和友人见面问好时,就可以将亲吻换成握手,就不会让中国人觉得唐突。

其次,要学会尊重容忍他国文化并对本国文化加以适当的解释。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由于双方时间观念的不同而引发的冲突是十分常见的。在这种情形之下,双方都要学会站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的立场上,给予对方充分的理解。甚至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如果对方无意识的冒犯了一些礼节,只要没有损坏到自己的利益,也要尽量容忍。当然,单靠一方意味的容忍和理解并不利于双方长期的交往。在做到尊重彼此文化的同时,在发觉对方对自己文化理解有困难时,应及时向对方进行解释,减小误会产生的可能。

第三,适当汲取西方时间观中的优良成分。虽然西方时间观和中国时间观迥然不同,但是西方时间观中的讲求高效率、着眼于未来的观念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我们不能固守过去的成就与辉煌,必须立足现在,做事讲求高效率,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珍惜时间,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实现现代化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更要增强国人的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种族人民理解时间的方式,汲取对方文化的优势,不断丰富和改善本国文化,做一个开放性、包容性的国家。

五、结 语

中西时间观念和模式的差异是在各自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受到了各自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的影响。所以,为了有效的减少隔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人们需要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化“无意识”为“有意识”,积极去了解对方的时间取向,并在需要的时候中做出适当的解释帮助对方理解。更重要的是,双方在交际过程中都要做到相互理解、尊重和宽容,只有这样双方平等真诚的交流,才能在渐进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效率和质量,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减少摩擦与隔阂。

参考文献:

[1] 鲁翌.从中美时间观念差异看跨文化语用失误[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3).

[2] (美)爱德华.霍尔侯勇译无声的语言[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

[3]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 王唯平.跨文化语用失误文化透析[J].学术交流,2007(1).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2

长治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李园

今年,我单位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旨在通过主题教育促使我们时刻反思,提升自身能力,加强个人的责任意识。年底,根据主题教育精神,我深刻反思与剖析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现就我个人的情况作出如下总结: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在本职工作中,固然我能较好的完成我的本职工作,但是在工作中我感觉自己主观能动性不强。在工作中发现了一些题目,特别是发现一些内部治理上的,一些和其他部分协调上的,而这又都不能单凭我个人的想法主意和气力就能改变的,我就不向领导提出来,而且也存在怕自己的一些想法主意和意见被别人误会,以为我对工作有意见或者对某些同道有意见,所以良多想法主意也没有说出来更谈不上去改变了,存在与己无关思维。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部分业务出发,对一些关系发展全局的工作铺排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仍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主意,在工作中有时带有个人情绪,也没有时刻全身心的投入工作。

3、组织纪律性仍有待加强。在工作中,我虽能按照组织的纪律要求完成工作,不存在无故空岗、脱岗、缺岗的情况,但自我奉献精神仍然缺乏,不能主动的为了工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能主动的完成未安排的工作,满足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种做法不利于自我提升,不利于单位进步,这种消极的做事方法需要改进。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

1、说明自己在钻研知识上有惰性,还缺乏“挤”和“钻”的耐劳精神,缺乏深学苦读的恒心,缺乏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立异意识,缺乏把钻研业务知识当作一种责任、一种自觉步履,缺乏把握提高前辈的知识的思惟熟悉,知足于面上不出题目,立异意识淡化,忽视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一种知足于现有水平的思维。

2、就是责任心,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够强。以为自己在工作中是起协助作用的,不敢或不愿大胆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怕表错态,怕影响与同事的关系,尽量尊重他人意见,按他人意愿去做,在工作中放不开四肢举动。真正的原因,就是缺乏事业责任心,当老好人思维在作怪。

3、缺乏奉献精神。以为加强组织纪律性就是单纯的按规定办事,按时到岗不迟到不早退,殊不知在工作中也需要不斤斤计较,发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新时代的青年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深刻体会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发扬的。

三、今后如何改进

1、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努力做到善于克服消极思维、恍惚思维年造成的各种束缚,破除暴躁情绪,迎难而上,积极工作;善于对碰到的题目进行理性思索,深挖其中的规律性;善于从事物之间的种种联系去分析和解决题目;善于从政治、全局的高度熟悉事物;善于根据个人详细情况和自身工作特点,不断完善和进步自己,踏踏实实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3

关键词:茶文化;英语教学

引言

英语教学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化,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要体现出英语的魅力,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构建更加完善的英语教学模式。而茶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能够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茶文化在我国具有扎实的群众基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对英语学习的热情,茶文化与英语语言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并且深受中国人民以及西方国家人民的喜爱,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茶文化,不仅可以提升英语教学整体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够促进中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4]肖辛格.例谈影视作品标题的翻译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3(3):45-46.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4

【关键词】中职茶文化课程茶文化有效传承途径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58-02

茶文化一直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性、历史性和地域性,涉及文化艺术、历史考古、医学保健、餐饮旅游等多个领域的学科。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上,不断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渴望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中国传统的茶文化作为一种高品位、时尚、健康的文化现象和生活艺术,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新兴的茶行业受到了社会的追捧,职业学校作为向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机构,也把培养茶文化当作专业,开设了专门的茶文化课程。通过茶文化专业教育,让学生掌握一门在社会生存的技能,也让学生获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本文中笔者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论述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传承茶文化的有效途径。

一、传承茶文化的理念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远在春秋的《诗经》中,就有描写人们摘茶与采茶的情境。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茶一直与廉俭精神是密切结合的。在中国哲学中,茶与儒释道家的思想也是一脉相承的。在中国茶文化精神中,也蕴含着丰富的个人修养内涵,如近代茶学大师庄晚芳指出在中华茶文化中的“廉、美、和、敬”,与现代社会道德标准中的“敬爱为人、廉俭育德、和诚处世”是相一致的。茶文化也是东方古典审美理念的体现,如茶艺呈现的是中国文化的典雅内敛精神,茶艺插花是写意抒情精神的体现,在茶艺中挂画是清幽意境的象征,茶品茶器是与水浑然天成的象征,茶艺中音乐是自然天籁的象征,这一切都体现了中国古典美的审美理念。

鉴于茶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中职教师在茶文化课程中应该向学生传承茶文化的精神理念。纵观现在学生的道德素质,大多数是崇尚个性且有着拜金主义思想。这种负面的思想价值观,必然带来心理承受能力过低,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以及产生自卑、焦虑、孤独等负面情绪,更容易出现自我封闭、伤害他人或者伤害自己的过激行为。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中华茶文化的积极思想内涵,把茶德思想与日常思想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运用茶德文化中的清幽、自然、和诚、敬爱等理念来解决思想困惑,从而推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唐朝时候的茶圣陆羽,在《茶经》中提出,茶的妙用就在于可以修身养性。中国现在著名的茶文化专家陈香白教授也主张,茶文化的茶道,就是通过整个茶事过程,逐渐引导个人完成道德修养,以实现中国古代圣人理想的和谐之道。这一种对饮茶方面的道德要求,也就是茶德。所以,茶最基本的生理需要是解渴方面的需要,但更上一层次的需要就是怡情与养心。教师在讲授茶业文化知识点的时候,应把茶文化蕴含的茶德作为学生修身养性与励志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知识内容丰富,底蕴扎实,还涉及一些著名的历史典故、历史人物、茶书著作等,这些都为学生丰富历史人文知识、奠定丰富的知识底蕴做好准备。因此,传授茶文化的精神理念上,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在课堂中开设关于茶文化的主题会,引导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与认识。如可以根据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特征,在班上举办有关茶文化的茶会,将茶文化与学生熟悉的节气互相结合;教师也可以在中国传统节日,如重阳、中秋等节日举办茶会,将节日文化和茶文化相结合。其次,在班级茶会上,教师可以讲授茶文化的精神,传授有关沏茶、品茶、奉茶等一系列茶艺行为,把中国茶文化中的精神发扬光大。如举办一些传统美德与茶文化相结合的茶会,把茶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传承并发扬光大。以“孝文化”和“敬老茶会”为例子,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有关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体验古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博爱且朴素的道德情怀,让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真正传承下去。

二、传授茶文化的工艺

中华民族的茶文化,有着精湛的工艺技术。如茶艺是把“茶”与日常生活中饮茶的冲、泡、艺这些步骤相结合。通过饮茶的技巧,引导人们生活的艺术化,引导人们与自然展开主动的沟通,在品味茶的过程中去感悟人生,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所以,茶文化中茶艺的“艺”,传达的信息就是人们在处理事情中遵循的一种灵性和美感。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向学生讲授茶文化中的茶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灵性与美感,进而感悟为人处世的道理,实现自我的不断完善。

如教师在讲授乌龙茶的工艺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讲授乌龙茶的饮泡流程,从“恭请上座”直到“品啜甘露”等每一个工艺流程。通过优美、自然、流畅,款款有序又彬彬有礼的动作,让学生学习与掌握泡乌龙茶的完整的工艺操作流程。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泡茶的技能,又学会了良好的仪表与仪容规范,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用語习惯,提高了个人道德修养。

茶艺也是一种集体活动的表演形式,是培养中职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良好方式。茶艺表演的互相和谐,来源于彼此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教师可以让班上学生集体表演茶艺,在合作过程中让学生感觉到心灵的默契,自觉融合在集体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

茶艺也是一种比较高雅的艺术审美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很强的生活艺术。茶艺与凭借耳朵欣赏的音乐以及凭借眼睛欣赏的绘画、书法和工艺品的不同之处在于,茶艺是一种全方位的审美活动。茶艺活动中的茶具、茶品、茶席、服饰、茶席、道具等,都是直接作用在人的审美器官上。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展示茶艺之美,在茶艺中动人的解说、悠扬的音乐、优美的环境、醉人的茶香,都令人产生愉悦的直观感受。通过茶艺的美,能让学生萌发对美好的信念、理想和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样,在传承茶艺美的艺术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核心发展以及茶艺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发扬光大。

由于茶艺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方式缺乏趣味性,很难让学生了解茶艺的精髓,更难以提高学生学习茶艺的积极性。因此,中职教师在开展茶艺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推动茶艺教学的多样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内化茶艺文化的内涵,潜移默化接受茶艺工艺的影响。茶艺教学的多样化,中职教师可以采用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竞赛、茶文化知识讲座的方式宣传和普及茶文化,也可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来讲授茶工艺。如可以设计茶工艺的视频文化,采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激发学生的茶艺文化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自觉传承茶艺文化的积极性。

三、传统茶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

中华传统茶文化是在农业社会中产生的。传统的茶文化为了在現代工业社会中获得有效的传承,必须与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密切结合。中职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工业社会的价值,应该将传统茶文化和现代文化相结合。

首先,中华传统茶文化,有着渊源深厚的底蕴。茶文化内容,主要有茶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茶的原产地、茶的分类、茶的生产工艺、茶的成分、茶具备的保健功能、茶的鉴评、茶的储存、茶德选择、科学泡茶艺术、中国不同少数民族具有的饮茶习俗、茶道、茶艺等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茶与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同时,教师可以结合茶文化精髓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将来走入社会就业做好准备。如可以向学生拓展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茶画、茶联、茶诗,既能丰富学生以茶为主题的人文知识,也能拓展视野;教师也可让学生欣赏茶舞、品味香茗,激发学生对茶艺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创造美与欣赏美的水平和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把中华传统茶文化与养生保健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茶文化的现代价值,有利于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传承。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茶与现代人流行的可口可乐饮料进行比较,总结出茶叶中蕴含的营养成分丰富,如矿物质、茶氨酸、咖啡因等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具有比较高的药用价值。而且,茶能够提高人抗拒疾病的免疫力,具有提神益思和解渴生津的功效。广大中职学生正处在人生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如果选择茶代替可乐、雪碧等饮料,对身体发育与健康是非常有益处的。教师还可以向学生讲述现代医学发现茶具有的药用价值与保健功能,激发学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在生活中自觉传承茶文化,从而达到继承与发扬传统茶文化的目的。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茶文化学习,了解茶的保健功能,如茶叶是目前含有多酚类物质最多的食物,能减少辐射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在茶叶中蕴含的咖啡因,能消除疲劳和提神益思;茶叶中的叶黄素、胡萝卜素、维生素类等,可以缓解疲劳和明目,等等。通过茶叶生活保健知识的教育,让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对现代社会的价值,理解传统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从而自觉弘扬中华民族的茶文化。

职业学校通常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办学。因此,教师在开展茶文化课程上,应该积极探讨工学结合的形式。如教师可以与涉茶企业展开有条件的实训与实践教学,把社会上茶叶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知道国家是如何开展茶文化建设的、传统茶业在现代工业社会是怎样继承与发展的,让学生学习中华茶文化的传承策略,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标。

总之,在中职茶文化课程中有效开展茶文化教育,传承茶文化的精髓,能让学生获得传统文化的熏陶,达到拓展知识面、提高道德修养、净化心灵的目的,非常值得广大中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张丽霞,向勤程.试论《茶文化学》课程对大学生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茶叶加工,2010(1)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茶文化传播

茶的种植源于中国,迄今为止业已超过了千余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如何种植茶树、加工茶叶产品、制作各种茶具、茶叶烹煮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饮茶方式。它的背后蕴含着我国儒释道等多种领域的精神传统和思维方法,体现出了显而易见的民族特色。随着茶文化的日益普及和推广,循序渐进地促进了茶文化的外传,眼下已成为了国内外的一种时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思想潮流的影响,笔者认为可以借助茶文化中的有益方面,在向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

1茶文化传播积极影响大学生思想教育活动

1.1茶文化具有较强的精神教化作用

茶文化涵盖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茶文化的外延、内涵、概念、茶艺表演过程中的各种礼仪、礼俗活动。它们能够引导高校学生遵守理解,讲究礼仪,培育他们具备优良的社会公德。茶文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生活与个人生活,比如茶文化中道德观与思想观念的传播,可以培育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传统的茶文化非常注重培育人们的怡真和静的理念,将原本并不复杂的饮茶活动和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密切联系起来,提高到哲理层面和人生高度,产生了系统化的茶道、茶德。茶道被看成是茶文化领域中的至高层面,是它的核心内容。在实际的茶事活动中,赋予了人们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崇高的人格与品性,它既能够促进人们的身体健康,又能够怡情修身,促进人们心态的动态平衡,化解当代人们的精神困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1]。

1.2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众所周知,茶文化形成于林林总总的茶事活动中,是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之一,它涵盖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内容,体现出了深远的意蕴、幽静的意境。茶文化的具体内容涵盖了茶德、茶道、茶诗、茶艺、茶与茶故事等多歌方面。这些元素异彩纷呈,成为了国内优秀茶文化的菁华。我国茶文化的鲜明特征是重德、崇俭、尚和、贵真,这种精神理念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重德是传播的茶文化德育功能的第一要求,它关注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对大学生而言,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牢固地确立科学的行为准则与道德标准。尚和是指人和他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茶文化的这个特征可以促使大学生尽最大努力,灵活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为其交往和活动提供价值尺度与标准。崇俭的字面含义是崇尚勤俭,高校学生会受到茶事崇俭、以俭育德思想的强烈影响,循序渐进地培育学生清廉的道德品质、朴实无华的思想理念。贵真立足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培育学生追求真善美的理念,能够有效地矫正和塑造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与世界观。[2]

1.3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

大学生学习和接受茶文化,领悟茶德思想,有利于他们调节自己的心态,帮助他们调整自己所面临的复杂人际关系,化解他们的精神困惑,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与扎实地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促进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当代大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1.4茶道精神对于学生强化思想道德修养非常有利

茶文化内容应该以茶德为核心,大力提倡无私奉献,坚决反对唯利是图与见利忘义,倡导义重于利,关注人与人关系的协调与和谐,尊敬他人,强化养德修性的理念。增强学生的心态平衡能力,化解学生的精神困惑。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强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它的最大作用是促使高校学生积极地调节心态,聚精会神地静下心来,既能够乐观,又积极地迎接生活与学习过程中的诸多挑战。茶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升华学生的思想境界、陶冶他们的道德情操,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3]。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茶文化传播途径

2.1积极创新茶文化传播的渠道和手段

茶文化具有丰富多彩、深厚渊博的文化内涵,所以如果采取单调的课堂讲述,确实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无法体现出妙趣横生的课堂讲述效果,弱化了源远流长的茶文化的传播。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开展茶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必须积极地采取多样化的茶文化传播教育形式[4]。强化学生的自主体会以及自主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方能内化这些茶文化知识,尽可能发挥茶文化积极影响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品行的作用。在创新茶文化教育领域中,高校应该采取茶艺表演、茶文化方面的知识竞赛、开设相关的知识讲座等,大力普及和宣传我国的茶文化,打造优良的茶文化传播氛围。很多高校教师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但是并未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制作和设计,缺乏良好的实用性。因此在推广、宣传与教育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和知识时,必须紧紧地依靠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以此为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制作成精彩纷呈的视频文件、图片等多种形式。它可以提供可读性强、便于观赏的茶文化知识和内容,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刺激学生的感官,创新传播茶文化知识的渠道和途径。[5]

2.2培训茶文化中的茶艺

不少大学纷纷组织茶艺表演,组建了相关的社团,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娱乐、休闲场所,因此也是校园文化领域中的一个亮点。这些社团的主要内容是茶艺训练和运用。组建了相应的茶艺表演组织,定期开展茶道、茶艺表演,使得不少高校学生纷纷关注茶艺表演活动,积极地加入茶道文化社团中去。很多学校每年都设立茶道文化周,开展茶艺培训。接受茶艺培训的主体是广大学生,比如邀请不少茶学学者或者专家开设相关讲座,帮助他们积极地理解和宣传传统茶道文化及发展脉络,为国家做过的贡献等,增强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学校必须科学地宣传优秀的茶道文化内容,引领广大学生摒弃其中的诸多陋俗与恶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茶宴活动,比如品茶或选茶,感受茶道的深层次内涵。在举行茶宴的过程中,应该添加相应的茶文化活动,比如茶诗歌,茶音乐、视频赏析与茶书法方面的比赛。这样以来,既可以发扬光大我国的茶道优秀文化内容,又能够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群体的道德情操与审美情趣[6]。

2.3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扎实学风

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求大学生掌握茶文化的理论知识,传承茶文化内在的优良品质。要强化理论指导的作用,在茶文化实践过程中充分体现茶的内在精神和价值追求。为了让学生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悠久、理论完善的茶文化,可以要求大学生积极地参加社会实践,亲自参与茶的烘焙、种植、采摘与烹制等环节中,接触从种植到品茶的具体流程。这样以来,学生在循序渐进地了解茶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具备学习茶文化中注重精神追求、不畏严寒、肯于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丰富茶文化知识,以理论指导自身的各种茶文化活动,将扎实的学习风气和正确的实践结合起来[7]。

2.4开展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活动

在茶道文化专业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有条件的大学应该开展与茶道文化相关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茶道、茶艺的相关理论。还可以带领学生去茶馆品茶,在茶馆中举办文化活动。如此以来,可以有效地弘扬和光大优秀的茶道文化,也能够联系茶道的内容。学校应该积极地鼓励学生结合本专业的知识,调查和研究与茶道文化关系密切的相关内容。扩展茶文化传播的领域,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积极地影响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养。

2.5锤炼学生具备茶文化的内在品质

不少大学生或多或少都接触过茶文化认识,然而仅仅将其当成普通的日常活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茶文化既是朴素的外在表现形式,又是具有深层次内涵的高雅活动,让学生领略茶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内在品质。当前社会发展呈现出快节奏的态势,不少大学生心浮气躁,缺乏平常心,不能从容地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培育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深厚的个人修养,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让学生了解和把握茶文化的外在形式、内在品质与背后的价值理念、精神传统和道德素养,积极地培育他们的良好品行和综合素养。在逐步学习和理解茶文化精神的过程中,使他们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保持淡定轻松、从容不迫的稳定心态,体现出茶文化的内在品质和气魄[8]。

结语

综上所述,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德育功能和显而易见的教化作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传播茶文化的相关内容,既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也可以通过茶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性情,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教育工作者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茶文化的密切结合,借助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变高校学生的错误理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效地发挥茶文化自身的德育功能,全面地教化和引导高校学生群体形成灵活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3],[4]赵晓峰.浅谈茶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8):252-253.

[2]胡雅娟,夏达.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研究[J].福建茶叶,2016,(6):211-212.

[5]邢雯芝.茶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与实现[J].福建茶叶,2015,(5):58-60.

[6]孟丹.中国传统茶道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应用[J].福建茶叶,2016,(06):277-278.

茶知识和茶文化范文6

关键词:中西茶文化;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

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文化的直观体现,而文化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是语言的依存,两者相互依存,互不分离。人类在了解不同文化时,首先是从对方的语言着手的,只有通过学习语言才能更好地的了解不同的文化,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也只有更深入地理解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语言。大学生学习英语,不仅要学理论知识,更要学与英语语言有关的文化知识,通过学习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等,从中获得学习英语语言的基础,为真正学好英语做好铺垫。

2中西茶文化的比较

茶最初诞生于中国古代,随之演变出相应的茶文化,在唐代以前,只有王公贵族消费得起茶叶,直到唐朝,茶文化处于繁荣发展的时期,茶逐渐普及到平常百姓家,成为人们招待客人的必需品,在饮茶时,往往搭配有甜点。唐代的陆羽写的《茶经》详细记载了煮茶的过程和与茶相关的文化活动,据调查从唐代到清朝,茶诗就有将近2000首,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至今,内容越来越丰富。西方国家中英国是最早接触中国茶文化的,在十八世纪,世界贸易愈加频繁,中国茶叶出口到西方国家,特别是英国,成为人们最喜爱的饮品,随即在西方国家掀起了饮茶热潮,随着时代的发展,英国也形成了其独特的茶文化,并成为世界茶消费最多的国家。茶叶最初进入英国,是作为稀有品,价格昂贵,一般平民消费不起,只有王室和贵族才能饮用,代表着一个人身份和地位的,随着十八世纪四十年代第一次的结束,英国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清政府同意英国在中国设立通商口岸,中国出口越来越多的茶叶到英国,茶叶价格降低,不在是稀有品,平常老百姓也消费的起,茶叶成为英国人最喜爱的生活必需品之一,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出口更多的茶叶到英国,最终英国茶叶的消耗量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消耗茶叶最多的国家,据英国茶文化组织机构统计,英国人每年人均消耗的茶叶超过中国人一公斤以上。中西两国茶文化对茶叶的偏好也不相同,中国人偏爱绿茶,而英国人喜欢红茶,绿茶清心明目,有益健康,而红茶更加浓郁和香醇,更加顺口。中英两国人民的饮茶习惯也有所不同,英国人习惯将茶分为上午茶和下午茶,英国人在饮用红茶时,习惯放一些糖和牛奶,而中国人就是用沸水沏茶,一般也是饭后饮茶,清理肠胃,解腻提神,两种不同的饮茶方式不仅丰富了茶文化,也促进了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早些时候,中国出口的主要是绿茶,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绿茶出口量也有所增加,逐渐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

3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通过开展茶文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对语言发展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能够发散性思考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是一名语言性学科,通过开展文化教学,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语知识内容,了解现代英语形成的历史过程,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要实现文化的交流与经济的合作发展,就必须依赖于语言,因为语言是人们彼此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介质,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只有真正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英语。教师在教英语时,不仅要教语言本身,更重要的是教与英语有关的文化元素,教师只有对西方文化元素有更深刻地认识,才能教好学生英语。由于学生对西方文化和风俗习惯的陌生、不了解,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常常会遇到很多困难,不理解一句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语法结构,在不同情景下,又会有另一种语法结构。因为中英茶文化是有差异的,教师只有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教学,让学生对中英文化有比较,有更明确地认识,使学生对西方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从而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4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虽然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进行,但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试教育,这样一种模式往往能够提高学生们在读和写两方面的能力,但实际与外国友人交谈时,却说不出来,即便说出来,对方也听不懂你想表达的意思。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就语法等内容进行讲解,过于抽象,并且很多语法是中国人加进去的,在英国并没有,教师采用的是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未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自己模拟出外国人交流的情景,导致学生对英语的掌握和实际运用能力差强人意。随着我国与世界交流更加频繁,国家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扩大,应试教育模式必然不在适合英语教学,教育工作者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引入文化教学这一新的模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提高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茶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中英茶文化有许多相似点和不同点,对于英语教育工作者是一个新的教学切入点,在英语教学中渗透茶文化知识,引导学生在学习茶文化知识时,比较其中西茶文化的差异,让学生了解不同的茶文化价值观,加深了学生对西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运用能力,有助于解决他们在学习英语时遇到的困难。

5中英茶文化差异下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策略研究

语言是构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我们学习一门语言时,一定要学好与这门语言相关的文化知识,只有具备了扎实的文化背景,才能掌握好一门语言。在学习英语时,将茶文化融入到英语教学中,让学生认识到中英茶文化的差异性,从茶文化出发,了解西方国家用语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1阅读英语茶文化原著

要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不仅仅要在课堂上教学生学习英语语法和句式、写作等知识,因为语言与文化是统一的,教师要推荐学生在课后学生阅读与茶文化相关的英语原著,并让学生用英语总结读后感,定期在班上进行阅读总结,表扬做得好的学生,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英语原著中体现的不仅是一个文字,更多的是文化背景,通过阅读有代表性的茶文化英语著作,学生能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化背景,了解英语实际应用的交际规范,增强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阅读英语原著,使学生不再停留于语言的直观表现,更多的是通过学习西方茶文化,并把西方茶文化与中国茶文化进行比较,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对英语语言的整体认知框架,对学生后续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英语茶文化典型的代表著主要有三部: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1853年出版的作品《维莱特》、英国维多利亚时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狄更斯的作品《匹克威客外传》和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写的著作《匹克梁梅》。《维莱特》详细描述了英国下午茶背后的社交文化内涵;狄更斯对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情节,他的作品一般都是借用茶来隐射作品人物的内心活动,《匹克威客外传》这一部作品中,“茶”就被运用了86次;《匹克梅梁》中更是喜欢借用茶来象征人的身份地位。

5.2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师主要集中于课本教学,过于死板,不利于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学习。因此,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组织中英文化交流活动,邀请留学生或外教,开展这类活动,进行文化交流,让学生更加了解西方文化;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类似于英国上午茶或下午茶聚会这类活动,邀请英语外教,让外教讲述英国人在举行茶聚会时一些文化内容和一些常常交流的话题,使学生了解更多西方国家的茶文化背景,和社交中的交际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创造一定的情节环境,有利于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英语语言背后的文化蕴含。

5.3欣赏西方经典茶文化影视作品

学习英语不仅要注重学习课本,也要注重实践。影视作品相比于英语原著,对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有帮助,也有助于学习西方的一些文化知识。虽然语言文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发生了一些改变,但是基本内涵是没有改变的。许多影视作品都能反映西方国家人民的生活态度,也能反映一部分现实生活和文化内涵,对学生学习英语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提前了解一部分英语文化。在英语教学中引入茶文化,即要求学生阅读与茶文化有关的英语原著,也要重视学生的口语,推荐学生观看有关茶文化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演练视频中出现的桥段,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例如英剧《唐顿庄园》就有人们的饮茶交际活动场景,对于下午茶的剧情描述的也非常丰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6总结

随着我国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增加,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中西茶文化知识,将英语茶文化教学融合到英语理论教学中,通过比较中西茶文化的差异性,让学生看到中西方文化在内涵认知上的差别,看到两种文化的内核是完全不同的,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提高学生对英语运用的运用能力,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志勇.浅谈中西文化冲突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34):127-128.

[2]张文杰.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科技信息,2007(21):220.

[3]何一丹.浅析茶文化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实施[J].福建茶叶,2016(1):19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