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1

摘要:研究新课程标准下创设数学课堂情境已逐步成为数学改革及研究的热点。设置好课堂的教学情境是很重要的教学手段。本文主要以初中数学为例,对如何在初中数学实际教学过程中实施情境教学略陈管见,以供大家参考、指正。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创设 思考

《新课程改革标准》指出,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加强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唤醒及激活思维的刺激因素,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尤其是可以对学生头脑中的一系列思维加工活动进行激发。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加强情境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的几点要求

1.情境创设要有目的性

在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能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任务来进行。否则,再好的问题情境,如果对教学没有帮助,或是偏离了教学目标,那么,它就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所以一定要突现情境创设的目的性原则,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时,要先考虑到所情境创设是否有必要性,是否有价值。

2.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成功的情境创设必须是教师在对教学内容的认真把握,对学生的认知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结果,这种分析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多方面的,它包括学生的记忆、语言、思维、学习动机、经验、情绪以及情感等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去寻求学习主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的结合点,用最符合学生认知心理的外部刺激去促进他们对新知的求索和创新学习,这便是一个好的情境。

3.情境创设要有现实性

选用情境的现实性素材要贴切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问题,把学生学习新知前在生活中碰到的事出来给学生认识。创设的情境越真实,学生构建的知识就越可靠,且越容易向实际生活迁移。因此,教师在结合相应课题设计情境时,应避免那些脱离现实的情境,而盲目地为用情境而用情境。因为对于脱离现实情境的教学,学生往往只能获得对数学知识的刻板的、机械的、不完整的、肤浅的理解,从而使得课堂丧失应有的“数学味”,造成学生应用能力的欠缺。

4.情境要最大限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的教学活动应是新颖生动、有趣和富有美感的,甚至是幽默的。唯其如此,才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这种前提下,有吸引力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二、加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若干策略

1.创作操作情境,让学生在做中求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脑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手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任何切断操作与思维联系的教学都是失败的教学,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初中生好动,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将数学课变成操作课,深受学生的喜爱,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了在做中学。这样的知识是学生自主学习而得到的,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理解与运用。

如在学习《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我让学生将一张纸对折,然后随意地剪一些图案,再将对折的纸展开。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纷纷动手剪出了一些图案。接着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大胆猜测,然后再引导学生对猜测进行不断地操作,在操作中进行验证,从而顺利地引出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实践证明通过亲身实践,学生的观察更仔细,思维更活跃,学习热情更高,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2.通过趣味活动创设活动情境

即通过组织学生进行与数学知识有关的活动或游戏,构建数学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数学知识,感受数学的情趣。

如在学习完“有理数的运算”一节时,如何对学生进行运算能力的训练?如果做大量枯燥的计算题,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这时可以让学生进行“24点”的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熟悉了有理数的运算,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又如“从不同角度看”,重点是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的画法。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课堂内各个画图任务,我课前准备了充足的教具,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大量观察、比较活动,学生间交流气氛非常活跃,课堂教学即时反馈效果很好。

3.数学实验情境

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就是让他们去动手操作。通过设计的实验,把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使学生通过动手、观察、分析等活动,把数学知识内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如在讲“圆周角”一节中,教师可设计以下实验情境让学生进行操作:(1)作已知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2)画出这个圆周角所夹弧对应的圆心角;(3)分别量出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度数;(4)再任意作一个圆周角,看看是否还有相同的结论。通过以上动手实验,学生已能总结出所要学的关于圆周角的结论,即一条弧所夹圆周角是它所夹圆心角的一半。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证明了,课堂引入自然顺畅。

4.创设竞争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竞争的大环境中。实践证明,竞争是一种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的可行方式,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引入竞争机制,教师设计一些数学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创设小组间进行比赛的情境,让学生之间开展竞争,比准确、比速度、比技巧,促进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如在教学“简便算法”“快速说理”等类型时,组织全班学生分组比赛。老师还未说出题目,全班学生已进入老师设置的情境之中,学习兴趣一下子被引发出来。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闵川南.有关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探索[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7).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2

【关键词】初中数学 情境 探究 渗透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个生动有趣,或富有新意,或悬念重重的情境,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情境中导入新课,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兴趣,结合知识创设情境,在情境中引出知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初中生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创造性的把书上的“句号”转变成“问号”,把“问号”溶于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遇到问题,促使学生努力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一块儿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寻找规律方法,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正如皮亚杰所说:“智慧的鲜花是开放在手指尖上的。”教学中,凡是能让学生动手的,尽量取消教师的操作演示,让学生在操作中发展思维。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剪一剪、摆一摆、折一折、画一画,使自己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丰富自己的感性认识,以动促思,动中释疑,促进知识与能力的协同发展。

实践证明,初中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讨论的情境,精心组织学生讨论,为学生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交流,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活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在日常生活、生产、科研中无处不用到数学,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反之,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巩固深化所学数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情境中运用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具体内容,利用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美,创设形象、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情境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的知情意同步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师应摒弃学科“门户之见”,渗透兼容、互补合作,主动加强对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渗透的理解,多角度开拓思维,全方位系统掌握各学科知识,推行广义备课(相对于传统备课、打破学科体系的一种备课模式)。通识教育要求学生能用一门或多门学科的综合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去认识社会,形成整体观或系统观。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善于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或“延伸点”,开展学科内的知识联系或跨学科知识间的联系,拓宽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综合的通用性能力,建立发散性的、全方位的、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初等数学之所以步履维坚,不仅是由于它的不少思想观念被古典的权威著作吮吸殆尽,而且由于它仅仅被当作高等数学的一本枯燥绪言的汇编”,从怀特海的简短论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到渗透,尤其是文理渗透的重要性。数学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有着较为严谨、完善的科学体系,在数学教学中整体化、全方位地实施通识教育,达成“通识”目标,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坚持并贯彻科学“渗透”,是一个基本原则。

教师在进行校本课程重组、开发的同时,应全方位深入挖掘教材深蕴的外延教育因素,科学处理,进一步更新教学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使之更具有“通识性”;把通识教育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更富于现实感和时代感,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个性发展,使之成为合格人才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哲学和美育知识具有三种特殊作用:能调和感情,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陶冶人们的心灵,使人变得高尚纯洁;能发展学生的“聪明器官”。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从培养思维的意义上讲,“不借助哲学的话,任何科学研究也是不能完成的”。因此,教师应在数学教学中充分挖掘哲学及美育因素,以此舒展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灵,促进学生知、情、意协和,追求人生真、善、美。如此开展通识教育,一定卓有成效。

对于学生来说,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科学精神,对于养成客观分析外界事物的习惯,是大有裨益的。数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诞生凝聚着无数数学家的艰苦探索和不懈追求。可以说,数学的发展史就是数学家们不断战胜挫折的奋斗史。数学史的教学,可以极大地丰富人文与科学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增长学生见识,与课堂教学相得益彰。

课堂教学,教师要认识到数学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的基础,作好学科内的科学综合,同时要准确把握学科知识的交汇融合点,延伸拓展,促进学生知识结构求“通”求“博”。另外,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适时从现实中寻找教学资源,设置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的应用问题,比如比和比例、利息和利率、股票和彩票、投资风险等,促使学生从实际出发,通过抽象概括、建立模型,再通过对数学模型的分析研究,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3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兴趣;情境;创新;合作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化,每一个学科的教学工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变化,我们都是深有体会的。新课程改革使的我们的初中数学课堂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改革实践的道路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要想真正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就必须不断改革创新,研究应用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到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平等待学生,和学生做朋友

现今老师评判学生的标准太过单一,分数高的同学会比较受老师的喜爱,老师的态度也会更好一些;而对于分数差点的学生,有的老师就会展现出不耐烦的状态,甚至言语侮辱。老师是值得尊敬的,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体罚学生,用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这样一来,既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今,网络上充斥着某某学校老师体罚学生、打骂学生,对学生的身体和身心造成了永久性伤害,好在老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见,这种行为不仅对老师不利,对学生也不利,更伤害了相应的家庭。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亦师亦友,改变自己在课堂的地位,从主角变为助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快乐的学习,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

二、组建合作小组,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合作精神,不管是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还是走向工作岗位都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解决问题,提高能力。为了学生之间更好地体现合作精神,教师可以将学生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划分为4到6人一组的学习小组,然后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布置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探究问题,使每一个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团结协作,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作用,最终解决问题。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认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又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要认真巡视,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及时的引导和帮助,有效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三、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家庭教育环境的不同和学生本身的认知能力的不同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个体差异性,教师要能够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力争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学有所获,在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上有所突破。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为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有梯度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努力得到提升,尤其是后进生,当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时,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

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意识到练习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而不是为了堆积习题。因此,教师要尽量布置一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习题,并且习题的设计要有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每一次的作业,实现真正的学习目标。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作业布置,加强了不同层次学生对于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师要多一些鼓励和肯定,少一些批评和指责

中国有一句流传很久的话叫“严师出高徒。”很多教师喜欢以这句话作为自己开展教学工作的行为准则。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教师习惯于板起脸来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认为这样才是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实际上,这些教师对于这句话的认识是片面的,它所指的“严”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严格把关,而不是对学生一味地指责和批评。新课程改革理念告诉我们:积极正确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公正客观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教师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关爱,及时对他们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有着同样的期盼,这样这部分学生就会越来越有自信,学习也会越来越努力。要真正走到学生当中去,教师就必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困难,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在初中基础教育阶段的新课程改革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初中生是祖国的希望,作为初中数学知识的传播者,每一位初中数学教师都应该积极学习探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组建合作小组、创新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等改革,有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齐渊,齐斐.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

[2]任保平,段文旭,陈先荣.数学因你而精彩――浅谈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初中数学:初中版,2015(7):63-64.

[3]仇慧珍.学生数学思维障碍的成因、表现及突破――高中数学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0):18-19.

[4]赵青. 让合情推理给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飞翔的翅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合情推理能力的几点尝试[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 2014, (29):51.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4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有效性 教学策略

引言

数学是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科目,也是体现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重要科目之一。一直以来,初中数学教学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陈旧,这导致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不是很理想。因此,在今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教学策略的研究和利用,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1.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

通过调查了解,我们可知,我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限制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新形势下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断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将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模式和教学理念相结合,不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很多课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从客观上改变了教育目标,更符合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对学生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因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是十分有必要的,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1]。

2.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必须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总结了以下经验,用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对此展开具体分析。

2.1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

现代教育理念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促进了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有效性的提高。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这些教学方法有:探究式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主体教学法等。例如:对教师教学混乱、无章法的情况,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可以让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计划、目标和任务将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部分,通过对各部分内容的有序教学,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2.2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其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教学内容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节课开始新课之前,教师要让学生对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整理,并且熟悉各类例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推进教学的有序进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有疑问,当学生向教师发生疑问时,教师要分析给学生听,而不能直接告诉学生答案,引导学生自己寻找出正确的答案。综上,教师在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进行培养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观察、分析、记忆和解读等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2]。

2.3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的过程中,要尤其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比较乏味、枯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很难集中。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及时改善,就会对教学效果造成影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互相合作。此外,教师还要注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并且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找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法。

2.4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观念,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在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活跃教学气氛,对比较抽象难理解的知识进行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和文字及影音的功能,将其转化成数学知识点,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练习。另外,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实现了电脑代替人脑、课件代替板书,但是仍然要注重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将讲解与多媒体课件相结合,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3]。

结语

新的教育环境下,在对初中数学教学进行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关注教学的质量效果等方面,对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综合分析。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断总结教育教训和经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将新的教育模式、方法和理念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研究,可知,教师要想提高初中教学的有效性,就要选择有效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加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

参考文献:

[1]况达,余静.浅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科教育,2014,89(12):290-292.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5

魏  群

(金坛市直溪初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251) 

摘  要:在新课改实施背景下,对初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要求教师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本文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有效优化对策。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问题;对策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问题

(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从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看,虽然新课改提出要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但是在应试教育思想与升学考试压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主要以习题讲解或定理分析为主。大量习题讲解与分析,导致学生逐渐对数学失去兴趣,学生学习压力也大大增加。

(二)合作学习过于形式化

合作学习室一种创新学习模式,能够符合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同时能够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但是从目前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情况来看,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对合作学习意义不了解,导致合作学习模式演变成一种课堂表演形式,未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虽然能够注重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培养,但是单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实用能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仅要面对升学考试,同时要为将来学习、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提升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进行充分考虑。

三、初中数学教学优化对策

(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转变课堂教学观念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并自主、积极参与到初中数学探讨活动中,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1]。而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组织学生进行数学探讨活动,使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实现。再者,教师在开展数学探讨活动时,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模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均得到有效提高。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初中数学教学观念的革新,要求教师必须摒除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知自主性与积极性,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目标。首先,创设情景教学模式。在习题讲解教学过程中,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要求教师必须在结合习题基础上,创设各种教学情景。例如:“平均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以家庭每月平均耗水量或者耗电量作为学习主题,创设生活情景,以激发学生好奇性,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2]。其次,开展实践探讨活动。在数学实践探讨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主题探讨活动,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小组,按照主题探讨活动要求,同坐小组成员间的讨论与合作,共同完成主题探讨任务。再者,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如在《直角三角形》这一课程学习中,学生对角度不同三角形所对应高度问题存在疑惑,这时教师可以开展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解答疑惑。

(三)注重教学实际效果,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从目前初中数学学习现状来看,虽然教师采取了合作学习模式,以增强学生们的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但是由于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缺乏引导,导致合作学习变得形式化,未能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在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时,必须注重教学实际效果,给予学生正确引导,才能让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3]。同时要求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质疑与观念,并与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取得共同进步。例如,在《几何图形》教学课程中,题目相同,而解答的方式却又很多种,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将自己解题思路表达出来,并与他人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能够从中发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通过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方面,能够增进学生间关系,另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探知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四)开展开放性教学,提高学生探知主动性

新课改明确提出,初中数学教育不单只是培养学生数学解题能力,同时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开展各种探究教学互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延伸数学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探知活动中,并构建良好的知识体系,对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开阔学生学习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轴对称》一课时学习中,当学生们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后,教师可提出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即“在学校操作西边矩形空地设置一个花坛,花坛两边必须呈轴对称关系,并要求学生将花坛图形画出来。通过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数学还是探讨活动中,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思维,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学生们经过积极性思考与讨论后,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答案也各有不同,有的学生将花坛设计成长方形,而有的学生则设计成正方形。

三、结语

    随着初中数学新课改体制深入化,对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新课改要求,革新数学教学观念,创新数学教学形式,并与生活实际进行有效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梁忠明.浅议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8(08):90-92.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范文6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多元方法;实例

随着初中数学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教师将科学合理和多元化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才是提升我国初中教育质量和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目标。初中数学教学作为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授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等的重任。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探讨和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多元方法,逐渐完善初中数学教育,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一、自主探究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型教学方法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主人。在自主探究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初中数学有很强的综合性和科学性,要让学生适应自主探究型的数学教学方法、培养学习兴趣,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将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来自于生活也用之于生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在课下备课时将课本或者练习册的一些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改编,改编成的题目要和学生的生活贴近。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就会发现题目都是和自己密切相关的,在掌握解题方法后就可以解决好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如下面这道题:要生产360个零件,由甲、乙、丙三人分别完成,甲做的数量是乙的2倍,丙要做90件,问甲和乙分别做多少零件?这个问题看起来比较复杂,而把它转换成生活常见问题后就容易多了。教师可以把题目进行修改,改成“要将360个苹果分给三个小朋友甲、乙和丙,甲得到的苹果数量是乙的两倍,丙要得到90个苹果,问苹果要怎样分配。改正之后的题目对于学生来说不陌生了,这样的生活经验学生是具备的,在解答这个问题时他们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就不会过大,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因此,教师只有联系生活传授知识,学生才可以将数学题目生活化和简单化。

第二,组织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帮助学生认识问题,找到规律并解决数学问题。经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和总结的数学规律,学生不容易遗忘。而且学生是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好初中数学,并且也变得热爱自主探究学习。与此同时,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会大大增加,师生的感情增进了,学生就会消除紧张心理,更好地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角色转换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角色转换型数学教学方法顾名思义就是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使教师和学生体会对方的学习感受和教学感受,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于教师的角色也会有一定的理解,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学会积极地配合教师获得知识。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会逐渐形成一些全新的教学方法的思考,并且不断完善数学教学方法,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角色转换型的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担任教师的角色,自己首先就会提起高度的重视,集中精力尽力把问题讲解清楚,在课下准备和课上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题目会加深印象和理解,从而达到了初中数学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讲课任务是讲解下面这道题:某人买13个鸡蛋、5个鸭蛋、9个鹌鹑蛋,共用去9.25元,如果买2个鸡蛋、4个鸭蛋、3个鹌鹑蛋,则共用去3.20元,试问只买鸡蛋、鸭蛋、鹌鹑蛋各1个共需多少钱?这道题看似复杂,其实是比较简单的并且是一题多解的,可以用变元法、直接构造法和间接构造法解答问题。学生初次接触这一问题可能只会用一种方法讲解答案,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讲解完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将不同的解题方法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就会注意用不同的思维思考问题。角色互换的方法让学生和教师都获得了提高。

三、课堂讨论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

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是要加强学生间的交流和学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或者小组间围绕一个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互相启发、集思广益,并且得到最终的结果。通过交流和学习,学生可以逐渐发现自身在思考问题上存在的不足,也可以在其他学生身上看到问题,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与此同时,经过热烈的课堂讨论得出的结果,学生会有深刻的印象,课堂效果较为显著。在课堂讨论型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把握好数学课堂,发挥课堂教学的最佳效用。例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出衣服、蝴蝶、双喜字等图形,让学生讨论这些图形的性质。学生经过热烈讨论后可以得出这些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给出的图形的左右两边都是对称的,并且这些图形的两侧正好能够重合,从而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当学习了轴对称图形之后,可以让学生互相提问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识性。

在初中数学改革的不断推动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应初中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用创新性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育水平。同时,教师要探讨和研究初中数学教学的多元方法,并将多元化的数学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数学课堂中,才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和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而且在初中数学教学的未来发展中,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完善,并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将初中数学教育发展推向高峰。

参考文献:

[1]李琴.初中数学教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研究[J].数理化学习,2014(6).

[2]黄圣远.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探究和实例分析[J].教育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