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素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交媒体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交媒体素养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素质教育;高校学生

1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媒体形态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发展过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转向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新媒体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传统媒体的功能。新媒体已经融入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因此,研究新媒体工具和大学生在学生教育中的新媒体传播显得尤为重要。探索如何利用新媒体工具,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新媒体传播的有效性,这将为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质量及大学生的素质提供依据和思路。

2新媒体对大学生素质的引导

基于大学生新媒体传播从宏观角度的重要性,新媒体传播有许多积极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组织功能、人际沟通、情绪释放。首先,归宿感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的大学生身上能够得到充分体现,有助于消除无助和在异乡生活的感觉。其次,对于新媒体,大学生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受局限性,人际社交圈子会趋于多元化、多样化。最后,很多大学生在情感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上的一些倾诉,新媒体的出现也提供了有效的渠道。但从另外一个层面看,新媒体传播为大学生产生很多有效的影响:第一,大学生的自主性,他们在心理上是渴望自由和平等的,互联网络是自由开放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让大学生有一个开放的心态,很多受大家关注的社会身份、官职地位等都不复存在。第二,大家接触新媒体后,可在QQ、微信接触不同的社会群体,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广阔的信息源及现实中难以获得的知识和本领。最后,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的情感宣泄、现实压力也得到缓解,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困难、矛盾、纠结在通讯网络中传播,在网络通信的世界里情感得到寄托。在大学生的校园学习和生活,新媒体的影响力有很大的影响。对于高校,高校的素质教育,很多关注的不是教育,而是“教”,教育质量并没有受到领导重视。虽然教育教学进行了,很明显没有融合素质教育,在信息社会缺少有效的方法,会导致教育课程和内容的改革相对滞后的质量。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现代网络的发展不相适应。

3运用新媒体创新素质教育方法

首要问题,学校加大对社交网站、社交平台的建设,让在校大学生有这样的途径,成为在校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工具,大家都知道,很多社交网站拥有雄厚的数据技术,更新速度快,自由,呈现新形态等,社交网站包括文章评论、网络论坛、BBS、通讯群等,对在校大学生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中国的互联网中新闻网站是主流媒体,包括综合新闻网站、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的新闻频道。其次,校园网的建设也是很好的手段,学校的宣传很多都是通过校园网站积极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坚持以建设的原则,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网络建设水平,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微信、微博,对在校大学生新媒体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微博的相互关注及推广可以让更多的人相互认识,也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自己。可见,微信、微博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演讲、相互理解的交友平台。第三,利用手机媒体为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从1500名来自南京大学学生的调查中笔者发现,99%的学生都是智能手机,95%的学生用手机浏览新闻,90%的学生使用手机访问互联网,58%的学生用手机进行各种网络互动活动,所以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由于手机媒体和手机文化的特点,对大学生素质的形成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利于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等平台参与互动和获取平等的优质教育。教师和学生通过短信平台、QQ群可以双向或多向互动,并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交流,这样学生会注意力集中,在教育过程参与性较高,互动性和平等的教育可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利于实现高质量的教育效果。最后,利用校园电视平台,学生开展素质教育。校园电视台是让学生收听学校的广播,收看学校的电视宣传片。它通常放置在宿舍和教室里。校园电视台除播放中央和地区广播电视节目,还可以播放学校的有益电视节目。学校可结合学校和学生自身的特点,播放与学生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的电视节目,为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发挥作用;同时可以增加学生和校园电视互动的机会,参与节目制作的学生,在广播中播出消息,良好的校园电视节目传达给学生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4新媒体素质教育的作用

利用新媒体工具充分传播知识,以促进信息在大学生群体传播,使大学教育和大学生都能够适应新媒体的发展,跟上时代的变迁,掌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的知识和技能,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新媒体素养教育使得高校新媒体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具备更高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生交流,除此之外,应加强新媒体素养,即加强使用新媒体的各种手段及时接收网络通信的能力。新媒体工具,基于网络传播的具体形式的不同,它着重于应用程序和信息交互。新媒体工具作为中间媒介通过在消息的传输的另一侧的接受,从而导致信息的扩散和传播。从大学的角度看,新媒体工具的普及是教师权威性的挑战,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可以从网络中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而且获取过程有效迅速。比如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的问题,可以轻松通过网络渠道得到解决,这就不同于以前,有时还胜过老师的方法。也就是说,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加强自身素质,它不仅是一点的加强,而是包括质量理论和实践素质和媒介素养、新媒体的能力、信息素质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新媒体,创新思维,结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积极研究和实践创新,以便于适应大学生新媒体信息的发展。高校应首先建立新媒介素养的培养机构,可以定期举办新的媒介素养教育研讨会,以高等教育为主体,主题为辅助,通过学生骨干力量的参与收集意见,以加强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培训。此外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新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也非常重要,因此我们可以比较各个高校的经验,对学校的宣传部门、学校社团、教师进行实践培训,以提高高校教育和新媒介素养。另外,从大学生的角度看,大学生是新媒体工具的主要运用者和传播者,他们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也是新媒体的主力军,所以高校新媒体素质教育成为当今高校大学生极为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其实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也有许多和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如图书查阅、电子阅览、网络教程。但课程的量不是太多,针对性也不强,为了适应新媒体的快速变化,教育工作者有必要研究系统的新媒体素质教育课程。随着自媒体、网络通讯工具的日益发达,新媒体在大学教育的重要性及学生群体对信息社会的普及与认同息息相关。高校要积极开展新媒体的教育,不能寄望于一蹴而就,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配合和支持,同时发挥在教育实践中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工具来学习,而且在与新媒体接触中会无意识地接受。在新媒体传播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认知偏差、避免心理、情感依赖等现实问题。而且每个学生的整体素质也各有不同,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传播的积极作用,使得普及性更强,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传播的主体,应充分认识现实与网络之间的差异,在现实的交往和网络新媒体的信息获取对比过程中,找到平衡点。

5结语

由于新媒体工具在大学生中运用的不断提升,学校将面临更多、更先进的新媒体环境,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变化,高校在新媒体素质教育的氛围也应该随环境与时代的发展而更新。即教师有较高的教育理念和终生学习的习惯,利用网络的力量,不断获取前沿信息同时更新头脑中的知识,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掌握传播新媒体的技能,并积极提高新媒体的交流更新能力,保持与时代同行,跟上新媒体不断变化更新的节奏。

参考文献

[1]张开.媒介素养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91.

[2]徐振祥.新媒体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8(11).

[3]刘虹,周伶.手机新媒体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0(1).

[4]于旻生,李瑨,郝佳.论手机媒体对高等教育的影响[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2

21世纪技能心得体会一:

近几十年来,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一直在发生巨变——先进的技术与交流手段、迅猛的经济发展与激烈的竞争、翻天覆地的变化,日益加剧的全球性挑战(从金融危机到全球变暖等)。如果我们的学校教育仍然保持不变,那我们该如何应付未来的世纪挑战?《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为读者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个21世纪学习的框架,提出了生活于这一复杂而相互关联密切的21世纪必备的技能。21世纪的教育,不仅包括传统教育科目,如阅读、写作、算术等,更应注重适应现代社会的主题,如全球化意识、金融/经济、健康与环境保护素养等。一句话,21世纪的学校,应该教会学生运用21世纪技能,去理解和解决真实世界的各种挑战!这些技能应该包括:

学习与创新技能――批判性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与协作能力、创造与革新能力;

培养数字素养技能――信息素养、媒体素养、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职业和生活技能――灵活性与适应能力、主动性与自我导向、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高效的生产力、责任感、领导力等。

你的孩子是否具备这样的能力?在目前的教育中我们需要亟待培养学生的什么技能?我们不需要将这三个技能区别开来,因为每一种技能的发展都与学生的成长息息相关。我们的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有益与自己成长的能力,这些能力渗透在他们成长过程的各个阶段。读《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的时候,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说到底,中国的教育如果不能改变毁掉的不是这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而是我们的民族。就如奥巴马出

任美国总统会给美国教育带来什么?目前可以确信的是,他会让学校图书馆的技术设备更现代化,让学校建筑更加节能,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教育与研究投入更多。“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教育或许并不是政府的头等大事,但教育工作者希望提醒奥巴马,为给国家的未来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应该高度重视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ASQ的K-12教育顾问委员会主席莫里斯〃盖赛尔斯说。看来,每时每刻,美国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国家儿童的教育,这关系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很多的山区,在我们祖国的西部,不用说创新能力人才,就是上学读书有的时候都成为了奢望,我们的教育带来什么?国民的精神的改变,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但请您记住:仅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无法实现的,家庭和社会也有着很重要的责任。

如果今天我们的政府还不重视对教育的投资,对学生成长和发展进行关注,我们不用谈民族的复兴,我们的精神就会被“糖衣炮弹”侵蚀,民族希望何在?发展之路何在?

如果今天不重视基础教育,未来,谁会为基础教育买单?

思考之后,教育仍乃民族发展之大计,祖国强大之根基。

21世纪技能心得体会二:

仅仅能读会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精于理解视觉图像。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如何辨别陈词滥调,如何分辨社会旧俗,如何从广告语中甄别出事实,如何解读别人的说笑,以及如何从报道中找出重要的新闻——这是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原会长欧内斯特.博伊尔的在一次演讲中讲话,是对现阶段每个人都要面临现实情况。

现如今,学生已不仅仅是从老师的所教的课本和书本中学习知识,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要求我们每个人的信息素养和娴熟程度都需要提高和增强。无论上班、上学还是在家或在团体中,对我们以下能力的要求都会越来越高:及时并善于访问信息;批判性而又睿智地评估信息;准确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因而,我们要教会学生知道访问什么时候的信息(及时访问信息)知道哪些资源上访问信息(善于访问信息);对于海量的信息,我们要教会学生从中批判性地选择信息并且睿智地评估信息,从中学习正确的信息,过滤不文明和不科学的信息。同时我们要让学生准确而创造性地利用信息解决手边的难题或疑问,通过广泛的渠道管理信息流。

媒体素养技能的培养应让学生做到:分析媒体——既懂得媒体资讯形成的方式和原因,也了解媒体资讯的目的,立善于分析不同的人对同一资讯的不同解释,资讯中怎样包容或排斥某种价值观或思想观点,以及媒体如何影响人的信念和行为,对围绕媒体的访问和使用产生的道德或问题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创建媒体产品——了解和利用最恰当的媒体创建工具、特色产品和最新发明,在各种多文化环境中了解和有效地利用最有效的媒体表达方式和解释方法。

信息与交流技术素养培养应让学生做到高效地运用技术手段,将技术作为一种研究、组织、评估和交流信息的工具,合理地运用数字技术、网络工具和社交网访问、管理、集成、评估和创建信息,以便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作为,对围绕信息技术的访问和使用产生的道德或法律问题有一个基本认识。

这三种数字化素养技能正在不断演化,它们对于管理不断扩展的信息、媒体和交流技术的系列工具都至关重要。我们应不断提高自己这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并教会学生用这三种技术素养考虑和解决问题,并做为自己的首选技能。

21世纪技能心得体会三:

翻开《21世纪技能》这本书,前言的几个字就印在脑海中:学会创新,创新学习。尽管我们在过去学习了很多所需要的技能,但是在21世纪,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掌握的技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还有很多新的技能需要我们掌握。无论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要去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技能,去创新,去教会学生学习,让他们知道需要学什么,找到一条与所处时代同步的学习之路。

教与学已经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以教育育人,传道授业为己任,所以对于我们所要传授知识的学生来说,更要教会的是创新学习,学习创新。读完《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这本著作,书中讲述的新世纪危机与机遇并存,竞争、学习与创新的每个观点都深深震撼着我的心灵,让我又重燃教育创新的斗志。

创新对于教师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一件事,而教会学生创新,也是教师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老师怎样去教学生有创新思维,这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正如书中所说:“创新和改革并不在课程指南中,它更多存在我们呼吸的空气中,饮用的水中”。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重要的东西,去自我学习这些东西,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创新理论。改革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培养学生富有创造和改革的精神却可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作为一名刚踏入教学岗位不久的新教师,要保持对工作岗位的激情,很多创新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都要去尝试。《21世纪技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有句话说的好,教育的主要作用之一是培养未来的劳动者去应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挑战。过去的教学方法应对的只能是过去的挑战,面对21世纪新时代的挑战,我们教师应该做的是找到应对新时代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寻找的途径就是学习,终身学习。

这本书不仅甘肃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创新的能力,创新学习,也让我自己了解到,我同样要学会创新,正如阿尔文·托夫勒所说:“21世纪文盲不是那些不会阅读或写作的人,而是那些不会学习、学过就忘和重复学习的人”。的确,教师要掌握好自身专业素养和只是才能教学生,而时代在发展,我们更要不断去学习,掌握更多21世纪的技能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使自己思想和知识有进一步延伸。

读完本书,深知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在自己教学中,要努力去探索、去营造符合21世纪的教学环境。

21世纪技能心得体会四:

在工作中展现创造和发明才能 提出和实施新的思想,并把新思想传播给他人 对新的、不同的观点持开放的心态并积极回应 实施有创意的想法,对发生革新的领域做出具体的、有益的贡献 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运用正确的推理来理解事物 做出复杂的选择和决定 理解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 确定并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以澄清各种观点,并得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界定、分析和综合信息,以便解决问题和回答问题 交流与合作

能够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清楚有效地表达想法和观点 展现与不同团队有效地合作共事的能力 有灵活性,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愿意做出必要的妥协 为协同工作共同承担责任 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

信息素养

能有效地获取有用信息,能批判性地评估信息,能准确有创意地使用信息来处理面对的问题或事件 对信息获取和使用的道德/法律问题有基本的理解 媒体素养

了解媒体传达信息的方法、目的、使用的工具、特点和惯例

研究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解读信息,有正确的价值观看待信息而不被媒体等因素影响

对于围绕信息获取和使用的道德或法律问题有基本的理解 ICT (信息、通讯和技术) 素养

合理使用数码技术、通讯工具和用网络来访问、管理、整合、评估及创建信息,

以便在知识经济中发挥功能 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用于研究、组织、评估和沟通信息,并且对围绕信息获取

和使用的道德或法律问题有基本的理解

生活和职业技能

灵活性和适应性

适应不同的角色和职责 在复杂和多变的环境中能有效地工作 主动性和自主性

监控自己的理解和学习需求 不满足于对基本技能和课程的掌握,探索和扩大自己的学习和机会以获得专业知识

展现想要提高技能以达到专业水平的主动性 在没有直接监督的情况下,能(独立自主地)界定任务、确定其优先顺序,并完成任务

有效利用时间,合理安排学习 展现对于终身学习的信奉 社交及跨文化技能

能与他人和谐高效地工作 适时地利用集体的智慧 接受文化差异、使用不同的视角,以提高创新性和工作质量 创造力和尽责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3

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总裁胡延平先生从传媒的不同角度切入,分别以互联网,移动、电商、社会、数据、传感及离散网络所对应的7个不同层面的临界点发表主旨演讲。他认为未来是传感而不是传媒,是数据而不是新闻,是人而不是受众;未来的媒体一定要具有移动、开放、时时、个性化以及基于数据、基于感知的特性,才能实现更大范围内容的覆盖。

无缝时代——社交网络媒体的创新发展与应用

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媒体引领我们进入了无缝沟通时代,整个传播环境也随之呈现出自媒体化、碎片化、社群化的变化趋势,公众、市场、媒体、公权力部门以及企业等主体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变化,积极融入社会化媒体时代,已成为业内高度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教授沈浩认为社交媒体带来的是一场全方位的革命,大数据将是这个时代最核心的竞争力,并且我们可以从大数据中分析出人类社会复杂的行为模式。基于多年的市场数据分析经验,沈浩教授提出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挖掘将向文本挖掘过渡,通过社会科学的幂率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微博的传播机制等观点,并指出应重视微博的社会计算和人际传播在社会化媒体营销中的作用。

韩国iMBC总裁、首席执行官孙宽承(Son Kwan Seung)以韩国为例探讨社交网站的变迁、创新发展与应用。以iMBC公司的运营经验为基础,孙宽承对韩国媒体在制作电视节目上运用社交网站的实际案例逐一进行评论,指出电视节目与社交网站相结合,实现了电视媒体与收视者之间的互动与沟通。

深圳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高级新闻顾问张荣刚以深圳“5·26”飙车事件为例,阐述了社交网络媒体正在成为民间舆论的主平台。他认为“政府主导传播”的传统模式已被彻底改变,政府、媒体、公众三者间博弈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在新的舆论环境中,公权力部门要重建公信力,实现官民良性互动,就必须转变执政理念,以信息公开透明为基本原则。

携手互动营销首席执行官、数字营销专家唐兴通认为社交媒体时代的营销规则已发生变化,企业营销思想需要从广告思维向为社交网络提供服务转变,真诚地帮助用户构建基于兴趣或产品的社群,以获得用户的信任。为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企业需要从市场营销、社会心理学、消费行为学、互联网科技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思考。

无边界时代——传媒产业的新格局与未来走向

传媒产业在其未来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节点上,如何使传统媒体适应变革、不断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又如何使新兴媒体异军突起?这种探索具有无限的可能。

韩国东亚日报国际部部长河宗大(Ha Zong Dae)介绍了《东亚日报》面对媒体环境变化所做的思考与实践。面对冲击,《东亚日报》开发并运用各种媒介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接触到内容信息,包括开发并搭建Broadcast和等各种与移动终端接轨的内容平台。河宗大还认为无论环境如何变革,作为一个传统媒体所拥有的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独特的人才资源。

数字媒体的快速融合发展改变了人们接触信息的渠道,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菲律宾马尼拉雅典耀大学副教授、亚洲新闻中心执行董事维奥莉特·瓦尔德斯(Violet Valdez)认为基于这种互动关系,数字媒体为新闻工作提供了一个无所不在的生态环境。这样一个生态环境代表了现在整合的、多媒体的新闻工作环境,包括纸媒、广播、在线、手机和信息的传播。而媒体从业人员则需要掌握多媒体的技巧,具备足够的前瞻性。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网络中心主任蔡明可认为,媒体环境的无边界化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虚拟和现实的无边界,网络上的舆论与活动已经越来越多地转化为现实的行动力。二是媒体性质的模糊化,以电台为例,广播台的发展已经走向个性化、分众化和精细化的道路,与互联网的传播产生了共性。传统广播媒体除了尝试技术上的融合变革外,还积极地运用社会化媒体,将所有服务建立在多层次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和透明化运营机制上,以打造更加融入受众生活的社会化平台。

韩国忠北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韩光接(Han Gwang Jub)指出,在技术方面数字和宽带的融合为行业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沟通、内容、时间、地点、付费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变化,媒体需要在众多变量中做出选择。

无中心时代——媒体的社会驱动

数字技术普遍应用于传媒、信息技术之后会产生去中心化效应:受众和媒体普遍参与、普遍融合;社交媒体对社会发展变革产生驱动作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于建嵘教授创新性地提出了网络时代的社会动员方式:@规则。他通过他亲自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这一事例解读了“@规则”的原理,即通过对公众作出“@即转发”的承诺达成传播契约,并通过契约将进入其中的粉丝与被关注者之间的弱连接升级为强连接,使其个人关注的行为变成有广泛社会关注的行为,从而引起社会效应。于教授同时指出了“@规则”生效的情形,即紧跟社会公众最关心的话题。

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陈赞浩(Tan Tarn How)列举了社交媒体在新加坡多种族群体中激化民族矛盾的事例,阐述了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具有自由、黏性和病毒扩散等特点,这些特性需要政府和社会相关部门加强公众的新媒体素养,尽快立法保护网络上个人隐私与安全。

易斯拉研究所泰国传媒法律与政策中心研究员沃拉泊·旺吉隆朗(Worapoj Wongkitrungruang)介绍了泰国社交媒体的发展现状,并指出社交媒体现在已经成为泰国不同党派竞争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交网络也是公众公认的相对公正的政治信息传播渠道。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副教授詹新惠通过对比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在内容、渠道和互动等三个层面的不同特性,认为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内容层面上,仍处于中心地位;而在渠道层面上,网络媒体与社交媒体是中心;在互动层面上,社交媒体则是绝对的中心。因此,詹新惠提出,我们目前处于一个去中心的时代,一个中心多变化、中心多极化和泛中心化的时代。她认为,未来的传媒应该以一种“职业的媒体人+专业的报道内容+新媒体的传播平台”模式去发展,才能最终打造出超越想象的传媒。

无所不在时代——移动为我们带来什么

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激发了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使得营销、广告、传播和管理都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韩国国会议员尹永硕(Yoon Young Seok)先生站在国家政府和城市品牌推广的角度对这场改变世界的智能革命进行了阐述。他以骑马舞引入,从传播的即时性、受众的多元化、成本的低廉化、更加贴近用户需求四个方面阐述了亚洲社交媒体使我们的沟通策略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他指出,智能化的变革带来了众多的变化,包括智能的工作,智能的生活,智能的内容市场和智能的经济。政府必须迅速适应这场变革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4

关键词:中职教育;互联网背景;德育教学;对策

在教育体系中,相比于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教育与其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之处,可将其视为普通高中教育的补充,主要体现其就业为向导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的性质。随着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已经渗透到中职教育的每个角落,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学习生活的转变必将给中职德育教学带来一定的挑战,同时,也为中职德育教育提供了发展机遇。

一、中职学生媒体素养的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信息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想要利用网络对有效信息进行重点分析,就必须具备较高的媒体素养。中职院校应该通过必要的讲座或者课程,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媒体评判能力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学生利用互联网等虚拟媒体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抵抗信息污染的自制力,对于自我的互联网应用进行管理,并能更好地利用相应的互联网信息,提高对于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帮助中职学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了解社会。

二、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信息化变革

在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过程中,课堂教育是重要的内容。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应用互联网来有效开展德育教学,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第一,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学校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原有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比如,通过网站、微博以及微信等媒体技术,确保网络课程新平台得到充分利用,充分发挥网络交互性的作用,有效转变学生原有的被动学习的方式。比如,学生、教师能保证在平台上进行实时互动,探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向教师进行提问,并将德育教育内容进行传递,使学校德育信息化进一步完善。第二,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有效改变传统的教学工具,通过视频技术,对原有的枯燥的德育课堂素材进行重新设计,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生动、直观地将教学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还能实现人生观教育和理论知识学习的结合。学校应重视德育教师培训工作,保证教学服务中新技术的应用,顺利开展相关的德育教育工作。第三,构建德育课程专门网站,帮助学生获得全方位的职业生涯规划,并开展必要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从学生的实际心理情况出发来进行网站设置,结合学生需求,切实解决中职学生在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第四,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的网络设备为中职学生提供良好的使用互联网的场所。学校应该采取措施保证各种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同时,应重视互联网中的局域网信息安全相关问题,保证学校互联网资源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正确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第五,重视把德育课堂延伸到网络世界,通过人人网、豆瓣网等社交网络,进一步开展合理化的德育工作,突出学生具有较强的互动学习的特点,使得德育课程的有效性进一步提升,学生获得较强的交际能力。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5

关键词 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05.046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Age

DAI Guangchi

(Hube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Wuhan, Hubei 430079)

Abstract Arrival of the new media age, to thinking,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have had a significant impact of new media on how to reduce the student population negative, negative impact, to build against the ideology and bad network culture barrier, which i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rgent problems.

Key words new media;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杂志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面对新变化、新挑战,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作为当代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技成果,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它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特点。首先,新媒体具有信息数据海量性,在互联网上存在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的各种资讯信息;其次,新媒体具有的自由性,作为个人或者单位团体都可以在网络中发表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而不受任何限制;再次,新媒体缺乏约束性,新媒体具有海量性和自由性的特点,因为缺乏监管以及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势必会存在不正确、不健康的信息资讯,甚至会被西方敌对势力所利用,干扰我们正常的价值观和社会秩序。

2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2.1 新媒体的消极、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培育青年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需要我们关注新媒体的消极负面作用。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青少年增加了获取信息的途径,有效进行交流沟通,提供多样化的娱乐休闲方式;另一方面网上充斥着大量不健康、负面的信息,而青少年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还不够强,容易受其毒害。

权威调查显示,以网络谣言、信息、网络社交、网络游戏等对青少年影响最大。不健康的网络社交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血腥、黄色、暴力内容,会影响大学生的人格,极易造成暴力倾向,可见网络游戏对青少年有极大的危害,对社会秩序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2.2 新媒体的积极、正面作用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是90后一代,新媒体在他们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短信、QQ、微博、微信等已经成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重要的交流手段。我们要以新媒体技术为依托,积极建立起与时代接轨,为广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喜爱,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平等、交流、互动的环境中进行,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依靠新媒体技术积极搭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3 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

(1)生活方式的转变。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90后大学生更是钟爱现代、快捷的新媒体服务体系。网上阅读、网上购物、网络游戏等等都深受大学生喜爱。

(2)彰显个性元素。新媒体的时代下,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途径彰显个性、展现自我。从QQ签名到个人空间、从微博名称到微信昵称、从手机铃音到发式服装,都能展现个性,强烈地表达个人的情感色彩。

(3)价值观念多元化。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改变了人们认知的方式,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在新媒体这个大舞台中碰撞融合,使得大学生群体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

4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机遇

(1)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交流沟通的平台。新媒体是一个信息量丰富且开放的平台,它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载体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交流互动,这个交流互动既可以是公开的,也可以是具有隐私性的。在这样一种交流互动、自由宽松的语境下,有利于打消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敞开心扉表露自己的真实想法,从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时效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新媒体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新媒体时代下,信息量巨大,且传播更新速度极快,我们要充分整合网络信息资源,可以获得丰富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需要的素材,从而构建系统化、专业化、时效性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有力的支持点。以往我们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工作方式较为传统,诸如调查问卷、谈心、心理健康活动等,工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广泛使用QQ、微博、微信,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组,开设论坛、贴吧,我们可以更加全面、便捷地获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第一手资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运用新媒体,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受教育者在社会中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规范,使之内化为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确保大学生不迷失自我,不被消极负面因素所侵袭,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新媒体的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自我管理意识,进行自我管理。通过开通学工微博、共青团微信公众服务号、院系微博、班级QQ群等手段,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积极营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氛围,让大学生群体在自身喜欢的方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管理班级QQ群、班级微博、班级微信,从而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参与度,使之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的。

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爱国主义教育、信念教育、理想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学生心中,坚决抵御意识形态的侵害,有效抵御网络文化给大学生带来的不良影响。

(2)建立新媒体平台下校园网络文化服务思政工作。大学的主体是学生,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重视新媒体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力,并善于运用新媒体技术传播先进的校园文化。积极利用QQ、微信、微博、论坛等新媒体手段,打造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大学校园文化,从而增强大学生的辨别能力,有效抵御网络不良文化的侵袭。重视校园网络软硬件建设,加强校园网络信息队伍的建设,从而可以将学校开展的各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通过校园网络进行传播,使更多学生知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影响力。

(3)加强新媒体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为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国各高校相继推出了网站、博客、微博、微信等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课堂延伸到网络,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点和面。

(4)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利用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育人功能,这就需要高校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媒体素质的培养,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体素养培训。首先,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培训,提高思政工作者的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能力,掌握并熟练使用新媒体技术;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主动学习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增强媒体意识,掌握新闻传播规律,掌握传播技巧,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媒体传播有机结合,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

(5)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网络舆情是指在互联网上流行的对社会问题不同看法的网络舆论,是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表达意见的重要渠道,校园网络舆情反映出大学生对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高度重视校园网络舆情,建立健全校园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及时预警,及时监管,有效应对校园网络舆情危机,及时消除化解负面影响,维护校园文化的正确方向,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2013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调查报告[Z].

社交媒体素养范文6

[关键词]新媒体 90后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189-01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体系下发展的媒体形态,主要包括网络、数字杂志、触摸媒体、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90后”正逢互联网、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在我国迅速发展时期。因此,新媒体以更快的速度、更广阔的传播途径、更全面的信息内容深受“90后”大学生的喜爱。在“90后”的成长过程中,新媒体已经逐渐成为他们习惯的话语方式和行为方式,针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一、新媒体对于“90后”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思维活跃,接受新生事物快,是使用新媒体最频繁、最主要的群体,也是受其影响最深刻的群体。新媒体越来越多地影响着“90”后学生的学习、生活等很多方面。

(一)新媒体带来的知识、信息获取方式的改变

从传统的书籍到电子书,从实体的课堂到网上课堂,从真实社会到虚拟社会,网络、手机等新媒体不断带来信息获取方式的革命。当伴随着“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不断成为人们习惯的搜索答案方式后,对于“90”后大学生来讲,这些方式更成为了他们习惯的学习方式、信息获取方式。新媒体即时便捷,不受空间限制的特性符合“90”后大学生自主、方便的生活方式,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欢迎。

(二)新媒体带来的话语方式、交际方式的改变

作为伴随着新媒体成长的一代,“新媒体”话语方式就是“90”后话语方式的真实反映。微博、微信、QQ、人人、飞信,越来越多的社交软件、即时聊天软件成为了其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渠道。对于新媒体,尤其是互联网、手机上网较高的使用率,大学生对虚拟世界的关注不断增加,这就相应减少了其与现实世界的交流。因此,导致“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比如关系疏远、冷漠,严重的还会出现自我封闭、离群索居的现象。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

在新媒体环境下,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都成为了迅速传播的内容。由于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90后”大学生很容易轻易传播这些信息内容,并在其所在群体内形成一定的影响。这种过度依赖网络对于“90后”大学生造成的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也有一定的体现,比如道德观念淡薄、法治意识冷漠等。新媒体带来的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冲击已经成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难题。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新媒体的出现和飞速发展,使得网络化、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校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积极运用新媒体有利的一面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量减少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

(一)加快角色转变,更加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已经难以得到“90后”大学生的信服和接受,同时,新媒体的信息表达方式也是直观的,深得“90后”大学生的喜爱,相对枯燥、略带说教色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他们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起到的效果也很弱,教师的权威性也被削弱了。因此,在工作中应努力为“90后”大学生打造一个开放、自由、包容性强的教育体系,让以往“权威”的老师成为“可信”的朋友。

(二)改变工作方式,积极搭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平台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得到“90后”大学生的认同,新媒体环境下,应不断加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培养对于新媒体的敏锐性,积极寻求和掌握学生关注和对学生有影响的信息内容,以便在工作中能较快较好地找到切入点。利用新媒体的这些优势,以及大学生对于新媒体的依赖程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舆情监督、消息、构建学生良好学习和交流平台等方面的建设,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搭建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三)加强舆情引导,提高大学生自律意识

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量繁杂,正面和负面信息共存。一方面是较广的信息量普及了学生的知识面,但由于缺乏监管性,新媒体下的各种负面信息大量充斥网络,由于正逢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信息没有较好的分辨能力,所以在工作中应当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关注,并针对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进行筛选,对于会引起学生错误看法的信息进行引导。此外,还要加强对于大学生自律意识的教育,教其学会对于信息的分辨能力,让“90后”大学生正确认识新媒体,使用新媒体。

【参考文献】

[1]石庭.90后大学生新媒体素养教育及培养途径探析[J].蚌埠学院学报,2012(05):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