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1

关键词:水生态景观;景观规划;生态修复;生态建设

水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之一,是大地之母,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之一,水对于我们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城市人口的激增,水资源大量被污染,水环境日益恶化,人们的生存环境令人堪忧。水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生活水平的优劣与生态环境的好坏。曾经以千湖之省为傲,拥有丰富水资源的湖北也未能幸免,在现代化高速发展车轮的辗压下,水生态屡遭破坏,留下无穷后患。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修复水环境,让城市更加清新、亮丽和舒适,城市的水更为清澈、甘甜与润泽,人与自然更为和谐,是我们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课题。

随着国家对城市水域景观、过水区、湿地生态环境日益重视,政府、专业人士和社区公众积极有效的参与和实施,城市过水区景观与湿地退化进程有所减缓,使将一定程度上已毁生态予以修复成为可能。近年来,湖北省相关部门对于水生态的保护,水生态景观的建设开始引起高度的重视。

在2012年颁布的省“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内容里,强调提出建设绿色湖北,以“三库、三江、三湖”为重点,加强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大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工作力度,构建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抓好湿地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力度,抓好三峡库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保护;加快建设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等构想。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成为“两型”社会建设的主线之一。

如何合理有效的建立水生态景观?如何改造以往固化而发臭的河道与过水区、修复退化的生态湖泊与湿地并设计出行之有效的生态水域景观改良方式方法?如何根据自身环境的不同,将人与水环境、人的亲水性相结合,构建更绿色的城市水景,打造和谐的人居环境,是摆在我们环艺工作者面前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

1 水生态景观的概念

1.1 水生态景观

水生态景观是指水域的生态景观设计,这里既包含了水域的生态化处理与生态复原,同时也是对于水域的一种生态保护性景观设计,还水域一种更为自然和谐的形态,提供更多人与自然的互动空间,形成美观、自然、生态、合理的水域生态群。具体的来说就是从资源环境保护、生态建设与修复、公共游憩利用、地区景观形象塑造等方面深入探讨过水区、湖泊、滨水景观等建设的多元目标和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生态环境修复为导向的水景规划目标。强调以景观生态学原理为依据的生态修复机理和方法,确定合理的河道、湖泊等水域的滨水区、驳岸等土地利用规模、强度和方式,达到重塑自然形态水体及滨水环境的效果。运用生态景观理念和技术,(包括水体及水环境的生态治理、滨水动植被保护和生态修复、滨水工程构筑的生态技术等方面)完成水域的多元化生态景观设计。

多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公众对户外环境中水环境、滨水区等游憩空间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经济活动不断扩张却将大面积的水体污染,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诸多不利影响,许多水域变成了排污渠道,而荒废成为臭水塘。20世纪80年代,对于过水区不断地被硬化的处理方式,由于这种生硬的设计使得原本充满生机的水域,失去了生态喘息与自洁能力,水生态被完全破坏,流域变得污浊不堪。

当前,水生态景观的开发利用面临着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公众需求,面对如何修复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协调各部门机构的职能和利益等一系列挑战。应该遵循客观的自然规律建设城市水域,还水域于自然。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只有做好水生态景观建设,清澈洁净的河流、湖泊才能成为景观利用的对象和载体。以生态修复为导向的水生态景观建设,必定促进水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营造多样化的生物种群生存环境,实现地区生态环境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将水环境还原于自然的设计思路与方法早已在西方得到推广,获得了良好的效益。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设计结合自然》作者伊恩·麦克哈格(Ian Mcharg),他在人与自然极端对立的环境中度过童年,他的经历促使了后期生态主义理念在其头脑中的形成,他提出的“设计结合自然”,推动了美国的生态景观设计,将生态学思想运用到风景园林设计中,产生了“设计尊重自然”,把风景园林设计与生态学完美地融合起来,开辟了生态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科学时代,也产生了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生态景观设计。

其后,罗伯特·萨尔(Robert Thayer)又就“显露自然”的视觉生态美提出了4点内容:①能帮助我们看见和关注人类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②能让复杂的自然过程可见并可理解;③能把被隐藏看不见的过程显露出来;④能强调人与自然尚未被认识的联系。这些针对景观和规划设计的新理论引起社会重视并得到了推广。

1.2 水域景观(过水区、湿地、滨水区)的现状与发展需求

城市水域过水区、湿地、湖泊、滨水区等水域存在以下几种现状:

(1)高度紧张的城区用地问题突显,侵占或填埋水域作为建设用地,城市蓝线与其它城市用地控制线组织混乱,城区水面面积急剧减少。

(2)水域以及水域周边如驳岸、滨水区是陆地和水体交接地带,有着陆域、水域生态系统以及水陆之间的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生态复杂性和敏感性,城市建设活动中污染物的排放,垃圾的倾倒等人为破坏,导致水体污染、生态失衡,水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成为了臭河、臭塘。

(3)人类与生俱来的亲水性使城市中水生态景观地带,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公共开放空间,但现有的城市水域景观,由于缺乏生态性设计失去了往昔活力和吸引力。曾今的郁郁葱葱和听取蛙声一片的湿地与湖泊,变为了各种生硬的硬质化设计,将我们与水域隔离,水面发黑、发臭,漂浮着各种垃圾。

(4)城市水域地带是最早出现人类活动的区域,不仅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化,是城市独特人文景观的展示廊道,还是我们对童年、对年代的记忆。但遗弃和破坏文化遗产的现象时有发生。

针对水域景观出现的上述种种问题,国内外专家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20 世纪90 年代科学家钱学森提出了“山水城市”概念,倡导构建与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城市环境。许多的水域绿地景观设计一直是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北京林业大学校长尹伟伦院士编制的北京市永定河《绿化景观专项规划》,明确提出“以安全行洪为根本、以生态修复为载体、以生态经济为导向、以生态屏障为目标,林水相间、以绿养水、因势利导”的水域生态绿化理念,对城市过水区、生态绿地的构建具有指导意义。北京大学俞孔坚教授致力于以水为核心组成部分的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保护利用水系统、雨洪管理与利用和保护水生物多样性等,特别强调水格局的连续性、水域地带的自然形态、游憩绿地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对工业时期遗留的硬化河道的去直改弯,生态化整治,让河道“自由呼吸”等多个设计项目得到了肯定。让市民找回儿时对自然水域的记忆,让我们生活在天然的气息中。

2 水生态景观规划的现有方法

水生态景观规划第一步应该是从依托水土形成的景观资源调查开始,了解和评价土地利用和周边环境的历史和现状,调查和预测社会需求,确定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在保护水利工程安全、维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土地和空间利用的优化配置,提出总体规划布局与实施方案,并在规划建设实施后作出绩效评价。

综上所述,关于国际上对于水生态景观设计的思路与方法的研究有着一定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并形成生态设计的方法和理念。但此学科的研究也尚处于新学科的发展阶段,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我国较早提出生态、自然的景观设计思路并付诸于实践的,是以俞孔坚为首的设计团队。然而这些方面的研究并没有针对对于水生态景观设计提出的具体思路,以及我国不同水域特点及中部、南部地域特点、人文知觉环境的不同而产生的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与思路。

3 湖北省水生态景观设计发展方向

结合中国水生态设计主要方法与形态和湖北省水域实际情况,提出针对不同水域资源和水域结构的特点,提出湖北省水生态景观设计的发展方向与设计方法。并依据生态景观理论,研究如何运用这些方式方法来解决现水域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结合自身的现有条件和资源形态来发展更为合理的水生态景观。

3.1 景观资源环境保护

对构成水域景观资源的水体、近水土地、植被、功能性工程构筑物和有价值的建筑物等实行整体环境保护,体现了生态保护、行洪安全保护、风景保护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综合性。实施保护优先是避免建设性破坏的策略,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水域景观,体现地区景观风貌特色。

3.2 生态环境建设与修复

结合滨水土地使用的调整,通过截污纳管、生物过滤等方法恢复水体水质。进行浅滩、沙洲、湿地等形态的营造,修复水域的自然状态和各种生物生境;保护乡土树种,恢复受损的植被;进行护岸等工程设施的生态化修建与改造等。逐步恢复水域地带多样化的生物种群栖息环境 。

3.3 公共活动及游憩利用

水域地带还应该作为公共共享空间对大众开放,体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和政府公共政策的取向,也是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的社会目标。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自然的亲水活动场所,满足人们多样化活动的愿望。

3.4 景观形象塑造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河流治理;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P34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传统的河流治理,主要考虑的是河流的抗洪、排涝、航运等功能。在岸坡处理上注重抗冲刷防坍塌的措施,而对河流周边及河流本身的生态环境考虑不多, 这样会导致河流发生渠道化,从而影响河流的生态问题。于是,许多发达国家陆续开展了河流复原工程,对河流实施生态修复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笔者将结合实例对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作出探讨。

一、城市河道污染的成因

城市河道和湖泊是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的水环境,作为城市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供应水源、改善环境、提供绿地、文化教育和娱乐休闲等功能,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聚集,经济活动日趋频繁,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垃圾的随意丢弃,使城市环境污染、水质恶化,原来清澈的河水变得又黑又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制约城市的社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危及人民的身体健康。城市河道黑臭的污染来源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垃圾等点源污染及地表径流、农业径流、大气的干沉降和湿沉降、村落集约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城市的水土流失以及河道底泥层等非点源汚染。由于长期处于过量纳污的状态,导致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水体环境缺氧,使原本山好氧微生物健康降解水体污染为主导,将有机物中的氮、硫、碳分解成碑酸盐、硫酸盐及二氧化碳等的方式减弱甚至消失,从而失去净能力,而在此时厌氧微生物沾性趋强,污染物转化并产生甲烧、氨氮、硫化氧、挥发性存机酸等臭恶臭物质以及铁、猛硫化物等黑色物质,从而导致河道水体黑臭。氨氮是目前城市河道水体中的首要污染物,通常远远超出地表水V类氨氮含量的标准,在区域水环境氨氮污染严重和城市河道有机污染物沉淀、累积的现状下,氧氮的降解是城市河道污染水体治理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难题。

二、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在城市河道污染中,营养物缺乏或营养元素比例失衡是水体环境中微生物降解存机污染主要限制因素之一,向水体中投加适当比例的有机酸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从而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对水体修复具有积极作用。虽然在污染水体生物修复中以微生物修复为主,但如果能配合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及负类从水体整个生态系统上进行全而的生态修复,彻底打通氮素、磷素等污染物循环的各个关节,那么污染水体的修复效果将会更持续和有效。

三、生态修复技术在河流治理中的应用

3.1微生物对污染水体的净化作用

相对于水生植物而言,微生物具有培养周期短、生长繁殖迅速、适应能力强、转化效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治理河道污染水体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微生物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河道水体进行净化:微生物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去除:一方面菌体的同化作用会转化部分有机污染物为自身物质,另一方面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能快速降解大分子有机物,实现对水体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微生物对水体氮素的去除:通过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及反硝化细菌的作用,实现水体中氮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并最终使水体中过量的氮素以气态的形式逸出水体。微生物对水体憐素的去除:一方面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可以降低水体中磷素浓度;另一方面某些微生物能通过同化作用,将水体中的有效磷转化为菌体自身的有机磷,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作用,去除水体中的憐素。3.2微生物驱动的水体氮素循环

氮素污染是当前我国水体中的首要污染物,氮素过多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水体中的生态平衡,丧失自净能力。而氮素的其它形式,例如氨氮、亚硝酸盐氮更会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甚至人类的健康。自然水体中的氮素,主要以氨氮和有机态氮的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水体中微生物可以将有机形态氮迅速分解转变成氨。在有氧的环境下,水体中的微生物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当水体中硝酸盐氮含量较高时,说明水体环境在需氧方面是稳定的。在大量缺氧时,确酸盐氮或亚确酸盐氮在水体微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反砲化作用,还原为氮气。空气中氮气在藻类等植物的固氮作用固定成氨,溶解于水体中。硝酸盐氮也可被水生植物直接吸收利用,形成植物蛋白质,其被水生动物食用,又转化成动物蛋白。动植物的死亡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又可以再次产生氨,在銷化细菌的作用下又氧化成稍酸盐,如此往复循环。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是造宜于城市污染河道原位修复的、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的治污技术,具有成本经济和应用简单,且便于与其它治污技术稱合使用的特点。其技术核心在于促进水体微生物的活性,加快水体污染物的降解和转化。日前,基于微生物强化修复的污染河道原位修复主要采用两种技术,一种是直接向水体中补充高密度发酵获得的能高效降解污染物的功能微生物,另一种是向水体补充能促进微生物生长、解毒及污染物降解的有机酸、营养物质、缓冲剂等微生物激活剂。

四、把生态环境保护融进到水利建设工程的各个环节之中

注重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首先在水利工程的设计阶段,要以和谐持续发展为理念,注意保护动植物栖息地,鱼类产卵环境以及鸟类和水禽栖息地和避难所等。在工程的建设阶段,优先考虑采用环保的技术措施,在水利工程建设阶段,尽量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长、动物成长,或对动植物生长和环境影响最小的环保材料。最后在水利工程完成阶段,要建立健全水利工程环境影响监测和反馈机制,跟踪评价对环境的影响,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影响并采取解决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环境破坏程度。同时注意工程附近居民的生活状况, 如果发现不良的影响,要采取措施减少影响带来的损失,必要时加以赔偿。

在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应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以“谁损害,谁补偿,损害谁,补偿谁” 为原则,明确补偿的主体和补偿的范围。所以,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还原生态价值,不仅有利于减少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也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呼应了和谐社会理念。

五、生态修复技术的发展前景

尽管污染水体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具有诸多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定的问题。而投放微生物激活剂尽管不存在太多的安全性问题,其实用性也与待处理水体环境的微生物生态关联甚深,其中含有的酶类的环境耐受力是其作用效果发挥的限制性因素。另外,对于流动性较强且污染程度较轻的水体来说,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的应用效果是比较差的。因此,微生物修复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是:1)从原位环境中分离蹄选高效的功能微生物,并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高密度发酵工艺,以提高投加微生物降解污染物的效率并有效降低应用成本;2)从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微生物在污染水体中的环境生态行为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微生物强化修复污染水体的过程与机理3)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与物理,化学修复方法,以及其它生物修复技术相结合,优势互补,提高污染水体修复的效果和经济效益。

结语

一条荒凉的河流,经过系统、科学的规划、设计,通过多种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系统得以逐步恢复。通过城市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应用和推广,希望可以对的河道生态治理提供一些帮助。河流生态修复具有多学科交叉性,仅仅从景观修复的角度也不足以解决当今河流存在的各种问题。城市河流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需要各个行业共同关注,也在此呼吁今后对河流的开发和治理一定要在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避免先破坏后修复的不合理模式。

【参考文献】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3

关键词:水生态文明;经济;对策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1

大同地处干旱少雨、生态脆弱的晋北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用水效率低、节约保护水资源意识淡漠、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洪涝、干旱、水污染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活、生产和生态需水之间的矛盾突出,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大,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那么,如何将水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统筹规划,科学实施,促进大同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呢?笔者认为,当前,要在树立理念、转变方式、推进治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构建体系等方面做文章,不断提升水生态文明水平,为大同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水,为万物之灵。水文明是生态文明之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建设美丽大同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因此,我们必须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到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的各方面和水利规划、建设、管理的各环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实施水生态综合治理、加强制度建设等措施,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完善水生态保护格局,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全市的生态文明水平。

二、着力推动用水方式转变

要认真贯彻落实水利部、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推进完成用水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和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等考核指标,加快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等制度建设,进一步严格水资源的管理。重点要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我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加快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地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指标体系。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加强相关规划编制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以及取水许可审批管理,坚决遏制不合理新增取水,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强化用水定额和用水计划管理,严格限制水资源短缺地区、生态脆弱地区发展高耗水项目,坚决遏制用水浪费,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推动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不断调整优化用水结构,形成有利于节约用水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节水激励机制,协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用水。要抓紧制定节水强制性标准,建立节水产品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实施重点用水监控,促进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尤其要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对建设节水型社会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合理引导社会资本投向节水项目;严格水功能区和入河湖排污口监督管理,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制定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意见,对排污量超出水功能区限排总量的地区,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湖排污口。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网建设及回用设施建设,提高水循环利用效率。要完善水源地污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严格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提高应对各种突发性污染事故的能力。

三、大力推进水生态修复治理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资源,有效保护水土资源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举措。近年来,尽管在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方面,我市取得明显成效,已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27.3平方公里,治理度达到44%。但是和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相比,水土保持工作依然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生态安全,采取更坚决、更强有力的措施,依法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水土资源,切实做好水土保持工作。重点要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深入开展“四荒”拍卖治理,突出抓好京津风沙源、首都水资源水保等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不断提高水土流失治理的效果。同时,要抓紧编制全市的水资源保护规划,改善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积极开展地下水监测和关井压采以及引黄水的配置等工作,大力推进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工作,按期完成468眼井的关闭任务,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全面深化水利改革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最大“红利”,是推进工作的最大动力。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推动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着力构建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一要深化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中的作用,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招投标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良性运行机制,引导经营性水利工程积极走向市场。二要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明确农田水利工程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真正做到“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三要深化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稳步推行阶梯式水价制度。四要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好土地出让收益、水利建设基金等投入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大力推进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五、不断加快民生水利发展

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为重点,以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支持为途径,以构建城乡统筹、区域协调、人水和谐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努力形成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水利发展格局,使人人共享水利发展与改革成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水利工作的首位,继续抓好防洪减灾项目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和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全面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任务,提高全市防汛预警预报能力。“十二五”时期要全面解决规划内3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提高和改善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状况;要把解决好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大力创新农田水利建管机制,进一步完善农田灌排设施体系,推进高效节水型农业发展。尤其要加快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大力发展膜下滴灌工程,不断增加水浇地面积,保障全市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发展;要加强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快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生态修复,抓紧修复河湖水系生态,绿化美化河岸湖岸,积极推进城市周边河道治理工程,努力营造山更青、水更秀、景更美、人水更和谐的良好城市生态环境。

六、努力构建法制保障体系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城市水利;河道治理;

1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

河道治理的基本原则是“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势利导,重点整治”。具体说,规划中对河道上下游及左右岸应兼顾,综合考虑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方面要求,根据河道变化趋势,因势利导,掌握时机及时整治,重点河道先整治,整治一段,巩固一段。整治时应尽量利用河道上合理开发的已有整治工程,保护沿河城镇、农村、农田,使河槽远离洪水威胁的居民点。河道治理必须符合城市经济发展总体目标,与城市总体规划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其它专业规划相协调;确保防洪安全的基础上,满足其他需求;扩展河道功能,在扩展人防、景观、休闲健身娱乐等功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其供水、排污、通航等多种功能;河道综合整治与岸线走向和周边地貌、环境相协调。

2 河道治理设计理念

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要改变过去工程水利的传统观念,建立生态水利河道治理的设计理念。营造一个方便舒适、整洁优美、生态健康的生活环境。“河道联网”理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可见水贵在灵气。现在通常是单独一条河道或者一条河道分段治理,分段治之,相互孤立,活水往往被治理成“死水”,虽不泛滥,也无水趣可言。而将一个流域内的河道或一条河道的上下游通盘考虑、统筹规划、综合治理,互为补给,则必将使整个水系活跃起来,“水网”通畅,如龙其中。“人水和谐”理念。城市河道的治理体现了河道景观与人类、生物及周围环境的和谐,维护了人类与自然生态环境长期平衡相处的共同利益,达到了人水和谐、人水相亲的河道治理目标。生态景观河道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代表了河道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蓄洪涵水理念。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态、植被茂密的河岸、起伏多变的河床,利于减小河水流速,消减洪水的破坏能力。两岸自然湿地如同海绵,调节河水丰俭,缓解旱涝灾害。然而,水利部门往往出于安全角度考虑,采用百年一遇甚至千年一遇的标准,建筑高坝雄堤,裁弯取直,结果却适得其反,洪水的破坏力被强化。原因在于没有顺其自然。生态美学理念。自然河道和滨水带由凸岸、凹岸、深潭、浅滩和沙洲组成。是各种生物适宜生存的境地,是生命多样性的景观基础,是各种生物的迁徙廊道。生机勃勃的水际尽显自然形态之美,动、植物互相依偎,动、静互相映衬,自然且不凌乱,变化而不失秩序。审美统计实验表明,植物丰富的自然景观比人工景观有更高的美学价值,而且随着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也会提高。

3 城市河道治理模式的取向

滨水是城市最为宝贵甚至稀缺的空间。生态景观型河道建设已经成为国内外河道治理的发展方向,紧紧把握住它的中心理念“师从自然,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实现河流的自我修复”。

河流平面流畅化、舒展化。自然河道整治应顺其自然、因势利导、疏堵合理。 河道断面多样化、自然化。合理利用河流空间,在设计中可采用复式断面或不规则断面等多种形式,满足人们休闲、亲水、亲近自然的需求。

护岸生态化、景观化。避免使用单纯硬质护岸,选择生态型护岸材料与结构型式。

建设河流各河段特色性的水岸。河流各河段要根据自然风貌、经济用地性质、历史文化各异的特点,创造出有特色的秀美宜人的河流环境。

治理中,应借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可持续发展的河道治理,逐步恢复河道的生态功能和本色面貌,还原水面、绿化河道,形成具有现代气息又有自然风貌的河道。

护岸形式的设计和选择,要充分考虑特定河流、特定河段的自然生态状况,精心构思,力求细致全面。为了保护一定河流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治理采用材料源于自然,使得整治后的河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4.河道生态治理的应注意的问题

4.1 必须截流污水

进行河道的生态治理,首要任务是要进行流域污水的截流。将排放入河的污染源截污纳入城市污水管网,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污水。可根据洪水汛情预报,提前放空, 利用洪水对蓄积水进行置换,以保证河道良好水质。

4.2 保证水流多样化

生态型河道要求在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深浅不一,以形成水流的多样性。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同时也更具景观价值。

4.3 采用可渗透型护岸、护底

河道的护岸和护底不可全部用混凝土浆砌石结构,可利用卵石、块石堆体等具有渗透性的材料,不阻断河道内外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护岸也可利用粘土夯实边坡, 或采用根系发达的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护坡处理。

4.4 合理配置岸边及水生植被

河岸上尽可能留出空间,在河道中以小岛、岸边滩地等形式因地制宜地营造一些湿地,也是河道生态治理的一种重要手段。湿地是水生态系统中最有代表性及功能作用最强、最完整的区域,它可起到自然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促进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外,湿地充满了野趣,散发着自然气息,可成为休闲娱乐的场所。 河道水面上可种植浮水植物和浮叶植物,如水葫芦、荷花、睡莲等,这些水生植物能够吸收水中的营养物质,有助于水体的自我净化。

4.5 建立完善的河道管理制度

河道治理完成后,要加强管理,以维护河道的生态平衡。①要加强对水中生物和水体质量的观察与调查,及时掌握生物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和水体质量变化规律,对生物的数量、品种及时进行调节。②要监督检查流域的污染物排放情况,禁止向河道内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和垃圾,保持河水水质。③要合理利用相关设施,通过河水置换、增氧等综合措施,增强水生态系统修复的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河道水系治理的对比,清晰地看到了传统水利和生态水利建设结果的迥异,充分暴露出传统水利的不足和缺陷,即没有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改变河道原有形态,无法满足人水和谐相处的要求。而生态水利的优势就日趋明显,既实现工程安全,又紧随自然和谐的景象,顺应自然和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沈国舫.中国生态环境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J].2005.

[2]浦德明,何刚强.城市河道整治与生态城市建设[J]].江苏水利,2003(5).

[3]李益健,任南.简述三峡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M].环境科学与技术,1993(2).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5

1.社会绿色发展趋势解读

随着自然环境的破坏,土壤沙漠化、河流污染、空气雾霾等等问题的出现,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不再是“从小事做起”就能够改善,节约用纸、节约用水、绿色出行已然不能阻止环境日益恶化的脚步。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必须“绿色化”,企业对绿色的解读与企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就是说,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降低环境负担或是使之稳定在可承受水平。[1]

1.1?l展新能源汽车是环境和汽车产业的迫切需求

与传统汽车相比,每辆电动车二氧化碳排量将减少52%。由于汽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我国总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6%左右,2020年,到假设纯电动车占汽车保有量的10%,那么电动车的替换将使整个汽车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9%,从而,汽车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将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整体排放量减少1.5%。随着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运动的深入,绿色浪潮将更为猛烈并席卷全球。从“绿色食品”到“绿色用品”,从“生态玩具”到“生态时装”,从“绿色汽车”到“生态住宅,”这一切都显示着绿色产品在未来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是世界商品发展的潮流。[2]

1.2 推进风电行业发展

风能取之不尽,没有原料成本。风力发电1亿千瓦时,可节约3万吨标煤,减少约9万吨二氧化碳的排放,节约淡水20多万立方米。当然对于一些学者认为随着风力发电场的增加,可能会对自然风速产生影响,使其流动速度变慢,成为全球变暖的问题之一,也是需要企业综合考虑的。

1.3 海绵城市是未来环境治理发展的必然方向

海绵城市是指具有良好吸水、蓄水、净水、释水功能的城市体,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对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系统的标准,缓减城市内涝的压力。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包括生态修复、园林绿化、绿色建材、管网建设与运营、智慧城市与物联网技术、污水污泥处理等多个行业。

2. 东方园林的绿色发展过程

2.1 盆景:一个起点

众所周知,东方园林是从一盆盆的盆景起步的。从对盆景的销售,到对苗圃的生产,与绿色植物的结缘,以及它所带来的商机,奠定了企业的发展基础,也暗示了企业的发展方向一定与绿有关。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买房子就是买环境”的观念在社会上形成,园林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而东方园林也很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发展机会,对于当时的东方园林来说,什么是绿色战略,以及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仍然都处于探索时期。

2.2 公园:一个目标

随着业务发展方向的转变,企业将现阶段的“绿色”体现在城市中一座座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公园中,不仅重视人们视觉、触觉上的感受,也开始融入了生态的概念,这也是之后一系列环保理念产生的萌芽。

100个城市建立100座公园,这时的绿色还是有形的绿色,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乔木、灌木、草坪等等,在美化城市的同时,也成了人们业余时间主要的活动场所。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企业的设计、工程部门已经开始考虑环境问题,无主观意识地形成了绿色的概念。

2.3河流:一种责任

水是生命之源,在园林绿化业务发展成熟之后,企业发现公园建的再美,公园中的湖水不干净,公园也不会漂亮。城市发展的再好,母亲河被污染了,城市也不宜居。对于各地区的流域治理是所有环保企业都应行动起来的,不仅仅是商人对于企业发展的眼光,更多的是如何为后代留下可以赖以生存的家园。

绿色也不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绿,而是一种无形的象征,环境修复、环境保护、生态宜居等,都是绿色的体现。水活了,城市就活了;水活了,景观才能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需要将绿色的观念融入每一个城市建设的项目中。

2.4地球:一种使命

不要忘了,没有地球母亲的滋养,我们这些人类子女根本不知何去何从。没有地球母亲的健康,我们根本无法奢谈未来。土壤荒漠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的代价。

2015年年会上,何巧女董事长提出了“心系地球”的使命,把企业的战略发展与保护环境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环境问题是全世界都在关注的问题,但是身体力行是另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从园林到环保的企业,东方园林积极参与到改善人居环境的建设中,带领并呼吁更多的同行企业投身于这片事业。

企业的格局在提高,与其说是企业战略市场布局在扩大,更确切地说是企业家有对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对美好环境回馈的想法。

3.东方园林业务的绿色战略

在多年的企业经营中,东方园林形成了园林企业共性与自身特色结合的绿色战略。对企业来说,这是一种经营方向,也是企业所要追求的核心价值;对社会来说,企业希望可以做出更多除了商业之外的贡献,为造福后代尽自己的全力。

3.1建设、治理双管齐下

如何在现阶段建设过程中,不对自然环境造成二次伤害,是所有企业都需要慎重考虑的。

东方园林最初做景观,发现公园及周边的水源污染严重。于是,东方园林开始做水污染的处理、水生态修复,但随后又发现,水污染的核心原因在于环保问题。为了解决系列问题,东方园林扩展了公司的业务领域,但随即发现,国土生态问题越来越多,东方园林解决问题的责任感越来越强。这就是东方园林“心系地球”使命的初心。

作为在大自然环境中施工建设的园林环保企业,东方园林提出建设与治理并行的方式,双管齐下。低影响开发建设、生态治理,新建设项目须以绿色环保为前提,已破坏的项目须以生态治理为向导,在未来的时间里,用行动还世界一片绿色。

3.2水利、水生态、水景观三位一体

东方园林创新性提出以水资源管理、水污染治理及水生态修复、水景观建设为核心的“三位一体”生态综合治理理念。涉及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产业7大方面,从治水、净水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景观打造的系统性思考及作业模式。

东方园林以全方位解决中国生态问题为己任,聚焦水环境治理,布局全生态产业链,主营业务从景观建设全面升级为生态环保产业,在技术层面上促进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三位一体”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地,合理进行水系、水体规划,对河流湖泊等水系的连通、疏浚、清淤及防洪排涝等一系列工程提出综合解决方案;运用三位一体技术集成优势系统布局水污染处理设施,全面解决雨洪调蓄、雨水径流量大、合流制溢流污染严重、河湖及河道水质恶化、黑臭水体、水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问题,

力图“让中国的河流清澈而美丽”。

在项目开发建设初期,整体进行规划、梳理,以景观、水利、水生态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进行分析。水资源管理及水环境治理,实现水利、城建、环保等不同涉水部门的协同联动,水利、生态、环保跨专业融合和一体化管理,实现城市综合水管理。以景观统筹,水资源、水环境相结合,构建项目的生态系统。

3.3企业使命,绿动未来

东方园林构建了一个大生态商业平台,包含四大集团。以治理城市黑臭水体为主营业务的环境集团,企业愿景是在200座城市,让200条河流清澈而美丽,并且专注于乡村水务,让污水不再污染中国的乡村。还构建了以解决危废为主的环保集团,目标是遏制中国污染最危险的源头,“让种出来的粮食可以放心吃”。产业集团以“守护最美风景”为使命,根植全域旅游, 打造休闲运动新生活。田园度假集团首创“田园综合体模式”,打造最美生态田园。另外还创新性地建立了金融中心,保障四大集团的快速发展。

东方园林不仅仅关心企业的成功,更关心整个地球和大自然。心系地球,为大自然疗伤,这是企业的最终使命。心系地球,为大自然疗伤,这是二次创业的东方园林的使命,更是一个环保企业对未来中国生态最大的期许。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作为阿拉善SEE环境产业联盟暨公益基金的重要推动者,她表示:“我们期待,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在联盟内部形成化学反应,共同组建一个环境产业的大商业平台和大技术平台。同时组建一个大公益平台,并通过公益联盟基金的方式来实现。只有我们在一起,才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开始,一个种子萌芽的契机;只有我们在一起,我们才能不再孤单,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只有我们一起,我才敢说,许诺地球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4. 结束语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范文6

1沟河现状

沟河发源于燕山山脉南麓,承德市兴隆县茅山镇青灰岭,流经兴隆、蓟县、平谷、三河等市县,于宝纸区张古庄与州河汇合后,汇流天津海河。沟河全长180kin,流域面积295Okm2,天然河道纵坡为1/7000。在三河境内全长51.Zkin,市区skm。沟河每天从北务村入境的客水8.64万t,每小时3600t,水质极度恶化,水体为黑褐色,臭味呛人,水中无任何水生动植物。客水中除生活污水外还有工业废水,据北务村监测断面监测结果显示,除pH值合格外,其余各项指标均超标,为劣V类水。其中,溶解氧比标准最低限值相差1.78倍,COD超标1.10倍,BOD;超标3.43倍,氨氮超标6.9倍,挥发酚超标0.41倍,六价铬超标0.96倍,油超标1.0倍。三河市河段水质污染主要受到上游排放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影响。水质为超v类标准的水质指标有:C服r、D0、BOD‘、阳3一N、TP、石油类、cr‘一、硫化物等,近期六价铬污染己得到控制,基本达标;客水受油类污染的程度呈上升趋势,并影响其下游水体。上游客水流经三河市后,总体趋势是水质得到改善。由于上游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大量的有毒物质和极低的溶解氧,均对水生动物、水生植物的生存构成极大的破坏,甚至无法存活;因为水质严重黑臭,透明度极低至不到IOcm,水下光线严重不足,致使沉水植物无法生长:夏季汛期水位很高,冬季时期由于没有蓄水而水位很低,均不利于水生动物和水生植物的生长和发展。沟河从北至南贯穿三河市城区和市域全境,是该市最重要的地表水载体,对三河市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巨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三河市市民对沟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愈来愈高。为改善沟河水环境,三河市投巨资对沟河三河市段总长10cm,涉及治理水面面积33.14万可的河道进行以水质改善与保护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治理,以营造人水和谐的生态环境。

2沟河治理工艺

为了使治理河段水质近期达到GB3838一2002标准W~V类(一般景观水体),远期达到GB3838一2002标准W类;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藻类暴发;缓解沟河生态用水资源短缺危机;改善河道景观.在对策上,主要应控制污染源,改善水质,降低混浊度,提高透明度,增加蓄水量,调控好水位,修复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基于以上情况,我们在确立“流域治理”理念与实践的基础上,根据沟河流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类别,以生态学原理、环境生态工程学原理和系统工程学原理为指导,采用水质原位净化与保护工程技术和河流生态工程长效管理技术,制定了沟河三河市段水质改善与保护环境生态工程的工艺流程使沟河三河市河段水质近期达到并维持在GB3838一2002标准IV~V类,远期达到IV类。按照工程要求和工艺流程设计,本次设计重点实施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l)基流时段孟各庄闸上游来水突发污染应急处理工程当上游来水超出V类水质时,启动该处理系统,方法是在闸上游230m的河道断面通过均布加药管添加絮凝剂或中和剂,通过曝气搅拌管使药剂与河水充分混合,去除水体中大部分悬浮固体物,提高水体透明度,中和水质,闸前设置气提装置将沉淀污泥提至岸边污泥浓缩池,进行后续处理。在闸后增加2800mz的强化曝气生物膜,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进一步降低水体污染物质,降低后续处理的污染负荷。另外,为提高应急处理系统处理效果的保险系数,在孟各庄闸后增设物化处理装置一套(备用)。(2)河道污染原位治理工程,包括:•河道清淤工程为防止底泥污染和便于人工水草的布设,需要对相关河段进行清淤,本工程疏浚区为孟各庄闸至贤人桥河段,确定在早季选择履带式反铲挖掘机和两栖式清淤机采取干滩陆地施_l:的方式进行疏浚,并选定北外环桥西岸桥头两侧的砖厂废取土坑做为贮泥堆场。•污染水体生物膜接触氧化强化处理工程通过物理及生物方法去处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工程实施河段为在北外环桥至迎宾桥河段,布设总量IO182m,的软性生物膜。(3)健康水域生态系统构建工程通过植物新陈代谢,吸附N、P、TC为营养源,使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方法。在北务村桥至迎宾桥河段的水陆交错带种植16300汀湿生、挺水植物,河道内种植6000可沉水植物、l200m’浮叶植物。在迎宾桥一贤人桥一孟各庄闸河段放养1000kg铜锈环纹螺、沼螺等螺类。(4)河道生态廊道建设与两岸水土流失控制工程在北务村桥至贤人桥河段两岸建设河道生态走廊,水陆交错带种植固土能力较强且具有较强净化能力的湿生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香蒲、营蒲等,在水陆交错带以上的斜坡,改种、补种4000矿固土植物,如柳树、芦苇、荻等.(5)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构建工程在孟各庄闸上游SO0m处,沟北村东建立自动监测系统。对水质、水量、pH值等指标进行自动监测,当水质为劣V类时,启动应急处理系统。

3沟河治理设施的运营管理

俗话说:“三分建设,七分管”,工程建设完成之后的长效管理才是此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科学管理机制。

3.1上游来水污染应急处理工程运行长效苦理上游来水污染应急处理工程运行实行长效管理,主要做好如下工作:(1)根据上游来水水质及水量状况及时启动或停止该系统,制定严格的运行管理制度;(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作业;(3)坚持做好运行或停止记录,定期汇总研究、分析,以总结规律,提高效率;(4)做好设备维护和定期检查;(5)维护工程区水环境安全,防止外来干扰.

3.2河道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管理(l)做好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尤其要做好野外系统的安全维护工作:(2)定期对采集数据的准确性进行标准法校核,并及时查找出现偏差的原因,及时调整、改正;(3)做好数据的统计、保存、分析及其上报工作,使之更好发挥作用。

3.3软性生物膜及其曝气系统运行长效管理软性生物膜是按照原位技术原理,多学科、多领域协作,依据不同水体的具体情况而研制的一种用于污染水体水质原位挣化技术的产品,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软性生物膜是一种由两种网孔海绵状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孔隙率9既~96%的软性生物膜,此生物膜为生物惰性良好的高分子材质,物理及化学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尤其重要和特异的是,它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能吸收、吸附、截留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为各类微生物、藻类和微型动物的生长、繁殖提供良好的着生、附着和穴居条件,最终在软性生物膜上形成薄层的具有很强净化活的“生物膜”。软性生物膜及其曝气系统运行长效管理工作主要做好:(l)根据水质和水深及时调整曝气频次和强度。〔2)做好鼓风曝气系统及供电设施的安全防护和设备维护工作。(3)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软性生物膜设施,及时清除缠绕杂物,修好受损部分。

3.4河道生态系统工程长效管理本生态工程的长效管理实质上就是河道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河流生态工程的管理是根据河流生态系统固有的生态规律与外部扰动的反应进行各种调控,从而达到系统总体最优的过程。河段生态工程的管理,应在流域与局域统一规划基础上,建立相应管理机构,运用技术、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控制或限制人为损害河水水质的活动。保护和管理的主要目标是维护水域的生态平衡,因此,必须遵循生态学原则,以河流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了解沟河水域的生态平衡机制,协调人类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否则水体生态环境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修复和有效的保护。河流生态工程长效管理系统建设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l)管理机构与体制的建立为了做好河道水生生态系统和水环境维护管理,必须建立相适应的管理机构。机构中除配备业务负责人外,还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管理员和维护工。管理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维护工则在管理人员指导下,能独立进行河道环卫保洁、水生生物养护、园艺养护基本作业、熟练的使用机器设备。(2)水体生态系统的管理以水生植被为主的健康河流生态系统建立后,生态系统的长效管理,尤其是沉水植物的维护管理最为重要,只有管理好水生植物,才能使生态系统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有效发挥。管理内容在如下几个方面:保持河道洁净,及时清除各类垃圾,制止一切向河道倾倒垃圾与排污的行为;调控沉水植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使其更加适合淘河水环境;对刚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沉水植物群落,应加强管理与保护。在其发芽与生长期,应该不予打捞,尽量发挥其净水效果;在枯萎期应该及时清除,以免其腐烂后造成二次污染。加强对景观植物如荷花、睡莲等的维护与管理;不断清除多余的植物生物量,防止二次污染,同时输出N、P营养负荷;及时清除影响沉水植物生长的丝状藻类,控制漂浮植物如浮萍等的发展:当河流出现鱼类时严禁钓鱼者投饵做窝钓鱼:根据水生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动状况,放养和捕捞水生动物,并对捕获物予以利用.

3.5工程运行操作、管理定员根据本次设计实施的工程规模和特点,参照类似_〔程运行操作、管理用人经验,拟定本次设计实施工程的运行操作与管理定员为13人,并成立“三河市沟河环境生态工程管理站’、进行统一调度管理。

3.6工程管理配套设备为做好工程管理,备置河道生态工程管理用人力船(载重500kg,吃水蕊o.sm)两艘,公用客货两用机动车(载重2.st)一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