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1

关键词:品德;社会教学;多媒体技术

一、多媒体技术对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它更注重学生的成长。所以,在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思想中就提到———教育要回归生活。以便学生们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要想真实的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再现,多媒体技术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小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他们内心情感的激发创造一定的可能性。(二)教学内容直观化。将抽象的知识和不易观察的事物变得直观可视,是多媒体技术的基本功能之一。它可以让学生坐在教室里看到天安门的实景,可以在一分钟内看完小草从种子发芽到长成的全过程,可以通过视频仔细、多次地观察交警的各种手势。这种功能可以让品德与社会课的知识点更加浅显易懂,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学习内容。(三)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想像力,他们对新鲜事物有着独特的认知方式,多媒体可以运用形、声、色等手段传情达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情感。同时,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这个世界。

二、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多媒体技术能力较低。在农村学校,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多媒体应用能力较低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将课件当作黑板来用,将计算机当作播放器来用的情况经常出现。多媒体应用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观念问题,部分老师坚持着多媒体无用论,认为自己不用多媒体一样能上好课,却没有意识到,用好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课堂效果更上一层楼。二是技术问题,制作粗劣的多媒体作品不但不能提升课堂效果,还会有所降低。(二)多媒体应用的目的不明确。教学中多媒体的设计是一种预设式设计,其目的有的是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有的是为了提升课堂气氛,还有的是为了减少备课、上课工作量,依赖课件推进教学。以上不论哪一种情况,都偏离了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的初衷,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课程要求。过度依赖课件还会造成教学过程机械化,不管需不需要,逼迫教学跟着课件走,将使课堂缺乏生成性、灵动性。(三)教学设计内容不合理。由于对多媒体应用的目的不明确,部分教师在设计课程时会以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的设计为主要关注点,而忽略了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致使教学设计内容偏离了学生的可接受范围。虽然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却阻碍了学生的学习。

三、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多媒体设计能力。教师多媒体应用水平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是观念问题,二是技术问题。对于这两个问题,解决的办法并不难,我们可以通过优秀多媒体教学案例的展示和理论指导来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校本研修和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的多媒体技术。要使教师多媒体设计能力显著提升,达到理想的效果,一定要将这些措施真正落到实处。(二)按需设计多媒体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具有教学辅助功能。运用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更好地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达到恰到好处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时,首先要分析教学需求。不能为了追求多媒体技术的华丽技巧而过多使用多媒体效果和素材。避免出现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如无关动画等,会扰乱学生对教学重点的关注。教学手段一定是为教学服务的,特别是品德与社会课,在多媒体内容选择上,一定要讲究思想性、科学性。(三)多媒体应用要促进教学内容创新。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呈现大量知识,但我们不能仅仅把课件当黑板来用,而要发挥多媒体资源种类多、容量大、设计自由的特点,展现出富有创意的、用课本和黑板难以体现的内容。要关注课堂现象,观察学生表现,利用课件但不局限于课件,根据课堂进展采取不同措施完成教学内容。同时,多角度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多媒体设计要确保教学由繁化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为了将课堂中复杂的内容变简单,抽象的内容变直观,用最有效的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应用多媒体要做到能省则省、能简则简。不能因为融入了多媒体内容而使课程多出了几个环节,多出了不必要的内容,更不能为了应用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变得拖沓冗长,阻碍了学生的学习。(五)设计贴近生活实际的多媒体内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喜爱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寻找适合当前学生认知水平的图片、音乐等素材,低年级学生可以用到喜羊羊、光头强等素材,高年级学生则不行,他们需要更有思想性的素材。多媒体的应用要符合品德与社会课程特点,要能够贯彻启发性原则,能帮助学生扩散思维,能培养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

作者:付建军 单位:修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卢玉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分析[J].知识文库,2016(1).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2

一、多媒体强化课前研究

课前研究是讲课教学的准备,只有课前进行充分的研究,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强化课前研究、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计算机备课便于随时修改教案,当然这并非计算机辅助备课的主要目的。现在很多地方要求教师实行无纸备课,即电子备课。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要输入文字、制作动画等则需花两三天才能备好一节课。而且不是每个教师都懂得制作电脑动画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备好一节含有多媒体的课就容易很多了,不会制作动画可以到网上找,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备课速度和质量。

二、多媒体优化教学过程

化学的新课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与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益好。

1.创设情景

情景是引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创设愉悦的课堂情景、求知的课堂情景、成功的课堂情景,适时地呈现适当内容的形象材料给学生多通道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表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能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解剖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确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就能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顺利解决。

3.演示整合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经常要对前后不同时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归纳、概括、总结。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诸如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氢气、碳、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等的比较、总结,以上内容,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能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进一步得到同化,使学生的知识更加系统。更重要的是能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让他们知道化学反应不是孤立的,化学知识也不能单一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这些联系及差别。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用软件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要点

教学手段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强劲优势,在于它为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开辟了更加宽广的道路。然而,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可是纵观实际工作中,诸多同行在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方面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与传统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有的不能正确处理好课堂四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的在多媒体课件的选题和设计存在科学性和必要性问题,有的不能正确定位多媒体教学的作用,这些是阻碍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想法。

1.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必须有助于突破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否则就没有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媒体技术把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直观的、易于接受的形式表现出来,或把课堂演示实验中有毒的、有危险性的实验通过播放录像的形式演示出来,或把物质的微观结构或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都是多媒体辅助教学中研究的方向,多媒体课堂教学绝不能只停留于表面,用电脑屏幕代替板书、用录像代替所有课堂演示实验等这些形式都是不可取的。

2.多媒体积件的制作必须具有科学性

科学性是自然科学中首先必须具备而且是最重要的一个性质,离开了科学性,也就失去了自然科学立足的根本。因此我们在设计积件时一定要注意不能犯科学性错误,否则不但不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负面影响。我曾见到一个胶体的课件,其中演示胶体的电泳实验中粒子移动的动画时,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粒子完全从阳极流向阴极,从阳极到U形管的中间部分的溶液全部变为无色,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3

【关键词】新课改 多媒体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整合运用

运用现代教学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是新课改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学科搭建创造平台,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图、文、音、像、影并茂的特点,能把教学中抽象、深奥,靠老师讲解、挂图、板书,讲不清道不明的难点、生点知识,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将知识一目了然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计算机多媒体的运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利用多媒体展示技术和设备,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图片、动画、视频、音频等,利用这些直观形象、富有吸引力的感性材料,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会获得事半功倍的特殊效果。比如在学习《埃及的金字塔》一文时,教师首先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了一个课件导入新课。课件中有逼真的金字塔画面、古典抒情的背景音乐,同学们一下子就被金字塔宏伟的气势、精巧的构造所吸引,很快就产生了了解它、探究它的欲望,学习兴趣十分浓厚,最后整节课也因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二、整合资源,拓展视野

网络教学具有超越时空界限的特点,学生可在学校、家庭或任何别的场所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不仅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而且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共享功能,具有信息双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所以,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种信息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教学《草船借箭》一课时,涉及到三国时期的一些生动的故事。教学时,教师布置学生在网上搜索大量有关三国的资料。学生进入Internet,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到了“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大意失荆州”“空城记”等许许多多的三国经典故事。图文并茂的网络载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突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使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三、注重实效,科学使用

教师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课件设计的科学性、高效性、目的性、艺术性原则,既要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简单地拼凑各种杂乱无章的素材。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直观性、交互性,促进学生的能力培养素养训练,不能将传统的课堂讲授变成现代多媒体的灌输。例如,《春潮》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春潮的形成过程和磅礴的气势,体会春潮气势浩大是全文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磅礴浩大的气势到底是怎样的,我就恰如其分地设计了这样一段动画:冰雪骤然消融,冰层断裂发出巨响,好多冰块同时汇入大江,形成巨大洪流,汹涌而下。而后再配上课文内容的朗读,使学生边看边听,入情入境,再加以教师适时的引导和肢体语言的默契配合,以及对重点词语的强调,学生便很容易感受到了春潮来势凶猛、势不可挡的浩大场面。此时,再加上老师对作者及课文背景的解说,理解全文象征手法的运用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四、解疑化难,提升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最需要解决好“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这两个常规问题。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语言叙述、挂图展示、动手操作、板书解析、讲练结合等途径。虽然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插图,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但是毕竟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教学中若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形象的感官刺激,就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获得丰富生动的感性知识,克服思维障碍,突破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教学《小稻秧脱险记》,为了让学生积累感性知识,进一步突破难点,我首先让学生上网查询相关资料,了解“稻秧的成长靠什么?”“失去了营养的小稻秧会变得怎么样?”“除了杂草还有什么危害稻秧?”通过网络,学生轻松又生动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解决了令学生望而生畏的冷僻难点。

五、正确处理多媒体运用与传统教学的关系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4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英语教学优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教育理论及教育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走进小学英语课堂。以其图文并茂,声像并举,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独特优势,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各个器官,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合理地慎用它,使之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下文将结合多年运用多媒体技术于英语教学的实践和《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学习,就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一题,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巧妙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是第二语言,对初次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仅靠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张口、一台录音机的教学,有何兴趣可谈?实践证明:以声像性、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可操作性为突出特征的多媒体引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给英语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与乐趣。它所提供的图文、声、充满情趣、欢乐,使孩子赏心悦目,兴趣十足,从而感到知识美、学习更美。因此,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全新视听来导入新课,是成功课堂教学的开始。

二、提供素材,实现交际教学

现在,我国英语教学面临着一种颇为尴尬的境地。哪怕是英语成绩很不错的大学生,也不能理想地进行交际。这一局面是传统的英语教学与英语运用相脱离的结果。小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就体现了把话题——功能——结构——任务结合起来的总思路,贯彻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和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交际教学的思想。如果学生学到的语言知识不能用于生活实际,那么这些知识将失去意义。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尽量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活”的语言材料和交际模式。

如:PEP Book 2,Unit l A let’s talk 部分的教学。内容是巩固问候语Hi!Good morning.学习新句型We have a newfriend today .I’m form….通过教学,让学生会介绍他人及自我介绍。教材上也配有人物介绍的画面,但是这些静止的图片,激活不了学生的思维。一般情况下,在完成新句子的教学后,老师也会借用头饰和同学创设一个人物介绍的情景,来调动学习生学习的兴趣。这种老套的模式已不足以调动学生进行交际的热情。多媒体技术能为小学生英语课堂教学创设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搬进课堂,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英语,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运用。比如我们可以设计CAI课件:铃声响过,同学们在教室里静静等待老师。这时,老师领着一位背着书包的同学进来了。生活经验告诉学生:来了位新同学。好奇心顿起:这个同学叫什么?从哪里来?带着这些问题会认真地看下去、听下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和运用中。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环境。

三、利用资源,丰富知识

在交际中,需要根据具体语境和不同对象使用不同的语言,这一点教材本身是难以体现或解决的。因为教材中具体某一课的课文或对话的教学,只能导出一种语境,由此也只能出现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教材编排体系的制约,有些相关语言的功能项目是零星出现的,学生往往缺乏对相关语言的语用功能的比较,因而,在实际情况下,不能准确地表达。

四、在少时高效中突破重难点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克服英语教学中耗时低效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乌申斯基说:“儿童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作为现代教育精华的CAI课件正好集声、形、色于一体。图形翻滚、闪烁、重合、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动画效果,都能生动直观地展示客观事物。有效地实现学生对当前所有知识的意义构建。因此,在实行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大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环境,实现由“耗时低效”到“少时高效”的转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五、精心设计作业,巩固知识

教育理念的更新,必定会改变英语作业的传统模式。传统的小学英语作业大致可分:听、抄两种形式。这样的作业方式对小学生来说,显得单一、枯燥。小学阶段是语言学习、语音模仿最关键时期。如果,学生会不注意语言、语调和如何运用书本上学过的句子,只是一味地抄,听,学生会厌倦这样的作业,变“要我做”为“不想做”,直接影响了英语的学习和兴趣。对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和发展会产生负影响。《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小学阶段重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发展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布置英语作业时,应转变观念,适应课改的需要,改变老套的作业形式,利用CAI课件设计出新颖的练习。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增添一份对英语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5

摘要: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空间与图形”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空间与图形”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基于“空间与图形”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将凸现出特有的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空间与图形 教学

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的需要,呼唤“空间与图形”教育必须以面向21世纪的新思维、新视野,进行改革创新。当今“空间与图形”信息更加趋向多样化,“空间与图形”科学的发展、知识的更新异常迅速,它教育的主要目标不再是掌握和占有“空间与图形”知识,而是培养“空间与图形”观念和能力,培养“空间与图形”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自主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等。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空间与图形”信息时空一体化提供了展现舞台,为“空间与图形”信息的立体化、形象化呈现,提供了技术平台。基于“空间与图形”的特点,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将凸现出特有的价值。

一、多媒体与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整合的积极意义

1.能为学习者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信息化资源,作为数学教学的素材,如利用视频资料、音像资料、文本资料与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整合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电子文稿、多媒体课件中,供学习评议、分析、讨论,不仅使教学内容相应的知识面变得宽广,而且可以使一些过去只能通过思维、表象和想象领会的教学内容,可以得到直观的表示和处理,一些数学的现实情景和虚拟情景能得到很好的呈现。

2.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不再是传统的机械式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学习。同时,学习资源的全球共享,虚拟课堂,虚拟学校的出现,现代远程教育的兴起,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使学习空间变得无界限了。

二、多媒体技术与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

在整合的过程中,方法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图形教学有自己的特点,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五点谈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图形教学整合的具体方法: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最丰富、最活泼的时期。儿童愿意去发现去探究各种事物。因此,教师的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发挥多媒体课件动态感知的优势,创设情境。激励学生猜想、想象和联想,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增强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化解图形教学中的重、难点

图形教学中有些问题即使是借用直观的教具,也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楚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直观性强、便于操作观察的特点来组织教学,使学生趣味横生,加深理解。

如: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若干等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起来,圆柱体就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假如平均分成16等份,还可以利用教具向学生演示,但平均分32份、64份就很难向学生呈现。这时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分的份数越多,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体,让学生心服口服。

以上推导过程中都包含极限的数学思想,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达到这个要求,学生无法体验,如果没有计算机的帮助,想象能力好的同学还行,想象能力一般或较差的同学便只能靠死记硬背。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便可弥补这个不足。把复杂的、精细的实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形式出现,缩短了客观事实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化解了数学的重难点,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更好地帮助学生构建新知识。

3.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图形

在传统教学中,数学的教学是脱离生活的,是很枯燥的,致使好多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了兴趣。现在借助信息技术这一法宝,可以使数学教学紧贴生活,并且应用到生活中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能力,把数学教学提升到新的高度。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这一特征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四根硬纸条订成一个长方形,然后用双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的方向拉,从中领悟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但是当让学生说出平行四边形的这一特征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的时候,虽然有部分学生说出了一些例子,但是从不少学生的脸上流露出无奈,因为他们缺少相关的生活经验,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解决这问题,我就让学生上网搜索相关的图片。通过上网学生搜集了很多相关的图片,然后在全体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切实感受到了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的广泛应用,教学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4.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发现、探索学习能力

现在的网络资源是很丰富的,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索的欲望,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勇敢探究,自由遨游。

5.利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

在数学的图形教学中,有不少的教师会发现,好多的学生缺少空间观念,这将导致学生一些认知上的模糊和错误,巧妙的利用电脑,发挥它直观性和演示性很强的优点,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多媒体技术与运用范文6

多媒体演示教学手段的特色

多媒体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有效途径之一。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是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事物,它能够集成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得和保存,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多媒体教学除了能够表现传统教学无法实现的一些生动的教学效果外,还可以增加课程容量,提高课程密度,使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单只是从教师的讲述中完成对知识的理解,还会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对教师传授知识的方法给予很大的关注。网络信息时代的学生对自己受教育的环境和质量都很重视,因为他们将来要走向社会,他们迫切需要与社会同步。多媒体教学的引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他们是在接受信息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因为在课堂上展示给他们的是教师用计算机精心剪辑制作的教学课件,是声、光、电高度结合的多媒体技术,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有利于学生理解水平的提高

通过多媒体有声有色的内容,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例如:我们在讲解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动作时,以往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原地做模仿动作,或者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学生无法看到空中的立体图像往往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头雾水,采用多媒体对学生传授这一技术动作,通过计算机和投影仪将世界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段定格,使学生能从各个角度进行观察学习,了解动作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画面能形象、生动地描绘技术动作,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使难理解的东西变为容易理解的东西,而且还可以把空间放大或缩小,把时间的间隔缩短或延长,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更为紧密和友好,形成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因此从体育理论教学的内容而言,由于教学过程中富含竞赛、新闻、生理、心理、美学和社会学的知识,通过多媒体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学习的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而是从更加广阔的知识领域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既发展形象思维,也发展抽象思维,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轻松,更有兴趣。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设计的课件不能仅仅围绕知识目标,要让学生面对知识和问题情境,启发学生努力探索,在不断解决问题的时候培养创新能力。

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如跨栏的动作学习,摆动腿摆动不当会影响跨栏的速度且很容易碰到栏架,学生对跨栏架应如何摆动总觉得有些迷惑,对这样的疑难性动作教师可以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定格处理,找一段世界大赛跨栏比赛的录像,当录像播放到摆动腿动作时作定格处理,让学生分析参赛的优秀选手们是怎样完成这一动作的,自己与其相比有那些值得注意的地方,从而掌握跨栏时摆动腿的动作技术要求,难点一突破,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多媒体教学使授课形式发生变化

运用多媒体演示教学手段,首先可以是教师从传统的讲演中解放出来,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面对演示界面,围绕主题保持同步的思维活动,对问题的探讨进行自然的拓展和延伸.当然,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卡片式的文字材料,但仅仅用于对主题讲解内容的提示和备忘。其次,运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师从讲台和黑板之间的狭小空间里解放出来,特别是体育理论教学,教师甚至可以走到学生中间,腾出身体,采用大量的语言、表情、身体语言、肢体动作等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授方法,也可以很自然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使教学过程更加活泼和富有情趣,使授课形式更为积极主动。

多媒体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局限性

1.不可以替代一切传统的教学手段,体育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其他学科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思维活动,使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而体育教学主要是在宽敞的场、馆等室外环境下进行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及学生反复的身体练习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即体育教学以实践课为主,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恰当的传统教学手段,如动作模型、挂图、幻灯等,既方便又经济。

2.不能适应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和个体差异,不能照搬别人的多媒体软件设计,要不然就不能充分发挥教师本人的教学艺术,抑制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抑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3.在教学中如果多媒体技术运用不当,教学则会失去主动和谐的气氛,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众所周知多媒体的特点是大信息、大容量,有的教师为突出多媒体的特点,刻意追求大信息、大容量,而不考虑大纲的要求,盲目压缩课时,或把一课时的内容分成两课时,这不仅违背了多媒体教学的原则,也影响了演示的可见度,还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运用多媒体时的注意事项

1.最好在室内里进行,因为户外的光线强,大大限制了幻灯片的使用.

2.一般情况下,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应在理论课上进行,也可在实践课之前,但要注意在时间上的控制,因为体育课主要还是在室外进行实践,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要在学生需要获得大量技术,技能信息的时候来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