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节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节能的标准也在不断提高。不仅在不断研究新的节能技术,还在研究新的节能环保材料,旨在推动我国的建筑行业走向节能减排道路。节能环保材料是节能建筑的基础,是实现建筑节能的基本途径。在建筑中利用节能材料,不但可以增强建筑的保温效果,节省空调损耗,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1当前我国常用的建筑节能材料
建筑节能环保材料是指在制造过程中使用新的工艺技术,产品具有节能、节土、利废和保护环境的特点,能改善建筑功能的一类建筑材料,能够节约能源,且非常环保,有利于节省建筑成本,提高建筑质量。目前我国常用的建筑节能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1可回收性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工程建设中,主要以钢筋混凝土作为主体建筑材料,可回收性较低,完工或将其拆除后,会产生大量难以处理的建筑垃圾,使环境受到严重影响。随着建筑材料的不断创新与发展,一些可回收性绿色节能材料逐渐代替了这些传统建筑材料。木头材质、玻璃材质、小型钢部件等材料是其中代表性较强的可回收利用材料,可随时组合、安装。
1.2 绿色植物建筑材料
目前全球非常重视环境保护问题,在建筑领域中也逐渐开始广泛应用具有环保性的绿色植物建材。比如大豆纤维麦秸建筑材料,主要成分为大豆植物的蛋白纤维,柔韧性非常好,且使用寿命长,当做建筑材料也可发电。
1.3 碳素纤维建筑材料
这种建筑材料主要是碳纤维和相关的一些基体树脂的合成材料,该种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力学性能良好,基本上可以和金属材料相提并论,而且也具有膨胀系数小、耐腐蚀性高、耐高温等诸多优点,目前在建筑领域中应用甚广。其次,碳纤维建筑材料还有一个非常可贵的优点――自我清洁能力强,更符合节能、环保的建筑理念。
1.4 抑菌建筑材料
抑菌建筑材料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材料,主要是由于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若使用时间较长后,容易滋生很多细菌,对人类健康不益。新型的抑菌建筑材料采用具有抑菌作用的成分组成,对于细菌的产生、生长具有强效抑制作用,卫生较好,也可确保人们的安全。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开始领先应用抑菌建筑材料,我国也应大力引进、发展。
2 建筑节能环保材料在绿色建筑节能技术上的应用
2.1在节能墙面上的应用
2.1.1内保温节能墙体
我国在建筑节能设计起初阶段,主要采用内保温墙体设计,大多数是黏土珍珠岩保温砖、在将充气石膏板贴在珍珠岩保温砂浆内以及各种聚苯夹芯保温板等。目前建筑建设中主要采用以下3种内保温做法:①贴预制保温板。②将聚苯板粘贴在墙上,然后面层用石膏粉刷,增强玻纤网格布。③处理基层墙体界面后,将聚苯颗粒保温浆料直接涂抹或喷涂在其表面,然后制作抗裂砂浆面层,增强玻纤网格布。
2.1.2外保温节能墙体
相比内保温墙体而言,外保温节能墙体弥补了其中很多缺陷,不会占据内空间,热工效率高,也有利于保护结构。目前外保温做法已经成为节能墙体的主要技术,主要有3种节能技术:(1)聚苯(EPS)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该系统主要构成结构为薄抹面层、EPS 板保温层、饰面涂面三部分。(2)EPS板现浇混凝土外墙外保温系统。该系统主要用于现浇混凝土外墙施工中,其优点在于可使保温板和墙体混凝土结合更加紧密,有利于减少粘结剂,缩短施工工期。(3)胶粉EPS 颗粒保温浆料+布抗裂砂浆+玻纤网格系统。该系统的保温层主要以EPS 颗粒保温浆料为主,利用手抹、机械喷涂EPS颗粒成型,制作抗裂砂浆保面层,采用玻纤网格布加固。在曲面或比较复杂的建筑体型中比较适用。
2.1.3新型的节能墙体材料
在商业建筑节能设计中最早开始应用外墙保温及饰面系统(EIFS),EIFS系统是一种具有多层复合性,其主体部分的保温板主要材料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固定于建筑外墙;最外层则是表面覆盖层,美观而持久;中间层是聚合物砂浆基层,具有良好的防水渗漏性能,且非常持久,用于保温板上,常常会通过玻璃纤维网加固。同时,目前也比较常用建筑保温绝热板系统(SIPS),该系统的板材的中间主要采用聚亚安酯泡沫或者是聚苯乙烯泡沫,可以根据两面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平板面层。比如,房屋建筑的两面可以采用强度高、造价低、保温效果好的胶合板类木制产品。该种建筑材料施工简单,有利于节能、环保。其次,目前在建筑节能墙体施工中,也常采用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温系统,操作比较简便、绿色环保、高度节能,而且易存储,保温隔热性能较好,抗冲击、抗压、抗水等性能较好,也可有效预防墙体渗漏水、龟裂等问题。墙体自重较轻,可保护墙体主体结构,使建筑物寿命延长,其优越的性能越来越受到建筑材料市场的欢迎。
2.2节能玻璃及屋顶材料的应用
很多大型公共建筑物的外部维护体系都是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为了让其效果更加明显,应该选取透光率高、保温隔热性强的玻璃材料,同时也可以利用一些新型的玻璃材料,像是太阳能等。现在很多人将节能材料联系起来,研究出大面积玻璃采光屋顶。通过大面积太阳能光电板的应用,可以为电气设备提供电能,达到节能目的。一些不规则的新型建筑只能通过建筑本身的围护结构来达到节能的目的,比如水立方等。
结语
虽然现阶段中国的节能环保材料在绿色建筑行业的运用还不是十分娴熟,但是节能环保材料在建筑节能上所表现出来的效果还是有目共睹的。根据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相信以后一定会研发更多、更有效的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应不断扩大绿色建筑节能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绿色建筑理念;设计应用;作用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工业生产需求的增大,人们对于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索取越来越多。一方面,工业生产离不开自然资源的投入;另一方面,人们又在社会生产中将废弃、废物排放到自然社会中,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的质量。自然资源被大肆索取和环境被大肆破坏致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质量逐渐下降,为应对一系列问题,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主要围着“可持续发展”进行,各行业都要在工作中响应国家的号召,施行绿色生产。作为生产大国和能源消耗大国,我国社会产业各方面都在争取更好实现绿色生产理念的实际应用。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内兴起的新型建筑项目工程设计理念,对其进行更好的应用能够促进建筑企业进一步的发展,早日迈入发展的更高台阶,实现建筑行业绿色蓬勃的发展。
一、绿色生产理念的定义及实际应用原则
1.1绿色生产理念定义。
建筑项目工程的设计要从各方面的资源内容着手,既要展现创新设计原则也要保证建筑项目的实际可实施性。目前融入的新设计原则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这部分设计理念的实施主要展现在施工过程中对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与环境的保护,施工材料要符合绿色生产理念。同时,也要针对建筑与自然之间的有效结合问题进行系统的实施。以往的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不可再生原材料,目前很多可再生资源在市场上的大量投入给建筑施工提供了新的材料来源,在建筑设计中要充分展现可循环性材料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理念的实施。
1.2实际应用原则。
利用绿色建筑理念进行建筑工程设计,要遵循基础的设计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如何将建筑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处理,例如,将建筑周边的环境加以创新设计元素的融入,同时保证建筑周边环境适合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给人们清新自然的享受。其次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要遵守适用健康原则。利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要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将绿色建筑理念实施到恰到好处的程度。健康适用原则不仅体现在将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进行资源的有效使用也是体现健康适用原则的重要表现之一,有效的保护好人们的生存环境,带给人们的不光是建筑内部环境的舒适感,更是将整体的、健康的自然环境带给人们。最后,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要注重施工资金利用到位,既不能为追求夺人眼球的效果而进行大量资金的投入,损害经济效益,也不能为节省资金而使用粗制滥造的施工材料,损害社会效益。做到工程质量与绿色施工理念的同步实施,在进行材料选购时制定科学合理的选购计,在进行实际工程项目有效的分析基础上选择相适应的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展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意义。
二、使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有效策略
2.1重视对地形地貌的有效分析。
绿色建筑设立理念的实际运用首先要立足于对地形的有效分析上,展现科学的理念意义。在对地形地貌进行系统的分析后,采用合适的施工手段达到建筑施工最大效益化,充分利用地形等因素,将建筑设计中采光、通风等设计因素考虑到位,有效的避开可能引发的问题,利用可利用因素保证施工的安全。
2.2考虑好各种自然因素。
根据各地区的自然因素之间的差异,制定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各地区的气候、温度、干湿度等因素,做好市场的调研工作,设计出人们所真正需要的建筑工程。将各种自然因素进行相互平衡,做到相互之间的有效推动。例如,在南方进行项目工程设计中,考虑到南方温度高于北方,就要减少保温措施的实施,对建筑相关实施系数进行综合的考虑。而北方建筑则要考虑保温外墙材料的选购,考虑到相关的设计因素才是实现绿色建筑设计原则的重要途径。
2.3节约土地资源。
我国现阶段一大特点是,人口多,土地资源少,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坚持到底。建筑施工过程中,会使用到重型施工设备,施工阶段会涉及到设备的实际占地问题,在进行设计中要将这些因素考虑到位,合理利用土地空间的基础上,将设备的占地利用率提升到最大,争取将空地和死角减少到最少。
2.4施工过程节约用水。
体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就要全方位的展现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水资源目前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严重缺少的资源之一,建筑施工过程需要做到对水资源的有效使用和保护。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实际的用水问题,要提前做好用水方案,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设计理念充分的体现在方案中。建筑施工用水一般通过水管的接入进行用水,那么如何有效的设计好管道的接入,多少流量的水既能满足建筑施工的使用,又能达到环境的保护,是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要做好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一经发现问题出现立即采取措施,将水资源的浪费率减少到最小。
结束语
绿色建筑施工理念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实际应用,是展现新时期建筑企业新的发展方向,展现全新的的发展方向,使用绿色建筑理念,要考虑到项目工程的可实时性,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价值,考虑到自然因素等多个方面,只有做到全方位的协调统一,才能保证绿色建筑施工理念最大限度的实现在施工中。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有力武器,理论内容做好是保证工程项目有效开展的前提,所以绿色建筑施工设计理念,要从根本入手,实现施工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留罡.绿色建筑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 住宅与房地产,2017,06:99.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绿色信贷;金融生态;长株潭;两型社会
一、引言
“绿色信贷”,又称为“可持续信贷”(sustainable finance)或环境融资(environmental financing),主要是从环保角度重新调整金融业的经营理念、管理政策和业务流程,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信贷”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绿色经济,创造绿色财富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发展相互作用社会因素,又包括金融体系内部各要素。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演变和发展,会通过改变金融业内部各种力量的对比状况而推动并决定金融业发展规律的形成。从金融生态层面来研究”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是自2007年国务院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作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以来从一个崭新且具有启发性的视角出发研究问题的方法,其立足于对构成金融生态环境的各个外部环境进行具体分析,从本质上研究如何构建良好金融生态环境,从而使得“绿色信贷”政策有效实施,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
二、对金融生态和“绿色信贷”的分析
(一)”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意义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群作为综合改革试验区,将为我国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实现科学发展,完善“两型社会”建设思路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绿色信贷”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长株潭城市群建设“两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绿色信贷”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发展思路,是一种社会责任。在银行信贷活动中,把符合节约资源、环境标准、污染治理要求和对生态的保护作为信贷决策的重要前提,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资源、生态环境损耗,从资金源头切断“两高一资”企业的发展命脉。增加对低碳经济、环保产业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信贷支持,在合理有效配置信贷资源、促进发展经济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相协调的同时,实现银行的健康发展,从而通过市场经济手段提升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重组生产布局,增强竞争能力。相比罚款等传统的环保行政处罚措施,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将增加违法排污企业获取资金的成本,甚至切断严重违法者的资金链,进而有力地遏制其投资冲动,更好符合“两型社会”对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要求,从而更好的推动“两型社会”的发展。
从另一方面来看,“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符合当前社会“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规划。银行实行“绿色信贷”政策,避免了环境风险所带来的损失,减小信贷风险,促使银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严格的贷款制度使他们能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在企业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尽可能地符合环保部门的要求,降低建设风险从而能够得到银行的支持,确保正常的运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于政府而言,在当今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战略”及“低碳经济”的时期,政府无非把环保放在了工作重点,银行的“绿色信贷”政策和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会减少政府整治污染的成本,同时也切实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规划,是一件互利互益的长远优势。总体上来说,“绿色信贷”关系到银、政、企各个方面的利害关系,立足于整个社会的长远发展,对于“两型社会”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是”绿色信贷”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离不开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快制度创新,是长株潭城市群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要求和重要支撑,对于推动湖南乃至中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金融生态所营造的金融业外部环境主要包括制度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8]
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商业银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3]无论从整个的金融生态环境或者金融生态所包括的金融业外部环境来分析,“绿色信贷”的发展必须依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首先,“绿色信贷”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需要“金融生态”的调节来提供一个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必能吸引大量资金的流入,这样便会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新兴的绿色环保企业和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项目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其次,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护金融稳定,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一方面来讲,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为“绿色信贷”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体制、法制、经济、市场等等良好的因素,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生存和发展环境。最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经济主体的诚信意识和风险意识,从而很好的避免了部分企业在建设或者生产的过程中违约行为,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而有利于“绿色信贷”的推行。
三、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绿色信贷”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审视
(一)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自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湖南省整个地区的生产总值较之过去几年发生明显的快速增长【如图1所示】。2008年度,湖南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1156.64亿元,而长株潭三地的生产总值为4556.4亿元,占全省的40.9%之多【如图2所示】,显而易见,长株潭城市群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9、湖南经济社会发展60年】
此外,长株潭城市群是我国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接合部,区位和交通条件优越。拥有国防科技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59所高校,9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员,杂交水稻、人类干细胞、复合材料等研究国际领先。三市通过资源整合和相关产业布局,目前已建成了3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国家产业基地。2009年前三季度,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3501.34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08年全年的40.9%上升为41.8%,提高0.9个百分点;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为14.2%,高于全省增速1.1个百分点。就目前的情况来说,长株潭城市群金融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增幅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长株潭城市群在金融生态所涉及的法制、市场、经济、信用及体制等各个方面也取得了长远的进步,有力的促进了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由此看来,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问题剖析
就上述长株潭城市群目前的情况来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全国整体的情况而言长株潭城市群的金融生态环境仍不容乐观。据《中国统计年鉴2009》中的相关数据可知,处于长株潭城市群的长沙与处于武汉城市群的武汉、处于中原城市群的郑州、处于辽中南城市群的沈阳、处于关中城市群的西安、处于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处于珠三角城市群的广州这几大城市来比,长沙的地区生产总值位于倒数第二,仅为3001.0亿元,人均GDP也仅高于西安为4652.7元。除此之外,在2008年中国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分中湖南地区排第20位(共30位)【如图3所示】;在对全国291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金融生态质量检测报告中,长沙市位于第36位,评定级为“A”(全国共有20个城市进入“AAA”),株洲、湘潭均未进入100位。同时,从四大国有银行总行对全国区域信用等级划分来看,长株潭城市群大多数情况下被分为三、四类地区,即对长株潭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相对处于比较低的地位,这使得长株潭区域在全国范围内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战略中处于不利地位。
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优势相对不足,不利于“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从而不利于推动长株潭“两型社会”的建设。具体分析,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从金融生态的法制环境来讲:法制环境有待加强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及其立法部门对环境问题都十分重视,有关环境的政策、法规大量出台,并逐步严格和完善。值得关注的是,2009年12月份的哥本哈根会议,全球129个国家的谈判代表签订了新的全球环境公约,在配额减碳的压力下,“节能减碳”成为各国政府最重要的目标,由此看来更加系统化的环保法规的出现已不容质疑。从目前我国出台的环保政策法规来看,基本上都是根据目前已经出现或初露端倪问题的反映,这种滞后性的法律法规使得企业的经营和投资活动面临更多难以预见的政策性风险和经营预期的不明确性。例如,为了满足新的更为严格的的环境政策的要求,往往需要对项目的机器设备、工艺流程、劳动保护甚至产品结构等诸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整改,一般来讲,这些整改活动大部分都是纯消费性投资,没有盈利的非生产性投资。而贷款银行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往往处于两难的境地:一方面,面对突然增多的非生产性投资和不利的政策环境,项目的盈利预期一定会受到影响,如果继续增加投资,在企业不能再次提供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就有可能超过以前贷款抵押物的价值和企业的偿还能力,从而使银行对于该企业的贷款风险大大增加;另一方面,如果停止贷款或者采取其他措施,其结局可能是贷款方不愿意看到的。[6]除此之外,许多小企业,污染企业采用民间融资自筹资金,所以通过银行信贷制约的相关环保法规无法对他们产生约束力,成为目前我国环境法规的盲点。
从以上的情况可知,影响金融发展的法制环境还不完善,法制不健全、执法主体和执法行为不规范,除此之外,地方保护主义、司法不公和司法效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的造成银行信贷进退两难的难堪。此外,在经济发展、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容易导致政府对金融业不适当的直接或间接的行政干预,从而影响银行贷款质量,阻碍“绿色信贷”的实施。
2、从金融生态的市场环境来讲:市场经济有待完善
金融生态所指的市场环境的作用群体主要是指消费者。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绿色健康消费需求的日益增加,不管是衣食住行还是娱乐,所有想得到的东西都和“绿”密切相关。此外,国家或地方法规对产品的环境性能、指标要求的提高,而使那些在生产、使用、废弃物处理等环节中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产品或服务逐渐失去市场或强制停止生产。不容忽视的是由于“绿”而失去市场或被迫停产的大多数企业都是依靠银行贷款来维持日常的资金运营和营销,那么可想而知在面对市场的消失和银行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也只能选择破产。从银行角度分析,贷款人丧失还贷能力也是其得不到应有的利润甚至还造成多比死帐和烂账。
如此严格的环境性能指标已经成为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甚至市场准入的重要因素。绿色产品和清洁生产的标准、指标的相对性和发展性,以及市场对产品的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是市场环境对于产品的选择作用更加明显。也正是在市场环境的这种影响之下必然会提升各大银行在贷款中对环保方面的审批力度。
3、从金融生态的经济环境来讲:经济基础需要夯实
从整个长株潭经济基础方面来看,与发达地区相比,长株潭三市经济总量相对偏小(2008年长沙的地区生产总值仅为3001.0,比同处于中部的武汉少将近1000亿元),不难看出,其相对较弱的经济能力使得其经济辐射能力和拉动能力有限;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三个城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处于转型阶段,增长方式相对粗放、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与此同时,三市产业布局、产业前后关联效应不强,主导产业带动作用不明显,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群的品牌形象还比较单薄。这些问题限制了长株潭经济对金融生态系统的物质支撑作用以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4]
4、从金融生态的信用和体制环境来讲:信用、体制环境建设不足
“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涉及到诸多政府部门和机构,此外还有诸多企业和银行,可见一个完善的体制环境的重要性。就长株潭这两方面的建设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信用环境建设欠佳。信用环境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扩展和复杂化的市场关系逐步构建起彼此相连,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作为一种独立的经济关系得到充分的发展并维系着错综复杂的市场交换关系,支持并促成规范的市场秩序。就目前长株潭的信用环境而言,最突出的问题是公众的金融风险意识和企业的诚信意识的欠缺,这两方面的欠缺必然导致金融主题法制意识的薄弱,失信行为的频发、增加了相关部门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债券保全任务的负担。第二,体制环境急需完善。其一,由于对于经济效益的单方面过度准求,使某些政府职能部门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导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容易受到市场利益的制约;其二,银、政、企三者互信共赢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没有一个共享的信息平台,从而削弱了相关政府的环保信息、技术标准化信息、产业政策信息的时效性,进而阻碍”绿色信贷”的推行;其三,规划与实施的不统一,在目前长株潭城市群的建设当中仍然很难做到城市群的规划与实际实施之间的统一,更棘手的是城乡的统筹协调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强化金融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完善信息沟通机制。环保部门、环境标准化部门、产业发展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产业和企业指导目录。另一方面要严格限制“双高”企业贷款,并把环境守法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优化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信贷”政策的建议
针对目前长株潭城市群金融生态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长株潭城市群“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科学完善的金融生态体制和经济发展环境
构建科学的金融生态体制环境,首先要确保政府有效地宏观调控,在良好的社会的建设中,政府应该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协调发展,保持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的合理性,加强资金的导向性,引导商业银行观念的转变,通过一些必要的激励约束机制和相关的政策法规大力倡导“绿色信贷”的实施,从而促进“两型社会”的建设。其次,需要建立一个有效的银、政、企信息共享平台,政府与环保部门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环保评价体系并及时有效的将企业的环保等级及环保信息公布并分类整合[7],银行依据环保部门有效地环保检查结果审核该企业是否符合贷款要求,除此之外,还要随时通报有关环保信息,为企业建立环保档案,确保每一步的有效实施。第三,要注重规划与现实的相同性,不仅要做到城市主体建设的协调发展,更要统筹兼顾城乡的同步发展。
在经济方面,首先要夯实长株潭城市群的经济基础,例如三市之间交通、金融、电讯等基础设施的健全发展,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做一个前序的推动力。其次,要注重整合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在基础建设完善的基础上注重三个城市之间深层次的合作,通过统筹税收、整合空间等方式加强产业协调从而建立城市间的协作平台,形成良好的优势互补趋势。此外,加强经济的辐射带动效应,以强大的支柱产业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协调整个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链的发展,为长株潭城市群金融业创造更好的经营环境和发展机遇。
(二)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与完善
在社会信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是政府部门要加快转变政府行政方式,提高其行政公信力,在社会诚信建设中发挥更重要作用;其次是加强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正向激励机制和逆向惩戒机制,减少或杜绝失信行为;第三是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长株潭信用级别定期通报制度。
在相关法律制度调整和完善方面,一是要严格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强化与保护银行债权相关的破产法、担保法的落实,加大对涉及金融案件的审查和执行力度,加强对债权人的权益保护;二是加大金融诉讼案件的执法力度,充分发挥司法的保障作用;三是要加快推进长株潭城市群执法主体和执法程序上的协调、衔接和整合,逐渐形成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法制环境;四是优化执法环境,消除行政对司法的干预,政府部门要规范行政行为,尤其要确保司法的独立性和公平、公正、公开性;五是要依法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活动。
(三)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完善金融机构的自调机制
金融生态能否得到改善不仅在于财政金融外部环境的改善,还取决于金融机构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传导渠道和互动机制的改善,也就是取决以利率形成机制为核心的金融机构对外部环境的敏感性和自我调节机制。人民银行应致力于建立统一健康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最终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体来看,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培育金融市场主体。金融市场参与主体最重要的是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二是大力培育金融市场体系,包括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金融衍生市场,建立透明高效、互连互通、运行安全的金融市场体系,并构筑起金融市场多个子市场之间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全面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发展。三是创新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需要发展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发展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陛的金融工具,既要有原生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还需要各种衍生的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
(四)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
一个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如何,应有明确的评判依据及定性、定量标准。人民银行应协同有关部门,尽快建立和完善金融生态监测指标体系,设定客观、合理、科学的监测指标,以便准确、全面反映本地区金融生态状况,及时发现问题,为有效改善金融生态提供决策依据。
综合以上各个方面的分析来看,目前长株潭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及“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还是一项有待的长期发展与完善,需要靠社会各个群体的除共同努力。无可置疑,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及“绿色信贷”政策的推行,对于整个长株潭城市群经济社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两型社会”建设顺利推行的大局,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为导向,通过政、银、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来维护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洋.现实与未来:绿色信贷在中国[J].国际融资,2009(1).
[2]李新,程会强.博弈模型在绿色信贷中的应用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19).
[3]贵阳市商业银行.营造良好金融生态,保障金融安全建设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J].当代贵州,2009(10).
[4]张强,王忠生.长株潭城市群区域金融生态环境优化研究[J].求索,2008(7).
[5]李丹,张丽.基于金融生态视角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2).
[6]朱红伟.“绿色信贷”与信贷投资中的环境风险[J].华北金融,2008(5).
[7]高文博.推行绿色信贷尚需解决四个问题[N].金融时报,2009-02-13.
[8]巫文勇.中国金融生态环境缺陷对金融业的影响[N].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9(4).
[9]Paul Thompson.Bank lending and the environment:policies and opport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ank Marketing.1998-16-6:243-252.
项目来源: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创新训练计划(编号:521611138)。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植物;绿色生态;建筑设计;优缺点
1 绿色建筑设计的趋势和意义
绿色产业不仅是新的全球性机遇,也将成为一个国家新的竞争优势。绿色建筑体系与传统的建筑体系是截然不同的,绿色建筑体系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自然、建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互动关系。它强调人们在决策和营造活动中必须遵循自然界的生态规律,以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为依据,综合各种绿色技术达到人与自然、建筑的和谐统一即“天人合一”的效果。
2 绿色建筑与绿色建筑设计
对绿色建筑的定义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适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由于其对节能、减碳、改善人居环境和振兴经济的巨大价值,得到世界范围的空前重视,成为世界建筑业发展的总趋势。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宇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
3 植物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未来建筑设计都会朝着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特别是建筑中植物的引入,更加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人、建筑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让植物融入建筑,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让建筑成为自然。植物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调节小气候
绿色植物对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速和湍流度两个方面,其中又以风速最为重要.以树木为例,对风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树冠实现的,一部分风会穿过树冠,由于摩擦力的作用,风速有所衰减,同时由于树枝与树叶的扰动,使得湍流增强,使风速进一步降低,另一部分风则会绕过树冠,从上方、下方以及侧面通过,使得这部分区域的风速增加.灵活运用这两方面的作用,可以兼顾调节冬季和夏季风环境的需求。
3.2 修复城市环境污染
运用在绿色建筑中,不仅仅对整个城市的环境污染起到修复作用,同时可以使建筑体免于受到外部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通过植物合理的配置,可以起到阻挡外部环境的粉尘、有害化学气体污染以及净化水体、土壤的作用。
3.3 提高城市绿地率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植物的利用使得城市的绿化面积增大,起到了保持空气湿度、固定二氧化碳的作用,为生态环境带来积极的影响。
3.4 植物对人的身心作用
建筑的是人的建筑,建筑的活动主体是人。而绿色建筑更加提倡在建筑中活动的人的舒适度,例如植物可以吸附空气中的粉尘,净化空气,对人的呼吸系统健康起到积极的影响。而且,这种舒适度不仅仅是生理上,同时也是心理上的舒适。
4 植物在建筑环境中利用的优点与不足
植物在绿色建筑中的具体应用,可以大致分为与建筑体整合的应用方法和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方法。与建筑体整合的应用方法是通过一些技术手段,使植物成为建筑的某些构件,从而达到相应的效果,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就属于这种方法的类型。
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方法,主要是指在建筑环境中种植乔木、灌木,铺设绿地等方法,来改善建筑环境而达到“绿色”的效果。这种方法和与建筑整合的方法相比,存在着一些优点和不足。
4.1 植物在建筑环境中利用的优点
植物在外环境中利用,它的植物种植手段和应用方式都与植物和建筑体整合的方法有所不同,这使得它相较于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有着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4.1.1 不受建筑自身条件限制
无论是屋顶花园还是垂直绿化,都存在着一系列结构、构造和经济性的问题,例如屋顶花园需要考虑建筑的荷载能力,垂直绿化有着较为复杂的构造方法,并且两者大多需要专门设置养护设备,这些使得植物与建筑体整合的方法相对存在一些设计施工和造价上的问题。
而植物与建筑环境整合的方法,就体现出其明显的实施简单的优点。尤其是在旧建筑改造项目中,由于既有的建筑结构荷载不足等原因,无法设置屋顶和垂直绿化。对于这种情况,在建筑环境中通过合理的选择、设计、栽种植物,就显得更加具有可操作性。
4.1.2 养护方便
植物作为有机体,不同于普通的建筑构件。建筑构件处于常年的固定状态之中,在使用年限到来之前都能发挥其作用。而植物一旦死亡,将立即失去其在绿色建筑中所承当的功能。并且,以带有垂直绿化的建筑为例,垂直绿化受到生长环境的限制较大,浇灌系统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建筑西墙,绿化中如果盛夏不能及时浇水,绿化植物容易枯萎甚至死亡。由于这种建筑通常都不再设置保温隔热层,当承当保温隔热功能的植物死亡,建筑将暴露在恶劣的外环境之中,严重影响建筑的能源消耗和使用功能,甚至影响使用年限。因此,绿色建筑中的植物养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关键。
在植物与建筑体整合的应用方法中,养护是通过许多构造和机械设备来实施的。通常都需要在建筑上设置灌溉、施肥、排水等设施,例如在垂直绿化中,需要设置由水管、水泵、程序控制器、施肥器、过滤器、电子阀、抗阻塞微灌溉滴管等部分组成的灌溉系统(图1),无形中增加了建筑的结构荷载和营运成本。
而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利用,由于植物被种植在土地上,从而免去了烦琐的养护系统,成为整个生态环境的一部分。只要所处的环境适当就不需要进行人工干预,使它的养护较屋顶花园和垂直绿化等方式要方便许多。
4.1.3 形成其他构件无法实现的特殊效果
由于植物是生长的有机体,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植物的形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设计时充分考虑这种变化,就能够实现一些构件无法实现的效果。例如在建筑的向阳方向种植落叶植物,落叶植物(树木或者藤蔓植物)在夏季可以最大限度的遮挡阳光,而在冬季叶片脱落,阳光可以穿越而进入室内。
这种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自发形成的对建筑的作用过程是完全有机的。不同于构建遮阳,在需要遮阳时还需要一系列的机械驱动遮阳板。落叶植物形成的这种特殊遮阳效果几乎是零能耗。
而且,植物遮阳与构件遮阳的原理不同,构件遮阳在遮挡阳光的同时把太阳辐射集中在自己身上,然后通过提高自身温度把热量通过对流和长波辐射等措施散发出去,从而可能产生遮阳板对于事内的二次热辐射;而植物叶冠则是把拦截的太阳辐射吸收和转换,其中大部分消耗于自身的蒸腾作用,叶面温度能保持在较低的范围之内,而且植物在这一过程中除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效应外,还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能量,从而降低了局部环境温度,造成能量的良性循环利用。
4.2 植物在建筑环境中利用的不足
4.2.1 植物自身局限性
不同于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在建筑环境中的植物,必须依赖于土地来生长,这就使建筑设计受到了植物自身局限性的限制。例如,利用植物遮阳时,当建筑物超过一定的高度,建筑环境中的植物由于高度限制而无法对建筑较高楼层产生作用。再如,在建筑环境中,植物要发生作用需要一定的规模,这样就要求植物的体型有一定的规模。由于植物不是人工制造的构件,它有一定的生长周期,所以在栽种以后不能立刻发生作用,而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成型后才能发挥相应的效应。这些都使植物在建筑环境中利用有一些不足之处。
5 在建筑环境中植物利用的一般方法
5.1 结合当地的地理气候因素选择恰当植物
在建筑环境中的植物,是几乎不采用人工设备的,种植于土地中的植物。因此它对地理气候因素比较敏感,恰当的选择植物是绿色建筑设计方法的重要环节,只有保证植物健康存活,才使得基于植物的绿色建筑设计成为可能。
5.2 充分与建筑功能相结合
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首先是满足其建筑的功能,其次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降低建筑的能耗,节约能源。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要和建筑的功能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的建筑功能布置相应的植物。
例如在独立住宅中,起居室为了获得更好的采光通风常常使用大面积玻璃墙面。但是,虽然获得了充足的阳光,大面积的玻璃墙却对住宅的私密性造成了影响。因此,在建筑环境中布置一些林木,可以遮挡外部的视线,从而确保私密性。
5.3 利用植物改善外部不利环境
一个绿色的建筑未必处于一个绿色的环境中,外部环境时刻对建筑的使用以及建筑的内部的环境造成影响。在建筑外部布置相应的植物能够改善外部不利环境对建筑的影响。
植物降噪功能与树种和群落结构有关,郁闭和下层植被及地被物稠密的群落吸引效果较好。理想的防噪林木是高直木度、高郁闭度的壮龄常绿复层林。同时衰减量也与林带宽度有关。在设计时要应地制宜,根据现状选择最合适的方案进行布置种植。
5.4 设计过程中强调整体设计
尽管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应用有许多优势,但是这种绿色建筑设计方法在单一建筑环境中的效果是有限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数栋建筑,一片区域,甚至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设计。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让整个环境中的植物相互发生关系,形成互为犄角之势,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对于某些存在矛盾的设计要素,例如建筑的某个立面在冬季需要挡风而夏季需要通风,这时候通过环境植物配置来获得夏季通风冬季挡风的效果固然好,如果客观条件不允许达到这种两全其美的效果,则应当充分考察夏冬两季外环境风对建筑的影响的程度,解决主要矛盾。或者配合其他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法来实现需求。
6 结语及展望
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利用是绿色建筑实现其预期效果的重要举措。因此,在建筑建设过程中,设计者必须结合植物自身的特性进行针对性的设计,综合考虑植物配置的功能性及景观设计的要求,以达到改善建筑环境、降低施工成本和减少资源消耗等目的。植物在建筑环境中的利用具有诸多优势,相信在绿色建筑普及的过程中会有更为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5
关键词:岭南特色;建筑;运用
Abstract: Lingnan culture is a flower in the Chinese culture, building the essence of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fusion, to create a unique styl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lingnan for green building renovation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and guiding role, this paper mainly from lingnan architecture, lingnan in the green building features the use of the approach to research.
Key words: lingnan characteristic; Building construction; Using the.
中图分类号: TS958.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引言
岭南地区就是我们现在的广东、广西、海南,以及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从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岭南地区是较早的开放港口,水陆交通发达,这造就了岭南地方开放兼容的特色。同样,岭南地方建筑具有简练、朴素、通透、雅淡的特点和隔热、遮阳、通风的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为现在的绿色建筑改造带来了一定的启发。
岭南地方建筑特色
岭南地区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发达的水运给岭南地区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广东作为我国自古的开放口岸,也给岭南地区带来的繁荣的经济贸易。正式这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得岭南地区建筑逐渐形成了务实开放、形式多样、与自然结合的特点。以下我们来具体分析岭南地方的建筑特色。
开放兼容
开放兼容是岭南地方建筑特色的一个重要内容,岭南地区有着广州这一个自古的海上开放口岸,从古至今都是中国对外开放交流的地区。所以岭南建筑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博采众长,造就了岭南人兼收并蓄的心理并且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岭南文化的建筑—骑楼。骑楼兴起于二十世纪初期,是中西建筑的成功结合,有效的解决了遮阳和隔热的问题。岭南地区的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建筑对于遮阳和隔热就有很高的要求,骑楼的设计和建造就解决了折两个问题。这也为绿色建筑中自然降热、隔热提供了方法。
形式多变
岭南建筑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广府建筑、客家建筑和潮汕建筑。岭南建筑的形式多变也体现在这里,如广府建筑中村落的布局是耙齿式的,建筑之间分别留出一条“火巷”作为通道,同时便于建筑的采光和通风,十分适应于广州这样的气候。在广府建筑中就特色的建筑还有骑楼、竹筒屋和西关大屋,这些建筑的共同点就是具有良好的采光性,通风性,排水性,以及植物的点缀。这些岭南建筑的特点都可以运用到绿色建筑的改造当中,良好的通风采光为改造绿色建筑带来了有利的因素。
与自然完美结合,体现民俗
岭南地方特色在岭南建筑中显露无疑,岭南建筑大都有小庭院,庭院中会栽种植物,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有通道,这也体现了岭南地方开放兼容,好客热情的人文情怀。同时根据岭南的地方特征,体现出岭南开放热情的民俗习惯。在建筑中设置绿化植物,为建筑增添色彩并且带来了生态效应,岭南建筑与自然结合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将建筑与自然结合,利用独特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建造:第二方面是将建筑与庭院园林结合,将园林当中的亭台楼阁引入到建筑中或者将庭院搬上屋顶。不管是哪一方面都是岭南建筑的一大体现方面。
岭南地方特色在改造绿色建筑的运用
岭南建筑的特色在之前已经提到过,这些特点在对绿色建筑的改造中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启发。绿色建筑注重的是建筑与自然相结合,达到生态效益与建筑效益的统一。
学习岭南地方建筑的建筑手法,增强绿色建筑的采光通风性
对于绿色建筑来说,建筑中有植物的点缀,植物的生长就需要光和通风。岭南建筑中“火墙”以及骑楼这样的建筑都是可以运用到绿色建筑中的,增强建筑的采光面和通透性。这样也有助于建筑中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可以增强建筑的通风性,减少建筑因为潮湿而被破坏。如在岭南建筑中的“竹筒楼”来看,竹筒楼从前到后由天井隔开出很多房间,天井又具有内部采光、通风的作用,而且竹筒楼之间的巷道也解决排水和交通问题。这些办法都可以运用到绿色建筑中,现在的一些城市住宅就采用了天井,增强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
与自然相结合,将绿化景观融入到绿色建筑中
所谓绿色建筑就是集环保、生态与一体的建筑,不仅要注重建筑的基本使用功能,还要求顺应时代的环保和生态需要,岭南建筑具有良好的通风、采光、防火、排水性能,我们可以从岭南建筑中吸取建筑经验运用到绿色建筑的改造当中。在广州曾经风靡一时的花园别墅就是建筑与自然的很好结合,别墅自带一个花园,增强别墅美观的同时也增强了建筑的生态环保作用。花园别墅就是岭南地方建筑的发展,传统的岭南住宅建筑有自己独立小院,将这一方法运用到现在的绿色建筑中,加强了绿色建筑的环保效应。
园林与建筑相结合,充分利用建筑空间
从岭南地方特色建筑来看,很多建筑都将园林融入到了建筑中。现在的绿色建筑中,绿化设计包括室内绿化设计,垂直绿化设计和建筑顶部绿化设计。这些绿化设计从各方面打造了绿色建筑,例如现在将园林搬上屋顶,将园林中的亭台楼阁搬入建筑当中,为建筑增添色彩。学习岭南建筑中将园林与建筑结合的手法,全面改造绿色建筑。
销售中心单体平立剖面
总结
岭南建筑形式多样、兼容开放、与自然结合的特点对现在的绿色建筑改造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给现在的绿色建筑设计带来了众多的启发。在当今的绿色建筑当中,注重建筑绿化的同时也同样注重环保效益,学习岭南地方建筑的建筑手段,运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绿色建筑中采光、通风、排水的问题。为绿色建筑带来更好的环境效益和实用性,避免过于复杂的设计,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损耗。
参考文献:
绿色建筑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可持续发展
前言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浪潮中,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且随着速度的不断加快,我国的资源也面临着日益枯竭的威胁。土地、水资源等严重短缺,尤其是建筑行业,为了节约资源,我国的建筑企业应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降低建筑业的能耗,因而绿色建筑逐渐成为发展趋势,不仅可以有效的节约资源,而且还能改善生态环境。建筑设计师应该提高绿色建筑的水平,利用环保科学先进的技术改善人居环境,节约资源。
1 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1.1 我国绿色建筑现状
绿色建筑呈现出的是多元化特点,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是其最主要的观点,也是现在建筑设计发展需要符合人类生活需求,称为发展的趋势。绿色建筑是顺应历史发展而产生的,目前有许多的绿色建筑材料应运而生,为建筑行业带来了新的面貌。绿色材料一般都是无污染无危害的环保材料,这样的优势引起了施工单位的重视,他们都积极采用新材料。在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控制污染危害性的气体,减少灰尘和噪音等,还能节约资源、降低能耗。
但在绿色建筑发展的同时,有好的一面,也就会有坏的一面。因为我国的绿色建筑的发展仍处于初期萌芽阶段,各种技术都还不是十分的完善,致使其成本花费过高,令许多居民无法接受绿色建筑等等,都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带来了一定阻碍。
1.2 我国绿色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面积也在不断地扩张。在我国,许多新建的房屋都是高耗能建筑中的一类,相比较发达国家,我国的资源利用率很低,总能耗只占全国的30%。在面对资源问题上,绿色建筑是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在其设计时,采用新的技术和材料,结合先进的技术设备,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降低能耗。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因为绿色建筑而进行的二次运用,且在循环中,进一步利用资源,让社会逐渐融入绿色的、健康的发展中。
我国现在实行能源战略必须要有建筑节能的支持。建筑行业每年的能耗都在不断的增加,这势必会造成国民经济的负担,对战略的实施也会造成一定的阻碍。所以,发展绿色建筑,创造一个健康、和谐、绿色的建筑是时代的潮流。发展绿色建筑能够更加提高短缺资源的利用率,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性,因地制宜的设计出低能耗建筑,用就地取材的方法节约运输成本,利用各种节能墙体材料的运用,来实现建筑内部的保温节能作用。还可以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仅能够进行生活节能,还能再循环使用中减低成本到最大限度,节约资源。绿色建筑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是推动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产生,让更多新型的材料不断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对落后设备和工艺技术等进行了淘汰和推动的作用,为建筑能耗的降低提供了保障。
2 绿色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2.1 人居环境的气候条件
绿色的建筑是否合理与当地的气候条件有着很大的关系。绿色建筑应该与当地的气候相适应,根据其特点来设计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比如小气候调节型的建筑里有一种徽派的建筑类型,这种建筑适合建造在气候炎热的地区,在高温的夏季,这种建筑的内部会有比较凉爽舒适的感觉。而徽派的建筑一般有两层式的结构,一楼是居住的地方,二楼却是储存的地方,这些对方的东西起到了较好的隔热作用,可以作为隔热层来加大两层间的温度。徽派建筑还会设有地窖,地窖的作用就是将季节性的热能存储起来,通过温差来降温或取暖,以达到建筑节能的效果。
2.2 利用新材料、提高施工技术
绿色建筑的适应性很强,可以进行系统的自我调节和控制,所以,绿色建筑应是可以结合新的材料和技术,通过对建筑外层的改善,来达到转换能源、高效利用资源的目的。建筑的外层采用新型材料,来调节气候、改变室内气候的波动,确保室内温度的稳定。新材料的选用需要环保、绿色,最好的就是就地取材以减少运输成本;选用无放射性、低活性、低发挥的绿色材料以减少对居民的危害。在建筑施工时,选择油漆、地砖等时,需要充分考虑材料的性能、保证在使用时的安全性。绿色建筑中通常采用的外墙保温材料,它能够很好地调节室内温度,有着保温隔热的良好性能,和一般的材料相比,前者更具有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效果。绿色建筑中还比较重视的就是再生能源的利用,日常生活的用电采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利用新材料帮助建筑表面进行呼吸,做到净化室内空气,降低温度。还要注意的就是,要提高施工技术,保证施工技术与设计的发展要求相匹配,综合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材料,最大程度上提高建筑的环境质量,以节约资源。
2.3 将人、建筑、自然三位一体
绿色建筑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将人与自然、建筑相和谐统一起来,其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能耗,提高人居环境。在建筑设计中应尽量使用新型的材料和技术,合理规划和选择,尽量维护本地区原本的风貌,最大程度的降低对环境的破坏,充分利用交通和自然通风的方式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尽量避免各种污染物的排放,利用低危害、资源化的废物处理方法,以保护环境。为了保证建筑更趋于人们的生活习性,越自然化,需要人与建筑、自然和谐发展。
3 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建筑的发展对我国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绿色建筑现在是我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的方法,绿色建筑的发展给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现在,建筑设计师需要不断的挑战自我,抓住机遇,结合环保的理念,以实际的经验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以独特新颖的创造力改进传统的设计方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协调性,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立起一个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发展的体系。
参考文献:
[1]梁欣欣,刘道永.浅析制约绿色建筑发展的因素及策略[J].福建建材,2009(06).
[2]詹凯.关于绿色建筑发展的思考[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10).
[3]关丽阳,张静萍.浅谈建筑设计与城市设计的关系[J].建筑设计管理,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