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1

【关键词】土壤修复;风险评估;设计原则

一、辽宁省实施生态修复的意义

辽宁省已正式被列为全国生态省建设试点,为了建设生态省,辽宁省已制定了《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将辽宁省生态省建设规划期限定为20年,分为起步、整体推进、完善提高3个阶段。《纲要》提出,到2025年,辽宁省将基本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生态省。其根本目的是要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区域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辽宁土地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农田土壤因多种污染源受到污染,工业企业搬迁及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遗留污染废弃地;矿山及基础工程建设造成土地生态破坏;因自然、经济及人为因素形成生态脆弱区。煤矿和铁矿,采矿、地表剥离、矿渣、煤矸石等占用大量土地。

二、生态修复技术及管理现状

1.土地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生态修复目前还是一个比较年轻的研究领域,它既包括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也包括非污染环境的生态系统的修复,即通过生态系统自组织和自调节能力,修复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需要生态学、物理学、化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栽培学和环境工程学等多学科的参与。生态修复技术还运用遥感影像数据(卫星影像,航片),结合区域绿地、土壤、气象资料,以及规划区域的建设历史和未来发展规划进行详细调查,注重社会、经济、文化、景观等全方位的生态化。针对于污染土地的修复,又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对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和针对工业企业搬迁及固体废弃物堆放造成遗留污染废弃地的修复。对于非污染环境的生态修复,则包括对矿区、重要基础工程建设等造成的生态破坏区和处于农牧交错带的生态脆弱区进行的生态修复。对于污染土地、生态破坏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修复,各国对修复和管理具有特定的规范、方法与程序,虽然在规范的具体内容上有各自的特点,但均涵盖土地的评价与分析、修复方案与措施及修复实施与管理维护三大部分。

修复区土地评价与分析包括修复区调查、风险评价和修复目标的确定,污染土地调查涉及土地物理条件、污染特性、暴露途径、受体调查;生态破坏区和生脆弱区调查包括结合区域生态环境状况、水土流失状况、土壤保水能力、矿区塌陷、植被情况、土地利用等,风险评价是判断污染土地风险水平的重要手段和修复目标制定的重要基础,生态修复的目标有两种:一是认为将污染或生态破坏环境恢复到接近于它受干扰前的自然状态的管理和操作过程,即回复到生态先前或历史上的状态;另一张是污染或是生态破坏环境的修复要在于消除对任何生物有害的污染,重建适宜人与动物,植物等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无需回到先前的历史状态,而是重新建立新的生态环境。

修复技术的选择是土地修复的核心内容,根据实施的位置分为“原位修复”和“异位修复”。生态修复是在生态学原理的指导下,以生物修复为基础,利用特异生物对污染物的代谢过程,借助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工程技术措施,通过优化组合,使之达到最佳效果和最低耗费的一种综合污染环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动物修复和微生物修复三种类型。物理修复技术包括:物理分离修复技术、土壤蒸气浸提修复技术、固化/稳定化土壤修复技术、玻璃化修复技术、热力学修复技术、热解吸修复技术和低温冰冻修复技术等。化学修复技术包括:淋洗技术、溶剂浸提技术、化学氧化修复技术、化学还原于还原脱氯修复技术、原位化学反应处理墙修复技术以及电化学修复技术等。在修复技术选择的基础上,针对整个污染土地进行技术集成,形成总体修复技术体系,制定修复方案。对于矿区及基础工程建设造成的生态破坏区,可采用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土地整治、安全防护、生态功能重新设计、植被修复等。矿区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露天采场的工业旅游场地开发、固体废物处置场、恢复为水面等二次开发用地形式的生态修复;露采场边坡的生态修复,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边坡的排险,消除崩塌和落石隐患,这是治理的基础,另一方面是植被恢复,充分发挥植被的固土、滞尘、涵水、同化和改善气候的生态功能;废石场、尾矿库的全面整地覆土、穴状整地、穴内客土、建立植被的生态修复;塌陷区的安全防护措施建设的生态修复;将矿山废弃的机械、建筑、道路、矿床以及矿产品堆放场等建设成为矿山公园,将矿山废弃的水域建成矿山人工湿地,将矿山废弃的平地建设成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将矿山废弃的洼地、盆地建设成为养鱼场、垂钓园,将矿山废弃的坡地建设成为林业和畜牧业基地。公路、铁路、风电、水利工程等基建项目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边坡锚索加固工程、生态护坡工程、植生层修复、植被层修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具体体现为大型植物坡面建植技术,坡面植被景观造型技术,厚层基质锚网喷附技术,棉网状植生带技术和连续纤维加固喷附技术、还包括了对退化河流、退化绿洲、退化水库和退化矿区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修复方案是指导修复工程实施的依据,方案的合理性、系统性直接决定了修复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修复目标。尽管现在已经有较多完整的生态修复技术,但目前还不能从整体层面上提出适合于解决辽宁省生态环境问题的技术,因此有必要对这些生态修复技术进行集成,以利于辽宁省对生态修复进行规范化管理。

修复工程的实施、管理与维护则是土地生态修复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包括修复工程实施运行、维护和监测、修复效果评价等三方面的内容。修复工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土地条件,按照修复技术方案,明确修复具体过程;修复工程运行、维护与监测贯穿整个修复过程,以确保修复有效性和修复目标的实现;土地生态修复效果评价则是考察修复目标的达到程度与修复工程成败的重要参数。

2.土地生态修复评价

不同的受污染地,不同矿山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的占地类型,生态修复的制约因素、修复目标和重点是不同的。对于污染土地的生态修复,修复后目标污染物应该达到规定指标限值。评价范围应该与制度的修复方案确定的范围一致,根据生态修复报告中定桩资料和地理坐标勘察确定修复范围和深度,核实修复范围是否符合修复方案的要求。制订采样方案应包括采样介质、采样区域、采样点位、采样深度、采样数量、检测指标。应根据目标污染物与目标修复值进行分区采样,对于异位修复应在原址边缘和内部进行采样,对于原位修复主要在修复区内进行采样。根据生态修复的面积进行污染物目标值比较,小型修复项目可采用逐一比较法,大型生态修复项目可采用t检验法评价修复效果。在对污染土地进行物理、化学以及生物修复后,土地再利用前需要根据再利用目的对可能残留的污染物或修复剂是否会产生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问题进行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原位观察法,实验室模拟观察法,微宇宙法和现场经验与推导方面分析如何对修复土地再用进行生态风险评价。

矿山生态修复考核指标也应根据矿山不同开发阶段,不同的占地类型,不同的受污染地,分别设立,分别考核。矿山施工期结束后即为生产期,对于整个工程是以投产为标志。对于单个工程以单个工程投产为标志,服务期以单个工程服务期满为标志,如有的矿山设有二个以上废石场,在生产初期用一个废石场,待第一个废石场服务期满后再启用第二个废石场,以此类推。矿山塌陷地、受污染地也是一定得范围为标志,所以矿山生态修复应以单个工程和场地为单位考核较为合理。露天采场、废石场、尾矿库、塌陷地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在生产期,只有永久边坡、平台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因此这类场地在生产运行期只能对这部分进行考核,在服务期满后应对整个场地进行考核。塌陷地是随时间推移逐步塌陷、逐步稳定的过程,对塌陷地只能对稳定区进行生态修复,在时间上有滞后效应,对于塌陷地一般是对相对稳定区进行生态修复,进行生态修复考核。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主要是建构筑物,生产期用绿化率来考核,一般按15%计,在服务期满后,则要看工业场地是否作其他工业用地,如用作其它工业用地,则仍用绿化率考核,如拆除,则用生态修复率考核。道路管线区达到国家关于道路管线绿化要求即可。临时占地在施工结束后应立即进行生态修复,生态修复率应达到90%以上。

三、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工程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

农田污染土壤修复可以削弱和降低污染土壤中污染物进入食物链的风险,从而保障食品品质,降低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2.农业生产最小化原则

农田是农村农民生活保证的根本,因此,污染土壤修复工程应建立在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小化的基础上,最优选择是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同时,实现土壤中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3.成本最低原则

大面积农田的修复需要考虑农田所有制和修复技术特点。对于承包责任制大面积农田,修复过程涉及不同富裕程度家庭,修复周期会影响政府扶助资金数量,因此修复技术所需材料和工程的成本应保持最低化,从而保障农民的积极配合和政府资金投入。

4.土地利用决定原则

污染物修复限值由土地利用形式决定,总体上可以将污染土壤分为自然用地、农业用地、商业/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修复限值不同。

5.修复技术无害化原则

农产品直接进入食物链,影响生态系统和人群健康。因此,修复过程尽量减少污染物中间代谢产物的二次污染和修复技术本身带来的污染或对土壤生态系统的破坏问题。

四、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现状分析与评价

采用科学的布点方式对修复场地的污染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科学评价,掌握场地内土壤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同时,了解污染场地的地址、水文、气候和土地用途等情况。

五、污染物健康风险评估

在了解场地污染状况的基础上,针对土地农业利用方向,根据暴露途径和暴露人群特征,结合大气悬浮颗粒物中污染物状况,进行健康风险分析,并结合污染物迁移特征进行风险预测。

六、示范区建设和运行、监测及效果评价

根据场地评价与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适宜性评价结果,选择有代表性的土壤污染场地,进行征地及试验示范区的规划和建设。

对示范修复的运行效果进行连续综合监测、生态毒理评价,确定修复运行的最佳参数,并进行运行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朱航.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生物修复[J].科技信息. 2010(28)

[2]杨秋红,吕航,宋倩,但德忠.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9(08)

[3]Mullainathan L,Arulbalachandran D,Lakshmanan G MA,et al. Plant Archives . 2007

[4]周启星,宋玉芳等著.污染土壤修复原理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 2004

[5]王世明,李天石,贾鸿社.矿产开发的土壤污染和生物修复技术[J].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4(06)

[6]郭观林.东北黑土重金属污染发生机理及健康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2006

[7]林莉.典型化工污染土壤的微修复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0

[8]吴春发.复合污染土壤环境安全预测预警研究[D]. 浙江大学 2008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2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开展多种形式的污染防治宣传

现场组织和利用多种媒介,开展“6.25”土地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普及环境污染防治相关知识,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宣传解读。

二、耕地保护及永久基本农田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耕地保有量。

我区2019年市政府下达新增耕地面积3600亩,通过治理已完成5192.20亩并验收合格,超额完成1592.20亩,土地征收使用耕地面积1354.63亩,根据《市国土资源局下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规划指标方案的函》,市政府下达区耕地保有量为256.92万亩,现耕地面积264.46万亩,大于规划下达的耕地保护目标任务。

(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我区永久基本农田实际划定面积221.15万亩,根据《市国土资源局下达〈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规划指标方案的函》,市政府下达我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21.11万亩,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大于规划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

三、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完成情况

2020年治理任务35个,按照《区2020年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方案》和区常委会精神要求,我局全力配合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截至目前,已验收项目4个,分别为镇村、镇、镇宝村镇窑厂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工程;正在施工的项目1个,施工单位现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5%;技术设计单位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7地质队已对其余拟治理项目现场勘查、测绘并完成施工设计方案和土石方利用方案编制工作,现已完成专家评审8个自然复绿项目,其余需实施工程治理项目的方案待市局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实施工程治理,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治理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大对环保信访问题的查处力度。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信访问题特别针对环境污染问题,坚持从严、从快、从重的原则,协助相关单位该依法查处坚决查处到位,该整改的及时整改完成,确保长效。对矿产资源开发区域土壤污染防治进行监督管理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3

        

2018年以来,按照创建先行县的部署,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发展生命线工程”来抓,围绕打造全国绿色矿业发展先行县”目标,坚持“规划引领、标准倒逼、标杆带动、科技支撑、综合利用”的创建路径,在提升绿色矿业发展理念上下功夫、在政策引导和建设指导上做文章、在推进绿色改造和生态治理上求突破、在破解制约矿业生存和发展瓶颈上打出路,着力推进矿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现将2018年绿色矿山建设有关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2018年绿色矿山工作

一、夯实四项基础,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

1、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在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组建了县绿色矿山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企业也相应成立了绿色矿山建设办公室,统筹推进矿业的绿色开发、生产和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现已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同、社会支持的四位一体推进格局。

2、全面调查摸底,把握县情矿情。先后组织了四轮调查摸底掌握第一手的现实情况,为出台政策、科学治矿提供了事实依据。

3、提升思想理念,形成绿色共识。先后组织有关部门和重点企业3批次80余人次赴绿色矿山建设先进地区参观学习、考察对标,在职能部门和重点企业层面对绿色矿业发展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同时,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企业座谈会以及加强宣传等措施,广泛宣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已安装制作固定展牌、永久性标语50余处。

4、坚持顶层设计,强化政策推动。根据国家六部委的实施意见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方案》,编制了《绿色矿业发展先行县建设方案》。立足县情和资源禀赋实际,在政策、制度层面先行先试,配套出台了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干什么、怎么干、达到什么标准”。

二、把握三项重点,真抓实干对标打造国家绿色矿山

 

1、加强绿色治理,加大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绿色矿山建设中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既是焦点问题又是难点问题,坚持边开发、边生产、边治理、边恢复进行生态的修复再造,大力推进“百矿披绿”和“花园式矿山企业”建设工程,专门细化制定了“绿色矿山建设洁化绿化美化标准(试行)”,明确开采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道路运输系统在矿容矿貌、绿色治理、矿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方面具体的标准要求。督导指导企业因地制宜对损毁山体、尾矿库、排土场进行复垦披绿、光伏发电、栽植经济林等多路径恢复治理,年初下发了2018年矿山披绿任务指标,覆盖81家矿山企业,全年绿化治理面积2500亩,植树900万株,播撒草籽300余公斤,总投资达2500万元,使矿山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还进一步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

2、加强绿色改造,培育矿业生态发展竞争力。以安全生产、环保达标、节能减排为切入点,通过实施技改升级和环保达标工程,落实绿色开采、绿色运输、清洁生产等规范要求,把蓝天、绿水、净土保卫战落在实处。在开采环节,实施爆破水袋降尘、采区微喷降尘、棚化入库等绿色环保治理工程,有效治理扬尘污染。。在生产加工环节,推广使用高压辊磨、量恒式干选、湿式磨前预选等新技术新工艺,逐步推动技术装备升级改造,建设现代化、科技化、数字化矿山。在矿物输送环节,大力推广皮带廊封闭运输,实施矿区运输“车转廊”工程.

3、加强综合消纳,创新尾废资源化利用路径。在尾废处置利用上,坚持“挖潜创新、调整结构、综合利用、循环发展”工作思路,走科学消纳尾废、绿色开发利用的资源化、生态化之路,把铁、金尾矿变废为宝,有效减少对生态的影响,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承载的压力。发展壮大尾矿制备新型绿色建材产业,推进尾废生产绿色砂石骨料产业,做好铁尾矿复垦造地还田的升级文章。在实现尾矿库复绿披绿、生态再造的基础上,利用铁尾矿砂中含磷、铁等元素,推进铁尾矿综合利用产业与农业产业结合发展,推进就地生态化利用。

三、抓住三个关键,引领矿业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4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着力清理整治以乱挖矿乱采石为重点的破坏矿山生态环境行为,推动全县矿业开发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利用率高、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的新路子,努力打造江源头绿色生态新。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基本目标是:到年6月底要全面完成整顿和规范工作的各项任务,使无证勘查开采、破坏资源环境等行为得到全面清理,违法案件得到及时查处;矿山安全事故及破坏生态环境现象明显改善;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合理化程度明显提高;基层监管到位、管理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改善,基本建立依法、规范、有序、安全的矿产资源开发新秩序。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的主要原则是:全面清查,突出重点,加强执法,依法行政,规范审批和监管行为。

二、整治的主要内容

1、重点查处无证非法开采矿点和山石资源等违法行为;

2、逐一排查已发放的采矿采石场许可证;

3、坚决关闭破坏地质环境、影响视觉环境的露天建筑石材矿山;

4、及时纠正违反《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行为;

5、搞好山石资源整合,提高山石开采的规模化、集约化水平。

三、工作方法和步骤

本次清理整治工作从年10月份开始,至年6月底结束,分宣传部署、全面排查恢复治理、检查验收3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部署阶段(年10月-11月)

1、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的重要意义,切实维护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要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专项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深入矿区调查研究,确定工作目标、工作重点,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

(二)全面排查,恢复治理阶段(年11月-年5月)

全面开展清理排查工作,依法关闭、取缔不符合规定的矿山企业,制定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方案等。

1、根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意见》(市府发号)文件精神,为使因矿山开采引发的环境毁坏降低到最低限度,按照“谁开采,谁治理”的原则,实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缴存,缴存标准按市政府文件规定执行。

2、将全县所有矿山情况(包括无证采矿点、已关闭、闭坑矿点)逐一进行清理排查,并将清理情况登记造册、标注上图。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严厉打击、取缔无证采矿点。对照标准,列出关闭矿山名单,结合实际,制定关闭计划和工作措施,认真实施对不符合开采条件矿山的关闭工作。

3、认真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好第二轮《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按照《规划》要求,扎实推进资源整合,优化矿山开采布局,遵循“禁采区关停、限采区收缩、可采区内聚集”的方针,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及集约化、规模化的原则,积极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要重新审核已发证的矿山企业,重点检查采矿权设置是否符合矿产资源规划及原发证程序和资料是否齐全,凡是不符合的一律予以发证程序补齐资料或取缔关闭,避免山体自然风貌再遭破坏。严格控制矿山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对布局不合理的矿点限期关闭,逐步实现矿产资源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开发。

4、提高准入条件,推广应用先进的山石资源开采技术。加强对山石资源开发的监管工作,严格矿山最小开采规模标准,适度控制山石资源矿山数量,对矿业权设置实施源头管控。新建矿山要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生产能力必须达到1万立方米/年,否则,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生产能力小于1万立方米/年的已建小型矿山,均要进行资源整合,整合后仍达不到最小开采规模的,一律予以关闭。对破坏、浪费资源,达不到整顿规范标准的矿山企业在年3月底前全部予以关闭。

5、切实搞好对已毁山体和废弃矿坑的修复治理工作。因历史原因遗留的、特别是“三区两线”(重要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城市规划区,国道、省道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被毁山体、残留矿坑,要认真编制修复治理工作方案,提出具体工作计划,落实治理资金,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综合整治。对新建和生产矿山,必须坚持“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认真进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申请新办矿山,未提供矿山环境影响批文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不予颁发采矿许可证;已建矿山未制定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方案的,限于年2月底前制定完成,未治理的,要限期予以治理,否则,不予办理延续采矿登记手续。坚决杜绝开采不治理所导致的新的破坏山体现象发生。对已毁山体和残留矿坑的治理,要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已毁山体的治理,建立修复治理投资机制,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做到“治理一片、验收一片、保护一片”。确保在年5月底前,城市周边和国道、省道两侧可视范围内70%的被毁山体得到有效治理。其中城市规划区及周边可视范围内的被毁山体,要于年4月底前有根本性改观。

(三)总结验收(年6月)

年6月底前,县政府将制定验收标准,成立检查验收组,对全县矿山地质环境整顿及恢复治理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工作要求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5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土地方面

1、上半年建设用地报批规划审查工作全部完成。对炮梁乡110千伏输变电工程、张唐铁路(赤城段)新建工程项目、县政府规划2010年第一批次有地及时进行调规前的评估报告编制及听证组卷上报。

2、重点建设用地项目(改扩建工程)用地立项预审工作完成。对我县今年涉及农业、工业、水利、交通、城建、旅游等重点项目进行了立项前的用地预审工作,其中包括赤城县温达育肥牛养殖场扩建项目、240万吨链篦机一回转窑球团技改项目、密云水库上游赤城县白河上游输水河道整治及水源保护工程、赤城县北部生态旅游公路改造工程等13个重点项目。

3、土地修编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已将全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资料收集完毕并上报市国土资源局,为下步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打下基础。

4、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持续夯实。同全县18个乡镇签订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状,建立并完善了全县基本农田保护台帐、图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健全各类制度及耕地保护图件资料,按照省、市要求分别于今年3月份和5月份开展了两次耕地保护自查活动,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做好了迎接省、市检查的各项准备工作。

5、土地置换工作初战告捷。经过艰苦不懈的努力,我县首批共七个建设用地旧址复垦立项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通过。这批项目建成后,将对缓解我县建设项目用地指标紧张局面,确保重点项目落地提供有力保障。

6、土地储备和供应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今年土地储备中心入库土地共10.6666公顷,并通过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5.8933公顷,包括张家口市赤城县塞外仙都旅游度假村项目用地和东关住宅小区项目用地。

7、“地调”工程进展顺利。我局积极支持进驻我县的“二调”工作队,抽调力量给予大力配合。目前,中天土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的农村部分已完成全部外业及内业整理,成果数据已上报省“二调办”并通过了验收,待上报国土资源部。省测绘局三院负责的城镇部分已基本完成外业调绘,现已进入内业整理及数据成果处理进程。

8、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及时到位。上半年累计完成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188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设定登记2宗,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11宗,村民宅基地验收60户。对新成立的赤城县霞城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所属的24宗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了重新登记,为加快赤城城镇建设铺平了道路。完成县粮食、商贸及交通系统企业改制扫尾工作,对全县的稳定用出了应有贡献。

(二)、地矿方面

1、矿产资源开发监督管理:完成了119个持证矿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年度调查。按要求做好采矿证年检工作以及采矿证的变更、转让、延续工作。

2、受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成功组织出让了云州乡南永庆石米有大理岩矿。

3、组织编制了田家窑建筑砂石料矿等3个采矿权设置方案并报市国土资源局审批。

4、完成了119个矿山企业含量管理数据的填报工作。对7家矿山企业进行了资源含量评审。

5、进行了讯期地质灾害点巡查,下发防灾明白卡80多份,避险明白卡600多份,与各地质灾害点所在乡镇村签订了防灾责任书。编制了防灾预案。制订了汛期值班制度,单位24小时有人值班,地质灾害网24小时在线,专线电话24小时畅通。对15个重点防治矿山进行了开工地灾隐患审核,确保安全生产。

6、认真贯彻落实部《实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实施意见》和《河北省矿山生态环境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我县上半年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收缴工作进展较顺利。

7、加强了县辖区内地勘单位管理,建立了地勘管理台账,对XX年年、2010年申请探矿单位及个人补签了政府意见,进一步规范了地勘管理工作。

8、认真落实我县《促进企业恢复生产的实施意见》,对60多个矿山企业进行了复产验收。

9、矿山资源整合工作:铁矿整合方案中(27个矿山整合为12个)后续的规划专项审批也已通过。金矿整合方案已经省国土资源厅专家组审核通过,并报省政府待批。

(三)、行政执法方面

1、矿山执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按照“动态巡查,严密监控,严防死守,严厉打击”的原则,对全县无证非法采矿行为进行了全面排查和彻底整治,在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同安监、环保等相关部门配合,今年1月份、3月份、5月份先后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专项治理整顿活动,范围涉及全县18个乡镇的各重点矿区的所有企业、选厂、尾矿库,出动执法人员XX多次,执法车辆500多台次,拆除非法采矿工棚24间,进一步巩固了我县矿业秩序治理整顿成果。今年,我局又向龙关、田家窑等6个重点乡镇各选派2名工作人员充实到乡镇矿山综合管理办公室,专门负责本辖区的矿业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使全县矿业秩序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2、土地执法严打不松懈。一是坚持土地动态巡查制度,加大了对农村宅基地监管力度,打击非法建房,发现一处,拆除一处。二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精神,集中时间,集中人力,对县城霞城大道两侧50米内的各类占地情况进行了彻底详尽的调查摸底,并在此基础上,起草了《清理霞城大道两侧50米内建筑物的实施方案》,为下步清理活动提供了坚实可靠保障。

3、加大案件查处力度。1-6月份共受理国土资源局各类违法案件7起,其中结案3起,移交法院2起,有效地维护了我县的社会稳定。

4、工作常抓不懈。凡是县局交送的案件全部做到了件件有回音,有落实。发挥基层所作用,做好日常矛盾排查处理工作,发现一起解决一起,使案件率大大降低。

(四)、项目工作方面。

1、三个新建项目进展顺利,一是土地置换项目业已获批准,二是三道川土地开发项目和东万口土地整理项目均已完成招投标工作。

2、全力服务县重点项目。一是为镇宁堡摩天岭滑雪场、独石口国华风电项目、龙关百万吨铁精粉球团等重点项目争取农用地转用指标,确保三大项目早日落地。二是积极跑办绿色矿山建设项目争取前期投资500万元。三是同北京地科院、石家庄新华工业公司洽谈的赤铁矿选矿工艺(球团包衣)项目,意向(两期)投资3000万元,年产还原铁10万吨。目前项目选址已定,具体事宜正在积极运作中。

(五)、开展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作风建设年活动方面。以两个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将活动与机关效能建设和廉政建设结合起来,以“使科学发展上水平,干部真正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为目标,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扎扎实实做好各阶段的工作,先后开展了干部恳谈日活动、调研周活动、意见征集月活动、我为国土献一计活动、岗位练兵活动、警示教育等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的开展。一是配合县政务大厅的运行,将我局审批项目全部进入大厅,认真清理收费项目,简化服务程序,千方百计为群众方便服务。二是文化活动出现新气象,在市国土资源系统五四青年演讲活动中,我局获全市第二名。在县迎七一,庆国庆大合唱活动中,我局获第二名。彩色周末也在积极筹备中,定能为全县人民献上一台有特色的文艺节目。

(六)、机关内部管理方面

一是继续完善机关制度建设和目标责任管理;二是规范了机关文书管理,提高办文水平;三是档案管理步入正规,XX年年文书档案已整理完毕,待向县国家档案馆移交;2010年档案也全部归档。四是加强后勤管理,严控“三费”支出,杜绝各种形式的浪费行为;四是按照上级要求认真清理“小金库”,严格资金管理,做到各项资金管理不违规不违法。五是完善人事管理,建立人事管理台账,做到了人事档案齐全完整。六是加强机关安保工作,坚持节假日值班制度。粉刷了办公大楼,机关面貌一新。相关专题:上半年工作总结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国土资源局工作总结国土资源局2010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仅供范文写作参考,切勿完全照抄!

二、主要作法

(一)紧盯中心工作,抓项目用地保障。工作中,局领导班子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责任意识,坚持围绕县中心谋划国土资源工作,站在全局找定位,突出“优化服务创品牌,优化配置促发展”,自学地把国土资源工作融入全县发展之中,对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做到认识到位,反应迅速,措施跟上,拿出真招抓落实。一是将县重点项目纳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统筹安排。特别是在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下,统筹安排,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保障重大项目用地,为重点项目发展留足空间。二是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昼不占或少占耕地,确实无法避让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在规划修编中均予以调整。三是通过土地开发、置换等多种渠道争取土地可用指标,为重点项目落地提供可靠保障。三是根据县确定的重点项目,优先保障属“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增投项目用地。:

(二)瞄准基本红线,抓耕地保护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有关耕地及基本农田保护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特别是“双保行动”开展以来,我局采取切实措施守红线,保耕地。一是完善制度,落实责任。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确保我县2010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减少。二是突出重点,多措并举。强化动态监察,严格土地执法监管。成立土地执法巡查小队,建立巡查制度,发挥基层所前沿阵地作用,加强事前防范,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对发生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对已立案的案件,严格做到快查快结,提高土地违法行为发现率、查处率、执行率。三是加大复垦整理力度,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努力争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并做好项目监管工作,确保新开发整理出的耕地质量标准,实现用地占补平衡。

矿山生态修复总体方案范文6

关键词:废弃矿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目标,治理原则

中图分类号:TD1文献标识码: A

1引言

我国是矿业大国,有着数千年的采矿历史记录。矿山开采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贡献,但同时也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粗放型资源开发,忽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我国遗留下了无数的废弃矿山,引发大量的环境地质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发改委《“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专项规划》,将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列为重点工作。我国在大规模开展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实践的同时,也进行了相当广泛的技术探讨与理论研究,发表了大量的案例及综述。这些经验及理论成果对于我国今后的治理实践是极为重要的参考,本文基于这些经验与成果并结合自己参与治理工程设计的体会,系统阐述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目的与原则,以供此类工程设计参考。

2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所谓矿山地质环境,是指矿业活动影响到的地质环境。这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局部环境,包括受采矿活动影响的地下环境、地表环境及地表之上的大气环境

由于部分去矿区采用露天开采,造成地

表植被的大量破坏,形成大量的高陡斜坡。这便很容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灾害区。如部分采矿区由于常年开采形成部分直立边坡,高度可达30余米,对人民群众的出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并且在如今耕地面积紧张的时代,也带来了土地的严重浪费。

3 矿山治理原则

3.1 加强立法工作

在矿区治理这一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始终走在前列。欧美国家通进行过广泛而有力立法工作迫使矿山开发责任人必须进行矿山的恢复与治理。发达国家对矿山环境恢复补偿机制的研究无论是理论还是应用、法律法规的制定、还是监督管理体制的选择都已经比较完善[2]。比如1977年美国国会通过了《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以规范采矿业和解决矿山开采后的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法律规定露天矿山生产者在颁发采矿许可证之前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保证金,该保证金可确保是该地区环境恢复到《露天采矿管理与土地复垦法》所规定的标准。之后陆续多个国家先后采取立法手段加强了以行政手段强制性规定了开发者对环境的补偿措施。

总而言之,西方发达国家对矿山环境的治理主要推行的手段是政府管理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原则。实行污染者付费,得益者补偿,主要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来调节和保护矿山生态环境[3]。

3.2 因地制宜 辅助自然

如今发达国家如美国,在矿区治理方面要求很严格,强调恢复前的地质地貌。即开发前世农田,治理后也要是农田。开发前世森林,治理后也要恢复成森林。对比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很难做到如同美国那样的要求。就我国目前的条件来看,矿区治理还是要因地制宜,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矿区治理要统筹到整个地区规划中进行。治理的目的不仅要满足环境要求,也要满足区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要求。比较适当的做法是辅助自然,因地制宜,宜绿则绿、宜用则用、宜耕则耕、宜景则景。特别是不应盲目追求较高的绿化覆盖率,做到宜露则露[4]。如对于高陡宕面的绿化,主要进行上攀下悬的绿化处理,绿色中透露出高大的岩体,也能显示自然之美[5]

3.3 动态设计、适时调整

现实当中的矿山由于露天开采成大量的无规则的高陡边坡,地质环境复杂。而现在的设计方法死板,很难满足现场复杂多变的地质环境。这就需要引入新的设计思路,新的方法。然而,局部细节多为施工的难点,有的甚至关系到整个治理工程的成败。所以,施工难以完全按照设计文件操作,有必要引入动态设计与施工的理念。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不断地把施工中遇到的新情况及时传递到设计人员手中。设计人员再根据现场的资料及时修改设计文件,使之满足现场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妥善处理设计与施工的关系,经常保持各方面的沟通很有必要。此外,生态恢复是一个比较漫长的动态过程,调整设计方案也是正常的;特别是在矿山废弃地修复的中后期阶段,要适时根据修复效果进行重建方案的调整。

4 结论

矿山环境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系统的工程,由于我国在这方面发展比较滞后,虽然近年来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矿区的恢复性治理。但毕竟由于发展时间较短,理论与实践不足,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及验收标准体系。关键是做出正确的设计与适当治理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徐友宁. 矿山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J]. 西北地质,2005,38(4):108-112

[2] 阎敬. 冶金矿山土地复垦综述[J]. 河北理工学院学报: 1999(3)

[3] 李君浒,董永观,张琴丽. 论述我国矿山环境恢复机制的理论与实践[J]. 生态经济,2008,(3):1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