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1

【关键词】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污染防治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项高科技尾气监测技术,具有快速、费用低、效率高和实用性强等优点,能够极大降低道路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目前在许多城市的尾气检测当中有所应用。但是,由于汽车尾气检测结果容易受到道路条件、周边环境和汽车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分析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希望提高汽车尾气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简介

1.1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的发展过程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自上世纪90年展到今天,经历了从红外线到激光技术两个主要阶段,检测项目由单项CO检测逐渐发展成为对汽车的CO、HC、NOx、CO2这四个项目分别进行压燃式汽车不透光烟度检测。

此外,多光束测量也较好地提高了遥感监测设备的检出率及遥感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1.2设备构成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设备主要由尾气分析系统、电子照相装置、车辆辨识系统、气象仪器、测速装置和控制管理计算机系统等组成,见图1。

2.汽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的组成及现场设置

汽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尾气检测光源和检测器、速度和加速度测量装置、车牌摄像仪、尾气分析仪、数据处理装置和监视器等。在道路上实际监测时, 仪器的设置如图1所示。

选择适当的监测地点对于提高检测成功率是十分重要的, 这可以使车辆在正常负载的加速状态下被测, 避免被测车辆在空挡滑行、减速或为马力过大的状况下运行。交通状况和仪器的安置地点的最佳条件是:

(1)车流量在每小时200~3600 辆次之间。

(2)平均车速在10~110km/ h 之间。

(3)车辆最好在轻微加速下,以能产生较强的排放烟羽。

(4)相随两车之间须有适当距离, 以免两车排放的烟羽重叠影响测试。

(5)选择在略有上坡的单行车道或桥梁引道入口设置测点。

(6)选择在高速公路收费站缴费完毕车辆加速驶离的单向车道内设置测点。

合适的监测地点需要通过调查分析和现场试验来确定, 在监测地点确定后, 还要对仪器设置的具置进行试验调整, 以求找到最佳的设置点位。根据我们的经验, 在设置监测仪器时, 须将车辆引离监测车道,绕道驶离,以免影响仪器校准。监测时最好将仪器隐蔽起来, 以免被测车辆的司机看到仪器因好奇而减速观看, 使监测数据偏离正常。

3.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分析

3.1影响遥感监测结果的因素分析

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时车况是在不断变化的,就加速减速两种状况来说,一个在加油一个则在踩刹车,其操作性能和发动机的运行状况发生了明显变化,毫无疑问车辆的排放状况也将发生明显变化,这是导致遥感监测结果重复性不好的主要原因。其次,环境条件,比如湿度、风速等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影响也非常大,湿度过大,在空气中形成凝结有细微粒子的细小颗粒水珠,这些水珠将对遥感监测光谱有吸收反射等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遥感监测测量结果。当风速过大时,汽车排出的尾气将会迅速扩散,遥感监测的烟羽量就会太低,也将影响遥感监测结果。此外,测量本底值变化、道路条件、太阳光等在一定程度上对遥感监测结果也会有影响。

3.2影响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的瓶颈

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以其快速、不影响道路交通以及减少人力物力等特点为汽车尾气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所关爱和重视,但又因采用的是非接触测量方式,其测量结果会受诸多因素影响,导致人们对其应用范围和前景有些茫然,也是制约遥感监测技术进一步应用的瓶颈。因此,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应用的突破点是怎样减小各种外界因素对其测量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遥感监测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逐步实现遥感监测技术直接用于尾气执法监测工作。

4.提高遥感监测技术应用能力的建议

4.1增强应用部门交流活动,促进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的共同提高

遥感监测技术应用于汽车尾气检测本身就是一种技术突破,总体上讲,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因具有良好的统计特性在排放调查、排放控制效益评估等方面在国内外都得到了良好应用,但在实际应用中各地则根据当地汽车尾气监管工作需要也在探索其应用,且这种探索仅限于某个城市的工作,如能在城市间,甚至在大区域间组织各种应用交流活动,将各地的应用经验进行交流,能进一步促进遥感监测技术应用工作的共同提高。

4.2设备生产企业应更进一步加强试验研究,提高设备的测量精度与重复性

提高汽车遥感监测技术和设备检测能力的关键在于设备生产厂商。设备生产厂商可以考虑从如下几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总体性能。

4.2.1广泛收集用户应用意见,不断改进产品质量

技术的应用是靠用户实现,而往往用户的需求又有力地促进了应用技术的进步。用户是仪器设备直接使用者,能不断发现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能结合实际工作提出新的应用要求。因此,遥感监测设备要在应用上有新的突破或突破其应用瓶颈,遥感监测设备厂商应广泛收集各方面的各种应用意见,从设备硬件与软件方面都应不断改进设备性能与质量,以进一步提高设备的稳定性和促进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

4.2.2开展车辆运行工况排放试验研究,提高遥感监测与其它尾气测量技术间的相关性

要突破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瓶颈,笔者认为遥感监测设备厂商应进一步开展大量的试验研究,应与其它尾气检测方法进行试验比对研究,除对检测结果进行比对和相关性分析研究外,更重要的是应进行遥感监测与其它测量可靠与重复较好的尾气检测技术间的比对试验研究,应开展各种工况法下的连续试验比对,通过收集到的检测数据,对各自的测量数据进行回归,建立各自在不同车辆行驶状况下的回归曲线,并将其作为遥感监测设备检测结果动态修正的曲线,这样也许能良好地减少车辆工况变化对遥感监测结果的影响。

4.2.3开展检测条件因素影响研究,进一步减小或消除测量条件对遥感监测应用的限制

由于汽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是直接在道路上进行测量,测量位置与点位及设备安装位置等虽可以人为控制,但测量环境的变化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因此,开展检测条件因素影响研究,也将有助于遥感监测精度与测量重复性的提高。同样,也应形成不同测量条件与不同测量环境状况的动态影响曲线作为遥感监测设备检测结果动态修正的曲线,以减消测量条件和环境变化对遥感监测测量结果的影响。

4.3使用部门应根据监管要求,量体裁衣定制有特色的遥感监测设备,以促进遥感监测技术的进步

为了促进遥感监测技术在佛山的应用,根据汽车尾气监管工作需求,在采购遥感监测设备时对设备性能主要提出了如下新的需求:

(1)要求设备能同时测量柴油车和汽油车,且能对车辆使用燃油类别进行分类,并将其按燃料类别进行数据的分开保存。

(2)能将环保标志车辆信息参数导入设备软件数据库,以实现对车辆标志信息的识别。

(3)具备检测结果导出功能,以便于检测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4)具备动态排放限值设置功能,方便标准限值变更时的设置。

提出的技术需求再一次促进了遥感监测设备的技术进步。因此,各地在进行遥感监测设备的采购时可以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当地监管需要的要求,以促进遥感监测设备功能的进一步完善与提高,逐步扩宽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5.结语

遥感监测技术是许多城市用来检测汽车尾气的高科技尾气监测技术,虽然目前其检测结果容易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但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通过不断的试验和实践,将会提高尾气检测的准确性和汽车尾气监管效率,从而减少对城市大气的污染。

参考文献: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2

【关键词】遥感技术;大气环境;监测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各类污染给人类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严重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安全。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式遥感监测和被动式遥感监测,以环境监测为主,利用遥感传感器监测大气结构,对污染源进行快速定位,直接对污染物进行区域跟踪测量,从而获取某一区域大气污染的综合信息,以及时制定治理措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的不利影响,对大气环境的治理产生了无法忽视的影响。

1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遥感监测就是用仪器对一段距离以外的目标物或现象进行观测,是一种不直接接触目标物或现象而能收集信息,对其进行识别、分析、判断的更高自动化程度的监测手段。它最重要的作用是不需要采样而直接可以进行区域性的跟踪测量,快速进行污染源的定点定位,污染范围的核定,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扩散等,从而获得全面的综合信息。根据所利用的波段, 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分为紫外、可见光、反射红外遥感技术;热红外遥感技术和微波遥感技术三种类型。

大气环境遥感监测作为遥感技术应用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在业务上不同于常规气象要素的监测。常规气象要素遥感监测[1] 主要是指测量大气的垂直温度剖面、大气的垂直湿度剖面、降水量及频度、云覆盖率(云量和云层厚度) 和长波辐射、风(风速和风向) 、地球辐射收支的测量等。而大气环境遥感则是监测大气中的臭氧(O3 )、CO2、SO2、甲烷(CH4) 等痕量气体成分以及气溶胶、有害气体等的三维分布。这些物理量通常不可能用遥感手段直接识别,但由于水汽、二氧化碳、臭氧、甲烷等微量气体成分具有各自分子所固有的辐射和吸收光谱特征,如影响水汽分布的主要光谱波长在017μm , O3在0155~0165μm 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吸收带等,因此我们实际上可通过测量大气散射、吸收及辐射的光谱特征值而从中识别出这些组分来。研究表明,在卫星遥感中,有两个非常好的大气窗可以用来探测这些组分,即位于可见光范围内的0140~0175μm 的波段范围和在近红外和中红外的0185μm、1106μm、1122μm、1160μm、2120μm 波段处。

2 遥感技术在大气污染监测中的作用

2.1 被动式空基遥感监测

被动式遥感监测主要作用于臭氧层、大气气溶胶、温室气体、大气污染物、大气热污染源等等,这些问题很多不仅仅是区域性问题,甚至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影响着全世界的正常发展。太阳直接辐射遥感技术利用散射和衰减,测量二氧化碳、臭氧等大气的主要组成部分,对有害气体、污染物、热污染源等进行监测,逐渐成为遥感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监测技术。现阶段,城市工业不断发展,雾霾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而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获取雾霾地区的综合信息,通过对图像以及数据的分析得出影响雾霾的主要因素,从而制定相应的措施来消除雾霾。除此之外,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热岛效应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遥感技术通过研究城市下垫面的热红外遥感总结城市热岛变化规律,对热岛效应的解决提供了一定的事实依据。

2.2 主动式空基遥感监测

主动式空基遥感监测的载体是雷达,主要有机载和星载雷达,它可以在短时间内发射大功率的电磁波,再根据回波信号的振幅和位相分析得出测量物的方向、距离等数据,主动式遥感不依赖于太阳辐射,可以昼夜工作,还可以根据探测目的的不同,主动选择电磁波的波长和发射方式。主动式遥感可以用来监测大气中的臭氧、水汽、二氧化硫以及三氧化氮等分布情况,分析这些成分如何影响平流层和对流层,有利于制定空间雷达的探测技术,对大气环境的治理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遥感技术正在经历由单一型遥感监测向多方面监测数据的综合性分析过渡,即多时相监测,对于污染物信息的监测可以做到更准确及时客观,使得大气污染监测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3 遥感技术的发展方向

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对环境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改善环境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遥感技术能够改善环境,那就应该更大限度的开发利用这一技术。遥感技术还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取得进步:

(1)遥感技术主要分为主动式遥感和被动式遥感,把主动与被动式卫星遥感相结合,可以更加准确的进行对污染物的监测,把污染物监测的误差精确到更小,不断改进大气环境遥感技术,对大气环境遥感进行定量化研究,形成一套严密的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运行系统,把遥感技术与地面监测共同运用到环境监测中,以便更加准确及时的制定解决环境污染的措施。

(2)在当今社会,技术在任何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与此相应,互联网技术可以充分配置资源,使全球的资源和信息得到共享,实现遥感技术的网络化,普及遥感监测技术,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遥感技术创新之处与经验,进行多国合作,利用其它国家的资源环境卫星系统,提高监测的效率。

(3)人才的进步才是社会的进步,必须要保证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国家要加大人才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人才发展机会,培养大批实用型人才和技术创新型人才,只有如此遥感技术才可能会有飞跃性的突破。

(4)技术的不完善使得监测数据的不准确,而数据分析是制定措施的重要依据,提高数据的准确度是必须的,对此,应该研发更高性能的传感器以提高卫星遥感的分辨率,使数据精确度更高,更好的判断污染物信息,避免误判情况的发生。

4 结束语

环境问题与人类发展息息相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一系列活动改变环境对于自身的不利影响并造福于人类是对每个人的要求。环境问题种类多样,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都可以通过遥感技术得到一定程度的治理,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技术力量,遥感技术应该不断发展自身,为制定科学准确的政策提供更加有理有据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刘红,张清海,林绍霞.等.遥感技术在水环境和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贵州农业科学,2013(1).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3

关键词:土地使用单位;动态监测;地质灾害;土地流转

中图分类号:S2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432126

引 言

为了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工作效率,我国先后引入了多种测量技术,这其中遥感技术的引入则最为成功。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将土地各项信息的变化及时掌握,还能给土地资源治理工作提供可靠的数据保障,可以说现如今土地资源管理中遥感技术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

1 遥感技术使用的具体要求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地资源管理时,为了更确切的测量土地范围可以采用精度准确的椭圆面积公式,通过计算机计算调整,保证结果的准确可信性。目前我国医用遥感技术时,选择采用的是确定5100控制点,接着利用精确度极高的先进卫星将其中560个大型校正放大点进行校正,然后1/250000规模的卫星将土地用颜色进行分类。对土地利用较高的国家和区域进行一级的测量,其中有15区测量时同时采用映射和统计数据2种方法,这样可以保证全国地理面积的相对误差保持在10%以下,其中森林和农田不大于5%[1]。

2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土地资源管理中利用遥感技术不但可以获得更为详实的数据,而且可以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大幅度提高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

2.1 动态监测方面

遥感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中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动态监测土地利用的情况。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土地利用的真实情况,给政府决策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在遥感技术支持下获得的土地利用数据,可以说是最为完整可靠的本底资料[2]。例如我国国土资源部自1999年组织的国土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就是利用先进的卫星监测1998~1999年一整年间全国超过50万人口的66个大城市占用耕地的具体情况,后来以此为基础建立了覆盖全国的遥感监测体系。

2.2 矿产资源方面

20世纪90年以来,国土资源部利用遥感技术在全国开展了多项关于矿产资源开发遥感调查的项目,基本上将监测地区不同矿产资源的现状情况掌握的一清二楚,给国家政策制定以及矿产开发治理提供资料支持。

2.3 地质灾害方面

地质灾害大多具有突发性,但遥感技术却可以大范围进行观测,并能在第一时间将信息传递出去,因此在预防地质灾害方面遥感技术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唐山地震后就曾利用机载遥感数据,利用航片完成了唐山震害图的编制工作[3-4]。

3 剖析土地流转监测中遥感技术的使用

土地流转监测过程中主要是遥感影像利用“色、形、位”3个特征体现土地流转等相关信息。

3.1 色调区别

农村土地的种植种类及播种时间都是存在差别的,可以说植物不同生长期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色调也是不同的。比如5月的冬小麦呈现深绿色而春玉米则表现为浅绿色。一旦土地出现流转,斑块破碎度就会降低,监测部门就会发现问题[5-6]。

3.2 目标物的形

不同目标地物在遥感影像上呈现的形状等是不同的,可以通过多期遥感影像上大面积农作物的“形”,进而提取到土地流转面积的大小。通常情况土地流转前大部分呈现小斑块,流转后、则会出现大面积斑块区域[7-8]。

3.3 空间位置

遥感影像上目标地物呈现的空间位置和相关布局就是“位”。可以提取大面积耕地的空间位置信息以及相临近土地利用类型,可以给监测土地利用变化信息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4 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遥感技术的理论及水平将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管理中对遥感技术的倚重比例将会不断增加。这样可以加快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准确度,为推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张兵,崔希民,赵彦博,袁德宝.基于High-1卫星影像的土地整治遥感监测方法研究与实践[J].农业工程学报,2015(20):98.

[2] 江国兵.遥感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城市勘测,2015(04):123.

[3] 刘营.测绘技术在国土管理中的应用[J].城市地理.2015(14):45.

[4] 王贺,余裕超,王帅,朱雅君.GNSS-CORS技术在地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5(13):25-27.

[5] 毛迎丹.GIS遥感数据库在国土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展望.2015(03):45-47.

[6] 孙张涛,范景辉,王如意,赵红丽,梁源川,刘广,Ady Ruchiatan.基于高分辨率SAR数据的地面沉降监测――以印度尼西亚雅加达为例[J].地质通报,2015(10):29.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4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方法

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及相关的环境等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技术可自动制作平面图、柱状图、剖面图和等值线图等工程地质图件,还能处理图形、图像、空间数据及相应的属性数据的数据库管理、空间分析等问题,将gis技术应用于工程地质信息管理和制图输出是近几年工程地质勘察行业的热点和发展趋势。目前,国内应用较多且比较成熟的专业软件是由中国地质大学开发研制的mapgis,是一种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

4工程物探技术

在我国工程物探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单位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逐渐引进和装备了一些必要的仪器,如信号增强式地震仪、综合测井仪、电法仪、透视仪、声波仪、管线仪、地质雷达和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等,使物探仪器得到了全面的更新,其中有些是当时或至今都是世界水平的新仪器,大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精度和野外工作效率,促进了物探的发展。

4.1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技术(ct)。ct技术是利用已有的平洞或钻孔,通过对采用一定发射和一定接收方式产生的透射波的采集与处理,反演孔洞间岩体的波速值,并对区间岩体进行判断、评价的一种技术方法。当前在勘探孔洞间了

解岩体情况尚没有一个经济的、有效的技术措施做进一步工作的情况下,ct技术不失为是一个查明孔洞间岩体总体完整性程度的好方法。做得好,不仅能节约一定的勘探工作量而且还会对岩体物理力学性的整评价质量的提高有所促进。所以“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以来,包括“八五”和“九五”攻关几个涉及水电建设的项目,涉及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探的课题和专题中大多数都涉及ct技术攻关的内容,并获得许多很有成效的成果。

4.2钻孔彩色电视系统。a53mm的钻孔彩电是为适应水利水电工程勘察的大多数钻孔都是a56mm的金刚石钻孔而设计制造的;50mm的钻孔彩色电视是在电子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为适应水平风钻孔观察而设计制造的,并首次将ccd光电偶合器件应用于钻孔电视。该产品的特点是电路设计合理,集成度高,性能稳定,与传统的摄像管探头相比,具有彩色图像重现性好、几何失真小、寿命长、耐冲击、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是一个更新换代产品。当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钻孔彩电又在开发的图像处理系统基础上研制出多功能钻孔彩色电视系统,系统采用工控级主机,形成控制器、监视器、录相机三合为一的一体化主机。主机可配接多种不同口径的钻孔电视探头,实现图像数字化实时采集压缩存储,成果可刻录成vcd光盘,还可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及制作。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3]封云亚,沈春勇.喀斯特地区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处理新技术[j].水利水电技术,2005,36(9):70~73.

[4]曾凡卿.三峡工程建基岩体物探检测方法应用[j].2005,36(11):43~44.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5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GPS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测量及定位控制,它在高程控制方面能较好地解决跨河、跨沟水准难以传递的问题,以及在勘察区控制点较少,或在山区、林区等通视条件较差、观测条件受限的区域进行工程地质勘察时,运用GPS可大大减少作业时间,提高测量精度。

2 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技术按照遥感平台的高度不同,一般分为航天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共3大类。遥感技术由于视域广阔、信息丰富、具立体感、卫星影像成周期性重现以及获取资料快速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有关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1 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由于遥感图像能提供大量宏观的线性构造信息,较好地反映区域地质特征、水系分布特征和地貌形态,所以对研究区域构造格架,确定断裂体系及活动性以及评价工程及其周缘地区的构造稳定性有重大作用。因此遥感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研究此问题必用的手段。

2.2 水库区塌、滑坡、泥石流调查。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岸坡的滑坡、崩塌、泥石流以及某些松散堆积体的调查中,有一些工程应用遥感技术利用航卫片或彩红外片进行地质解译,结合野外现场观察、复查和检查查明了许多久拖不决的影响库岸稳定性评价的大型或较大型、塌滑体的数量,分布及其稳定状态。

2.3 岩溶调查。利遥感影像,特别是彩红外影像进行岩溶及岩溶水文地质调查有其特殊的优势,像片解译不仅能很好地判读各种岩溶地貌现象,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和其它介质红外光谱的差异,判断地下水的分布和泉水分布等。清江招来河、高坝洲,黄河万家寨等工程曾利用彩红外航片解译来研究岩溶及岩溶渗漏问题,都取到了良好的效果。

2.4 中小比例尺地质测绘填图。推广遥感技术,在保持必须的野外工作量和成图现场校核工作的前提下,中小比例尺地质图以遥感成图取代常规地质测绘;建筑物及其它重要地区大比例尺工程地质图优先考虑遥感成图。这是十年前在全国水利水电勘测工作会议上由水利水电规划总院提出的“勘测技术发展目标”文件所确定的。

2.5岩土工程开挖面地质编录。为适应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进行反馈设计、安全预报和存档备查的需在人工开挖高边坡、大型地下建筑物和大坝基坑的开挖中采用地面遥感技术,进行地质编录,并为有关的稳定分析和现场预报提供翔实的地质资料和数据是很必要的。

2.6水土保持、防洪与移民安置容量研究。如1994年,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承担的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滑坡、泥石流发育程度与稳态区域研究项目,该项目在研究中利用TM卫片对陇南、金沙江下游、三峡库区3大片进行解译与发育程度的划分(滑坡分四级,泥石流分五级)作出了区划图,提出了防治意见和预警系统建立的基本设想。1990年地矿部航空物探中心与长江委规划处、综勘局一道,开展长江中游干流防洪工程现状遥感调查,用TM卫片和1∶3万~1∶5万彩红外航片进行解译和编写报告,提交的成果获得了较好的成效。移民安置容量研究,航卫片,尤其是彩红外航片,以其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可判读性和现实性,为移民安置容量分析确定提供了新手段。

3. 工程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工程地质勘查的质量问题

在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种:①工程概念不清,勘探侧重点不明确,针对性不强,方法不当,手段落后;②工程地质分析工作中所选择的理论、方法、计算公式等与实际情况有较大出入,其适应条件的物理意义混淆不清;③地质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楚。我们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界定不准确或论证不充分,有问题遗漏甚至结论性错误;②有些地质报告没有地质结论,也有些工程没有做多少地质工作就先下结论,极不严肃。此类问题产生往往造成阶段性工程审查不能一次性通过,可能延误开发时机;或者尽管通过了审查,但却给工程留下了隐患,这种情况的危险性极大。

3.2 勘测周期不合理的问题

从工程地质勘查到地质报告的提交需要一定的工作周期,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然而有些工程却没有进行基础性的前期投入。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旦需要申报项目,立即就要求提交地质报告;②今天刚刚提交可研报告,明天就要求提交初设报告。此类情况多为地方性工程,一般国家投资的大型工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不多。没有足够的勘测周期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由于地质条件不清楚,直接导致投资控制不住,施工后修改设计等情况。更可怕的是留下了工程隐患,可能造成重大的工程事故。

3 结语 工程地质学是20世纪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地球科学。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是所有行业中涉及面最广、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声望最高、最具权威性的龙头行业,它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与复杂性。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远的任务,是水利水电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之一。保护和改善工程环境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需要,是现代化大生产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工程永久利益的必须条件。工程地质工作的质量,对工程方案的决策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由于地质问题引起的工程事故时有发生,轻则修改设计延误工期,严重时造成工程失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近年来。工程地质勘查质量有下滑趋势,工程地质分析不够深入,有时甚至出现工程地质评价结论性错误这样严重的问题。笔者认为,总结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杨连生,水利水电工程地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2]王妙月,勘探地球物理学[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3.

遥感技术及其应用范文6

关键词:新时期;测绘技术;GPS;遥感;GPS;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5-01-01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新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卫星定位系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运用使得现代测绘技术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目前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使得社会各个领域对数字化测绘产品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新时期测绘技术的发展势不可挡。

1、新时期测绘技术的内容

1.1GPS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它最初是由美国国防部开发的,利用离地面约两万多公里高的轨道上运行的24颗人造卫星所发射出来的讯号,以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收讯者在地球上的位置。GPS采用的是全球性地心坐标系统,坐标原点为地球质量中心。

1.2遥感技术。遥感技术在近一,二十年内飞速发展,这种发展主要表现在新型传感器的研制和应用的日新月异上,其发展的特点如下

(1)不断研制新型传感器。既有框幅式可见光黑白摄影,多光谱摄影,彩色摄影,彩红外摄影,紫外摄影,又有全景摄影机,红外扫描仪,红外辐射计,多光谱扫描仪,成象光谱仪,CCD线阵列扫描和矩阵摄影机,微波辐射计,散射计,合成孔径雷达及各种雷达和激光测高仪等。

(2)形成多级空间分辩率影象序列的金字塔,以提供从粗到精的观测数据源。传感器的研制在向更高的空间分辩率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向全方位的立体观测能力方向发展。

(3)可反复获取同一地区影像数据的多时相性。一般是空间分辩率低的而时间分辩率高,遥感多时相性,提供了人们长期,系统和动态研究地球表面的变化及其规律的可能性。

1.3 GIS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多个学科,多种技术交叉融合的产物,至今只有40多年的历史。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98年1月31日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在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地理信息系统作为对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处理,管理,分析的计算机技术系统,其发展和应用对测绘科学的发展意义重大,是现代测绘技术的重大技术支撑。

2、促进信息化测绘技术的发展

2.1测绘成果数字化。相对于传统测绘成果的纸质形式,测绘成果数字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测绘成果的信息更加丰富。除了传统地图上所表示的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外,未来的测绘成果还将包含大量的其他属性信息。(2)测绘成果的现势性。信息社会具有变化快的特点,因此,测绘成果必须准确反映现势性的地理信息,而数字化将确保这一要求的实现。(3)测绘产品形式的变化。在测绘成果数字化的基础上,可以派生出多种多样的测绘产品,如满足各种需要的数字地图,各种地理信息数据产品,各种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

2.2测绘过程标准化。加强地理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工作,是推进地理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信息化测绘,提供综合地理信息服务的首要服务。它既融入了行政管理,又规划了技术方向,是地理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

2.3测绘信息服务可视化。地图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最直观的自然重视的技术和方法,地理空间是动态的三维世界,地图一般都是静态的和平面的,高程信息在制图的过程中已经全部或部分损失,如果能够用真三维的方式再现地理空间世界,这将极大地方便决策支持和各类用户。

3、现代测绘技术的推广应用

3.1水利工程方面。遥感技术能够实时对大江,大河和湖水水位进行监测,可实时监测洪水灾害面积。RS和GIS集成能及早预报洪水淹没范围和干旱灾情范围,为防灾,抗灾提供准确信息。在水利枢扭工程竣工后,需对水库大坝,大型桥梁等进行连续的,精密的监测。现代测绘技术提供了连续,实时的安全运行监控手段。利用全数字摄影测量或数字测图技术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应用GIS的分析决策功能,可以方便快速地进行水库大坝选址,库容计算,引水渠修建,受益范围等设计工作,为开发利用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目前,大中城市都有由数字测图技术或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建立的城市数字地形图,给排水管线的规划,设计可在数字地形图上进行。

3.2湿地方面。利用遥感技术对湿地生物资源的分布,生长状况及其变化进行估测,利用遥感技术多层次,多时相的动态监测功能获得及时可靠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进行相关数据的实时更新,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可得到湿地的动态变化情况。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获取湿地生态环境质量分析评价所需要的数据,借助GPS技术进行水质采样调查,植被样方调查,土壤采样等常规野外调查。根据湿地信息系统的功能,可将其划分为两大类:查询服务型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型地信息系统。

3.3精准农业方面。精确农业中,利用GPS技术对采集的农田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利用RS技术获取农田小区内人生物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利用GIS技术建立农田土地管理、自然条件、作物产量的空间分布等的空间数据库,对作物苗情,墒情的发生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模拟,为分析农田内自然条件,资源有效利用状况,作物产量的时空差异性和实施调控提供处方信息。GPS,RS,GIS技术及自动化控制技术为支撑的精确农业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4现代测绘技术的应用。(1)矿山测量方面。遥感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已经历了较长的时间,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遥感资料,可获取矿区实时,动态,综合的信息源,对矿区环境进行监测,为矿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支持。遥感资料用于找矿,矿区地质条件研究,煤层顶底板研究等方面都已经得到其现代任务的重要保证。利用GPS技术进行矿区地表移动监测,水文观测孔高程监测,矿区控制网建立或复测,改造等。其应用于矿山测量工作的地面部分已成为现代矿山测量的一项重要支持技术。

结束语

以“3S”一体化或集成为主导的空间信息技术体系已经逐渐成为测绘学地球信息学新的技术体系和工作模式,其先进性,时效性明显。现代测绘技术将朝着高科技,自动化,实时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维兴,唐晓灵,张建儒。中国建筑业技术创新体制。[J],建筑经济,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