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1
关键词:人工湿地;环境效益;改善水质
1工程概况
近年来,随着浊漳河南源沿线城镇化、工业化发展步入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逐渐增多,随之而来的是流域内取水量和污水排放量的增加,河流自然径流减少,河道自净能力下降,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工程场地位于浊漳河南源的漳河大桥上游,工程涉及范围为浊漳河及浊漳河两岸的未利用区域。主要内容为湿地设计、河道壅水建筑物设计及堤防加固等。主要工程项目:液压钢坝闸3座、格宾石笼生态护岸10km、景观林带800万m2、河道疏浚清淤75万m3。项目总投资为3.1亿元。
2浊漳河南源流域污染现状
由于工业、农业的发展和城镇建设等原因,浊漳河南源上游排放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总量日趋增多,其污染源主要是一些钢铁、煤炭和后续化产品企业,部分企业偷排偷放严重超标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致使浊漳河水污染加重,河道生态受损,其自净能力直线下降,浊漳河流域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污染河水的渗透也造成了地下水的严重污染。浊漳河南源监测断面位于工程建设区下游,该控制断面能较好地反映湿地工程建设前的水质状况。今后浊漳河南源流域的工业仍会高速发展,流域正在构建以煤为基础的产业链,随着洁净能源、电力、煤化工、钢铁等产业的发展,相应的水资源消耗量和废水排放量都会有大的增加。浊漳河南源本段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的实施,既是改善水质的需要,也是实现水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规划目标的重要举措。
3人工湿地方案比选
依照水利形态及处置方式的不同,人工湿地一般分为如下3类:表面流人工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表面形式人工湿地其水面一般位于湿地的基质层之上,该种方式的污水一般以较慢的形式流经湿地表面;人工潜流方式水流一般位于湿地基质层之下,该层次具有过滤水流的作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水流方向与根系方向一般为垂直的状态,此种形式的填料床上一般为自上至下的流通效果。通过对这3种湿地类型进行比选,以最终确定本工程采用的湿地类型。
3.1表面流人工湿地
表面流人工湿地(FWS)是各类型人工湿地中最接近自然湿地的一种类型,由于不需要砂和砾石作为基质,只要将现有的河道、低洼地稍加改造即可形成表面流人工湿地,改造后也不影响原有河网的防洪、泄洪功能以及低洼地的土地功能。污水在表面流人工湿地基质的表面上漫流,水面充分暴露在空气中,氧通过水面扩散补给。一般表面流人工湿地是利用天然沼泽、废弃河道等洼地改造而成,也可以利用池塘或渠道等构建而成。人工湿地池体或渠道间都装设隔墙隔离,通常在池底部也会铺设防水材料(如HDPE膜等)以防止污水下渗,避免污染地下水。湿地池中通常填有土壤、沙、煤渣或其他基质材料,供水生植物繁殖扎稳根系。表面流人工湿地水位较浅,水体流速较慢,一般以水平流的流态流经各个处理环节。大多数有机物的处理是依靠生长在水下植物的下茎或杆上的生物膜来完成,因次,不能充分利用填料及丰富的植物根系。表流人工湿地的水面位于人工湿地基质以上,其水深多为0.20~0.40m。基于此种人工湿地,污水以较为缓慢的流速进入人工湿地的表层,并存在部分蒸发,部分渗入湿地的可能,但大部分会经出水溢流堰流出。对于表面人工湿地结构进行研究时不难发现,接近水面部分为好氧层,底部部分为厌氧层。考虑到湿地植物对阳光有所遮挡,这样就不会存在藻类大量滋生的可能。可以种植芦苇、水葱、香蒲、灯芯草等挺水植物,凤眼莲、浮萍、睡莲等浮水植物,以及伊乐藻、茨藻、金鱼藻、黑藻等沉水植物。还可以种植慈姑、雨久花、玉蝉花、千屈菜、黄菖蒲、泽泻等水生花卉类的观赏植物,既可以处理污水,也可以美化环境。对于表面人工湿地的作用机理进行如下总结:对于悬浮物来说,植物与基质层具有不错的节流效果。对于淹没在水中的植物根、叶等,在其表面上容易形成生物膜,这对于水的净化,有机物及营养物的净化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对于表面流人工湿地进行研究发现,该方案具备如下优点:(1)先期投资及运维费用相对低廉;(2)不论是建造、还是后期的运维,操作相对简单;(3)该方案对于土质要求相对较低;(4)该方案更适合针对水污染含量不高的污水。主要缺点有:(1)该方案占用土地资源较多;(2)该方案在冬季,气候寒冷,存在结冰的可能,因此不合适严寒区域;(3)如果处置不当,可能滋生蚊蝇,严重时会有臭味;(4)为避免蚊子与臭味对附近居民生活产生影响,项目选址需尽可能远离住宅区,或者选择下方向选址建设。
3.2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F)是现阶段世界上应用相对较为广泛的污水处理系统,其水面位于基质层以下,该方案具体基于各种填料的芦苇床等植物系统。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由上、下2层组成。其中土壤位于上层,根系层位于下层,但下层易于使水流通,如粒径较大的砾石、炉渣或砂层等,在上层土壤中种植芦苇、菖蒲、香蒲、水葱等水生、沼生与湿生植物。对于人工湿地的下面需要铺置防渗透层,铺设防渗膜也是不错的选择,此举可以很好地防止污水渗漏,保证了地下水及地表水不受污染。对于人工湿地技术处理,要确保其具有一定角度坡度,这样可以很好地确保水流从根系层、基质层缓慢流动,并要在出口安装水位调节装置,同时集水装置也是该系统必须具备的,这样可以保证污水与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层充分接触。考虑到植物根系释放氧会导致周边可能存在好氧、缺氧与厌氧3种可能,这是进一步去除污染物的重要环节,对于除氮也有显著效果。填料和植物根系的存在,为微生物提供相应的载体,这种“微环境”的存在,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与此同时,对供污水载流也可以提供一定便捷条件。大气中的复氧,为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提供反应所需氧气,但存在含量不足的问题,导致脱氮效率会有所降低。如果对人工湿地污水进行硝化处置,可极大促进除氮效率。对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进行研究,总结该种方案具备如下优点:(1)该种方案是在充分利用湿地空间的基础上,对于植物、微生物及基质之间尽可能发挥协同作用,在此种技术背景下,其处理能力显著强于表面流人工湿地系统;(2)该种方案下的污水流动区间基本上是地面以下,保证了污水的保温效果,尤其适合于寒冷区域污水处理;(3)该种方案具备较好的卫生条件,因此可以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此种方案也具有一定的弊端,首先,项目存在建设成本高的缺点;除此之外,管理方面也比表面流人工湿地要复杂一些。
3.3垂直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VF)具有垂直状态的水流方向特征,水流自上而下流动,一般将人工湿地底部安装出水装置。该技术可以提高氧与基质层之间的转移效率,在表层通畅放置砂层,这主要考虑到砂层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可实现间歇性进水的效果。当污水处在砂石床之上时,会逐步向垂直层渗透,并由安装在底部的集水管网对其进行收集,最后直至排出至污水处置系统。可在下次进水的间隙,考虑投配,此举可以使污水与空气进行有效接触,进而实现高氧转移效率,大气中氧气可以通过灌溉期的排水、停灌期的通风和植物传输进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此来提高BOD去除和氨氮硝化的效果。湿地植物也会通过根向根区转移一部分氧。垂直流人工湿地与生物滤池的原理近似。它对悬浮物处理效果不好,这可能是由间歇配水造成短时间内水力负荷提高造成的。通常情况下不单独使用垂直流人工湿地,一般将它置于两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之间,由前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完成悬浮物和BOD的去除及有机氮的氨化作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完成氨氮的硝化作用,后一级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完成反硝化作用。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节约建设土地面积,利于脱氮、除磷,而且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单位面积处理效率高,硝化能力高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具有相对较少的死区,如果进水分布均匀,对水体的复氧有一定的作用,独特的布水过程中增加的空气层以及人工湿地中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所产生的热量,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在冬季的正常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其对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建造条件要求较高,建造费用也高,较易滋生蚊蝇,需要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建设,目前应用比水平潜流型人工湿地少。垂直流人工湿地主要优点在于:(1)存在污染物高效处置且效果稳定的优势;(2)该方案同时也具备较高的单位处理效率,相比较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来说,具有较高的硝化能力;(3)此种方式不需占用过多的土地资源。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也暴露出如下缺点:(1)相较于人工湿地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垂直流人工湿地具有较高的建设投资费用;(2)管理相对难于表面流人工湿地;(3)应用区域比较局限,仅适合温暖地区使用,不适合寒冷地区应用;(4)有滋生蚊蝇可能性;(5)有机物的去除能力不如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综合对比了3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案的主要技术指标。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对于表面流人工湿地具有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较大、受气候条件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等优点;虽然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相比于垂直流人工湿地来说对污水氨氮的硝化和除磷的效果略低,但该工艺技术较为成熟,基建及运行费用较低,管理和维修较为简单,对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不高。因此,选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作为本项目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工艺。
4人工湿地设计
4.1人工湿地处理工艺确定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湿地与城市污水净化之间关系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得出了将湿地作为低廉、低能耗且高效的处理城市污水方法,并先后在多个城市开展试验得到证实,在实际应用中取得显著效果。其中以利用天然和半天然湿地系统来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最为普遍。在美国,污水与湿地之间的组合形式主要包括:(1)处理水进入天然湿地处置;(2)利用天然湿地进行三级处理;(3)利用处理水修复、重建湿地等。上述几种形式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来充分利用水和水中的营养物。在美国已有数十个大型天然湿地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水的深度净化。国外学者还研究了湿地系统中多种挺水植物对BOD5、CODcr、SS、N和P的去除能力,发现芦苇的综合去除能力最佳。在20世纪的70~80年代期间,我国针对城市污水湿地问题陆续开展相关技术项目,并得出多种有效的净化工艺方法,建立规模不同的示范工程。研究发现,采用芦苇湿地系统的策略,对进一步降低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净化水系统,降低N、P等营养物,降低重金属等都具有显著效果。作为一项投资较少且见效快的项目,芦苇湿地系统同时具备后期维护运行成本低、操作方法相对较为便捷的优点,是对城市污水进行二次处理及利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湿地常用工艺类型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可分为表面流湿地和潜流湿地2种。现阶段城市二级处理水深度净化技术,普遍采用水平潜流湿地工艺。鉴于此,本项目研究方法也采用水平潜流湿地。本项目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完工后,应开展生态环境效益评估。针对工程近、远期目标,应补充阶段性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生态环境效益评估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本项目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净化效益、水土保持与护岸等生态环境效益进行评估。
4.2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评估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包括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自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和对整个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自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通过湿地生态修复面积、修复区新增物种数、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利用数理统计法或打分法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本项目实施后对河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评估包括对河道水生植物、鱼类栖息地、水鸟栖息地保护等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评估。
4.3水体净化效益评估
对水体中COD、氮、磷的净化量和净化效率进行主要估算。河道是个半开放体系,其水体净化效益较难定量评估,故通常以单项工程来实施对进出水水质指标控制。本项目采用人工湿地生态修复工艺,其污染物去除效果由进出水指标及处理污水规模进行估算。其中COD、TN、TP作为主要污染物去除指标,其每年污染物减少量为:COD:438t/a;TN:291t/a;TP:18.3t/a;HN3-H:109.5t/a。基于此研究,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不高,但存在个体矛盾冲突的现象。基于上述隐患,已经采取对应防范风险对策,尽可能地消除潜在风险。不可否认,实施后的效果一定程度上是取决于防范措施的执行力度的。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对项目区内荒地等进行整理,恢复其生态功能,形成人工湿地,使项目具有生态、水质改善、环境、经济等多种效益。在项目实施后,对改善郊区生态环境及浊漳河河道水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人工湿地;环境保护;设计
随着巢湖市与合肥市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巢湖城镇群正在迅速形成。特别是是毗邻巢湖的合肥滨湖新区的规划建设,对巢湖城镇产业与旅游发展影响深远。但是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产生了环境承载的超负荷运转状态,同时由于管理措施不到位,农村生活污水和养殖污染物大量排入河道,农业面源污染量大,造成湿地局部污染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破坏了湿地景观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导致湿地功能的不健全,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迫在眉睫。
1 工程概况
花塘河位于巢湖北岸,位于巢湖市忠庙街道和黄麓镇之间,花塘河是忠庙街道和黄麓镇行政区划分解线。花塘河是一条的农业灌溉及行洪河道,干流总长约6.66km,流域集水面积约44km2,汛期行洪流量约70m?/s。花塘河流域北部山脉较多,属于典型的扇形流域,南部较平坦,河网、水塘密布,水流流向复杂。2007年,巢湖流域耕地面积约48万ha,化肥施用量29万t(折纯),种植业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为10352t和601t。根据巢湖流域种植业总氮、总磷流失率,花塘河流域面积约44km?,初步估算花塘河流域种植业年总氮、总磷流失量分别约为76t和4.4t,花塘河入河污染量不可小视,因此恢复花塘河河口湿地建设势在必行。
2 环境工艺设计
2.1 设计处理规模
2.1.1 处理水来源
本次花塘河河口生态湿地工程处理水来自花塘河河水和一座新建污水处理厂尾水。其中一期工程将结合占地情况先对花塘河河水进行深度处理,二期继续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处理。
2.2.2 花塘河河水水量
(1)河道暴雨流量估算
由于花塘河的流量无实测值,因此按照暴雨强度公式进行推算。综合径流系数取0.4(郊区一般取0.3-0.6),暴雨重现期取1年,设计暴雨强度取43.11L/(s. ha)。
雨水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 Ψ× q × F
其中:Q―雨水流量(L/s)
Ψ―综合径流系数,取 0.4,
q ―设计暴雨强度(L/s ・ ha)
F―汇水面积(ha)
由于花塘河无暴雨强度公式,而该区区位接近合肥,故借鉴合肥市暴雨强度公式,即:
3600×(1 +0.76lgP)
q = ──────────────(L/s ・ ha)
(t + 14)× 0.84
式中:P ―设计重现期,取 1 年,
t ―降雨历时(min),按t=t1+m・t2计算,
t1―地面集水时间(min),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一般采用5~15min;确定后为常数,本工程中取15min。
m―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2,明渠折减系数m=1.2,在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m=1.2~2;管渠确定后为常数。本工程中m取1.5。
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根据统计,花塘河流域汇水面积44km?,雨水在河道里流行时间取110min。计算降雨历时为180min,估算得出花塘河暴雨洪峰流量为76m?/s。
(2)枯水流量和平水流量的推求
考虑到小河流径流资料的短缺,需要参考参证站的相关水文资料,为了估算该河流的枯水流量和平水流量,选取花塘河临近区域1952年到2009年的日雨量资料,通过P-III型频率曲线适线的方法,取变差系数CV与偏态系数CS为CV=2.5CS,得到的适配曲线如图1所示,适配情况良好。
图1 花塘河年径流量频率曲线
根据转换关系得到的枯水流量和平水流量为枯水年流量:
Q90%=KP×Qp= 0.21×12865346= 2701723 m?/y
平水年流量:
Q50%=KP×Qp= 0.53× 12865346= 6818633 m?/y
根据上面估算的花塘河来水流量,工程设计进水量为800m?/h,日处理量为19200m?,年处理水量为7008000m?>河道平水年流量6818633 m?。
2.2.3 污水处理厂尾水量
按照《居巢区中庙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要求,在中庙地区规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规模为1.2万t/d(合500m?/h),污水处理厂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排水标准。该部分污水深度处理纳入人工湿地建设二期工程中,人工湿地建设暂不考虑二期工程需求。
2.4 设计进出水水质
(1)设计进水水质
根据花塘河河口水质取样检测结果,工程设计进水水质指标如表1所示。
(2)工程出水水质
按照《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目标要求,本工程设计目标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GB3838-2002),主要指标如表2所示
2.5 工艺流程
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与建设方讨论、沟通,确定采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与表流人工湿地湿地串联的工艺方案,前处理工艺采用稳定塘工艺。具体工艺如图2所示: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3
恢复退化湿地,主要包括生境的恢复和生物的恢复两大类。湿地生境的恢复主要包括植物生长条件的恢复、动物栖息场所的恢复和水环境的恢复。湿地生物的恢复主要是指植物群落、动物群落与微生物群落的恢复等方面。湿地植被既为湿地动物提供食源,又可为其提供栖息地,因而湿地植被恢复又是生物恢复的首要环节。
恢复湿地要讲究科学,不然很容易揣着好心办了坏事,明明想恢复湿地,实际上却让湿地遭受了更大的破坏。
湿地的恢复盲区
恢复植被≠过度种植、错误种植
在一些湿地植被恢复工程中,过度种植沉水植物,最终导致湿地水体的淤积。
恢复与保护湿地≠与人隔绝
一些湿地恢复工程中,存在着将湿地完全孤立的现象,实行人类免入、无干预的“圈地保护”,比如在城市中或近城市区域的湿地周围挖沟渠或者建围栏,来阻止人们亲近湿地。
实际上,湿地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近人类聚居区的湿地,要完全使之隔绝人类活动,既不科学也不现实。人类有亲水天性,自古以来又有从湿地获得生活、生产资料的习惯,所以应该让人们了解湿地的价值和保护湿地的必要性,同时也要让人们适度利用湿地的资源,从而建立人与湿地和谐共存的关系,这才是可持续的湿地管理方式。
我们在进行湿地恢复时,要把握好人为保护的度,更科学地处理好湿地与人的关系。
生物赖以生存的各种环境资源,如食物、水源等,都有着质量、数量、空间和时间等方面的多重限制,是不可以无限量供给的,因而对湿地各要素的恢复都应该有一定限制。另外,在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内,如果它的植物种类越丰富、结构越复杂,那么它的稳定性就越高,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也越强,而过度种植单一物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湿地植物的种植面积,也就相应地减弱了其他湿地植物的种植量或种类,进一步促进了这一单一物种的过多和过快生长。
在进行湿地植物恢复的过程中,要让植物的种植数量处于科学的范围内,适度种植,留给湿地自我恢复调节的空间。比如在北京市延庆县西卓家营湿地恢复中,不仅按照不同的水文条件选择了不同的植物种类,而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充分考虑了未来几年湿地植被的自我繁殖,留有一定的恢复空间,做到了对湿地植被的多种模式恢复和适量恢复。
围一块水塘≠建一块湿地
现在的湿地恢复工程中往往存在着设置水塘、截住来水,避免水资源流走或直接在荒地上凭空建设一块水塘的做法。
在恢复湿地时,为了“自己”的土地上能够有湿地存在,而切断了下游的水源,不仅把活水变成了死水,而且对于下游也是极不负责任和破坏生态的做法。眼前的一个小小水塘可能会使下游广大土地上因没有水源的补给而带来生态灾难。而有的地方,在没有水源的地方强行围一块水塘,也是不会实现真正的湿地恢复的。为了确保所恢复湿地在功能与结构上的持久性,必须考虑该处湿地是否有永久性的水源。有什么样的水文条件,就会有什么样的生物。如果水系得不到调整和恢复,那么湿地恢复也只能事倍功半。因此湿地恢复必须谨慎设计水系结构。
首先,确保湿地有持续的水源;其次,充分考虑下游的用水需求;最后,要对水体进行实时监测,控制湿地内源、外源污染。
给湿地修复一些时间
现在的湿地恢复工程中,常有人不顾湿地恢复的科学进程,一味地提出“两年、三年完成湿地恢复”的口号。
湿地恢复一般旨在改善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通过恢复生态结构及其功能,实现水文调节、净化水质、创造和提供文化休闲娱乐价值的目标。湿地恢复过程是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过程,它需要生态系统承受一定的环境压力和变化进行自我恢复,是一步一步的缓慢变化过程,而绝非一个短期内能一蹴而就的形象工程。
参考国外湿地恢复的长期计划,基于我国湿地的现状,制订一个长期的恢复计划。例如:美国国会于1948年通过《佛罗里达中南部计划》,提出采取洪水控制、城市供水、防止海水倒灌、保护鱼类等野生动植物的措施,从1974年正式开始,用了整整40年的时间为这片沼泽之上的苍鹭、鳄鱼恢复出一片140万英亩的栖居之地。
他方之土、他方之物需慎借
湿地恢复中的土壤恢复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整个湿地恢复的过程中,为了掩盖一个地方的沙化土地,而借用个别地方的泥炭土的做法时有发生。
在对一个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进行恢复时,必须将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降到最低,如果“随意”地借用他方之物,除了有可能会造成当地湿地的“不适宜”,还有可能破坏原有的完整的生态系统结构――这种以“保护”一个地方的生态为目的,以破坏另一个地方的生态系统结构稳定为代价的做法,太过得不偿失,最终只能两败俱伤。
对要恢复的湿地进行调查,针对它的实际情况采取真正适宜的措施,既要治标,还要治本。如:要恢复土壤,如果土壤保水性差就要改变土壤的机械组成,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方式对本地土壤进行合理改良,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化,以满足湿地恢复的需求。
湿地恢复的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一样,每个湿地恢复区也都有自己独特的信息,比如,有些湿地是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和停歇点,有些湿地有特殊的、其他地方很少见的植物或动物。我们在做湿地恢复时就应该根据这些信息来选择适当的途径,使得恢复目标与今后的发展动态结合。
自我修复原则
湿地生态系统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比如两块受到破坏的湿地,都充分给予其恢复的环境条件,充足的水、阳光、温度,良好的土壤、地形等等,对一块湿地采取人工种植植物的做法,另一块则任其自然恢复。开始两块湿地会有明显差异,但几年之后,恢复的效果基本相同。这就提醒人们,在人工恢复时一定要将干扰降到最低水平,尽可能利用自然生态系统自己的力量,利用它的自我恢复能力。
生态稳定性原则
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个方面。抵抗力稳定性指湿地有能力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湿地恢复力稳定性是指湿地有能力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如果一个湿地生态系统受到外界扰动后,能够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
美学原则
湿地自古以来就给人美的享受,在恢复过程中除了注重生态功能方面,也要充分考虑美学的追求。在实施湿地恢复工程时,需为人们提供一个清洁、自然、美观、独特、愉悦心情的湿地景观。
可行性原则
湿地恢复是一项很难的工作,再好的恢复方案也会受到环境条件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如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湿地的自然恢复速度比较快;而在寒冷和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其自然恢复速度较慢。不同的环境状况,恢复起来花费的时间和效果也不同。在恢复前对其进行全面的可行性评价是湿地恢复成功的保障。
专家和学生对对碰
在准备选题时,一些关心湿地恢复的同学,通过杂志提出了问题,中国林业科学院湿地研究所所长、首席专家崔丽娟教授予以解答。
湿地恢复都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湿地恢复首先要对恢复区进行评估和调查,了解这片区域历史上是否属于湿地范畴,如果属于湿地则要了解其退化或丧失的原因;然后再从水文要素、植被的分布格局、地形地貌、物种对栖息地的需求等方面入手,对湿地进行恢复。
湿地恢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湿地的恢复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水源、可利用的产品资源,还可以补充地下水,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等。同时,恢复的湿地还是教育和科研的重要场所,是游客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4
[关键词] 河道治理 生态环境 修复
[中图分类号] TV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286-01
近年来,随着生活的快节奏发展,人们对河流的开发力度也在逐渐增强,对河道的管理方面也有很多问题出现。河流开发要考虑传统的水利作用,如:防滑用、发电、旅游、供水和航运等;另外还要考虑河流的生态系统是否能够健康稳步发展,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治理河道的目标就是将生态修复功能和水利功能相结合,在保护河流的生态系统与开发利用河道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一、河流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必要性
河流的开发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第一,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政治河道导致了流量的变化及输送泥沙的变化,很多生物的原有栖息地消失,导致了物种的消失。第二,频繁发生洪涝灾害,并且城市中的强度有所增强,河流裁弯取直,河床的不透水面积有所增加,河流的泄洪被大大削弱了。第三,影响了城市的地下水供给,这是由于河床硬化。第四,影响两岸的自然美景。
二、河流治理及生态修复的原则
1.生态治理的原则
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大自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对河道的生态系统也有所打击,在对河道进行治理的时候要对原有成熟的生态系统进行保留,最大程度上不去破坏原本的自然状态。有需要时可以进行人工修复,以建造河岸的方式来对河道进行治理,选择的树种可以是灌木,也可以是乔木等等。
2.远近结合的原则
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毕竟河流治理工程是长期的事业,关系到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应该进行详细规划,分阶段进行。在城市的地形特征与发展状况要被考虑其中,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确定时间和河流区域。
3.和区域规划一致的原则
河流的治理好要综合考虑城市的各方面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能偏激的只考虑一方面内容,毕竟治理河道是为人们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如果出现冲突,要从两方面进行权衡,避免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河流治理是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部分,要与城市发展一起为人们提供更高的生活质量。
三、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
河道的生态修复有两种方法,一是工程措施修复,二是调度措施修复。调度措施修复方法是针对水资源利用造成的生态问题进行修复。工程措施修复是对由于河道治理导致的生态受损进行修复。
1.修复河道的形态
对于天然河道我们要尽量保持它原有的状态,但是形态的修复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河道要有连续性。将旧的拦河坝清除,直立的跌水可以改造成缓坡,架设辅助的水道,设置不同种类的鱼道,通常在落差很大的断面。二是使水体的流动具有多样性。利用植石治理的方法,把石头埋入河底,从而形成了深沟与浅滩。三是给予河流更大的空间。四是选择治理方案要严谨。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比如:河畔林、生息地、濒临灭绝的物种等。
2.修复河床断面
城市中河流的河床硬化覆盖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清理之前在河床上设置的硬质材料,使河床的自然泥沙状态呈现,局部河段可以用复式断面,不同河道有不同的保证率,把他们分成几个等级,按级扩展河道的宽度。河道的上部护坡和平台的过流频率较小,一般可以种植矮乔木,这样还可以促成河道的立体绿化,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严谨对待河道覆盖和侵占。
原来河道与护岸的改造需要建造生态型的护岸。生态型护岸有三种类型,自然原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型护岸。
3.重造河岸的植被与湿地的群落
湿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河岸带,它的作用是缓冲、廊道、植被护岸等。利用河岸带的生物重建技术和河岸的缓冲带技术,可以建立起一定规模的植被,这是在生物恢复和重建的基础上进行的。生物恢复和重建的技术包括物种引入、物种保护、物种选育与培植、种群行为的控制、种群动态调控、群落结构了优化等。河岸的缓冲技术包括水土流失控制、土壤恢复、坡面工程等。
4.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
一些发达的国家在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优秀技术和经验。例如: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实施了一个计划,倡导一些河段要尽量使用天然材料修建河堤,例如:竹笼、木桩等。日本国内把它叫做”生态河堤”,日本政府为了拯救河流的生态状况应用了这种方式,结果就是流经城市的河岸草木葱茏,堤坝的修建都是用纯天然的石头,现如今,日本有很多自然型河道治理的例子。河道生态修复的工作在我国起步比较晚,正处在向外国学习的发展阶段,现阶段在全国内推行大规模的修复工作还为时尚早。但是今后的发展方向已经很明显,对河道生态修复的热潮必然兴起。
结语
对河道进行治理及生态修复这已经是必然的,此项目在全国甚至是世界都是很有前景的。虽然是一种新生事物,相关技术和理论并不十分完善,但是,它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保证了它的存在的必要。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河流,我们对河道的改造虽然满足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水质和景观都受到了极大,尤其是生态功能的破坏。我们进行的修复工作可以改善河流的生态系统,提高水的自净能力,保护了生物多样性。河道治理和生态修复要从实践出发,并且有理论、技术的指导,在不断实践当中积累经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创新方法,从而使得环境的良好发展和经济发展做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戴斌,尉红星.绿化生态河道.造福子孙后代――关于新民市柳绕地区生态河道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资讯,2009(22).
[2]徐晓艳,王鹏,董海波.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2009(09).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5
一、认真学习,严守法律规定
1.结合学习抓教育。作为“第一责任人”,在带头认真学习《》、《党规》和系列重要重要讲话的同时,注重抓好干部职工的党风廉政教育。一是上好专题党课。结合“两学一做”和区委“学党规、守纪律、讲规矩、正作风”学习教育活动,撰写了讲课材料,并在“7.1”组织的系统党员大会上为全体干部职工讲专题党课。组织了以支部为单位的党建知识竞赛活动,近期还将继续安排基层党员讲党课。二是进行廉政谈话。围绕廉政主题,不定期与班子成员进行谈心谈话,及时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且还与普通干部职工进行廉政谈话,提出要求。三是利用各种会议进行廉政提醒。反复强调反腐倡廉的重要性,要求全体干部职工时刻绷紧廉政这根弦,自觉遵守反腐倡廉各项规定。
2.强化示范抓自律。始终坚决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认真落实上级和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及工作部署,坚持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自觉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要求,重大事项坚持做到集体研究集体决策,制定《XX区林业局“三重一大”议事制度》。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自觉反对“”。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带头遵守《廉政准则》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二、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人大视察、审议
7月12日下午,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一行,在区人大的陪同下,先后深入2015年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工程项目区、阿贵沟嘎查2016年经济林建设项目区、黄河湿地公园黄河湿地露营项目区进行视察。沿线我向人大视察组介绍了我区生态建设情况和湿地保护情况,取得视察组一行对我区生态建设和保护情况的认可。
对区人民政府《全区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的报告》中区人大审议的5条意见:进一步优化全区林业生态建设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保护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对林业生态建设的后期管护;进一步把林业生态建设与促进城乡建设、地区发展、农牧民致富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更好地推动国有林场改革和林业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进行的答复,用实际工作业绩向人大汇报。
三、严格执法,贯彻依法行政
(一)森林草原防火
制定全区防火应急处置办法,与山区、林区、工矿企业签订防火责任状,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日常巡查、监控。在大坝沟口、乌兰不浪沟等重点沟口、路段通过高清摄像头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对门道沟防火检查站和?望塔进行维护,对乌拉山南坡坟墓已开设的180余座坟头防火隔离带进行清理打扫,对大青山南坡绿化造林项目区已开设防火隔离带的50公里进行清理维护,定期维护梅力更沟至黄花沟、乌兰不浪沟至大仙庙梁、大坝沟至巴彦淖尔市前旗柳八沟和哈达门沟至板石岩等4条44.5公里的主沟防火应急通道,今年以来,全区境内未发生重大森林草原火险。
(二)环境综合治理
加强梅力更自然保护区管理。鑫达黄金公司、泉山矿业、大宇矿业、武警黄金部队4家企业的采矿区已调出自然保护区,现在除大宇矿业停产外,其它3家企业正在办理征占用林地手续和其它相关审批手续。对梅力更景区使用林地进行评估,并于近期签订林地有偿使用合同。
(三)保护工作不断加强
按照包头市林业局下发的《2017保护大青山专项活动方案的通知》及XX区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清理取缔违法企业的通告》有关要求,由XX区政府牵头,林业、国土、环保、公安等多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我区境内涉及保护区范围内的工矿企业呼铁哈业胡同采石场予以清理取缔,在联合行动中针对其尚未清理完成的地上房屋建筑及部分基础设施,由多部门联合执法进行集中拆除。呼铁采石场现已全部拆除完毕,相关清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同时,继续加大围封禁牧工作力度,集中开展了“清理整治和占用林地”、“保护过境候鸟”、“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行为”等专项行动,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打击毁湿开垦等破坏湿地资源行为的专项治理工作,湿地保护得到加强,湿地环境明显改善。
四、林业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情况
1.大青山(乌拉山)南坡生态修复工程。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青山生态修复工程建设,并多次对该项工程进行了实地调研指导。我区把此项工程作为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全力予以推进,党政主要领导亲自上手研究、亲自动员部署,极大地提高了全区各级干部对该项工程的思想认识,统一了广大干部群众抓好工程建设的思想和步调。工程实施以来,有关苏木镇和各职能部门各尽所能、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特别是在发动群众方面,区镇村各级干部不厌其烦、亲力亲为,使全区项目涉及区域的大部分群众感受到了生态建设与自己息息相关,很好地调动了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截至目前共出动机械1181台次,人工8081人次,完成整理地形2337.17亩,山体修复31459立方米。已完成投资6404.8万元,累计栽植各类果树14.95万株,生态乔木6万株,灌木0.7194万丛,铺设植草毯4536平方米,正在打机井2眼,完成本年度种植任务100%;新增绿化面积3000亩。
2.绿化后期养护工作。一是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一期养护,纳入后期管护面积10000亩,林木35万株;二是大青山南坡绿化二期工程养护,纳入后期养护面积0.3万亩,养护株数46.9万株;三是三线绿化后期养护,绿化养护面积8526亩,养护株数90.8万株(丛),主要涉及G6高速XX段、110国道农区段、高速XX出口的造林绿化养护任务。为了更好的完成后期养护任务,我区引进最先进的节水灌溉科技,与以色列耐特菲姆公司达成集成技术的合作,并已开始实施。
五、廉洁从政,自觉接受人大及社会监督
生态湿地修复工程方案范文6
关键词:景观河道;生物生态技术;河道生态修复
Abstract: Ecological restoration, river by b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technology of low cost, small disturbance to the environment, simple operation, high value of beautifying environment, is an emerging application widely, environmental friendly and cost effective restoration of water environment.
Key words: landscape river; ecological technology; ecological river
中图分类号: X171.4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随着诸城环境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河流水体营养物质负荷量不断增加,已成为影响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诸城市加大了“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水生态城市建设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实施河流水资源保护,有效改善了城市河道环境。
一、生物生态修复技术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环境生物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利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讲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生态系统。这类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工程造价低、不需耗能或低耗能、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同时不向水体投放药剂,不会形成二次污染,还可以与环境绿化及景观改善相结合,创造人与自然相融合的优美环境。
1、水生植物对污染物的净化
水生植物在治理河水,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时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环境中CO2、放出O2改善水体质量,而且能消除氮、磷等许多污染元素。植物的根、茎、叶大量吸附或吸收耗氧有机物、酚、氰,对有机农药、重金属也有很强的吸附作用。
河道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表明,重建水生植物群落是富营养化治理和河道生态恢复的重要措施,是目前较普遍和便于使用的方法。
2、水生动物对水体的净化
草鱼、鳊、团头鲂等草食性鱼类是水体中的“卫生员”, 当水体中水生植物过多,岸边杂草较多时,套养这三种鱼类可以有效净化水体环境,同时增加鱼产量。草食性鱼类的残饵粪便、植物碎屑以及水体中的底栖生物等,可为杂食性和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鲤、鲫、鲴是水底的“清洁工”,栖息于水体底层,摄食底部的残饵剩屑和腐殖质。滤食性鱼类以水体中的浮游生物为食,可有效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3、人工湿地系统
从生态学原理出发,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特别是河道沿岸带生物群落演替系统,根据污水处理的目的加以改造和强化,并利用不同自然条件下水生生物多样性进行群落时空优化组合的一种新型污水净化系统。诸城市将人工湿地与旅游观光活动结合起来,将潍河、恐龙公园、扶淇河、三里庄水库、青墩水库串联起来,建设人工湿地群,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人工湿地系统,对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 潍河城区河道治理案例
1、潍河概况
潍河,源出莒县,流经临沂、日照、潍坊等十个县市区。诸城境内长78公里,河床最宽1000米,最窄250米。根据2006年调查数据,潍河九台断面水质污染严重,透明度小于40厘米,水体中TN、TP、CODMn、NH4-N、NO2-N、NO3-N和PO4-P浓度均较高,分别达到3.412mg/L、0.403 mg/L、7.100 mg/L、1.824 mg/L、0.307 mg/L、1.104 mg/L和0.165 mg/L。TN和TP均大大超过国家地表水质标准V类(GB3838-2002),水质总体评价为劣V类。
2、 方案思路
针对潍河城区河道底泥污染和污染物释放为题,考虑心在河道内沉水植物较少,考虑在河道中心疏挖底泥,保留近岸5米的沉水植物作为今后沉水植被生长发育基地。针对水体污染问题,开展河道湿地修复工程。对堤岸进行修复,在南侧斜坡岸堤修筑岸带水下浅滩,在斜坡和岸带水下浅滩上重建挺水植被。在北岸由于现有岸堤形状限制,需要因地制宜开展适度岸堤改造,并开展岸带挺水植被修复。通过增加河道两岸挺水植物面积,扩大植物吸收、转化与讲解水体中N、P等营养物质和有机污染物质能力。在河口建设以芦苇为主、香蒲和茭草为辅的生态湿地,利用河口湿地的生态净化功能,进一步削减河道中污染物。在河道中央的较深水域,利用漂浮植物净化水体。
3、修复措施
(1) 水生植物群落修复
进行群落修复前,应对底泥进行疏浚,对岸带基底进行土方平整修复。具体方法如下:一是水下缓坡平台构建。河底基底改造北侧,修筑4米宽的水下缓坡平台,抬高岸边河床基底,使新建缓坡平台表面距离常水位0.3米-0.6米,新建缓坡平台外缘坡比为1:1。南侧,将现在岸坡变缓,坡比为1:2.5。二是水生植物群落构建。在河道南侧,以美人蕉、花菖蒲等品种为主,配置湿生植物群落。以芦苇、香蒲为主构建挺水植物群落,分布在靠近河道中心水域一端(湿生植物外侧)。北侧,种植的湿生植物与南侧相同,但根据基地条件的不同,挺水植物宽度宽度为2米。三是在河道上游,栽植荷花、睡莲等具观赏价值的水草。在水流相对稳定的水面上,还可以布置浮床、浮岛等区域性水草区,在岛上栽培水生花卉,形成“水上花园”,为水面增添景色。
(2) 水生动物种群恢复
放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自然增殖鲤、鲫、鲴等杂食性鱼类。利用滤食性鱼类消除富营养化,遏制水华,还可以充分利用水体中的饵料资源,控制水体肥度,从而调节水质,同时又为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这种放养模式既发挥了生物间的互补作用,又保持了水域生态良性循环。
三、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