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美国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美国文化论文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1

在英语中,表示“多元文化主义”的词汇有3个:一个是Multiculturalism,即多元文化主义;一个是Cultural Diversity,即文化多样化;一个是Cultural Pluralism,即文化多元化。《美国文化与思想史百科全书》是这样解释“多元文化主义”的:多元文化主义是用来描绘现实和思想及其活动的术语,20世纪八十至九十年代开始流行。哈佛大学图书馆“Multiculturalism”条目下竟然有750项之多,可见多元文化主义问题在美国所引起的重视。

1.从种族角度出发看“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的创始人、著名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是最早提出应该解决美国人种和种族问题的人。他在1924年发表的论文集《美国的文化与民主:美国人群体心理研究》中认为,美国很难成为一个民族熔炉,因为绝大多数美国公民是与本种族内或本宗教信仰范围内的人结婚的,这就很难形成一个通常所说的熔炉式的新种族;即使出现新的种族,旧有的种族也仍然与新产生的种族共同存在。一般认为,是卡伦提出了“文化多元化”的观点。但是,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观点当时并没有得到多数美国人的赞同。二战以后,随着美国移民政策的宽松和亚裔、拉美裔移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到20世纪70年代,这种文化多元化的观点发展成为多元文化主义,并成为流行的观点。

美国种族差别、种族矛盾、种族歧视是客观存在的现实,多元化社会是美国人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现实。内森·格莱泽着重分析了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实在性,他认为,美国多元文化主义有3种:第一种是“温和的多元文化主义”,主要强调美国主流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压迫;第二种是“转变的多元文化主义”,其核心是重塑由美国占支配地位的人种和种族所构成的全部历史和文化;第三种是“转变的多元文化主义”,所反对的“添加的多元文化主义”,它强调在美国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少数民族中的伟大人物。显然,这种多元文化主义是从横切面上考虑美国社会的,是对美国主流文化的抨击,是从人种、种族、性别、民族等多方面考虑美国社会的构成。这是当前研究美国多元社会的主要趋势。

2.从人种角度出发看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的多元文化社会正是移民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一般认为,白人、黑人、黄种人,以及拉丁美洲裔人在文化传统和特质上存在人种、种族等重大差别。由于欧洲移民是自愿来到美国的,因此他们融入美国文化不是问题。而其他民族则完全不同:土著印第安人是被征服的,非洲黑人是被当做奴隶卖到北美的,而来自亚洲的移民多数也是被迫离开母国的。对于这部分人来说,被歧视的命运使他们面临“强迫性的多元主义”。

所谓强迫性的多元主义,是指那些被歧视的民族和种族难以被同化或者说是客观现实造成了那些被歧视的种族保留着他们原有的文化特色,从而使美国呈现多元文化色彩。彼特·基维斯托把强迫性多元主义分为如下3种:

(1)印第安人面对的是“抢夺性多元主义”,因为欧洲移民从他们手中夺取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并杀害了绝大部分的印第安人。1887年,美国政府曾颁布《印第安人财产法案》,但是,大部分印第安人都没有能够因此保留住自己的土地;罗斯福政府于1934年颁布了《印第安人重组法》,力图加强和改善与印第安人社会的关系,并希望印第安人加入到美国现代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当中来;而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则相反,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种所谓的“终结政策”,要断绝与印第安人部落的关系并取消保留地。当然,这种政策最后以失败告终。总而言之,如果印第安人文化是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种,那么印第安文化的保存不但有印第安人自己的原因,更有美国政府政策的原因。

(2)来自非洲的黑人面临的是“等级多元主义”。一方面,长期以来美国黑人的地位并没有完全改善,歧视黑人的现象和根源依然存在。由于取消种族歧视制度,黑人孩子有权利与白人孩子在同一所学校读书,但很多白人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与黑孩子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另一方面,黑人本身出现了等级分化的现象,他们的贫富分化越来越明显,那些生活在大城市中心区的黑人受教育机会少,贫穷,工资低,享受政府福利的人多;而那些进入政府部门的、成为中产阶级的富有的黑人基本上与白人享有同等地位。从调查看,美国人为文化的保留和发展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的核心问题。

(3)来自墨西哥等拉丁美洲和中国等亚洲国家的移民则面临“寄居者多元主义”,因为亚洲和拉美移民既不是土生土长的,又不是自愿来到美国的,而是由于经济、政治原因被迫来的,带有族居或寄居的特点。其中,拉丁美洲裔人在美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例如,在最近的几次总统选举中,拉丁美洲裔人的取向对总统候选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总统候选人为了争取拉丁美洲裔人的选票而用西班牙语演讲。尽管来自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移民在文化上比黑人更接近白人传统,但毕竟存在巨大差异,所以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亚洲和拉丁美洲部分还是不容忽视的。

3.从移民角度看多元文化主义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是针对美国社会现实中多种文化并存现象而产生和存在的,一方面是由于白人社会对其他文化的排斥,另一方面是由于其他文化地白人社会的反抗所造成的。美籍华人学者毕洪兴认为,多元文化主义的一个重要特点与美国当代两种长久以来就存在的重要思潮密不可分:一个是“本土主义”,另一个是“分离主义”。他认为,本土主义的排外思想在美国从来没有停息过。多数人从是从经济利益出发考虑这个问题的,因为移民的到来使美国人面临工作岗位的竞争、生存空间的大小等等问题。

所谓分离主义,是以美国种族和种族主义的存在为前提的,主要是有色人种,包括黑人、黄种人,讲西班牙语的移民对美国种族主义的反对和反抗。分离主义主要包括两种思想:一个是从意识和政治观点出发的分离主义,另一个是从社会出发的分离主义。前者主要是对某些阶级和集团的社会制度不满或愤恨,因而要求自助和自决;后者主要是希望自己居住的语言和文 化环境能够与自己相一致,使自己感觉舒服,希望保持自己和后代的文化特质不受统治地位的文化威胁。有些分离主义者认为自己是文化多元主义者,但文化多元主义并不等于分离主义。他们是以一种矛盾的心理看待分离主义的。他们既反对文化同化主义者提出的限制移民的主张,又担心分离主义者意味着反对团体。他们中的大多数满足于生活在自己本种族的小圈子里,不奢望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他们的初衷是有色人种要反抗白人种族主义及长期追求自我保护目标,这正是白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涉及种族、移民、人种等诸多因素,对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认识和定位关系到对美国多元社会的认知。总而言之,多元文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美国政府虽然在事实上已经承认了在语言和教育方面等问题上多元化的现实,但是至今还没有出台一个明确的政府政策,因而美国多元文化主义的问题还有待解决。

参考文献:

[1]董小川.美国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6.

[2]王恩铭.也谈美国多元文化主义.国际观察,2005,4.

[3]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史林,2006,5.

[4]Horace Kallen,Culture and Democracy in the United States:Studies in Group Psychology of the American People,Boni and Liverright Publisher,New York,1924:37,43.

[5]Gary Gerstle,American Crucible,Race and Nation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 and Oxford:349-352.

[6]Nathan Glazer,We are All Multiculturalists Now:10-11.

[7]Perter Kivisto,Multiculturalism in a Global Society:36-37,55,62-64.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2

“创作”一词在辞典中有两层含义:其一指创作文艺作品,其二指文艺作品。因而,绘画创作既包含绘画创作过程,也包含绘画作品本身。就绘画作品本身而言应体现时代主旋律,实际上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或多或少地在作品中反映当下时代精神面貌与问题的某些特征和本质方面的首创性创作行为。几万年前,古人们在洞窟中或岩壁上,用粗壮而简洁的线条勾画出动物或人物的轮廓,充满了粗犷的原始气息和生活气息。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占统治地位,决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形态,艺术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充当上帝和教会的代言人的角色。当时有人说:“世界脱下破烂的旧衣,替教堂披上洁白的袍子”。Www.133229.coM中世纪的艺术正是以一种勇于牺牲的无私精神,把灵魂牢牢凝固在耸入云端的教堂的塔尖上。文艺复兴时期,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一千年的统治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的束缚和奴役,人文主义的学者和艺术家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人生依附,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更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现在,艺术更是以广泛的、多元的切入点关心、参与社会发展,关注诸多社会问题。

作为绘画创作的主体——艺术家,离不开他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于是有人说:“几乎所有的艺术作品在某种方式上都是艺术家生活和工作其中的那个世界的反映”。这种说法明显是肤浅的、片面的。如果一幅绘画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和现实的这种亲近性,那么绘画作为一门艺术早就被摄影所取代。绘画没有消亡,本身就是一种证据,它说明绘画之所以成为艺术并不在于它和现实事物有一种相似性,并由这种相似性产生一种似真幻觉。但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尤其是在艺术教育中,过多地强调如何客观地如实描写,致使不少人掉进自然主义的泥坑而不能自拔。值得我们深思的是:这些业已陈旧的观念和制度有没有扼杀某些天才!歌德曾经说:“艺术家对于自然有着双重关系,他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他是自然的奴隶,因为他必须用人世的材料来工作才能使人了解;他也是自然的主宰,因为他使着人世的材料服从他的较高的意旨,为着较高的意旨服务。”毕加索有一次对他的友人克里斯琴·泽尔瓦斯说:“当我在枫丹白露森林漫步时,那一片翠绿使我感到难以承受,所以,我必须把这种感觉用绘画的形式发泄出来。是绿色在支配一切,画家作画只不过想快一点卸下他那感觉和视觉上的重负而已。”这起码可以说明,绘画创作源于主题世界的心灵和精神那种最内在力量的强烈追求,在这点上,古希腊的画家就已经注意到绘画并不是纯粹的模仿客观世界,苏格拉底的论述就是最好的证明。

绘画创作需要灵感,灵感究竟指什么?在艺术概论中是这样解释的:“灵感是指一种暗伏于创作者个体潜意识中的具有独特创造性的心理与思维活动。”也许我在这里阐述得过于繁琐、抽象。这种心灵感觉是如何发生并贯穿始终的,罗马诗人p.奥维德说过:“有一个神在我们心中主宰着。”这是因为从本质上说,创作是一种不可见的心理事件,它是极难考察的。毕加索遇见了一片翠绿,由于无法承受而必须用绘画发泄出来。可想而知,那片翠绿必然牵动了毕加索心灵深处的感受。有位画家曾说:绘画是一种“突然遭遇”。实际上,也是阐述客观世界引发的主观感受。然而,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感受不同,即使是同一人在同一环境下也难于重复两次完全相同的感觉。思想、想象、感情和感觉属个体,任何人也没有直接进入到别人的心灵中去过。人们的心灵只能通过内省的方式来考察,至此,有一些东西可以肯定,灵感的产生也有主体的思想、情感、观念等诸多因素共同构筑。

绘画创作的过程在于它的不可预计性,凡能预计其未来效果的活动都不是真正的创作活动。在真正的创作活动中,如果开始并不知道最后的作品会是什么样的,甚至到工作临近结束时,仍然不知道其结果如何,只是凭直觉工作,渐渐地朝结束的目标前进,而并不知道它最后的形式是什么,这样的活动方能称为创作。马蒂斯是这样论述这一问题的,他说:“何时为创作结束,当所有部分建立起它们明确的关系,对我来说已不可能全部画一遍的情况下去补充一笔时,它就意味着完成时刻到了。”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当艺术家停止思考怎样去改善他们的作品时,就意味着创作活动的结束。

参考文献: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3

在第1类中如文艺复兴后出现的巴洛克、洛克克、古典主义、学院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写实主义、照像写实主义、印象主义都是以再现自然为基础,表现画家不同的思想与目的。

巴洛克派——巴洛克流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巴洛克”1词原意有不整齐、扭动、怪诞的意思。推崇运动的扭曲,形体的丰腴与量感,其艺术语言强烈、夸张、**动、浮华,这是巴洛克派绘画的特点,其代表人物为鲁本斯。

洛克克派——“洛克克”原意是指贝壳的形状,其艺术风格为繁琐、精巧、纤细、甜腻、流行于18世纪,其代表画家有华多和弗朗索·布欧等。

古典主义与学院主义——古典主义是以尊重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构图上对称、均衡,气势上庄严、辉煌、崇高向上,技法精湛,刻画深入。这也是学院主义的奉行的原则。正如学院派奠基者法契诺所讲“美是所有艺术品的最高目标,它是事物的1种客观性质,由秩序、和谐、比例、规矩所组成”。其代表作家有拉斐尔、安格尔等等。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起源于法国19世纪初期,其代表作是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在此作品中的构图、光线、色彩、动态、表情都表现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它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构图中的水平与垂直,光线的柔和与均匀,使画面产生了1种激情。这也是浪漫主义绘画的重要元素,注重感情的渲泄与表达。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绘画指19世纪中叶,以米勒为首的画家主张用忠实于对象的手法去表现正常的视觉形象,反映生活的本质。wWw.133229.COM其代表作有米勒的《拾穗》等。

写实主义和照像写实主义——写实主义就如它的创始人库尔贝在1885年所讲的:“象我所见到的那样,如实地表现我这个时代的风俗,思想和它的面貌。1句话,创造艺术就是我的目的。”

照像写实主义是对生活以1种照片式的形式搬上画面,如克洛斯的《约翰像》。它绘制作品要先拍成照片或幻灯片,再把它以比真人大10倍的比例精细地放大到布上,更细腻、更逼真地表现出对象的细节,如脸上的每1丝肌理和每根汗毛等。

印象主义——印象主义是19世纪的画家们走出了自己的画室,去探索自然界中光与色的瞬间变化,打破了传统观念上固有色的概念,如树是兰绿色、阴影是黑色,它把周围的环境色对固有色的影响进行了客观的绘制。其代表画家有莫奈、修拉、塞尚、雷诺阿等。

如果说以上提到的画派还是画家在忠实的再现自然,只是对其进行了发挥添加,强调和发展的话,下面所介绍的第2大类,即后印象主义、野兽派、立体主义、未来主义、抽象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它们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描绘,而是根据画家的主观意图进行自由创作,它们大多出现在20世纪以后。

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画家强调表现自我感受,注重色彩的对比和事物的内在结构,其代表画家有凡高、高更等。这个画派对现代西方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野兽派——野兽派以夸张的造型、强烈的色彩、粗犷的线条表达内在激情,马蒂斯是这1画派的创始人。

立体主义——立体主义画派,画面的视点已不再是1个方位,而是对事物进行全方位的表现,使物体还原成几何形体。其创始人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和法国画家布拉克。

未来主义——未来主义画家以抽象的形式,运用色彩、线条表现运动速度、力量及其组合与分隔。

抽象主义——抽象主义是依靠线条、块、面、色彩,进行无具象的抽象进行组合,其代表画家为荷兰画家蒙德尔安。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4

一、笔墨表现方式所具有的抽象性

线条、笔墨是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董其昌云:“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巧论,则山水决不如画。”③注重笔墨,追求笔墨的精妙在传统中国文人画中居于首要地位,在这里笔和墨已具备了独立的审美意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wWW.133229.cOM以“笔”而论,正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同来。”书画同源使得书法的用笔和线条引注于绘画,通过流动有律的线条来表达生命的节奏,表现物象的“骨”和“神”,从而使画面物象的构成和用笔更加丰富多彩,使绘画的线条更富于力度、美感和文化的素养。作为书法的用笔、线条本身是一种非文字的、非辨识的形式知觉,是对线条及其相关形式表现的审美感知。它不是具体的再现某一事物,而是在一切具体事物之上进行高屋建瓴的概括、抽象的结果。造型心理学讲,大自然并不存在线条,它反映的是人类对世界的抽象意识,中国画以线条作为造型最主要的手段并赋予线条一种内在的生命力和个性特征,这就使中国画的线条更具有一种独立于象外的审美价值和情趣,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形成的被人们的审美意识所肯定的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具有一定稳固性的表现形态,是作者审美情感、精神修养、人性品格的抽象表现,这种表现深刻、概括并且具有广阔的涵盖力,是一种抽象性的表现形式。

再来看中国画的表现语言“墨”。王维《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草木敷荣,不待丹绿之采,云雪飘扬,不待铅粉而白……是故运墨而五色具,谓之得意。”⑤中国传统水墨画略去光线,独钟水墨,利用墨色的浓淡干湿形成的韵味来表现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从“墨”本身来看,作为净化升华的色彩,它是具备了无限可能的抽象色,是创作主体赋予外物的假定,它根源于艺术家在视觉表象上对色彩的非知觉的处理,以这一种墨色表现宇宙万象,这种反映不是真实再现的忠实反映,是一种主观化的反映,是在挣脱现实世界自然万物光彩夺目的色彩,而得到的对现实世界“质”的主观反映,这里的“质”就是前边所引的“自然之性”,很显然这种“墨”的表现方式是具有一定抽象性的。如追溯其文化的渊源,应该与孔子“绘事后素”在绘画上以静素淡泊为高雅以及儒学理性主义的文化态度有联系,再就是以道家“五色令人目盲”和复归自然的人生价值观为基础,它们共同奠定了传统水墨画抽象色的表现风貌。

笔与墨的骨肉融合作为中国画的主要表现语言,体现了中国画特有的形式美感,是中国画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有相当丰富的内涵。“墨之溅笔也以灵,笔之运墨也以神,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⑥在这里笔、墨、蒙养和生活被巧妙的融合升华,这种精神与笔墨的结合运用因人的技巧、力量、线条、笔触等纯形式因素的存在,给人以远非自然形式所能给予的东西,借助于各式抽象的点、线、渲、皴、擦,摄取万物的骨象来表现作者的审美情感和人文气质,这种点线交流律动的笔墨表现形式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它是中国画的主要抽象形态。

二、写意性表现方式所具有的抽象性

写意性是中国艺术观的一大特点,从《易经》开始“意”即被看作万物内部的本质,圣人“立象以尽意”、“得意而忘象”,其次“意”又指人们主观的心意,明代王履声称“画虽状形主乎意”。⑦万物内部的“本质”则是在自然界万千事物具体形象(包括不同类属的具体形象)的基础之上抽离概括升华出的事物的本质规律。人们的主观“心意”则是人们对自然界万物本质的主观反映。无论是万物内部的“本质”,还是人们主观的“心意”都不是对自然动植物的模拟再现,而是在自然万象基础上进行的分离和概括,其中有一定主观化情绪化方面的成分。中国画的这种写意性的表现方式中蕴含着一定的抽象性因素。以下分述之:

(1)重“神似”的审美的表现方式

“传神写照”乃是中国传统绘画写意精神的核心,中国传统文人画重在追求“神似”,而对“形似”的要求又不太苛刻(和西方古典绘画相比),即不过分执著于事物的外在自然属性如比例、结构、透视。重“神似”的写意不是简单地描绘含混不清的图像和意念,而是作者对民族个性、社会现实、时代精神以及自然规律深刻体察的总和,画家或借物喻人或寄情予物,情景交融,使人与自然成为一个整体达到“物我两忘”的境地,这是一种意识与精神的升华。不过分求“形似”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正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则欺世,太似则媚俗”。注重追求“气韵生动”的境界,这种通过写“神”来表现生命风采的写意方法,不是一种照镜子的写实方法,而是一种在客观自然基础之上的主观表现方法,是和心灵对应的抽离,是“师造化”和“师心”的结合,其中含有一定的抽象成分。

(2)摆脱自然时空限制的表现方式

通过摆脱自然时空的限制来追求艺术表现和概括的自由,强调宏观地把握世界,用历史的全局的眼光来观察世界是中国画空间表现方式的一个特点。“以大观小”,移步换景的观察方法,作者的眼睛不是从固定角度集中于一个透视焦点,而是流动着飘瞥上下四方,一目千里,抓住自然的内部节奏,把全部景界组成气韵生动的艺术画面,一幅画中可以画不同季节、不同时代的几种事物,或不同地区的不同事物,充分发挥画家的主观性和艺术自由性,所谓“天地造物,随其剪裁,阴阳大化,任其分合”,仿佛是胸中造化吐露于笔端。画面上空白的特殊处理是突破空间的另一种方式,空白处可以是天、地、水、云烟,也可以什么都不是,“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⑧这不仅唤起对各种实体的联想,而且造成“咫尺有千里势”之感。再看中国的“三远”之法,“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⑨对于同一片景物“仰山巅,窥山后,望远山”,用流动转折的视线,俯视往还,处处流连,这种摆脱自然时空的限制,画家从高处把握全局按照需要自由组织空间的表现方法,不是对自然真实空间的再现,而是对无限世界的相对集中和概括,其精神的着重点在全幅的节奏和生命,它与抽象的笔墨语言的结合形成一种永恒的“有意味”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式是对外在具体形象与时空的“隔离”和“抽离”,它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三、程式化表现方式所具有的抽象性

以“程式”为主的高度意匠是中国画表现方式的又一特点。“程式”顾名思义,即一定的模式,是前人经过漫长的积累、提炼、归纳、概括出来的集大成的范本,是一门艺术的基本构成要素所表现出的有规律有固定模式的表达方式,是艺术家进行创作时组织、加工素材,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要依据的基本方法和语言。从彩陶、三代铜器物上的几何线型到楚汉帛画、漆画上的自由线型,再到传统绘画中的各种线描、勾皴法、点法等。至此以线条作为形式框架的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语言已经被引申发展为各种具有抽象意味的程式化的表现方式,如后来的游丝、铁线、钉头鼠尾等十八描,折带皴、斧劈皴、小混点、梅花点……等等各种皴法和点法,这是由装饰纹样变为表情符号的历程,是人对美的感受变得愈益丰富,表现更加随意的历程。在原始自然的基础之上经过积淀建立的新的感性使艺术由再现变为表现,由具体形象变为抽象的形式,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是人们根据长期观察自然的经验和对生活的提炼与积淀,结合民族的审美习惯和文化传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表现形式的过程,是“程式化”的过程,是在“自然的人化”过程中形成的相对固定形式的“人化的自然”,这个过程中蕴含着一个抽象化过程的存在。

对中国画家来说,文人画所表达的并不单纯是客观世界,其借助笔墨程式所表达的是中国文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除了依靠笔墨语言的变化外,要依托的就是这种语言程式了。譬如:人物画中衣纹线描中的“兰叶描”、“铁线描”、“钉头鼠尾描”等,它们的区别不仅仅是哪种描法表现了哪种衣服的质感,而在于这些程式化的描法都含有一种“抽象美”性质的“程式”性结构。就像中国戏曲中“程式化”的身段动作,同现实日常生活中的动作有极大的距离,但其中的唱、念、做、打单独欣赏时就是非常美的艺术。中国画历经宋元明清乃至今日,它的程式传承都未改变,仍为画家创作的法度,由此看来中国画同中国戏曲一样是有着特殊表现方式的艺术。大凡要离开生活的自然形态远一点,即加工美化较多,形式感较强的艺术,都会有某种程式。中国戏曲和中国画的造型和表现形式都证实了这一点,它的这种程式化存在的美学性质即在于其中的抽象性因素。

总之,在中国画的表现方式中有一定的抽象性因素存在。从横向来说,它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具体事物的形态、动态、情趣、意象等的抽离和升华;从纵向来说,它是在漫长的人类艺术实践中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这种抽象因素对各种表现形式具有广阔的涵盖力、溶解性、包容性,其目的在于追求具体物象以外的某种情趣、意象。它与中国画本身具有的随意性、个性化等特点以及现代的思维模式如:开放、互通、交流、包容等具有一致性,这就决定了中国画在当代文化的整体格局中,在保证民族性的前提下同其他艺术交流的可能性,从而证明中国画在新时期的文化践履中必将有勃兴的契机。

①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89页。

②王宏建、袁宝林《美术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60页。

③④⑨于安澜编《画论丛刊》,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第72、4、23页。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5

煤炭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企业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使企业具有生命的活力,具有真正意义上人格的象征,才能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1)什么是企业文化。

文化是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广义是指企业的物质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信仰,是指导企业和企业人行为的哲学,它由物质文化(企业家形象、员工形象、企业外形象、企业产品形象);行为文化(企业制度、道德、活动、经营行为);精神文化(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目标、企业精神)构成。

(2)企业文化的作用。

湖南省煤业集团资兴实业公司总经理何建辉在2013年工作会上概括地说,“人管人累死人,制度管人管一阵,文化管人管灵魂”。今年元月22日在资兴市地方文史研究会上,何总又提出了这一文化理念。从理论上说,企业文化具有企业灵魂的导向作用;具有实现企业振兴的激励作用;具有团队精神的凝聚作用;具有行为规范内在的约束力作用;具有企业创新活力的推动作用;具有企业形象美化的辐射作用。

(3)怎样建设煤炭企业文化。

主要是“三个环节”:其一是整合企业精神文化,建立价值观念系统,主要是挖掘、总结、提炼、升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目标等,要具有特色,具有科学性、现代性、系统性、统一性;其二是规范企业行为文化,建立行为规范系统。如规范员工职业道德、行为准则等;其三是创造企业形象文化,建立形象识别系统。如企业标识、企业名称、员工服饰等,企业文化就是要建设实业公司自己的特色文化。

二、加强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美国文化论文范文6

其实,“笨画匠”三字同样也是他对于艺术追求的理想化的诠释,更是他对于艺术追求的感悟之所在。作为

最近一两年,我人物采访写过不少,多是应时应景的作品,采访过某监狱长,采访过几位知名教授,采访过本市的十佳民警,采访过葫芦画艺术家,采访过很多自由职业者……周围老师告诉我,我的人物访谈还不错。最近因为发愁工作的事情,心情一下子低落,怀疑起自己来,翻看着以前发表的一大本剪报集,竟然陌生,不似自己笔下所出。给博友写一整篇文字,这是第一次。但这是自由自在地写,不是八荣八耻征文,所以,我非常独创性地给这篇文字赋予了6个标题(传统标题:情系诗书画篆拓,尽显喜怒哀乐愁; 人物专访型标题:民族风,山水画,写意精雕皆传神;黄永玉式标题:这个半老不老的博客老头;网络版标题:画家梁成斌在古典书画与现代网络间游弋;栏目式标题:好博客要说话;淘宝式标题:知名画家经典博客,不看后悔啦),目的是希望能加强大家对梁成斌老师的印象。WwW.133229.cOm(喻宬玮:贵州著名作家)

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