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1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洪涝灾害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现在国家由于受工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对和谐社会发展环境和全民生态身体健康等方面的需求的影响,迫使水文水资源领域急需在技术上有新的突破和发展,并将经得起实践考验的相关技术进行转进推广应用,对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也应该提出新的举措。

一、近年的水文水资源环境状况

近些年,由于人为地进行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天气的变化也很频繁。洪涝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明显,对于预防控制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洪涝灾害带来的危害可想而知。

二、我国水文水资源领域技术的科技需求

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以及水灾、旱灾已经成为社会经济迅猛发展、工业产业化以及城市化进程进展迅速的不良产物,而且这些问题已经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重要原因。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式,水文水资源领域重要的研究任务就是,如何保证水资源在社会发展中的可持续发展作用,同时保证在促进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稳定供需平衡作用。结合目前急需完成的任务,水文水资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及相关科技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新科技在减灾方面的应用,例如防洪、抗旱、海啸预报等。通过卫星遥感、雷达测雨、地理信息系统等新科技、新设备的应用,在提高防涝、抗旱、预测预报海啸等极端水文事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减灾能力。(2)提高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通过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开展,所谓的开源是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加强流域洪水、城市雨水的利用;节流则是通过普及节水灌溉、水净化等节水技术,控制水资源的浪费。(3)加强水文水资源的生态和环境保护。通过强化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预警,保护水源地的水资源避免污染。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各地水文水资源的生态条件准确检测,及时发现生态环境受影响的因素,并予以处理,做好保护水资源的生态和保护工作。(4)通过信息平台的建立健全提高管理水平。利用公共基础软件建立健全相关的信息共享平台,使相关信息得可以共享,避免信息采集方面的重复工作。另外,针对例如水文监测分析、水资源评价等一些专业性强、适用性广的领域,开发并使用相关软件管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和软件管理的手段,提高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管理水平。

三、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的措施

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才能更好的促进防洪减灾工作的开展。完善防洪减灾的工作,需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的指导,加大水利科技的投入,深化对水文水资源环境的管理工作。

3.1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加强预防灾害的技术学习

根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每年的水旱灾害损失较为严重,占据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的大半比重,进而影响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作为管理全国的湖泊、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专业机构,对全国的防洪减灾工作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也是提供各种技术支持的重要力量。因此,努力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服务职能,加大防洪减灾的意识宣传,让全民拥有自觉的防汛减灾意识,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国家的损失。

3.2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在围绕防汛、抗旱减灾方面的重要职责不仅仅局限于向上级防汛抗旱主管机关提供江河湖库(水库)的雨量、水位、蒸发量、流量等信息,还要开展土壤墒情和地下水水位监测和水质监测。为了做好工作,建国以来国家水文局有关专家制定了一整套水文水资源测验规范,报讯规范,水质监测规范以及地下水监测规范,这是做好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要文件,在工作中要认真贯彻执行,不能打折扣,要一丝不苟的做好管理工作。

3.3数字水文站网的建设

水文资源是我国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资源,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完善水利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近年各种地质和水利灾害的影响,加强对水文站点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获得准确情报,对水文站网进行数字化建设至关重要。水文站网的数字化建设依托水文信息采集自动化技术、遥感和全球定位技术、海量的存储和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等各种现代技术。水文站网的数字水文站和水文站中心网建设,可以在加强水文遥测点的建设上,做到对各级河流的实时监控。在现代技术的推动下,水文站的建立已经实现对雨量和河流水位的自动监测,水文站的水资源信息处理平台可以对各个水文站点的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整理,最后进行应用。水文站网的建设,可以促进相关的水文信息存储和分析处理体系的建设,将水文站网的信息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分布和共享,对全面的水文情报预报体系进行全局流域的覆盖,促进对防汛和抗灾的监测。

3.4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水文水资源灾害监测系统

水文水资源的管理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包含较强的专业知识,对气象、水利、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知识都有涉猎。因此,作为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拥有广泛的知识面,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总结经验和教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需要将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引入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中,提高其工作效率。随着信息和科技技术的发展,水文领域的相关技术手段也在不断进步。地理信息技术综合了地理科学、遥感技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其应用使水文工作不断系统化和网络化。地理信息系统以空间数据管理为主,可以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信息的提取和编辑,在数据的集成、查询和空间分析上具有重大的实用性。地理信息系统对于水污染的控制、水管网信息管理、水文情报预报和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做好相关的前期预测,才可以充分发挥防洪减灾的效用,也可加强对地下水水质的监测,促进生态用水的发展。加强对各地河流和雨量的监控,可以进行及时的流域内水量的调配,合理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的发展。

3.5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

在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建设中,做好水文预警预报工作很重要。不仅可以实现水利防灾减灾,也是新形势下防汛和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加强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需要从设施的智能化建设、完善的预报机制、信息宣传的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水文预警预报体系的建设,可以促进水文监测信息的采集和处理,还要对水文预警预报的设施进行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根据流域内的降水特点进行合理监测。将水文预警预报体系进行智能化的设计,依靠各种先进技术进行智能化的监测,完善各种预警信息的平台建设,加强各种水文预警预报知识的宣传。

四、结论

综述全文,水文水资源的建设关系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建立和完善水文水资源的监测系统,促进水利建设的长远发展。众所周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建设,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是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所以我们必须做好水文水资源的管理工作,加强水文环境的监测,建立完善的水文预警预报体系,完善防洪减灾的防护工作,从而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翰华.水文水资源环境管理与防洪减灾[J].管理观察,2013(3).

[2]张艳萍,张丛明,柳广玲.浅谈造成洪涝灾害严重的人为因素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25).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2

1.水资源污染治理方案

1.1大力保护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

我国社会经济在发展建设过程中,应该始终秉持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发展理念,从多个角度对于水资源的利用开发进行监督管理,积极创办生态环境活动,有关部门应该明确自身在水资源保护方面所具有的责任,严禁出现破坏新水生态系统的事情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部门还应该对于建设项目对于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保证建筑项目在落实过程中并不会对于水资源造成严重影响,从政策及行动等等方面对于水资源进行保护。

1.2完善有关水管理法律体系

我国在对于水资源保护过程中,主要途径就是提高水资源管理强度,不断完善水资源有关法律内容,保证水资源管理能够做到依法治理,整个水资源管理工作全部都按照有关法律内容所开展,形成全新的水资源管理观点,提高人们对于水资源关注程度,引导人们形成节约水资源的观念[1]。

1.3鼓励清洁生活

对于工业生产污染所产生的污水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对于我国水资源进行保护,但是在对于工业生产污水关注过程中,并不应该将关注重点放在废水浓度上面,应该积极帮助工业企业进行水资源循环利用。

1.4加强废水处理厂建设

废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对于社会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降低污水对于水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所以加强废水处理厂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废水处理厂不仅仅应该在水资源十分充足的地区内建设,更应该在水资源较为短缺地区内建设,利用对于废水利用效率,将处理之后的废水应用到工业或者是农业生产上面,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3]。

2.水环境保护措施

我国水资源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所以人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所具有的责任感,认识到水环境的实际情况,不断对于水环境进行保护及完善。

2.1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

水环境问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就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及科学水平在不断提高的时候,水环境问题也越加严重,进而对于人们生活品质及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建设都造成了严重影响。在水环境这种条件之下,人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但是我国所拥有的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想要保证社会能够长久发展,就需要深度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念,保证社会经济建设与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共处,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性发展建设[3]。

2.2对水环境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我國现阶段在对于水环境管理过程中,主要问题就是水质与水量是进行分离化的管理,这样就造成水环境管理秉持着重经济轻管理的理念,水环境管理观念无法真正落实到管理工作之中,水环境管理部门并没有发挥出自身在水环境管理上面所具有的优势,对于水环境进行有效保护,进而造成我国大型江河内出现了严重水污染情况。在水环境管理体系内,整个管理体系所具有的流畅度较低,水环境管理工作经常出现重叠的情况,有关工作人员在遇到事情的时候相互推卸责任,水环境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都十分低下。

目前水环境管理上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所以需要对于水环境管理机构进行完善,协调有关部门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国家水委会应该充分发挥出自身在水资源管理上面所具有的协调作用,按照不同地区内水环境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针对性的管理模式,保证能够对于区域水环境进行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水质与水管都能够在统一规划及目标上面落实,逐渐对已经破坏的水环境生态系统进行完善,保证水环境生态系统能够具有良好的循环情况[4]。

结语:

伴随着水资源保护观念在我国人们心目中越加深入,我国在社会经济建设过程已经认识水资源污染所存在的问题,已经制定了大量的水资源污染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在落实过程中都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测很难过过。提高水资源污染问题治理强度,保证水环境保护质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能够有效保证我国水资源的优化应用,在有限的水资源内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让社会经济建设能够与生态系统之间和谐共处,保证水资源与社会经济都能够可持续性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1]胡四一.切实加强长江中下游水资源保护[J].江苏水利,2016,02:1-3+9.

[2]吴舜泽,王东,姚瑞华.统筹推进长江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治理[J/OL].环境保护

[3]吴丹,王士东,马超.流域地方政府水环境保护绩效考评体系设计及其应用[J].水资源保护,2014,06:80-86+93.

[4]王晓宇.汾河水库及其上游水环境状况分析及治理[J].水资源保护,2010,04:89-94.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3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环境管理;问题;实施;探讨

中图分类号:X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21502

1引言

水环境容量是指在不影响水正常用途的基础上,水体所能够容纳的污染物量或者自身调节净化并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能力,具有区域性、资源性、发展需要性、系统性的特征。现今加强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探讨,是当前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

2关于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2.1关于水环境容量含义的研究

所谓水环境容量,是指在给定的水文条件与水域范围中规定水质的目标与排污方式等基础上,单位时间内水域所能承受的最大允许纳污量与保持水环境生态平衡的能力。在污染物与废水进入水体之后即开始自净操作,其中自净的机制包括物理化学与化学自净、物理自净、化学与生物自净等。

根据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机理,可以将水环境容量划分成自净容量与稀释容量。且污染物与废水进入到水体后的自净过程所含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点:一是重金属的污染物经溶解转化成不溶性的化合物,在沉淀之后进入到底泥;二是污染物的含量与浓度逐步降低;三是不稳定的污染物经溶解转变为稳定性质的化合物;四是有毒的污染物经化学、物理以及生物的自净作用,逐渐转换为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五是随着自净过程的推进,水体中的生物分布逐渐恢复正常。

2.2关于水环境容量特征的研究

水环境容量的特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区域性,即由于受到各个区域不同的地理、水文、气象条件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具有差异性的水域对污染物的化学、物理、生物等手段的净化能力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进而致使水环境容量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水环境容量进行测算与核定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划分水域控制单元并设置水质考核机制,以达到有效控制断面与各个单元的污染物排放数量的目的;二是资源性,即水环境容量的价值是对排入污染物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充分满足人类生活与生产以及生态系统的需求的前提下容纳一定含量的污染物,但水环境容量属于一种有限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污染负荷超过水环境的最大负荷量极有可能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三是发展需要性,即水环境容量在反应人类对水环境需求的同时也可以充分反映水域的水文特性,其伴随着人们对环境需求的提升与水资源环境的变化而产生变化;四是系统性,即由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处于面积较大的流域系统之中,上游与下游、陆域与水域、右岸与左岸构成具有不同尺度的生态空间系统,所以从流域差异性的层面上出发,科学协调流域中各个水域之间的水环境容量。

3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注意问题的探讨

3.1问题之一——科学选取水环境容量在计算中的

参数科学选取水环境容量在计算中的参数,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选择设计水量,即分别计算非汛期与汛期两个水期中的设计水量,科学规划河段的设计水量,当设计水量为零时证明该河段的水期水体的功能丧失,两个水期的参考数据均采取相近10年以上的实际流量资料;二是分类处理入河污染物的计算,即调查污染控制区域中各种资源的来源与相关污染源,根据污染源—排污口—水体的传输系统等明确水环境与陆域污染源之间的响应系数,同时在计算修正入河的流量时需根据社会当前的技术与控制方法进行科学分类;三是选取综合的降解系数,即其主要表现是污染物在水体中的降解速度快慢,其与水体污染程度以及河流的一系列水文条件具有息息相关的关系。另外影响水环境容量的主要因素包括环境的功能要求、水域特性、排放方式、污染物质等,其中排污方式与水环境容量、污染物的排放位置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而水域特性的内容包括水文特征、几何特征、化学自净能力、化学性质、生物解释。

3.2问题之二——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遵循的原则

水环境容量研究中需遵循的原则包括:一是科学选择水体自净中的工作因子,即在水体功能区划与各类水系水质的目标明确的前提下,综合水域的基础资料,有效控制有机污染为核心的水体污染,所需的测算因子为氨氮与COD;二是保障水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即在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尽量降低污染治理的成本;三是科学简化与处理河道与排污管道,即对于没有河流径流量的河流或者环境功能区,不主张对其进行水环境容量测算,但需对排污河道作为河流下游的功能区水域中的支流进行合理处理,在充分满足河流下游水环境功能区划分要求的基础上,将该水域环境的功能区水质看做节点标准进行处理。

4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

探讨4.1措施之一——关注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

的应用要关注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需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维护环境权益的基础上提升环境管理的质量:由于水环境容量的时间具有不均一的特性,其过程是动态变化的,如需保护水质以维持水环境功能目标则需运用预警预报的动态模式以强化管理的精确性。对于水环境容量分配中存在的环境权益矛盾,需对所控制的单元水体进行科学细化,并要求上下游中有超过60%的水体达到水体功能的标准,另外需强化省级环境保护各个部门的综合性协调。二是在进行总量管理的过程中以科学监控为基础,对污染物的数量与入河排污口的入河水量进行科学检测以保障水环境容量体系的正常运行。

4.2措施之二——构建制度支持以容量为前提的总量

管理要构建制度支持以容量为前提的总量管理,需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制定并实施排污权核准机制,即按照陆域所允许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对污染源进行科学分配以明确各类污染源最大的排污允许量;二是强化对水资源的综合性利用,即加大资金投入以扩展开发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通道,逐渐提升城镇、城市的尾水回用效率与降低污染物入河的比率;三是将总量看做限制条件并将浓度达标看做技术条件,即污染物入河的排放量需将核准之后的最大允许排放量为基准,限制污染物的排放量,而对于不排入河流的污染源,在确定其不对地下水产生不良影响的基础上降低其达标的级别要求。

5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人们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实施效果的关注度变得越来越高。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水环境周围生态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时期加强对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过程解析,有助于提升环境管理的水平,促进生态环境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苏雅拉图,于长水,张敏,等.水环境容量研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施过程初探[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8,17(3).

[2]钱智光.秦皇岛市水环境动态管理可视化系统研究[J].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公报,2009,10(1).

[3]吴倩.桂林良丰河水环境容量在雁山新区区域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2007.

[4]顾航平.环境容量资源有偿使用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4

关键字:水资源 管理监督机制 审计职责 水环境

中图分类号:TV213

一、前言

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脏”、“水少”等这些被专家们用来描述我国水资源现状的词汇,已逐渐在现实生活中被大众真实的感受着,严峻的水危机问题逐渐暴露,促使我国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问题越发突出。在水资源管理制度中,水环境的责任审计是其有效的监督手段,也是目前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内容。通过监督和评价等职能,结合审计的理论和方法来对水环境问题进行研究,希望能对改善水环境状况,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的重要性

1、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是改善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客观要求

中国作为世界上的第一人口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和水资源浪费并存的问题,环境污染引发的系列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同时,面对如此严峻的水环境,仅仅依靠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水资源监督机制势在必行。审计作为一种有效的经济监督手段,在水环境责任审计方面对控制和防范水污染等问题具有良好的效果。通过责任审计,能够实现对政府的公正监督和公平评价,同时也能使企业发展与水环境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统一,从而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2、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是贯彻相关法律法规,落实责任的迫切需要

政府对企业的水环境行为起着约束和监督的作用,为遏制环境污染,改善水资源环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环境法规,对企业经营采取了鼓励、约束和惩罚等措施。各项法律法规中对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及违法的相关责任都给予了明确说明,在客观上实现了水环境责任履行的审查和监督。因此,对于落实各方面的水环境责任,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3、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是充分发挥审计职能,完善审计体系的必然要求

审计是我国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主要通过审查、认证、评价等工作,对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作为政府经济决策和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优化水环境,不仅是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也是审计部门的共同责任。水环境责任审计是审计部门的重要分支,也是一种经济监督手段,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促进我国水环境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三、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的制度保障建议

1、建立健全水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

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基本特点是:可利用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分布不均,地区分布差异化明显,整体上南北、东西不均;人均占有水量只有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同时,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呈现为粗放式状态,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节约意识不到位,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水资源实行流域和行政区域管理,明确各管理机构在水资源管理监督机制中的地位,实施流域管理和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就应使相应的管理机关,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的授权,各施其责,相互配合,共同实现水资源的规范管理。同时,还要积极整合水资源管理机构,建立专业的水资源监督管理委员会,对全国水资源监督管理实现统一化。

2、明确水资源责任审计的主要内容

水资源责任审计主要通过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水环境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价,综合反映各单位对水环境责任履行的情况。

就政府及相关部门水环境责任审计而言,一方面,应对环境相关的法律体系和保护政策的完整性、健全性进行评价,对水资源是否在责任范围内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制度进行考核,并对这些法规体系的完善和有效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或建议。对非环境政策影响水环境进行审计等。另一方面,对整体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审计,一个是要对已有的环境管理体系进行检查,看其是否完善,一个是要对该体系是否得到了有效遵循进行检查,评价其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和工作效率等。与此同时,还要注重对环境保护资金尤其是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管理进行审计和评价,确保专项资金的合规、合理及有效使用;对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成本及评价资金使用效益进行审计等。除此之外,还要对环境工程的实施进行持续跟踪,确保环境工程按照计划目标建设,切实发挥其作用。

就企业水环境责任审计而言,应主要明确三个方面:第一,对企业水环境责任实施事前审计,注重企业投资的可行性;第二,重视事中审计,对水环境成本和水环境效益进行评审;第三,积极进行事后审计,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对企业环境进行力度、范围、对象及内容等进行评价,以便给企业带来良好的环境收益。

3、明确水环境责任审计方法

除了明确相关的制度及审计责任之外,好的水环境责任审计方法是十分必要,在对水环境进行审计时,一方面,可以借鉴有关学科的研究成果,注重环境会计中的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另一方面,对有关分析方法应当积极引入到传统审计方法中,积极采用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对企业项目生产的效益和费用进行量化和比较,进而对其效益好坏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黄世芬.上市公司社会责任审计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财经大学,2007,(11):65-67.

[2]陈晓景.流域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机制浅论[J].人民黄河,2006(4):39-41.

[3]中国经济时报.环境保护总局回应《环境保护法》修改呼声已刻不容缓[EB?OL].[2007-03-12].HTTP://.on?news view.asp? news id=78.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5

我国农村水电及电气化事业蓬勃发展。农村水电不仅成为广大贫困山区农村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强大推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而且在增加能源供应,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水电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在一些地方显露出来:一是农村水电开发同当地农民利益脱节。农民不能从农村水电开发中得到直接的好处,既不能分享经济收益,又用不上廉价电。电站周围的山区农民仍然使用高价商品电,除了电灯之外别的电器用不起;二是农村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脱节。开发商开发农村水电主要是向电网卖电,获取商业利益,电网买进后再加价卖出,农民更加用不起电,不能实现以电代柴,当地农民生活燃料仍然靠砍柴烧柴,环境、生态难以改善;三是留下了影响稳定、和谐的隐患。农村水电资源是属于国家所有的稀有资源,但在这些地方常被开发商无偿或以极低的价格占有进行开发,当地农民却无钱无资源自己开发或参与开发农村水电,常造成矛盾,有时还很尖锐,成为当地不稳定因素。

充分说明家宝同志批示的针对性、必要性和具有的重要意义。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家宝批示,实现农村水电与农民利益、地方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走科学、有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首先对农村水电资源的条件与优势谈以下看法。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径流总量丰沛,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我国单站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的农村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1.28多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农村水电资源点多面广,除上海市外,遍及30个省(区、市)1600多个山区县,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山区,70%左右集中在西部大开发地区。尚未开发的农村水电资源还有近8000万千瓦,可建小水电站7-8万座之多,年发电量3000亿千瓦时左右,相当于4个三峡水电站的电力电量,可直接惠及贫困山区亿万农民。

西部大开发地区(含广西、内蒙和湘西、恩施、延边)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8694.7万千瓦,占全国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总量的67.7%;中部地区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082.2万千瓦,占总量的16.2%;东部地区农村水电资源可开发量为2069.2万千瓦,占总量的16.1%。在流域分布上,长江流域农村水电资源最为丰富,其次为珠江、黄河流域。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范文6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TV213.4;X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224-01

水污染问题是一直困绕我国人民用水以及水资源保护的重点问题,加之我国水资源相对贫瘠,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由于我国水域的特殊性质影响,我国较早提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合治理的管理方案。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完善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联动机制,对于解决我国水安全问题,改善我国用水情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现状概述

1.1 地表及地下水资源恶化愈发严重

随着我国工业产业不断发展,工厂的污水排放量与日俱增,并且多数污水未经相关的处理,即排放至自然水体,我国水生态造成极大的破坏。相关科研数据显示,我国5133处评价水功能区中,复合水域功能要求的仅占总量的49.5%;

1.2 多处饮用水源污染严重

随着各地城市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城市对于周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从而对城市居民饮用水源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近期发生的丹江口水库面源污染问题。此类问题,不仅破坏了水源生态,还会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

1.3 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频繁

受多种人类活动影响,近几年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出现频繁,例如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广西贺州镉污染等。此类事件不仅影响较大,还会造成不成程度的经济损失。

2 水污染防治及水资源保护联动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目标

就我国水资源管理工作而言,各部门间尚未形成相对统一的管理目标,严重阻碍了水资源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我国《水污染防治法》主要对多种水污染物排放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相关规定;我国水利部门的管理方式以防为主,从水资源功能的角度,对其承受污染能力进行相应的划分,并执行“至上而下”的管理措施;而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则是由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入手,结合现场水域污染实情,实施以治为主的管理。不同的水资源管理主体间不能形成相对统一的管理目标,就会导致在实际管理中,对于污染指标和排污总量指标等污染指标的核定,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阻碍了各部门间的联动。

2.2 管理规范与标准兼容性差

我国多个部门涉及到水资源管理工作,包括水利部门、国土资源部们以及环境保护部门,而这三个部门依据自身工作重点,均制定了相对完善、系统的管理体系。其中水利部门侧重于对地下、地表水资源进行分级分类、水质分析以及质量调查工作;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重点在于,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资源调查和质量监测;而环境保护部门则侧重于污水、地表水环境、水污染源监测以及水质鉴定等工作。一方面,三者受工作侧重影响,均有自己独特的水体监测指标,,不同部门间存在较大的监测指标差异,导致联动困难。另一方面,各部门进行同一目标的检测时,也会存在操作规程和测定方法上的差异。并且,针对不同的技术,对于水样会要求不同的采集、处理、保存方法。以上两种差异,使得三种部门间很难形成同一的意见,在对同一水源进行联动管理时,易受到彼此影响,不仅未达到联动管理的目的,反而造成诸多工作不便。

2.3 水资源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统筹联动

水资源管理体系缺乏相应的统筹联动,主要体现于以下三点。第一,水质监测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我国水利部门针对我国地下水和地表水相关监测工作内容,设有全国性水质监测网络;而我国环境保护系统,依据其工作数据,设有国家地表水监测网。不同的监测主体部门、监测体系,在监测内容、监测频率

以及监测站点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协作配合和统一规划,导致工作重复,从而造成物力、人力、设备的浪费。第二,区域和流域管理机构,是分别负责区域环境监督执法和辖区水资源行政管理的主要部门。但从当前我国水资源的管理情况来看,二者缺少有效的联动、协作,很难互补发挥出联动的实际效用。第三,当相关部门发现水污染源之后,行政执法责任不明。针对不同水环境问题,其监管主体、执法对象、执法主体以及执法内容,均或发生不同的变化。整个执法过程缺乏有效衔接、协作,从而导致排污问题屡禁不止。

3 完善联动机制的有效措施分析

3.1 统一各部门管理目标

针对各水管理部门的管理目标差异,国家应制定相应的标准,使其在管理标准上取得相对的同一,从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首先应加强对各水域对排污的管理,即优先统一环保部门与水利部门,在水域允许排污总量上的认识。水利部门应就各大水域的水体总量,核算其承受污染能力,并依据各流域特点,细分至省交由环境保护部门。环境保护部门再依据实际监测情况进行更细致的管理分化。

3.2 规范水体监测管理

我国应统一制定水资源管理相关操作规范和行业标准,逐渐统一水利、国土资源以及环境保护部门间的检测方法及操作规范,从而推动各部门间有效的联动协作。

3.3 水体监测与水环境管理联合执法

对水资源管理执法而言,应形成多部门联合执法的执法模式。针对不同水域的监测主体不同,将水资源细分为地表水执法、地下水执法、流域执法以及区域执法等,针对不同情况采用多种监管主体联合执法的形式,提高水执法效率。

结语:

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故而对其实施有效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就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而言,仍存有管理目标不一、管理标准不兼容、管理统筹联动性差等问题。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消除水资源管理上的问题,提高水资源管理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