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1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特区经济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证券市场;自律监管;行政监管
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证券市场特有的筹集资金、资产重组、公司价值发现及风险提示等功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经济健康、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由于证券市场运作机制复杂、资本虚拟性等原因,产生风险的可能性极大。实践表明对证券市场进行监管可以提高运行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使证券市场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sp;证券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可以预见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证券监管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相适应的高效率的证券监管是保障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以下从监管法律制度建设、上市公司监管、独立董事制度、证券市场监管体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和建议:对证券市场监管法律制度建设问题,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确立证券市场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进一步明确证券监管机构法律地位的条款和细则;加强立法建设,增强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体系的完备性和配套性,提高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增强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强化法制内容的实效性;-’建立健全证券监管法律法规的实施机制,杜绝有法不依的现象,加大执法力度;适应证券网络化和市场开放的发展趋势,尽快制订适宜的相关监管规章制度。!从规范和发展两方面抓好上市公司的监管工作。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同时,努力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监管激励上市公司持续发展。加强证监会派出机构监管职能,建立健全派出机构监管绩效考评机制。重点加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增强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加强上市公司监管的制度建设,切实搞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独立董事制度。首先,确立独立董事应有的社会地位,提高独立董事参与上市公司最大决策的程度,培育并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其次,明确区分独立董事与监事会的不同职责,充分发挥独立董事在上市公司规范运作中的作用;最后,加强关于独立董事的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落实的监督,完善独立董事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建立一个主体多元化,结构多层次,相互协调又相互制衡的高效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逐步改变目前仅由证监会单方面垄断监管规则制订的局面,缩小行政监管直接作用于市场的范围。让证券交易所和证券业协会等自律监管主体来填补行政监管收缩后留下的空白,强化自律监管对行政监管的制衡,多方面约束并尽可能减少政府机构执法中腐败现象的发生。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外,值得一提的是,对监管者的监督在我国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因此要努力推动监管的法制化和市场化,建立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包括内部制衡机制和外部制衡机制,保障公众及媒体的监督权力,强化社会舆论监督。
参考文献:
曹凤岐等,证券投资学(第二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郑燕洪,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与市场纪律———国际金融监管新趋势的模型解析特区经济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3
[关键词]证券市场;金融体系;融资效率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8-0029-03
证券市场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自改革开放,尤其是1990年沪深两大证券交易所建立以来大力发展证券市场,推进金融体制改革。证券市场的发展,必定会对我国金融体系融资效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1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
1.1 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
证券市场是有价证券发行、流通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组织与管理方式的总称,具有发现价格、变现套现、再融资、“晴雨表”等功能。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证券市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所有制变革和资源有效配置的重要力量。证券市场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91年),证券、证券交易和证券交易所在我国陆续出现,1990年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成立,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初步成形;第二个阶段(1992—1997年),B股市场建立,深沪证券市场由地方性市场向全国性市场转变,国务院证券委员会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奠定了我国证券市场两家全国易所并行,A、B股并存,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统一监管这一格局。第三个阶段(1998年至今),《证券法》的颁布、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股权分置的启动,我国证券市场制度进一步规范,投资者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进入了全流通时代。
1.2 我国证券市场取得的成就
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总体来讲,我国证券市场在认识上实现了由尝试到积极推进、稳定发展的飞跃;参与者实现了由党员带头到全民炒股热潮的变化;空间上实现了由地区性市场发展为全国性市场的快速发展。
具体来说,2007年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经有1530家,A股股票市场总股本达到16954.7亿股,其中流通股本4910.22亿股;股票总市值已达到32.71万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达到9.31万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开户总数(包括A股、B股、基金)为13887.03万户。而截至2011年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已有2107家,A股市场总股本达到36095.52亿股,其中流通股本28850.26亿股;股票总市值已达214758.10亿元人民币,流通市值达到164921亿元人民币;投资者开户总数(包括A股、B股、基金)为14050.37万户。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2007年12月快报,2011年12月快报。
债券市场也得到初步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和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交易方式不断完善。目前,交易所债券市场的上市品种主要包括国债、企业债、公司债、资产证券化产品。
2 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积极作用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基础制度建设的不断推进,它的各项功能逐步发挥,推动了金融体系改革,促进了金融市场融资功能的有效发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2.1 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含义
融资方式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其效率主要体现在交易效率和配置效率两个方面。前者是指该种融资方式以最低的成本向投资者提供金融资源的能力;后者是指将最稀缺的资本分配给能进行最优化生产的投资者的能力。从企业融资的角度,一个经济体的金融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为企业直接融资服务的资本市场即证券市场和提供短期金融服务的间接融资体系即银行体系。所以金融体系的融资效率是指金融体系作为企业与个人的投融资场所,其融资功能发挥的有效程度。
2.2 证券市场的发展扩大了直接融资比例,改变了金融体系的融资格局 直接融资程度的高低体现了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高低。先前,由于我国经济的资金配置体系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的银行系统和国家财政的专项配置,导致我国金融体系的融资效率十分低下,资金未能得到有效的筹集与投放,严重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可持续、有效发展。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变了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单纯依靠内部积累和银行贷款的单一融资模式,使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使企业的融资方式呈现多元化,融资结构得到改进和完善。直接融资方式的大力发展,改变了我国金融体系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格局,促进了整个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提高。
2.3 证券市场的发展促进了资本的优化配置,改变了整个金融体系格局 我国的金融体系属于银行主导型,造成了大量资金聚集在银行系统中,未能充分流动。同时企业融资只能以间接融资为主,极大地制约了金融体系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证券市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一局面。
一方面,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等有价证券把社会上分散的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为企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建设提供长期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上频繁的股票交易,不仅使增量资产接受市场调节,而且使存量资产进入市场进行调整。运用证券市场配置资本,把资金引导到稀缺部门,有效地避免重复建设。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发展,从银行分流出一部分资金,以直接投资的方式满足各类企业的资金需求,减少间接融资的比例,为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与上市,实现行为机制与理念的改变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有利于政府权力在资本市场的收缩,使资本的配置效率更高。
仅2007年,我国就有123家企业发行上市,包括再融资在内的股票筹资额达7791.56亿元,股票融资与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例突破20%,这表明我国金融体系格局已有变化。
2.4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创造条件,提高了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效率 证券市场的发展,为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创造了条件。中国主要的商业银行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和上市引进包括外资和民营资本在内的各方资金,提高了资本充足率、实现了产权主体多元化,并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增强了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
此外,证券市场的发展也为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运用渠道。长期以来,存贷利差是中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从国际发展趋势上看,商业银行已经从以存贷款业务为主的传统业务领域转向以中间业务为主的现代业务领域。证券市场的发展为银行提供了具有高附加值的业务,如基金代销、托管等,拓宽了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范围,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银行通过投资于国债、企业债等固定收益产品,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3 证券市场发展的不足加剧融资风险
证券市场的发展改善金融体系融资格局,促进资金优化配置,提高了融资效率;但由于证券市场目前存在的一些缺陷,加深了金融体系融资的不稳定性,造成风险加剧现象。
3.1 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证券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提升了金融体系的融资效率,但在发展中也暴露出了以下几个问题:①证券市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其市场规模不大,证券投资者不多,我国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较低,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有较大差距;②资本市场主体缺位,企业主体地位非常脆弱。投资主体主要是个人,其投资的质和量均较低,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比重明显不足;③市场分割,整体性差;④制度不健全,信息披露制度存在信息公开不够,具有较强随意性和主观性。
3.2 证券市场发展中的缺陷加剧了融资的波动性
证券市场价格波动通过财富效应和企业投资效应对经济产生影响,股市的暴涨暴跌加剧了经济周期的波动性,当股票价格上扬时,企业的净资产及担保价值上升,银行的不良资产下降,债务人还贷能力增强,债权人对于债务人的信贷约束会相应放松,投资活动会随之变得活跃,反之,则趋于萎缩。证券价格的频繁变动导致资金成本和收益具有多边性,从而加剧了金融市场的融资风险。
资本市场不断出现的失信、违法行为破坏了整个社会的诚信与法制建设。证券市场是人们物质利益充分体现的市场,自中国证券市场诞生以来,“8·10”事件、“327国债期货风波”、“琼民源事件”、“银广厦事件”、“大小非”违规减持事件等违法违规事件曾出不穷,使广大投资者对整个市场,包括政府产生强烈的不信任,加剧了金融体系融资的风险。
4 积极推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促进金融体系融资效率提升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证券市场的发展对金融体制的改革、金融体系融资效率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加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深化了金融体系融资风险。但对金融体系及融资效率的积极影响是主要方面,我们不能因为一些不利影响而对努力发展证券市场产生怀疑,放慢甚至停下发展证券市场的脚步,我们要做的是强化市场建设的基础工作,努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发挥证券市场的积极影响,减少和消除其不利影响,推动金融体系稳健发展,提高资本市场融资效率。
参考文献:
[1]贺强,陈高华,曾琨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2008(21).
[2]楚天辉.中国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融资效率的评价[D].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百度文库.谨防我国金融体系出现“融资功能衰竭”风险[EB/OL].[2006-3-6].http:///new/287%2F293%2F346%2F2006%2F3%2Fli0804775316360021351-0.htm
[4]陆家骚.民营企业融资问题与我国金融体系改革[J].南方金融,2004(2).
[5]易云鹏.浅析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2).
[6]刘奇杰.浅析我国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其战略发展[J].金融观察,2011(9).
[7]徐可达.融资方式的效率比较[J].武汉金融,2003(4).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4
一、公共利益论简述
公共利益论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之后提出的。这种理论认为,监管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要维护社会公众的利益,而公众利益涉及千家万户、各行各业,维护公众利益只能由国家法律授权的机构来行使。市场难免存在缺陷,纯粹的自由市场必然会导致自然垄断与社会福利的损失,并且还存在外部效应和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公平问题。在现实经济中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市场失灵:自然垄断。假设在社会理想的产出水平下,只有一个厂商从事生产,该产业的生产成本最小化,那么此时的市场就是自然垄断市场。处于该行业中的每个公司都会在利益驱动下争相兼并扩张,之后形成垄断市场而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垄断者通过限制产量、抬高价格,使商品价格超过边际成本而获取超额利润,必然带来导致市场效率的丧失。"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是指未被交易双方包括在内的额外成本或额外收益。在提供商品及服务时,如果社会利益或成本与私人利益或成本之间存在差异,那么自由竞争就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尽管私人之间可能通过协议来解决外部效应问题,但达成协议的交易费用往往过高,而市场监管却能有效地消除外部效应。信息不对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分布往往不对称,一般而言生产者比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信息。生产者从自身的利益出发,而不是按优质优价的原则来出售商品。这样在相同的价格水平下,销售质量更好的生产者被迫退出市场以逃避损失,而质量较差的生产者则乘机占领市场,出现“劣货驱逐良货”的现象。信息不对称要求更多的信息披露,使消费者能够据此区分产品质量的高下,监管正是消除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由于市场存在上述缺陷,公共利益论认为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对其实施监管能提高公共利益。
二、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以前,证券市场监管主要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体改委、国家工商局等其他政府机构及上海、深圳两地地方政府参与管理的形式。成立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以后,证券监管由国务院证券委负责,中国证监会作为证券委的执行机构,承担起对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任务。国务院撤销了证券委,同年确认中国证监会为证券监管的主管机关。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我国证券法律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如《公司法》、《国库券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制度》、《证券市场禁入制度》等一系列证券法律法规均已颁布执行。作为根本大法的《证券法》的出台,进一步确立了中国证券市场法律规范的框架。以沪深交易所设立为标志,中国证券市场短短十几年走过了国外证券市场上百年的自然演进的发展过程,应当说政府的积极推进功不可没,然而毋庸讳言,年轻的中国证券市场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监管制度缺乏长远规划。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成绩斐然。然而,由于市场发展迅猛,政府监管部门疲于应付大量繁杂的日常事务性工作,不经意忽略了对市场发展急待解决的根本的监管制度建设。为了尽快解决一些短期凸#显的问题,往往采取急救办法,甚至以行政命令的方式强行调控市场,虽然暂时缓和了事态,但是很可能为日后的市场发展和监管工作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隐患。监管存在滞后性和弱效性。尽管我国证券监管机构近年来加大了对欺诈与操纵的打击力度,但行政监管往往是事后监管,监管存在显著的滞后性和弱效性。
滞后性。从违规行为的发生到监管机构做出处罚,往往历时弥久,监管行为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如“中科创业”、“亿安科技”操纵股价行为在发生数年以后才被发现,而“琼民源”事件的查处过程竟长达两年。另一方面,监管力量相对有限,调查费用不菲,一些市场欺诈行为未被处理,成为漏网之鱼,使违法者产生侥幸心理,铤而走险。(’弱效性。对违规行为处罚显得过轻。如民源海南公司动用银行贷款和透支操纵“琼民源”股价非法获利))万元,查处后除了没收非法所得以外,仅处以警告和罚款了事。实际上,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处罚却转嫁到公司股东身上,并无过错的中小股东往往受害最深。对应承担直接责任的违规公司的高管人员处罚过轻,弱化了监管效果。"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目前我国的证券监管体制决定了中国证监会是证券市场的唯一监管机构,一方面提高了证券监管决策实施的权威性,但另一方面却可能有损决策的科学性。我国的证券监管机构作为政府代表,除了承担监管职责以外,还担负着培育和完善证券市场的职能,而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焦点问题———金融体系的创新与改革———是一项牵涉到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些背景决定了不同领域的金融法规政策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和制约性。比如,证监会的某项措施可能符合单一证券监管目标的最优化,但由于与其他金融管理机构处于分割状态,其监管决策未必能达到国家整体金融及经济发展的最佳效果,因此证券监管决策缺乏科学性在所难免。对投资者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海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对投资者的保护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投资者教育机制。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基础知识、证券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强教育,尤其是加强市场风险教育,有利于投资者熟悉市场、认识市场运作的客观规律,就像对适龄儿童进行系统的免疫接种一样,打预防针对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大有好处。投资者诉讼机制。投资者可以通过集团诉讼等方式,对作出虚假信息披露的公司提讼,并且比较容易获得相应的赔偿。投资者赔偿机制。国外的证券市场通常设有赔偿基金:一方面,可以提高投资者入市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构建防范系统风险的缓冲机制,由市场风险引起的损失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目前,我国的投资者教育机制刚刚起步,投资者诉讼机制和赔偿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并发挥作用。
三、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5
摘 要:近些年,我国证券市场正在逐步的壮大,以集合投资为原则的证券投资基金在短期内也得到快速的发展。证券投资基金具有收益稳定、流动性强、投资理性高、社会参与度高等优势。我国基金起步晚、发展时间短,在发展中产生的问题需要及时、妥善的予以解决。
关键词 :证券投资基金 问题 策略
引言
证券投资基金是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证券制度模式,就是基金发行单位将投资者的资金集中的一起,由资金管理人对资金进行统一的运用和管理,根据信托契约的相关条款将投资者的资金投放于期货、外汇、债券、股票等不同的金融产品中,以获得最大化的投资收效,将获得的投资利益根据投资者投入的资金比例进行发放。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从1998年起步,到2005年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张,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上最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其投资行为对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1]。我国证券投资的发展历程,对改善和调整证券市场原有投资结构、推动上市公司优化法人结构、繁荣资本市场、促进储蓄转化成投资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在证券投资基金发展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不能妥善解决,就会对我国基金行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我国证劵投资基金投资的现状
不断完善基金监管制度是保护广大投资者利益的根本保障[2]。长时间以来,我国证券市场的投机性特别高,散户占投资者总数的比例较大,这是我国股市经常出现波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正式颁布和运行《证券投资基金法》,主要思想是扶持和鼓励各种开放式基金的出现和发展,其被认为是推动我国投资市场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性思想。现阶段我国证券基金的发展趋势良好,其具体情况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逐步提高基金规模
我国证券投资从1998年诞生到现在,基金规模在不断提高,到2007年年初,基金规模已经达到6631.86亿份,其资产净值达到9411.65亿元,在资本市场A股流通市值中基金投资占据的比例高达23.54%。截止2010年末,“公募”达到2.5万亿市场份额,为数以亿计人理财提供服务。
(二)基金销售异常活跃
2005年6月后,我国证券市场以长时间持续牛市的良好行情,推动基金投资的热情不断提高。特别是2006年7月后,证券投资基金扩大发行量、缩短发行周期,我国的基金行业规模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大。股票型基金销售量不断攀升,新发行的股票往往在一两天内就可以筹集资金几十亿到数百亿,持续型营销基金也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
(三)基金收益不断提高
2006年后上证指数不断提高,而基金成为现在A股最大的机构投资者,其也获得丰厚的收入。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混合进取型基金年涨幅为124.74%,开放式股票年涨幅130.54%,封闭式基金市场平均回报率为147.48%。
二、现阶段我国证劵投资基金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完善的证券市场,上市公司质量较差
通过对证投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调查,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企业证投资中的财务问题的对策[3],现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在运行中暴露出的问题与金融市场不规范、资本市场不完善等具有直接的关系。基金管理公司在选择投资组合时会出现金融产品不足的情况,也无法对产品进行创新。我国股票市场是以国企股份制改革和国企筹集资金为目标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股票市场发展的特性影响到市场基本作用和机构的发展。市场具有的缺陷能够提高系统的风险值,进而提高市场功能的无效性。这种无效性让指数的波动难以体现出市场的风险和收益率,进而降低基金指数的准确性和提高跟踪指数的难度,甚至会造成为了对指数进行跟踪而提高交易成本的现象。
(二)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监管体系
现在我国《证券法》、《证券投资基本法》等相关法律已经颁布并实施,但《信托法》还要在制定和研究中,法律体系还缺乏完善性。法规体系不完善和监管力度不足导致我国证券市场具有很强的投机性,违规资金经常扰乱证券市场的正常秩序,部分机构大肆炒作并操纵股票。所以一定要重视对基金信息披露的监督和管理,降低基金经理人为的美化财务和待披露的信息。基金运作一定要提高其透明度,杜绝基金的内部交易和暗箱操作,给基金管理者施加必要的压力,促进其合法化运作对完善我国融资融券市场运行机制、促进我国融资融券市场按照合理的模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
(三)存在较高的系统风险,且没有完善的避险工具
我国基金分散风险的水平较差,这和基金投资范围较小有直接关系。我国优秀上市公司比较小,股票容量非常小,能够提供给基金管理企业进行特色化、规范化、分散化投资的股票特别少。此外我国金融市场的产品种类单一,金融衍生产品、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不发达,在资本市场上缺乏做空机制,难以运用做空机制降低基金的风险,股票市场的起伏波动与基金业绩间体现出特别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些因素都降低了证券投资基金防范和控制系统风险的水平和能力,基金管理人要面对的风险比发达国家同行所面对的更加巨大。
(四)大众认可的评价体系较为缺乏
随着证券投资基金逐步扩大其投资规模,我国已经建立起基金评估体系,但目前还是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现在部分开展基金评价的机构与基金公司有利益关系,只有少数科研机构可以当作是第三方机构。没有独立的、让人依赖的评级机构,在购买基金时投资者会缺少必要的根据,运行基金时基金经理缺少完善的参考资料,这些问题都会对基金的运作造成影响。
(五)基金公司没有完善的治理结构,缺乏内控制度
现在,我国建立起来的基金大部分是契约型基金,此基金没有股东大会的管理和监督,尽管有托管人对基金进行监管,但因为基金公司选择托管人并交纳托管费用,其监管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所以基金持有者不得不面对基金公司缺乏完善内部监管而产生的风险。
三、现阶段我国完善证劵投资基金投资的策略
(一)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以外部环境促进基金的发展
我国投资基金需要提高发展速度,金融资源需要增强配置效率,就一定要提高我国资本市场的法制化、市场化和规范化,降低行政干预,逐步扩大货币、债券、股票的市场规模,构建起多元化、多层次的金融系统,为投资基金建立起可以健康快速发展和逐步改革创新的外在环境。另外要积极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这不单纯是支持基金,也是证券市场平衡运行、健康发展的保障。增强上市公司品质的重点是要建立起规范、科学的进入退出机构。第一、运用新股发行核准制,对各个新股进行严格把关,如果企业素质较低则难以上市,让进入股市的都是成长前景和经营业绩良好的企业。第二,要构建起股市退出机制,让部分难以满足上市公司要求又无法挽救的企业退出股市。
(二)建立健全与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产业投资基金作为金融与产业结合的模式,其有效运行需要相应法律制度作为依托和保障[5]。随着证券投资的逐步发展,一些问题因为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而难以得到公正、及时的处理,而是通常运用行政政策来解决,而目前使用的行政政策难能保证其持续性和透明度。相对滞后的法律法规影响和制约证券市场的快速、良性发展,其后果必然是不同参与者按照自身利益各行其事,进而出现普遍违规违法的现象。2003年我国制定和实施了《证券投资基金法》,它对于推动基金管理者合法操作基金具有关键的作用和意义。此法案的落实,为发展基金业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要围绕《投资基金法》,不断建立并完善基金法制度系统,把基金管理者、信托人、托管人、持有人的地位运用法律形式确立起来,对市场运行的规则进行确定,进一步摆脱依赖行政指令获得发展的模式,全面实现基金行业法制化和规范化发展。
(三)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对外部治理机构进行完善
根据我国资本市场的具体情况,基金评价体系具有的特征包括:第一、由独立性较高的第三方来作为评价机构。第二、评级方法要科学、客观、全面,可以满足我国基金业的基本特征。第三、需要具有较为成熟的盈利模式来确保基金健康运行和稳定发展。所以要在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要针对基金信息披露建立起完善、统一的标准,可以运用目前全球应用的投资绩效标准,即GIPS。其次引导和基金没有利益关系的第三方构建起完善的基金评价机构,并积极引入竞争机构。另外,我国要逐步引入世界上知名度较高的评级机构来参与我国投资市场的竞争。
(四)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
国内实践和国外经验都证明,如果只凭借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的监督和管理,难以起到监督和规范的投资基金的运行和发展的作用。我国基金行业也要建立起多元化的监督管理体制,提高行业的内部管理,并建立起行业协会。行业协会要根据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遏制违法违规和恶性竞争等行为,对基金市场的健康、稳定予以维护,推动基金市场的快速发展。在规范基金发展的过程中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让基金委托人得到更大的责任和监督权,对于基金管理人出现违法和违规的投资作法,托管人可以不实施,并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报告。第二、在得知基金管理公司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进行恶意破坏时,基金管理公司要承担法律责任。
(五)证券投资基金要建立健全内部组织形态,向着公司型基金的方向发展
从监督和治理基金的层面看,投资公司型基金比投资契约型基金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利。公司型基金在建立内部治理结构方面学习了国外现代公司治理的先进经验,明确各个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责任,不但能够确保资金投资者的正当权利,还可以提高基金运作的质量和效率。所以在对契约型基金进行规范的同时,学习先进、科学、成熟的经验,促进公司型基金的发展。
结束语
证券投资基金是现在全球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投资工具,也是现在国内各阶层特别关注的经济热点。本文介绍现阶段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的相关情况,对存在于证劵投资基金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要运用:对资本市场进行规范,以外部环境促进基金的发展;建立健全与基金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对行业进行自律管理,对外部治理机构进行完善;建立起完善的第三方评价体系;健全内部组织形态等策略,以促进证券投资基金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苏一.对证券基金投资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02)
[2] 易圣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及博弈[J].中国证券期货.2012(07)
[3] 杨磊.企业证投资中的财务问题[J].企业导报.2013(11)
[4] 张景星.发展我国融资融券市场的国际借鉴[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4)
证券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下 传统制造业 融资方式 多元化
融资所灌入企业的新资产,能够帮助企业环节资金周转压力,帮助企业扩展新产品的开发和向市场占取更多的份额。传统制造业应加大行业融资,要从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分析,利用多元化融资方式,给行业注入新的资产,帮助传统制造业脱离困境。
一、传统制造业融资难成因
(一)行业自身性质问题
传统制造业的盈利较低且投入成本加大,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行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没有竞争优势,金融市场的利率较高,行业的融资较为困难。
(二)全球经济恢复缓慢
资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制造业是全球经济中衰退和打击最严重的地域,全球恢复缓慢而又艰难,特别是亚洲制造业持续转弱,我国虽然在制造业投入资金后盾,但行业发展呈也是持续亏损状态,企业信用度已在降低,大大减少投资者的投资欲望,行业发展缓慢,融资渠道较为狭窄。
(三)新经济时代的“冲击”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传统制造业面临两种力量冲击:一是压力,市场需求和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节能环保逐渐被国家政府所重视,制造行业是国家重点考察对象,节能减排约束趋紧形成的多重压力和困境,传统制造业的又是不断削弱,生存空间日渐减少,银行作为国家机构和资金供给方,对于达标排放环节尤为重视,贷款审核过程坚持“能不停贷的决不放贷”原则。二是动力,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和制度环境的改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尤为困难,行业融资渠道较少。
(四)行业竞争处于劣势
传统制造业尤其是钢铁、水泥、手工行业都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困境,在激烈的竞争市场中处于劣势,特别是市场警钟,人们需求多变性,使得传统制造业的库存量大大增加,库存商品变现困难,企业资金周转速度较慢,而在金融机构的征信管理中这是降低企业信用度因素,在银行的评级系统中处于劣势。
(五)银行监管严谨
受仓单重复质押等骗贷事件影响,银行对贷款的质押有了高度重视,金融系统随之开展了贷款的清查、自查,为避免坏账,银行启用了更加严谨的监管措施,分别从贷款的评估、审核、发放阶段做出全方位监管,造成了企业贷款难度增大,放贷时间长,增加了传统制造业的融资难度。
二、当前传统制造业融资瓶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制造业不能适应经济转型所带来的改变,行业发展举步维艰,造成行业融资出现三大难题。一是行业创新力度不够,高成本、低利润的企业经营模式,使得融资回收较慢,投资者投资欲望较低。二是行业宣传力度不够,不能借助当代信息技术宣传行业优点、特色,吸引投资者目光;三是行业不能根据当前经济转型实施强有力的企业管理措施,导致企业内部结构松散,行业融资看不到希望。
三、新经济环境下传统制造业融资方式多元化策略
(一)积极配合征信工作,为贷款资质做准备
积极配合银行等监管部门的征信工作,将传统制造业的行业情况,竞争优势充分表现出来,传统制造业的规模较大、厂区分布较散,所以企业应积极邀请征信机构考察,提高征信度。提升金融机构对行业的自信心和投资欲望。加大环保投资,节能与减排相结合,走绿色制造之路。确保排放指标达标,加强成本管理,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银行贷款资质做好准备。
(二)谋取证券市场资金投入
证券市场在我国近几年发展迅猛,资金周转速度和资金量巨大,许多企业通过证券市场取得了大量的资金投入。从传统制造业角度来看,应借鉴通过证券市场获得资金的企业,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优化资本结构,根据自身情况,发行企业债券筹集融资资金,为企业发展和创新做准备。
(三)优化传统融资方式
传统制造业原有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贷款、吸收外来投资者的投入企业固定资产、融资租赁、股权融资等。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制造业效益的增长速度较慢,价格发现、供给机制需要很长时间开发、发展,传统制造业应巩固这些融资方式,为企业今后发展多元化融资方式打好基础。
(四)拓展跨境融资渠道
目前境内融资利率高于境外,未来美联储加息的步调将比较缓慢,欧元区和日本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的可能性较大,政治及经济环境稳定,国际融资成本总体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传统制造业的应根据自身行业特点灵活运用境内融资方式,还要借助征信机构和国内信用较好的五大银行的授信情况,为拓展跨境融资渠道打好基础。采用跨境股权融资用于境外投资者,跨境债券融资可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吸引境外投资者。无外汇管制、有足够法律保障的境外融资资金注入传统制造业企业时,能够缓解企业短期资金短缺压力。
(五)完善供应链融资平台
传统制造行业可利用当代信息技术完善供应链融资平台,加速自身ERP系统建设将网络销售平台和ERP系统相结合,这既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求又满足银行监管、风险估测、授信放贷等方面的需求。可以效仿传统零售行业,将网络销售平台上的供应量与融资平台数量相结合,支持预付融资、仓管融资和订单融资。开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帮助企业筹集更多融资。
四、结束语
传统制造行业受经济发展影响融资方式发生了改变,投资人对行业的融资欲望大大减少,所以传统制造业应加强自身管理,提升信用度,体现行业特点及优点,提升自身企业效绩的同时要倡行节能环保,巩固传统融资方式,为企业生存提供基础性资金,开展多元化投资方式,为行业的创新和发展做准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