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色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色文化论文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1

将赣南旅游纪念品的设计与开发放在“一带一路”的视域下,与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决策相结合,通过对赣南红色文化和现有红色旅游纪念品的分析研究,提取设计元素设计开发新的思路,利用产品设计推动赣南苏区红色文化的发展,把“一带一路”主题与赣南红色文化艺术巧妙结合,打造具有赣南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纪念品,展现赣南旅游纪念品的新形象,提升红色文化在国内和国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赣南文化艺术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一带一路”;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

随着国家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一带一路”旅游业的持续升温,为旅游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一带一路”旅游纪念品的发展成为旅游产业热议话题。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联合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中许多内容极大的推动沿线国家及城市旅游业长足发展,提出“要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结合“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和赣南红色文化特色,针对旅游纪念品的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分析,设计符合市场的旅游产品。把富有地域特色的设计得以传播,提高赣南红色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既是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也是赣南旅游发展的必然。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现状及研究意义

生产的企业规模小,产品缺乏创意,地域特征不明显是当前赣南红色旅游纪念品行业的现状,旅游者不仅对当地文化底蕴得不到了解,同时也失去购买的欲望。所以富有地域特色、文化个性和艺术品位的旅游纪念品已受到广大游客和业界的关注。赣南有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大力挖掘红色文化市场与“一带一路”旅游产品相结合是赣南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方向。“一带一路”走出去,产品就是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品质的体现,因此旅游产品的国际形象亟待提高。在旅游纪念品开发上需体现自身特色,避免同质化,将赣南红色文化资源与“一带一路”市场资源相结合,有效整合赣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现代文化的创新。“一带一路”战略被视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新引擎,向世界推广美丽中国、激活“一带一路”旅游经济带来大好契机,拓宽了赣南红色文化的视域,,使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得以创新与发展,有了更广阔的设计理论、设计思路和设计价值。利用设计的力量,向全世界传递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带一路”红色旅游纪念品,对于弘扬和保护红色文化,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承、旅游的发展、经济的腾飞具有积极意义的。

1.推进赣南红色文化发展。通过“一带一路”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挖掘红色文化艺术丰富资源,利用产品的魅力与成功扩大社会影响力,把苏区红色文化推广与发展,弘扬红色文化展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风采,在“一带一路”视角下,旅游产品有助于推进赣南红色文化发展,赣南红色文化的发展也需要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设计。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使得民族精髓的内在实质得以挖掘,对于红色文化深厚的底蕴在国内和国际的树立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提升赣南旅游新形象。将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的思路放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旅游纪念品让更多的人有机会了解赣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得到国内民众的认知与认同,更是国际上民众认知与认同的延伸,提升赣南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推进红色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提升赣南旅游新形象。“一带一路”走出去,产品就是软实力,是地区文化的体现,品质的体现,通过旅游产品树立赣南“一带一路”旅游的形象,实现赣南“一带一路”旅游健康和持续发展。

3.促进赣南经济的发展。在当今时代,经济发展始终是地区发展的主题。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的历史机遇,赣南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有助于赣南地区的经济的发展。推出一批具有红色文化韵味旅游商品对生产、就业、消费等经济环节会得到一定的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思路

打造以“一带一路”为品牌核心,以“红色元素”为设计的方向,以“红色精神”为设计的目的,把赣南红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做精做亮,把苏区独特的红色文化元素通过提炼植入作品中去,将典型的红色文化元素重组、再设计、再利用。使美学价值和纪念价值完美融汇,体现独特的纪念价值和发挥良好的宣传功能。使赣南红色旅游产品符合“一带一路”理念的发展需要,结合国内外游客的审美需求,设计具有赣南红色特色、符合地域化、特色化、大众化的旅游产品。实现本土文化在国际社会的最大效益,让中华文化赢得全世界人民的尊重和喜爱。

1.以红色博物馆的藏品进行设计。赣南有众多苏区博物馆、展览馆,其中有很多时期的各类藏品,如用过的生活器具、行军打仗时的枪支大炮、办公用具、书和报纸等,将这些藏品设计成纪念品让游客能在纪念品商店买到,在“一带一路”背景下,通过藏品设计,将游客脑中抽象或者概念化的东西具象化、情感化,更容易打动游客的心扉,让人民通过赣南红色旅游纪念品就能了解到赣南苏区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内涵。

2.将赣南红色文化元素重组再利用。从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通过对赣南红色文化进行系统的分析,提取精华,归纳现有赣南红色元素,从中提取一些典型文化元素并进行元素加工,如对的生活用品、服饰、枪炮等具有代表性元素,结合国际视野,将元素图案化,获得具备元素本身特质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图案元素,再通过艺术加工,建立一个以“一带一路”为背景的赣南红色文化所特有的图案、形式元素库,利用红色文化元素库设计开发新的旅游产品。

3.从造型、色彩、材料的角度进行设计。以红色博物馆里的红色藏品为造型依据,在造型不变的基础上赋予其新的色彩和材料进行设计创新,融入些国际时尚颜色进行红色旅游产品的色彩搭配,设计中紧跟时代的步伐,打破传统的约束,利用新的技术与材料赋予产品新的艺术效果。同时注重外观设计,色彩丰富,整体协调,把赣南人民的热情好客,跃然于产品上,抓住游客的眼球。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原则

1.真实性。赣南红色旅游产品的设计不能凭设计者空想而出,应与会现实紧密联系,作品能够反映赣南红色文化现实发展状况或历史底蕴。一个产品即是一个故事,通过旅游产品设计来讲述赣南红色故事,从产品中体现坚韧、正直的品质。通过红色历史文化、先进事迹与设计美感和谐交融,清晰传递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活与艺术和谐相融的产品理念。

2.实用性。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要满足国际需求的同时,还要具备实用功能,才可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及符合“一带一路”的理念和市场需要。因此,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要从大众需要的角度出发,如以红色文化为元素设计的家居实用品、办公用品等,既便于携带,也有很强的实用性。

3.创新性。在传承赣南红色文化的同时进行现代设计的再创造,挖掘本土元素,将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融入赣南红色产品设计中,把苏区独特的红色元素通过提炼植入作品中去;有效的将美学价值和纪念价值完美融汇,充分体现独特的纪念价值和良好的宣传功能。

四、结语

“一带一路”赣南红色文化主题纪念品不是单纯的商品,它浓缩着地方的民俗风情,沉淀着旅行的记忆,充分展现江西的地方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绮丽风光、历史人物故事等,将赣南浓厚的红色文化以旅游纪念品这一载体,通过“一带一路”走出国门成为丝绸之路的文化使者,利用江西丝绸之路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向全世界传递具有浓郁地域文化特色的“一带一路”红色旅游纪念品,从满足国际视野需求的角度出发,使其既具有国际传播价值。

作者:周子炜 单位:赣南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34(5):538-544.

[2]蔡虹.赣南红色旅游产品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赣州:赣南师范学院,2014.

[3]宋娓娓.基于徽州地域文化背景的旅游产品设计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安徽:安徽工程大学,2012.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2

关键词:红色革命遗址;数理方法;空间结构

0 引言

目前对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名城、地名、考古等方面[1~3];主要是基于模糊位置来研究其空间结构 [4]。不能确定其绝对位置对研究结果的精确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红色革命遗址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赣南是中央苏区红色革命活动的主要分布地区,保留了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红色革命遗址。赣南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的分类体系比较复杂,按文物保护级别可以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按主要地物或活动分为建筑遗址、战斗遗址、纪念地、纪念碑和塔、烈士墓等。本文在获得空间位置后,利用GIS等软件采用数理方法来分析红色革命遗址的空间结构类型与特征。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根据国家有关文物单位公布的名单,截止2012年底,赣南共有国家级红色文物单位60处,省级红色文物单位18处,市级红色文物单位58处[5]。本文选取这136处红色文物保护单位作为研究样本点,其遗址的空间位置以主要的地物或活动的空间位置来定位。行政区划数据来源于中国基础地理数据库,比例尺为1:400万。

1.2 研究方法

对于136处红色革命遗址,将遗址上的主要地物或活动所在地址输入Google Map来查找地址对应的经纬度,利用GIS软件将经纬度转换成点要素,并进行投影转换,再将点要素叠加到赣南行政区划图上。

利用ArcGIS软件,测算各红色革命遗址与最邻近遗址之间的欧式距离。根据欧式距离,通过计算最邻近指数来分析遗址的空间分布类型;利用数理方法中的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指数对遗址的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

2 红色革命遗址的空间结构

2.1 空间结构类型

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类型有均匀、随机和凝聚三种,使用最邻近点指数来测度。最邻近距离是表示点状要素在地理空间中相互邻近程度的地理指标。计算每个点与其最邻近点之间的距离ri,取这些距离的平均值■,即为最邻近距离。理论最邻近距离的公式RE=■,其中A为区域面积,n为点数。最邻近点指数R定义为实际最邻近距离与理论最近邻距离之比:R=■/RE。当R=1时,■=RE,点状要素空间结构类型为随机型;当R>1时,■> RE;点状要素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当R

根据公式,计算出136处红色革命遗址理想随机分布的最邻近距离RE=8.51km。各样本点与其最邻近样本之间的欧式距离ri(i=0~135),求取平均最邻近距离:■=4.39(km),故而,■< RE,最邻近点指数R

2.2 空间结构特征

赣南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分布于赣南各县市,各县市在中央苏区的发展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不同,各县市的红色革命遗址存在空间结构特征上的差异,可以用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和均衡程度来表示。空间分布的集中程度可以用地理集中指数和基尼系数来分析,而空间分布的均衡程度则用不平衡指数来分析。

本文以赣南中央苏区的行政区划、发展过程和影响范围等为依据,将赣南中央苏区划分为5个地理分区,分别是:中心区(瑞金)、发展区(宁都、于都、兴国和石城)、边缘区(会昌、寻乌和安远)、游击区(信丰、大余、崇义和上犹)和影响区(赣州、南康、赣县和"三南"地区)。对赣南中央苏区进行地理分区,能从更深的层面揭示红色革命遗址的空间结构特征。

(1)空间分布集中程度

地理集中指数可以衡量红色革命遗址在各县市中的空间分布集中程度。其公式为:G=100×■(G∈(0,100)),式中 为第i个县市的遗址数量,T为遗址总数,n为县市总数。G值越大,遗址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分散。

通过计算,得到红色革命遗址的实际地理集中指数G=61.58,倘若136处红色革命遗址平均分布于各县市,即每个县市的遗址平均数为136/18=7.56,则此时的平均地理集中指数G=23.76。实际地理集中指数大于平均地理集中指数,表明从各县市的尺度来看,红色革命遗址的分布较为集中。

基尼系数是地理学中研究离散区域空间分布的重要方法,用于不同研究对象区域分布差异的对比,进而找出其地域分布变化规律。本文用其度量红色革命遗址在赣南5大地理分区中的空间集中程度。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Gini=-■P■lnP■/lnN,(Gini∈(0,1)),式中,Pi为第i个区域内的红色革命遗址数在遗址总数的比重,N为区域数量, Gini越大表明集中程度越高,但均匀度越低。

经计算,基尼系数Gini=0.78,Gini值较大,表明红色革命遗址在5大地理分区中集中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发展区、边缘区,但在各分区内分布的均匀度较低。

(2)空间分布均衡程度

不平衡指数反映了研究对象在不同区域内的均衡程度。本文用其度量红色革命遗址在赣南各县市中的分布均衡状况。

不平衡指数采用洛伦兹曲线计算均衡指数的公式:S=■,(S∈(0,1)),式中,n为县市数量,n=18;Yi为各县市红色革命遗址数量占赣南的比重从大到小排序后,第i位的累计百分比。S越大,遗址在各县市中分布越不均衡,反之,越均衡。

经计算,不平衡指数S=0.72,S较大,表明红色革命遗址在赣南各县市中分布不均衡,五大地理分区中的中心区和发展区的县市拥有的红色革命遗址数量就达到了总数的半数以上。

3 结语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赣南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最邻近点指数

(2)赣南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在赣南18个县市区中的分布较为集中,地理集中指数

G=61.58;

(3)将赣南中央苏区划分为5个地理分区,基尼系数Gini=0.78,表明红色革命遗址在5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的均匀度较低。

(4)赣南中央苏区红色革命遗址空间分布不均衡,县市区际差异较大,赣南半数以上的红色革命遗址集中在瑞金、宁都、于都等县市。

参考文献:

[1]吴必虎.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空间结构与经济相关性研究[J].经济地理,2012,32(07):6-11.

[2]王彬.广东地名语言文化空间结构及景观特征分析[J].人文地理,2012,(01):39-44.

[3]夏慧君.基于GIS的榆林市历史文化遗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7(01):293-295.

[4]王法辉.广西壮语地名分布与演化的GIS分析[J].地理研究,2013,32(03):487-496.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地区或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均已较快的速度增长,我国也已具备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我们应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工程、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协调机构等措施积极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当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第三产业占GDP40%左右时,人们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将朝着多元化和自主选择的方向发展,文化产业发展也将进入黄金时期。2008年,韶关人均GDP已经达到17000元,按现行汇率换算已经按近2500美元,其中第三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7.7%,建设文化强市,发腱艾化产业的条件己经具备。在即将到来的“十二五”期间,确定韶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将文化产业培育成继旅游业之后又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内外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产品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件行为,是文化产品再生过程中的各有关社会行业,包括教育、文化芝术、新版和广播电视等。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关报告示,在全世界范尾内,文化产、在经济领域的份额每年正以11.3%的速度增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大多数占GDP的10%以,意大利甚至达到25%。文化产业在发达同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世界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之一。

从上述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巾可以看出,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中增长最快、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国际文化产业发聪不仅势头迅猛,而且呈以下特点:一是文化产业带米巨人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能创造新就业机会的一个行业。二是文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日益紧密结合,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将进一步主导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是文化产业集约化、集团化程度不断提高,规模优势日益显现。四是国际文化产业垄断倾向加重,以美国为首的强势文化如好莱坞大片、迪斯尼公司的唐老鸭和米老鼠等风靡世界,成为美国文化产业出口创汇经典。五是文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加剧了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

文化产业是世界各国竞相争抢的战略高地,对世界格局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新的国际文化格局的重组和文化秩序的建立,正沿着文化产业这个中轴展开,这为我国调整文化发展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将文化部门当作事业单位看待,认为文化是只有资金投入而没有经济效益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因而片面强调社会效益,忽视了经济效益。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人们的观念才逐步改变过来。

2002年10月,广东省委九届二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部署;2005年,省委在关于制定全省“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进一步指出丁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把文化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进行规划并加以发展。

二、韶关文化产业的现状与问题

近几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根据省委建设义化大省的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快义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在韶关市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建设,壮大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

韶关文化产业近年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文化经营单位不断增加。据市文化局统计,钊2004年底,关文化经营单位共有1300多个,就业人数6.3万余人;全年文化产、包产值约6亿元,占全市GDP的1.8%。但发达同家文化产业大多数达到了GDP的1O%以上相比,总体而言,发展空间很大。

韶关文化产业尚处在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观念陈旧,体制僵化,文化产业意识淡薄。体制性障碍是影响文化产业走向市场的根本性问题。目前,不少人的思维方式仍然停留在文化是事业这个惯性思维中,管理模式基本上仍是计划经济体制那一套。由于观念陈旧和体制僵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以文养文”等旧观念还比较浓厚,没有将其作为朝阳产业来加以培育发展,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乏力,生产与消费脱节。

二是发展规划不到位,扶持和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有待出台。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已经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纳入了韶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但是,从文化系统本身来看,不少人对文化产业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迄今为止,文化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没有实质上的措施和行动,只停留在提出概念的阶段,支持韶关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和具体措施还没有制定出来。

三是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韶关文化产业还没有合理的投融资政策支撑,文化产业的发展处在小本经营、小打小闹阶段,短期行为较为普遍。

四是对粤北特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不足。粤北特色文化资源丰富,但文化资源闲置、浪费的问题与韶关特色文化的“散”和“粗”的问题并存,有关部门还没有对韶关有独特优势的历史文化进行系统的挖掘创新,更谈不上将其培育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强势文化。目前,除了旅游文化中的丹霞文化、佛教禅宗文化和古人类文化以外,多数特色文化资源仍处于闲置状态。

五是文化市场粗放,规模偏小,集约化程度不高。韶关文化产业单位经营分散,市场总量不夫,发展后劲不足。文化单位如博物馆、科技馆、文化宫等对外开放程度不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六是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短缺。目前,韶关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匮乏,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牡人的瓶颈。

三、发展韶关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第一、制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要克服体制性障碍,以文化体制改革、文化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完善建设文化强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政策体系的主要内容应包括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和财政政策;市场准入和税收优惠扶持政策;工商管理、资产管理和价格政策;体制改革成本支付、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相关政策。

第二、培育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要培育韶关的文化产业和市场主体,进一一步做大做强报业集团、广播电视集团和发行集团这三大集团;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经管手段,组建和培育文化产业集团,鼓励包括民营资本、国企和外资在内的各类资本进入文化市场。

第三、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建立文化产业资金多元投入机制。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改变政府是文化投资主体的局面,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参与兴办文化企业,实现投融资渠道多元化。

第四、打造粤北特色文化品牌,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工程。韶关丰富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是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昕在。建设文化强市,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政府手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韶关的文化比较优势,在弘扬民族文化和吸收外来优秀艾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有韶关特色的地域优秀文化,实施品牌战略和精品工程,打造出粤北特色文化品牌,以特色文化品牌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今后我们要着力打造和利用好下列文化品牌:古人类文化品粹和石峡文化品悼、韶乐品牌、佛教禅宗文化品牌与哲学文化品牌、风度文化品牌与名人文化品牌、古道文化品睥、民国文化品牌与革命文化品睥、旅游文化品啤与生态文化品牌。

第五,以粤北特色文化品牌为底蕴,以旅游为先导,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韶关近年的旅游实践表明,旅游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韶关独具特色的自然和历史文化景观,每年吸引的游客超过500万人次。要积极鼓励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强化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的相互台作、优势互补,培育旅游文化,发展文化旅游;积极引导民营企业以各种方式参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经营。启动“世界地质公园之旅”、“粤北禅宗文化之旅”、“粤北红色之旅”、“粤北历史文化之旅”“粤北客家民俗之旅”、和“粤北瑶族风情之旅”等,以韶关独特的旅游文化品牌,形成连接丹霞文化、禅宗文化、近现代革命文化、百峡文化、古道文化、客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等在内的文化旅游,在发展壮大韶关旅游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文化旅游。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4

关键词:余庆;旅游开发;慢旅游

余庆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余庆历史悠久、空气优良、自然风光秀美多姿、民族风情独有特色,具备一定的资源优势和开发潜力。然而,余庆周边地区存在大量同质旅游资源,相比之下,余庆的资源优势并不突出,这就从客观上要求余庆旅游开发必须创新理念。

一、余庆旅游开发优点

从旅游角度分析,余庆是一块难得的山地旅游度假胜地。首先,余庆地形奇特,空气优良。县内最高海拔为1386.5米,最低海拔为400米,多数地区海拔在850米左右,最大切割深度为986.5米,地貌按地势等级可分为平坝、丘陵、低山及低中山四类。余庆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溪沟67条,大乌江自西向东成弧形横贯县境中部,两岸多为陡峻峭壁,形成千里乌江画廊的奇特自然景观。余庆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为16.4℃,无霜期长达300天,全年环境空气优良率达100%。余庆地处华中植被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6%,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有被誉为“绿色金子”的小叶苦丁茶,也有不少特有树种如银杉、桫椤、珙桐等,珍惜野生动物如黑叶猴、白冠长尾雉、大灵猫等。

其次,余庆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余庆境内有行政建制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乾符年间(公元876年),悠久的历史留下了珍贵的人文财富。宋朝“诰命夫人墓”、明朝“镇北将军墓”;明清建造的“字库塔”、“万善桥”、“功果桥”、“翠仙桥”、土司官署等古代遗迹至今犹存,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钱邦芑等吟咏余庆风光的优美文字,运动和在余庆发生的故事和传说依然广泛流传。据县志记载,余庆境内名胜古迹随处可见,比如:白泥区的古佛山号军营盘迁址、船溪金龟锁水、乾隆洞、团结水库、哨溪香纸洞、民同农林石笋和万历摩岩、地瓜坪和塔坡林区分景,龙溪区的平寨白马岩,太平区的天生桥、花山朝阳洞,敖溪镇的姊妹白果古树、松烟区的松烟麻央古洞、沙堆三跌水等。[1]余庆人口虽然只有30万左右,但却包括了汉、苗、侗、仡佬、土家族等22个民族,这些民族的分布给余庆平添了不少独特的风俗习惯和风情特色。

最后,余庆社会和谐,交通便利。经过艰苦的努力,余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早在2001年,余庆县率先开展的“四在农家”创建活动,最终走出贵州,影响全国,成为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好载体。到2015年底,余庆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94%,探索创新了将矛盾化解在基层的“三不出”余庆经验,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殊荣,群众安全感连续9年稳居全省前列。在交通方面,两条高速铁路、三条高速公路,乌江黄金水道、贵阳、遵义机场等都可以为往返余庆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二、余庆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十二五期间”,余庆累计接待游客67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4亿元,这个数据暴露出余庆旅游开发存在的不足。首先是主要旅游景点知名度不足,与周边同类地区相比缺乏核心竞争力。因为余庆周边地区从自然山水来讲,有国际驰名的梵净山、黄果树瀑布;从红色文化来说,有鼎鼎大名的和四渡赤水纪念地;从土司文化来说,有中世纪军事城堡海龙囤遗址;从民族风情来看,也不及西江苗寨和侗族大歌等声名远播。这就注定了余庆旅游不宜唱一首高亢激昂的狂想之歌,更适合吟一曲低回婉转的风情小调。

其次是自然风景开发较多,人文内涵挖掘不够。从目前开发的情况来看,大乌江风景名胜区有自然景观39个、人文景观12个;乌江峡景区包括玉龙、炼鹰、赤壁、叠翠等七峡和姊妹峰、骆驼峰、鲤鱼峰、玉龙山等奇异景观;老林河风景区有翁显沟水库、陡岩山塘、吊蛇洞、猪鼻孔、天生桥、鸡公岭、穿洞岭、印把子、美女梳头、二重山、镖水岩、万丈岩、羊狮岩、一股水、大石笋、小石笋、书房、字库等几十个奇特景点。此外还有构皮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后形成的云贵高原第一大人工湖飞龙湖、拦截乌江支流――余庆河而形成的人工湖泊团结湖、石达开部败兵避难隐居的石家洞、抢渡乌江战斗遗址回龙场、因历史名人钱邦芑闻名的他山摩崖等。余庆旅游资源的先天不足和开发现状短时间内难以得到有效的改变,从而在客观上要求创新发展理念,在现有的基础上吸引不同的目标游客。

三、慢旅游的理念和内涵

慢旅游是来源于慢生活为主题的新生活理念,正作为一种新兴的品质生活逐渐进入文化和经济生活多元的时代。慢旅游与传统大众旅游追求行快、游快、走马观花、“到此一游”不同,慢旅游更多的是种深度体验旅游,主动放慢旅行、游览的速度,在有限的目的地停留多日,深入景区考察、欣赏、体验。[2]慢旅游绝不是旅游业的停滞不前,而是平衡和可持续思想的延续,其精髓在于将绿色、人文和谐同步推进,追求身心的放松和自由旅行。旅游的意义不应是证明自己到过一个地方,而应该是静下心感受另一种生活,进行一次有深度和个性化的体验,获取一份与众不同的快乐。[3]

慢旅游是一种放松、休闲的旅游方式,更是一种悠然的旅游心态。慢的核心在于高的舒适度,心情的回归。比方说余庆一日游和余庆七日游自然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随着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慢生活”的生活态度,更多“慢”生活形态得到提倡,慢旅游具有广阔的前景。

四、基于慢旅游理念的开发建议

钱邦芑隐居蒲村、石达开余部避难石家洞、过乌江选址回龙场等史实说明,余庆是一块“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山水胜地,在这里慢慢赏玩山水,完全可以带给游客世外桃源般的隐士生活享受。

真正获得自然乐趣主要有两个基点:较长时间的生活代入和相对丰富的精神享受。现代游客追求自然乐趣,但是不可能长期离开城市而避世隐居。从慢旅游的角度来说,旅游目的地可以视为游客某段时间的隐居之处,如何帮助游客完成从浮光掠影的观光者到山水之间的生活者身份转变,从而给游客带来隐士一般的山水乐趣和精神享受,成为了对景区设计的客观要求。

按照“全景余庆・全域旅游”的开发思路,如何保证游客游而不厌是景区必须解决的问题。具体到余庆县,合理安排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土司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线路尤为重要。按照慢旅游理念,在景区类型的选择上,可以将传统观光型景区及参与体验性景区相互搭配,互为补充。慢旅游注重餐饮、住宿、交通的品质。在旅游餐饮方面,特色菜肴是旅游餐饮的核心要素,包括地方风味食品、菜品、土特产品、药膳食品和点心等,这些可以深度体现地方文化特色,是慢旅游的核心吸引物。余庆小吃以乌江鱼、敖溪豆花、樊家狗肉、徐家羊肉粉相对著名,如何在此基础上开发种类更加丰富的特色、绿色食品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在住宿方面,慢旅游的要求不仅仅只是为游客提供下榻的设施和场所,更重要的是提供感知当地文化的平台。慢宿重要理念是让游客深度感受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农家慢生活的节奏。这方面余庆也许可以在星级酒店和四美农家方面综合考虑。[4]

从扩大宣传、吸引潜在游客的角度来看,慢旅游推行“自由行”、“半自由行”方式,因此推行云旅游的信息畅游值得重视。在这里,合理利用与余庆周边著名景区的附带宣传值得尝试。此外,目前余庆旅游开发存在自然景观强、人文景观弱的不足,因此除了继续打造敖溪千年土司古镇,花山苗族风情特色小镇等景区之外,还应该进一步深度挖掘与地方有历史渊源的人文资源。

参考文献:

[1] 余庆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余庆县志》,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P783-787.

[2] 陈永佟:《武夷山慢旅游发展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土特产;包装;鄂东文化

1 鄂东土特产包装文化背景

鄂东是一个区域概念,山川毓秀,人杰地灵,名优特色土产品比比皆是,具有浓郁的乡土风情,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朴实的鄂东人民。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给鄂东土特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土特产品牌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已成为很多设计师关注的课题。根据鄂东地域特色,发掘新的闪光点,做一些新的尝试,最后加以提炼,是写这篇论文的本意。鄂东地区物产丰富,在旅游资源、矿产资源、文化资源、农业资源等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经济发展速度一直领先湖北省。但是对土特产包装设计重视程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对鄂东旅游、矿产开发、东坡文化等方面研究的课题比较多,在鄂东文化的基础研究土特产包装的论文还是很少。研究鄂东土特产包装设计,对提升当地土特产的经济和文化价值具有积极作用,对其他地区土文化在包装设计上的应用也具有借鉴作用。

鄂东地区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从地域上讲,素有“楚尾吴头”或“吴头楚尾”之称,从民俗民情上讲,有“五水蛮”的不雅之号,而今则有“红色土地”、“将军县”、“教授县”的美誉。鄂东地区的文化资源丰厚,让人惊叹不已。湖北省的简称是鄂,通常指河南以南,安徽以西,江西以北,以及湖北武汉孝感等市以东的地区,一般是指黄冈、黄石鄂州三市。坐落于大别山的黄冈,生物资源种类极为丰富,是华中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物种资源库。鄂州在古铜镜、武昌鱼的原产地,是当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佛教文化也是历史悠久,湖泊多,是湖北渔业经济的一颗明珠。黄石市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雄厚,在长江港口贸易经济方面近几年突飞猛进。黄石素有“青铜古都”、“钢铁摇篮”、“水泥之乡”、“服装新城”的美誉。

2 鄂东土特产包装设计现状

现以湖北黄冈的土特产市的土特产包装为例。虽然种类很多,深受本地百姓的喜爱。美中不足的是包装很不上档次,或者包装不恰当,与商品性质不符,颜色几乎都差不多,腌制食品也差不多,没有进行专业的包装设计,虽然在某些包装的文字上标出了是土特产,但是仍然觉得档次不高,与这些知名的特产格格不入,对现代化的消费市场好像总觉得缺少吸引力。不难发现,由于市政府等职能部门开始重视土特产的品牌,已经开发出一些特色品牌。像“红安大布”的盒装结合了红安本土的红色文化,而且融入了现代纺织材料和技术,一方面提升了产品的包装品位与附加值;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本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范围。又如鱼面包装从过去的简单包装发展到现在的礼品包装,实现质的跨越。再说土特产的包装,也是大不如意。本来“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竹、蕲艾)”是驰名中外的,确没有打出品牌形成一定的规模。红安花生,也是非常有名的土特产,可是包装却显得既廉价又没品位,实在无法打动消费者,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立足。土特产品特点就是“土”,很多厂家虽然都抓住了这个特点,当时确没有很好的设计,在包装方面不是过高就过低,档次不一,特别是规模不大的企业,只注重“包”,在外在形态上很随意,没有品牌推广意识。例如,鄂州的武昌鱼从商标到礼盒设计,已经有很成熟的品牌意识;而有些产品只是简单的包装,只是用一个塑料袋包装起来,对于不了解这个产品的消费者来说是很难激起消费兴趣的。土特产必须有明显的标志,来体现地域特色。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鄂东土特产的包装设计风格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大同小异的情况随处可见,缺乏了本身产品的特色。

3 鄂东土特产包装设计发展趋势

据相关的土特产行业专家分析,土特产在经历了近10年的磨练,正以超速的势头在众多的特色食品中独树一帜,引起了众多厂家的投资兴趣。但是土特产在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缺陷。那么,什么样的方法去专业提高这个产业的综合素质,发掘本地产品潜在的品质,触动土特产产业的蓬勃发展吗?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知名度、加入网络营销、坚持绿色环保的路线。土特产行业只有在保持本身的发展特色和优势,加强电子商务市场扩展,形成集约化大规模的产业化运营,才能使土特产行业蒸蒸日上!土特产品牌形象的推广关系到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炼出特色,才能让消费者从心里真正认同你。土特产品牌口号要求简洁、单纯、易于传播,并能吸引消费者真正的购买欲望。无论是直接制作产品广告,还是通过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而间接地推出产品广告,都要支付一定的报酬。采取何种形式,选择何种广告媒体,其费用支出的费用都不一样,企业应该量力而行。切实可行的措施是依据企业自身的财力来合理安排产品广告活动,选择适当的广告媒体,恰当的广告时间等。如果产品广告的目标公众仅指部分群体如妇女和儿童,就没有必要在广播或电视的黄金时间做一些宣传。产品广告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实力自行选择使用单个广告媒体或多个广告媒体。

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可以购买到既新鲜又符合时令的土特产,“产品包邮,又新鲜又快速真的感觉方便极了。”,这是时下消费者普遍的观念。网络目前是较成熟的销售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不仅为买卖双方搭建了一个新桥梁,让商家和顾客即使相隔很远的地方也能轻松完成交易,也让大家在电脑旁边就能浏览天下商品。尤其是在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管理的不断成熟,相关法律的日益完善,让目前电子商务越来越成熟。另外,就从数据看来,网民数量在急剧增加,而网上购物的网民群体已经突破一亿多了,并且还在呈上升趋势,这也为鄂东土特产网上销售带来了一个很大的机遇,而且这些人群用于网上购物的金额也在逐年增加,每年电商节消费额逐年攀升。总的来说,都为鄂东土特产网商扩展的这种新型销售方式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前景。网站数量多,查找便捷。例如,中国特产网、东北特产网和陕西特产网等,是我国采用最新的现代化手段进行农业信息化的重要起步。电子商务平台市场潜力大,有利于开展鄂东土特产商品的网络销售。目前我国网民数量世界第一,网购消费金额每年达几千亿,而大多数消费者对地方特色产品又非常喜爱,所以土特产品在网上销售前景极其广阔,让人期待。

4 结语

鄂东土特产包装设计道路任重道远,产品的开发要结合地域特色,包装更要关注消费者的需要,销售策略应该注重品牌特色。鄂东土特产资源丰富,涵盖种植、工艺品、畜牧、水产等多个方面,其中已有多个产品已经迈出了国门,深受海内外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仍有优秀土特产有待深入开发,这需要我们政府部门积极发掘和推广,需要致力于民间文化传播的专家研究,更需要优秀的包装设计师提炼本土文化元素来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 李鸿明.试论企业品牌形象设计战略意识[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11).

[2] 程水源.鄂东特色产品及其产业化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1-2.

红色文化论文范文6

展示设计是一个具有设计广泛领域、丰富内容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充实自身内涵的一门综合性艺术设计,商品便是它的主体部分。展示空间是由经济的阶段性发展和人类社会政治逐渐形成的。在19世纪,形成了现代展示设计的理念;在中世纪时期,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势出现;到了后期,最初的展销会和商品展示的雏形逐步形成;封建社会时期的展示形式突显在教化活动和商业活动两大方面;最初的简陋形式已经不再是现在的展示活动了,现代展示的全部由展示策划、组织、设计等各个环节构成。在既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之内,通过对空间与平面的精心创造,运用艺术设计的语言,来解释宣传展品的目的,使观众参与其中,来达到完美沟通的目的,这样一般方之为展示空间;而对于展示空间创作的过程,称之为是展示设计。之所以展示空间具有灵活多变的组合方式,是因为展示的多元化及展出形式的多样化。不管是文化展示空间也好,还是其他功能空间也好,其主要表现形式都是体现在合理的平面功能布局上。一个观展有序、线路流畅的参观线路会使得观众在安静舒适的心理状态下,细细品味、渐渐感受展品的味道。而对于单体的艺术品或文物,不能陈列的像商品或其他商业性的产品那样布置的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尤其是对体量较大的艺术品和文物,更应多留些空间给观众充分的观赏时间,甚至在展品前有可共休息的座椅,让人静心体验、品味。在文化展示的空间里,由于其展品多数是珍贵的艺术品或文物、标本等有保留价值的东西,所以在光照方面有这极为苛刻的要求,柔和自然的照明设计才是最为稳妥的照明配置。从形式美的眼光看,“统一”并不单指“一致”它包含的形式也会有所差别。在“统一”中,存在着重复、渐变、变异等形式上的变化。只要这些变化还归属于一个形态之下,即达到“和”的境界。这样,方称得上和谐统一的空间设计。

2云锦文化空间设计的思路与来源

2.1设计目标定位本案位于有着“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的江苏南京。建筑门前有着开阔平坦的马路,人来人往,车流不息;本案坐北朝南,朝南的一面落地窗使其光线充分照射在室内,使室内日照光线充足,且通风性良好。室内结构原无墙体分割,本次设计将其空间布局进行了划分;在装修的风格上简洁明了,又有着新中式之味道;材料利用上也节约素雅;使整个空间呈现“素”之姿色,从而更加突出云锦之绚丽。2.2设计灵感来源在有着“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之美誉的古都南京,“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同时也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在这个历史文明的古都里,这样的古典园林建筑同南京云锦一样,也在渐渐淡化于人们的视线里。本方案将南京瞻园中的廊、窗、圆洞、门作为主要元素,借云锦花纹之“云纹”、“海浪纹”与云锦之“云”字作为辅助元素,从空间布局到墙面形式再到家具单品,充分塑造出南京云锦文化空间,并以空间的“素”与云锦的“色”作为本案的题目及要素,充分展现出古典园林的素雅并突出云锦的华丽。因而本方案的设计宗旨就是发扬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重回大众视野,让中国南京云锦,让中国古典园林来一次华丽转型。

3南京云锦艺术的设计符号与元素分析

南京云锦是有着“寸锦寸金”之称的中国传统丝制艺术品,至今约有1600年历史,被联合国评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用料考究颇深,织造精致细腻,图案华丽精美,锦纹绚丽多彩,是丝织工艺的艺术巅峰。南京云锦艺术价值体现在既融合了唐代织锦的磅礴,又展现出宋锦纹样的细致,更是吸收了元“纳失石”喜用金的习俗。它的艺术价值不仅表达于此,还体现在图案方面,在云锦装饰纹样中逐步演变为以牡丹和莲花为主题的串枝花,以祥云为主题的吉祥图案以及以海浪纹为主题的自然图案,成为了云锦图案中十分常用的题材,集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大成,且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诸如传统的王权神授观念、繁文缛节的体现、封建森严的等级制度、趋吉避凶的心理等,无不包含其中。

4南京云锦文化空间设计的手法总结

南京云锦文化空间的设计方案整体空间应打破传统的展示形式,通过视觉、触觉等感官方式,给顾客一种全新的体验。在空间装饰过程中,适当运用对比与和谐、均衡与对称、韵律与节奏、呼应与点缀、统一与变化的形式美法则贯穿整个设计,使空间更加有节奏感和气息感,让顾客更加有心情、有兴趣的观看展品、喜欢展品、购买展品,从而做到双方利益的最高值。整体空间应注重虚实结合,从平面到立体,从商品到空间,都有着统一与变化,也从纹样、材质等方面展示出云锦的特点,全方面的向大众展示出南京云锦文化的魅力,同时在空间塑造上,也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廊、窗、圆洞、门”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以崭新的形式,重新被大众所认识,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得以更好的发扬。南京云锦文化空间设计在色彩上,可以采用奶白色、熟栗色、朱雀红三种主要颜色,以7:2:1的比例来装饰空间,使空间素雅而不失色彩,更有透气感。之所以用红色作为点缀色,一来是因为南京这一地理因素,众所周知,南京栖霞山的枫叶是很有名的,当秋天来临时,枫叶都红了妆;二来是因为,红色,乃是中国吉祥之色,有着喜庆美好之意,所以,在这个南京云锦的展示空间里,运用红色,是希望南京云锦有着更好的传承,希望南京云锦名扬天下。基金项目:本文为2016年南京林业大学“教学质量提升工程”优秀毕业论文培育项目“南京地域特色文化在室内陈设中的设计应用研究”(主持人梁晶,项目编号00644-12-0114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郝钰 梁晶 单位: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季益武,陆峰.浅谈展示设计中的技法应用[J].皖西学院学报,2012(1):151~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