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1

对外经济管理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05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我国外汇市场上的买家是

A.中央银行

B.中国进出口银行

C.中国银行

D.中国工商银行

2.衡量世界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占地位的指标是

A.贸易条件

B.对外贸易依存度

C.贸易差额

D.国际贸易地理方向

3.决定汇率长期走势的因素是

A.经济实力

B.利率水平

C.国际收支

D.汇率政策

4.许可方将技术和商标的使用权、专利产品的制造销售权转让给被许可方在一定的地

域或期限内享用,但不得将上述权利转让给该地域第三方享用。此许可属于

A.普通许可

B.排他许可

C.独占许可

D.分许可

5.属于水平性产业内贸易的理论模型有

A.新张伯伦垄断竞争模型

B.莎科特一萨顿模型

C.法尔维一基尔奇考斯基模型

D.波特钻石模型

6.国际公认的衡量一国经济对外资依赖程度的指标是

A.债务率

B.偿还率

C.负债率

D.速动比率

7.出口价格指数与进口价格指数之比计算得出的是

A.净贸易条件

B.收入贸易条件

C.单因素贸易条件

D.双因素贸易条件

8.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生产力

C.资本国际化

D.国际生产关系

9.导致“谷物法”被废除的国际贸易理论是

A.重商主义理论

B.比较成本理论

C.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D.相互需求理论

10.世界贸易组织的日常办事机构是

A.总理事会

B.理事会

C.部长级会议

D.秘书处

11.援助国政府或多边机构根据一定的计划,而不是按照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向受援国提供的援助称为

A.技术援助

B.项目援助

C.方案援助

D.财政援助

12.世界银行认为,最能体现“三E原则”的招标方式是

A.两段招标

B.公开招标

C.国际限制性招标

D.谈判招标

13.招标机构对每封投标书中的交易条件和技术条件进行综合评价,该程序是

A.评标

B.开标

C.定标

D.资格预审

14.国际工程承包的银行保函是银行应

A.申请人的请求向受益人开出的书面保证文件

B.申请人的请求向承包商开出的书面保证文件

C.受益人的请求向承包商开出的书面保证文件

D.受益人的请求向业主开出的书面保证文件

15.技术合同中,要求受让人接受并非技术进口必不可少的附带条件属于

A.合理的国民待遇条款

B.合理的约束性条款

C.不合理的区域性条款

D.不合理的限制性条款

16.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二者的结合所提出的适用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

A.实用新型

B.发明

C.外观设计

D.专有技术

17.下列各项中,晚期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是

A.亚当·斯密

B.托马斯·孟

C.大卫·李嘉图

D.罗伯特·蒙代尔

18.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账户是

A.经常账户

B.资本账户

C.金融账户

D.净误差与遗漏

19.各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头寸也被称为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普通提款权

D.特别提款权

20.为平衡一次性或季节性的国际收支逆差,最简便的政策措施是

A.汇率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外汇缓冲政策

21.在短期票据市场上,信用、流动性的交易手段是

A.国库券

B.商业票据

C.银行承兑汇票

D.大额银行定期存单

22.以下属于新贸易理论的是

A.绝对成本论

B.要素禀赋论

C.技术差距论

D.里昂惕夫之谜

23.当事人双方同意在预先约定的时间内交换一连串付款义务的金融衍生工具是

A.票据发行便利

B.金融期权

C.金融互换交易

D.金融期货

24.出口国的出口企业利用本国货币对外贬值的机会,加大产品的出口,以争夺国外产

品市场的特殊手段是

A.外汇倾销

B.出口信贷

C.出口补贴

D.商品倾销

25.在信贷的基础上,一国企业先从国外厂商那里进口技术和设备,然后以回销产品或

劳务所得的价款,分期偿还外商提供的技术和设备价款的国际技术贸易方式是

A..许可证贸易

B.补偿贸易

C.国际工程承包

D.技术服务

26.职工报酬应记入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账户的

A.货物项目

B.服务项目

C.收益项目

D.转移项目

27.由几个承包商共同承揽某一工程项目,各承包商分别负责工程项目的某一部分,他

们共同对业主负责的承包方式称为

A.联合承包方式

B.合作承包方式

C.单独承包方式

D.分包承包方式

28.中国银行在纽约设立分行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中的

A.跨境交付

B.境外消费

C.商业存在

D.自然人流动

29.外汇管制属于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中的

A.人员移动壁垒

B.资本移动壁垒

C.产品移动壁垒

D.开业权壁垒

30.关于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贷款人受国籍限制

B.经营对象是市场所在国货币

C.借款人受国籍限制

D.借贷活动不受任何国家法令的管辖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应记入贷方的有

A.金融资产的增加

B.金融负债的增加

C.货物和服务的进口

D.货物和服务的出口

E.对外提供的无偿援助

32.按照参加分工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际分工可以分为

A.垂直型分工

B.水平型分工

C.区域型分工

D.混合型分工

E.垄断型分工

33.与关税壁垒相比,非关税壁垒的特点包括

A.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B.具有更大的针对性

C.具有更大的隐蔽性

D.具有更大的歧视性

E.更能达到限制进口的目的

34.联合国发展系统的三大筹资机构包括

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B.联合国人动基金会

C.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D.联合国粮食计划署

E.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35.我国进口税则的栏目包括

A.国民待遇税率

B.最惠国税率

C.协定税率

D.特惠税率

E.普通税率

36.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有

A.标的的无形性

B.主体地位的多重性

C.统计的复杂性

D.保护方式的隐蔽性

E.市场的高度垄断性

37.产业内贸易产生的基础包括

A.绝对优势

B.产品异质性

C.相对优势

D.产品同质性

E.规模经济

38.按照征税的目的划分,关税可分为

A.进口附加税

B.财政关税

C.保护关税

D.差价税

E.特惠税

39.通常影响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因素有

A.利率水平

B.国际分工的结构

C.贸易政策

D.经济的互补性

E.物价水平

40.世界银行贷款的种类有

A.具体投资贷款

B.部门贷款

C.结构调整贷款

D.技术援助贷款

E.紧急复兴贷款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契约式合营企业与股权式合营企业的区别。

42.简述《服务贸易总协定》的重要作用。

43.简述科技兴贸战略实施的重要意义。

44.简述中国对外技术贸易政策的主要原则。

45.简述国际工程投标在制定标价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信用证;国际贸易;买方风险;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17

信用C是国际贸易的主要结算方式,这一方式满足国际交易的需求。银行作为付款单位,对信用证具有监管作用,从整体上讲,银行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世界80%以上的国际贸易均通过信用证完成。我国也不例外,随着我国进入国际市场,信用证的使用增多,并且逐渐规范化。但是信用证获取的保护措施不全,使得获得信用证变得简单,信息泄露将造成卖方欺诈行为。

1 信用证付款方式简述

1.1 信用证的概念

信用证是由开证申请人申请,由银行独立开设的一种支付书面凭证。简言之,就是针对银行的一种付款请求,是银行根据买方的请求,向卖方开具的具有一定金额的书面单据,信用证具有不可撤销性。信用证包括即期付款,延期付款和到期付款三种。其中,即期付款和到期付款均存在较大的隐藏风险。

1.2 信用证的特点

信用证具有以下几大特点:(1)信用证不可撤销,银行作为开证方,无法单方面撤销信用证。(2)银行承担第一付款责任,要求卖方在有效时间内提交信用证书下,银行就必须支付款项,缺乏对商品自身的检查。(3)信用证具有独立性,与贸易合同之间不发生任何关系。总之,在国际贸易买卖双方的交易中,银行作为凭借信用证付款方,存在资金风险,即使买方破产,或者产品质量存在问题,银行依然需求向卖方支付相关款项。

2 信用证付款方式下的买方风险

信用证的使用减少了中间付款环节,在正常程序下,能够促进国家贸易的发展。当前,信用证依然是国际买卖市场中最佳的付款方式,但信用证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尤其是对银行和买方。信用证的信用程度不足,银行错误的判断将造成其经济损失。当下的国际市场日益复杂,联合欺诈现象时有发生。来自卖方和承运方的信用造假使得买方承担了巨大的风险。

2.1 卖方诈骗

卖方欺诈是最直接的欺诈行为,通过向进口商,也就是银行出示夸大的或者虚假的单据来满足信用证要求,产品质量不过关。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信用证随附单据的伪造,随着科技的发展,包括卖方发票、保险单和装船提单等单据均可以伪造,并且保险公司对货物的索赔不承担责任,导致无法获得产品。其二是利用预借提单、倒签提单等方式实施诈骗。是承运商利用漏洞,将尚未装运的货物伪造成已装船运输,从而提前获得信用证。倒签提单就是更改提单日期。信用证需要在一定期限内才能生效,也就是买方验货是在卖方受到信用证之前,无法对货物质量进行验证,货物的装运期限存在被更改的可能。其三是用保函换发清洁提单。保函是企业的信用的一种证明,基于此银行可向其开设信用证,但是无法避免企业临时的欺诈行为。这种欺诈行为往往是由承运人和卖方共同完成,是在卖方的虚拟承诺之下,双方共同完成的货物质量伪造证明,损失的依然是买家和本国银行。

2.2 承运方欺诈

承运方欺诈的现象屡见不鲜,主要是靠转卖货物后溜之大吉。这主要取决于相关法律对承运商的约束力不足,货物必须经过承运商,而在整个过程中,承运商可以将其转卖而不承担经济风险。皮包货运公司比较常见,承运方在卖方获得信用证或者银行支付款后,通过各种违法的行为拖延供货,最后导致获取没有如期到达,甚至存在勒索行为,通过延期供货获取买方的一部分利益。

3 信用证付款方式下的买方风险防范措施

买家风险来自于供货商和承运商,虽然其风险无处不在,但是信用证依然要作为国际贸易的主要付款方式,对于长期合作的企业,具有积极意义。对于存在欺诈行为或者欺诈风险的企业,应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打击措施,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信用证付款方式下的卖方风险防范措施分析如下,旨在为我国进口商品安全提供保障,降低买家风险和银行风险。

3.1 良好的信用伙伴选择

从经济发展的长远角度讲,多数与我国存在贸易往来的国外企业均是以长期发展为目的,对于信用良好的合作伙伴,包括卖方和承运商,可以保证其供货的质量、供货的及时性。买方要进行全面的调查,尤其是首次合作前,必须了解公司的业务范围、信用指数等基本信息,也包括其履行能力。在国际贸易中,可以建立商务协会。国际资信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估。买方还可以在数额较大的交易之前要求卖方提供财产抵押,并与卖方之间建立默契,对承运商的实力和信用指数进行监管。

3.2 正确使用贸易术语和开具单据审核

贸易术语的专业性决定了卖方的风险大小。对于现代贸易而言,FOB贸易术可帮助降低经济风险。目前这一政策正在发展之中,为了促进国际贸易的稳定发展,打击不法行为,国际之间建立了FOB体系,通过特有的贸易交易模式,使买家获得船只预订和货物保险选择权,从而保证了承运商的安全,降低卖方欺诈的可能。对开具的单据进行严格的审核,这是防止经济风险的最根本途径,要求卖方对所有单据形式、内容进行格审查,及时发现伪造单据。可以要去卖方和承运商提供完善的单据信息,方便查找其中的流动单据,包括商业发票、保险单、货物提单和质检证书等,尽量减少卖家信息中的漏洞,防止其欺诈行为。另外,追求对方单据的权威性,也可对卖家欺诈风险的降低具有一定作用。

3.3 寻求银行帮助

买家与当地银行之间是一个共同体,应与银行共同监督卖家的信誉。寻求银行帮助是降低本国国际贸易风险的重要途径。银行作为信用证发放单位,承担经济风险,必须对卖方市场进行研究,树立风险意识,首先为客户提供优质、有效的服务。银行在收到信用证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核,执行国家相关的外汇管理规定,并加强开征审核环节。在具体的实施中,银行可建立完整的客户档案,对初次合作和已经合作的企业了如指掌,并且利用银行庞大的分支机构获得企业信息,产品信息等。银行对企业的帮助还可以体现在问题出现后,银行可以选择拒付。具体上,是指银行不再遵守基于长期实践中而形成的信用证独立性原则,在出现信用欺诈后,有权拒绝向其付款。随着实际经济体系的发展,这一措施的实施可行性将更高,未来,世界经济体系将出台对买方国家银行的保护措施。

4 总结

信用证付款作为国际贸易付款的主要方式,在提供方便,促进贸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使进口商,即买家存在一定的风险。银行作为购买方的信用证发放单位,应与买家共同努力,对卖家和承运商进行监督,减少交易中的欺诈行为。文章对经常出现的信用证欺诈行为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试图明确信用证付款方式下买家的风险类型,在实际的交易中,还需要针对具体情况采用必要的措施。随着我国贸易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证评价体系,立足于国家利益,提高信用证付款的风险防范意识,并加大对该风险的处理力度,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岚平.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与防范[J].时代经贸,2016,(11).

[2]马欢欢.买方的信用证欺诈及防范措施[J].金融证券,2015,(2).

[3]王芳.浅谈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诈骗以及防范措施[J].金融市场,2014,(2).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3

英语是当今世界应用最为广泛的语言,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官方[,!]语言。商务英语(businessEnglish),定义为人们在商务活动中对英语的使用。因此,商务英语是一种在贸易中必不可少的语言媒介,却又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还包括相关行业的商业知识,是贸易行为与语言技巧的融合。即不仅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也是一个以利益为目的的没有硝烟的战场。

建筑贸易最明显的特点项目大、投资多、工期长,不论是建设安装还是材料交易,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合作达成后双方共事时间长。这些特征导致商务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双方的基础媒介更加重要。建筑行业的商务活动种类繁多,包括技术引进、招商注资、劳务承包、专业承包、贷款融资等,这些领域无不需要对商务英语熟练、巧妙的使用,以达到预期的贸易目的。

种类的多样决定了商务英语应用的广泛。同各种行业一样,建筑类贸易活动中的商务英语有两种形式,即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书面商务英语具有书面语言的共通特点,要求清晰、明确、简洁。而口头商务英语则更复杂一些。

1.1口语

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口语的适当运用则是谈判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谈判是集政治、经济、技术、法律、语言、心理、社交等诸多学科在一起的工作。整个谈判过程是人类的一些基本需要得到充分体现,如情感的需要,获得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和美感的需要。

这些基本需要渗透谈判的每一个环节。而英语口头谈判则直接地反映这些基本需要所引起的作用(。王徽英,2002)首先,亲切热情的会面使整个谈判过程开始于一个良好的氛围。此时的自我介绍应该采用正式的形式,无须繁复,只客气地问好并简单地介绍一下个人情况即可。如:Howdoyoudo?Idon'tthinkwehavemetbefore,mynameisMartinAllison,andfromAmerica.(你好!我想我们以前没有见过面,我是MartinAllison,美国人。)若见面的是熟人,则可以简单打招呼后进行一些问候。建筑贸易行为以长期合作为主,亲切恰当的问候有助于拉近双方的关系,创建良好的合作关系。如:Howiseverything?(一切都好吗?)其次,商务谈判中有些话不得不说,却又让人难以接受,此时如何运用语言的技巧使对方更容易接受,并不破坏谈判的氛围就显得至关重要。如:Iagreewithmostofwhatyousaid.其暗含的意思是:TherearesomethinginwhatyousaidthatIcannotagreewith.Youshouldhaveputforwardthismovemuchearlier.言下之意则是批评:Youshouldnotchangetheprogramsolate(。王璐,2012)将两者之间的意见不统一之处用委婉的话说出来,更能让对方接受,维持友好的谈话氛围。建筑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建筑贸易不仅具有经济目的,也是文化传播与交流的过程。因此更应该注重语言的技巧,避免因风俗习惯等产生的误会和分歧。

1.2书面信函

商务英语电子信函是贸易交流中的主要途径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信函都具有法律依据,除沟通双方外,还能在贸易纠纷发生时解决问题。因此,商务英语信函中语言的明确十分重要。商务英语函电包括商洽函、询问函、答复函、请求函、告知函、联系函,在商务贸易中沟通双方。不同种类的信函有其正式的写作格式,有些专业,有些简洁,也有些庄重,应用于不同情况。

英语商务信函第一条写作原则,即互惠互利。除了语言的完整和礼貌,还要注重对方的感受,并且多用敬语。第二条原则,是内容清晰。尽量选择常用词,减少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以免产生误解。修饰限定的词汇应该紧跟被修饰的词。第三条原则是语言简洁。避免重复和过长的短语,如“inaboutamonth”应使用“inaweek”。避免“thereis”、“thereare”这类短语,而改为积极的动词,如“therearemanypeoplewhoknowsthat”应改为“manypeopleknowsthat”按照这样的原则,句子结构也应该简洁,减少词组和从句,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使用简洁的结构,丢弃可有可无的表达。

1.3商务英语的专业特点国际贸易是一门特定的学科,建筑贸易作为其中一种,也有其特殊的专业知识要求。商务英语是专业英语的一种,它离不开基本英语语法、词语和结构,同时又具有特殊的专业性质。

英语中许多普通词汇运用在商务英语中就具有了其特殊含义,如offe(r提出,提供),在贸易中使用则是“报价”的意思;balanc(e本意为均衡,平均),则是“余额”、“结欠”之意。以及bidbond——押标金,billoflading——提单,accommodationnotes——通融票据,buyout——全面收购,customsduty——关税等,在建筑类贸易中会被经常使用的专业词汇。除了更多的了解它们的意思,还要懂得如何运用。在商务英语中,缩略语的使用十分普遍。如A/C—Accoun(t账号),A/P—AuthoritytoPurchas(e委托购买),FOB—freeonboar(d离岸价)等等。招投标书是建筑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种正式文件及合同要求商务英语句子结构规范、体裁正式,用词精确、强调客观性。这将使用到大量的从句和被动语态。

例如:Shippingdetails,includingwhethertransshipmentsareallowed.Alsorecordedshouldbethelatestdateofshipmentandthenamesoftheportsofshipmentanddischarged.

装船细节:包括是否允许转运以及装船的最后日期和装船、卸货的港口名称。除了词汇和句子,在贸易沟通中,更应该注重特定的语言环境,了解商务英语中的特殊翻译,不仅显得专业性更强,也有助于理解合作方的意思。

例如:Pleaselosenotimeindeliveringgoods.(请不要损

失一点时间送货。)应翻译为:请立即送货。

Let'sgetthisturkeyontheroad.(让我们把这只火鸡弄到路上去。)应翻译为:让我们把这个不成功的生意弄到正轨上。

英语作为全球通用的商务语言,具有极强的多样性和易变性,结合本国和他国的文化差异,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信息和语义巧妙转换是商务英语翻译中不可或缺的步骤。

2.简述建筑行业贸易

WTO将建筑服务主要归类为两大部门,一是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ConstructionandRelatedEngineeringServices),二是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ArchitecturalandEngineeringServices),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被单独列为一个服务部门,而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则被列在商业服务(BusinessServices)部门内下属的专业服务(ProfessionalServices)分部门之中。

建设及相关的工程服务部门,具体又分为5个服务分项,它们是:

一般房屋建筑工程(Generalconstructionworkforbuildings)一般土木工程(Generalconstructionworkforcivilengineering)安装与装配工程(Installationandassemblywork)房屋装修装饰工程(Buildingcompletionandfinishingwork)其他(Other)而建筑与工程设计服务贸易分为4类,建筑设计服务(Architecturalservices),综合工程服务(Integratedengineeringservices),工程设计服务(EIservices),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服务(UrbanplanningandlandscapeArchitecturalservices)。

3.总结

贸易的最终目的是获得经济利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熟练运用商务英语的技巧很重要,将语言的作用在贸易谈判中发挥到最大,因此,商务英语的应用也是语言技巧的应用。在不同的谈判情景中,同样的话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这是商务英语实用性的体现。贸易交流中商务英语的应用,应使语言规范、得体,并注重对方的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口语技巧。在谈判过程中,则应避开双方的文化差异和因俗语、俚语运用不当而产生的误解,具体到句式、词汇,甚至口语的语调,使贸易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在建筑行业的贸易活动中,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更深入地了解商务英语的专业特性和使用技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在贸易活动中学习和运用这一媒介。

参考文献:

[1]黄少梅.建筑业在我国加入WTO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广东水利水电,2006():85.

[2]马雪松.论商务英语特点[J].哈尔滨商业大学报,2005.

[3]王徽.英商务谈判中过英语口语的语言的技巧广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

[4]王璐.商务英语谈判的技巧探索[J].现代商贸工业,2012(1)。

[5]余兰.商务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技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11)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创业教育;KAB;电子商务;外贸网商;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2)07-045-02

随着海外微经济大潮的来袭,以小单多频率为特色的在线小额外贸交易将呈现火暴景象,这也意味着一个外贸网商群体的诞生。将KAB创业教育项目和敦煌网在线外贸交易平台引入校园,组建外贸网商创业班,校企合作培养外贸网商人才是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以创业促就业的一种有益尝试,对于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和社会的“多赢”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KAB创业教育项目简述

KAB,英文全称Know About Business,意思是“了解企业”,是国际劳工组织为培养大中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而专门开发和推广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目前已在全球30多个国家开展,2005年8月由、全国青联引入中国。

“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共36个课时,七大模块。模块一:为什么发扬创业精神;模块-:谁能成为创业者;模块三:如何成为创业者;模块四:如何找到商业机会;模块五:如何组建企业;模块六:如何经营企业;模块七:如何准备创业计划书。围绕该课程,学生还可以参加KAB创业俱乐部、创业大讲堂等课外实践活动。KAB创业教育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体现出更多的参与特点,不仅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升学生创业意识,掌握初步创业技能,而且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其毕业后职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据KAB创业教育网显示,截至2011年2月,KAB创业教育项目已培训来自850所高校的2931名师资,在100所高校创设大学生KAB创业俱乐部,20万多名大学生参加了学习实践。在清华大学等600多所高校开设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受到师生广泛欢迎。根据创业教育的需要和学生的要求,该项目将继续在全国各高校推广。

二、创业型外贸网商人才培养的方案

1.申报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营造校园创业氛围。根据KAB全国推广办公室的要求,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的认证标准有:(1)至少有2名参加过KAB项目师资培训班并取得结业证书的教师;(2)将“大学生KAB创业基础”课程纳入学校公共选修课体系,每学期授课时间不少于32学时;(3)采用小班授课形式,每班学生人数不超过35人;(4)提供KAB培训大纲中要求的教学场地、设施及必要的教辅材料;(5)在课程结束后,根据学校规定给予考试合格的学生相应学分;(6)积极参与和配合测评中心的质量监督与效果评估工作。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KAB创业俱乐部的建立,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提供了师资和平台,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在校园内营造大学生创业的浓厚氛围,吸引了更多具备创业能力的大学生在校创业。

2.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引进敦煌网培训课程。敦煌动力营是敦煌网创办的专业外贸网商培训机构。在多年的外贸实战经验基础之上,敦煌动力营不断总结成功人士经验,规划出了一系列课程,将一部分课程植入高校课程体系,帮助有志于成为外贸网商的大学生,快速掌握外贸知识、成功开店、巧妙经营。最终能够与国外买家顺利成单,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敦煌网还为大学生提供在线外贸交易创业实训和孵化服务,在有效提升学生实战能力的同时更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应抓住敦煌网“创业百校行”、“网络经济创造百万新就业”就业促进试点培训等活动时机,与敦煌网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资源,培育更多优秀的外贸网商人才。

3.选拔优秀生源,组建外贸网商创业班。创业班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外语、外贸优势的学生掌握在线外贸交易实战技能,使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学生成为外贸网商人才。校企双方应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创业班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特色课程体系;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配备由创业教育讲师、敦煌网培训讲师、敦煌网优秀网商等构成的优秀师资团队;制定创业班学生选拔制度,由校企双方根据KAB创业教育要求挑选优秀学生组建创业班,并在每年级第二学期开班;制定创业班班级管理制度,由创业指导教师任班主任。利用各种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争取校友企业或本地企业赞助,为创业班实施教学和外贸实战提供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4.组织实施教学,边学习边做在线外贸交易。开班时开设KAB创业基础、商品生产与采购、国际贸易实务等专业课程,提升学生创业意识,为创业做好前期铺垫。从大二开始开设国际市场开拓、国际商务谈判、网络营销等后续专业课程,同时利用敦煌网开始创业,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作为在线外贸交易领域的创新者,敦煌网充分考虑了国际贸易的特殊性,全新融合了新兴的电子商务和传统的国际贸易,为国际贸易的操作提供专业有效的信息流、安全可靠的资金流、快捷简便的物流等服务,这为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在线外贸交易成为可能。创业班学生个人或团队选定产品,寻找供应商,落实货源,注册敦煌网账号,完成拍摄产品、翻译信息、上传产品、店铺管理、推广营销、议价磋商、下单配货、物流发货、买家收货、卖家收款、纠纷处理等全套在线外贸交易流程。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5

————简述CISG第42条

2003级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方向,学号:S20030301090628,李雯

由于知识产权具有无形性、地域性、独占性等特点,其权利人的专有权被他人侵犯的机会和可能性比物权等权利大的多、普遍的多。在国际货物买卖中一旦第三人对卖方交付的货物基于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提出权利或要求,买方对货物的使用或转售就会受到干扰,因为第三人可能向法院申请禁令,禁止买方使用或转售货物,而且还会要求买方赔偿因侵权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所以规定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义务,对保护买方的利益非常必要。《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规定了卖方的知识产权权利担保义务。本文仅就该条款作以简要的评述。

一, 国际货物贸易中知识产权权利担保的必要性。

知识产权的权利担保是指国际货物贸易中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出售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知识产权,并且任何第三方也不会就该货物向买方主张任何知识产权。在国际货物贸易中知识产权权利担保是非常必要的。

1,知识产权权利担保对于明确国际货物贸易中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的最终责任方非常必要。在国际贸易中,货物的卖方所交付的货物可能既没有侵犯卖方国家所保护的工业产权,也没有侵犯买方国家所保护的工业产权,但由于买方把这批货物转销往其他国家而侵犯了该转售国所保护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如果买卖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卖方已就货物涉及的知识产权进行权利担保,那么知识产权纠纷的责任就应由卖方承担。[1]

2,识产权权利担保对于减少买方因知识产权纠纷而产生的损失非常必要。在货物贸易中,涉及知识产权纠纷之后,可根据合同规定的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来减少买方的损失。卖方有义务对该第三者提出起诉,或对第三者的控告出庭应诉;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规定由卖方承担诉讼费用;卖方如发现有可能引起专利权诉讼的情况,必须及时通知买方,以便买方采取相应的对策,这样就能减少买方因知识产权纠纷产生的额外费用而造成的损失。

此外,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权利担保,还可以间接起到减少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的机会。通过分配由谁来承担侵权的最终负担,来减少侵权发生的可能性。[2]

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第三方以知识产权为基础就货物主张权利或要求的情形可能出自以下几种原因:第一,卖方交付的货物是没有得到作为专利技术拥有方的第三方许可而制造的;第二,卖方交付的货物冒用了第三方的商标,或即使卖方使用的是自己的商标但因未在销售地国登记注册,而被第三方抢注的;第三,卖方交付的货物侵犯了第三方的其他知识产权,如版权等,或在保护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标记和原产地名称的国家,卖方未经第三方许可而冒用的。[3]

鉴于此种情况,如果有买卖双方当事人自己在合同中约定是很细碎繁琐的事情,所以《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CISG)第42条对此问题做出了规定,只要当事人运用即可,不必在此问题上花费更多的谈判成本。

二,《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42条的制定历史。

公约的前身海牙《国际货物销售统一法公约》(ULIS)第52条是否有包含这样的权利,对此学者有不同的看法。Honnol认为没有,但是Dolle认为ULIS也扩展到了知识产权。[4] ULIS第52条题为财产权的转移,要求卖方提交的货物不存在第三人的财产权或担保物权,不允许第三人向卖方提出任何这方面的权利请求。它没有明确描述卖方是否、如果是的话在多大程度上保证所提交的货物不存在第三人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或第三人在这方面的权利请求。德国的学者认为货物收到第三人知识产权的烦扰,就是ULIS第52条目的下的所有权瑕疵。[5] 大多数的国内法律体系也把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界定为对所有权瑕疵的一般法律责任的一部分。

在国内法中这样严格的责任是恰当的,但是考虑到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在一个国际文件中要求卖方在世界范围内对货物知识产权担保承担严格责任,不是那么具有说服力。所以,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UNCITRAL)考虑到知识产权担保问题的复杂性,这个问题就被排除在了公约之外(1976年日内瓦草约第7条(2))。在没有公约明确规定,而学者有看法各异时,如果双方当事人有没有约定时,在实践中就陷于了比较混乱的状况。所以大多数国家政府的意见都倾向于制定一个明确的规则对此问题进行规制。在UNCITRAL第10次会议上,特别工作组于是制定了一个关于买方知识产权担保的条款,本质上对应的就是现在的第42条。[6] 其目的就是将卖方的知识产权担保责任限定在可预见的范围内。[7] 我们可以从下述的内容中看出这个目的已经达到了。[8] 首先,通过适用地域限制;其次,通过引入要求缔约时就存在权力瑕疵的时间限制。

三,公约第42条规定的责任。

Ⅰ,公约不规范的。

第三人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存在与否是否与货物有关、在这方面有什么可适用的救济来对抗买方,买方依诚信行事能否使货物免受第三人知识产权的烦扰,这些问题由法院地的国际私法指引的准据法来决定,作为规则,此准据法多为公司注册登记地法律。存在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的一大特点是要受到地域限制,相对于货物本身的所有权不受地域限制的情况而言恰恰相反;另一个更深层次的区别是在此领域中的非常重要的国际公约大多要求“国民待遇”和统一基础保护。

Ⅱ,责任前提。

(一),第三人的工业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

简述国际贸易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国际货币体系 演进路径 演进动因

国际货币体系,或称国际货币制度,是指在国际经济关系中为满足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的需要,而形成的各国间的货币关系、世界货币的职能原则、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及由习惯和历史沿革形成的国际货币秩序的总和。

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解决三个专门性问题:国际清偿力的提供、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合理调整和世界经济主体对国际储备货币的信心。历史上的任何一种国际货币体系都是为了满足一定历史条件下世界经济贸易与投融资的需要而形成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变化发展的市场统一体,要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有效运作,必须提供充足的流动性以完成在国际贸易中日常的资金融通结算和国际投资中资金的转移流动。同时,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建立有效应对国际收支不平衡的调节机制,其中最重要是储备变动和汇率改变(升值、贬值)。即使有强有力的清偿能力,有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的有效机制,如果人们对储备货币缺乏信心,就会招致大量的投资行为引起汇率的大幅波动,从而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严重不稳定甚至崩溃。

一、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路径

随着国际经济的变化发展,国际货币体系经历了国际金本位制(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现今牙买加体系三大阶段。

(一)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体系。最早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是英国,十七世纪末开始英国便从金银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1819年,英国颁布《恢复条令》,恢复通货与黄金按固定比例兑换,标志着英国正式采用金本位制。十八世纪初,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为英国主导世界经济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确立了英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由于英国首先采用金本位制,其他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自1870年始,当时的主要世界经济强国德国、法国、美国陆续实行金本位制,至1880年代世界主要贸易国加入金本位制。只有国际经济大家庭中的重要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后国际金本位制才算形成。

国际金本位制可以分为古典金本位制和金汇兑制两个阶段。

古典金本位制遵从“三自由原则”,即金币自由铸造、金币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入输出。金币的自由铸造具有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有利于物价水平的稳定;金币的自由兑换,有利于金属铸币与银行券比价的稳定;黄金的自由输入输出,有利于各国货币之间比价的稳定即汇率的稳定。古典金本位制的基本特点是各国货币以固定汇价钉住黄金各国之间依据其所含的黄金量确定法定平价;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输出入,汇率的波动幅度不会超过“黄金输送点”所确定的铸币平价。黄金的流动机制决定了古典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这一机制可以简述为:以两个充分弹性为前提,即价格和进出口商品充分弹性。一国如果出现国际收支赤字就意味着黄金净流出,黄金的净流出导致国内货币供给的减少,货币供给的减少导致赤字国物价水平的下降,从而增加外国对本国(赤字国)商品的需求,外国对本国商品需求的增加导致经常项目的改善,这样,赤字国的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1922年,世界各国在日内瓦召开会议达成共识,就是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金汇兑制。世界将黄金主要集中于金融中心,各国通过买卖“黄金外汇”而不是买卖黄金来维持本国汇率。该办法既解决了维持金本位制下固定汇率问题,又解决了黄金需求短缺的问题。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

临近二战结束,为解决国际金本位制崩溃后的混乱局面,国际社会迫切需要协调合作以便构建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1994年7月,美、英等44个国家的代表汇聚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以“怀特计划”为基础《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协定书》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国家复兴开发银行协定》两个附件,总称布雷顿森林协定。按照协定,1945年12月,国家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并于1946年6月营业,1946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并于1947年3月开始运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国家复兴开发银行IBRD以稳定国际金融秩序、促进国际间的货币金融合作为宗旨,为成员国提供稳定金融体系和发展经济的重要帮助。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为国际社会有效合作商议的产物,以IMF和IBRD为双轴,以基金制为基础,确立了以美元为主导的新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可分为两个阶段。1945-1958年属于重建期;1958-1971年属于体系运作阶段。在第一阶段仅仅保证固定价格买卖外币并不允许自由兑换,其典型特征是外汇管制。到1959年,主要欧洲国家的经济金融状况大有改善欧洲清算联盟解散,恢复了货币可兑换,迈出了自由兑换的关键一步。由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成熟,为国际贸易和金融的发展创造了极大的便利。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国际货币史上的第一个具有“正式约束”国际货币制度,凯恩斯曾将其描述为起源优秀的计划的产物。该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以“双挂钩”的形式建立的固定汇率制,即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国保证随时以35美元1盎司的黄金官价同各国中央银行兑换黄金,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宣布以美元表示本国货币平价。由此,美元成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关键货币,成为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主要储备货币。“双挂钩”同时考虑了汇率制度和国际收支调节机制问题。当一国经济出现国际收支逆差时,本币面临贬值的压力,但如果贬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干预的手段无非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逆差国要么实行紧缩性的国内政策,降低对进口商品的需求从而减少外汇需求;要么动用外汇储备,在外汇市场抛售外币抬高本币,由此缩小国际收支逆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反之,一国出现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如果升值幅度过大,该国必定要干预。顺差国要么实行扩张性的国内政策,增加对商品的需求从而增加外汇需求;要么不断增加外汇储备,由此减少国际收支顺差,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麦金农对布雷顿森林体系作了简明的概括。成员国确立本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必须基于黄金或某个可与黄金兑换的货币;在短期内成员国的汇率波动必须在官方平价汇率1%的幅度内;确保经常项目下的货币自由兑换,实施资本管制;成员国运用官方外汇储备和国际货币基金信用额度解决短期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实施冲销式干预以消除外汇市场干预行动对本国货币的影响;确保成员国宏观经济调控的自。

(三)牙买加体系

1971年美国出现了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项目逆差,美元再遭受抛售。1971年8月15日,美国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关闭黄金窗口。为了继续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十国集团于1971年12月18日签定了《史密森协议》。1973年2月国际汇率市场再度爆发美元危机,史密森协议终止,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崩溃。1976年1月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签署《牙买加协议》,同年4月,IMF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二次修正案,形成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准则,标志着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诞生。

牙买加体系的基本内容: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不再是各国货币定值的基础;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功能,提高特别提款权的国际储备地位;取消有关固定汇率制条款,改由各国根据自身经济、政治地位自行确定货币兑换比率,实行汇率浮动制。牙买加体系没有规定本位币,没有统一的汇率制度(汇率制度多样化)、没有统一的国际收支协调机制、没有建立硬性的稳定货币体系的机构及规则,他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权宜之计,整个体系随着国际经济金融格局的变动而改变,是一个“无体系的体系”。

二、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动因

(一)实力

国际经济实力的变化是货币体系演进的根本动因。金本位制的出现与英国在工业革命后的崛起密切相关。英国之所以能成为维持国际金本位制的核心国家,与其在当时的国际实体经济的格局密不可分。工业革命使得英国成为工业经济的领军者,蓬勃发展的经济令英国有动机也有能力向外进行殖民扩张,英国成为世界经济的霸主。1870~1914年,英国的经常项目顺差占国民收入的5.2%,最高时达9%,对外净资产占GDP的25%,全球贸易结算的60%采用英镑结算,是名副其实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英国经济在二战中遭受重创。战后美国GDP占世界GDP的一半以上,黄金储备占世界黄金储备的近70%,贸易收支连年顺差,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为美元霸权地位的形成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国际经济实力的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强大的美国与衰弱的英国之间即“怀特计划”与“凯恩斯计划”一定程度相妥协的结果。

1960年代后,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于欧洲的增长下滑。1960年,美国短期外债首次超过其黄金储备(210亿:178亿美元),而欧洲等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们对美元的的信心开始动摇,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潮,1971年,美国出现20世纪以来首次贸易逆差,再度出现美元抛售,随后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

(二)流动性

一个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必须有充足的流动性以满足国际贸易与金融投资的需要。国际金本位体系的一个很大的缺陷是货币流动性供给受制于黄金产量,而黄金的产量其供给增长往往赶不上经济贸易增长的需求,因为在国际金本位制下,一国的黄金无非有两大来源,一是黄金生产量的增加,二是由国际收支顺差而黄金净输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由于社会技术等方面的原因,黄金生产的增长缓慢,因此许多国家黄金储备增长不快,货币供给相对不足,从而产生物价下降通货紧缩的倾向。

随着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持有的黄金储备大量增加,其总量已远超英国,但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亲黄金政策”的,即限制黄金流动,对流入的黄金进行对冲式干预。“亲黄金政策”严重影响了黄金的正常流动,减少了其他国家的黄金储备,强化了全球通缩的压力。国际货币流动性不足严重影响国际金本位制的稳定。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体系本位币的地位,实行“双挂钩”制度。美元充当了国际货币,广泛用于国际经济的计价单位、支付手段和储藏手段。国际贸易的大多数交易用美元结算,外汇市场上用美元作为干预货币,资本市场上发行的债券,美元债券占了很大的份额,各国央行的外汇储备除黄金外主要是美元。在双挂钩制度下,美元价格与黄金挂钩,美国成为黄金储备差额的买卖者。然而,一旦美国出于自利动机,为刺激经济发展而实施扩展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国际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美国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就会导致美元流动性不足,形成美元荒,对其他国家产生通货紧缩的压力。

(三)不对称性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家与国家国际货币关系的严重不对称导致经济资源流动分配的严重不平等,从而随时间的推移进一步激化国际货币体系内主体间的矛盾,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导致国际货币制度解体变迁。

在国际金本位时期,英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英镑是核心货币;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美国是最重要的核心国家,美元是核心货币;在牙买加体系时期,美国是主要的核心国,美元是国际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核心国与国的不对称,使得本位币国与国在国际收支调解中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有很大的差异。国家一旦出现经济衰退,往往无法吸引足够的的资本或向核心国出口,无力偿付外债利息与本金。事实上,无论是国际收支暂时性不平衡,还是持久性不平衡,调节的责任大多落在国家身上。理论上,中心货币国一定程度上是世界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因为中心国家的货币政策直接影响国家。然而在缺乏协议制度的金本位制时期,在“双挂钩”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没有对英国、美国的国内政策形成约束力。英美分别在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以中心霸权国的姿态行使所谓霸权稳定权,尤其是美元主导时期,出于自利心态,美国为弥补其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维持其国内高消费之需而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剥夺国家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

(四)信心

任何金融体系都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一旦失去人们对它的信心,金融制度、金融组织就会即时瓦解。尽管一种国际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与崩溃有其客观必然性,但其存废也与信心的有无密切相关。

美国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提出的“特里芬困境”就包含对一种金融制度信心是多么重要的思想。即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为顺差,则世界美元的供给会不足,造成国际经济交易中清偿力不足;而美国国际收支逆差时,是世界美元供给过剩,造成美元美元贬值,动摇对美元的信心。这样,国际货币清偿力的创造机制与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信心之间存在根本矛盾。美国逐渐增加的赤字会破坏人们对美元的信心,美国以外的他国持有的美元增加,但得不到美国持有的黄金支持和兑换,最终人们会对该制度丧失信心。而一旦信心丧失就会导致金融危机,货币体系无法稳定以至崩溃。1960年代以后,多次出现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现象,以至1970年代初,美国无力美国无力维持“双挂钩”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一种旧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失去信心而解体,一种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由于人们对其充满信心而建立。

三、 结语和启示

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以商品货币为核心货币向以和超信用货币为核心货币的转化过程。黄金是本身具有价值的商品货币,英镑、美元是信用货币,特别提款权、欧元为超信用货币。

国际货币体系中核心国家霸权力量的衰弱,如果缺乏相应有效的国际协作必将带来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不定甚至解体。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稳定论,以核心国家的货币为国际本位货币其实意味着内在的不稳定性,因为国际清偿力的需求与核心国经济利益、货币信誉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

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融机构是国际货币体长期有效运作的基础,其中监督约束机制是关键。构建更加强有力的国际金融监督机构,形成更加有效的国际金融协调机制,使牙买加体系向进一步有序化方向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近期改革的关键所在。

没有完美的国际货币体系,只有合乎特定历史时期人们合意选择的货币体系。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现实贸易金融需求、社会技术力量的变化,国际货币体系会随之演化。体系核心国违背历史潮流的所作所为只能延缓进程而改变不了演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巴里·艾肯格林:《资本全球化——国际货币体系史》(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罗纳德·麦金农:《麦金农经济学文集》(1-6卷),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3]沈晓晖,《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

[4]易纲、海闻:《国际金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钟伟:《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危机和变迁》,“国际金融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