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转型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转型发展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1

关键词:独立院校转型;英语教师;创新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两份文件的推行,意味着我国部分地方高校将由学术型为主的发展模式,向研究型和应用技术型两大类型并行发展的模式转型。独立学院虽属于本科教育层次,由于起步晚,一般都成立于1999年后,也属于向应用型转变的院校,再加上其学生入学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均与第一、第二批次的院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整体水平与较高层次高职院校学生相当。而我国本科教育着重培养具有较强理论基础和应用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对学生综合素质具有较高要求,独立院校培养目标和学生能力之间不对称导致教育质量较差,因此独立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势在必行。英语专业在独立院校设置的各R抵惺鞘粲诙曰础和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在转型中应当立足于搞好教学的基本点,定位为应用型教学专业,培养既具有一定学科理论,更具有较好的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此定位的前提下,英语专业教师是完成独立院校转型发展和英语专业这门学科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就要求教师树立创新思维,有创新改革的技能,在教学观念等方面进行更新,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英语专业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拓展。

二、独立院校英语专业设置及教师创新能力现状分析

(一)独立院校目前英语专业设置情况

2008年,教育部颁布了《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第26号令),规定独立学院用五年时间过渡,达到规范办学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国共有独立学院271所,比2006年的318所减少了46所。这些独立学院均开设有英语专业,而专业名称分别是:英语本科、商务英语、旅游英语、应用英语、医药贸易英语等。从2014年开始,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人难的结构性矛盾,我国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及独立学院开始转型试点,学生培养由教学型向应用型转变,独立学院教育则转型为职业技术教育本科,转型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指学校的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结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方面做出相应的变革。上述改革,意味着这些独立学院面临着新一轮的洗牌,院校之间的招生竞争和学生就业竞争,将回归到办学特色和实力的竞争,培养的学生有没有创新创业精神,受不受社会欢迎,就能反映出院校的实力地位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各个专业设置将在这一轮转型中重塑格局。

(二)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现状

从独立学院英语教师师资队伍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本科学历的英语教师居多,部分英语教师是硕士学历,拥有英语专业博士的教师更是凤毛麟角。二是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青教师占大部分,缺乏有经验和在学术上有造诣的中老年英语教师。三是英语教师工作量与报酬不成正比。四是形成教师不安心工作,跳槽现象严重。教师职称评定独立学院没有评审权,劳动合同也是1~3年一签订,使年轻教师有一种不稳定的想法,只要有好点的单位就跳槽,留不住高素质人才,保持不了独立院校一线教师的稳定性。

从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来看,存在整体素质不高:一是部分英语专业教师缺乏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不灵活。有的教师思想观念保守僵化,找不到创新点和突破口,失去了许多创新的机会。二是有的教师没有一种教学创新意识,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有的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还是用传统的“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三是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忽略了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由于英语专业教师外出深造和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所以就要不断汲取新知识来充实自己,使知识面不断扩大,形成开放的知识结构。四是科研水平不高,投身教改实践不够。英语专业教师科研论文、课题和教学成果奖数量欠缺,很少能在教育核心期刊,也只有少数省级教学成果奖(这些也有客观原因),所以造成独立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能力不强。

三、在转型中英语专业教师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院校转型后英语教师要创新的理念

1.完善英语课程体系,树立以培养复合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勇于创新改革,做创新改革型教师,只有创新改革型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复合能力的学生,因此,在教学改革中要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强化英语语言基本功,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道路,形成一批能体现专业特点的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成果。

2.培养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树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开放理念

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熟悉国际商业准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就要加快语言和文化的融会贯通,实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口语能力的培养,做到有机结合,形成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开放人才培养机制,这种机制能与国际和社会的人才需求接轨。

3.坚持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改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要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果,要充分体现英语教学作为工具学科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放开思想,大胆设想“敢疑、敢说、敢辩”,开发学生内在潜能,尽情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从而使课堂焕发出活力及动力。做到职业教育文化、技能两者并重,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中心。

4.造就“双师型”师资队伍,树立技能人才也能当专家的人才理念

教师是每个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教育资源,要把师资教育培养放在重点位置,重视人才,发挥人才的作用,这也是教育改革成功的关键。要培养一批思维敏捷,有责任意识,愿意将创新教育作为毕生追求的人,让他们懂得如何去正确思考,善于利用头脑的力量,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二)以新理念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1.创新调整课程体系,建立“交叉学科”培养模式

要通过逐步调整具体教学方向,克服英语教学内容陈旧单一,使课程教学具有更广泛的社会适应性。为其设置不同的课程,相当于分专业方向,例如教育方向、商务方向、翻译方向、旅游方向等,让学生自行选择发展方向,进行系统专业学习;还可英语+专业的学习模式,扩展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以创新作为憧憬与追攀的学习境界。这种培养模式转变也促使教师的再学习,使英语专业教师的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才会转化为能力。

2.创新完善课程结构,建立“校企共建”培养模式

要关注课程序列的连续性和顺序性,在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中开设符合其特点的课程。课程安排上应以实践性较强的经验课程、活动课程为主,使学生能将前面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适当增加实践课程的授课,特别是课外活动和讲座。实践课程可由院内有经验的专业课教师任教,也可以聘请相关专家来校做专(兼)职教师,同时还可以邀请知名企业管理人员到学院来讲座,以及由学院与企业建立英语专业学生实习基地,方便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3.创新教师思维能力,建立“双师型”培养模式

要不断对教学创新,紧跟职业化步伐,教学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教学水平的影响,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适合本学院的英语教学模式。英语教师要将学习技能的培养放在第一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考过程,在动态中学英语,把职业教育文化和技能培训相结合。英语教师要积极参加进修学习,使自己知识结构不断充实和更新。多参加科研活动,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积极参加企业业内人士的讲座或职业培训,不断探求新知识,使教师的职业化概念更清晰,成为终身学习,不断自我完善的人。

4.创新科研考核记载,建立“考核奖励”培养模式

要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院校可以定期向教师介绍科研信息,及时传播先进的教学理论,鼓励教师向省教育部门申报课题,组织教师参加各种学术研讨会,聘请专家来校讲座和指导教师科研等等。在校内对教育科研成果要用制度化的形式,对教师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表彰与奖励,把教师的教育科研成果与评优、晋升、职务评聘、争取科研经费结合起来。这样能让教师尝到科研成功的喜悦,从而调动教师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教师教研创新能力。

四、用各项保障机制促进教师创新能力提高

(一)构建以技能练为核心的复合教育课程机制

在2016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解读政策时明确指出,这些高校如何转型,关键是要调整专业设置,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所以,院校要根据每年毕业生就业信息,增加情商培训课程,包括礼仪、户外拓展等特色培训,以增强学生适应职场的交际能力;另外,对英语、材料成型、服装设计等专业,都要加入实践内容,强化实践导向,使他们的通识课程发生变化,构建以真实工作任务或项目为主要形式的专业应用课程体系;以项目承载教学任务,进行现场教学,实现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并建立校内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为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拓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高教学水平的“双师型”师资人才机制

根据“转型指导意见”,要对现有教师结构进行调整,可从企业和社会聘请一批高技能人才、高级管理人员、优秀技术人员作为专业建设的带头人、担任专业或兼职教师。院校还可分期分批选送教师到企业和公司接受培训、挂职和实践锻炼,鼓励教师考取技能证。严格按照《教师法》和《劳动法》等法规,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使教师安心教学和科研。这样,就能形成一支能适应院校发展、教学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具有开拓精神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为院校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积蓄发展后劲。

(三)建设具有创新特色的实训基地教学培养机制

通过统筹规划、资源整合、引企入校、校企合作,逐步建成“真实化、仿真化和企业化”的实训基地。江西省正在共青城市兴建该省首个科教城,目前入驻的五所独立院校都对接帮扶该市一个相应产业:南昌大学科技学院对接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江西财大现代经管学院对接私募小镇;江西师大科技学院对接纺织服装和电商产业;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对接航空小镇;江西农大南昌商学院对接现代农业项目等。采用这种政校、企校合作的模式,全力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院校与企业订单式培养学生,以科教城来带动相应产业的发展,以产业的发展促进人才培养。这种模式既为院校提供了更好的实训教学平台,又满足了企业实用人才的需求。

(四)建立为创新提供良好环境的长效激励机制

高校英语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包含了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创新技能和创新人格化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是一切创新力形成的核心。高校英语教师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讲,就是指在“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等方面的能力,所以高校要完善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估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对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作出正确的评估,使其能全面发展,走可持续专业发展之路。用新的激励机制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形成新的理念来指导教学改革,参与扎实有效的创新实践。所以,通过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提供良好的环境来调动英语教师创新积极性,使英语专业教师形成较强的教学创新能力。

五、结语

独立院校和英语专业教学向现代职业教育转型,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要用创新精神指导教研工作。教育创新是关系到21世纪教育发展是否成功的重大问题,而教师创新能力是事关素质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加强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建立长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教师的创新能力,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和广泛关注。教师只有不断开展继续教育,增加知识储备,通过不断磨练和反思自己,提升实际创新能力,更好的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英语人才,最终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爱华.新时期高校英语专业教师创新能力的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2]罗峰.高职英语专业职业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探讨[J].校园英语,2012(10).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2

目前,拥有盐城中威客车有限公司、北京中大燕京汽车有限公司、南京中大金陵双层客车有限公司三家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中大汽车制造产业集群,与之配套的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园正筹划中,正申请国家立项,是国家、省、市的“十二五”重点支持的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战略新兴产业。这是对加快中大新能源客车发展步伐,促进中大汽车转型升级、产业扩张的强力推动。经历多年发展,由成立之初的小作坊逐步发展到现在新能源产业的后起之秀,一路走来,见证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产业正在努力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的经济结构也正在慢慢转向“创新、绿色、环保”的新主题。为了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要求企业必须逐步转型升级,那么作为民营企业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呢?特别是像中大这样的民营企业如何能在新能源高科技产业领域成为后起之秀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中大集团董事局主席徐连国先生。

徐连国告诉我们,转变全员观念,特别是核心层。转型升级就是要转变我们传统的经营模式,提升产品档次,使产品适应市场未来的发展需求。原来我们中国是小作坊,后来到了标准化(也叫做制造),现在到了创造,并且我们已经做到了领先,所以说企业转型实质上就是实现“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中大的发展就是最好的例子,作为民营企业,中大汽车集团在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如此建树,成为后起之秀的领跑者,其发展路径和基本经验就是在坚持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的驱动下,不断进行产品转型升级,实现了三大跨越。

第一步跨越:从小作坊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创造中国汽车维修检测设备第一品牌的跨越。中大集团现在是集科研、制造、贸易、投资于一体的科技型、多元化、国际化大型民营股份制综合性企业集团。中大牌汽车修理检测等系列设备是中大集团的支柱产业之一,与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香港中大国际,于2001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是江苏省首家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也是全国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汽保设备制造企业。

第二步跨越:从汽保设备到整车制造升级和跨越式发展。通过整合资源优势,中大先后控股重组了盐城中威客车公司、北京燕京汽车公司、南京金陵双层客车公司等四个汽车制造企业,形成了中大汽车制造系列,具有制造大中型客车年生产1.5万辆的能力,拥有先进的底盘、焊装、涂装、总装四个现代化的生产线和自动化检测设备,形成了规模化的商用车制造基地。

第三步跨越:向战略新兴产业进军,从制造传统大型客车向纯电动客车研发制造的跨越,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转变。中大纯电动客车经过动力系统集成到整车系统集成的研发,经多重检测和示范运行检验,其相对稳定的质量和性能优势得到市场认可,不仅在国内实现了商业运行,而且远销国外。

中大抓住了全球汽车行业转型的机遇期,在创新的驱动下,成功的实现了转型发展,产品升级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通过走系统集成创新之路,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示范推广取得了重要的成果,确立了行业的领先地位。

在谈到多年来个人成功经营企业的体会时,徐连国讲到,我们学习西方的管理学已经有很多年了,西方着眼于管事做人,注重流程执行,突出规范性特征,用按规范做事的结果体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而中国的管理着眼理人管事,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理人、安人、升人的目的。探索中大式的管理模式,那就是理事、安人、舒心。总结起来,对于转型升级的“如何转,怎么转”的问题,在实践中必须要把握好四个问题,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以及机遇。

所谓“天时”,指的是大环境,企业转型要符合社会的生存环境。这需要精心组织和谋划,需要选择好正确的方向和路径。中大的转型升级始终围绕汽车产业的发展,高瞻远瞩谋划产业的地位,“跳出汽车做汽车”,从能源出发,以纯电动为切入点,以科技为支撑,在新能源纯电动客车领域创造了属于中大的传奇。

所谓“地利”,就是必须要认清行业转型的必备条件是什么。转型升级一定要围绕着主业进行,要从自己的优势下手。

“人和”说的是企业的货币资源、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必须均衡发展。这三者是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的三个先决条件,缺一不可。其中,人力资源是核心,货币资源是基础,社会资源是保证。只有将这三种资源做到均衡发展,企业转型升级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第四个关键叫“机遇”,也叫时机,天时、地利、人和同时必须有机遇,没有机遇,什么都做不成,机遇来临了,不转也转了,机遇不到,想转也转不了。徐连国希望中大做行业的先行者。等待机遇不如创造机遇,凭借敏锐的嗅觉和判断力,捷足先登,抢占先机,这种引领市场先机的经营理念与中大的成长一路相随。

天时、地利、人和、机遇构成企业转型升级的外部条件,丰富的才能和锲而不舍的实干精神是人的内部条件,只有这四个因素同时具备,转型升级才能成功,否则表面上转,实质也转不成。

股权社会化,改变公司运行模式

民营企业的发展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资金来源、人才引进、技术更新、产权结构等问题,是民营企业要闯的四道关口。中大集团,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靠徐氏兄弟白手起家,也属于是一个家族式的民营企业。伴随着集团的发展壮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能够承受得住巨大的竞争压力呢?如何实现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跨越?对于这个问题,徐连国说,“转型根本的标志就是股权社会化,因为只有股权社会化了,股东才能不便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职业经理人才有市场,未来发展才有希望,真正实现共赢的境界。不解决股权社会化,职业经理人也不可能帮你当家作主,这个是最考验的、最难的,而中大目前已经达到了收官阶段,已经基本达到股权社会化的标准,只有达到这个标准,下一步才能有所作为,有所行动,否则,再强大的本领没有用。我们要转型就是要转变企业全员的观念、管理模式、管理架构,转型就是转这几个型,如果这几个不转,再好的企业也转不过来”。

徐连国表示:上市给中大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融资后援,可以说若没有上市,就没有中大今日的格局,融资渠道的拓宽为中大后期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睿翼领导,高瞻远瞩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领导的带领,徐连国与生俱来的前瞻眼光一开始就奠定了中大的行业地位。徐连国认为一个企业特别是企业的老板要看到未来5年后的事情,5年后怎么适应市场,人们常说论文不等于技术,技术不等于产品,产品不等于市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讲必须具备很清晰的思维,才能适应市场。中大集团在十余年前,就预见了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走向,并经过12年坚持不懈的研发集成,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纯电动客车专利技术达21项,这些是中大汽车能够率先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基础。2012年7月,中大新能源纯电动客车5000台技改立项率先获得国家工信部报备批准量产,市场前景广阔。

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大多数都处在示范化运营阶段,而中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早已在路上跑了两三年,已实现商业化运行。中大集团的新能源汽车对于国人来说自是不陌生,而中大新能源纯电动客车与天津交通集团共同研发已两年多,运营期间零安全事故让双方的合作比较愉快,天津交通集团在参与中大纯电动客车的研发和运行中,积极努力的推广中大新能源客车的发展。据了解,中大汽车的七款新能源客车将在近期进京参加北京公交示范线路运行,中大汽车也是唯一获准进入北京示范运营的京外企业。

谋求合作,合作亦有道

基于对未来纯电动客车发展方向的把握和资源储备,中大新能源客车将成为国际纯电动客车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领军企业。徐连国讲到,“我们的信心源于对未来纯电动客车领域重大资源的卡位式占有,我们是电动客车国家标准制定的核心参与者;轻量化技术储备;中大新能源客车排他性的拥有了服务国内高端制造业近十年的精密制造技术,可确保整车质量不超过国家标准并可持续领先其他纯电动客车生产企业”。

2012年7月,中大新能源纯电动客车5000台技改立项率先获得国家工信部报备批准。这主要是源于中大BE纯电动客车具有的五大特色:

一是在天津两年多的批量商业化平稳运营,彰显了中大BE纯电动客车的安全性、可靠性;

二是早出晚归、夜间充电的动力电池及整车集成技术水平国内领先;

三是独有的超低温电池技术,能让纯电动客车在零下20℃至零下40℃的超寒冷环境下照常运行。徐连国说,一般的电池极限工作温度是零下20度,并不适用于北方的严寒气候;而中大的电池极限温度则是零下40度,方便北方用户使用,甚至是北美、北欧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也可以应用。

四是随车充电的技术的突破,更是减少了充电站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徐连国指出,“由于充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跟不上,同时,纯电动车充电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充电站往往需要较大的面积场地停放充电中的客车。而包括北京、天津等大城市,市区内用地紧缺,难以提供足够的用地,制约了电动车领域的发展。针对于此,中大纯电动车专门研发了随车充电的系统,电动车自带充电设施,只要有380V的电源就可进行充电,一次充满电需要4~6个小时,可行驶300~500公里。”

五是全新的商业模式“我造车、你买车、他付钱”,最大限度地降低购置成本和运营成本。针对纯电动车较高生产成本导致的高定价,徐连国表示,中大专门为此引入了新商业模式,并称之为“我造车、你买车、他付钱”。具体而言就是先由金融机构从企业购车,再以租赁的形式租给用户,这样用户便可避免一次性付出较高的购车投入,提高纯电动车产品的竞争力,并实现共赢。

除此之外,时机的把握就是度的把握。中大正在研发的轻量化精密铸造鸟笼结构车身技术,攻克全球客车车身结构的空白领域,抢占全球客车技术制高点。

在未来3~5年,中大坚持立足江苏、稳居国内、全球扩张的发展战略,通过零资产出让股权、资本运作、战略合作等方式实现整车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同步发展:计划3年内投资20亿元,年产5000台,产值100亿元,税收10亿元,利润10亿元;5年内投资100亿元以上,年产2万台以上纯电动客车,年销售额500亿元以上,利税超100亿元。

中大新能源客车项目规模庞大,但仅靠中大推动此项目,力量明显单薄。据悉,中大BE纯电动客车项目是国家、省、市高度关注、重点扶植和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汽车产业加速重组的背景下,中大汽车与优势企业的重组已是必然趋势。中大汽车也表示竭诚欢迎国内外金融机构、投资者以参股、控股的方式共同致力于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发展,合作共赢。

美国、土耳其先发将开拓海外市场

中大集团已与美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启动新能源客车项目,在美国拟建立纯电动客车生产工厂,预计总投入3.1亿美元。此外,由于土耳其独特的地域优势,中大还有望在土耳其投资新能源客车项目。

“中大每年都会销售一些传统客车到海外,已建立了相应的营销服务体系,同时,由于节能减排是全世界的共识,大家对新能源汽车都有很大需求,因此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基础上,中大也会着眼全球市场。”徐连国说。

后记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3

关键词: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6-0014-04

2012年3月,国家科技部《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2012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2012年5月1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纯电动乘用车技术条件》国家标准(GB/T28382-2012)并于2012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2年5月30日,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列入了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密集出台,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以及将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作为职业院校,肩负着为企业单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任务,相应的专业建设也应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一、新能源汽车和电动汽车的含义

(一)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所指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节能汽车是指以内燃机为主要动力系统,综合工况燃料消耗量优于下一阶段目标值的汽车。

(二)电动汽车

根据《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电动汽车按动力电气化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全部或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电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称为“纯电驱动”电动汽车,如纯电动汽车、插电式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另一类是动力电池容量较小,大部分工况下主要由内燃机提供驱动功率的电动汽车,被叫作常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这表明常规混合动力汽车不是新能源汽车,实际上是一种节能汽车,它还没有改变用内燃机作主驱动的形式。

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明确指出,我国新能源汽车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和示范运行,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基础,电池、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近年来,汽车节能技术推广应用也取得积极进展。但总体上看,我国新能源汽车整车和部分核心零部件关键技术尚未突破,产品成本高,社会配套体系不完善,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受到制约;汽车节能关键核心技术尚未完全掌握,燃料经济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节能型小排量汽车市场占有率偏低。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未来10年将迎来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汽车产销规模已居世界首位,预计在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持续增长,必须抓住机遇、抓紧部署,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实现我国由汽车工业大国向汽车工业强国转变。《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也指出,以美国、日本、欧盟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相继实施了新的电动汽车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方向,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从技术上看,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逐步成熟,已进入产品市场竞争期,率先实现产业化,正成为汽车市场销售新的增长点。纯电动汽车电池技术进一步加速,整车产品更加接近消费者需求;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商加快了纯电动汽车量产步伐;插电式混合动力作为一种具有纯电动和混合动力双重特征的电动汽车技术成为全球新的研发热点;以电池租赁为代表的纯电动汽车商业模式创新取得进展。燃料电池及燃料电池汽车技术近年来取得突破性进展,国际上各大汽车集团持续投入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成本显著下降,性能指标已接近商业化水平。

经多年探索实践,国际汽车产业界达成了电动汽车产业化战略共识:在技术路线上,近期(2010—2015年),在依靠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改进和推进车辆小型化实现降低排放目的的同时,为达到更为严格的节能减排法规目标要求,应尽快推进混合动力技术的应用,并发展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中期(2015—2020年),在混合动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增加汽车动力系统电气化程度,加大小型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推广力度;在2020年之后,纯电驱动技术将逐步占据主导地位,通过发展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大幅度降低排放目标。在车型应用方面,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三种类型的电动汽车技术各自具有最优的适用车型。对短途出行需求,可采用小型纯电动汽车;对长途出行需求,主要采用混合动力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或者燃料电池汽车。

我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时期的科技攻关以及奥运会、世博会、“十城千辆”等示范工程的实施,我国电动汽车从无到有,在关键零部件、整车集成技术以及技术标准、测试技术、示范运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了电动汽车技术体系,已申请专利3000余项,颁布电动汽车国家和行业标准超过56项,建成30多个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平台。

三、技术路线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指出,在技术路线上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主要目标是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量超过50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车用氢能源产业与国际同步发展;燃料经济性显著改善。

《电动汽车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认为,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角度看,发展电气化程度比较高的“纯电驱动”电动汽车是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坚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过渡与转型”并行互动、共同发展的总体原则指导下,规划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战略。在技术路线上循序渐进,步骤是:(1)确立战略,加快发展。确立“纯电驱动”的技术转型战略,顺应全球汽车动力系统电动化技术变革总体趋势,发挥我国的有利条件和比较优势,面向“纯电驱动”实施汽车产业技术转型战略,加快发展“纯电驱动”电动汽车产品;(2)坚持“三纵三横”的研局。“三纵”:纯电动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作为纯电驱动汽车的基本类型;“三横”:“电池”包括动力蓄电池和燃料电池;“电机”包括电机系统及其与发动机、变速箱总成一体化技术等;“电控”包括“电转向”、“电空调”、“电制动”和“车网融合”等在内的电动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技术。

四、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的思路

(一)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相关政策

国家层面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已经颁布,技术路线已经明晰,而相应的配套政策、细则、标准也必将随之公布;同时相应地也会有地方版的政策出台。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和发展要与政策合拍。江苏省政府已明确支持无锡尽早进入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与示范城市行列,作为地方汽车职业院校也有了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的契机。

(二)有序有步骤地推进专业建设

中国汽车人才网2011年3月份招聘数据显示,汽车新能源相关岗位为4521个,环比增长13.2%。重庆长安汽车新能源公司在3月份就新增招聘节能与新能源领域相关职位28个,需求人数超过150人。未来几年中国汽车研发人才缺口将达50万。[1]所以当前有必要启动相关人才的培养工作,并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变化不断调整,从开设相应课程开始、从开设特色班开始、从为示范城市培养人才开始,逐步走向开设相应专业,扩大相关人才培养数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与地方新能源汽车企业深入合作

职业教育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校企合作,了解新能源汽车企业用人要求,进行分类归纳,使专业培养与企业生产实际相一致。[2]以江苏省无锡汽车工程中等专业学校为例,学校地处江苏省无锡市,可与地方的新能源汽车企业——江苏常隆客车有限公司进行深入合作,为企业培养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人才、生产线操作人员。同时学校也与无锡公交公司有校企合作关系,目前学校在大客车专业项目上已经投入近200万元,在硬件上已经有大客车新能源方向的教学设备,所以在进行专业建设时,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建设,为无锡公交公司培养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人才。

(四)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方向

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专业建设要紧跟市场需求,所以要紧密跟踪技术发展动态,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方向进行专业建设,统筹兼顾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专业建设。在近期,要注重混合动力汽车和新能源大客车的专业方向,第二阶段(2015—2017年)注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专业方向,第三阶段(2018—2020年)要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专业方向。

五、职业院校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专业实训室的规划与建设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注意专业方向,在职业资格认证方面可以进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维修专项技能认证,同时也要注意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思想,这是因为当前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脱胎于传统汽车,所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服务人才必须具备传统汽车的检测与维修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和实训室设置要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的职业关键能力,对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来说,也要紧紧地把握住这一点。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主要有:(1)大三电——动力电池系统、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器、整车(中央)控制器;(2)小三电——电动空调、电动助力转向、电动(助力)制动系统;(3)充电——充电机、充电桩、充电站;(4)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整车平台——车身和底盘。综上所述,除了传统的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实训室之外,还需重新规划和建设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专业实训室,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4

绿色转型不仅仅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或排放结构转型的问题,它也与产业发展、区域发展、要素投入等也紧密相连,如发展绿色产业、推进绿色城镇化、培育绿色技术等。

绿色转型是当今世界潮流,美国奥巴马上台以后,就将绿色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日本、韩国也在近年来大大提高了绿色转型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推出了一系列相关行动;欧盟更是率先在这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实质性行动;其他新兴国家也在强调绿色转型的重要性。中国只有顺应这种世界潮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否则将面临淘汰的危险。

推进绿色转型是我国应对资源环境压力的迫切需要。资源环境压力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现在全球资源和能源消耗很大,二氧化碳排放很多,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使地球面临不可持续的威胁。我国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期阶段,资源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压力更大,资源和能源紧张的结果是价格不断上涨,价格上升推高了企业发展的成本。同时,除了气候变暖外,三废排放、各种环境污染事故也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我国必须尽快采取有力措施,推进绿色转型,减少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

推进绿色转型是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和我国目前经济下滑挑战的需要。目前,全球经济危机还在持续发酵,目前来看,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信息等绿色低碳产业和技术很可能成为新的增长点。同时,我国经济正面临下行压力,走出危机要靠绿色转型。

我国已悄然进入“高成本时代”,需要通过绿色转型来应对。随着资源环境压力的加大,“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渐离我们远去,开始迎来一个“高成本时代”,具体表现为土地高成本、高房价带来商务高成本、生活高成本、原材料高成本、能源高成本、人才高成本、普通劳动力高成本、资金高成本、知识产权高成本、物流高成本、税费高成本、交易高成本等。企业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消化和应对这些高成本,而一个重要出路就是通过绿色转型,培育绿色技术和产业,提高产品和产业的附加值,培育新增长点。

狭义绿色产业就是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产业。广义绿色产业则包括资源节约、绿色友好的所有相关产业。我认为,未来具有发展潜力的绿色行业有如下八个:新能源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等)、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产业、绿色制造业(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里的新材料产业、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文化传媒产业(包括文化产业、传媒产业、教育培训产业、旅游产业等)、生物医药医疗保健产业、生产业(金融、物流等)、现代农业(包括观光农业、旅游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上述行业包括一产、二产、三产,也包含了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些行业一方面符合消费结构升级和国家政策鼓励的方向,另一方面也符合绿色低碳的要求,属于广义的绿色产业范围。它们在未来都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能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持久的推动力。

目前,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酝酿之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新能源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结合,以及智能制造时代的到来,将对未来的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我们要抓住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大机遇加快新能源等绿色产业和技术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

但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遇到了传统化石能源行业垄断企业的阻碍,只有打破“三桶油”的垄断,才能为新能源企业腾出更多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政府的管制和审批太多,也阻碍了绿色产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减少管制,为绿色产业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政府还可以通过信贷、上市等金融手段为绿色产业中的企业提供支持,可以依靠自身的信息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同时,政府还应在重大共性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上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

总之,政府应通过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政府服务,重点为绿色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硬环境——硬环境包括基础设施环境、生活设施环境、生态环境、园区环境;软环境包括政务环境、政策支持环境、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等。

还有就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推进以人为本、绿色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城镇化”。

我国城镇化正处于加速阶段的上半场向下半场的转折阶段。根据国际经验,城镇化达到30%到70%时属于加速阶段,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距离70%还有近20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即便每年以1个百分点的速度向前推进城镇化,我国也还需要经历20年左右的城镇化加速阶段。而且,在51.27%的城镇人口中,有2亿多每年在城市居住6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只属于“半城市化”,因为他们没有变成真正的市民。在城镇化加速阶段完成之前还有几亿农民要进城,这会产生很多新的消费空间、产业发展空间、基础设施建设空间和公共服务空间,还将产生很多新的城区和城镇。这会释放出巨大的城镇化结构生产力,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5

那么谁又将成为其中蕴藏最大潜力和无限可能的市场宠儿呢?

答案应该是新能源。

近期,随着国家“十二五 ”规划以及新兴能源产业规划出台,新能源概念板块再次成为市场焦点,甚至有个股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就已实现翻倍。而随着当前一批主题基金的应势而出,国内首只新能源主题基金――中海环保新能源基金也在近日获批。

据了解,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基金将重点投资于具有环保优势和环保意识的企业与新能源领域的行业,而这些领域恰是国家确定的七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突出主题特色,避免出现以往投资者担心的“言行不一”问题,该基金在基金合同中便约定了投资于这些行业上市公司的比例不低于股票资产的80%。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今年以来一批瞄准转型期投资机会的主题基金大行其道,并以良好表现得到了投资者以及券商研究机构的广泛认可,但同质化现象也开始显现。各基金公司纷纷扎堆抗通胀、消费、军工、央企重组以及区域开发等各类主题投资,而以环保和新能源为主题的产品却少之又少,这与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植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大背景是极不相称的。

中海环保新能源主题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夏春晖认为,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是“十二五”规划中最耀眼的明星。与节能减排相关的新兴产业,以及按照节能减排目标改造的传统产业,将获得重要的发展机遇,而与此相关的板块同样有潜力成为“十二五”期间的投资焦点。

中信证券研究报告指出,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进入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之中。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如果每年经济增速维持在8%,“十二五”期间的科研投入将达45892亿元。在产业政策扶持和巨额资金的支持下,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将面临快速发展机会。

新能源转型发展范文6

关键词:新能源;PEST分析法;环保;汽车产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0102

1研究背景及PEST分析法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石油是汽车的动力,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需求都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正在饱受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在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境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它可再生资源或不紧缺资源来代替石油从而缓解了目前的能源紧缺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排放零污染,既高效又环保,同时人们可以多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这样会大大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因此,对于目前物质文化的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采用的PEST分析法,它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阐述汽车的发展。

2PEST分析法的应用

2.1政治环境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GDP已稳稳的位居世界第二,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汽车工业来说,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大大加深了石油能源对GDP贡献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是将来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

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美、日等国家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购置税、消费税等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偏向于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售后服务相对也较为完善,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GDP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急剧膨胀,2009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已占据世界第一。但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石化资源的日益减少这一矛盾日益凸显,近些年,我国石油供应量远远不足,这也造成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正因如此,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我国积极研发并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促使人类和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从国家宏观战略方面来看,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汽车由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足够的认识,近些年,我国政府也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里,我国政府通过补贴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的比较晚,在发展的思路上还不够成熟,有关政策不健全、相关税费制度比较滞后等都减慢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学习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经验来看,由于较高的科研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在推广初期较传统汽车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劣势,所以这一阶段政策扶持要更偏向于新兴汽车产业。可以想象,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强有力的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新能源汽车将无法与传统汽车在价格上相比较,且不说售后服务的质量保障,新兴产业如果在初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基础,将很可能很难接着推广下去。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解决好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三个关键问题尤为重要。第一,我国大中小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补贴与财政支持支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是否具体有效;第二,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第三,中国应该借鉴哪些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改进我国的产业政策。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对我国各大、中、小城市财政政策扶持的力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得出相关结论,并且还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治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远走,但相信在政府政策越来越多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迅速崛起。

2.2经济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泉,对石油的需求也相对原来大大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供给成本相对高昂,不仅带来了因成本问题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引发了环境的破坏,最近由于工业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建设,石油污染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汽车的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虽然汽车对石油的需求较大,但是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人们的生活需求,如果石油枯竭,那么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我们难以想象。所以,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期,政府越来越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为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政府部门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在政府一系列的意见指导下,传统汽车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发展重点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657辆,同比增长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688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395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650辆,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归其原因,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车型的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排放零污染,更加具有高效性和环保性,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的去乘坐新能源型公共汽车,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这样充分缓解了因为交通堵塞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减轻了日益危害人们生活的雾霾天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竞争力也会逐步提高,那么市场机制也应该随之调整,去年中央政府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零售部门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采取主要以政府补贴,减免相关税收为主的机制。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果政府补贴取消,那么市场机制也将随之改变。

2.3社会环境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改变世界的机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制造汽车消耗的原材料,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大量汽车生产过剩,导致停车位的紧缺,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2.3.1汽车发展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工具,汽车从20世纪70年代的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只用交付几万元就能开走的大众商品,出行从此变得无拘无束,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几站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同时汽车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配件,汽车的新能源化,汽车保险业,石油天然气等产业的发展。汽车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革,开始从第一工业向第二第三工业转移,从之前的依靠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作为代价来发展变成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资源环境的保护。

2.3.2汽车发展引起社会环境问题

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改善,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汽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汽车尾气的排发,虽然现在已经研发出一些靠新能源材料作为燃料的汽车,但是由于市场,政策以及后续的一些设备等问题导致这些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投入市场。其次,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基本上一家都有一辆小汽车,这时停车场的占地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停车场基本建于地下,建于地上的很少,但是建于地下的停车场破坏了地下土质结构,造成地表塌陷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停车位的紧张,人们有时为了停车滥压草坪,破坏绿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3.3汽车发展所引起社会安全问题

汽车的发展使人们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产生恐惧,我国是世界上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全世界60亿人口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九万人,所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1.5%。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国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国。如日本的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我国的致死率平均为27.3%,位于31个国家中的第三。据统计,在因违章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三年以下驾龄的司机。交通事故受害方的统计:在中国,交通事故每死亡四个人有三个是交通弱者,司机的死亡率占13.4%,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在国外,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主要是司机,法国占63.5%,意大利占55.5%,德国占61.4%,美国占52.4%。

2.3.4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汽车的发展对社会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汽车也对社会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我们要想做到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趋利避害。首先,我们应提高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让新能源技术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做到汽车产业以一带片。其次,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习惯,不乱穿马路,不酒后驾车等习惯。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对社会起可持续发展作用。

2.4技术环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各个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汽车产业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转变,成为后起之秀,产销量在2009年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由此引出了科学技术层面的研究。

摘要:基于PEST分析法,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阐述汽车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新能源;PEST分析法;环保;汽车产业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2000102

1研究背景及PEST分析法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汽车的快速增长导致了诸多环境污染问题,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石油是汽车的动力,同时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无论是对于国家经济还是人们的生活需求都起着密不可分的作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已迫在眉睫。

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的一项重要产业,正在饱受着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问题的影响。在面临着这样严峻的境况下,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一方面可以利用其它可再生资源或不紧缺资源来代替石油从而缓解了目前的能源紧缺压力,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排放零污染,既高效又环保,同时人们可以多乘坐新能源公交车,减少私家车的出行,这样会大大减少交通堵塞的现象。因此,对于目前物质文化的高速增长阶段,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划时代意义。

本文采用的PEST分析法,它是战略外部环境分析的基本工具,P是政治,E是经济,S是社会,T是技术。本文将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阐述汽车的发展。

2PEST分析法的应用

2.1政治环境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的今天,GDP已稳稳的位居世界第二,汽车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作为传统的以石油为原料的汽车工业来说,在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大大加深了石油能源对GDP贡献的影响,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环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科学发展观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是将来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制高点。

为了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美、日等国家政府采取各种优惠政策,其中包括减免购置税、消费税等措施,积极引导消费者偏向于新能源汽车,还有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售后服务相对也较为完善,这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GDP飞速发展的今天,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急剧膨胀,2009年来,我国汽车市场已占据世界第一。但是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与石化资源的日益减少这一矛盾日益凸显,近些年,我国石油供应量远远不足,这也造成我国石油进口量不断提高,正因如此,汽车造成的环境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严重威胁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发展汽车产业方面,我国积极研发并推广新能源汽车,降低对石油燃料的依赖,促使人类和环境友好协调发展。新能源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优化升级的发展方向,是未来世界汽车产业的制高点。从国家宏观战略方面来看,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和实现汽车由传统不可再生能源向新能源转型的根本途径。

正是由于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了足够的认识,近些年,我国政府也同其他发达国家一样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近几年里,我国政府通过补贴和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支持我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不得不提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的比较晚,在发展的思路上还不够成熟,有关政策不健全、相关税费制度比较滞后等都减慢了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学习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相关经验来看,由于较高的科研成本导致新能源汽车在推广初期较传统汽车价格上存在较大的劣势,所以这一阶段政策扶持要更偏向于新兴汽车产业。可以想象,我国政府没有制定强有力的财政扶持和政策优惠,新能源汽车将无法与传统汽车在价格上相比较,且不说售后服务的质量保障,新兴产业如果在初期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基础,将很可能很难接着推广下去。因此,从政策层面来看,解决好当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三个关键问题尤为重要。第一,我国大中小城市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补贴与财政支持支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是否具体有效;第二,我国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战略;第三,中国应该借鉴哪些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的国际经验,提升我国的技术研发水平和改进我国的产业政策。

根据以上研究思路相关部门的数据资料,并通过对我国各大、中、小城市财政政策扶持的力度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我们不仅可以得出相关结论,并且还可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政治经济政策支持体系存在的不足,我国在新能源汽车这一产业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远走,但相信在政府政策越来越多利好的情况下,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会迅速崛起。

2.2经济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源泉,对石油的需求也相对原来大大增加,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供给成本相对高昂,不仅带来了因成本问题的经济负担,同时也引发了环境的破坏,最近由于工业的快速推进和城市建设,石油污染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汽车的尾气排放,造成了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虽然汽车对石油的需求较大,但是传统模式已不能满足未来人们的生活需求,如果石油枯竭,那么未来人们的生活将会变得如何,我们难以想象。所以,推动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势在必行。

近期,政府越来越看重新能源汽车的应用,为保持政策连续性,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加快发展,政府部门将在2016-2020年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政策。在政府一系列的意见指导下,传统汽车将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在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是我国发展重点之一。据有关数据显示,2015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204万辆,同比增长2.5倍。其中,纯电动乘用车生产6,657辆,同比增长79%,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生产5,688辆,同比增长4.5倍;纯电动商用车生产6,395辆,同比增长17倍,插电式混合动力商用车生产1,650辆,同比增长145%。由此可见,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很大,而归其原因,新能源汽车相比传统车型的比较,不难发现,前者排放零污染,更加具有高效性和环保性,现在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人们越来越多的去乘坐新能源型公共汽车,减少了私家车的出行,这样充分缓解了因为交通堵塞引发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减轻了日益危害人们生活的雾霾天气。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发展,竞争力也会逐步提高,那么市场机制也应该随之调整,去年中央政府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幅度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量,带动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零售部门的发展。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采取主要以政府补贴,减免相关税收为主的机制。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如果政府补贴取消,那么市场机制也将随之改变。

2.3社会环境

汽车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改变世界的机器,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汽车的普遍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物质水平,推动了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汽车的快速发展付出了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制造汽车消耗的原材料,不可再生能源,同时大量汽车生产过剩,导致停车位的紧缺,汽车尾气造成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

2.3.1汽车发展引起的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出行工具,汽车从20世纪70年代的奢侈品变成了一件只用交付几万元就能开走的大众商品,出行从此变得无拘无束,很多人对时间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公共交通的时刻表,对距离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几站地”,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利。同时汽车的发展带动了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汽车配件,汽车的新能源化,汽车保险业,石油天然气等产业的发展。汽车作为当今社会最为普遍的交通工具使得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发生了变革,开始从第一工业向第二第三工业转移,从之前的依靠不可再生能源资源作为代价来发展变成通过技术创新来减少能源的浪费和资源环境的保护。

2.3.2汽车发展引起社会环境问题

汽车发展对社会环境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技术创新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行改善,但是还是不能完全消除汽车对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汽车尾气的排发,虽然现在已经研发出一些靠新能源材料作为燃料的汽车,但是由于市场,政策以及后续的一些设备等问题导致这些新能源汽车还未完全投入市场。其次,随着汽车越来越普及,基本上一家都有一辆小汽车,这时停车场的占地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停车场基本建于地下,建于地上的很少,但是建于地下的停车场破坏了地下土质结构,造成地表塌陷的事故时有发生,而且随着停车位的紧张,人们有时为了停车滥压草坪,破坏绿地,导致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2.3.3汽车发展所引起社会安全问题

汽车的发展使人们在发生意外事故时产生恐惧,我国是世界上汽车交通事故死亡率高。全世界60亿人口每年死亡5200万人,其中死于交通事故的50万人,占总死亡人数的1%,排在人类死亡原因的第10位。中国年交通事故死亡九万人,所占总死亡人数的百分比为1.5%。交通事故致死率是指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交通事故伤亡总人数之比。国外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低于我国。如日本的致死率为0.9%,美国的致死率为1.3%,我国的致死率平均为27.3%,位于31个国家中的第三。据统计,在因违章造成交通事故死亡的司机中,16至4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其中主要是三年以下驾龄的司机。交通事故受害方的统计:在中国,交通事故每死亡四个人有三个是交通弱者,司机的死亡率占13.4%,行人和骑自行车人占死亡人数的45%。而在国外,交通事故死亡的人主要是司机,法国占63.5%,意大利占55.5%,德国占61.4%,美国占52.4%。

2.3.4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汽车的发展对社会有利又有弊,一方面汽车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另一方面汽车也对社会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我们要想做到汽车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趋利避害。首先,我们应提高汽车工业技术发展,让新能源技术得到更为全面的发展,做到汽车产业以一带片。其次,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养成良好的交通秩序习惯,不乱穿马路,不酒后驾车等习惯。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对社会起可持续发展作用。

2.4技术环境

自1978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来看,我国各个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汽车产业也完成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多转变,成为后起之秀,产销量在2009年均位居世界首位,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另一方面,我国汽车产业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技术依赖、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严重阻碍了我国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由此引出了科学技术层面的研究。

现阶段,在能源日益短缺、全球气候恶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加快了对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来减少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汽车的购买和使用,甚至最终替代传统汽车的使用,因此,形成了技术多元化大发展的局面,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已经投产,进入商业生产之中。以德国、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主要国家,特别是宝马、通用、本田等主要汽车厂商根据现行的实际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成功研制出了多种新能源汽车车型。

现阶段我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合资之路,发展状况也表明市场交换技术结果不明显,根据日韩汽车发展经验可以看出,发展民族汽车工业必须坚持自主研发。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还可以技术交流的形式获取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从我们新能源战略出发,目前我国纯电动汽车技术来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我国锂电池生产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全球来说也是先进水平。在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和电池容量方面,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更是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技术上的优势也给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创新是一个企业永葆生机与活力的源泉,自主创新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方式,自主创新也是为自己构建产业价值链和附加值。自主创新企业更容易嗅到潜在目标市场,他们能找到自己的市场地位,从而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现阶段,我国汽车产业立足中低端市场,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做好技术和服务双向发展的基础上,向高端汽车市场进军。

综上四方面所述,我认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国家政策和方针的指引外,还需要灵活的市场机制积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变化,国家应该扶持自主创新技术的研发,必要时可以与高校结合共同攻克技术难关,争取早日由汽油车时代转化为新能源汽车时代,让汽车产业与能源和环境统筹兼顾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吕一博,苏敬勤.后发国家汽车制造企业技术能力成长路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5).

[2]唐春晖,唐要家.技术模式与中国产业技术追赶[J].中国软科学,2011.

[3]谢伟.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中国轿车工业[J].工业经济,2007.

[4]赵晓庆,许庆瑞.技术能力积累途径的螺旋运动过程研究[J].科研管理,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