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1
[作者简介]李明(1978―),男,河南南阳人,博士,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路隧道与岩土工程。
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执业资格考试制度从2002年开始实施,是由国家建设部和人事部推动,主要由勘察协会组织进行的国家级考试。这项考试旨在提高我国从事岩土勘察、设计、咨询等技术的人才队伍的总体素质,加强我国工程技术人才的互认,推动我国的岩土工程事业与国际接轨。该项考试涉及的范围广泛,对考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规范的理解和应用、具体问题的分析熟练程度等要求较高,因此,考生及格率较低。地基处理方法在注册考试中所占比重较大,应该得到师生的重视。在此背景下,作为岩土专业专业课程的“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层面,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注册考试和市场需求。
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系的“地基处理”课程教学团队针对目前的新形势,结合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市场需求,积极改革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精选教材,优化教学内容
教研组通过了解《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及相关规范的技术要求、国内外的地基处理施工新技术,确定在“地基处理”课程中,除了讲授传统的换填?巢惴ā⑴潘?固结法、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灰土挤密桩法、砂桩法、碎石桩法、石灰桩法、水泥土搅拌法、夯实水泥土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加筋法、灌浆法等方法外,还增加了既有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建筑倾斜处理、建筑抗震、地基处理的监测与检测、复合地基的处理技术等内容。结合国内外的工程实例,将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运用的新技术介绍给学生,让其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这在培养学生快速适应市场需求和应用方面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强化专业建设,提高教师水平
当前“地基处理”课程教学一般是由主讲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材章节讲解。教师对理论讲得较多,而实践只能停留在视频和图片展示上,这并不符合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地基处理”课程的要求。
我们充分考虑教学团队整体的知识结构和教师个人研究课题的不同,结合注册工程师的要求,由学术带头人担任领导,带领教学团队与相关的设计、勘察和咨询单位持证人员沟通,让教师了解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知识。在教学中,鼓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分解和组合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换填垫层法、预压法、压实地基与夯实地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具有黏结强度增强体复合地基、倾斜地基纠偏技术、复合地基载荷试验与检测等专题,每个专题的内容由教师结合自己负责的课题和工程实践授课。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吸收、掌握知识,也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三、利用先进教学资源,活跃课堂氛围
教学实践表明,大学生的自学能力较强,可以增强学生在社会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有利于以竞争力为目的对其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利用先进的教学资源,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对于鼓励学生自学极为重要。
“地基处理”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结合得非常紧密,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学生不仅可以到施工现场参观、学习,还可以借助网络进行自学。现场的施工进度与教学进度之间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单一的工程在不同的施工环境下,不可能同时具备教学所需要的全部条件,这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现场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或者在现场直接解决;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并加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师生一起探讨,让学生学有所获。课程结束后的考试采用与注册考试相同的方式进行,实行开卷考试,考试内容分为基础知识部分和计算部分,试题以历年注册考试的真题为样题。这样的考试方式减少了学生死记硬背的痛苦,强调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获得了学生和同行的认可。
通过上述改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能力获得了发展,而且理论联系实际和自学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为他们将来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从近四年的情况来看,“地基处理”课程教学改革初见成效,学生在注册考试中的通过率逐年提高。
四、结语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2
摘要: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由课程体系来体现。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要根据行业所需人才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进行构建。本文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整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
一、前言
土木工程是当前我国热门的行业之一,同时由于该专业与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等学科有着重要联系,土木工程方面的专业人才遍布国民经济建设的各条战线。
2017年2月2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这是时隔32年后,国务院再次为建筑业发文。该文件是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据中国建筑业与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已有30多个省与城市做出了建筑业成长规划并出台了必要的产业政策,国家发改委正在编著中国建筑业成长大纲,并提出了建筑业成长的产业政策初步意见;另一方面WTO过渡期结束,国内、国际市场一体化,我国建筑业将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
土木工程专业在中国高等教育中设置面较广,但是办学层次和培养模式有较大的差异。从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来看,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的需要存在着“脱节”现象[1]。因此高等学校应该要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计划要有合理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高校实施人才培养的载体,是高等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依据,高校的育人理念都是需要课程体系来体现[2],改革高校课程体系的结构和课程内容,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大类,分成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交通工程、港口工程、水利工程、土力工程等。这些工程中一项工程设施一般要经过勘察、设计和施工三个阶段,需要运用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勘察、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力学、工程设计、建筑材料、建筑设备、工程机械、建筑经济等学科和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领域的知识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力学测试等技术。
二、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
笔者结合本校的情况,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一线企业需求的工程技术人员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对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整合,形成了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1.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图
2.课程体系改革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1)专项技术能力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经历:从生手到熟手,从熟手到能手,从能手到高手。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其专业能力均能达到预期效果。通过计算机的学习,能掌握相应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办公软件的运用。施工与管理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楼盖、施工组织、工程计量与计价、施工技术等科目的课程设计;结构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房屋建筑学、钢筋混凝土楼盖课、单层工业厂房、钢结构、建筑制图、施工技术、天正CAD等科目的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模块的学生能独立完成浅基础、深基础、挡土墙(或深基坑)、施工技术等科目的课程设计。
(2)应用能力
应用能力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在建设过程中依据建设环境不同,分为校外实践实训基地(工程应用能力)和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基础应用能力)。
在三个模块中均设置了实践类的课程,各方向有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的专业能力在理论的基础上更加扎实。
①校内实践
对于施工与管理模块的学生,要求掌握如何进行力学实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对于结构工程模块和岩土工程模块的学生,要求掌握如何进行力学实验、材料实验、土工实验、结构试验、结构检测实验。
②校外实践
校外实践训基地依托相关产学研合作单位进行,主要负责学生测量实习课程模块、工程地质实习课程模块、认识实习课程模块、课程实习课程模块、生产实习课程模块、毕业实习课程模块等的教学组织和实践。
(3)专业综合能力
专业综合能力在学生步入真正的工程实践中,能将所学理论与实习知识应用到工程中去,并能妥善解决好实际工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4)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是学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措施。学校设置了素质拓展类的人文知识讲座、经济及政治界人士报告,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基于岗位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注重于学生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科研能力、工程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更明确,更能体现工程人才的需求。通过课程体系改革,能够促进课程质量的提高,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效果更加显著。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3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土木工程;社会实践;实验;设计
作者简介:王丽艳(1980-),女,江苏盐城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副教授;薛荣秋(1988-),男,江苏徐州人,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江苏 镇江 2120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3-0023-0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教育过程中具有一定格式要求的人才培养程序、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培养涉及到两个关键点:学校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学校该怎么样培养。目前土木工程专业涵盖的方向非常广泛,比如建筑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地下结构工程、工程管理等专业方向。所以就土木工程专业而言,其人才培养必须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培养。而且学校还必须根据各个城市的发展情况、土木专业结构的特性以及对人才的不同需求明确地对各个专业进行定位并制定人才的培养计划、改进教学方法、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等方面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主要从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大方面来阐述如何基于卓越计划要求的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与生产相结合的程度越来越深,实践应用对科技的进步起关键性作用,从而引发了社会迫切的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要求从业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与操作能力。我国土木工程专业多年的教学改革和实践证明,构造“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注重工程素质教育”的土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土建类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
张家港校区是教学型或教学为主、研究为辅的综合型大学,由于成立不久,在各个方面与别的大学还有一定的差距,比如校区的办学经验不足、专业方向不明确、培养方法固定、教师资源不足、实习基地少等,所以学生在动手操作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创新开发素质和整体素质等方面与实际岗位的要求具有相当的差距。总体来说,校区办学历史较短,土木工程专业师资不足,实习基地缺乏,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内容多为演示性、验证性的,课程与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学生质量难以保证,上述诸多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需要进一步解决。因此,校区需要努力制订一套针对本土木工程专业的切实可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与此同时,还需要不断进行探索和努力发现怎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应用型人才。
二、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主要是从事技术应用和开发等为主的工程技术人才,要与当地的沙工职业学院的培养目标区分开。它的目标应是培养从事土木工程技能操作和建造等为主的工程技能人才。
为了培养校区土木工程技术人才,张家港校区土木工程教育应顺应科技发展的趋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宗旨,以培养工程师为目标。为了实现培养工程师的目标,整个培养环节应以“实践应用”为主线,包括重要学科的实验、重要学科的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独立实验操作、实际工程操作、现场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参观等。下面就以社会实践、实验培养、设计培养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
1.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实践性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做进一步的深化加强,是学生获取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5]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现在所需要的是实践型人才,这样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学校在实践教育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实践性教学仍然是目前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学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加大力度进行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机会,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教学体制,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所以为了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学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与企业实践并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精心安排实习,让学生积极与建筑工地技术人员施工工人进行交流,从而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本上的知识。
(2)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和实训基地,为实践教学提供资源保障。
(3)加强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水平,尽快落实安排年轻教师到地方企业和政府部门挂职学习,与本部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交流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4)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了解,加深对土木工程专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培养学生的事业心、使命感和务实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能够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去分析实习现场看到的实际生产技术,使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和深化,又能提高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6)将校外企业的工程师或行业资深土木工程师请进来。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有一定资历的现场工程师请到学校兼课,或举办系列讲座,定期与专业教师进行座谈交流,取长补短。
(7)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合理安排一些课外实践教学环节。比如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开展一些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的竞赛、寒暑假社会实践等;在校期间要认真学习基础知识,关注并积极参加建设部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各专业认证考试,努力学习知识,参加考试获得相关资格证书。
2.加强实验培养与管理
近两年船建学院岩土工程实验室购置了土木工程专业各学科所需的常规实验教学设备,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满足了课程教学的基本实验要求,成为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的重要实验基地,实验设备利用率很高。课程组编写了各类试验指导书与讲义,实验过程均由学生独立操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做好以下几点:
(1)图书馆要有与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的各种书籍,学生可以通过借阅来增加自己的专业知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老师上课期间要积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学习的能力。
(3)学院要积极组织各种建模比赛,老师要配合指导,通过自己动手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4)坚持教学、科研的有机结合,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鼓励部分本科生参加教师主持的科研实验研究工作,提高能力,得到锻炼。
(5)采用常规试验和创新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试验内容选用实际工程业务进行试验,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严格实验报告的撰写。
3.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
船建学院为学生提供了多台计算机机房,满足课程设计上课要求,并配置了服务于本专业各类课程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环节所需的AutoCAD绘图软件、北京理正系列岩土工程设计软件和国家建研总院推广的PKPM网络版系列工程设计软件。为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的组织与管理,学校应该做好下面几点:
(1)重视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设计,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对试验完成效果好的小组要进行奖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
(2)重视土木工程专业软件的教学和应用。对于像AutoCAD、天正建筑设计、PKPM、鲁班预算等学生工作以后所应用到的软件,学校应该加大力度组织安排学习,建立专门的机房供学生学习应用。通过这些软件来完成基础课程的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学校应该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践性教学培养的主体是学生,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比如学院可以开展课程设计大赛、建模大赛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的同时体验设计的乐趣并培养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创新的能力。
(4)在各门课程学习完之后各专业课程设计之前,应先安排半周时间让学生到基地实习工程施工现场观摩。
(5)教师在课程设计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指导,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设计实践。
(6)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等形式。
(7)优化课程设计考评机制,保证土力学考核的合理性。
三、结束语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综合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因为它涉及面非常广泛,所以学校应该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实践的过程中慢慢进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虽然是一个成立不久的综合性高校,但是学校以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广泛性和特殊性制订了实践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计划,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完善计划体制,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罗先华.职业教育与就业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
[2]付秀艳,韩建强,张玉敏.地方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思路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5):142-143.
[3]林峰,顾祥林,何敏娟.现代土木工程特点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高等建筑教育,2006,(1):26-28.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
Abstract:Now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come into a flourish developing period, but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high speed of scale expansion and the shortage of connotationevolution, the growing pressure of jobhunting and the relative lack of skilled labour has come out . How to solve the key problem of development and how to use the scientific developing outlook to guide colleges to carry ou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have been an attractive topic for the managers of higher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
Key words: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utlook
一、 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要正确把握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首先应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所谓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当前最受认可的解释是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1]。这个解释至少涉及了以人为本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两个层面。将此概念引入教育,我们则可把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解释为“坚持以人为中心,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使高等职业教育始终保持勃勃的生机与活力,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2]。
二、 高职院校当前发展的现状要求其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有关统计,截止2005年12月,我国共有高校1 792所,其中高职高专院校1 091所。从布局上看,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高等职业教育格局基本形成;从规模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高职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高职院校的一些问题也凸现了出来。
1基础设施不完备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成人高校转型或从中专学校升格而来,大多都面临着办学场地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校外实训基地不足。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基地,对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实训场地等有相当高的要求,而目前大多数院校的仪器设备与社会发展相比,是比较落后的。学院花巨资引进的设备,很可能过了两年就落后于市场,还有一些仪器设备耗损很大,更新速度快,仅依靠学校的购置,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借助企业的力量。但在办学初期,由于各方面条件都较弱,企业参与的热情不高,高职院校的校外实训基地也相对较少。
2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社会上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偏见,导致社会对高职院校认可度不高。许多人认为,高等职业教育不是普通高等教育,因而报考高职院校的不多,这就导致了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不是很高,录取学生的高考分数一般集中在本科录取分数线的低端,缺乏群体性的优秀生源。生源质量不高,也导致了育人难和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
3经费渠道不畅
高职院校的收入渠道狭窄,学费收入是其办学经费的主要来源。政府对公办高职只投入教师人头经费,而高职院校要将学费收入的一半以上用于维持运转。再加上实训基地、教学仪器需要大量投入,高职院校的资金来源就成了一个难题。
以下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2002年由湖南工程职工大学和长沙工程学校合并组建以来,在高等职业教育领域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通过短短的4年时间,在校生由原来的不足2 000人达到现在的7 000余人,校园面积拓展了150余亩,建筑面积增加了4万余平方米,学院固定资产总值以年均25.6%的速度增长,在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办学特色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发展速度引来省内外各界专家、学者和兄弟院校的关注。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学院办学理念的先进、办学定位的准确;得益于学院坚持“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求发展”,走内涵型发展道路;得益于积极引入经营理念,向管理中“要”效益,适时扩大招生规模、广开融资渠道的办学理念。但学院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隐患:一是质量危机。组建初期,学院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规模的增长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对教学工作以及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二是生源危机。往后的几年,高等教育对生源的需求将超过生源的有效供给,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更为明显,教学质量不过硬、缺乏办学特色的院校很可能面临“生源相对不足”的困难。三是生存危机。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之间办学水平、办学实力、办学特色乃至学校品牌的竞争加剧,缺乏竞争能力的高职院校,必将在竞争中落败。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解决这些问题,必然要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三、高职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可持续发展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它实际上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子系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实际上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四个方面的内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即建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正确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遵循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运行机制,使学院做到全面、协调的发展,从而保持勃勃的生机与活力。
1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育人
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教育人、培养人,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因而它的教育必须从以人为本出发。“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时有些功利化、片面化,把高职教育等同于谋职教育、技术教育、岗前教育,把高职教育的功能也仅仅理解为服务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的发展,而忽略了教育对象本身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忽略了教育的本质是“树人"。我们应准确定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在培养具有高新技术应用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强化责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国际化意识,努力提升创新能力、信息能力、外语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以把学生培养成既能适应专业技术要求的“职业人",也能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的“社会人"。
高职教育从最初的实践部分少,发展到以就业为导向,实现“零距离”上岗,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性技能性要求,实现了一个飞跃。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这种实践性教学走向了极端化,如有的院校仅重视实践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走上岗位后顶多是熟练的操作工,而不是一个有发展潜能的职工,不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的需要与自身发展的需要。所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育人,使学生自身具有发展的后劲,才能达到我们高职教育的育人目标。
2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专业结构
市场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就是办学要紧密联系生源市场和人才市场。一是有学生愿意来你办的学校;二是有用人单位愿意选用你培养出来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站在市场的前沿,洞察生源市场和用人市场的特点,准确把握市场的脉搏,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并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灵活地调整专业结构,按照专业的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开发课程,保证培养出的学生能用、适用、好用。例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地质行业单位主管、以地勘工程类专业为特色、以工为主、工管经文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目前全国的地质类人才紧缺,就应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文件精神,努力挖掘地质行业类专业的发展潜力,并根据市场调研结果,及时调整专业和方向,保持高职教育旺盛的生命活力。
3坚持特色教育,建立特色办学模式
任何一所高职院校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学校的竞争资本就是特色。所以,高职院校一定要努力创出特色。一是要创办特色专业。高职院校与基于学科教育的本科院校不同,专业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只有创办特色专业,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形成品牌。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基于所处区域及行业的需要,根据自身实际,对强势专业进行重点扶持,创办特色专业。例如,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面向国土资源、地矿行业的学校,国土资源调查(地质找矿方向)、工程测量专业、岩土工程技术专业、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等,就应该是学院的拳头专业,这些专业不仅在湖南,就是在全国也是深具潜力的,行业用人量大,市场就业形势看好。二是要创办特色的教学模式。职业教育发展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必须突破传统守旧、脱离现代社会需要的教学方式,创办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快速、有效地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要创办特色教学模式,必须做到在设置和调整专业时,要进行广泛的市场调研与论证,对专业设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并邀请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参与专业设置方案的制定,同时深化教学改革,注重教学创新。近年来,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办特色教学模式上作了些探索。当前学院24个专业的设置,既满足了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又体现了职业性与学科性、适应性与针对性的结合。例如,我院为湖南省地矿局定向培养的“岩土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学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一种典型形式订单培养,即根据湖南省地矿局的要求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培养符合野外生产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这种模式使学生在入校时就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三是要开展特色实训。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技能训练。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花大力气建设能满足各专业教学实习实训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同时,要和厂矿企业密切合作,建立校外基地,重点选择一些用工需求大、企业规模大、生产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优势,满足强化学生技能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就业拓宽渠道。
[参考文献]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教育 土木工程 实践能力 本科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036-02
应用型本科高等教育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主要教育教学目标的高等教育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为社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拥有某一或多个专业突出技能的工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决定专业方向设置和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十分重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具体需求来开设相关专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在当前我国大兴土木的市场环境下,培养拥有土木工程专业相关知识技能的本科高级应用型人才显得尤为迫切,不仅能够满足国家和地方土木工程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有效缓解本科毕业生巨大的就业压力。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以培养学生的工程结构分析、设计、制图、施工和监管能力为其核心培养目标,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够独立从事所学专业方向(如建筑结构方向、暖通与空调工程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及桥梁与隧道工程方向等)的相关社会实践工作,在社会上具备一定的竞争技能与创新思维。因此,对于本科应用型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在制定与实施培养方案过程中就必须让学生掌握该领域的相关核心技能,以适应工程结构建设。
1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必备技能
专业核心技能是指从事本专业社会领域工作所应该具有的履行岗位职责的技术能力,能够熟练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既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能力,也具有稳重的实操工作技能。专业核心技能本科毕业生职业选择与未来人生发展的最根本保障,因而本科应用型高校应充分重视学生核心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核心技能的培养综合性强,一方面涉及数学、概率论、电工学、物理学、计算机、力学、建筑学、管理学、建筑结构技术、道路与桥梁技术、地下建筑工程技术、岩土工程技术、系统控制技术等多个相关及相近学科,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这些基本理论知识时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工程材料、分析手段、施工技术等更新换代的速度很快,直接导致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实习集训内容及教育教学手段等也必须要不断的更新和改进,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影响高校教师传授土木工程专业的相关知识技能。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技能应为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在培养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须的相关基础理论,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也应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学生掌握并能够运用这些核心技能,具有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维护与管理能力,也就意味着学生具备了该专业方向的核心技能,能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体现自身的特色与优势,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2 基于实践技能实现的人才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坚持理论知识教育与工程实践活动相结合的原则,不仅要让学生理解、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理论,也要让学生积极参与专业方面的各种实习、集训等,使其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人才培养目标应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三者并重。
(1)理论知识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以通识类与专业应用型理论知识教育为基础,在培养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学生的知识迁移与应用能力,并逐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发展。
(2)实践应用能力培养。如前所述,本科应用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所培养毕业生从事社会工作的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这就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突出点,所有的教学环节和课程计划都应以此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知识迁移应用能力[1]。
(3)个人素质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素质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专业素质培养和非专业素质培养。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和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非专业素质培养是指应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科学思想和人文素养,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实干创新的精神。
3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
3.1 课程教学体系
本科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的应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性型为其课程教学体系的核心,为实现这一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应用型土木工程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安排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学习,突出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并加强和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可行性和综合性,而不能按照研究型本科院校追求知识高深性和系统性的培养目标开展课程教学[2]。以“工程实践应用”为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主线,以“必需够用”为准则融合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的理论教学,配合系统、完善、可行的教学实践环节,将所学知识通过实习、集训、观摩、案例分析与设计、课程实验等环节贯穿起来,进而形成稳定的、具有工程技术应用特色和导向的课程教学体系。
3.2 实践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对实践教学要求很强的工科专业,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技能都将通过实践环节来体现和检验,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学生能够不断增进自己的动手能力、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3]。然而,当前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清晰导致实践教学环节存在多处弊端[4],实践教学形式化、表面化、单一化现象普遍。工程实践教学环节应由专项技术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三方面组成:专项技术能力培养与课程教学同步,即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相关方面的专项技术能力培养,如在建筑材料课程讲授中进行各种材料的性能试验(如混凝土材料试验、型钢材质试验、石材材质试验等)、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讲授中开展混凝土梁、柱等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工程应用能力培养是将理论知识在专项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结构分析、设计与施工过程,该方面的技能可以结合工程算例分析与设计、现场实习与勘测、结构检测与试验实习进行;综合知识技能培养是针对某一技术领域(如建筑结构方向、地下工程方向、基础工程方向、结构分析方向等)进行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学生通过该综合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实践,能够全面地掌握该技术领域工程结构分析、设计、施工、检测与监测过程,毕业后能够独立承担所学方向的工程结构设计,该方向知识技能的培养可以通过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来实现。
3.3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高质量的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5]。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有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两种。
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由于与课程教学联系紧密,重点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因此,应将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校属实验室建设中,加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筑结构实验室、结构检测与监测实验室、工程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的建设,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基于校属实验室开展各种材料性能、结构构件力学性能、工程结构数值仿真等方面的试验,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知识及时在实验室消化、理解和巩固,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技能。其次是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因为土木工程专业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会在结构设计院参加工作,为此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动力相关软件(如PKPM、CAD)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利用软件进行结构地震分析、结构内力计算及施工图绘制等,进而为学生毕业后快速的适应设计工作奠定坚实的专业能力基础。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校外实践基地对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优势在于可以弥补在校内实训或实验中心无法完成的内容,丰富的社会资源是高校自身无法比拟的,但高校可以充分吸收和利用这些资源来培养学生,如建立产学研基地,将高校的教学、科研与企业的工程应用充分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可为企业带来一定的人力和科研资源,达到互惠互利的功效,同时,也可为企业培养优秀的毕业生。
4 结语
本科应用型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以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能力、工程结构施工与组织能力、工程结构管理与维护能力的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在遵循社会需求导向的前提下将理论知识、实践能力与个人素质培养三者并重,制定以“工程实践应用”为主线、以“理论知识教学”为辅线的课程教学体系,加强校内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就业竞争力和实践创新思维的高素质专业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林,陶君成,孙静.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今日科苑,2006(9):104-105.
[2]曹霞.构建与土木工程应用型本科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09,18(3):75-77.
[3]董倩,黄林青,赵宝云.应用型本科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5):109-113.
岩土工程技术专业就业方向范文6
土――积土成山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土木工程源远流长,经过长久的沉淀过程,它已成为一个相当成熟而又不乏朝气的行业。土木工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的学科。在早期,土木工程是通过工程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尤其是在吸取失败教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17世纪开始,以伽利略和牛顿为先导的物理学家将近代力学同土木工程实践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以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岩体力学等作为基础理论的土木工程学科。这样,土木工程才逐渐从“实践、经验”发展成为“学科、科学”。而上述的学科也是目前本科阶段土木工程的专业基础课。当然,像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大学物理等工科基础课程自是必不可少的。
19世纪20年代,波特兰水泥发明后,混凝土问世。混凝土骨料可以就地取材,混凝土构件易于成型,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很小,用途受到限制。十九世纪中叶以后,冶金业能够冶炼并轧制出抗拉和抗压强度都很高、延性好、质量均匀的建筑钢材,随后又能够生产出高强度钢丝、钢索等材料。随之出现了钢筋混凝土这种新型的复合建筑材料,其中钢筋承担拉力,混凝土承担压力,发挥了各自的优点。二十世纪以来,钢筋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的各个领域。除此之外,适应发展需要的钢结构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钢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两种结构形式)。除原有的梁、拱结构外,新兴的结构像桁架、框架、网架结构、悬索结构等逐渐推广,并出现了结构形式百花齐放的局面。另一方面, 建筑物的跨径从砖结构、石结构、木结构的几米或是几十米发展到钢结构的百米、几百米,直到现代的千米以上。为适应钢结构工程发展的需要,在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弹性力学、空间网格结构、结构抗风理论、工程结构设计理论等学科应运而生。施工机械、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设计的理论也随之发展,土木工程从经验演化为科学,在工程实践和基础理论方面都面貌一新。随后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使土木工程又一次飞跃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能、刚度和承载能力,大大高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因而用途更为广阔。土木工程进入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正因如此,像迪拜哈利法塔、明石海峡大桥、三峡大坝、英法海底隧道等举世瞩目的建筑才得以建成。
木――佳木成荫
目前我国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院校有188所,其中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六所院校的土木工程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而在二级重点学科上,中国矿业大学、河海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拥有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广西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拥有结构工程重点学科;理工大学拥有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重点学科;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拥有桥梁与隧道工程重点学科。此外,像合肥工业大的结构力学,郑州大学的管理科学与工程,西安科技大学的供热供燃气通风与空调工程等专业也是各具特色的。
在就业方面主要有工民建、地下工程和路桥三个大方向。第一个是城市楼房建设,第二个是地铁建设,第三个是高速公路建设。前两个的工地基本都是在城市,第三个是野外。由于比较辛苦,在待遇方面,路桥挣的比较多,俗话说“金桥银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尤其是专门修高速公路的公司。但不管你最后在哪个单位,从事的工作都离不开工程技术、设计、规划及预算、质量监督及工程监理、工程检修、公务员、教学及科研这几个方向。从市场的需求来说,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度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非常落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
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没有看到过两个完全相同的建筑物。有些建筑物虽然看似相同,但是建筑的场地条件(地基、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都是不同的。像水坝、桥梁或隧道这样的大型建筑物每一个都完全不同,因此,土木工程师随时要准备应付新的复杂情况。同时工程要考虑的相关影响因素非常多,任何设计上的忽略都将导致一个工程的失败。另一方面,土木工程建设中的计算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完善,也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
未――未来有约
“砼”一个世界,“砼”一个梦想。土木的世界,土木人的梦想。土木人,需要加班熬夜赶图纸,需要充分学透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弹性力学等各种力学的基本理论,需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怕苦不怕累的斗志。然而,在这些压力面前,总会有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好汉:我们可以在闻鸡起舞的节奏里呼吸最新鲜的空气,我们可以在汗水的折射中看到我们作品的靓影,我们的生活会很饱满很紧凑,我们的工作会在世人面前展示我们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