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东北亚 吉林省 互补性 对外贸易
东北亚经济区地理位置上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蒙古以及俄罗斯远东地区,区域内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吉林省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对东北亚的开放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重要部分。吉林省与东北亚五国的进出口贸易额持续增长,全省一半以上的进出口量都是来自东北亚五国。如何利用这一区位优势,与东北亚各国的优势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进而带动我省经济的发展,成为我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东北亚各国对外贸易的特点
(一)日本
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 、名古屋等都是优良海港,海上交通便利,利于发展对外贸易。日本主要进出口区域为亚洲、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和欧盟。截止到2009年底,从出口国别来看,中国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其次为美国,韩国是日本的第三大出口市场,其出口额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18.9%、16.2%、6.1%;中国和美国,澳大利亚是日本第一、第二和第三大进口市场,其进口额分别占进口总额的22.3%、10.7%和6.3%,其后是一些产油国家。
(二)俄罗斯
俄罗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转型经济国家,其巨大的潜在市场越来越成为世界各国关注和争夺的对象。俄罗斯国土辽阔,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工业基础和科技力量雄厚,教育水平和国民素质较高,与我国的资源秉赋和产业结构形成互补性的格局。因此,发展与俄罗斯的贸易关系,对我国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俄罗斯对外贸易的重点在欧洲,与欧盟、独联体国家和中东欧国家的外贸比重占到80%以上,与亚太经合组织国家的外贸比重还不到20%。俄罗斯对外贸易伙伴的区域分布,欧盟居首位,约占俄贸易额的34%,其后依次为独联体国家、亚太经合组织国家、中东欧国家,它们大约分别占俄贸易额的19~22%、17%和13%。
(三)韩国
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地实施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取得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非凡经济发展。1996年韩国正式加入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迈入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行列。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给韩国经济以沉重打击。为克服金融危机,从1998年2月开始,韩国政府大力推行了企业、金融、公共和劳动等四大领域的结构调整,并取得了显著成效,韩国经济得以较快恢复。进入21世纪,韩国经济一直持续增长,2008年对外贸易额约为8.57千亿, 2009年出现较大回落。
2009年中国、美国和日本是韩国出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占韩国出口总额的23.9%、10.4%和6.0%;韩国进口排名前三位的国家中国、日本和美国,分别占韩国进口总额的16.8%、15.3%和9.0%。
(四)蒙古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其最大的贸易伙伴是中国大陆。在2003年,蒙古出口的46.6%出口到中国大陆,而来自中国大陆的进口商品占全部进口的24.4%。主要出口畜产品,进口机器设备、燃料、工业原料和生活日用品等。蒙古国的石油产品进口80%以上来自俄罗斯。
(五)朝鲜
主要港口有清津、南浦、元山、兴南等。主要出口钢铁、有色金属、人参、纺织品和水产品等,进口产品主要有石油、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产品等。主要贸易对象为中国、韩国、俄罗斯、东南亚国家等。
二、东北亚各国对外贸易与我省的互补性分析
(一)吉林省对外贸易的现状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外需萎缩严重。受此危机的冲击,以及我省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外向度低,对外贸易缺乏产业支撑,我省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严峻。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17.47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1.9%。其中,完成出口总值31.3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34.4%;完成进口总值86.1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
2009年我省各种经济类型企业中,除国有企业外,出口值降幅均小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国有企业全年累计实现出口7.4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3.1%,占我省出口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3.2%下降到23.7%;私营企业完成出口值13.2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5.8%,占全省出口份额由上年的37.6%上升到42.5%
(二)东北亚各国对外贸易与我省的互补性分析
1.资金互补性分析:东北亚各国在资金的分布上差异明显。日本资金富余,为世界主要债权国和金融大国,有可能成为东北亚资金的主要供应者。韩国资金也有一定的剩余,近些年积极向海外投资,也可能为东北亚有关国家提供一定数量的资金。处于北部的朝鲜、中国东北、俄罗斯远东和蒙古等国家(地区)都感到资金不足,是吸纳资金资源的国家(地区)。因而,我省可以利用东北亚各国资金的国际流动和供给与需求存在互补性的客观基础,把引进外资的重点放在日本和韩国这两个资金较为充裕的国家。
2.人力资源互补性分析:东北亚各国在人力资源分布上亦存在明显差异。从人口密度来看,韩国和日本为人口最为密集的国家,其次是朝鲜和中国东北,最稀少的是俄罗斯远东和蒙古。从地理分布上看,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人口比日本海沿岸密集;朝鲜半岛南部比北部密集;中国东北也是南部(辽宁)比北部(吉黑二省)密集;俄罗斯远东亦呈现南部滨海边区(13.4万人/平方公里)较北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0.3人/平方公里)密集的特点。但从劳动力迁移来分析,日本和韩国虽然人口密集,但却不是劳动力迁移的源地,其源地在中国东北,其次是朝鲜(也有相当数量剩余劳动力);而劳动力吸纳地则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其次是蒙古;日本和韩国既不是劳动力迁出国家,又不能吸收大量劳动力,属于中间层次。因而,我省在保持现有对日韩两国输出劳动力的规模下,充分考虑俄罗斯远东地区和蒙古两国,结合我省与两地实际情况,引导劳动力走向这两个国家和地区。
3.自然资源互补性分析:东北亚地区自然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首先,从国家来看,俄罗斯远东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很大;中国东北、朝鲜、蒙古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开发潜力较大;日本和韩国自然资源贫乏。其次,从地理分布看自然资源具有自北向南由多变少、由丰转缺的特点。例如,俄罗斯远东自然资源北部比南部丰富。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蕴藏极其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金刚石等金属矿产资源和水能资源,马加丹州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产地,也是俄罗斯锡、钨、汞的主要产地,这里的煤炭储量达990亿吨,水能总蕴藏量达3828万千瓦;而南部的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和滨海边区矿产资源相对较少。中国的东北从能源、非金属矿产资源和森林资源来看北部的黑龙江省最为丰富,其次是吉林省,而南部的辽宁省蕴藏量不及黑吉二省。朝鲜半岛矿产资源北部比较丰富,而南部十分贫乏。因而,我省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合理改造工业布局,实现对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发和引进新项目,不断提高对优势资源的加工层次,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对外贸易 经济效益 分析
一、前言
21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仍呈现着下滑的趋势,因此为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我国相关部门应提高对经济效益问题的重视,进而根据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分析,采取符合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特点的途径来实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以下就是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问题的浅析,望其能为我国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致使我国在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能增强综合竞争能力。
二、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的概述
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采取相应的措施大力推动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我国与其他国家相比在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方面仍处在较低的水平。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外贸易甚至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对于此现象的发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第一,在产品生产方面,由于生产技术的限制,导致我国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引进而来,因而生产率较低。因此,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引进来的产品比走出去的产品要更多,致使严重影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第二,由于我国商品结构的设置不符合对外贸易的发展,因而也在一定程度了限制了其健康的发展。因而,我国应将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发展放到我国社会发展任务的首位,以便促使其能带动我国经济的进一步提升。[1]
三、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
为了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针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的分析,以便为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策略的提出提供有利的条件。经过大量的实践表明,对外贸易对经济的增长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具体的作用的方向尚未得到有效的统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因果的关系,即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例如,部分专业学者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估计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因而证明了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商品的销售带动经济的增长,并同时提升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另一部分人认为对外贸易只是推动了经济的增长,而并无因果关系,有专家学者在发表观点的过程中利用了各种方法估计出了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进而间接地证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存在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因而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分析,必然会从中找出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2]
四、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
(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着力优化进出口结构
在传统的对外贸易活动中,进出口结构的设置不符合经济效益的增长需求。因而为了更好地提高我国对外贸易的经济效益,必须从优化进出口结构入手。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改变传统进出口结构中只注重产品引进来的贸易形式,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以便为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途径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在优化进出口结构的过程中,注重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扩大,以便满足社会发展对对外贸易的需求,同时,也应采取相应的途径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避免其影响到我国对外贸易的服务质量。对于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可以根据对外贸易进出口结构的特点制定相关的法律机制,进而实现限制不符合对外贸易要求的产品的出口。第三,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过程中实施科技兴贸工程,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手段,加强自主创新能力,以便促使我国部分企业在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中,能通过自身的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并推动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对对外贸易企业的扶持和管理
在提高我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途径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转变政府的职能,促使政府在职能转变后能为对外贸易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政府职能转变后首先可以为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经营指导思想,进而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相关企业对对外贸易的重视,并致使部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将发展的重点转移到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提升上。其次,转变政府职能,也可对外贸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提供有利的条件,并推动企业逐渐向股份制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自我发展的目标,并间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再次,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促使企业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而加强技术水平的提升,并因而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也要求企业在经济核算的过程中要更为谨慎认真,并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对加强核算能力,为我国对外贸易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3]
(三)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
就我国目前的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分析可以看出,出口导向是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提升的有效战略,但是由于在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贸易数量存在着一定差异的问题,因而致使该战略的实施无法促使我国在对外贸易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情况应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对于我国目前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现状来说,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成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对平衡型发展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我国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对我国的资源、资本和技术现状进行分析,以便确保在战略实施之前可以对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有助于平衡型发展战略的实施能落到实处。其次,在实施平衡型发展战略的过程中,也应合理运用国外的资源来优化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策略,促使我国国际经济日益增长的环境下,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得到有效的加强。[4]
所以,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相关政府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以竞争优势导向为主的平衡型发展战略,从而促使我国外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五、结论
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在较低的水平,对于此现象的发生,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应有效利用我国的相关资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提升提供有效的途径。同时我国相关部门在制定对外贸易经济效益增长的战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战略的实施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其次,在对外贸易的发展过程中,应突出我国贸易发展中的特点,以便吸引国际投资,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竞争力的同时,推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为曲阜师范大学杏坛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菲.中国对外贸易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15(03):112-114.
[2] 黄丽萍.中国对外贸易与产业结构升级[J].中国集体经济,2011,16(09):213-215.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对外贸 易依存度 加工贸易 经济增长
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政策的有效实施,成功的带来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和发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态势,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特别是加入WTO的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对外贸易更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坚定不移的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应对外部急剧变化,及时出台稳定外需的政策措施,贸易总额提升到了世界第二位(其中,出口世界第一,进口世界第二),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速度惊人,外贸依存度也连年保持较高水平。本文意在探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贸依存度走势,及应对措施。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概念
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了准确的表示一国经济增长对外贸依赖的程度,人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为分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其中,进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进口依存度,出口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称为出口依存度。
计算公式如下:
出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进口依存度=一国(一定时期)进出口总额/本国GDP(或GNP)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了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则表明该国的国民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高,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
二、2001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数据分析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对外贸易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持续扩大,对外贸易依存度也远远高于世界贸易依存度的平均水平。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2001——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统计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国自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50%左右,除了2001年,2002年,2009年,2012年以外,其余年份都超过50%,2006年甚至高达6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化呈现出如下四大特点:
第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这可以说是从上述统计数据中看出来的最鲜明的特点。入世以来,除个别年份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较大外,其余年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均保持在50%以上。
第二,近两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开始从高点回落。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入世初期,经历了一个长达5年的快速增长期,然后从2006年的65%的高点开始回落,2012年在2011年基础上再度回落3.1个百分点,回到50%以下,为47%(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4.9%,进口依存度为22.1%均有所回落)。
第三,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这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引导下大力发展出口加工贸易是密不可分的。
第四,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是趋于一致的。如2008,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主要是以美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危机的出现以及蔓延,使得中国对外出口的贸易伙伴经济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的缩减,贸易依存度下降。由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与世界经济的变动保持一致。
造成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在持续扩大。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为提高,迅速崛起为外贸大国,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全球最大外汇储备国。这说明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我国经济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
其次,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引导我国的外向型经济模式,推升了对外贸易依存度。我国政府实施了较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得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增速始终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速。
再次,外商直接投资带动加工贸易的迅猛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吸收外商投资国,很多外商看准了中国在廉价劳动力上具有的巨大优势,把中国作为其加工基地,大量开展加工贸易,加工贸易的外贸倾向性大大高于其他企业。这必然导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升。
最后,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从国际大环境看,经济全球化的日益深化,为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提高与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趋势基本吻合。而在全球经济受影响的2008,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不可避免的有所回落,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可以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我国经济贸易自身发展的需要奠定了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的基本趋势。
三、对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思考
我们应该如何看到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上述变动趋势呢?从积极的方面来看,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持续高水平,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全面融入国际经济的大家庭当中,在国际市场中扮演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强大的海外市场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并且解决了我国的就业、税收等问题。可以说,这种“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关系,增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进一步形成了共同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正视,如此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如果仍继续增长下去,必将会危及我国的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的外贸环境日益恶化。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飞速增长,世界其他各国,特别是众多的发达国家,针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纠纷和案件日益增多,如光伏产品、铁矿石频遭欧盟的反倾销调查。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外贸环境恶化,出口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受阻。
其次,持续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导致我国经济受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日益严重。中国入世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在2008,2009两年出现下滑的趋势,这无疑是受到欧美国家的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由此可见,我国高速的经济增长水平需在很大程度上借助外力才能得以实现,国家的经济安全程度降低。一旦我们的贸易伙伴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或者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再次发生,那么我国经济将很难保持现有的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
再次,我国的进出口依存度的结构不合理。如果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解成进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来看,我国的出口依存度要高于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过高,如服装鞋帽行业和家电行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过度依赖国际市场,易引发贸易摩擦,而且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口依存度过高,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对于资源产品,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口依赖,从长远看,必将影响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影响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最后,在我国高水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中,出口主要依赖加工贸易,不利于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出口企业对国内企业的带动作用小,在技术上对国际市场长期依赖,但出口获利少,只能赚取少量加工费用,导致我国的贸易福利水平低。
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较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在现在以及将来的一定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那么,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将会继续面临上述风险。由此可见,合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和平稳的对外贸易依存度的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重视国内市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出口、投资、消费,这三架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中,一直以来,我们过于强调了出口这架马车,过于强调出口导向,而忽略了国内消费这架马车。我国人口众多且居民储蓄水平居高不下,潜在的消费量大,因而我国国内的消费潜力巨大。为此,我国应采取一定的宏观经济政策增加国民收入和有效供给,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提高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合理、有效的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和市场,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必然选择。
第二,改变对贸易总额量上的追求,转而注重质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贸易大国,但远非贸易强国。许多地方政府只注重贸易总额的增长,特别是出口额的增长,导致我国很多产品都是靠数量扩张和低价竞争,企业获利很低,基本没有知识产权。为此,我们应该放弃单纯的以追求贸易总额增长作为对外贸易政策核心的一贯做法,建立科学评判外贸政策和政策实施效果的指标体系,将“以质取胜”作为核心,增强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
第三,重视加工贸易的转型。加工贸易在名义上让我们看到了贸易顺差,出口额的增加,实则受益的还是外资企业。所以,我们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要逐步改变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我国应大力引导加工贸易向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国内企业的加工贸易更多的进入先进制造技术和新兴制造业领域,特别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
当前,我国仍处于国际产业分工体系中低端,比较优势仍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这说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有较大的潜力空间。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我国大力推动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步伐,我国经济将更多的依靠内需拉动,外贸依存度或将进一步降低。
参考文献:
[1]经月美;高外贸依存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2]胡晓颖;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及影响分析;中国商贸;2011.05
[3]刑杰;合理控制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商场现代化;2011.07
[4]殷功利;中国贸易顺差研究:结构、效应与可持续性;江西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2.12
[5]项义军,杜春雨;改革开放30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动分析;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0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对外贸易;问题;对策
一、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态势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态势,有着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最突出即为通货膨胀。应对危机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刺激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加剧了通过膨胀的预期。其次,危机中金融业、高端服务业以及制造业受到严重冲击,于是更多的资本重新重视实体经济,低碳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经济发展重归试题经济也便成为“后危机时代”的一大特点。最后,经历危机后,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消费率将会降低, 储蓄率将会提高, 鉴于危机暴露出的过去金融体制下的问题,加速改革国际货币体制,增强金融监管力度也是一大特点。
二、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转型和调整
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面临转型和调整主要体现在:一是低成本竞争优势面临转型和调整;二是贸易生产体系面临转型和调整;三是模仿创新模式面临转型和调整;四是外贸增长方式面临转型和调整;五是东亚区内贸易格局面临战略性调整;六是对外贸易的国内区域布局结构面临战略性调整;七是外贸激励机制面临转型和调整;八是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九是经济发展将进入扩大内需、稳定外需主导下的战略转换。
三、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
后危机时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要立足国内,放眼全球,既要实现外贸本身的健康平衡发展,发挥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尽可能化解矛盾与摩擦,为我国外贸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在提升对外贸易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逐渐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应向效益优先、协调发展型转变。其中包括:一是贸易政策应向有利于提升出口增长质量和效益,同时增强进口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方向转变;二是贸易结构向提升零部件贸易和中间产品的比重,调整贸易结构,实现国际收支由双顺差向基本平衡转变;三是对外贸易主体结构应向混合所有制方向调整,加大民营进出口企业所占比重;四是贸易产品价值链向提升跨境运输、保险、金融、信息和技术贸易等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五是切实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六是贸易方式应逐步提高一般贸易所占比重,新贸易业态的综合运作能力,推动加工贸易向提升本地增值、本地配套、主体本地化的方向转变;七是对外贸易战略应与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战略相协调,形成向西开放的新战略;八是对外贸易体系应向贸一体化。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和实现我国和平发展的客观需要。
四、“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问题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贸易方式不合理
一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都存在贸易依存度过高,贸易方式不合理的问题。目前,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0%,加之国内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加工贸易是我国对外贸易的最主要方式,也是对外贸易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因素。然而,通过加工贸易我国只能赚取增加值,中低技术、中的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成为“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需要调整的关键,促进加工贸易加快转型升级。
(二)产品附加值低、出口市场比较集中
中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程度很高的加工组装阶段,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核心技术和租住创新知识产权,缺乏知名品牌。同时,在出口市场分布状况上,中国外贸出口市场过于狭窄。市场的过分集中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和波动性。
(三)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加剧
世界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对外贸易面临更严峻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形势,反倾销、保障措施和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摩擦将成为对外贸易和全国经济向前发展的羁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我国成为国际贸易摩擦的主要对象,出口应诉的贸易摩擦案件增多,大量出口产品受阻。国外低价倾销产品冲击我国市场。
(四)美元持续贬值、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美元处于大幅贬值的状态,弱势美元已成定局,“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面临美元持续贬值和全球性通胀的挑战。随着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 国际金融市场开始进入持续动荡时期, 人民币升值压力将空前高涨, 出口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显著加大。持续贬值的美元、全球性通胀以及动荡的金融市场,都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巨大挑战。
五、“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使得中国进一步开始正视自身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不足,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国应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对外贸易战略,进一步巩固贸易大国地位, 加速推进迈向贸易强国进程。
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及资金扶持。国家应该调整外贸出口战略,把出口的目标转变为提升国家整体经济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上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外贸企业发展提供政策引导,对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企业给予鼓励政策。进一步优化国家金融储备结构, 减少元资产比例,在信贷、融资政策上给予支持,减轻外贸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
积极转变贸易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国出口企业应该转变外贸发展的模式,促进外贸出口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转变,进行自主创新,努力研制开发自主品牌的产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改善贸易结构,提高企业和出口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风险预警系统。中国对外贸易的突出问题就是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摩擦问题的加剧。我国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贸出口预警机制,及早预见风险,防范风险,妥善应对贸易摩擦维护自身权益;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鼓励科技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优化我国的全球产业链布局,降低出口依存度。同时, 面对国际经贸摩擦增多的新特点,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借鉴各国成熟经验, 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调整贸易地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出口市场格局。金融危机冲击后,我们必须要在更广阔的空间创造更多具有缓冲弹性的外贸目标市场,防止和缓解外部需求演变对我国外贸以及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的严重冲击。要摆脱单一贸易依赖,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减少对欧美少数经济体的依赖程度。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加强区域联系。贸易保护主义一直盛行,各种贸易壁垒不断出台,世界性的贸易摩擦不断增多,严重冲击全球贸易。各国应该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沟通,扩大合作范围,处理好独立与合作之间的关系。对我国,要抓住机遇及挑战,努力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的竞争力,使我国的对外贸易更加快速、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秋石.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J].当代财经,2010(12).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对外贸易 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 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外对贸易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重要的机遇,如何才能够紧紧的抓住新一轮的发展机遇,面临着迎接新一轮更大的挑战,这也是未来几年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和生活中的重点和热点领域的问题。
一、建议进一步开展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加快推进产业转移,充分考虑到区位因素、经济因素、产业因素等诸多环节的严重影响,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情况,借鉴我国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和做法,努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带动其他的地区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发展,承接起更多的产业转移的任务,实现外贸和外资的多方面的快速健康发展。将工业化后期的实际情况与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积极考虑到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的土地的问题、劳动力的问题、成本的问题、水电资源的问题等方面的严重紧缺,将产业结构提升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集中有限的资金和有效的力量,进一步大力发展处于资金技术密集型的新型产业,特别是需要关注新时期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议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可以首先进行产业的转移升级
从工业经济开始起飞的地区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全力推进新形势下的产业梯度转移的新的市场化潮流。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的承接来自国际方面的产业转移,与此同时,需要在区域内部,努力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和梯度式的转移,实现产业结构的双向优化。进一步加强具有不同典型特点和优点优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进行一系列的分类的科学指导,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外开放的体系和完整布局,积极的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特别是要注意承接和转移那些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调整和升级。需要产业结构更加完善,能够采取更加科学的合理的方式,承接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转移的地区,需要充分借助和利用已经具有的更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更加丰富的劳动力和更加广阔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放大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比较优势。力争将经济领域的合作、产业转移、以及境外资源对外贸易的综合开发等诸多环节的因素,有机的结合起来。
三、建议充分考虑到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扩大
尽力摆脱对于外部经济的强烈的依赖,特别是对外贸易的片面的保护主义,不断的增加对外贸易的双方摩擦,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一定风险性和一定的不确定性。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中,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水平的衰退,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也相应的受到了一定的较大程度的影响。因此,需要坚持始终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考虑和审视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进一步的投入的力度,特别是在人力方面的投入、物力方面的投入,进一步开展全新产品的科技开发、贸易试验和市场生产等诸多关键的环节。采取分步骤实施、有计划实施的方式和手段,积极的科学的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战略。努力将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到高质量加工、多产业链条互相延伸、高附加值的发展层面上。
四、建议积极开展更加循序渐进的我国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式和模式
在新一轮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之中,需要更加的紧紧的抓住有利历史机遇,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能够有效的为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对外贸易的广大企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对外贸易的机会,以及对外贸易的市场,广泛的接受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加主动的承接起来自国际和全球产业转移发展趋势,进一步促进我国的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健康发展。建议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努力破除来自全球和国际上的对外贸易的显著双重夹击,采取产品产异化等行之有效的组织形成,加快构建和形成具有较强品牌竞争优势的产品和加快实施高质量的名牌发展战略,不断的进一步促进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在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组织规范方面,进一步维护良好的公平的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努力实现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采取政策手段,进一步的加大对于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的研发方面的鼓励和支持政策,力争突破对外贸易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构和技术领域的瓶颈制约。
参考文献
[1]刘志彪.从建立国际竞争优势的高度研究战略贸易理论及管理贸易政策[J].产业经济研究,2005(0l).
[2]高越.中国进出口对GDP及三个产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3(05).
[3]黄志勇,许承明.FDI对上海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8(04).
[4]彭继民,史月英.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发展与我国的对外投资[J].宏观经济研究.2001(02).
[5]刘辉煌,杨胜刚,张亚斌,熊正德.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向与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J].求索,1999(01).
[6]汪斌.国际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导论——一般理论及其对中国的应用分析[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蓝庆新,田海峰.我国贸易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转型的实证分析及现状研究[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2(02).
对外贸易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货物流向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2007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173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5%。其中出口12180亿美元,增长25.7%;进口9558亿美元,增长20.8%。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继美、德之后的第三大贸易国。我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呈现不断优化的演进趋势,贸易对象已达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依旧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尤其是结构仍比较落后,贸易流向的集中化趋势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现状与变化调整
对外贸易结构是指构成对外贸易活动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相互联系,它包括对外贸易活动主体之间、客体之间以及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比例关系,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和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等。
1.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平衡特点与现状
(1)贸易结构的失调倾向。从进出口贸易结构上看,虽然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但是加工贸易在中国出口产品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中国对外出口产品中,虽然工业制成品的比重逐年增加,但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依然很低。另外,中国出口的大部分产品都是由三资企业完成的。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的贸易结构仍停留在“以外商为主”阶段,需要进行转换。
(2)传统贸易战略的“出口创汇”影响深远。20世纪80年代以来,努力扩大出口一直是中国对外开放和一项重要内容,为了扩大出口,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出口和优惠政策,使中国外贸出口连续20多年保持比中国GDP增长高出一倍的速度增长。但从长期看,一方面,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扭曲了国内经济的资源配置,也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持续的贸易顺差也使一国的外汇储备居高不下,对我国的汇率稳定和经济发展易造成不利的影响。
(3)大规模的商品出口还会引发不必要的国际贸易摩擦。近年来,世界各国针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案件不断增多。据WTO统计,1995年~2003年,中国遭受其他WTO成员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次数为356件,占WTO成员反倾销案件总数的14.7%,最终遭受反倾销制裁的案件254起,占WTO反倾销总量的16.8%。中国产品之所以成为世界各国的反倾销调查对象,主要原因在于出口产品的价格组成,出口价格偏低。
2.近期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调整
(1)出口增速下降、进口增速提高,进出口增速差距逐渐缩小。根据商务部的有关统计数据,自2002年以来,中国货物进出口已经连续5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速度超过28%。2006年尽管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但在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的影响下,增速较2005年已有回落,同时进口增速明显回升,与出口增速的差距比2005年同期缩小了10.5个百分点。由于基数差距较大,对外贸易顺差依旧在扩大。
(2)出口商品结构有所改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速较高;进口商品结构依旧存在不合理,初级产品进口规模较大,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我国的出口商品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近期内处于增长趋势,2006年的增幅分别为28.8%和增长29%,均高于传统大宗商品出口的增幅。同时高能耗、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受到抑制。同时,近年来我国初级产品进口规模一直呈扩大趋势,其中,铁矿砂、原油和成品油进口量均出现大幅增长,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仍然保持较快增长势头。应看到我国虽参加了全球水平型分工,但在分工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位置。
(3)一般贸易的比重略低于加工贸易,加工贸易进口增速稳定。虽然2006年一般贸易的增速出现了超过加工贸易的情况,但加工贸易在贸易方式的比重上仍占据二分之以上,且发展相当稳定。与一般贸易相比,加工贸易属于一种典型的大进大出、两头在外式的贸易方式。而我国得以吸引外商的最大优势仍是其低廉的劳动力。
(4)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增长较快,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在我国的贸易统计中,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一直占有较大份额,近年来,随着中国加入WTO,外商的投资从量化到质化方面都有提高,因此带动其进出口额的逐步增长。2006年中国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3076.6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7.5%,其中出口213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6%,年度出口额首次超过国有企业。
(5)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市场多元化的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以及入世后对外开放层次的更新,我国的对外贸易正逐渐向更广的范围发展,体现在贸易伙伴的数量增加和对主要贸易伙伴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近年来,中国与新兴市场贸易额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二、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中货物流向的现状分析
从各年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外贸易流向的总体特征是集中化的,无论是出口市场还是进口市场都呈现出高度的集中化。但近年来出口流向的集中化程度在逐渐减弱,而进口的集中化程度则稍有增强的趋势。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特点表现为:
1.我国的对外贸易流向集中在亚洲、欧洲及北美地区
统计数据表明在贸易总额上,亚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美洲和欧洲,而且这些区域与中国的贸易额在近期内一直呈积极的上升趋势,其中,在亚洲,主要是对香港、日本和韩国出口,对香港的出口主要是转口贸易;进口主要来自于日本、韩国和台湾省。对北美地区的进出口都主要集中在美国。而对欧洲的贸易则相对分散一些。
2.在区域分布范畴上,我国的贸易相对集中在本地区或距离较近的地区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环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可见运输成本也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地理位置接近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比较多,市场需求的相似性比较大,企业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和维护也更加容易些。
3.从经济发展程度来看,我国的对外贸易相对集中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
如下表所示,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在总出口中占很小的比例,亚洲金融危机以后,中国对东盟的出口下降,到2000年才开始逐年上升,与此同时,与美洲、欧洲两大贸易对象区域的出口总额一直稳步增长。我国在与处于更低阶梯的其他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贸易中,主要是劳务输出如工程建设,而这些国家市场需求有限,因此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模不大。此外,我国缺乏具有国际经营经验和能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与发展水平接近的国家之间开展产业内分工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统计数据
三、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优化与贸易流向研究对策
加入WTO后,我国的贸易结构如何进一步调整优化是实现我国出口可持续增长的关键。从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自从上世纪90年代就一直鼓励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已取得了一定效果,同时,我国有些大型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大,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可见,我国对外贸易流向的实际变动也趋向于相对的分散化。
首先,在完善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同时,大力发展无形商品贸易。中国无形商品贸易结构中服务贸易出口占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还未突破10%。可见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中有形商品与无形商品贸易的比重相当不对称。外贸商品结构的升级,不单意味着有形商品贸易结构的优化,还包括无形商品贸易比重的增加及其结构的改善,而且后者的意义愈来愈大。
其次,为解决我国各行业间的贸易增长结构不平衡,必须从转变贸易增长方式上下功夫,在增加数量的同时也应同步提升质量。在要素禀赋方面,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一些行业的资金、技术的比较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并促使其在层次上的提升,应抓住全球高新技术产业转移的机遇,提高科技投入力度,促进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通过产品配套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和自主产品的出口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尤其在服务贸易方面,要注意加快外资的注入,及民营资本的注入,引入有序的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提升服务行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对外竞争力,最终要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使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达到基本平衡的水平。
再次,要逐步提高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改变我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与其产业结构的错位关系,从长期战略角度出发,必须培育产业的整体竞争优势。从短期角度出发,一是要制定好外贸市场战略,加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二要将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中的某些产业扶持成主导出口产业,规划产业发展方向使之与国际需求接轨。
另外,扩大对外贸易模式结构中产业内贸易的比重,在贸易结构与贸易流向相结合的优化过程中也很重要。中国的贸易结构正逐步向水平分工形态推移,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程度有所提高,抓住这一变化趋势通过控制跨国公司FDI的流向,促使水平分工的发展提高产业内贸易的比重,优化对外贸易模式结构。
最后,也要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多元化发展,可以分散我国经济负传递的风险,突破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
参考文献:
[1]WorldTradeOrganization.WorldTradeReport2005,2005,1~20
[2]祖德明: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不平衡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7/01:350~351
[3]商务部综合司、研究院: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R],2008年春季
[4]李丹蒋毅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结构分析及其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7/06(中旬刊)总第506期:11~12
[5]文凤萍: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思考[J].天津经济,2006/1,总第140期:88~90